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人定律

合集下载

垃圾人什么意思垃圾人是什么样的人

垃圾人什么意思垃圾人是什么样的人

垃圾人什么意思垃圾人是什么样的

垃圾人什么意思垃圾人是什么样的人1、所谓垃圾人,就是集自卑.自负,无知等,于一身。

以自我为中心。

你不会知道他什么时候把平日里所积累的垃圾倒在你身上。

2、他们到处跑来跑去,身上充满了负面垃圾:充满了沮丧、愤怒、忌妒、算计、仇恨,充满了傲慢与偏见、贪心不满足、抱怨、比较,充满了见不得人好、愚昧、无知、烦恼、报复、和充满了失望。

随着心中的垃圾堆积又堆积,他们终需找个地方倾倒;有时候,我们刚好碰上了,垃圾就往我们身上丢。

3、远离垃圾人,近了就会粘上味。

2
垃圾人士是如何定义的
1、有事儿没事儿,总想便宜;
2、不看环境,哪里消费低,就去哪儿。

而且钻门儿在垃圾场所消费,久之自然垃圾;
3、喜欢便宜,贵的,永远敬而远之;
4、胆小,干啥总怕赔本,不敢干,也不愿深入了解;
5、抠门儿,干啥都不舍得出钱,甚至不舍得给自己买一身体面的服装;
6、索取过多,不思付出;
7、不注重自己/他人时间,只知浪费他人/自己时间;
8、不思进取,且整天做梦中彩票,梦醒说,就这样吧。

3
人生垃圾想法1:没必要做。

2:没人帮我。

3:以后再说吧。

4:我心情不好。

垃圾人定律综合能力测试参考答案(垃圾人定律与吸引力法则合卷)

垃圾人定律综合能力测试参考答案(垃圾人定律与吸引力法则合卷)

2020-2021年度《垃圾人定律》考试试卷垃圾人定律综合能力测试答题须知:1.本次考试的垃圾人定律综合试卷是垃圾人定律、吸引力法则合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题时间为150分钟,满分250分。

其中垃圾人定律占120分,吸引力法则占80分,跨学科综合案例分析材料题占50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把姓名,单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只需将答题卡收回。

第I卷选择题(共110分)一、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3分,共90分,1-12小题为吸引力法则,13-30小题为垃圾人定律)1.“墨菲定律”诞生于()A.20世纪初期B.20世纪30年代C.20世纪中叶D.20世纪后期2.()是20世纪西方文化三大发现之一A.生物进化论B.细胞学说C.营养库学说D.帕金森定理3.吸引力法则的最显著特点为()A.同性相斥,异性相吸B.物以类聚,人以群分C.旧的不去,新的不来D.成事不足,败事有余4.“你会得到你所聚焦的,不管你要还是不要!不管你是否察觉这聚焦的过程!”这符合()A.吸引定律B. 聚焦定律C.放任定律D.创造定律5.根据自然法则的第二定律《创造定律》,聚焦在你要的你会得到,聚焦在你不要的,你也会得到。

这表现了吸引定律()A.专一性B.包含性C.特异性D.排他性6.人类思考问题的方式是由自身的()决定的。

A.实力B.信念C.自信D.物质基础7.所谓“伦常乖舛,德不配位”,是要我们找到自己的()A.“道”B.“位”C.“度”D.“法”8.有的时候,遭遇“垃圾人”是因为你也是“垃圾人”,这是运用了()A.垃圾车法则B.吸引力法则C.创造法则D.生存法则9.对弱于自己或者等级低于自己的对象发泄不满情绪,而产生的连锁反应是()A.糖果效应B.首因效应C.踢猫效应D.达克效应10.人人常说:“家暴和出轨只有零次和无数次”这是()A.马太效应B.刻板效应C.糖果效应D.首因效应11.总体来说,吸引力法则的三大定律不包括()A.吸引定律B.墨菲定律C.放任定律D.创造定律12.吸引定律又称"吸引力法则",指()集中在某一领域的时候,跟这个领域相关的人、事、物就会被他吸引而来A.行动B.语言C.思想D.物质13.正常人的最好境界()A.不到黄河心不死B. 瓷器碰钢瓦C.处处都让别人D.谁会和垃圾一般见识14..“与垃圾车擦身而过,是幸福和成功的钥匙。

惊人的9个定律,原来这就是人性

惊人的9个定律,原来这就是人性

惊人的9个定律,原来这就是人性这个社会,微妙又复杂,变化万千。

一旦读懂它背后的规律,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这些定律,胜过一切技巧。

01三忌定律聪明忌巧。

聪明的人一心选择走捷径,那靠运气、偶然、投机“对赌”获得的成功只是一瞬而已。

才华忌傲。

越有才华,越需要深入群众,越不能傲慢,否则一定会穷困潦倒。

平庸忌懒。

世间的普通人,败就败在一个懒字上。

02高调定律越成功的人越需要慎言慎行,如履薄冰;越弱小的人越可以胆大妄为,野蛮生长。

而很多人却搞颠倒了:年轻时做事畏首畏尾,最终一无所成;成功时却胆大妄为,最后终于栽倒。

03“100-1=0”定律这在数学上当然是错误的,但在人性上却是成立的。

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人,你对他100次好,他不记得,一次不让他满意,他就会翻脸不认人,抹杀之前你对他所有的好。

人性是经不起纵容的,不是你真心付出,别人就会铭记于心;不是你出手大方,别人就知道感恩。

人心险恶,世道艰难,并非事事都值得你一再伸手相助,也不是人人都配得上你的善良。

你的真诚可能换来的是背叛,宽容或许得到的是反目。

所以,别对一个人太好。

我们既要保持善良,又要懂得适度拒绝。

04知止定律生活中,我们认为无足轻重的一些小事,或是一句话,一点欲念,些许越轨;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让我们一步步走向不归路。

止语:守住嘴,不该说的话一定不要说,不知道的事,更不要乱说。

止欲:如若贪、懒、名、利等欲望不知止,就像无法控制的毒瘾一样,一旦沾染,就会深陷其中。

止行:不是不行,而是“三思而后行”,不懂思虑如何行事之人,往往会给自己带来很多祸事。

当行则行,当止即止,才能立身长久不败,收获人生最大的逍遥!05两分钟定律如果你想做一件事,一定在2分钟之内去做,否则,这件事你可能就会拖延好久,甚至不去做。

2分钟是个泛指,强调的无非是“立刻去做”的重要性。

拖延和等待,是最容易压垮斗志的东西,它将不断滋养恐惧,唯有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

所以,今天就开始,挥剑斩拖延吧,现在就行动,立刻,马上!06鸭子定律人们只看到鸭子在水面上悠闲安逸地游动。

(完整word版)万有惰性定律

(完整word版)万有惰性定律

什么是万有惰性定律,万有惰性定律就是,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人都会自然选择懒惰的行为方式。

打个简单的比方,假如没有地球的引力或引力变小,失去控制的绕地卫星中的人就会坠入茫茫的宇宙深渊;假如在深不可测的洞口上方,托盘上坐着一个人,当托盘失去了托力或托力小于人的重力时,人也会坠入幽幽的地狱深渊,当然如果原有的外力保持不变,卫星中的人还会继续绕地飞行,洞口上的人也不会掉进深渊。

西方有个谚语说,要想让谁死,就先让他疯狂.那么人怎样才会疯狂呢?万有惰性定律告诉我们,让原来约束人,限制人自由的外力消失,人就会疯狂。

比如小偷,开始偷的时候,可能摄于法律的外力而战战兢兢,不敢疯狂,但当他偷盗成性,屡屡得手,视法律外力为无物的时候,此时的他就疯了,就开始步入深渊了;再比如腐败分子,开始腐败的时候,可能摄于法律的威严,迫于道德良心的谴责以及追求上进的召唤等外力的影响而战战兢兢,不敢疯狂腐败,但当他们腐败成性,畅行无阻,越陷越深乃至有破罐破摔的意识时,外力对他们的约束就几乎荡然无存了,此时的他们也就开始疯狂了,也就开始步入深渊了。

人的懒惰本性就像挂在树上的苹果一样,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它就会掉到地上,这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没有人会特别留意这种现象,但牛顿却因此发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

人的懒惰本性在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是屡见不鲜的一种现象,因为屡见不鲜,所以人们就习以为常,就很少去关注和总结这种带有规律性现象的本质。

外力是什么呢,外力是人们无法掌控的,能改变自己生存方式及生活状况的时代因素。

时代是能影响人的意识的所有客观环境。

懒惰的“懒”表示人的行为遵循“没事懒得动”和“做事爱偷懒”这种行为规律,比如,人们早上都不愿意早操,而愿意懒在床上,人们走路都喜欢找最近的路,做事都喜欢选择做最简单,最省力的事;懒惰的“惰”表示人们的习惯行为,比如有的人喜欢抽烟,有的人喜欢骂人,有的人喜欢打麻将.通常人们的习惯是人们在原有生存和生活环境中,为了求生或为了不满足的本性所决定和养成的, 但是当人们的生存环境发生变化,而他们还意识不到这种变化时,他们还是会选择“习惯”性的行为方式的,比如政府开始严打抓赌了,如果赌徒们不知道这个外力改变了,那么他们还是会按习惯继续形式,从而遭到严厉打击。

讽刺小人的经典语句有哪些

讽刺小人的经典语句有哪些

讽刺小人的经典语句有哪些讽刺小人的经典语句有哪些1、这么冷的天,你不冷呀(你脸皮好厚呀)。

2、世界就是这样,都是很虚伪,要是不虚伪,又怎么叫世界呢?想。

死,有什么好可笑的,人都是被逼的才想过自杀,世界就是充满埋怨的,要是你不适应这个世界,只会被世界淘汰。

3、被诺亚方舟压过的河马,新火山喷发口。

4、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5、长得丑不是你的错,是你爸妈的错,但是你跑出来吓人,那就是你的错了。

6、你有牡丹一样富贵的外表,梅花一样坚韧的品质,荷花一样纯洁的'心灵,桃花一样甜美的笑容,葵花一样飒爽的风姿,我左看右看,你活脱脱就一个花痴嘛!7、你是孙悟空的师弟,沙悟净的师兄。

8、在这个世界上的众多事务中,人们所以得到拯救,并非由于忠诚,而是由于缺乏忠诚。

9、虚伪永远不能凭借它生长在权力中而变成真实。

10、蚜虫吃青草,锈吃铁,虚伪吃灵魂。

11、会发出臭味的垃圾人,唾弃名词的源头。

12、会发出臭味的垃圾人,唾弃名词的源头。

13、别在我的坟前哭,脏了我轮回的路。

14、超大无耻传声扩音喇叭,爱斯基摩人的耻辱。

15、你这种人真是世间少有!16、虚伪喜欢躲藏在最高尚的思考之中它从来企图脱离思考,因为思考能使它不费吹灰之力就获得高尚的美名。

17、给你点阳光你就灿烂,给你点洪水你就泛滥,给你点颜色你就开染房。

18、如果你是流星我就追定你,如果你是卫星我就等待你,如果你是恒星我就恋上你,可惜你是――猩猩。

19、上帝看见你口渴,创造了水;上帝看见你饿,创造了米;上帝看见你没有可爱的朋友,创造了我;然而他也看见这世界上没有白痴,顺便也创造你。

20、你的牙真白呀(你好黑)21、装装装,接着装,累不累啊?22、和蟑螂共存活的超个体,生命力腐烂的半植物。

23、虚伪鼓动我们把自己的罪恶用美德的外衣掩盖起来,企图避免别人的责难。

24、虚伪的真诚,比魔鬼还可怕。

25、别跟别人说你认识我,那就是侮辱!26、虚伪不可能创造任何东西,因为虚伪本身什么也不是27、紧急令:你要钱没钱,要才没才,要貌没貌,已被列为三无人员,接令24小时内务必离开本市,否则严惩不赦!28、面具带久了,那就是脸了。

孙立平 从垃圾人说起 好人坏人是从哪来的

孙立平 从垃圾人说起 好人坏人是从哪来的

孙立平:从垃圾人说起:好人坏人是从哪来的?原创2017-07-15孙立平孙立平社会观察在前些天发的那篇《那个纵火的保姆:与其说是贫富,不如说是阶层》中,我试图从阶层和认同、惯习的角度来对那个保姆以及那场惨剧进行解释。

当时的目的是,想摆脱一种狭隘的贫富观,从一个更丰富、更有弹性的阶层的角度来对这个问题提供一种解释。

但老实说,当时内心里的着眼点,与其说是对这个事件的解释,不如说是揭示社会中的一种变化,即贫富差距开始在定型为一种社会阶层结构,由此,会导致社会各个层面,包括社会心理层面的一系列重要变化。

而这些,都是我们在今天所要面对的现实。

比如出行,在改革开放之前,除了极少数特权者外,绝大多数人的出行方式有阶层的含义吗?没有。

当时,你是骑自行车,步行,还是坐公交车,主要取决于客观条件和个人偏好。

但在今天,不同的出行方式中似乎有了鲜明的阶层色彩。

但如果就对保姆纵火这个事件本身的解释来说,仅仅到这一步,似乎还没有说到位。

同样的阶层,甚至是同样的境遇,能发生这种极端的罪恶行为的能有几人?所以,不少网友说,这根本就不是一个贫富的问题,也不是一个阶层的问题,就是一个善恶的问题。

其实,不仅仅是在这个问题上,在很多时候我们都经常遇到这样的分歧:对于某个人的某种行为,是从其某种社会特质的角度来解释,还是从其个人的人格甚至善恶的本性来解释?人的行为仅仅是由某种社会特质决定而与其自身的人格特征没有关系吗?或者反过来说,人的行为仅仅是由其人格特征决定而与其社会特质没有关系吗?如果两个因素都存在,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样的?就在我想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看到了有关评论中人们使用的垃圾人的概念。

对了,就是垃圾人这个概念。

这个概念虽然原来听到过,但在思考保姆纵火这件事情的时候,我确实没有想到这个概念。

网友们的评论提醒了我。

在有关的评论中,不止一位网友干脆说,那个保姆其实就是一个垃圾人,与贫富无关,与阶层无关。

也许垃圾人的概念可以为我们理解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提供有益的线索。

只知其一,一无所知

只知其一,一无所知

只知其一,一无所知作者:曙醒来源:《人力资源》2014年第08期宗教学的开山鼻祖麦克斯·缪勒在他的《宗教学导论》中引述这样一句话:“只懂一种宗教的人,其实什么宗教也不懂。

”宗教人士不一定懂得宗教。

这一思想深深地浓缩成一句名言——“只知其一,一无所知。

”我国儒释道三大文化体系的中心思想和表现形式各异,但殊途同归。

对儒释道也是“只知其一,一无所知” 。

南宋孝宗赵昚说:“以儒治世,以道治身,以佛治心。

”治世、治身、治心,其实一也。

儒学经典《大学》更是一针见血:“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格物致知,然后修齐治平。

对于儒、释、道,更重要的是,还要读懂其A面和B面,否则也是“只知其一,一无所知” 。

儒家的A面是中流砥柱,B面是能屈能伸;道家的A面是无为而治,B面是功成身退;佛家的A面是出世修行,B面是普度众生。

儒:中流砥柱亦能屈《论语·宪问》中记载:子路夜里住在石门,看门的人问:“从哪里来?”子路说:“从孔子那里来。

”看门的人说:“是那个明知做不到却还要去做的人吗?”“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是做人的大道理。

人要有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许多事情都是经过艰苦努力和奋斗得来的。

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反映出他孜孜不倦的执着精神。

从这位看门人的话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当时普通人对孔子的评论。

“知其不可而为之”只是孔子的A面,其B面却是能屈能伸、因势利导的道家风格。

孔子谈宁武子时说:“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

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评价南容时说:“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并“以其兄之子妻之”。

评价史鱼和蘧伯玉时说:“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

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这句名言耳熟能详,但这只是孟子眼中大丈夫的A面,其B面是:“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生活中的定律(二八法则、墨菲定律、羊群效应、水桶定律、破窗理论、手表定理、贝勃定律、蝴蝶效应、马太效

生活中的定律(二八法则、墨菲定律、羊群效应、水桶定律、破窗理论、手表定理、贝勃定律、蝴蝶效应、马太效

生活中的定律——80/20法则80/20法则:世界80%的财富来至于20%的人80/20法则是由意大利经济家帕累托提出的,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帕累托定律。

80/20法则指在众多现象中,80%的结果,来自20%的原因;20%的努力,常产生80%的结果。

这一法则在很多方面被广泛的应用:如80%的劳动成果取决于20%的前期努力、20%的人做了80%的工作或者20%的维基人贡献了80%的维基条目等等。

我们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80/20法则却提供了另一种说法。

它强调“一分耕耘多分收获”,只需要抓住重点,便可以获取多数的成果。

举个例子:一位石油界的老板请来一位效率专家,让专家教自己如何提高工作效率。

专家请石油老板写下自己认为最重要的10件事情,石油老板为此花了5分钟,效率专家又让他花5分钟时间写下明天最重要的10件事情,并且按照重要程度编号。

效率专家告诉石油老板,每天写计划,并且按照事情的重要程度依顺序完成。

效率专家同时希望将这个做法在公司内推广,并要求石油老板在一个月以后按收效付款。

一个月后,石油老板给效率专家寄来1.5万美元酬金。

若干年后,这家石油公司发展为大型连锁企业。

10分钟是一个很短的时间,如果你用来考虑一天的大事时,它产生地作用却很大,这就是80%的结果来自20%的原因。

所以将80/20法则应用到生活中来,只需20%的时间就能创造出80%的效益,那么,就达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80/20法则告诉我们:一些关键的小的投入和努力,通常可以产生大多数的结果、产出或酬劳——提高效率就要抓住那20%的重点。

生活中的定律——马太效应马太效应: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在《圣经·新约》的“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中有这么说道:“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它表达的是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道:“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垃圾人定律
你听说过"垃圾人定律"吗
一34岁外企海归精英开大奔在北京大悦城地库跟人为变道起争执,被对方乱刀砍死。

现在的世道真得很恐怖,出门在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特别是女的,不要仗着爱人人高马大就随意滋事,悲剧往往就是一念之差,退一步海阔天空,得饶人处且饶人,因为神经病太多,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发作了。

一位朋友在正确的车道上行驶,突然间一辆黑色轿车从停车位开出,正好挡在前面。

朋友立即踩剎车,车子滑行了一小段路,刚好闪开来车,两车之间的距离就只差个几厘米!这辆车的司机凶狠地甩头、并且朝着我们大喊大叫!我朋友只是微笑,对那家伙挥挥手。

我的意思是:我朋友表现得很友善。

于是我问他:‚你刚才为什么那么做?那家伙差点毁了你的车,还可能伤害我们!‛这是当时我朋友告诉的我话,现在我把它总结归纳为‚垃圾人定律‛。

他解释说:‚许多人就像‚垃圾人‛。

他们到处跑来跑去,身上充满了负面垃圾:充满了沮丧、愤怒、忌妒、算计、仇恨,充满了傲慢与偏见、贪心不满足、抱怨、比较,充满了见不得人好、愚昧、无知、烦恼、报复、和充满了失望。

随着心中的垃圾堆积又堆积,他们终需找个地方倾倒;有时候,我们刚好碰上了,垃圾就往我们身上丢....‛‚所以,无须介意!只要微笑、挥挥手、远离他们,然后继续走我们自己
的路就行!千万别将他们的负面垃圾接收再扩散给我们的家人、朋友、同事、或其它路人‛这里的底线是:快乐、成功的人绝对不让‘垃圾人’接管自己生活当中的任何一天!人生短暂,绝对不要浪费心思和精力在这些事上!~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人一笑而过!最好境界~谁会和垃圾一般见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