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华山的险
华山的险阅读理解

华山的险阅读理解华山,自古以来就是一座充满传奇色彩的名山,以其险峻著称于世。
下面将从五个方面探讨华山的险。
1. 山势险峻华山山势险峻,峰峦叠嶂,峭壁陡峭,让人望而生畏。
其中,悬崖峭壁、奇峰怪石更是随处可见,如同一幅幅天然的山水画卷。
这种险峻的山势,使得攀登华山成为一项极具挑战性的运动。
2. 山路险恶华山的山路异常险恶,道路狭窄,崎岖不平,给攀登者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在攀登过程中,需要小心翼翼地走过悬崖峭壁、跨过深沟险壑,稍有不慎,便有可能跌入万丈深渊。
这种险恶的山路,不仅考验着攀登者的体力,更是对攀登者心理素质的极大考验。
3. 攀登艰难由于华山山势险峻、山路险恶,攀登起来非常艰难。
攀登者需要具备良好的体力和耐力,以及出色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
同时,攀登者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攀岩技巧和登山经验,才能在攀登过程中应对各种挑战。
4. 观景风险在攀登华山的过程中,攀登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景色,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由于华山地势较高,气候变化无常,常常会出现大风、降温等恶劣天气,给攀登者的观景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此外,在观景过程中,攀登者还需要保持警惕,以免发生意外。
5. 心态考验攀登华山不仅是对攀登者体力、耐力和技巧的考验,更是对攀登者心理素质的极大考验。
在攀登过程中,攀登者需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克服恐惧和不安,才能顺利完成攀登任务。
同时,攀登者还需要具备坚定的毅力和耐心,才能在艰难的攀登过程中保持持续的动力。
总之,华山是一座充满挑战的名山,以其险峻的山势、险恶的山路、艰难的攀登、观景风险和心态考验著称于世。
攀登华山需要具备全面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技能水平,只有具备足够的勇气和毅力才能征服这座神秘而美丽的山峰。
《华山的险》优秀教案

《华山的险》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华山的险》的主要内容,感知华山的险峻之美。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学会分析课文的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阅读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学会欣赏课文中的美,提升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知华山的险峻之美。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华山的险峻之美,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讨论:你们觉得华山为什么这么险?2.自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指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解释其意思。
3.课堂讨论针对课文内容,教师提问,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例如:课文中华山的险表现在哪些方面?你是如何理解的?4.学习生字词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5.小结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分析课文结构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例如:课文开头、结尾分别写了什么?它们与课文主题有什么关系?3.课堂讨论针对课文结构,教师提问,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例如:课文中华山的险是如何表现的?作者是如何描绘的?4.拓展延伸教师提供与华山相关的资料,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华山的险峻之美。
5.小结第三课时1.复习导入复习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课文背诵学生背诵课文,巩固记忆。
3.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的美,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悟,教师进行点评。
5.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第四课时1.作业展示学生展示课后作业,教师进行点评。
2.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与华山相关的写作或绘画活动,展示自己的才华。
华山的特点

华山的特点
华山,又称西岳,是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以其险峻和奇特的地貌而闻名。
华山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山势险峻:华山的山体高大挺拔,峰峦叠嶂,山势陡峭险峻,被誉为“奇险天下第一山”。
其险峻程度在五岳中首屈一指,常言道:“自古华山一条路”。
在攀登过程中,游客需要经过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上天梯、苍龙岭等绝险要道。
2.自然景观奇特:华山的地貌独特,山石形态各异,极具观赏价值。
例如,长空栈道沿崖凿出,蜿蜒向前,非常惊险。
此外,南天门外有一条著名的险道——长空栈道,它分为三段,最险的一段路面宽约二尺,长约20米,让人心惊胆战。
3.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华山是道教主流全真派的圣地,也是中国民间广泛崇奉的神祇——西岳华山君神的所在地。
华山共有72个半悬空洞,道观20余座,其中玉泉院、都龙庙、东道院、镇岳宫被列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
历史上许多著名的道教高人都在这里修炼过,如陈抟、郝大通、贺元希等。
4.旅游资源丰富:华山是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地质公园。
除了自然景观外,华山还有丰富的人文历史遗迹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和探险。
总之,华山以其险峻的山势、奇特的地貌、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而闻名于世。
对于爱好探险和自然的游客来说,这里是
不可多得的好去处。
华山的险教案范文

华山的险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华山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地理特点;(2)培养学生欣赏自然景观的能力;(3)提高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华山的险峻;(2)引导学生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华山险的特点及其成因;(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见解和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2)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华山的险峻特点及其成因;(2)华山的历史文化背景;(3)学生对华山景观的欣赏和评价。
2. 教学难点:(1)华山险的成因分析;(2)学生对华山文化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华山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华山的险峻特点;(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华山的认识和印象。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华山的历史文化背景;(2)学生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华山险的成因;(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见解和感受。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华山的历史文化背景;(2)教师分析华山险的成因及其特点;(3)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华山的美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 实践环节(1)学生进行华山景观的绘画或写作;(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学生分享对华山的认识和感受;(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华山的历史文化背景的了解程度;2. 学生对华山险的成因及其特点的分析能力;3. 学生对华山景观的欣赏和评价能力;4. 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表现及创作成果。
五、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华山的险峻景色;2. 教材:提供华山的历史文化背景及险峻特点的相关知识;3. 绘画、写作等实践活动所需材料:让学生表达对华山景观的感受。
《华山的险》

2023-11-08
目录
• 华山简介 • 华山的登山路线 • 华山的险峻与挑战 • 华山的文化内涵与历史价值 • 总结与展望
01
华山简介
华山的历史背景
华山是中国五大名山之一,自 古以来就有“奇险天下第一峰 ”之称,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 底蕴。
华山所在的华山山脉,是秦岭 山脉的一部分,见证了中国古 代的战争、文化和历史变迁。
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华山在中国古代哲学、文学、艺 术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如 古代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中就有
许多描绘华山的作品。
华山还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教 、佛教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
独特的文化价值。
华山的历史传说和故事
华山有着许多历史传说和故事,如“岳飞试剑”,“孟姜女 哭华山”等,这些故事都反映了华山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 位。
华山还有着丰富的民间故事和传说,如“沉香劈山救母”、 “吕洞宾与华山”等,这些故事都充满了神奇的色彩和浪漫 主义情感。
华山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贡献
华山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之一,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华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化之山,是中国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
华山还对中国的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成为了中国 重要的旅游胜地之一。
路线2
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出发,乘坐机场大巴前往华山机场,再换乘出租车到达华 山登山口。
从华山镇出发的路线
路线1
从华山镇出发,步行或骑行前往华山登山口。
路线2
从华山镇出发,乘坐当地交通工具前往华山登山口。
登山路线的难度和特点
北峰索道
西峰索道
这条路线的特点是较为平缓,适合年 老体弱者和时间有限的游客。北峰索 道全长700米,上下高度差约100米 ,乘坐时间约为10分钟。
华山的险教案

华山的险教案教案标题:华山的险教案教案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华山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他们对华山的了解,并介绍华山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
2. 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思考为什么华山被称为险山。
活动一:探索华山的险要素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段华山的险要素的描述(例如:陡峭的山路、悬崖峭壁、危险的攀爬等)。
2. 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总结出该险要素的特点和可能带来的风险。
3. 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发现,并进行讨论。
活动二:设计华山攀登计划1. 将学生继续保持小组合作,每个小组担任一支登山队。
2. 要求学生根据他们在活动一中的发现,设计一份华山攀登计划,包括出发时间、路线选择、装备准备、安全措施等。
3. 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攀登计划,并进行讨论和改进。
活动三:写作任务 - 描述华山攀登经历1. 要求学生根据他们在活动一和活动二中的了解,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写一篇关于华山攀登经历的文章。
2. 鼓励学生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他们在攀登过程中所面临的险要素以及他们如何克服困难。
3.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和修改彼此的作文,以提高写作质量。
总结活动:1.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华山攀登经历文章,并选取几篇进行课堂展示。
2. 引导学生回顾他们在活动中学到的团队合作、解决问题和写作能力。
3. 结合华山的险要素,让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能力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的其他领域。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讨论的积极性和合作程度。
2. 评估学生在写作任务中的文章质量,包括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描述的生动性。
3. 收集学生对华山攀登经历的理解和对团队合作、解决问题和写作能力的反思。
华山三险

第一险 长空栈道 长空栈道在南天门外,是华山险道之首。
栈道路分三段,出南天门石坊至朝元洞西,路依崖凿出,长20米,宽二尺许,是为上段,折而下,崖隙横贯铁棍,形如凌空悬梯,游人须挽索逐级而下,称之“鸡下架”,是为中段,西折为下段,筑路者在峭壁上凿出石孔,楔进石桩,石桩之间架木椽三根,游人至此,面壁贴腹,脚踏木椽横向移动前行。
此道开凿在南峰腰间,上下皆是悬崖绝壁,铁索横悬,由条石搭成尺许路面,下由石柱固定。
由于栈道险峻,故当地人有“小心小心九厘三分,要寻尸首,洛南商州”之说。
这里只是探险之道,并非登山必由之路。
所以石刻上不少警告之语,如“悬崖勒马”等,体力和胆量没有把握的游客,则不要轻易冒险。
沿长空栈道行十余米,有一大石洞,名为“朝元洞”,洞内有塑像。
从洞口沿栈道直下,西折乃为“九节臬臬椽”,长六七丈,宽不足一尺,是用九节木椽搭成的。
因山高气爽,气候多变,即使换上去不久的椽也会像朽木一样,故称“臬臬椽”。
此处望之森森,登之危危。
过臬臬椽,有一石庄,高三四尺,粗尺许,名“定心桩”。
过桩便是一石洞,名“贺祖洞”。
在洞的西南半山上,有一倒坎绝崖,上刻“全真崖”三字,每字三米见方,其字古朴刚劲,刻工精湛。
此崖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悬空向里,是谁又如何把这样的大字镌刻在崖壁上呢?古民间曾有“不是神仙谁能凿”之说,让人不得不信,又难以置信。
如今常有游客将华山与金庸小说中的事物对号入座,因此绝壁上的“贺祖洞”被认为是华山派剑宗风清扬的隐居之地。
当然,这只是游客出于对华山和金庸小说的喜爱而引发的笑谈。
长空栈道是华山险道中险中之险。
古往今来,历险探胜者络绎不绝,其中不乏文士名流,多有记述传世。
明代“后七子”之一的李攀龙《太华山记》记述:“出南天门向西就是栈道,栈虽有铜柱铁索拦护,然阔不盈尺。
行二十余丈方至尽头。
下折为井,高约三丈,旁出复为栈……”《说铃》也有记述说:“长空栈在半壁,广八寸,长十丈余,背空虚行。
”吴同春《太华双游记》把栈道的体态记述得更为形象:“垂双索下坠,行则面壁,臂缘索,足横移,踵常落板外……” 第二险 鹞子翻身 鹞子翻身在华山东峰,是通往下棋亭的必由之路,为华山的险道之一。
《华山的险》教案

《华山的险》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策划方案、讲话致辞、条据书信、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evidence letter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华山的险》教案《华山的险》教案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512
北岳恒山
位于山西浑源县,海拨2017米
1440
位中 于岳 米河嵩 南 登山 封 县 海 拨 ,
西岳华山
位于陕西华阴县,海拨1997米
华山简介:
华山古称“西岳”,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 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境内,距西安 120 公里, 海拔2154.9米,居五岳之首。它南接秦岭, 北瞰黄渭,扼守着古代中国心脏地区,-- 古称“天府之国”的长安关中地区进出中原 的门户,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
华山的山路险 华山的山峰险 游人的登山体验
1.读第一段,作者写出了华山的什 么特点?
全文的总起句,中心句。开门见山点出 了华山的特点。
1.读第二段,画出作者所描绘的景 物名称。
课文哪些词语写出了华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路的险?
课文中的“峭壁林立”“山路 夹在缝间”,天空“成了一条 线”,写出了华山山路的险。
学习第二段,要抓住关键 词,体会华山山崖的“险” 及山路的“险”,理解 “峭壁林立”、“横空出 世”、“蜿蜒蛇形”等词 语。
小结:还未登上华山,一 路就见了华山的险峻,山 崖林立,气势磅礴。
阅读第三自然段,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
华山“天下”
险
从哪几个地方可以看出华山险的够味?
苍龙岭
老君犁沟
瞧,在深深的山坳里 崛起的一条狭而长的 山脊,远看似一条绳 子从天上斜斜地横放 下来,那就是“苍龙 岭”。它左右两旁的 沟壑深不见底,山风 夹攻上来,全无遮掩, 呼呼大作,似有千军 万马在厮杀。
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五岳归 来不看山”,意思是五岳是我国山里最美 的。从五岳回来后,其他的山都不要看了 。岳是山的意思,五岳是我国的五座
名山,泰山、华山、嵩山、衡山、恒 山。
1532
位东 于岳 米山泰 东 泰山 安 市 海 拨 ,
山位南 县于岳 海湖衡 拨南 长山 沙 以 米南 的 衡
从沟下往上望去,人们或蹲、或
跪、或手脚并用,犹如一个个虔 诚的朝拜者。
通过对游人 爬山的动作 描写突出华 山之险。
登上华山,山风吹着心怀,一切的 疲倦、惧怕都在这瞬间消失了。你会 有什么样的心情?
登上山顶不 仅可以看到美 丽壮观的景色; 还为自己征服 了华山而高兴、 激动,使自己 充满信心。
当登上山顶之时,你 想到那些诗句呢?
华山是由一块完整硕大的花岗岩体构成的,它的 历史衍化可追溯到1.2 亿年前,据《山海经》记载: “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 里。” 现在的华山有东、西、南、北、中五峰, 主峰有南峰“落雁”、东峰“朝阳”、西峰“莲 花”,三峰鼎峙,“势飞白云外影倒黄河里”,人 称“天外三峰”。还有云台、玉女二峰相辅于侧。 36 小峰罗列于前,虎踞龙盘,气象森森,因山上 气候多变,形成“云华山”、“雨华山”、“雾华 山”、“雪华山”给人以仙境美感。是所谓的西京 王气之所系。
华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据清 代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考证,“中华”、 “华夏” 皆因华山而得名。《尚书》里就 有有关华山的记载;《史记》中也有黄帝 、尧、舜华山巡游的事迹;秦始皇、汉武 帝、武则天、唐玄宗等十数位帝王也曾到 华山进行过大规模祭祀活动。
听课文朗读思考: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华山的险的?
无限风光在险峰。
毛泽东《七绝· 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小结:作者亲自攀登华山,抓住 对华山( 山路)、( 山峰 )、 ( 游人 )等方面的描写,把华山 的( 险峻 )描写的形象具体,使人 有身临其境之感。
文中作者是怎样突出苍龙岭“险”的?
先用一个比喻句,把苍龙岭的山脊 比喻成一条绳子,再以沟壑之深,山 风之大衬托它的险峻。
苍龙岭
老 君 犁 沟
路狭窄仅容一人,斜斜地从几百米高处滑下来, 两边空空荡荡,眼睛根本不敢往下看。”
游人一个紧挨
着一个,小心翼 翼,全神贯注, 敛气屏息。
通过对游人的 神态描写突出 华山之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