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巩固统一国家
汉武帝为巩固统一王朝所采取的措施

汉武帝为巩固统一王朝所采取的措施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统治者,为了巩固汉朝的统一,他采取了多项重要的措施。
一、加强中央集权
汉武帝着力加强中央集权,以确保国家统一和稳定。
他废除了
丞相制度,将执掌朝政的权力集中于皇帝自身,并建立了丞相辅政
的制度,使朝廷的政治力量更加集中和稳固。
二、推行文化统一
为了促进全国的文化统一,汉武帝采取了多项措施。
他推行文
化发展政策,大力发展教育,修建学校,培养人才,推广儒家思想,使汉朝的文化成为全国的主导文化。
三、推进农业发展
为了稳定社会和国家经济,汉武帝积极推进农业发展。
他实行
均田制,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业生产力。
另外,他还积极引进先
进农业技术,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四、加强边疆防卫
为了维护汉朝边疆的安全,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
他
增建了边塞军事设施,建立了边防军队,并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与
周边国家保持良好的关系,巩固了边疆的防卫。
五、发展海上贸易
为了拓展汉朝的经济发展,汉武帝注重发展海上贸易。
他派遣
郑和等航海家出使东南亚和印度洋,推动了中国与外界的贸易往来,促进了国内商业的繁荣。
总结来说,汉武帝为巩固统一王朝所采取的措施涵盖了政治、
文化、经济和国防等多个方面。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地加强了中央
集权,推动了文化统一,促进了农业和经济的发展,并确保了边疆
的安全。
这为汉朝的繁荣和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

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如下:1、政治上。
颁布“推恩令”及“酎金夺爵”政令,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汉武帝随后又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
2、经济上。
铸币权、盐铁管理权归还中央政府,发行五泰铢。
重视水利建设,治理黄河,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农业生产得到空前发展。
西汉初年,私人铸币并没有完全被禁止,盐铁的管理大多掌握在暴君手中。
于是,社会上出现了许多富商大亨,控制着国家的经济命脉。
例如,汉初诸侯王造反时,政府向诸侯王借钱以平定叛乱,但诸侯害怕政府赢不了,所以拒绝借钱。
为了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将造币权交还中央政府,铸造了五泰铢硬币。
此外,全国各地都设立了盐铁官,将煮盐和炼铁的经营国有化,实行盐铁官的经营和垄断。
他们还在全国各地部署物资以压低价格。
这些措施极大地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为汉武帝多项政策的实施奠定了经济基础。
3、在军事上。
年轻的将军,如卫青、霍去病,都由武帝亲自训练和提拔。
号召全国人民奋起,为将来击败北方强大的敌人匈奴奠定了基础。
他命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贸易路线。
4、在意识形态和文化。
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除百家而尊儒”的建议,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他还以《诗经》、《史记》、《礼记》、《易经》、《春秋》等儒家书籍为教材,在长安建立了国学,培养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儒家人才。
孔子也进入了各级政治机构。
此后,儒学一直处于统治地位,受到历代尊崇,影响深远。
儒家的忠君尊礼思想成为统一政权的精神支柱。
5、官僚团队监督和选举。
汉武帝鼓励推荐人才,建立了向中央政府推荐人才的制度。
建立了郡守制度,全国划分为13个郡(府),每个郡(府)各设一位郡守。
他代表朝廷监视县部的地方官员、铁腕人物及其子女,严格禁止他们作恶。
通过这些措施,中央对各地区的控制大大加强,进一步削弱了王国的力量。
历史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经”主要是《诗》《书》 《礼》《易》《春秋》(《五经》)
汉代讲经图
思想烦恼
汉武帝的 思想烦恼
这些人唧唧歪歪, 吵得朕心神不宁, 不知爱卿们可有对策?
与民休息 无为而治
严刑峻法 以法治国
施行仁政 以德治国
解忧措施 思想上: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注:罢黜:废弃不用
2.兴办太学
课程:
董 仲
具体 办学:教授儒学
《诗经》 《尚书》
舒
措施 选官:通晓儒学 《礼记》
《易经》
独尊儒术(吸收法、道思 想),以儒学为正统思 想,促进了大一统局面 的形成和巩固
经济烦恼
材料一: 讨匈奴,通西域, 军费开支浩繁, 加上天灾不断, 百姓四处流亡,
国库空虚。
1、国家财政困难
2、商人控制冶铁、铸币、 卖盐(控制国家经济命脉)
材料二:
富商大贾[gǔ],冶铸鬻(yù)盐,财或累 万金,而不左公家之急,黎民重困。
两股势力 导致社会混乱
解忧措施
政治上: 1.实施“推恩令”
主 父 偃
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 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 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 由皇帝制定封号。
实行推恩令巧妙之处在什么地方?
大大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名为推恩德 实为削你国
解忧措施 2.汉武帝随后又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 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
公元 9年
政治烦恼
材料一: 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乘, 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制弓箭数 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材料二: 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
缓则骄,易为乱; 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
思考:汉武帝的烦恼是什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3汉武帝巩固大统一的王朝

学
习
汉武帝初年,西汉面 临的问题 政治上:诸侯王国对抗中央,地方豪 强抗衡官府;
经济上:私人铸币,富商大贾控制国 家经济命脉
思想上:百家流行,诸侯门客批评皇 帝政策;
军事上:匈奴袭扰
汉武帝大事
年表 (1)前140年(或前134年),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2)前127年,颁布推恩令 (3)前127年、前121年、前119年,出击 匈奴
刺 刺 刺 刺 刺刺 刺 刺 刺 刺刺 刺 刺 史 史 史 史 史史 史 史 史 史史 史 史
2、政治上——(2)建立刺史制度(监察地 方官和豪强)
3、经济上——
材料 材料五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 研读 3、经济上——
材料五:汉初允许私人铸币,文景时最大的货币供应 商是吴王刘濞和蜀郡的邓通,两人因此巨富。 汉初的8位富豪中,有4位都是冶铁业者,其余分别 从事流通业、粮食业、种植业和金融业。 官员和商人结成交易同盟,牟取利益。
——破边疆之困,布军事
结合下列材料思考汉武之帝是新如—何—解决边疆之困的?其结果
公元前138张骞出使西域联 络大月氏 公元前127年卫青第一次 北击匈奴 公元前121年霍去病第二次 北击匈奴 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 病三次北击匈奴
4、军事上——北击匈奴(卫
青解霍决去措病施):北击
匈奴
卫青和霍去病是西汉的两员
4.宋元之际的史学家胡三省在注《资治通鉴》时指出,
【D】 汉武帝时期,政府通过盐业获得的利益约占国家财政收
入的一半。出现这一状况的直接原因是 A.统一货币B.轻徭薄赋 C.平抑物价D.盐铁专卖
历史人物评说——如何评价 汉武帝
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对 人物的评价,我们要采取辩证 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态 度,不可片面分析。 (1)要把人物放在当时的历史 条件下,进行分析和评价在当 时起的作用。 (2)既要看主流又要看到缺点 或不足;既要看到功劳又要看 到过失,要一分为二评价历史
为了巩固大一统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政策

为了巩固大一统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政策一、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1、政治上,实施推恩令,削夺诸侯爵位,建立刺史制度;2、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经济上:盐铁专卖,将铸币权统一收归中央。
4、军事上:征讨匈奴,解决边疆隐患。
二、推恩令实施的原因推行的原因。
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一是诸侯王势力,二是地方地主豪强势力。
因而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实施推恩令。
三、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推行的原因,一是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二是诸子百家的学说影响中央统治。
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称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在长安兴办太学,将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
目的是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
影响是从此以后,儒家学说称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四、盐铁专卖推行的原因一是私人铸币权没有完全禁绝,二是富商控制了国家重要的经济命脉。
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盐铁专卖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我国封建社会出现第一个鼎盛局面。
五、军事上攻打匈奴,稳定边疆武帝即位之后,决心设法解决匈奴的外患问题。
从元光六年(前129年)开始对匈奴作战。
经过卫青和霍去病等人的北伐后,三次大破匈奴,匈奴再也无力对抗西汉,部分匈奴开始南迁,西汉西北边境上的威胁暂时解除,也为边境的和平和民族的交往奠定了基础。
除了上述课本里的提及的举措外,汉武帝还有很多对西汉有力的举措。
一、政治上1、完善监察制度汉武帝在地方设置十三州部刺史。
即完善监察制度,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打击地方豪强。
京师七郡则另外设立司隶校尉监察。
汉武帝将全国地方划分为13个监察区,是为冀、兖、豫、青、徐、幽、并、凉、荆、扬、益、朔方、交趾共13州(京畿附近7郡为司隶校尉部作为一个单独的监察区)。
每州派遣一名刺史,每年8月巡行所部,监察地方官员和强宗豪右,岁终至京师向御史中丞禀报。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内容要点:通过了解汉武帝大一统,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
认知提示:1、学什么这里的“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是指列举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理解这些措施在当时所起的作用。
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包括“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知道这些措施的作用。
要学会正确评价汉武帝这一历史人物。
2、学到什么程度这里的“知道”是指能够列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如“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并根据教材和材料分析总结这些措施的作用。
3、怎么学本课主要采取情景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材料分析法。
创设历史情境,并通过提出问题,探讨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得出结论,从材料中获得有效信息。
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宏观来看,本书讲述了从史前时期到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社会变革以及民族关系的发展,本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所讲的内容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汉武帝统治时期是中华民族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中观来看,本单元的主线为“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秦朝建立其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汉朝建立后,推行的一系列措施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局面的形成和发展,而汉武帝的执政发挥了重要作用。
微观来看,本课共四个子目,是基本平行的并列关系,共同表现了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在思想、政治、经济和军事四个方面采取的措施及其效果。
本课授课对象为初一上学期的学生,尚未系统地学习历史,对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不熟悉,且还处于初步理解和识记阶段;且本课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与中学生的现实生活具有一定距离,所以需要尽量化抽象为具体,借助多媒体提供图片、文字等资料,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科内容。
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形成期,感性认识比较丰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多采用直观的教具和材料,方便学生理解和识记。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课件(25张PPT)

大一统:地域、思想、文化、经济的统一 大统一:地域上的统一。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背景
..... .....
西
汉 休养生息
建
立汉 汉 汉 高文景 祖帝帝
文景之治
汉武帝--刘彻 (前156-前87年)
公元前 202年
公元前 140年
公元前 87年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背景
要求: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时间4分钟。
要史论结合,从材料中概括观点。5人上 探究一:汉武帝即位后,他将面临的危机有台哪展些示?,结1人合讲下解列,材3料人,板概书括,答1案人。计分。
③刺史制度
①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② 兴办太学
①中央收回铸币权,铸造 五铢钱 ②盐铁官营、专卖 ③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 价
北击匈奴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措施——经济大一统
材料: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汉书·食货志》
(译文:百姓的赋税没有增加,而国库里的钱越来越多)
问题:根据材料思考汉武帝采取经济措施后,有何作用?
刘彻即位时郡国数量图
刘彻晚年郡国数量图
大大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名为推恩德 实为削你国
“化整为零,个个击破”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措施——政治大一统
刺史制度
作用: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视,大大加强了中央对
地方的刺控史制制。度示意图
皇帝
刺史职责:监督地方
全国划分为 “十三”州部
刺 刺 刺 刺 刺刺 刺 刺 刺 刺 刺 刺刺 史 史 史 史 史史 史 史 史 史 史 史史
不佐(帮助)公家之急,黎民重困。
盐,积聚大量财富,
----《史记·平准书》
社会矛盾尖锐。(控 制国家经济命脉)
军事
七年级初中历史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01知识管理知识点1“推恩令”的实施原因:西汉初,________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
地方上的________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
这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措施:汉武帝采纳________的“________”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________制定封号。
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其他措施:汉武帝还建立________制度,监视13个州部内的________、________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作用:通过这些措施,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知识点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背景:西汉初,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很弱,统治者奉行“________”的政策,许多士人四处游说,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
措施:汉武帝接受董仲舒“________,________”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________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在长安兴办________,以儒家的《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影响:从此,________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知识点3盐铁专卖目的: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措施:汉武帝把________收归中央,统一铸造________。
还在全国各地设________,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________。
作用:这些措施,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________基础。
知识点4北击匈奴背景:秦末汉初,蒙古高原的匈奴族在首领________的率领下统一了蒙古高原,并不断南下袭扰。
汉初由于国力疲弱,不得不对匈奴实行“________”。
概况:________组建强大的骑兵队伍反击匈奴,在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后地区后,汉军继续北上出击匈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 武 帝 其 人
政治上
颁布“推恩令”,削弱 王国势力
彻底解决王国问 题
地方设刺史,监督地方官员和富豪
汉 武 帝 巩 固 统 一 国 家
中央设司隶校尉,督查京师百官 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思想上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发展儒学教育,长安设太学 三战匈奴 军事上 与匈奴的和战 昭君出塞 评价汉武帝
推恩令的效果
实行推恩令 前 诸侯国(父) 实行推恩令后
诸侯国(父)
诸侯国 (嫡长子)
长 子
次 子
三 子
卫青与霍去病
“匈奴未灭,何以为家”
三次反击匈奴
(从公元前127年至公元前119年) 第一次 公元前127年公元前121 第二次
收复了河套平原和河西走廊
第三次:公元前119年,匈奴被赶到蒙古
大漠以北地区,从此解除中原的威胁
参考练习册P32
返回
儒家
道家
法家
用儒家思想来教化 百姓,百姓就会安 分守己,天下可以 太平。儒家思想治 国,既体现皇上的 仁慈,又教化了百 姓。
治理国家要 顺其自然, 无为而治。 百姓无拘无 束,可以对 皇帝说三道 四。
制定严厉 刑法,对 乱说者治 罪,看今 后谁还敢 诽谤皇上?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思考——汉武帝大一统措施对当时国家有什
么好的影响?
1、巩固国家政权。
2、促进民族融合。 3、发展社会经济。 4、统一儒学思想。
昭君出塞
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真实故事。王昭君 名嫱(音qiáng),字昭君,原为汉宫 宫女。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 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南 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下,同西汉 结好,曾三次进长安入朝,并向 汉元帝请求和亲。王昭君听说后 请求出塞和亲。她到匈奴后,被 封为“宁胡阏氏”(阏氏,音焉支, 意思是王后),象征她将给匈奴带 来和平、安宁和兴旺。后来呼韩 邪单于在西汉的支持下控制了匈 奴全境,呼韩邪单于归顺汉朝, 从而使匈奴同汉朝和好达半个世 纪。
提出这种学说的是:董仲舒
学说内容:(1)排斥和抑制 其他学说;(2)把儒学定为 治国思想。 • 这种学说的影响后来怎样? —儒家学说成为了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 在我国历史上延续了2000多年。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 使并进。
——董仲舒《天人三策》
返回
自我测评
1. 西汉时期出现大一统,进入强盛时期的皇帝是 ( C)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武帝 D.汉景帝
汉高祖
汉 文 帝
汉 景 帝
文 景 之 治
奖励耕作
提倡节俭 以德化民
经过汉文帝、 汉景帝休养生息政 策后,社会会发生 什么变化?
经过汉初几代 皇帝的治理,国家 出现一片繁荣富强 的局面!!!
汉武帝刘彻
(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
雄 才 大 略
知识扩展
汉武帝是继秦始皇之后又一位雄 才大略而且饱受争议的皇帝,历史上 经常以秦皇汉武并称。汉武帝名刘彻, 为景帝第三子,在位54年,在位期间, 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推行 一系列“大一统”政策,加强中央集 权;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开疆 扩土;派张骞两度出使西域,开辟 “丝绸之路”等等。同时,好大喜功、 穷兵黩武,穷奢极欲而且沉迷神仙方 术。
我是历史 小专家
1、如果请你来编写《汉朝帝王传记》,以 下几个皇帝的先后顺序应该如何排列? ①汉景帝 ②汉武帝 ③汉高祖 ④汉文帝
3412
我是历史 小专家 3、辨别真伪
(1)汉武帝时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 学。( ) (2)董仲舒建议汉高祖,允许诸侯王把自己的封 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 (3)汉文帝时,西汉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 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 )
X
X
与当时匈奴的强盛相比,西汉初年的经济状况怎样 ?
• 经济萧条,社会荒凉
汉初,统治者针对匈奴的进犯采取了什么政策? 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 36计之”美女计”---“和亲”政策; 原因:国力有限
二、填空题
7、公元前202年, 刘邦称帝,建立汉朝, 长安 西汉 定都 ,历史上称为 。 8、儒家代表人物 董仲舒 建议汉武帝排 斥和抑制其他学说,把儒家学说定为治 国的指导思想。汉武帝采用了这个主张, 在全国推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政策。 9、为削弱分封诸侯王的势力,汉武帝采 纳大臣 的建议,颁布“推恩令”, 主父偃 消除了他们对皇权构成的威胁 .
2.西汉时期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是
A.书院 B.太学 C.大学
( B)
D.学宫
3.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的是
A.主父偃 B.卫青 C.董仲舒
C ) (
D.董宣
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即尊崇的学说是 (A ) A.儒家学说 C.法家学说 B.各家学说 D.道家学说
5.与汉朝王国问题产生与最终解决有关的皇帝是( C) A.汉高祖、汉文帝 C.汉高祖、汉武帝 B.汉文祖、汉景帝 D.汉文帝、汉武帝
Back
武如 帝何 ?评 价 汉
课 后 活 动
评价原则: 一分为二
1、(肯定他的贡献)巩固统一的国家,奠定我 国广阔的疆域版图。 2、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积极创新,取得了极大的 效果,影响了整个汉朝及至全中国。 3、(个人因素)前人打下的基础+汉武帝的努力 =西汉强盛 4、(过)人无完人,有功有过,强穷兵黩武, 滥用民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