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是同一个概念吗

合集下载

经济学计算题

经济学计算题

高考政治计算题专项训练(2010. 6. 12)刘炎生1. 基本概念(1)商品使用价值量:指商品的数量。

(2)单位商品价值量:指单位商品价值的大小,即单价。

(3)商品价值总量:指在一定时间内生产一定数量的商品的价值总和,即:商品价值总量= 商品使用价值量(生产的商品数量)×单位商品价值量(价值量)。

而商品价格总额=商品使用价值量(商品数量)×单位商品价格。

(两个重要公式)(4)劳动时间:指生产某种商品所耗费的时间。

分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是指某一商品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5)劳动生产率: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

分为个别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

两种表示方法:①数量表示法: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

②时间表示法:用生产同一产品所需的时间来表示。

2. 基本关系(1)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一般不受个别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2)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一般不受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注:将上述基本关系中的“无关”改为“不变”)[ 实战演练]1.在商品生产中,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而商品的价值总量。

A. 越大越大B. 越小越大C. 越小不变D. 越大不变2.海信集团十多年来投入技术研发资金15亿元,注重提高劳动生产率,自主研发出我国第一款高清晰、高画质数字视频媒体芯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率先打破国外垄断。

这表明,商品生产者如果率先改进技术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同一时间内生产的A. 单位商品价值量增加,商品价值总量增加,交换中获利就会增大B. 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商品价值总量不变,交换中获利就会增大C. 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商品价值总量增加,交换中获利就会增大D. 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商品价值总量增加,交换中获利就会增大3.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要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政治经济学大题

政治经济学大题
(2)简单商品经济下,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能否转化为社会劳动,或在多大程度上转化为社会劳动,决定着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的地位。如果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都符合社会需要,而且所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那么他就处睛竞争的有利地位,就可以发财致富。反之,就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甚至破产贫困。(3分)
三、辨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20分)
1、剩余价值不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
正确。(1分)之所以不在流通中产生,是因为价值的增殖是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过程中劳动力的使用即工人的劳动创造的价值大于劳动力自身的价值。(2分)之所以离不开流通,是因为价值的增殖以流通领域劳动力商品的购买为前提,而且还要通过流通领域出卖商品才能实现商品价值和剩余价值。(2分)
2、用马克思主义劳动二重性原理揭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答:马克思劳动二重性是: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2分)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价值增殖过程。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过程的这种二重性是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2分)工人的劳动作为具体劳动,消耗生产资料,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同时把生产资料的价值(旧价值)转移亲保存在新商品中,使之成为新商品价值的一部分 。工人的劳动作为抽象劳动,创造新价值。(2分)
3股票价格是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
错误。(1分)股票是一种投资凭证,本身没有价值,但有价格。股票价格不是股票票面额的货币表现,而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2分)股票市场价格的高低取决于股息与利息率两个基本因素。(2分)

价值量的计算

价值量的计算

公式1:使用价值总量(商品数量)=上一年度商品数量×(1+本年度劳动者增加幅度(%))×(1+本年度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公式2:价值量(单位商品价值量)= 上一年度商品价值量/ 1+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价值量(单位商品价值量)=价值总额 / 使用价值总量(商品数量)公式3:价值总额=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数量价格总额=单位商品价格量×商品数量单位商品价格= 价格总额/ 商品数量公式4:单位商品价格= 单位商品价值/ 单位货币价值公式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某种商品总时间/商品数量一、商品的使用价值(量)、价值(量)、交换价值(量)、价格、价值总额(量)、价格总额(量)、的计算。

(一)、使用价值:一般是计算商品的总件数。

与劳动生产率呈正比关系。

假设原来生产x件,当劳动生产率提高50%时,现在每天生产的使用价值(商品数量)=X*(1+50%)(二)、价值:一般是单位商品的价值。

与劳动生产率呈反比关系,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假设原来M商品价值为x元/件,现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则M商品的价值=x/(1+50%)(三)、交换价值:由于价值与交换价值大小相等,因此计算交换价值,就是变相计算,因此,只要计算出价值,也就计算出交换价值。

(四)、价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由价值决定,价格的大小与价值大小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价格=单位商品价值/单位货币价值。

(五)、价值总额: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总额=使用价值量(商品总件数)×单位商品价值量(六)、价格总额: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总额=使用价值量(商品总件数)×单位商品价格典型例题:(一)2007-2009各地高考题1、(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24T)假定去年生产1克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1克白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8倍,且5件A 商品=2克黄金。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

1、社会再生产的含义及其内容、简单再生和扩大再生产的关系、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方式?答:社会再生产的含义及其内容:(1)社会生产、总是连续不断、周而复始地进行的。

再生产就是、生产的不断重复和更新,再生产过程就是不断重复、不断更新的生产过程。

(2)任何社会再生产都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另一方面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因此,社会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答:简述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关系:社会再生产按照他的规模来划分。

可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1)简单再生产是指规模不变的再生产,扩大再生产是指超过原有生产规模的再生产。

(2)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和出发点,如果简单再生产都不能维持,就根本谈不到进行扩大再生产。

(3)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简单再生产总是包含在扩大再生产之中。

答: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方式:(1)扩大再生产从其实现的方式来看,分为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两种类型。

(2)外延扩大在生产是指在生产技术和劳动效率不提高的情况下,单纯依靠扩大再生产场所,增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数量,来扩大生产规模。

内涵扩大再生产是指依靠生产资料效率的提高来扩大再生产规模。

2、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经济增长方式的类型?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1)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2)经济增长是着重反映国民经济数量变化的概念,而经济发展是既反映国民经济的数量变化,又反映国民经济质量变化的概念。

(3)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经济增长,不可能实现经济的发展。

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1)劳动力的数量和劳动者的素质。

(2)科学技术及其应用。

(3)生产管理和劳动组织。

(4)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

(5)自然条件。

(6)产业结构和比例关系。

(7)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经济增长方式的类型:(1)粗放型经济增长是单纯依靠生产要素的投入和扩张来实现的经济增长,它是在生产要素质量和使用效率不变的情况下实现的经济增长。

《经济生活》常用比例与公式归纳

《经济生活》常用比例与公式归纳

《经济生活》常用比例与公式归纳一、关于商品价值量、商品价格、劳动生产率的计算问题1.比例关系(1)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时间无比例关系)(2)社会必要时间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时间无比例关系。

)(3)商品的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时间无比例关系。

)(4)个别劳动时间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5)无论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如何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所创造的商品的价值总量不变。

(6)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都会引起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商品数量)的变化,二者成正比。

(7)通货膨胀率与价格成正比;纸币贬值率与价格成反比2.口诀“正比乘、反比除、增加加、减少减”,用函数表达如下(1)所求数量y 与X%升降成正比时,y= k(1 + X%) (k 为已知数,増为加,降为减)(2)所求数量y 与X%升降成反比时,y = (k 为已知数,増为加,降为减)注意:概念之间数量关系成正比的,用“×”,成反比的,用“÷”。

“提高”、“上升”、“增加”、“升值”用“+”。

例如,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劳动者数量增加10%,人民币升值了5% 等;“降低”、“减少”、“贬值” 用“-”。

例如,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20%,美元贬值10%3.主要方法(1)直接推算法(正比关系用乘法,反比关系用除法,提高用加法,降低用减法)。

明确变量之间的一直关系,直接推理。

(2)解答方程式法(根据变量设方程式)。

将求知数据设为未知数,借助数学思维进行推算。

(3)设定数值法(整倍变化设数值,公倍公约好推算)。

求取相关变量的公倍数或公约数,进行模型化推算。

4.相关公式(1)求价值(格)总量(或总额)的公式①国家创造的商品价值总额(总量)=单位商品价值量 ×商品数量(或使用价值量)②价格总额(总量)=单位商品的价格X 商品的数量(使用价值量)③求企业创造的价值总量:a 企业创造的价值总量=单位商品价值量×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数量(使用价值量或者个别劳动生产率)b 假设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x%,那么现在企业商品价值总量=企业原产品数量X(1+X%)X 单位商品价值量=原价值总量X (1+X%)注意: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国家/行业/部门)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商品价值量计算题

商品价值量计算题
C、18元 D、18.75元
7、(四川卷)假设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它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为( )
②某企业的价值总量,也就是某个企业生产的产品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进行交换以后所获得的总收入。其计算公式是:
价值总量(交换价值总量)=单位商品价值量×该企业生产的商品数量(使用价值量)
③要注意的几个概念:销售收入、交换价值总量、价值总量、价格总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一般来说,交换价值总量就是销售收入,也就是价格总量,也等于这个企业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这几个概念可以互用。但这只是基于一种理论假设,因为商品的价格是要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价格总量可能高于或者低于价值总量。如果不是命题者要特别区别这两个概念,一般可以通用。
A、25% B、 30% C、 35% D、40%
解析: 甲生产者1小时内生产2件商品,创造的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400元,说明每件商品的价值是200元。我们设该行业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X,根据题意,260/(1+X)=200,得出X=0.3,也就是提高了30%。
3、(2010全国卷1、江西卷、湖北卷)24.假设某国2009年甲产品的总量是100万件。每件产品价值用货币表现为10元。2010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在货币价值不变和通货膨胀率为20%的不同情形下,甲产品2010年的价格分辨是
A.80,84 B.84,80
C.84,64 D.84,100[
5、假定生产一件甲商品的社会要劳动时间为2 小时,价值为40 元。如果生产者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A在4小时内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

经济生活计算题公式集锦

经济生活计算题公式集锦

经济生活计算题公式这类试题既考查经济常识的基本原理,又考查考生的数学转换计算能力,特别是条件变换后对问题指向的迅速反应能力,符合新课程改革注重综合能力考查的要求,所以它已经成为近几年高考命题专家的“宠儿”,当然,也成了考生获得高分的“拦路虎2008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和政治试卷中出现7道计算题,涉及到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利息率、纳税额、汇率、需求的交叉弹性等六个方面。

2009年高考的文综政治和政治单科试卷中出现了8道经济常识计算题,相对集中在价值量的决定因素、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企业利润与生产成本、币值变化的影响,汇率变化等问题上.2010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和政治试卷中出现15道有关计算的题目,涉及到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通货膨胀和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企业利润、税收和税率、银行和投资理财、外汇和汇率等几个方面。

2014年考查的是:股票价格、通货膨胀率、商品价值总量、资金利润率商品价值量的计算;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及纸币发行量的计算;经济效益、利润的计算;增殖税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的计算;银行利润的计算;利息、利率的计算;股票价格的计算;国民收入、社会总产值的计算;外汇、汇率的计算等等。

计算型选择题一般涉及经济常识的内容,从整体上可以归为两类:一是显性计算题,即要进行具体的数字运算的计算题;二是隐性计算题,即无需进行具体的数字运算的计算题。

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是理解相关经济学理论和计算公式并能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是理解相关经济学理论和计算公式并能准确解读材料信息.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 交换价值3 商品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4 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5货币的需求量(纸币发行量)或纸币购买力6外汇汇率7互补互替8 恩格尔系数9 企业经济效益和利润10 存款利息、银行的利润和投资理财11股票价格12分配方式(个人消费品、国民收入的分配)13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和增殖税14 GDP\GNP15 贸易差额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考点]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是同一个概念吗

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是同一个概念吗

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是同一个概念吗?价值总量呢 当然不是不回事。

商品的价值总额(或者价值总量)是指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数量。

而价格总额是指单位商品的价格*商品的数量,虽然价格是价值的体现,但是并不是所有情况下价格与价值都相符,给你一个题目,让你感性认识一下吧。

(08四川24)假设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

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它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为() A、100亿元和110亿元B、110亿元和110亿元 C、110亿元和121亿元D、121亿元和121亿元 【答案】C【解析】明确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商品价值总量=商品价值量×商品数量。

解法一:①2008年某国M商品因增加劳动者10%,而其他条件不变,故该国M商品的数量应该是:10亿件×(1+10%)=11亿件;而不论社会劳动生产率怎么提高,商品的价值总量不变。

故2008年的M商品的价值总额是:11亿件×10元/件=110亿元。

②某国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说明2008年某国M商品单位商品的价格没有变。

2008年某国M商品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某国M商品的数量在劳动者数量增加10%的基础上。

还要增加10%。

这样某国M商品的价格总额在其价值总额基础上,还要增加10%。

即110亿元+110亿元×10%=121亿元。

故选C。

商品的价值总额(或者价值总量)是指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数量。

价格总额是指单位商品的价格*商品的数量,虽然价格是价值的体现,但是并不是所有情况下价格与价值都相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是同一个概念吗?价值总量呢当然不是不回事。

商品的价值总额(或者价值总量)是指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数量。

而价格总额是指单位商品的价格*商品的数量,虽然价格是价值的体现,但是并不是所有情况下价格与价值都相符,给你一个题目,让你感性认识一下吧。

(08四川24)假设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

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它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为()A、100亿元和110亿元B、110亿元和110亿元C、110亿元和121亿元D、121亿元和121亿元【答案】C 【解析】明确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商品价值总量=商品价值量×商品数量。

解法一:①2008年某国M商品因增加劳动者10%,而其他条件不变,故该国M商品的数量应该是:10亿件×(1+10%)=11亿件;而不论社会劳动生产率怎么提高,商品的价值总量不变。

故2008年的M商品的价值总额是:11亿件×10元/件=110亿元。

②某国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说明2008年某国M商品单位商品的价格没有变。

2008年某国M商品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某国M商品的数量在劳动者数量增加10%的基础上。

还要增加10%。

这样某国M商品的价格总额在其价值总额基础上,还要增加10%。

即110亿元+110亿元×10%=121亿元。

故选C。

商品的价值总额(或者价值总量)是指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数量。

价格总额是指单位商品的价格*商品的数量,虽然价格是价值的体现,但是并不是所有情况下价格与价值都相符。

(注意:价格是动态,价值是静态)例题展示:【例题】假设某国2011年甲产品的生产总量是100万件,每件产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0元。

2012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其他条件不变,在纸币贬值率为20%和通货膨胀率为20%的不同情况下,甲产品2012年的价A.1 200万元 1250万元B.1250万元 1200C.625万元 600万元D.600万元 625【选题依据】新课标全国文综卷政治部分每年必考一道计算类选择题,考查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其中对商品价值量、纸币的发行量或纸币的实际购买力的计算的考查尤为频繁。

试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强,迷惑性大,较好地考查了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析】本题考查两种不同情况下2012年该国甲产品的价格总额,商品价格总额=数量×单价。

第一步,算出2012年该国生产甲产品的数量为100×2,即200万件;第二步,算出不考虑纸币贬值和通货膨胀条件下的商品单价为10÷2=5(元);第三步,算出在纸币贬值率为20%条件下2012年该国生产的甲产品的单价和价格总额,单价为5÷(1-20%)=6.25(元),价格总额=200×6.25=1 250(万元);第四步,算出在通货膨胀率为20%条件下2012年该国生产的甲产品的单价和价格总额,单价为5×(1+20%)=6(元),价格总额=200×6=1200(万元)。

故本题选B。

【解题妙招】本题具体考查了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商品价格总额的计算、通货膨胀率与纸币贬值率等相关知识。

(1)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如2012年单位商品价值量=2011年单位商品价值量÷(1+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幅度),题中2012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则2012年单位商品价值量=2011年单位商品价值量÷(1+100%)=2011年单位商品价值量÷2(2)商品价格总额。

商品价格总额=(3)通货膨胀率与纸币贬值率。

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纸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货膨胀意味着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由此可见,通货膨胀与纸币贬值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但这是否意味着纸币贬值率为20%和通货膨胀率为20%对物价上涨幅度的影响是一样的呢?答案是否定的。

具体来讲,通货膨胀率为20%,意味着物价上涨的幅度为20%,如通货膨胀前一件甲商品为5元,通货膨胀后一件甲商品单价为5×(1+20%),即6元;纸币贬值率为20%,意味着拿同样多的纸币能买到的商品少了20%,纸币贬值前5元能买1件甲商品,纸币贬值后5元能买到(1-20%)件甲商品,可算出一件甲商品单价为5÷(1-20%),即6.25元。

由此可见,通货膨胀率为20%和纸币贬值率为20%对物价上涨幅度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记准公式:通货膨胀后商品的价格=通货膨胀前商品的价格×(1+通货膨胀率);纸币贬值后商品的价格=纸币贬值前商品的价格÷(1-纸币贬值率)。

【例题】某国2008年生产M商品20亿件,价格总额460亿元,2009年生产M 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当年该国通货膨胀率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9年M商品的价格总额为A. 728亿元B. 460亿元C. 552亿元D. 828亿元解析:价格总额=商品价格*商品数量,这道题的价格是460/20*(1+20%)=27.6 元,数量是20*(1+50%)=30亿。

价格总额是30*27.6=828【例题】某国2010年生产m商品20亿件,价格总额600亿,2011年生产m 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当年该国通胀率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11年m商品价格总额是多少()A.480亿元B.600亿元C.720亿元D.900亿元解析:600*(1+50%)*(1+20%)=1080亿元,没答案可以选。

如果这道题目改为“价值总额是多少”,那就是600*(1+20%)=720亿元,选C【例题】某国2012年生产甲产品10万件,每件产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20元。

2013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在通货膨胀率为20%的情况下,甲产品的价格及价格总额分别是解析:价格原来20元,现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则,价格为10元,价值总额是不变的是200万元,如果币值稳定,价格总额也是200万元,但是情况变了,通货膨胀率为20%,通货膨胀率就是物价上涨率,这时候10元,要12元才能买到,200万元,要240万元才能买到,但是价值总额仍然是200万元。

即20*10*(1+20%)2008年高考文综四川卷第24题)假设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M商品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

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为()A. 100亿元和110亿元B. 110亿元和110亿元C. 110亿元和121亿元 D. 121亿元和121亿元2010年江西省九校联考(政治)24.某国2008年生产M商品20亿件,价格总额460亿元,2009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当年该国通货膨胀率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9年M商品的价格总额为A. 728亿元 B. 460亿元 C. 552亿元 D. 828亿元某国2010年生产m商品20亿件,价格总额600亿,2011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当年该国通胀率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11年m商品价格总额是多少()A、480亿元B600亿元C720亿元D900亿元2008年高考文综四川卷第24题)假设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M商品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

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为()A. 100亿元和110亿元B. 110亿元和110亿元C. 110亿元和121亿元D. 121亿元和121亿元2010年江西省九校联考(政治)24.某国2008年生产M商品20亿件,价格总额460亿元,2009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当年该国通货膨胀率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9年M商品的价格总额为A. 728亿元B. 460亿元C. 552亿元D. 828亿元某国2010年生产m商品20亿件,价格总额600亿,2011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当年该国通胀率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11年m商品价格总额是多少()A、480亿元 B600亿元 C720亿元 D900亿元第一道:价值总额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与劳动者数量成正比。

所以价值总量是100*(1+10%)=110亿元。

价格总额=商品价格*商品数量,由于其他条件不变,所以商品的价格还是10元,产量是10*(1+10%)*(1+10%)=12.1所以价格总额=10*12.1=121亿元第二道:价格总额=商品价格*商品数量,这道题的价格是460/20*(1+20%)=27.6 元,数量是20*(1+50%)=30亿价格总额是30*27.6=828第三道:600*(1+50%)*(1+20%)=1080亿元,没答案可以选。

如果这道题目改为“价值总额是多少”,那就是600*(1+20%)=720亿元,选C计算题:要注意陷阱(“提高到”和“提高了”的不同)1.2011年1件甲商品可以兑换5件乙商品,假设2012年生产甲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到3倍,而生产乙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了40%,则2012年1件甲商品可以兑换的乙商品的数量是A.2件B.1件C.4件D.3件2、2010年l件甲商品可以兑换5件乙商品,假设2011年生产甲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倍,而生产乙,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了20%,则2011年l 件甲商品可以兑换的乙商品的数量是A.2件B.l件C. 4件D. 3件林老师解析:这两道题目答案都是选B,计算原理也一样,只是文字有所改动,第一道题目明显改编自第二道。

第一道:5/3*(1-40%)=1第二道:5/(1+3)*(1-20%)=1第二道要除以(1+3),是因为“提高了3倍”,那就是原来的是四倍。

第一道只需要除以3,是因为“提高到3倍”,那就是原来的三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