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考物理实验复习20: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合集下载

液体压强实验22

液体压强实验22

中考物理实验探究------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1 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A U型管左右两管内液面的高度差来感知压强的大小,高度差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B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关系:要控制深度相同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在不同液体的相同深度处得出的结论是注意:在探究过程中应选取密度相差较大的两种液体C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关系。

要控制密度相同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在同种液体的不同深度处得到的结论是:D将压强计金属盒中心保持在水面下3cm处,使橡皮膜朝上、朝下、朝任何侧面。

结论:把金属盒移至水下6cm和9cm,观察U形管内液柱的变化得出结论:E 归纳液体压强特点: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2.如图24所示。

将蒙有橡皮膜的容器浸入水中,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关于液体内部的压强,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写出两条)(1)_____ _ ___ __(2)_____ __3.图11是老师在演示液体内部压强情况的六幅图,除②图杯中装的浓盐水外,其余杯里装的都是水。

请你仔细观察这六幅图后回答:(1)比较①②两幅图,可以得出:液体内部压强大小跟液体的_______有关;(2)比较⑤⑥两幅图,可以得出:液体内部压强大小还跟液体的_______有关;(3)比较③④⑤三幅图,你还可以得出什么结论?4.下表是小明同学利用图17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液体压强规律时所测得的部分数据.(1)实验所得的数据有一组是错误的,其实验序号为________________。

;(2)综合分析上列实验数据,归纳可以得出液体压强的规律: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结论是通过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的数据得出来的.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结论是通过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的数据得出来的.5.小明做“研究液体的压强”实验时得到的几组数据如下表:(1)比较序号为 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2)比较序号3、4、5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3)比较序号为 的两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在同一深度处,不同液体的压强与密度有关.14、(05泰州)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液体压强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老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有两只杯子,分别盛有清水和盐水,但没有标签,你能否用压强计将它们区别开?(1)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 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小明同学却观察到如图(a )所示的情景.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U 形管左边支管液面上方的气压______大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调节的方法是 :()A .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B .取下软管重新安装(2)小明再作图(b )所示的检查. 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 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小明将金属盒先后浸入到两杯液体中,如图(c )和(d )所示. 他发现图(d )中U 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大,于是认为图(d )杯子中盛的是盐水.①你认为,小明的结论是(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②简要说明理由:.15、桌上有两只大烧杯,一杯盛有纯净水,另一杯盛有盐水。

中考物理实验复习宝典实验14 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考点解读)

中考物理实验复习宝典实验14  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考点解读)

实验14 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设计与进行实验】图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对比实验1.实验器材:压强计、刻度尺、水、硫酸铜溶液(盐水)等。

2. 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手轻压金属盒上的橡皮膜,观察U型管中的液柱是否变化,若漏气,两液柱始终相平;3. 实验前U形管液面应调平:为了避免橡皮管中有气体导致液面不相平,应拆除橡皮管重新安装;4. 实验方法:(1)转换法:通过观察U形管两液柱的高度差来比较压强的大小;(2)控制变量法:①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方向的关系:控制金属盒在同种液体的统一深度,改变金属盒的方向,观察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控制金属盒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方向不变,改变金属盒的深度,观察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③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控制金属盒在相同深度,金属盒方向不变,改变液体的种类,观察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5. 实验过程中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的原因:实验仪器气密性不好;6.分析数据和现象,总结结论【交流与反思】7.探究移动方向的判断:改变液体密度,为了使液体压强不变,若密度增大,探头应向上移动,若密度减小,探究应向下移动;8.液体密度的相关判断:①同一深度处,液面差大的液体密度大;②液面差相等时,深度深的液体密度小;9.液体压强的相关计算;实验结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液面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深度越大,压强越大;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则压强越大。

10.注意:①液体压强大小与其他的因素,如重力、体积、容器的形状、底面积等无关。

②此实验只能定性的描述液体内部的压强特点。

【例1】如图所示为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四幅图中容器中的液面相平.甲乙丙丁(1)实验前,首先应检查U形管压强计的气密性是否良好.(2)在进行(1)中的操作时,发现无论重压还是轻压橡皮膜,U形管两侧的液柱的高度均变化很小,说明该U形管压强计气密性较差.(3)若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内的水面已有高度差,通过②方法可以进行调节.(填序号)①从U形管中向外倒出适量的水②拆除软管重新安装③向U形管中倒入适量的水(4)U形管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两侧液柱的高度差来显示橡皮膜所受压强大小的. (5)比较图甲和图乙,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在同种液体中,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6)保持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不变,改变它的朝向,如图乙、丙所示,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初步得出结论: 在同一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7)比较图乙和图丁,能初步得出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的结论吗? 不能,理由是: 没有控制金属盒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 .(8)该实验中用到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有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9)若图乙中U形管左侧液柱的高度为4 cm,右侧液柱的高度为7 cm,则U形管底部受到的液体的压强为700 Pa.(ρ水=1.0×103 kg/m3,g=10 N/kg)【例2】在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宇的探究过程如下:(1)他分别在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的一端扎上相同的橡皮薄膜(a、b、c粗细相同,d横截面细些),并在玻璃管内注入不同的液体,观察到橡皮薄膜分别向下凸起,实验现象如图戊所示:根据图甲cd 猜想A: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质量无关;根据图甲a、b猜想B: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与液体的深度有关;根据图甲b、c猜想C: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2)小宇用压强计继续探究,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小吴却观察到如图乙a所示的情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U形管左支管液面上方的气压小于(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大气压:调节的方法是 B (填选项字母);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3)小宇再做如图乙b所示的操作,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薄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软管与U形管接触不严密或漏气.(4)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小宇将金属盒先后浸入到不同液体中进行实验,如图乙c所示,并记录部分实验数据在下表中:实验序号液体的密度ρ(×103kg/m3)U形管液柱高度差H(cm)橡皮薄膜的深度h(cm)10.8 H 5.02 8.0 10.0实验序号液体的密度ρ(×103kg/m3)U形管液柱高度差H(cm)橡皮薄膜的深度h(cm)31.0 10.0 10.04 20.0 20.05ρ12.0 10.06 24.0 20.0忽略橡皮薄膜的影响,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序号1中的H= 4 cm,实验序号5和6中的ρ= 1.2×103kg/m3,再继续分析实验序号2、3、5的数据初步得出猜想 C 是正确的.赵华小组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时,遇到如下问题:(1)本实验探究中,主要用到的物理方法有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法.(2)如图甲,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在水中,若要使压强计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减小,可行的办法是 B (填选项字母).A.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向下移动一段距离B.将压强计金属盒向上移动一段距离C.将压强计金属盒在原位置转动180°D.将压强计金属盒放在同深度的食盐水中(3)该组同学用a、b两种液体进行了多次实验,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液体压强随深度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a、b两种液体的密度关系是ρa>ρb(选填“>”“=”或“<”).。

2013年河南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中考物理)

2013年河南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中考物理)

2013年河南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中考物理)第一部分考试范围与要求指导思想初中学业水平暨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的终结性考试,考试结果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初中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主要依据之一。

因此,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应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的学业水平,有利于引导新课程的实施,全面落实课程标准所设定的目标,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以及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有利于高中学校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择优录取新生。

命题原则由于初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具有水平检测与选拔的双向功能,因此初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应面向全体学生,以《物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考查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达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目标的程度。

充分体现试题的基础性、科学性、教育性、探究性和导向性,为评定学生的初中物理学业水平提供客观公正的依据。

物理学科的命题应遵循以下原则:1.突出试题的基础性,严格遵守《物理课程标准》确定的内容和标准,灵活多样地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物理教学促进学生有意义地学习。

2.注重试题素材的时代性,加强试题与生活、生产和社会实际的联系,注重在具体情景中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考查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分析、解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物理教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关注科技和社会的发展。

3.加强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有机渗透对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与科学方法的体验与应用,引导物理教学注重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的认识事物、分析现象和把握物理规律的能力。

4.充分发挥不同题型的功能,不断优化试题结构,有效控制试题的难度与区分度,以有利于全省初中物理教学。

考试范围物理学科学业考试的考查内容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为依据,不受具体教材内容的制约,考试内容不超过《2013年河南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与检测》中的考试内容与要求。

重在考查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基本过程和方法;考查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水平;考查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进行科学探究与物理实验的能力;考查关于物理、技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观念以及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认识与体验等。

中考专题复习压强

中考专题复习压强

7.(2011年成都)(6分)为了将放置在水平地面上、 重G=100 N的重物提升到高处。小明同学设计了图24(甲 )所示的滑轮组装置。当小明用图24(乙)所示随时间变 化的竖直向下拉力F拉绳时,重物的速度υ和上升的高度h随 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像分别如图24(丙)和(丁)所示。若 重物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5×10-2 m2,不计摩擦,绳对滑轮 的拉力方向均可看成在竖直方向。求: (1)在2~3s内,拉力F的功率P及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2)在1~2s内,拉力F做的功W。 (3)在0~1s内,重物对地面的压强p。
3、液体压强的大小 P=ρ
液gh
h
如左图所示,盛有水的容器中,设想水 中有一高为h,横截面积为S的水柱。计算 这段水柱对底面产生的压强,就能得到水深 度为h处的压强。 物理方法:模型法 分析: 水柱的体积为V=Sh 水的密度为ρ 水柱的质量为m=Vρ 水柱对底面积的压力为F=G=mg =Vρ g =Shρ g 水柱对其底面积的压强为 p=F/S =Shρ g/S =ρ gh
图1
6. (2012年成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 A.液体内部没有压强 B.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对容器侧壁没有压强 C.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压强相等 D.液体压强与深度有关,跟液体密度无关
20.(2012年成都)我国“蛟龙”号潜水器(图11) 在下潜试验中成功突破5000 m水深大关,“蛟龙” 号随着下潜深度的增加,所受水的压强将变大 (填 “变大”、“不变”或“变小”),若海水的密度 为1.03×10 3 kg/m3,“蛟龙”号在深5000 m处所受 海水的压强为 5.15×10 8 Pa。(g=10 N/kg)
提出问题: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侧壁都有压强, 它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液体压强的特点 又是怎样的呢?

中考物理 液体压强

中考物理      液体压强

F<G
F=G
F>G
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着底面积相等的装有相同质量的水的甲、乙两容器,两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力F甲_____F乙,压强p甲_____p乙.(均选填“>”“<”或“=”)
同种液体质量相同


如图所示,三个底面积相同的容器(质量与厚度不计)中分别装有深度和质量均相同的甲、乙、丙三种液体,则:(均选填“<”“=”或“>”)
探头所处深度和方向
液体密度
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4. 实验结论总结:综上所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实验操作要点: (1)实验前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用手按压金属盒上的橡皮膜,观察U形管中两侧液面能否灵活升降,若____________,则气密性良好) (2)实验前U形管两侧液面应调平(若不平,应__________________) (3)转换法的应用(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来判断液体压强的大小) (4)
不属于
(10)(2021重庆B卷改编)已知图乙中U形管左侧液柱高为4 cm,右侧液柱高为10 cm,U形管中的液体为酒精,则U形管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为_____Pa,橡皮管内气体的压强与大气压强之差为_____Pa.在图乙实验中,保持橡皮膜在水中的位置不变,给容器中加入适量清水(液体不溢出),橡皮膜受到的压强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A. 放入小球前,甲容器的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大于乙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 B. 放入小球前,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小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C. 放入小球后,甲容器的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大于乙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 D. 放入小球后,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等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2020年中考物理复习实验专题十一《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2020年中考物理复习实验专题十一《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2020年中考物理复习实验专题十一《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1.物理小组用压强计做“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1.甲图所示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________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实验前,小明用手指无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馆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几乎没有变化,说明U型管压强计存在________问题.2.小明把调节好的压强计放在空气中,U形管两边液面应该________.3.图甲、乙、丙分别表示探究过程中三个情景.容器中的液体、金属盒插入的深度以及U形管中液面情况,都可以从图上看出,比较图________可知液体压强大小与深度有关.比较图________可知液体压强大小还与液体的________有关.要探究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是否有关,应选择:________两图进行对比,结论是: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________.【答案】高度差漏气相平甲乙乙丙密度丙丁无关2.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请你在认真思考、观察的基础上,回答下列问题:(1)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______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使用前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方法是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______(选填“漏气”或“不漏气”).(2)仔细观察图示的“实验1”和“实验2”,回答:①实验1是想验证:当液体密度相同时,液体的压强与_________的关系;②实验2是想验证:当__________相同时,液体的压强与________的关系;③本实验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3)如图所示,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分别盛有适量的水和浓盐水,某同学用压强计鉴别这两种液体,则图_________(填a或b)中装的是盐水.【答案】高度差不漏气深度深度密度控制变量法转换法a-3.有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水和酒精,但没有标签,小明采用闻气味的方法判断出无气味的是水。

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_压强液体压强气体压强》ppt解析

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_压强液体压强气体压强》ppt解析

二、方法指导
有关液体压力、压强问题
例1:一名潜水员潜入深为200m的海里观测海洋生物,如果 潜水员距离海底10m,求海水对潜水员的压强是多大? (ρ海水=1.1×103kg/m3)
说明:公式p=ρ液 gh是计算液体压强的,由公式可知液
公式 适用范围 F p= S 固体、液体、气体都 适用 常用来计算固体压 常用范围 强,计算顺序是先压力 常用来计算液体压强, 计 及计算 (利用 F=G=mg)后压 算顺序是先压强 (利用 p= 顺序 F 强(利用 p= S ) ρgh)后压力(利用 F=pS) p=ρgh 适用于计算液体的压强 和均匀柱体压强
C
坦克装有宽大 的履带 A
书包背带做 得较宽 B
图4
斧刃磨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很锋利
C
在铁轨下面铺枕 木 D
第2课时
(三)液体压强
液体压强
重力 的作用,因而对容器 1.产生原因:液体由于受到_______ 底部 有压强;液体由于具有_______ 流动性 ,因而对阻碍它流动的 ________ 容器壁 ______也有压强.
②实验过程:按图 11-1 所示过程进行实验,通过观察泡沫 塑料的____________ 凹陷程度 来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压力 大 小 和 ③ 得 出 结 论 : 压 力 的 作 用 效 果 与 ________ 受力面积 大小有关。 ____________
(二)压强 1.物理意义: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单位面积 上受到的压力. 2.定义:物体__________ F (适用于固体、液体、气体) 3.计算式:p= S . 帕斯卡 ,简称___ 帕 ,符号___ 4.国际单位:_______ Pa ;1 Pa=1 N/m2.

中考物理复习课件 压强PPT下载

中考物理复习课件 压强PPT下载
压强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压 强的定义是什么?为什么这 样的定义?定义的方法是什 么?定义公式是什么?推导 公式是什么?适用范围是什 么?单位是什么?表示什么 物理意思?
物理意义: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的物理量。(p) 定义: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定义公式:p=F/S 推导公式:p=ρgh (注意适用条件) 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Pa,1Pa=1N/m2
<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正______p’倒
= 桌面受到的压力:F正______F倒
中考物理 复习课 件 压强 PPT下 载
中考物理 复习课 件 压强 PPT下 载
未装满水时:
正放
倒放
< 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正______p倒
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力:F正______F倒
<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正______p’倒
= 1.013× 10 5 Pa

.房顶面积10㎡,大气压760毫米水银柱,
空气对房顶向下压力多大?这么大的压 力为什么没有把房顶压塌?
中考物理 复习课 件 压强 PPT下 载
液体内部某点的深度定义: ------该点到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
图中红点处液 体的深度?
h1
正确认识液体压强的特点
液体对容器底部、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
方向上都有压强,
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
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在液体压强中,某点的深度是该点到自由液面的
竖直距离,如图所示,
A,B两点的深度同为h注意,图中B点的深度不是装
中考物理 复习课 件 压强 PPT下 载
中考物理 复习课 件 压强 PPT下 载
知识梳理
固体压强解释现象
受力面积相同时,增大压力,可以 压强 减小压力,可以 压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20 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1.(2011年中考·浙江丽水、金华卷)小朱在学习液体压强时,用压强计做了如图实验,获得下表数据:
根据表中信息,判断小朱研究的问题是 ( )
A .液体压强与液体温度的关系
B .液体压强与液体体积的关系
C .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
D .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1.D 解析:两次实验中,保持深度和橡皮膜朝向不变,只改变液体的密度,比较压强的大小,所以小朱研究的问题是“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本题答案为D 。

2.(2011年·山东济宁卷)小明在学习液体压强时,用压强计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获得的数据如下表。

据表中信息判断小明研究的问题是( )
A .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的大小关系
B .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
C. 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D .液体压强与气压的关系
2.B 解析:A 、如果研究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的大小关系,必须保证液体的密度和深度相同,改变橡皮膜的方向,不符合题意;B 、液体的密度一定,方向一定,深度不断增加,压强计的液面高度差增大,压强增大.所以此实验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液体压强跟液体深度的关系,符合题意;C 、如果研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保证深度不变,改变液体的种类来改变液体的密度,不符合题意,D 、实验中没有反映气压的大小变化,不能研究液体压强跟气压的关系.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3.(2011年中考·广西河池卷)张雨同学用压强计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你能从这个实验中总结出哪些结论?请写出其中两个:
(1);(2)。

3.(1)液体内部有压强(2)液体的压强和液体的密度有关(答案不唯一,合理即给分)
解析:本实验中,压强计两管有高度差,说明液体内有压强;压强计两管的高度差越大说明液体的压强越大,比较(a)、(b)两个实验,可知,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比较(b)、(c)两个实验,可知,液体的压强和液体的深度有关。

4.(2011年中考·山东青岛卷)探究液体压强规律:
4.压强计;实验检验;类比;盐水(或其它液体)
解析: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需要同一种液体水,测量不同深度处的压强大小,即还需要压强计;小雨研究的思维程序是:提出问题(液体的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猜想(通过类比法猜想液体压强可能与深度有关)→实验验证(利用控制变量法)→得出结论(同种液体中,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若要继续研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需要保持深度不变,改变液体的密度,故需要再增加的器材是盐水(或其他液体)。

5.(2011年中考·重庆卷)有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水和酒精,但没有标签,小李采用闻气味的方法判断出无气味的是水。

小唐则采用压强计进行探究:(1)若压强计的气密性很差,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变化_______(选填“大”或“小”)。

小唐把调节好的压强计放在空气中时,U 形管两边的液面应该________。

(2)小唐把金属盒分别浸入到两种液体中,发现图甲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小,认为图甲烧杯中盛的是酒精。

他的结论是不可靠的,因为没有控制金属盒在液体中的
____________相同。

甲乙
(3)小唐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离液面的距离越深,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就越_____,表示液体的压强越_______。

(4)小唐还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距液面的距离相同时,只改变金属盒的方向,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______(选填“不变”或“变化”)。

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_______。

5.(1)小;相平(2)深度(3)大;大(4)不变;相等
解析:本题考查对液体压强特点的探究与思考。

(1)在使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压强时,首先检查压强计的气密性,方法是手指轻压橡皮膜,如果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发生明显变化,则其气密性是完好的,否则是很差的,在本题中压强计的气密性很差,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变化小,小唐把调节好的压强计放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该相平。

(2)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所以本实验一定要采用控制变量法,即要保持深度一致,而本题中压强计的金属盒在液体中所处的深度不同,所以无法比较液体的密度,即无法辨别水与酒精,即他们的结论是不可靠的。

(3)根据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可知,金属盒离液面的距离越深,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就越大,表示液体的压强越大。

(4)金属盒距液面的距离相同时,只改变金属盒的方向,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不变,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6.(2011年中考·江苏连云港卷)“帕斯卡裂桶实验”的演示,激发了学生“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兴趣。

他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探究方案,图(a)、(b)、(d)中金属盒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

实验测得几种情况下压强计的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的大小关系是h4>h1=h2>h3。

(1)实验中液体压强的大小变化是通过比较_______来判断的,这种方法通常称为转换法。

(2)由图(a)和图____两次实验数据比较可以得出:液体的压强岁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由图(a)和图(d)两次实验数据比较可以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11年中考·贵州贵阳卷)小强利用U形管压强计和装有水的大烧杯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实验前,他注意到U形管两边的液面已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如图甲所示。

(1)当他讲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后,发现U形管两端液面如图乙所示的情景,则实验装置可能出现了______________问题。

(2)排除故障后,他重新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发现随着金属盒没入水中的深度增大,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逐渐变大,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与______有关。

(3)接着小强要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则应保持_______不变。

(4)小强保持丙图中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并将一杯浓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实验情形如图丁所示。

比较丙、丁两次实验,小强得出了: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的压强越大的结论。

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否可靠?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1)橡皮管破裂(其他合理答案均可)(2)深度(3)深度(4)不可靠;小强没有考虑到烧杯中因加入盐水而使金属盒到液面的深度发生了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