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筋土挡土墙设计
加筋土挡土墙设计课程设计

加筋土挡土墙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加筋土挡土墙的基本概念、构造原理及设计方法;2. 了解加筋土挡土墙在工程中的应用及其优势;3. 掌握相关土力学知识,如土压力计算、土体稳定性分析等。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加筋土挡土墙的设计计算;2. 能够分析工程案例,评估加筋土挡土墙的适用性和经济性;3. 能够运用专业软件进行加筋土挡土墙的模拟分析和优化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热爱,增强职业责任感;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加筋土挡土墙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方面的优势。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加筋土挡土墙的设计方法,具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加筋土挡土墙基本概念:介绍加筋土挡土墙的定义、分类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应用。
参考教材章节:第三章“加筋土结构概述”2. 构造原理与设计方法:讲解加筋土挡土墙的构造原理,包括筋材布置、土压力计算等;介绍设计方法及步骤。
参考教材章节:第四章“加筋土挡土墙设计”3. 工程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加筋土挡土墙工程案例,探讨其设计要点及施工技术。
参考教材章节:第五章“工程实例分析”4. 相关土力学知识:回顾土压力计算、土体稳定性分析等土力学基本知识,为加筋土挡土墙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参考教材章节:第二章“土力学基本理论”5. 软件应用与实践:介绍专业软件在加筋土挡土墙设计中的应用,指导学生进行模拟分析和优化设计。
参考教材章节:第六章“加筋土挡土墙数值分析与模拟”6.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现场教学,实地考察加筋土挡土墙工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教学内容按照教学大纲和课程目标进行科学、系统的安排,确保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加筋土挡土墙的设计方法,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工程类加筋土和卸荷板挡土墙

利用卸荷板承受土压力并传递至挡土墙 通过卸荷板与填料的相互作用,减小挡土墙的土压力 卸荷板可以调节填料的侧向位移,提高挡土墙的稳定性 卸荷板可以减小挡土墙的截面尺寸,降低工程成本
卸荷板挡土墙的结构设计
结构形式:由面板、横梁、竖肋 和卸荷板组成
特点:结构简单、受力明确、施 工方便
工程类加筋土
和卸荷板挡土
z
墙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es
汇报人:XX
目录
01
添加标题
02
加筋土挡土墙
03
卸荷板挡土墙
04 加 筋 土 和 卸 荷 板 挡 土 墙 的 比 较
Part 01
添加章节标题
Part 02
加筋土挡土墙
加筋土挡土墙的原理
加筋土挡土墙是由填土、拉筋和镶面板三部分组成 通过拉筋与填土的摩擦力,使拉筋受到张力,从而约束填土的侧向变形 拉筋起到加筋作用,提高土体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镶面板是墙体的外观部分,起到挡土和挡水的作用
铁路工程:在铁路建设中,加筋土挡土墙可以用于支撑路堤和护坡,防止 铁路线路周围的土体滑坡和坍塌,保障铁路运输安全。
河岸防护工程:在河岸防护工程中,加筋土挡土墙可以用于防止河岸坍塌, 保护河道和岸边的建筑物的安全。
山坡防护工程:在山坡防护工程中,加筋土挡土墙可以用于防止山体滑坡 和坍塌,保护山坡和下方建筑物的安全。
卸荷板挡土墙适 用于大型填土挡 土墙工程
加筋土挡土墙可 用于一般地基条 件
卸荷板挡土墙可 用于软弱地基条 件
优缺点比较
加筋土挡土墙缺点:对地基 承载能力要求较高,需进行 专门设计和施工。
加筋土挡土墙优点:结构简 单、施工方便、造价低廉、 抗剪强度高、抗震性能好。
加筋土挡土墙设计大赛初赛

加筋土挡土墙设计大赛初赛设计原理:利用加筋条与土之间的摩擦和作用在挡墙上的土压力之间平衡从而实现挡墙挡土的效果。
加筋土挡墙在墙后土体内埋设筋带,使土体与筋带组成复合土体共同作用,以增强其自身稳定性,能够弥补土的抗剪强度低和没有抗拉强度的弱点。
需要计算的几个内容:一、应力计算应力计算主要是计算土体的竖向应力、横向应力二、配筋计算主要是确定配筋深度、配筋的长度和宽度、锚固端的长度加筋土挡墙的具体破坏模式(1)筋带拉断引起的破坏,如图所示;筋带的抗拉强度验证(2)筋带拔出引起的破坏,如图所示;筋带的抗拔(有效摩擦力)强度验证(3)挡土墙倾覆破坏,如图所示;整个墙体的抗倾覆强度验证破裂面的确定现行设计理论对破裂面的类型和位置的假定只要有以下四种,即直线型、对数螺旋线型、折线型和复合型。
设计计算中破裂面通常选用折线型的0.3H法。
a)直线型b)对数螺旋线型c)折线型d)复合型图破裂面形式现行加筋土相关设计规范的0.3H折线法确定破裂面有两种:《公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TB10025-2006 )所推荐的确定方法如图a)所示,破裂面上部HH[16]取墙后0.3H处的竖直面,下部取墙脚与0.3H的连线。
22[1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的0.3H折线法竖直部分取在墙后0.3H处,破裂面下部的斜面为和水平面成45???/2的斜面,如图b)所示。
破裂面将墙后的土体分为活动区(非锚固区)和稳定区(锚固区)两部分。
a) b)图0.3H折线法确定破裂面加筋挡土墙的基本假定通过前面所述的设计原理,加筋土挡墙在设计计算时可做以下几点基本假定[18]:(1)墙面板承受填料产生的主动土压力,且每块面板承受各自相应范围内的土压力,并由连接在墙面板上的拉筋的有效摩擦阻力即抗拔力来平衡;(2)挡土墙内部加筋体分为活动区(非锚固区)和稳定区(锚固区),这两区分界面即为土体的破裂面。
破裂面通常按0.3H折线法来确定。
加筋土挡土墙设计与计算

强度 验算 , 以及拉 筋长 度 ( 包括锚 固长 度和 活动 区
长度 ) 的确 定 , 以确保 拉 筋在最 大 拉力作用 下不被 拉断或不被 拔 出。
外部 稳 定 性 分析 包 括 整 体 稳 定性 分析 、 移 滑
稳 定性 分析 、 覆稳 定性 分析 、 底 应力验 算与沉 倾 基 降 计算等 。
载q 1. k m = 3 5 N/ 。 7
3 加筋土挡土墙设计及计算的内容
加 筋土 挡 墙设 计 计 算 的内容包 括 内部稳 定性
h : 三 =0 7 4 .6 m
口
②土压力系数计算 墙后填 土主动 土压力系数
Ka tn f5 o/ ) .3 =a ‘ 4 2) 3 3 0
1 . 0 375 1 0 375 1 . 0 375
h 。
72 0 .0 1 40 4. 0 2 .0 16 0
2 .0 88 0 3 .0 60 0 4 2 0 3. 0
T
172 1 2. 6 2 0 2. 7 7 1
3. 6 25 37 5 -1 41 6 .4
土 压力 系数 K与 各层 筋 带 到加 筋体 顶 面 高度
相 关。
h >6 i m时 K =K
,
内部 稳定 性 分 析包 括 拉 筋 的拉 力计 算 、 筋 拉
土压力系数 : 。 枷 I ( + h ( i 卜) K ③筋带拉 力计 算
T= (/ i h ) K - + 0 S S h
混凝土抗弯拉容许应力 [ = .L 0 6 MP 1 ] 0 1= . 1 a Z 7 8
7 o 2o 7 .0 20 1 80 0 .0 1 80 0 .0 1 8O 0 .0 1 80 0 0 1 40 4 .0 1 40 4 .0 1 4O 4 .0 1 40 4 .0 1 40 4 O 1 00 8 .O 1 00 8 0 1 0O 8 0 1 0O 8 .0 1 0O 8 .O 2 6O 1 O 2 60 1 O
加筋土挡土墙施工方案

加筋土挡土墙施工方案一、加筋土挡土墙简介加筋土挡土墙是利用加筋土技术修建的一种支挡结构物.加筋土具有一定柔性,能适应一定变形。
加筋土挡土墙是通过筋带与填土之间的摩擦作用,改善土体的变形条件和提高土体的变形性能,从而达到加固、稳定土体的目的。
加筋土挡土墙是由填料和铺设在填料中的筋带(或筋网)以及墙面板三部分组成的复合结构。
具体结构组成如下图所示。
CAT30020B钢塑复合筋带墙面板帽梁基础地梁碎石垫层填料填料加筋挡土墙面板采用C25混凝土预制件,厚度25cm ,面板外型采用矩形槽板,有两种不同长度(1.5米和1.0米)的,其中以1.5米长的面板为主板,1.0米长面板辅助调整安装。
加筋土为合格填料,粒径不宜大于填料压实厚度的2/3,且最大粒径不得大于15cm。
应易于填筑和压实,与筋带之间能产生足够的摩擦力,对筋带材料无腐蚀性,且水稳性好。
筋带为CAT30020B钢塑复合拉筋带,宽≥30mm,厚≥2mm,极限抗拉强度σL≥150Mpa,延伸率≤3%。
二、加筋土挡土墙施工工艺1、加筋土挡土墙施工工艺流程图2、加筋挡土墙施工工艺详解(1)由测量人员根据设计,实地放线,确定加筋挡土墙基础位置。
(2)开挖基坑,排除地下水,并且做好防水工作。
保证基坑宽度足够,基底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
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3)砌筑M7.5浆砌片石基础。
(4)施工C25钢筋混凝土地梁。
须注意,地梁每隔3米应设一泄水孔,用φ50mm的PVC管预埋。
(5)第一层面板的安装。
安装时一律用经纬仪定位,挂线操作。
A、在安装第一层面板前,在干净的地梁基础顶面,准确划出面板外缘线,曲线段应适当加密控制点。
然后在确定的外缘线上定点并进行水平测量,按板长划线分割,整平板基座。
B、安装面板可从墙端和沉降缝两侧开始,采用适当的吊装设备或人工抬运,吊线安装就位。
安装时单块面板倾斜度一般可内倾1%左右,作为填料压实时面板在侧向压力作用下的变形值。
加筋土挡土墙设计

加筋土挡土墙设计加筋土挡土墙一、加筋土的特点与基本原理加筋土挡土墙自20世纪60年代初问世以来,以其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被广泛地应用于土木工程中,同时加筋土技术本身也逐渐地完善成熟。
加筋土挡土墙的基本构造如图2-5-2所示。
加筋土工程有以下特点:1.可以做成很高的垂直填土,从而减少占地面积,这对不利于开挖的地区、城市道路以及土地珍贵地区而言,有着很大的经济效益。
2.面板、筋带可以在工厂中定形制造、加工,在现场可以用机械分层施工。
这种装配式施工方法简便快速,并且节省劳动力和缩短工期。
3.加筋土是柔性结构物,能够适应地基较大的变形,因而可用于较软的地基上。
同时,由于加筋土结构所特有的柔性能够很好地吸收地震的能量,故其抗震性好。
4.造价低廉,据国内部分工程资料统计,加筋土挡土墙的造价一般为钢筋混凝土挡墙的50%,重力式挡土墙的60%~80%。
加筋土的基本原理是借助于拉筋与填土间的摩擦力来提高填土的抗剪强度,从而保证土体平衡。
加筋土体工作时,土和拉筋一起承受外部和内部的荷载,由于土与拉筋之间的摩擦作用,将士中的应力传递给拉筋,而拉筋所产生的拉应力抵抗了土体的水平位移,就好像在土体中增加了一个内聚力,从而改进了土体的力学特性。
因此,土与拉筋间的摩擦作用是加筋土体能否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土体与拉筋间的摩擦作用是很复杂的,不仅取决于土壤成分、颗粒粒径级配、拉筋种类及其断面形状相尺寸,而且与环境状况、结构类型、荷载方式等有关。
取拉筋小的一个微段dL分析,如图2-5-18所示,设此微段的拉力变化为dT,拉筋宽度为b,作用于拉筋表面土的单位的摩擦作用,拉筋必须有足够的长度;为了承受拉力Ti,拉筋又必须有足够的强度。
二、加筋土的材料与构造(一)加筋土填料填料是加筋土工程的主体材料,对填料的一般要求如下:易压实;能与拉筋产生足够的摩擦力;满足化学和电化学标准;水稳定性好(浸水工程)。
有一定级配的砾类土、砂类土,与拉筋之间的摩擦力大,是透水性能好,应优先选用;碎石土、结土、中低液限粘质土和稳定土也可采用;腐质土、冻结土等影响拉筋和面板使用寿命的应禁止采用。
加筋挡土墙设计说明

·加筋土挡土墙设计说明目录第1章设计资料 (1)第2章筋带受力计算 (1)第3章内部稳定性验算 (3)第4章外部稳定验算 (5)加筋挡土墙设计说明1.结构尺寸设计设计各项计算资料汇列如下:(1)挡土墙不受浸水影响,墙高H =10m ,顶部填土0.6m ,基础埋深2m ; (2)路基宽24.5m ,路面宽18m ; (3)荷载标准:公路一级;(4)面板规格:m m 8.05.1⨯,十字形混凝土板,板厚20cm ,混凝土强度等级C 20。
(5)筋带采用聚丙烯土工带,带宽为18mm ,厚2.0mm ,容许拉应力MPa 50][=σ,摩擦系数f =0.4;(6)筋带节点间距:m S m S y x 4.0,42.0==;(7)填料:砂性土,重度3/20m kN ,内摩擦角︒32,粘聚力kPa c 0=;(8)地基:砂性土,重度3/20m kN ,内摩擦角︒32,粘聚力kPa c 0=,地基承载力标准值kPa f a 600=;(9)墙体采用矩形断面,加筋体宽为10.0m ;(10)墙顶填料与加筋土填料相同,横坡为6%,摩阻系数为36.0=μ。
2.筋带受力计算(1)计算加筋体上填土重力换算为等代均布土层厚度1h :已知m H m m m a m H 6.0,5.1,5.0,10'====,等代均布土层厚度计算如下:m H m a H m h 6.03)5.05(5.11)2(1'1=>=-⨯=-⨯=,故取m H h 6.0'1==。
(2)计算车辆荷载换算成等代均布土层0h :墙高m H 10≥时,3/10m kN q =。
则m q h 5.020/10/0===γ,m h h h 1.1012=+=。
(3)筋带受拉计算:筋带受拉拉力包括三个部分:车辆荷载,墙顶路堤填土和墙后填料引起的筋带拉力。
其中:静止土压力系数: 470.032sin 1sin 1=︒-=-=φo k ;主动土压力系数: 307.0)2/3245(tan 2=︒-︒=a k ;当m h 6≤时,6)61(Hk H k k a o ⨯+-⨯=;当m h 6>时,a k k =;bc=0.9m 。
第六章 土的加筋处理 加筋土挡墙

第六章
土的加筋处理
2
第三节 加筋土挡墙
加筋土挡墙破坏机理
二、加固机理
滑动棱体后面的土体则由 于拉筋和土体间的摩擦作用把 拉筋锚固在土中,从而阻止拉 筋被拔出,这一部分的水平分 力是指向土体。 两个水平方向 分力的交点就是拉筋的最大应 力点。 将每根拉筋的最大应力 点连接成一曲线,该曲线就 把加筋土挡墙分成两个区域 。 将各拉筋最大应力点连线以 左的土体称为主动区 (或活动 图6-3-6 加筋挡土墙内部结构受力分析 区),以右的土体称为被动区 (或锚固区稳定区)。
土的加筋处理
1
第三节 加筋土挡墙
加筋土强度增加原理
二、加固机理
1、侧向变形条件下土体中应力变化 如图6-3-1所示,加筋土所受的应力可分解为拉筋上所受的应力 (σR)和拉筋间土承受的应力。
拉筋
3
图6-3-1 加筋土应力分析
第六章
土的加筋处理
1
第三节 加筋土挡墙
加筋土强度增加原理
二、加固机理
加筋土所受的应力状态可由莫尔圆来表示。图6-3-2中,圆(a) 为未加筋土体未破坏时的应力状态;圆(b)为未加筋土体极限破坏 时状态;圆(c)为土体中加入高弹性模量的拉筋后,拉筋对土体提供 了一个约束阻力σR。
图6-3-3 三轴试验中加筋土应力莫尔圆
第六章
土的加筋处理
1
第三节 加筋土挡墙
加筋土强度增加原理
二、加固机理 2、三轴试验中应力变化
上述分析说明,由于加筋作用土体强度有了增加,因而即使对 砂性土而言,均应当有一条新的抗剪强度线来反映这些关系。 实验证明,加筋土内摩擦角υ与未加筋主体相似,所不同的是 增加了Δc值,亦即加筋作用相当于土体强度增加了黏聚力Δ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 W1 W2 W3 2249.54(kN/ m)
(1)滑动稳定方程
1.1 (M1 +M 2 +M3)-1.4M E =1.1 2249.54 0.4 1.4 449.810=360.06kN / m 0
(2)抗滑动稳定系数
Kc
0.4 2249.54 2.00 1.3 449.81
i K 0 - K a) K i=K 0 (
z 6
计算结果见表 2。
-2-
道路与交通工程 1004 班 2.内部稳定计算 1)筋带设计断面计算
加筋土挡土墙设计
已知筋带断裂强度标准值 f k 为 220MPa ,筋带厚度 1.0mm,查细则表 12.3.17,取筋带抗拉计算调节系数 R 2 =2.8 ,筋带抗拉性能分项系数
0.8 (M1 +M 2 +M 3)-1.4M E =0.8 11324.84-1.4 1781.25=6566.12kNm/m 0
(3)倾覆稳定系数
K0 =
M M
y 0
=
M1 +M 2 +M 3 11324.84 = =6.36 1.5 ME 1781.25
由上(1) 、 (2)验算结果显示:加筋体的抗倾覆稳定性符合细则第 5.3.4 条的规定。
f =1.25 ,按公式 0
2)筋带长度计算
Af k 计算,计算结果见表 2。 1000 f R 2
按细则计算各层筋带在活动区、锚固区的长度及总长。设各层筋带长度均为 10.0m。 (1)计算加筋体简化破裂面的尺寸(图 2) 简化破裂面的垂直部分距面板背部的水平距离为:
b H =0.3H=0.3 11=3.3m
加筋土挡土墙设计
专业班级: 指导老师: 姓 名: 学 号:
道路与交通工程 1004 班
设计时间:2013 年 10 月 14 日——2013 年 10 月 28 日
道路与交通工程 1004 班
加筋土挡土墙设计
加筋土挡土墙设计
某二级公路拟修建一座路堤式加筋土挡土墙。不受浸水影响,确定挡土墙全 长 50m,分段长度 10m,墙顶填土 0.4m,边坡坡度 1:1.5,墙顶边缘距填土坡脚 0.5m,各计算资料如下: 1、加筋土挡土墙墙高 H=11m,分段长度为 10m; 2、路基宽度 B=12m,路面宽度 B0=9m; 3、荷载标准:公路-II 级; 4、加筋体填料:墙后填土均为砂土,砂土容重γ1=19KN/m3,综合内摩擦角 φ=30°,墙体采用矩形断面,加筋体宽为 10m, 墙顶填料与加筋体填料相同; 5、筋带采用聚丙烯土工带,宽度为 18mm,厚度为 1.0mm,断裂极限强度标 准值 fk=220MPa; 6、土与筋带之间的似摩擦系数 f’=0.4; 7、地基为黏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500KPa; 8、 面板采用 50*100cm 板厚 25cm, 混凝土强度等级 C25, Sx=0.5m, Sy=0.5m。 试按荷载组合 II 进行结构计算。
Sx•Sy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Ti
2.69 3.71 4.67 5.56 6.41 7.19 7.91 8.57 9.16 9.68 10.14 10.53 11.13 11.91 12.69 13.47 14.26 15.04 15.82 16.60 17.39 18.17
M1 =W1 x1 157.26 5.55=872.79kNm/m M 2 =W2 x2 2.28 0.9=2.05kNm/m M 3 =W3 x3 2090 5=10450kNm/m
M E =E y 449.81 3.96=1781.25kNm/m
(2)倾覆稳定方程
σai
9.480 9.120 8.786 8.461 8.314 8.172 8.035 7.903 7.775 7.651 7.531 7.414 7.302 7.192 7.086 6.983 6.883 6.785 6.691 6.599 6.509 6.422
zi+a
0.650 1.150 1.650 2.150 2.650 3.150 3.650 4.150 4.650 5.150 5.650 6.150 6.650 7.150 7.650 8.150 8.650 9.150 9.650 10.150 10.650 11.150
简化破裂面下段高度:
H 2 =b H tan(45 / 2) 3.3 tan (45+30/2) =5.716m
简化破裂面上段高度: H1 =H H 2 =11 5.716=5.284m (2)筋带抗拔稳定计算 当荷载组合Ⅱ时,筋带抗力计算调节系数 R1 =1.4 。列表(表 3)计算各层 筋带的作用效应组合值和抗力值。 由表 3 知, 除第一层筋带外, 其余各层筋带的作用效应组合值均小于抗力值, 满足筋带抗拔稳定的需要。第一层筋带的抗力值小于作用效应组合值,则应相应 地增大筋带的总宽度,计算方法是利用细则公式(12.3.15) ,反求 bi 。 即:
' '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提高系数在组合Ι时取 1.0,故修正后黏土的地基承载 力特征值为: f a 1.0 500 500kPa 。因为 Pmax f a 且 Pmin 0 ,所以地基 承载力满足要求。 2)基底滑动稳定验算 按细则 5.3.5 的规定:荷载组合Ⅱ时,抗滑抗滑动稳定系数 K c =1.3 ;按 细则表 5.3.2 的规定,加筋体与本例地基的摩擦系数μ=0.4;不计墙前被动土压 力。
所需筋带根数为:
n=
根据抗拉和抗拔要求得到各层筋带的总宽度后, 还需按构造要求调整聚丙烯 土工加筋带的根数,重新对各层筋带进行抗拉和抗拔稳定性验算,见表 4。 由于墙高等于 11m,故取分项系数均为 1,按下式计算全墙抗拔稳定系数:
Kb =
T T
pi i
=
2899.08 =10.03 > 2 289.05
由上(1) 、 (2)验算结果知:加筋体基底滑动稳定验算符合细则第 5.3.1 条的规定。 3)倾覆稳定验算(图 4)
-6-
道路与交通工程 1004 班
加筋土挡土墙设计
作用于墙体的力系与基底滑动验算时相同。按细则表 5.3.5 的规定,当为荷 载组合Ⅱ时,要求的倾覆稳定系数 K 0 =1.5 ;不计墙前被动土压力。 (1)求各力对墙趾 O’点的力矩
2 Pa =19 0.53 tan(45
30 )3.357 = kPa) 2 30 )75.557( = kPa) 2
基底面 B 点水平土压应力:
2 (0.53 0.4 11) tan(45 Pb =19
水平土压力:
E=3.357 11.4 (75.557-3.357) 11.4 0.5=449.810 (kN /m)
bi =
由本算例表 1:
0 Q1 R1 ( Ei)SxSy 2 f ' i Lai
0 Q ( 1 Ei)SxS y =2.69
则:
-3-
道路与交通工程 1004 班
加筋土挡土墙设计
bi =
2.69 R1 2.69 1.4 0.0569m ' 2 f i Lai 2 0.4 12.35 6.7 56.9mm =3.2 18mm
Ki
0.493 0.479 0.465 0.451 0.437 0.423 0.409 0.395 0.381 0.367 0.353 0.339 0.333 0.333 0.333 0.333 0.333 0.333 0.333 0.333 0.333 0.333
Bi
12.65 13.15 13.65 14.18 14.43 14.68 14.93 15.18 15.43 15.68 15.93 16.18 16.43 16.68 16.93 17.18 17.43 17.68 17.93 18.18 18.43 18.68
W1 =8.9 (0.53+0.40) 19=157.26(kN/m) W2 =0.4 0.6 19=2.28(kN/m) W3 =11 10 19=2090(kN/m)
基底面上垂直力 N f 为:
N j W1 W2 W3 2249.54(kN/ m)
(2)墙背 AB 上水平土压力 E 路基顶面 A 点处水平土压应力:
-7-
表1 筋带拉力计算表
筋带层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Zi
0.25 0.75 1.25 1.75 2.25 2.75 3.25 3.75 4.25 4.75 5.25 5.75 6.25 6.75 7.25 7.75 8.25 8.75 9.25 9.75 10.25 10.75
Pmax Pmin
N j 6e0 2249.54 6 0.76 1 1 =327.53(kPa) 10 10 B B N j 6e0 2249.54 6 0.76 1 1 =122.37(kPa) 10 10 B B
水平土压力作用点:
y=[3.357 11.4 5.7 (75.557 3.357) 11.4 0.5
(3)求各力对基底重心 O 点的力矩
11.4 ] / 449.810 3.96m 3
M1 =W1 x1 157.26 0.55=86.49 kNm/m M 2 =W2 x2 2.28 4.1=9.35 kNm/m M 3 =W3 x3 0 M E =449.810 3.96=1781.25 kN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