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配练习)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概念、公式汇总(附应用题)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1、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2×5表示5个1.2是多少。
2、一个数乘纯小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几、千分之几……是多少。
如:1.2×0.5表示求1.2的十分之五是多少。
3、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小数乘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上小数点。
4、一个数(0除外)乘1,积等于原来的数。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5、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率,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第二单元:小数除法1、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2.4÷1.6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2.4与其中一个因数是1.6,求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2、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如果除到末尾仍有余数,要添0再继续除。
3、被除数比除数大的,商大于1。
被除数比除数小的,商小于1。
4、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数位不够的要添0补足。
再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5、一个数(0除外)除以1,商等于原来的数。
一个数(0除外)除以大于1的数,商比原来的数小。
一个数(0除外)除以小于1的数,商比原来的数大。
6、A除以B=A÷B;A除B=B÷A;A去除B=B÷A;A被B除=A÷B。
7、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8、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小数部分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知识点+练习题+易错举例+典题精解,收藏给孩子复习!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人教版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知识点1、分数数的加法和减法(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通分后再加减)(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同整数。
(4)结果要是最简分数2、带分数加减法: 带分数相加减,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结果合并起来。
附:具体解释(一)同分母分数加、减法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2、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1、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
2、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分数加减混合运算1、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在一个算式中,如果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应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2、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练习题一、填空1.一袋大米有50千克,用去了总数的,还剩下这袋大米的();如果吃了千克,还剩下()千克;如果吃了15千克,吃了这袋大米的()。
考查目的:主要考查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答案:;;。
解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把这袋大米看作单位“1”,并且注意题目中的两个“”所表示的不同意义:第一个表示占总数的分率,第二个表示具体的数量。
最后一题利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数量关系解决。
2.根据图形列式计算,其中上面两题在图形中用阴影部分表示出结果。
考查目的:分数的意义及加减法。
答案:解析:在仔细观察图形的前提下,先根据分数的意义找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正确写出各个分数,再依据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解答。
3.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第二天修了全长的,两天共修了全长的(),第二天比第一天少修全长的(),还剩下全长的(),已修的比剩下的多()。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知识点和精选练习题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知识点和精选练习题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知识点及重点题分析最大公因数一、基础知识(1)定义:几个数公有的因数中,其中最大的公因数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2)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①列举法:②短除法:把各个数公有的质因数从小到大依次作为除数,连续去除这几个数,一直除到各个商是互质数为止,(也可以用较大的合数质公因数去除)然后把左半圈所有除数相乘,所得的积就是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 36 24 482 18 12 243 9 6 123 2 4此时3与2,4都互质,这三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停止短除。
(即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时,要使所有的数最后所得的商没有公因数就可,如果其中几个商有公因数,也不再除)。
因此,36,24,48的最大公因数是2×2×3=12。
(3)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特殊情况:①当两个数成倍数关系时,较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②互质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1。
(如连续的非零自然数、不同的质数等)(4)最大公因数和公因数的关系:所有的公因数都是这两个数的因数,最大公因数是这些公因数中最大的。
二、求最大公因数在计算中的应用作用:最大公因数在计算中的最重要的作用是约分,即把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约成最大公因数为1的最简分数。
化最简分数最简捷的方法:①短除法求出最大公因数②用划线法分别约去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分别写出分子、分母被最大公因数除的商。
③练习:(1)填空:A α,b 都是非0自然数,如果a ÷b=10 ,那么α,b 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解题分析:由题可知,α是b 的倍数,此时两数的最大公因数是其中的较小数b ,最小公倍数是其中的较大数α。
B 甲=2×3×5,乙=2×3×7,甲和乙的最大公因数是( )。
(2)化最简分数6318、9824、7545、5036 (3)判断: A 6318比216的分数单位小,所以6318比216小。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易错点汇总(配练习)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易错点汇总(1)(1)有一个礼盒需要用彩带捆扎,捆扎效果如图,打结部分需要10厘米彩带,一共需要多长的彩带?(2)一个长方体的礼堂如图,过节时需要在四周装上成串的彩灯,每串彩灯长2m,一共需要多少串彩灯?练习:(1)两个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2)用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一个棱长为6厘米的大正方体需要()个小正方体。
(3)用棱长为2厘米的小正方体拼一个稍大一些的正方体至少需要()个小正方体。
A、4个B、8个C、16个D、27个(4)下列有一些数量的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哪些数量可以拼成较大的正方体。
()A、27个B、4个C、1个D、8个E、32个练习:下列三个图形中,不能拼成正方体的是()①②③练习:(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48分米,它的棱长是(),表面积是()。
(2)把一个棱长为6米的正方体分成两个大小、形状相同的长方体,表面积增加()㎡,每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3)下面哪些问题跟长方体表面积有关。
()A:在一个长方体木箱外面刷油漆,刷油漆的面积一共有多少平方分米?B:做一个长方体的金鱼缸需要多少玻璃?(4)一个长方体的金鱼缸,长是8分米,宽是5分米,高是6分米,不小心前面的玻璃被打坏了,修理时配上的玻璃的面积是()。
(5)一个正方体的底面积是64平方厘米,它的表面积是()。
(6)一个正方体的底面周长是8厘米,它的表面积是()。
一个长方体包装盒,长宽高分别为8,4,5,需要在包装盒四周贴上商标,需要商标纸的面积是多少?一座游泳池,长宽高分别为10m,4m,1.5m,需要在池内贴上边长为1dm的瓷砖,大约需要多少块瓷砖?一个长方体蓄水池,长12m,宽8m,深3m,这个水池占地面积多少平方米?练习:(1)一种长方体硬纸盒,长10厘米,宽6厘米,高5厘米,有2平方米的硬纸板210张,可以做这样的硬纸盒多少个?(不计接口)(2)一个房间的长6米,宽3.5米,高3米,门窗面积是8平方米。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知识点以及配套练习题(2解析

知识点1.一个物体或是几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2.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例如3/7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取其中的3份。
3.5/8米按分数的意义,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5份。
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表示:把5米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1份。
4.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5.分数和除法的关系是: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数线相当于除法中的除号,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的分数值相当于除法中的商。
6.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
总数÷份数=每份数。
7.求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分之几,用除法。
一个数量÷另一个数量=几分之几(几倍。
8.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
真分数小于1。
9.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10.带分数包括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数部分应当是真分数。
带分数大于1。
11.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是用分子除以分母,商是整数部分,余数是分子,分母不变。
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是用整数部分乘分母的积加原来的分子作分子,分母不变。
12.整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假分数。
例如5可以看成是5/1。
13.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14.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公因数叫作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最小公因数一定是1。
15.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公倍数叫作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没有最大的公倍数。
16.求最大公因数或最小公倍数可以用列举法,也可以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17.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分子和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最简分数不一定是真分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习题练习(分模块)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习题练习(分模块)第一部分知识梳理一、因数和倍数1、如果ab=c(a、b、c都是不为0的整数),那么我们就说a 和b是c的因数,c是a和b的倍数。
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例如:38=24,3和8是24的因数,24是3和8的倍数。
2、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3、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4、一个非零的自然数,既是它本身的倍数,又是它本身的因数。
5、找因数的方法:(1)列乘法算式:例如:要写出18的所有因数,方法如下:118=1829=1836=18所以,18的因数有:1、2、3、6、9、18共6个。
(2)列除法算式:例如:要写出24的所有因数,方法如下:241=24242=12243=8244=6245=4、8(因为4、8不是整数,所以5和4、8不是24的因数)所以,24的因数有:1、2、3、4、6、8、12、24共8个。
6、找倍数的方法:用这个数分别乘1、2、3、4、5…直到所乘的积接近所规定的限制范围为止,所乘得的积就是这个数的倍数。
例如:写出30以内4的倍数。
41=442=843=1244=1645=2046=2447=28 所以,30以内4的倍数有:4、8、12、16、20、24、28。
二、2、5、3的倍数的特征1、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3、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相加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4、同时是2、5的倍数的数末尾必须是0。
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0。
同时是2、5、3的倍数的数末尾必须是0,而且各个数位上的数相加的和是3的倍数。
最小的两位数是30,最大的两位数是90。
三、奇数和偶数1、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偶数也叫双数。
如:0、2、4、6、8、10、12、14、16…都是偶数。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知识点以及配套练习题

知识点1.一个物体或是几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2.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例如3/7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取其中的3份。
3.5/8米按分数的意义,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5份。
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表示:把5米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1份。
4.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5.分数和除法的关系是: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数线相当于除法中的除号,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的分数值相当于除法中的商。
6.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
总数÷份数=每份数。
7.求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分之几,用除法。
一个数量÷另一个数量=几分之几(几倍)。
8.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
真分数小于1。
9.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10.带分数包括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数部分应当是真分数。
带分数大于1。
11.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是用分子除以分母,商是整数部分,余数是分子,分母不变。
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是用整数部分乘分母的积加原来的分子作分子,分母不变。
12.整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假分数。
例如5可以看成是5/1。
13.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14.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公因数叫作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最小公因数一定是1。
15.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公倍数叫作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没有最大的公倍数。
16.求最大公因数或最小公倍数可以用列举法,也可以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17.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分子和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最简分数不一定是真分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概述一、分数的进一步认识1. 分数的意义:表示整体被等分后的一部分或几部分的数。
2. 分数的分类:真分数(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假分数(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带分数(一个整数和一个真分数的和)。
3. 分数的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4. 分数的比较: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分子大的分数大;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分母小的分数大。
5. 分数的加减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数需要先通分,再进行加减。
二、小数的进一步认识1. 小数的意义:表示整数部分为零的分数。
2. 小数的读写:小数点前为整数部分,按整数读写;小数点后为小数部分,依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
3. 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4. 小数的比较: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比较十分位,以此类推。
5. 小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与整数类似,注意小数点的位置。
三、平面图形的认识1. 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连围成的图形。
2. 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
3. 四边形的定义:由四条线段首尾顺次相连围成的图形。
4. 圆的定义:所有点到中心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5. 圆的性质:圆的周长称为圆周,面积公式为πr²(r为半径)。
四、数据的收集与处理1. 统计图表的绘制: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
2. 数据的收集: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式。
3. 数据的处理:数据分类、汇总、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
五、方程与不等式1. 方程的概念: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2.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通过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等步骤求解。
3. 不等式的概念: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
4. 不等式的解法:通过移项、合并同类项等步骤求解。
六、应用题的解答1. 列方程解应用题:根据题意设立未知数,建立方程求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易错点汇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图形的平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轴对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轴对称图形的画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图形旋转的特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图形旋转的三要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旋转图形的画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单元自我检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易错点汇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倍数与因数的关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知识点1】倍数与因数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不能单独存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知识点2】倍数因数只考虑正数,小数、分数等不讨论倍数、因数的问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知识点3】没有前提条件确定倍数与因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知识点4】有前提条件的情况下确定倍数与因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知识点3】关于倍数因数的一些概念性问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2、3、5的倍数的特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知识点1】2、3、5的倍数特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知识点2】一些特殊数的倍数的特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知识点3】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质数和合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知识点1】质数和合数的相关定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知识点2】分解质因数(相加和相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知识点3】确定数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易错点汇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知识点1】要素:棱、面、顶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知识点2】棱长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知识点3】确定长方体中每个面的形状以及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知识点4】折叠可以组合成正方体: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知识点5】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切割组合对棱长的影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知识点1】面积公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知识点2】长方体表面求法的变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知识点3】棱长变化对表面积的影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 错误!未定义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