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一节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说课稿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说课稿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转身走向黑板,写出题目,再返回。

我说课的内容主要分为6各部分:一、说教材:《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材第3章第1节内容。

本节是中国自然资源的第一节,是对我国自然资源做一个大致的了解。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本节着重要使学生初步了解。

一、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如何分类的;二、从生产、生活出发,探究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从而引出中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种类齐全,但人均占有量不足”的特点;三、从而倡导学生珍惜和节约自然资源,培养学生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说教学目标:新课程提出了立体“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列举出什么是自然资源,主要类型是什么;了解自然资源对国民经济和日常生活所起的作用;知道我国目前自然资源的总体特点,即“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2、能根据对资源的分类原则正确区分不同的自然资源类型;能够经过讨论后制定本组、本班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具体措施;列举在日常生活中节约资源的措施。

3、通过本节的学习,加深初二年级学生对我国国情的了解,懂得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形成和谐的人地思想,并在将来的学习生活中,通过具体行动督促自己和他人养成节约和保护资源的行为习惯。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本课中的重点是:说明资源的含义及其主要类型;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现状,并对自然资源的现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本课中的难点是:使学生能够根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丰富、种类齐全,但人均占有量不足"的特点,并使学生意识到节约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能从日常生活中总结和发现节约资源的方法和措施。

四、说教法、学法:课堂教学主要是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我先说教法。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培养节约能源的意识
探究:
展示目标:了解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方式。
垃圾分类回收
不购买一次性消费品 拒绝贺卡
了解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方式
下面这几种行为你都做到了吗?除了下面 这几种行为,你还能说出哪些?
垃圾也是宝, 废物再利用。
每 制 作 4000 张贺卡,意 味着毁掉一 棵树。 浪费资源,制 造垃圾,污染 环境。
根据资源更新再生时间的长短 ③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谈谈你的看法 不是,必须要合理利用并注意保护和培育
”比一比“ 2.阅读课本P64-65内容,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①我国有哪些自然资源居于世界前列? 陆地面积,矿产资源总量,耕地面积, 河流年径流量,森林面积等 ②为什么我国大多数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远远低于世 界平均水平?
③你觉得怎样才能更好地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说说你的想法。
垃圾分类摆放,多参加环保宣传活动
评价园地
1、下列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D )。 A.钢铁 B. 两极冰川 C.小麦 2、下列有关国家资源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日本地大物博,矿产资源丰富 B.美国大量出口矿产资源 D.森林
D
)。
C.见的非可再生资源有 煤炭,石油,铁矿,粘土矿等矿产资源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一填” 读课本P62-66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5.对于可再生资源如果合理 ____利用,并注__________ , 保护和培育 便能够实现可持续利用;
对于非可再生资源我们更应当________________ 珍惜和节约利用 。
(总量丰富) 自然资源
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3-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八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

3-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八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的特征【教学内容】自然资源的特征【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自然资源的概念,并能举例理解。

(2)能够利用相关实例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2.过程和方法:(3)运用资料说明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4)树立正确的资源观,自觉养成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习惯,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运用资料说明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

2.难点: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养成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习惯,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讲练结合法,谈话法。

【课时设计】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提问:什么是自然资源?(学生谈自己的理解)讲授: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称为自然资源。

2.提问: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常见的东西都来自于自然资源,你觉得它们和哪些自然资源有关?学生回答后,教师举例分析,进一步引导。

二、新课讲授(一)自然资源的分类1.明确自然资源的定义,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以下哪些是自然资源。

学生活动:判断下列哪些属于自然资源,哪些不属于自然资源?说明理由。

钢铁、煤炭、小麦、闪电、纸、水、风能、温泉、电脑、阳光学生讨论后,派代表回答。

属于自然资源的是:煤炭;闪电;水;风能;温泉;阳光。

2.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1)提问:从字面意思理解并解释什么是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将自主学习和教材结合,明确两类自然资源的定义。

可再生资源:短时间里可以更新和再生的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相当长的时间里不能更新也不可再生。

(2)活动:探究学习——认识我国的自然资源学生活动: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并说明理由。

温泉树木草地潮汐能藏羚羊风能海鱼核能天然气花岗岩分组讨论,学会区分哪些自然资源是可再生,哪些是非可再生。

并对有争议的内容重点说明。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
区域性
自然资源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不 同地区的自然资源种类和数量都 存在差异。
自然资源的特点与作用
• 整体性:自然资源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整体,任何一个环节的破坏都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自然资源的特点与作用
经济作用
社会作用
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为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必要的物质 条件。
倡导节约优先的资源利用理念,推广节能、节水、 节地、节材等资源节约技术和产品。
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推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循 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鼓励企业开展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技术创新,培 育和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
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加大对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领 域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 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和应用。
案例分析:某地区自然资源利用问题
案例背景
某地区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矿 产资源,但长期以来存在过度开
采和乱砍滥伐等问题。
问题分析
过度开采导致矿产资源枯竭,乱砍 滥伐破坏森林生态系统,造成水土 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严重后果。
解决方案
加强资源管理,合理规划开采规模 和速度;推广清洁能源,减少对化 石能源的依赖;加强环保宣传和教 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自然资源的分类
自然资源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两大类。可再生 资源是指在人类历史时期可以不断再生的资源,如水资源、 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等;非可再生资源是指在人类历史时期 消耗后不能恢复的资源,如矿产资源等。
自然资源的特点与作用
有限性
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都是有限 的,不可能无限制地满足人类的 需求。
加强自然资源管理和监管:政府应该加强对自然 资源的管理和监管,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 打击非法开采、破坏生态环境等行为,确保自然 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课件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课件湘教版

01
生态平衡: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的 完整性和稳定性。
02
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结合:实 现经济和生态双重目标。
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公平性
确保不同地区和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 公平分配。
VS
法制化与规范化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森林资源的管理 和利用。
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制定科学合理的采伐 计划:确保森林资源 的再生和更新。
天然林
自然生长的森林,不受人为干预。
防护林
主要用于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 等生态功能的森林。
人工林
通过种植和培育形成的森林。
森林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木材采伐
用于建筑、家具、造纸等。
生态旅游
提供休闲、观光和探险等活动。
森林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果实采摘
如松果、橡实等。
药用植物采集
如灵芝、人参等。
森林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咸水则主要用于农业灌溉。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利用
水资源可用于生活、农业、工业、渔业等多个领域,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 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保护
为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采取多种措施进行保护,包括合理开发利用、 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等。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可持续性
节约用水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指在满足当代人需求 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 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矿产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利用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矿产资源的开 发利用,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 源矿产,铁、铜、铝等金属矿产,以 及各种非金属矿产等。
保护
在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同时,必须注 重资源的保护,防止过度开采和浪费, 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教案及优化训练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教案及优化训练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教案及优化训练答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自然资源》,这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

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重要性以及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合理利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案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自然资源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利用,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自然资源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2.使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3.让学生掌握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合理利用的方法。

四. 教学重难点1.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2.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合理利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图表和案例。

2.准备课堂练习题和优化训练答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地理知识,如:什么是地理?地理学什么?然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自然资源。

2.呈现(15分钟)展示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

通过展示我国各类自然资源的图片和图表,使学生对我国自然资源有直观的认识。

3.操练(20分钟)让学生结合教材,分析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合理利用的方法。

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及时批改,给予反馈。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讨论如何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自然资源的重要性,以及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合理利用的方法。

八年级地理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学习笔记

八年级地理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学习笔记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一、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1、自然资源的含义: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称为自然资源。

2、自然资源的分类及利用二、总量丰富,人均不足1、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和特点2、我国自然资源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1)存在的问题: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还将大幅度增加,我国自然资源相对短缺,人均不足且仍在下降的状况更加突出。

(2)解决措施:①培养节约能源的意识;②开发新材料、新能源;③改进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资源的回收和循环利用、增殖使用;④扩大铁矿石、石油等重要资源的进口渠道。

第二节土地资源一、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1、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2、土地资源的构成特点: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类型齐全,但是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一少”、“一多”、“一不足”、“一突出”(耕地少、难以利用的土地多、后备耕地不足、人口与耕地矛盾突出)3.土地资源的优势:我国土地类型齐全,有利于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林、牧、渔、工矿业生产和城乡建设。

4.后备耕地不足:我国荒漠、石山、永久积雪等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较多,后备耕地不足,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二、地区分布不均三、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1、存在的问题:我国破坏土地资源的现象严重,其中,耕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等问题尤为突出。

3、基本国策:我国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3、土地资源的保护措施:(1)制定法律、法规,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2)在农耕地区,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和基本农田保护。

(3)在牧区,建设人工草场,保护天然草场。

(4)在易遭受风沙侵袭、水土流失严重地区,营造防护林,治理沙化、盐碱化。

第三节 水资源一、时空分布不均二、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1、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主要措施:兴建水库。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 第三章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 第三章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3 、张岱年在哲学研究上取得的巨大 成就, 跟他学 生时代 对中外 哲学典 籍的深 入研究 、名师 的指导 、好学 深思的 品性有 关。

4、中国若不能创造出一种新哲学, 则民族 再兴只 是空谈 ”,张 岱年这 话表明 唯有创 造新哲 学我们 民族才 有振兴 的希望

5 、开篇引用的两句民歌,颇具地域 风情和 民族特 色,既 暗示了 本文人 物之间 的关系 ,又营 造了浓 郁的抒 情氛围 。
水稻收割后,在耕地上种植一季绿肥作物。来年春天,将绿肥梨入 农田。这样不仅增加了肥源,恢复稻田的肥力,对改良土壤也有很 大作用。
10
可再生资源
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 可以循环使用,称为可再生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
再生过程非常缓慢,相对于人 类历史而言,几乎不可再生,用 一点就少一点,称为非可再生资源。
11
水资源
核能
煤炭
石油
天然气
草地
树木
藏羚羊
潮汐能
风能
花岗岩
温泉
12
对于非可再生资源,我们应当珍惜和节约使用。 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知识运用
13
自然资源污染和破坏严重!
14
知识点拨
可再生资源也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在利用 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保护和培育,以便能够实现可持续利用。

6 、本文很少有直接抒发人物内心情 感的语 句,结 尾部分 描绘的 昏暗而 又不失 温暖的 静谧 场景,令人回味无穷。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5
一、什么是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物质与
能量(如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断流是天灾还是人祸?
昔日草原为何变成沙漠?
水资源第六大国为何还有水荒?








完成课本上的活动练习题



二.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1.教学时应充分挖掘学生的自身体验。可让学生从课桌上、教室里的纸笔、书包、桌椅开始联想,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生产中的原料、燃料,都和哪些自然资源密切相关?要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并指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
2.进而指导学生阅读和分析图3.1的四组图片。从资源到成品的转化过程不必细讲,但应引导学生就“是否可以循环或重复利用”这一问题,结合图3.2,引导学生区别矿产资源和其他资源的不同。并可由此得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概念。
2.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的人口要与本国资源环境的承载力相平衡,中国的经济要走符合我国人口与资源环境国情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活动】
结合教材中的“活动”,可开展多种形式的探究学习。例如开展小组讨论:“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或由学生收集资料,进行相关题目的讲演;或开展辩论赛,注意设计的辩题应有充分的争议性和现实意义,例如正方辩题为“在我国,可再生资源的破坏和退化是可以避免的”,反方辩题为“在我国,可再生资源的破坏和退化不可避免”等。相关可进行拓展的讨论题目还有:
课题
第一节自然资的基本特征
主备人
赵艳萍
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自然资源,以及自然资源的分类。
2.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以及中国资源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国情现状。
3.教育学生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并倡导节约资源的崭新观念,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3.教师结合活动的第1题,让学生判别哪些是可再生资源,哪些是非可再生资源,并根据概念说明分类理由。
4.对学生提问:自然资源用得完吗?教师可以从更多方面对我国的自然资源遭到破坏的情况进行介绍。结合活动第2题的两则事例,引导学生得出“可再生资源如果不能被合理的利用,也会枯竭”这一结论。
教学过程
授课人复备
重点难点
教育学生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并倡导节约资源的崭新观念,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教学具
黑板,粉笔
预习要求
了解什么是自然资源,以及自然资源的分类。
教学过程
授课人复备
一.导入
建议提出一个与学习新课有关的问题,引起学生想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兴趣。
例如:“是不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都是自然资源?你知道的自然资源有哪些?”继而通过学生的讨论,以及阅读课文,明确自然资源的相关概念和种类。
这里,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实例,让学生判别哪些是可再生资源,哪些是非可再生资源。例如:太阳能、石油、风能、铁矿、动物、草原等。
三.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1.在这一部分教学中,既要突出我国资源总量丰富的特征,又要引导学生说出人口问题对我国资源产生的压力。可以多补充一些相关数据,总量和人均的对比,使学生对我国资源现状有辩证的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