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不同部位_牛蒡子不同产地中牛蒡苷和牛蒡苷元含量比较及指纹图谱分析
牛蒡叶中微量木脂体牛蒡子甙和牛蒡子甙元的分离与鉴定

[ , ] * . * / ) 抑制癌细胞毒害作用 ( ;
甲醇水溶液、 . C \ 甲醇水溶 液 及 * C C \ 甲 醇 洗 脱。 每种洗脱剂的体积为所装聚酰胺体积的 , 倍, 流速 / 。 为* CI : I ! " 7 0 8 9 0 : 4 条件 采用二元流动相系统, 1 液: (体积分数) 磷酸, 乙腈; 线性梯度洗脱程 * Y , \ S 液: 流 速: / 。进 样 序: !, * C C \1 C \1, *I : I ! " 量: 同时扫描其在 ) * C! :。检测波长: ) 3 C" I, * C " I 至, C C" I 范围内的 9 0 : 4 图谱。室温下测定。 正离子+ : 4 8 ? @ > 8 A @条件 ? @ > 8 A @ 条 件: Y , 负离子 毛细管温度 ) 流动气体 Y ,] <, ) C D, ] <, 。 4 条件: 采用二元流动相体系, M 1 液为 C Y ) \ ) :
! " " 6年%月 C * 3 . * I " " 6 P!
色
谱
. % / 0 1 0 2 3 & " / ) ( 3 . " 3 ’ ) $ 3 " ) . 45 * 6
S K , 0 ! %= K 0 % # J J J !
牛蒡叶中微量木脂体牛蒡子甙和牛蒡子甙元的分离与鉴定
!, 刘世名%, 陈靠山%, 7 8 9 : ( ;< = => + , , + ? * , / !, ! 7 8 9; @ A @ BC D 1 3 7 B F < 8 GA + 1 H 1 I E ( ; % 0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 济南 ! J " % " " , , , ) ! 0 @ 3 H + H . H 1 K LM , * 3 HN + K 2 O 1 ) + H I 1 + 3 ? 1 I 5 % ! "9 * , , 1 Q 1 I ) * 3 P > E6 " P 摘要: 建立了分离鉴定牛蒡叶中微量木脂体牛蒡子甙 ( ) 和牛蒡子甙元 ( ) 的方法。牛蒡叶粗提物经 * I 2 H + + 3 * I 2 H + 1 3 + 3 E 聚酰胺柱提取, 浓缩其甲醇洗脱液并于低温下静置析出白色沉淀物。沉淀物用甲醇溶解后经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 分离, 纯化得到两个主要组分。经紫外光谱 (R 、 红外光谱 (T 及电喷雾质谱 (( ) 检测, 并与 (F M # 9 M : 8 S) B @ F) 7 @ # ; 7 牛蒡子甙和牛蒡子甙元对照品的 R , , 及 图谱比较, 鉴定两个主要成分为牛蒡子甙和牛蒡 S: 8 # ( 7 @ # ; 79 M : 8 T B @ F 子甙元。 关键词: 聚酰胺柱色谱;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电喷雾质谱; 红外光谱; 牛蒡子甙; 牛蒡子甙元; 牛蒡叶 中图分类号: U 5 J 4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 % " " " # 4 ’ % 6 ! " " 6 " % # " " J ! # " $
牛蒡苷元检测

迪信泰检测平台
牛蒡苷元检测
牛蒡苷元(Arctigenin)又称牛蒡甙元、牛蒡子苷元。
可溶于甲醇、乙醇、DMSO 等有机溶剂。
属于典型的木脂素。
牛蒡子为菊科植物牛蒡(Arctium lappa L)的干燥成熟果实,牛蒡子苷元是牛蒡子中主要药理活性成分,研究表明其具有抗炎、抗免疫调节、抗病毒、抗肿瘤活性。
此外,牛蒡苷元还可来源于络石藤、了哥王、水母雪莲、连翘。
迪信泰检测平台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液质联用(LC-MS)法,可高效、精准的检测牛蒡苷元的含量变化。
此外,我们还提供其他苯丙素类检测服务,以满足您的不同需求。
HPLC和LC-MS测定牛蒡苷元样本要求:
1. 请确保样本量大于0.2g或者0.2mL。
周期:2~3周。
项目结束后迪信泰检测平台将会提供详细中英文双语技术报告,报告包括:
1. 实验步骤(中英文)。
2. 相关质谱参数(中英文)。
3. 质谱图片。
4. 原始数据。
5. 牛蒡苷元含量信息。
迪信泰检测平台可根据需求定制其他物质测定方案,具体可免费咨询技术支持。
牛蒡不同部位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J OURNAL OF D ALI UNI VERS I T Y
第l 2 卷
第1 2 期
2 0 1 3 年l 2 月
Vo 1 . 1 2 N o . 1 2 De C 2 . 0 1 3
[ DO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2 3 4 5 . 2 0 1 3 . 1 2 . 0 0 4
2 . D a l i I n s t i t u t e f o r F o o d a n d D r u g C o n t r o l , D a l i , Y u n n a n 6 7 1 0 0 0 , C h i n a )
【 A b s t r a c t ]0b j e c t i v e :T o d e t e r m i n e t h e c o n t e n t o f he t t o t a l l f a v o n e s f r o m he t A r e t i u m l a p p a L . . Me t h o d s :T h e b e s t e x t r a c t i o n
Re s u l t s :Op t i mu m e x t r a c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w a s a s f o l l o ws :5 5 % e t h a n o l , r a t i o o f ma t e ia r l t o l i q u i d 1 : 7 0 , t i me 1 . 5 h , t w o t i me s .T h e
t e c h n o l o g y w a s d e t e m i r n e d b y o r t h o g o n a l e x p e i r me n t d e s i g n ,i n c l u d i n g e x t r a c t i o n t i me , s o l i d - l i q u i d r a t i o , e t h a n o l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a n d t h e e x t r a c t i o n t i me s . T h e c o n t e n t o f t o t a l l f a v o n e s wa s d e t e mi r n e d b y a b s o r p t i o n s p e c t r o me t y r w i t h ut r o s i d s a s r e f e r e n c e s u b s t a n c e .
牛蒡子化学成分的研究

牛蒡子化学成分的研究秦智彬;丁林芬;李兰;梁南熙;余文怡;徐兴梦;邓亮;郭亚东【摘要】从牛蒡子甲醇提取液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方法鉴定出14个化合物,分别是牛蒡子苷(1),牛蒡苷元(2),罗汉松树脂酚(3),牛蒡酚B(4),异牛蒡酚A(5),牛蒡酚A(6),(+)-Diasyringa-resinol(7),tanegool(8),arctignan F(9),牛蒡酚F(10),牛蒡酚C(11),arctignanD (12),arctignanE (13),牛蒡酚H(14),其中化合物7和8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期刊名称】《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年(卷),期】2015(027)012【总页数】6页(P2050-2055)【关键词】牛蒡子;菊科;木脂素;化学成分【作者】秦智彬;丁林芬;李兰;梁南熙;余文怡;徐兴梦;邓亮;郭亚东【作者单位】昆明医科大学药学院暨云南省天然药物药理重点实验室,昆明650500;西安市第二医院,西安710003;昆明医科大学药学院暨云南省天然药物药理重点实验室,昆明650500;昆明医科大学药学院暨云南省天然药物药理重点实验室,昆明650500;昆明市圣济药业有限公司,昆明,650118;昆明医科大学药学院暨云南省天然药物药理重点实验室,昆明650500;昆明医科大学药学院暨云南省天然药物药理重点实验室,昆明650500;昆明医科大学药学院暨云南省天然药物药理重点实验室,昆明650500;昆明医科大学药学院暨云南省天然药物药理重点实验室,昆明650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9.9牛蒡子为菊科植物牛蒡(Arctium lappa L.)的干燥成熟果实,属辛凉解表药具疏散风热、宣肺透疹、消肿解毒之功效。
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咳痰多、咽喉肿痛、斑疹不透、风疹作痒、痈肿疮毒等症,在我国分布广泛[1]。
其脂肪油营养不亚于核桃油、大豆油。
牛蒡叶多作外用,有明显的消炎、解毒、镇痛作用。
中草药牛蒡子化学成分及药物应用研究进展

中草药牛蒡子化学成分及药物应用研究进展摘要:牛蒡子的成分构成极其复杂,经研究表明其中以木脂素、脂肪油、挥发性油、多糖等类物质为主要成分。
在中医药领域对于牛蒡子的应用已经持续了近千年,其具有疏风散热、解毒消肿等药效。
同时在现代研究中发现,除了上述作用外,牛蒡子在血糖血脂调控以及癌症治疗等多个领域都有着一定的效果。
因此在现阶段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牛蒡子中化学成分和药理机制的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帮助和参考。
关键词:牛蒡子;化学成分;药物应用1牛蒡子的化学成分分析牛蒡子也被称之为大力子、黑风子等,具有多种不同的名称,其是由牛蒡所产生的果实干燥制作而,是传统中药中应用较广的一类药物。
在现阶段为了更好地该药物的药用价值进行分析研究,大量科研人员通过多种不同的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为该中草药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参考和借鉴。
(1)木脂素类。
多数植物中都存在木脂素,该物质是苯丙因素在氧化聚合作用下出现的聚合产物,经研究表明其具有抗氧化、消炎抗菌、护肝等多种有益功效,并且其也可以被用于杀虫剂的制作。
牛蒡子中该类化合物的占据比例相对较高,并且经研究发现其也分为多种不同类别,比如牛蒡苷、牛蒡素A-H、牛蒡苷元、牛蒡酚A~H等几十种不同成分,其中牛蒡苷含量基本可以达到6.57%,且分解后可以转化牛蒡苷元,该物质在抗菌抗病毒等方面有着良好的效果。
而牛蒡苷元的含量基本都可以达到0.55%[1]。
(2)脂肪油类。
脂肪油在牛蒡子中的含量基本可以达到26%左右。
科研人员通过气相色谱等方法来测定牛蒡子中的脂肪酸含量,其中含量最高的为亚油酸达到68.02%,然后为油酸、亚油酸[2]。
脂肪酸氧化分解能够产生能量,满足机体的能量需求。
而脂肪油则具有良好的保健效果,例如油酸有助于降低总胆固醇、亚硫酸则有助于降血脂。
与此同时在牛蒡子中蛋白质的含量也达到了将近24.7%,占比相对较高。
(3)萜类物质。
该类物质具体分为倍半萜类、三萜类。
前者在植物、昆虫、菌类等中均有存在,比如雅槛兰树油烯、去氢蜂菜酮等都是其中的化合物,尤其在菊科植物中倍半萜内酯的含量相对较高,该物质味苦并且衍生物具有一定的香气,在食品加工、化妆品制作等中都得到了广泛使用[3]。
不同粉碎度对牛蒡子主要有效成分溶出的影响研究

混 合对 照 品溶液 , 用 。 备 2 4 色谱 条件 参 照 文 献 方 法 ‘ 并 有 所 改 进 。 . ‘ , A l nl0 gi t10系列 H L e P C色 谱 仪 , 元 泵 , 空 脱 气 四 真
机; 色谱 柱 : g e t O B X E l s D — lA a t A l n R A c peX B C8 n l — i Z i y ia 4 6×2 0 mm 5Mirn 流 动 相 : cl . 5 . co ; 甲醇一 溶 液 , 水 梯度 洗 脱 ( 表 2 ; 见 ) 柱温 :5 o 检 测 波长 :8 m; 2 C; 20n
不 同 的粒 度 , 别加 入 1 分 5倍 量 水 9 ℃ 温浸 提 取 3 0 0分 钟 , l Z R A cpeX B C8 46× 5 rm,p ; 动 相 : O B X El s D — l( . 2 0 i a 5 ̄ 流 m) 4 % 一 0 甲 醇 ;0— 0分钟 , % 一 0 甲醇 ) 拉 温 : 0 5% 2 4 5 0 7% ; 2
号
蚕 的出中药的挥研中现 效 料 药片过理粉加有于同 溶和药效发。究发, 成 , 饮经合的碎工助有质 中 不
蟊 药材经过不同程度粉碎后 其 有 效成 分 的释 放度
,
_在 差并“的 散“得 很 异不散 、都袋越 好 文 中所” ”碎” 。 结 药有“ 是泡细 本 , 剂煮 粉 的 大 合是 药 、 剂 材
瓶中, 加入 3 0mL蒸 馏水 ,9 0℃水 浴 提 取 3 0分 钟 , 趁热 过滤 , 滤液 放 冷 , 蒸馏 水 至 3 L, 1mL 以 加 0m 取 ,
甲醇稀 释定 容 至 2mL 充 分混 匀 ,. m微 孔 滤 膜 , 04
RAPD法结合TLC鉴别中药牛蒡子及其混淆品

阶段,一定部位的突起呈新月形,并且由于进一步的顶端生长和边缘生长,结果最后包住茎尖(图3-6)。
在苗端的下面可见纵行排列的初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一般由长方形细胞组成,2~3行纵向排列,染色很深;初生分生组织以向顶的形式进行分化(图3-6)。
叶基具鞘的植物顶端分生组织最初在局部地方有细胞分裂,再想侧面扩张,结果形成了半月形的原基,这种原基不呈背腹对称,而是在开始发生的地方最厚,两侧逐渐变细。
原基开始垂直地生长,细胞分裂也进一步围绕着顶端扩张,因而促使向上形成一圈组织包围茎端,它比起原来的生长地点稍短。
这种包围生长的一个结果是顶端叶原基的中央纵切面也经过顶端相对一侧的叶鞘[3](图3-5)。
叶鞘的发育不同于叶片,它的生长主要是通过边缘分生组织的活动及它所衍生出来的细胞的长大。
叶片的分化比叶鞘早,因此,叶的分生组织的活动越来越受到叶鞘基部的限制[2]。
3 讨论当植物生长到生殖阶段时,营养顶端会全部或部分变成生殖顶端。
当生殖阶段开始发生时,最容易看到的是体轴的突然迅速生长,伸长的轴上会产生单个花或一花序[1]。
湖北麦冬在生殖阶段会长出花葶,花葶上着生由许多小穗状花序组成复穗状总状花序。
开花后期,湖北麦冬的小穗状花序顶端上会长出叶芽,这些叶芽与花簇生于苞片叶腋内。
在自然界中,有一些植物亦有类似湖北麦冬植株上长出小植株的现象,但其发生部位不同。
如叶状沼兰Malax is p aludosa的顶部,经过细胞分裂活动,可以产生许多胚状结构,这种结构叫胚状体,胚状体可萌发,形成小植株[4]。
甘薯、蒲公英、榆、刺槐等在根上发芽[5],这些根芽常常像侧根那样内生的起源(侧根原基一般在中柱鞘形成,有些植物的内皮层也参加了它们的形成)[3],这种根芽是由于侧根偶然接近土壤表面,受光的影响控制,发育成芽[6]。
水稻、小麦在结果时,如遇上适宜的条件,胚直接萌发长出小植株。
根据解剖学观察结果可知,湖北麦冬开花后长出小芽并非由表层薄壁细胞组织恢复分生能力发育而来,而是由于营养顶端部分分化成生殖顶端。
牛蒡子炮制前后HPLC指纹图谱及牛蒡苷含量比较

牛蒡子炮制前后HPLC指纹图谱及牛蒡苷含量比较康凯;窦德强;许亮;刘阳楠;康廷国【期刊名称】《中国现代中药》【年(卷),期】2009(011)010【摘要】目的:应用HPLC对10个地区炮制前后牛蒡子指纹图谱及牛蒡苷含量进行比较.方法:采用Agilent1100 series高效液相色谱仪(配有DAD二级管阵列检测器),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XDB-C18柱(4.6mm×150mm,5μm),以甲醇-0.25%磷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54nm.结果:本实验建立的牛蒡子药材及其制品的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在0.90~1.00.结论:炮制对牛蒡子的HPLC指纹图谱模式有影响:炮制后新增加了2个色谱峰,另外有6个色谱峰的相对峰面积都有所增加,而牛蒡子的主要成分牛蒡苷的含量略降低.本实验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可用于区分牛蒡子药材生品及制品.【总页数】4页(P22-25)【作者】康凯;窦德强;许亮;刘阳楠;康廷国【作者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辽宁,大连,116600;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辽宁,大连,116600;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辽宁,大连,116600;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辽宁,大连,116600;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辽宁,大连,11660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牛蒡不同部位、牛蒡子不同产地中牛蒡苷和牛蒡苷元含量比较及指纹图谱分析[J], 康凯;窦德强;康廷国;许亮;吕智;常禹;刘淼2.牛蒡苷与牛蒡苷元的荧光性质及中药牛蒡子中牛蒡苷的荧光法测定 [J], 王淑静;张晴;王立屏;魏永巨3.HPLC法对牛蒡子生品与炮制品中牛蒡苷、牛蒡苷元含量的测定 [J], 安亮;杨柳4.牛蒡子不同炮制品中牛蒡苷含量的HPLC测定 [J], 张涛5.七个不同产地牛蒡子中牛蒡苷的含量比较 [J], 邵晶;倪京满;赵磊;余晓晖;段文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仪器与材料 11 1 仪 器
Ag ilent 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 四元泵; 在线脱 气机; 柱温箱; KQ-250DE型超声波清洗器 (昆山市 超声仪器有限公司 ); 高速万能粉碎机 ( 天津市泰斯 特仪器有限公司 ) 。 11 2 试 药
牛蒡苷对照品、牛蒡 苷元对照品 ( 均购 自中国 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 。甲醇为色谱纯 ( 天津市科密 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 。水为重蒸馏水。 11 3 样 品
3 01254 5 32126 201 59 521 89 1001 19
4 01245 6 31113 221 14 531 06 991 05
5 01245 4 31111 221 60 531 09 971 26 6 01245 5 31113 221 18 521 59 961 75
2009年 4月 第 11卷 第 4期
表 1 全国 34个产地牛蒡子编号及来源
区域
省或直辖市
样品编号
产地
东北
黑龙江
1
2
3
佳木斯 富锦 五常
吉林
4
牡丹江
5
四平石岭
6
梅河口丘凤
7
通化
8
抚松
9
桦甸
10
胶河
11
延吉
辽宁
12
本溪县
13
宽甸
14
岫岩
15
铁岭
16
17
华东
浙江
18
清原 北镇 建德
江苏
19
徐州
山东
20
苍山
华南
陕西
21
太白县
西北
甘肃
22
宁陕 (采 )
苷元对照品。按供试品溶液制备项下方法处理, 按
上述色谱条件操作, 计算回收率。结果见表 2~ 3。
表 2 牛蒡苷回收率
序号
取样 量 /g
样品中 量 /m g
对照品 加入量
/mg
测得量 /mg
回收率 平均回 /% 收率 /%
RSD /%
1 01249 6 31164 211 65 521 42 951 98 971 86 11 58 2 01263 1 33135 201 03 521 97 971 95
检测波长 280nm; 柱温 25e ; 检测时间 20m in。
21 3 方 法学 考察
21311 线性关系 2131111 牛蒡苷线性范围考察 精密吸取牛蒡苷对
照品溶液 4, 6, 8, 10, 12, 14LL 分别注入液相色
谱仪, 测定牛蒡苷的色谱峰面积, 以进样量为横坐
标, 以峰面积为纵坐标, 得牛蒡苷回归方程为 Y = 540183X - 937102, r = 01999 9, 牛蒡苷在 41596 ~
本实验所采用的牛蒡子药材于 2007年 9月、 10 月采自于全国 7个大区 34个产地, 经辽宁中医药大 学康廷国教授鉴定均为 A rctium lappa L1, 牛蒡子编 号及来源见表 1。牛蒡不同部位采自沈阳苏家坨。 2 方法与结果 21 1 溶 液配 制 2111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定干燥至 恒重的
[ 关键词 ] HPLC; 牛蒡子; 牛蒡苷; 牛蒡苷元; 指纹图谱
牛蒡子为菊科植物牛蒡 A rctium lappa L1的干燥 成熟果实。具疏散风热, 宣肺透疹, 解毒利咽的功 能。用于风热感冒, 咳 嗽痰多, 麻疹, 风疹, 咽喉 肿痛, 痄腮丹毒, 痈肿疮毒 [ 1] 。牛蒡子主要化学成 分为木 脂素 类化合 物, 主 要为 牛蒡 苷、牛 蒡苷 元 等 [ 2] 。药理活 性 主要 是 抗菌、降 血糖、利 尿及 泻
牛蒡苷元含量
01 12 01 24 01 16 01 13 01 30 01 13 01 48 01 35 01 19 01 32 01 58 01 16 01 28 01 13 01 20 01 23 01 25 01 27 01 26 01 91 01 35 01 51 01 07 01 59 01 13 01 16 01 48 01 95 01 35 01 24 01 14 01 25 01 52 01 41
样品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牛蒡苷含量
61 52 51 33 61 32 61 32 61 54 81 57 61 56 51 81 71 07 51 21 41 79 71 08 51 12 81 23 61 10 61 23 51 90 61 76 51 76 51 05 61 46 51 77 71 08 21 33 31 37 41 66 41 71 41 34 51 59 41 40 61 41 71 20 61 07 61 47
21 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研究所, 辽宁 沈阳 110016)
[ 摘要 ] 目的: 应 用 HPLC同 时测定采 集于全国 34份牛 蒡子和 牛蒡 不同 部位 中 牛蒡 苷和 牛蒡 苷元 的含 量; 建立 牛蒡子药材 H PLC指纹 图谱。方法 : 采用 A g ilent T C-C18 ( 41 6mm @ 250mm, 5Lm ) 色 谱柱 ; 流动 相: 甲醇-水 ( 水: 0m in, 55% ; 10m in, 46% ; 20m in, 30% 线性 梯度 ), 检 测波 长为 280nm。结 果: 牛 蒡苷 的线 性 方程 为 Y = 5401 83X - 937102( r = 01 999 9 ), n = 6, 平 均 回 收 率 为 97186% , RSD = 11 58% ; 牛 蒡 苷 元 的 线 性 方 程 为 Y = 381 257X - 241 926( r = 01999 8) , n = 6, 平均 回收率 为 981 33% , RSD = 11 74% 。 本实 验建 立的 牛蒡 子药 材 H PLC 指纹 图谱相似 度均在 0190~ 11 00。结 论: 本方法简 便、准 确、灵 敏, 可同 时测 定 牛蒡 苷和 牛 蒡苷 元 的含 量, 可 用作 牛蒡子药材 的质量控 制方法。本 实验建立的 H PLC指纹 图谱分析方 法可用于 评价牛蒡子 药材的内 在质 量。牛 蒡不 同部位所 含牛蒡苷和 牛蒡苷 元考 察结 果表 明, 牛 蒡绒 毛、果 皮、总 苞、芽 较其 他部 位含 有 较多 牛蒡 苷 和牛 蒡苷 元。
1 61 086Lg线 性关 系良 好。
2131112 牛蒡苷元线性范围考察 精密吸取牛蒡苷
元对照品溶 液 2, 4, 6, 8, 10, 12LL 分别 注入液
相色谱仪, 测定牛蒡苷元的色谱峰面积, 以进样量 为横坐标, 以峰面积为纵坐标, 得牛蒡苷元回归方
程为 Y = 381257X - 241926, r = 01999 8。牛蒡苷元
下、抗肿瘤作用和免疫活性等。现代药理研究结果 表明牛蒡子中的活性成分为牛蒡苷元。在口服条件 下牛蒡苷在肠内菌作用下也很快转变为牛蒡苷元这 一活性形式 [ 3-4] 。所以同时控制牛蒡子药材中牛蒡苷
和牛蒡苷元的含量, 才能真正达到控制该药材质量 的目的。目前牛蒡不同部位中牛蒡苷和牛蒡苷元的 含量测定尚未见报道。为了对不同产地牛蒡子的质 量和对牛蒡不同部位的开发与 利用有更深入 了解, 本文对不同产地牛蒡子中牛蒡苷和牛蒡苷元的含量 进行了研究, 同时对牛蒡不同部位的牛蒡苷和牛蒡 苷元的含量进行了比较, 并建立了牛 蒡子药材 H PLC指纹图谱。
中国现代中药 M odern Chinese M ed ic ine
A pr12009 V o l111 N o1 4
表 3 牛蒡苷元回收率试验
序号 取样量 /g
样品中 量 /m g
测得量 /mg
回收率 /%
1 01249 6 01 55 2 01263 1 01 58
11 33 11 35
971 50 961 25
中国现代中药 M odern Chinese M ed ic ine
A pr12009 V o l111 N o1 4
牛蒡苷对照品置 10mL 容量瓶中, 加甲醇溶解并定 容 至 刻 度, 配 成 11149m g# mL-1的 牛 蒡 苷 对 照 品 溶液。
精密称定干燥至恒重的牛蒡苷元对照品置 10mL 容量 瓶 中, 加 甲 醇 溶 解 并 定 容 至 刻 度, 配 成 01051 9mg#mL- 1的牛蒡苷元对照品溶液。 21112 供试品溶液的 制备 将牛 蒡子干 燥并粉 碎, 过 60目筛, 取粉末 015g, 精密称定, 置 50mL 容量 瓶中, 加甲醇 45mL, 在超声波发生器内提取 20m in ( 150W, 20kH z), 取 出 放 冷, 加 甲 醇 至 刻 度, 摇 匀。经微孔滤膜 ( 0145Lm ) 过滤, 即得。
3 01254 5 01 56
11 35 981 75
4 01245 6 01 54
11 32 971 50
5 01245 4 01 54
11 35 1011 25
6 01245 5 01 54
11 33 981 75
注: 牛蒡苷元对照品加入量均为 01 80mg
平均回 收率 /%
981 33
RSD /%
2009年 4月 第 11卷 第 4期
中国现代中药 M odern Chinese M ed ic ine
A pr12009 V o l111 N o1 4
质量标准
牛蒡不同部位、牛蒡子不同产地 中牛蒡苷和牛蒡苷元含量 比较及指纹图谱分析v
康凯 1, 窦德强 1* , 康廷国1, 许亮 1, 吕智1, 常禹 2, 刘淼2 ( 11 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辽宁 大连 116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