还示表

合集下载

小楷之祖------钟繇重点讲义资料

小楷之祖------钟繇重点讲义资料

小楷鼻祖------钟繇2016.5.23 忠言命题编辑忠言序钟繇小楷取法自然,不平中平,体态肥瘦相间,楷中夹行,不致呆板。

有点相见恨晚,有钟不见王的感觉。

钟繇(151-230)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

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

官至太傅,魏文帝时与当时的名士华歆、王朗并为三公。

钟繇工书法,宗曹熹、蔡邕、刘德升,博取众长,自成一家,尤精于隶、楷。

书若飞鸿戏海,舞鹤游天。

后人评其隶行入神,八分入妙,和大书法家胡昭并称“胡肥钟瘦”。

与晋王羲之并称“钟王”。

临终时授子会曰:“吾精思学,学其用笔,每见万类,皆画像之,其专挚如此”。

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影响很大,历来都认为他是中国书史之祖。

他在书法史上首定楷书,对汉字的发展有重要贡献。

陶宗仪《书史会要》云:“钟王变体,始有古隶、今隶之分,夫以古法为隶,今法为楷可也。

”钟繇之后,许多书法家竞相学习钟体,如王羲之父子就有多种钟体临本。

后张昶、怀素、颜真卿、黄庭坚等在书体创作上都从各方面吸收了钟体之长、钟论之要。

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对于汉字书法的创立、发展、流变都有重要作用。

钟繇《墓田丙舍帖》《墓田丙舍帖》单刻帖,又名《丙舍帖》、《墓田贴》,钟繇书。

宋米芾《书史》谓右军(王羲之)暮年所书。

今刻入汇帖者,均称王羲之临、钟繇书,小楷六行,共七十字。

其用笔娴熟。

兼含行意。

元赵孟頫《兰亭十三跋》谓其与《兰亭帖》绝相似,明时刻入《墨池堂》、《快雪堂》等。

刊入日本《书道全集》(三)。

上海艺苑真赏社有影印本。

《墓田丙舍帖》历代视为钟书法帖。

其用笔娴雅,字体风流,不乏古意,点画生动流转,饶有天趣,乃善书之绝妙。

王之学钟,实为善学,失其拙厚朴质之意,得其精密秀逸之姿,乃古质今妍,驰惊沿革,成千古之书圣。

细读此帖,用笔温润,结体劲健,正是王羲之创造性地临摹钟书所造成的新作,成为历代书爱者取法贵上的正书法帖。

宋拓《还示表》传为王羲之临钟繇书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钟繇《宣示表》故宫博物院藏。

三笔字-毛笔楷书钢笔楷书粉笔楷书-创意书法美术字楷书经典

三笔字-毛笔楷书钢笔楷书粉笔楷书-创意书法美术字楷书经典

《洛神赋十三行》
(二)隋唐 隋唐时期的楷书名家有 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 颜真卿、柳公权等。 1 、 欧阳询(557一641), 字信本,汉族,唐朝潭州临 湘(今湖南长沙)人,所写 《化度寺碑》,《虞恭公碑 》,《皇甫诞碑 》被称为 “唐人楷书第一”。代表作 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 《皇甫诞碑》、《化度寺碑 》
延伸阶段:宋元是楷书的延伸阶段。唐代楷书法 度森严、结构严谨,到了宋元时期书法家们开始追求 作品的美感,有的清秀俊朗,有的雍容典雅。 总结阶段:清代是楷书的总结阶段。以邵瑛所著 的《间架结构摘要九十二法》为代表(黄自元光绪十 年临摹而成),他是在唐初四大书家之一欧阳询《结 字三十六法》及明代李淳《大字结构八十四法》基础 上系统、全面地研究剖析了汉字结构组合规律,归纳 总结出九十二种汉字结体书写的方法,并各有典型例 字。
一、 独字训练 而楷书从临摹到创作是书法的必经之路。临摹是为 了创作服务的。启示: 首先在笔法上,注意唐楷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与魏碑用笔的差异性。方圆兼并,点画劲挺,笔力凝聚。 我们从几个代表性笔画,来区分其每种风格的特点。
1.独立点 方法:从五本字帖中挑出同一个“文”字进行仔细观察。 (注:《张黑女墓志》用“守”字代替)
【三】小结
本次课主要以《雁塔圣教序》为例学习了毛笔 楷书的偏旁部首。从上一节课的基本笔画到这一节 课的偏旁部首的学习,进一步让学生掌握了毛笔楷 书的相关知识,并能对一个完整的字进行临摹,期 待学生在临摹的过程中认真领悟,试着进行集字创 作。

谢!
毛笔楷书——经典作品欣赏
目录
一、 楷书简介 二、 楷书名家 三、 名作欣赏 四、 课堂(课后)及小结
2、祝允明(1460-1526) ,字希哲、晞喆。因右手多 生一指,故自号支指生、枝 指生、枝指山人、枝山、枝 山居士、枝山樵人等。世称 “祝京兆”。其小楷古朴浑 厚,含蓄端庄,点画遒逸。 唯以魏晋为法,加之才情奔 放,浪漫不羁,字里行间妙 趣横生。祝允明主要小楷作 品有:《和陶饮酒诗》、《 千字文》

钟繇《宣示表》文及译文

钟繇《宣示表》文及译文

钟繇《宣示表》文及译文————————————————————————————————作者:————————————————————————————————日期:钟繇《宣示表》释文及译文尚书宣示孙权所求,诏令所报,所以博示。

逮于卿佐,必冀良方出于阿是。

刍荛之言可择廊庙,况繇始以疏贱,得为前恩。

横所盱睨,公私见异,爱同骨肉,殊遇厚宠,以至今日。

再世荣名,同国休戚,敢不自量。

窃致愚虑,仍日达晨,坐以待旦,退思鄙浅。

圣意所弃,则又割意,不敢献闻。

深念天下,今为已平,权之委质,外震神武。

度其拳拳,无有二计。

高尚自疏,况未见信。

今推款诚,欲求见信,实怀不自信之心,亦宜待之以信,而当护其未自信也。

其所求者,不可不许,许之而反,不必可与,求之而不许,势必自绝,许而不与,其曲在己。

里语曰:何以罚?与之夺;何以怒?许不与。

思省所示报权疏,曲折得宜,宜神圣之虑。

非今臣下所能有增益,昔与文若奉事先帝,事有数者,有似于此。

粗表二事,以为今者事势,尚当有所依违愿君思省。

若以在所虑可,不须复貌。

节度唯君,恐不可采,故不自拜表。

宣示表是钟繇写给魏文帝曹丕的一个奏文,内容是劝曹丕接受孙权的归附请求。

可能是钟繇在曹操死后不像以前那么招待见了,唯恐国君不高兴,所以写得十分谨慎谦恭,一个忧国勤君,患得患失的老臣的形象呼之欲出。

原文大意如下(如需精准译文,恐非一时之功):尚书在朝廷上宣读了孙权的请求,只所以公文通告,就是为了让大家都知道。

下传给群臣,想必是让臣子们献计献策。

古代贤君治国,朝廷也可采纳粗野之民的建议。

而钟繇我最初是贫贱之人,与先帝也没有什么亲情或交情,但却受到不少恩惠。

意外地受到宠爱,于公于私都颇得重视,这种优厚的待遇一直至今。

钟家两世荣华,蒙受国恩,我岂会不自思量。

我常常夜不能眠,想到自己粗鄙疏浅,不能报国。

皇帝似乎对孙权的投降的请求不以为然,想到这里我又犹豫了,不敢再申述自己的意见。

但又想到,如今的天下,大部分已为我魏国平定,孙权之所以来献礼投诚,想必是震慑于陛下的天威。

中国书法史——重要书家作品的梳理

中国书法史——重要书家作品的梳理

中国书法史——重要书家作品的梳理一、先秦书法(一)殷商时期甲骨文:《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四方风名刻辞》、《鹿顶骨纪事刻辞》、《宰丰骨刻辞》金文:《司母辛鼎》、《戌嗣子鼎》、《小臣艅尊》(二)西周时期的金文1、西周前期:《利簋》、《何尊》、《康侯簋》、《大盂鼎》2、西周中期:《大克鼎》、《询簋》、《墙盘》、《卫鼎》3、西周晚期:《(害夫)簋》、《散氏盘》、《毛公鼎》、《颂鼎》、《虢季子白盘》(三)春秋战国时期的书法春秋早期秦系文字:《秦公钟》、《秦公鎛》春秋中期至战国早期秦系文字:《秦公簋》、《石鼓文》、《秦公大墓石磬刻石》战国中晚期秦系文字:《商鞅方升》、《新郪虎符》、《秦封宗邑瓦书》秦篆隶变:《青川郝家坪木牍》、《天水放马滩秦简》、《云梦睡虎地秦简》二、秦汉书法(一)秦代书家李斯、程邈、赵高、胡毋敬(二)秦代刻石《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峄山刻石》、《东观刻石》、《会稽刻石》(三)汉代简牍江淮汉简、西北汉简(四)汉金文1、挺拔、峻险、爽利一类:《上林共府铜升铭》、《上林共府鼎铭》;2、柔韧、浑厚、圆转一类:《光和斛铭》、《镜鉴铭》。

(五)汉代刻石1、东汉篆书碑刻:《袁安碑》、《袁敞碑》、《祀三公山碑》、《张迁碑》碑额、《鲜于璜碑》碑额2、东汉隶书碑刻:(1)端庄平正、法度严谨一路:《子游残石》、《乙瑛碑》、《张景碑》、《西岳华山庙碑》、《史晨碑》、《熹平石经》、《王舍人碑》(2)挺峻流丽、清劲秀逸一路:《礼器碑》、《孔宙碑》、《杨叔恭残碑》、《尹宙碑》、《曹全碑》(3)质朴高华、雄浑沉厚一路:《裴岑纪功碑》、《鲜于璜碑》、《衡方碑》、《张迁碑》3、东汉恣肆雄放的摩崖刻石:《石门颂》、《刘平国摩崖刻石》、《封龙山颂》、《西狭颂》、《郙阁颂》。

(“汉南三颂”:《石》、《西》、《郙》)(六)东汉中后期书法流派曹喜影响下的篆书流派,杜操、崔瑗影响下的草书流派,刘德升的行书流派,蔡邕的隶书流派。

书法风格流派

书法风格流派
晚明时期,国家内部的政治、文化斗 争日趋尖锐,这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 心理,并进一步影响了文艺活动。书 法领域因之也出现了一次重大的变革, 狂放书风成为书法发展的主流。
宋克(1327~1387), 字仲温,号南宫生, 长洲(今江苏省苏 州市)人。擅长楷、 行、草和章草诸体, 出自魏、晋,深得 锺繇、王羲之之法, 笔精墨妙,风度翩 翩。除楷、行书外, 尤以章草著名,体 势开张趋长,笔画 也非常瘦劲挺拔, 一洗古章草的旧貌, 形成矫健秀丽的风 格,其代表作品有 《急就章》。
《熹平石经》
据说魏武帝曹操 很仰慕梁鹄的书 法,宫殿匾额多 请他捉笔,且经 常将他的书法 “悬诸帐中”, 或者“订壁玩 之”(《四体书 势》)。
礼器碑:永寿二年(公元156年)刻,在曲阜孔庙,此 碑字体工整方纵,大小匀称,左规右矩,法度森严。 用笔瘦劲刚健,轻重富于变化,捺脚特别粗壮,尖挑 出锋十分清晰,燕尾极为精彩。书势气韵沉静肃穆, 典雅秀丽。
陆机《平复帖》
书法家 钟繇

其书法形成了由隶入楷的新气象,因此 被奉为“正书之祖”。其书法特点是字 型扁方,行笔古朴厚重,结字疏郎,笔 画富有意趣。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影响 很大,历来都认为他是中国书史之祖。 他在书法史上首定楷书,对汉字的发展 有重要贡献。
《贺捷表》
《荐季直表》
《还示表》
书法家 索靖
苏轼《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苏轼《祭黄 几道文》
苏轼《洞庭春色赋》
苏轼《中山松 醪赋 》
黄庭坚《花气熏人帖》
黄庭坚《松风阁诗帖》
黄庭坚《松风阁诗帖》
黄庭坚《砥柱铭》

黄庭坚《砥柱铭》
黄庭坚《虹县诗帖》
黄庭坚《王长者墓志铭》
米芾《蜀 素 帖》

中国最经典的楷书一次看个够全啦

中国最经典的楷书一次看个够全啦

中国最经典的楷书一次看个够!全啦!中国最经典的楷书一次看个够!全啦!2015-02-02 “艺唐新文化”微信公众号楷书,汉字的主要字体。

古人学书法有一种说法:“学书须先楷法,作字必先大字。

大字以颜为法,中楷以欧为法,中楷即熟,然后敛为小楷,以锺王为法”。

现在最普遍流行的楷书碑帖,不外乎欧阳询、颜真卿、褚遂良、柳公权、虞世南、钟繇、王羲之、赵孟頫八大家。

这里就此八家书法,作些比较具体的分析介绍,以供参考。

如果你觉得我们的文章对你有所帮助,请拿出手机微信搜索“艺唐新文化”公众号加关注,与我们一起分享更多艺术趣闻。

钟繇(151年~230年)钟繇的字从隶书的古朴厚重中解放出来,有媚态,有屈直,有情调,与汉末之八分书相比结体生动、笔法丰富,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所评“飞鸿戏海”似为贴切。

与晋人楷书相比,强调取横势,结体扁阔,横画、捺画往往是主笔,竖画往往并不垂直,似乎很不重视竖画,故而形成单字重心不稳的格局。

笔意连属,不拘泥于楷书的笔笔规整,略有行书意,这正是楷书尚未成熟的特征,与唐人(如欧阳询)正襟危坐相比清新可人。

从章法上看,行距比字距大,与汉隶章法明显不同。

后人评其隶行入神,八分入妙,和大书法家胡昭并称“胡肥钟瘦”。

与晋王羲之并称“钟王”。

钟繇《荐季直表》局部钟繇《还示表》局部王羲之(303年~361年)王羲之12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少时师从著名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

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

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用笔细腻,结构多变。

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增损古法,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

草书浓纤折中,楷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劲自然。

其作品真迹无存,传世者均为临摹本。

王羲之《黄庭经》局部王羲之《佛遗教经》局部王羲之小楷《乐毅论》局部欧阳询(557年~641年)欧字的总的特征,在唐代各家楷书里最为显著。

小楷风格类型

小楷风格类型

小楷风格类型
小楷,顾名思义,是楷书之小者,创始于三国魏时的锺繇,他原是位隶书最杰出的权威大家,所作楷书的笔意,亦脱胎于汉隶,笔势恍如飞鸿戏海,极生动之致。

惟结体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仍存隶分的遗意,然已备尽楷法,实为正书之祖。

到了东晋王羲之,将小楷书法更加以悉心钻研,使之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界,亦奠立了中国小楷书法优美的欣赏标准。

历代小楷碑帖很多,我个人认为,根据书风审美可分为三大类型:
一、古朴淳厚型
代表作如钟繇《宣示表》《还示表》《荐季直表》王羲之《孝女曹娥碑》祝枝山《千字文》《前后出师表》王宠《游包山诗》等小楷
钟繇荐季直表
钟繇宣示表
钟繇还示表
曹娥碑
王宠游包山诗
祝枝山千字文
祝枝山前后出师表
二、秀丽精美型
代表作如王羲之《黄庭经》《乐毅论》王献之《洛神赋》钟绍京《灵飞
经》赵松雪《道德经》《汲黯传》文征明《老子清静经》《千字文》等
王羲之乐毅论
王羲之黄庭经
王献之洛神赋
钟绍京灵飞经
赵松雪汲黯传
赵松雪道德经
文征明老子清静经
三、趣味灵动型
代表作品钟繇《贺捷表》《墓田丙舍帖》魏碑《元君墓志》《元倪墓志》《元怀墓志》《司马显姿墓志》米芾《千字文》倪瓒《小楷江南春三首》张瑞图《小楷王无功答冯子华书》《孝经》以及大量的《敦煌写经》都是取法之源。

钟繇贺捷表
钟繇墓田丙舍帖
魏碑元怀墓志
魏碑元倪墓志
魏碑《爨宝子碑》
敦煌残经
张瑞图孝经。

钟繇《宣示表》释文及译文

钟繇《宣示表》释文及译文

钟繇《宣示表》释文及译文‎尚书宣示孙‎权所求,诏令所报,所以博示。

逮于卿佐,必冀良方出‎于阿是。

刍荛之言可‎择廊庙,况繇始以疏‎贱,得为前恩。

横所盱睨,公私见异,爱同骨肉,殊遇厚宠,以至今日。

再世荣名,同国休戚,敢不自量。

窃致愚虑,仍日达晨,坐以待旦,退思鄙浅。

圣意所弃,则又割意,不敢献闻。

深念天下,今为已平,权之委质,外震神武。

度其拳拳,无有二计。

高尚自疏,况未见信。

今推款诚,欲求见信,实怀不自信‎之心,亦宜待之以‎信,而当护其未‎自信也。

其所求者,不可不许,许之而反,不必可与,求之而不许‎,势必自绝,许而不与,其曲在己。

里语曰:何以罚?与之夺;何以怒?许不与。

思省所示报‎权疏,曲折得宜,宜神圣之虑‎。

非今臣下所‎能有增益,昔与文若奉‎事先帝,事有数者,有似于此。

粗表二事,以为今者事‎势,尚当有所依‎违愿君思省‎。

若以在所虑‎可,不须复貌。

节度唯君,恐不可采,故不自拜表‎。

宣示表是钟‎繇写给魏文‎帝曹丕的一‎个奏文,内容是劝曹‎丕接受孙权‎的归附请求‎。

可能是钟繇‎在曹操死后‎不像以前那‎么招待见了‎,唯恐国君不‎高兴,所以写得十‎分谨慎谦恭‎,一个忧国勤‎君,患得患失的‎老臣的形象‎呼之欲出。

原文大意如‎下(如需精准译‎文,恐非一时之‎功):尚书在朝廷‎上宣读了孙‎权的请求,只所以公文‎通告,就是为了让‎大家都知道‎。

下传给群臣‎,想必是让臣‎子们献计献‎策。

古代贤君治‎国,朝廷也可采‎纳粗野之民‎的建议。

而钟繇我最‎初是贫贱之‎人,与先帝也没‎有什么亲情‎或交情,但却受到不‎少恩惠。

意外地受到‎宠爱,于公于私都‎颇得重视,这种优厚的‎待遇一直至‎今。

钟家两世荣‎华,蒙受国恩,我岂会不自‎思量。

我常常夜不‎能眠,想到自己粗‎鄙疏浅,不能报国。

皇帝似乎对‎孙权的投降‎的请求不以‎为然,想到这里我‎又犹豫了,不敢再申述‎自己的意见‎。

但又想到,如今的天下‎,大部分已为‎我魏国平定‎,孙权之所以‎来献礼投诚‎,想必是震慑‎于陛下的天‎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还示表》钟繇
钟繇擅篆、隶、真、行、草多种书体,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推动了楷书(小楷)的发展,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

钟繇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王羲之等后世书法家都曾经潜心钻研学习钟繇书法。

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并称为“钟王”。

南朝庾肩吾将钟繇的书法列为“上品之上”,唐张怀瓘在《书断》中则评其书法为“神品”。

宋拓本《还示表》,传为王羲之临钟繇书,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原文】
繇白昨疏还示,知忧虞复深,遂积疾苦,何乃尔耶。

盖张乐于洞庭之野鸟,值而高翔,鱼闻而深潜,岂丝磬之响,云英之奏,非耶此所爱有殊,所乐乃异,君能审己,而恕物则常,无所结滞矣。

钟繇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