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宋庆龄北京故居有感
宋庆龄故居有感

宋庆龄故居有感走进宋庆龄故居,那叫一个感慨万千啊。
这可不是随便说说,是那种打心底里冒出来的情感,跟平时逛街看风景完全不一样。
这地方,满满当当都是故事,仿佛每一步都能踩在历史的车轮印上。
一进门,就觉得这院子透着一股子雅致,跟那种暴发户的大豪宅不同,这里的一切看着都那么自然,那么有格调。
院子里绿树成荫,花儿争奇斗艳,仿佛时间在这里都放慢了脚步。
听说这些树都是有些年头了,跟宋庆龄女士一样,见证了不少风风雨雨。
走进大厅,一股子庄重感扑面而来。
墙上挂着宋庆龄女士的画像,那叫一个端庄大气,眼睛里透出来的光芒,像是能洞察人心似的。
我站在画像前,心里默默念叨:“宋奶奶,您老人家可好啊?”虽然知道她听不见,但总觉得这样一说,心里就踏实了不少。
大厅里的家具摆设,简单却不失华贵,每一件都透着历史的厚重感。
导游姐姐告诉我们,这些都是当年宋庆龄女士亲自挑选的,每一件背后都有一段故事。
我听得那叫一个入迷,感觉自己像是穿越到了那个时代,亲眼见证着那些不平凡的日子。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宋庆龄女士的书房。
那里面堆满了书籍,还有她亲笔写的笔记和信件。
我翻看着那些泛黄的纸张,心里头那个激动啊,就像是找到了什么宝藏似的。
想想看,这可是宋庆龄女士亲手摸过、写过的东西啊,怎么能不让人激动呢?书房里还有一张书桌,桌上摆着一盏台灯。
导游姐姐告诉我们,宋庆龄女士经常在这里工作到深夜,为国家大事操碎了心。
我望着那张书桌,心里头不由得涌起一股敬意。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像宋庆龄女士这样心系国家、心系人民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走出书房,我来到了后院。
那里有一个小小的花园,花园里有一个秋千。
导游姐姐笑着说:“这可是宋庆龄女士最喜欢的地方,她经常在这里陪着孩子们一起玩耍。
”我望着那个秋千,眼前仿佛出现了宋庆龄女士和孩子们欢声笑语的场景。
那一刻,我觉得她不仅仅是一位伟大的女性,更是一位慈祥的母亲。
参观完故居,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宋庆龄女士的一生,是那么的光辉灿烂,又是那么的坎坷不平。
参观宋庆龄故居有感

参观宋庆龄故居有感
参观宋庆龄故居有感
宋庆龄故居位于淮海中路,高高的围墙,黑色的大门,每次经过门口,我都看到门口等着准备参观的游客。
趁这个寒假,妈妈也带我一起参观了这个红色基地,宋庆龄奶奶的家。
她的家有两栋小洋房和一个花园所组成,是宋庆龄一生中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也是她从事国务活动的主要场所。
一进大门,我就看见了一尊用汉白玉雕刻而成的宋庆龄雕像,坐落在广场中央,用一副慈祥的面孔和蔼可亲地笑着,好像迎接着我们的到来。
宋奶奶的身边有许多白鸽飞来飞去,洁白的羽毛象征着和平,它们“咕咕”的叫声陪伴着宋奶奶每一天。
走过洋房中间的小路,我看到了一片碧绿的大草坪,每一颗小草仿佛就像宋奶奶呵护的每一位孩子,周围的28棵香樟树已经长成参天大树,如同被她哺育成人的孩子。
宋奶奶是大家心目中的“国母”。
她曾经为儿童创
办了中国福利儿童基金会,还为新中国的事业做出了毕生的贡献。
她一直照顾流浪儿童,定期邀请他们来自己家里开茶话会,照顾孩子们的生活。
通过这次参观,我才知道,我出生的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也是由宋庆龄创办的,这是她出资捐赠的第一家医院。
每次经过这里,妈妈总指给我看我出生的大楼,今天,我真正了解了这所医院的历史,也为自己能在这里出生而感到骄傲。
故居里的每一件家具摆设和一草一木使我看到了当年宋奶奶整洁又豪华的家,她的事迹深深打动了我,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宋庆龄故居观后感(精选5篇)

宋庆龄故居观后感宋庆龄故居观后感(精选5篇)宋庆龄故居观后感篇1上海宋庆铃故居位于淮海中路1843号。
从1948年到1963年,宋庆龄在这里工作、生活达15年之久。
故居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和大量文物。
今天,我和我妈,小姐妹,一道怀着一颗崇敬的心情去参观。
进到门里,见到汉白玉雕刻的宋庆龄的坐像,我站着看了很久,雕刻的宋庆龄很逼真,神态非常慈祥。
后面的楼门口挂着“宋庆龄文物馆”的匾额,径直往里走,院子里的车库停放了两辆轿车,一辆是大红旗,一辆是斯大林赠送的吉姆牌桥车,这都是宋庆龄生前坐过的轿车。
然后从侧门进去,仔细的参观图片以及一件件文物。
宋庆龄故居占地面积43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一幢乳白色船型的红顶白墙的漂亮小洋房,楼前有草坪和停车场,楼后是花木茂盛的花园,花园的四周种满了名贵花卉,四季常青,环境优美。
室内存放着一架钢琴。
二楼走廊里,挂着宋庆龄1951年接受“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奖金”时的照片。
宋庆龄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一位女性,她是个近乎完美的人物,一直让世人仰慕,被誉为“国之瑰宝”。
宋庆龄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
她出生在一个富裕和显赫的家庭,他父亲是上海传教士及富商,她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在上海高中毕业,1907年——1913年留学美国,在历史悠久的卫斯里女子学院获得文学系学士学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宋庆龄担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副主席,并被推选为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
宋庆龄具有很多的政治资源,她是孙夫人,被誉为“国母”,虽然她有很多名誉官职,但并没有实权,她一直都没有进入政治权力中心,她并不热心于政治,而是把精力投入妇女与儿童的文化、教育、卫生与福利事业中,1951年,宋庆龄获得斯大林和平奖。
她把奖金全部捐出,在上海建造了妇幼保健院。
宋庆龄,她像“圣母”一样全心全意地为大众服务,一生尽做好事善事。
故居,绿草如茵,虽毗邻淮海路,但闹中取静,漫步其间,似乎仍能感受到伟人的音容笑貌和不朽的风范。
参观宋庆龄北京故居有感

参观宋庆龄故居有感最美人间四月天,4月16日(农历三月初十)综合业务党支部组织大家踏着和煦的春风,来到了位于西城区后海北沿46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同志故居,实实在在的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党性修养、廉洁奉公的深刻教育。
在故居专业讲解员的详尽介绍下,全面、深入的进行了参观学习。
先后参观了宋庆龄生平展序厅、鸽子房、宋庆龄生前所居住的客厅、书房、卧室和孙中山宋庆龄廉洁思想与实践专题展览厅。
序厅分别从“求学立志”、“风雨同舟”、“继承遗志”、“团结抗日”、“迎接曙光”、“杰出领袖”、“心系人民”、“国之瑰宝”八个部分向大家展示了宋庆龄同志的生平事迹,生动地呈现了宋庆龄同志为了中国的自由平等而奋斗不息的辉煌一生。
我深深地被宋庆龄同志的伟大爱国情操和救国救民的慷慨奉献精神所感染,对妇女儿童事业如此慷慨的宋庆龄,在平时的生活中却非常节俭。
作为国家领导人,她经常要出席许多外事活动,但她的衣服却非常少。
起居室、卧室等的生活用品也极尽简朴。
特别是在参观《天下为公,共进大同——孙中山宋庆龄廉洁思想与实践专题展览》时,让我深刻的体会到孙中山、宋庆龄共进大同的光辉思想和天下为公的高尚品格,历史的文字和图片记录着两位伟人为民鞠躬尽瘁,廉洁自律的一幕幕。
今天,在党着力开展“反四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及“两学一做”的大背景下,实地感受伟人情怀,接受爱国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然,开展支部经常性的教育,区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依托“三会一课”等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发挥党支部自我净化、自我提高、不断完善的主动性,真正把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抓在日常、严在经常更是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懈的。
感受伟人情怀,知晓他们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可以鲜明的对比出自身存在的不足和亟待改正的问题。
不断在实践中强化宗旨意识,转变工作作风,在平凡的岗位中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展现个人价值;增强奉献精神,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真正展现出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把满腔热血和岗位职责化作励志图强、无私奉献的实际行动,才能不枉负青春,不辜负党的培养和教育。
宋庆龄故居观后感汇总(3)

宋庆龄故居观后感汇总(3)宋先生的书房,卧室,办公室是一室三用的,她的专用厨房也非常狭窄,如果俩位身材高大的师傅同时下厨,根本无法转身。
这与我们想象中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住所相差甚远。
好在卧房的回廊比较宽敞,晚年的宋庆龄腿脚不便,就经常趴在这条暖道(即:较长的阳台)里晒太阳,观风景。
正对暖道的草坪里有一株参天的槐树,据说是醇亲王载沣当年修建花园时栽下的。
建国初期。
这株树遭受雷电袭击后,树形呈凤凰展翅状,宋庆龄给这株槐树起名为“凤凰国槐”,表明了宋先生的高尚情怀。
与两层主楼并排的是一栋一层楼的平房,是过去宋庆龄和工作人员的活动室,现在成了宋庆龄同志生平事迹展览馆,馆内展出了宋庆龄生前用过的物品书信以及她不同时期的照片。
从这些展出的物品中,你能感受到的宋先生的伟大,慈爱与俭朴,崇敬之情会油然而生。
宋庆龄没有亲生的儿女,却把慈母的爱全部倾注给了全国的少年儿童。
宋庆龄有句名言:“有些事是可以等待的,但是少年儿童的培养是不可以等待的。
”在1950年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上,她荣获1950年“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和平奖获得10万卢布的奖金,她把这些奖金全部捐给创建“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
对妇女儿童事业如此慷慨的宋庆龄,在平时的生活中却非常节俭。
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她经常要出席许多外事活动,但她的衣服却非常少,展室里展出了她常穿的几件旗袍,为了让少有的几件旗袍穿出花样,她精心为这些旗袍配了七八件马夹,有些马夹还是旧衣服改制而成的,其中有一件马夹是她的保姆从一家服装厂捡来的218块粹花布拼制而成的,宋先生亲切地称这件马夹为“百纳衣”,她还多次穿着这件马夹参加国事活动。
看到这里,谁能想象到高贵而又颇有风度的宋庆龄如此节俭。
不知那些只会牟取私利的贪官污吏们对照宋先生会不会感到羞愧和汗颜?走出宋先生的故居,天色已暗,后海的四周已是灯红酒绿,鼓乐声声。
荷花街上,更是人来往,生意兴隆。
参访宋庆龄故居观后感

参访宋庆龄故居观后感
宋庆龄故居位于南京市玄武区长江路49号,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园林式建筑,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敬仰。
我近日有幸参访了宋庆龄故居,对此产生了深深的感受和体会。
宋庆龄故居分为内外两个院落,分别为前院和后院。
前院是个独立的园林式小院,以
绿色植物和琳琅满目的花卉为装饰,以及一座被誉为“粉墙黛瓦”的新中式建筑,门口还
有一架富丽堂皇的汽车,这些都展现了一个人物的尊贵和地位的象征。
故居内部保存着许
多宋庆龄的物品和家具,其精致细腻的工艺和讲究明清文化的特点,展示出宋庆龄身份和
品位的高贵。
走进后院,感受到一种恬静和宁静的气氛。
院内有清秀流畅的溪流穿过,古朴静谧的
小桥,在纤细柔软的枝叶间起舞,水声潺潺回荡耳畔,令人心旷神怡。
在园林内,有一座
流传千古的“梅花三弄”亭,在这里,我看到了宋庆龄曾经居住的环境,并深入地感受到
了她的人文精神。
在参观中,我发现宋庆龄故居中的每一处都体现着她的思想。
如她的书斋里摆放着很
多书籍和文件,都说明她是一位博学多才,勇于思考和探索的人。
她密密麻麻的日记和手
稿向我们展示了她的人生历程和她为民族复兴做出的不懈努力。
从对母亲的爱,对家国的
怀念和对妇女权益的倡导,无不深深地触动着我的心灵。
总的来说,参访宋庆龄故居,收获颇丰。
自从现代化建筑盛行后,保护历史建筑就显
得尤其重要。
通过参观宋庆龄故居,我体会到历史、文化的厚重及其对我们现代人的启示。
珍藏历史,重视保护传统文化,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参观宋庆龄故居作文200字

参观宋庆龄故居作文200字
今天,妈妈要带我去看宋庆龄故居,这是我等了多少天的日子呀!我实在太高兴了!
宋庆龄一直是我心中的偶像,因为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位女副主席,她曾跟毛泽东访问过一些国家。
我还知道她的两句名言:“我们终有甜蜜和爱恋的记忆留在心间。
”“我试求忘掉我自己,投身我丈夫毕生的事业”。
她热爱祖国人民,被誉为“国之瑰宝”。
宋庆龄故居中有几个小故事,例如:宋庆龄关爱保姆,宋庆龄让沙发等等。
她家地板上铺着四块地毯,是毛主席亲自为她定制的。
她家的墙上挂着许多照片,有孙中山,有毛主席有她的母亲倪桂贞……
人们喜欢她,爱戴她,我也无比地敬佩她。
宋庆龄故居考察报告

宋庆龄故居考察报告篇一:参观宋庆龄故居有感参观宋庆龄故居有感四月5日,农历清明节,我们测控党支部来到了什刹海畔,参观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荣誉主席宋庆龄同志的故居。
有道是“国母故居赏海棠,绿叶无心花自香,后海恬静春光好,碧水温馨润红妆”。
这座雅致的小居,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分外美丽。
当然,比西海棠的美景更重要的是这位曾经的中华民国第一夫人、后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的生平展示。
在展馆中,我们看到了许多未曾在课本中学到的关于宋庆龄同志的学习、工作、生活的痕迹。
而这些点点滴滴更加深了我们对她的了解。
比如,其中有斯大林赠送宋庆龄的轿车、周总理赠送宋庆龄乔迁此地之喜的画屏、宋庆龄同志与中华民国主席孙中山的结婚照,更有宋庆龄同志早年在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求学时登上校刊的照片,看着当年的她,也和现在处于大学中的我们一样,青春无限,朝气蓬勃。
也许当时的她,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以后会成为孙中山先生的得力助手和亲密战友,会发起并组织了“保卫中国同盟”,支援抗日根据地和敌后游击区的抗日斗争,以及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致力于妇女、儿童的福利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但是,就是一步一步,坚持自己的信念的走下来,宋庆龄同志成为了在数千年的中国历史中,流芳千古,与国家兴亡息息相关的伟大的女人!---------------Cao Hang篇二:参观宋庆龄故居有感参观宋庆龄故居有感前年到北京出差之余,参观了位于后海的宋庆龄故居。
故居原是好像是溥仪父亲载沣的王府,后由政府划拨改建,宋庆龄在此度过了人生的最后十九年。
故居里,绿树掩映着一座座青砖红墙的宅子,楚楚亭台楼榭,风景秀丽。
时值深秋,故居内举办了菊展。
菊花象征着高洁,与主人的品格相配。
故居里有一座楼,是宋庆龄日常起居、办公、接待客人的地方,在生命的最后几天,起居室也成了抢救室。
故居还有一个纪念馆,用图片展示了宋庆龄的一生。
小学时我读过一本书,叫《宋氏家族第一人》,讲他的父亲宋耀如的奋斗经历;高中时读过《宋庆龄评传》,后来还读了一本美国人写的《宋家王朝》,对这个传奇家族和故居的主人多少有点了解,面对这些林林总总的图片,很容易耐着性子一张一张的看下去,对图片下面的介绍文字,能一字一句的读下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观宋庆龄故居有感
最美人间四月天,4月16日(农历三月初十)综合业务党支部组织大家踏着和煦的春风,来到了位于西城区后海北沿46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同志故居,实实在在的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党性修养、廉洁奉公的深刻教育。
在故居专业讲解员的详尽介绍下,全面、深入的进行了参观学习。
先后参观了宋庆龄生平展序厅、鸽子房、宋庆龄生前所居住的客厅、书房、卧室和孙中山宋庆龄廉洁思想与实践专题展览厅。
序厅分别从“求学立志”、“风雨同舟”、“继承遗志”、“团结抗日”、“迎接曙光”、“杰出领袖”、“心系人民”、“国之瑰宝”八个部分向大家展示了宋庆龄同志的生平事迹,生动地呈现了宋庆龄同志为了中国的自由平等而奋斗不息的辉煌一生。
我深深地被宋庆龄同志的伟大爱国情操和救国救民的慷慨奉献精神所感染,对妇女儿童事业如此慷慨的宋庆龄,在平时的生活中却非常节俭。
作为国家领导人,她经常要出席许多外事活动,但她的衣服却非常少。
起居室、卧室等的生活用品也极尽简朴。
特别是在参观《天下为公,共进大同——孙中山宋庆龄廉洁思想与实践专题展览》时,让我深刻的体会到孙中山、宋庆龄共进大同的光辉思想和天下为公的高尚品格,历史的文字和图片记录着两位伟人为民鞠躬尽瘁,廉洁自律的一幕幕。
今天,在党着力开展“反四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及“两学一做”的大背景下,实地感受伟人情怀,接受爱国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然,开展支部经常性的教育,区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依托“三会一课”等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发挥党支部自我净化、自我提高、不断完善的主动性,真正把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抓在日常、严在经常更是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懈的。
感受伟人情怀,知晓他们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可以鲜明的对比出自身存在的不足和亟待改正的问题。
不断在实践中强化宗旨意识,转变工作作风,在平凡的岗位中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展现个人价值;增强奉献精神,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真正展现出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把满腔热血和岗位职责化作励志图强、无私奉献的实际行动,才能不枉负青春,不辜负党的培养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