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模课程设计指导书

合集下载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 2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 2

一、零件的工艺性分析1.工件的冲压工艺性分析如图1所示,该工件形状简单对称,为轴对称拉深件,在圆周方向上的变形是均匀的,属普通冲压件。

模具加工也比较容易。

试制定该工件的冲压工艺规程、设计其模具、编制模具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

图1 圆筒拉深件图2 拉深件的三维图2.工件材料化学成分和机械性能分析(1)材料分析工件的材料为08钢,属于优质碳素结构钢,优质沸腾钢,强度、硬度低,冷变形塑性很好,可深冲压加工,焊接性好。

成分偏析倾向大,时效敏感性大,故冷加工时应采用消除应力热处理或水韧处理,防止冷加工断裂。

08钢的主要机械性能如下:σ(兆帕) 280-390抗拉强度bσ(兆帕) 180屈服强度s抗剪强度(兆帕) 220-310延伸率δ 32%(2)结构分析工件为一窄凸缘筒形件,结构简单,圆角半径为r=7,厚度为t=0.5mm,满足筒形拉深件底部圆角半径大于一倍料厚的要求,因此,零件具有良好的结构工艺性。

(3)精度分析工件上尺寸均为未注公差尺寸,普通拉深即可达到零件的精度要求。

经上述分析,产品的材料性能符合冷冲压加工要求。

在零件工艺性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其工艺路线如下:零件的生产包括落料、拉深(需计算确定拉深次数)、修边(采用机械加工)等工序,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可以考虑工序的复合,经比较决定采用落料与第一次拉深复合。

二、工件的拉深工艺分析及计算1.毛坯尺寸计算(1)计算原则相似原则:拉深前坯料的形状与拉深件断面形状相似;等面积原则:拉深前坯料面积与拉深件面积相等。

(2)计算方法由以上原则可知,旋转体拉深件采用圆形毛坯,其直径按面积相等的原则计算。

计算坯料尺寸时,先将拉深件划分为若干便于计算的简单几何体,分别求出其面积后相加,得拉深件总面积A。

图3 拉深件的坯料计算如图3所示,筒形件坯料尺寸,将圆筒件分成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面积分别为:(3)确定零件修边余量由于板料的各向异性和模具间隙不均等因素的影响,拉深后零件的边缘不整齐,甚至出现耳子,需在拉伸后进行修边。

冲模课程实施方案指导书模具

冲模课程实施方案指导书模具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冲模课程设计》任务书主编安家菊2010年10月一、冷冲模综合课程设计地目地冷冲模综合课程设计是在理论教学之后进行地实践性教学环节,其目地在于巩固所学知识,熟悉有关资料,树立正确地设计思想,掌握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地实际工作能力.通过设计,使学生在冲压工艺性分析、冲压工艺方案论证、冲压工艺计算、冲模零件结构设计、编写技术文件和查阅技术文献等方面受到一次综合训练.二、冷冲模综合课程设计地内容1.设计课题一般为单工序或较为简单地级进模和冲孔落料复合模,产品图如图所示.2.设计内容设计内容包括冲压工艺性分析,工艺方案制定,排样图设计,总地冲压力计算和压力中心计算,刃口尺寸计算,弹簧、橡皮地计算和选用,凸模、凹模或凸凹模地结构设计以及其它冲模零件地设计,绘制模具装配图和工作零件图,编写设计说明书.3.设计工作量设计工作量:A2冲模装配图1张,A3工作零件图2张,A4设计说明书1份.三、冷冲模综合课程设计地要求1.冷冲模装配图冷冲模装配图用以表明冲模结构、工作原理组成冲模地全部零件及其相互位置和装配关系.一般情况下,冷冲模装配图用主视图和俯视图表示,若还不能表达清楚时,再增加其它视图.一般按1:1地比例绘制.冷冲模装配图上要标明必要地尺寸和技术要求.(1)主视图主视图放在图样地上面偏左,按冲模正对操作者方向绘制,采取剖面画法,一般按模具闭合状态绘制,在上、下模间有一完成地冲压件,断面涂红或涂黑.主视图是模具装配图地主体,应尽量在主视图上将结构表达清楚,力求将凸、凹模地形状画完整.(2)俯视图通过俯视图可以了解冲模零件地平面布置、排样方法、以及凹模地轮廓形状等.习惯将上模部分拿去,只反映模具地下模俯视可见部分;或将上模地左半部分去掉,只画下模,而右半部分保留上模画俯视图.俯视图上,制件图和排样图地轮廓用双点划线表示.图上应标注必要地尺寸,如模具闭合高度、模架外形尺寸、模柄直径等,不标配合尺寸和形位公差.(3)制件图和排样图制件图和排样图通常画在图样地右上角,要注明制件地材料、规格以及制件地尺寸、公差等.对于多工序成形地制件,除绘制本工序地模具装配图,还应绘出排样图,排样图布置在制件图地左边.此外,对于有落料工序地模具装配图,还应绘出排样图,排样图布置在制件图地下方,并注明条料宽度及公差、步距和搭边值.制件图和排样图应按比例绘出,若不一致,必须用箭头指明冲压方向.(4)标题栏与明细表标题栏与明细表布置在图样地右下角,并按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填写.零件明细表应包括件号、名称、数量、材料、热处理、标准零件代号及规格、备注等内容.模具图中地所有零件都应详细填写在明细表中.(5)技术要求装配图和技术要求布置在图纸地下部地适当位置.其内容包括:凸、凹模间隙,模具闭合高度,该模具地特殊要求,其它,按本行业国标执行.2.冲模零件图零件图地绘制和标注应符合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地规定,要注明全部尺寸、公差配合、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材料、热处理要求及其它技术要求.冲模零件在图样上地方向应尽量按该零件在装配图中地方位画出,不要随意旋转或颠倒,以防画错,影响装配.对凸、凹模配合加工,其配制尺寸可不标公差,仅在该标称尺寸右上角注上符号“*”,并在技术条件中说明:注“*”尺寸按凸(凹)模配作,保证间隙若干即可.3.设计说明书设计者除了用工艺文件和图样表达自己地设计结果外,还必须编写设计说明书,用以阐明自己地设计观点、方案地优劣、依据和过程.其内容包括:(1)目录(2)设计任务书及产品图(3)序言(4)制件地工艺性分析(5)冲压工艺方案地制定(6)模具结构形式地论证及确定(7)排样图设计及材料利用率计算(8)工序压力计算及压力中心确定(9)冲压设备地选择及校核(10)模具零件地选用、设计及必要地计算(11)模具工作零件刃口尺寸及公差地计算(12)其它需要说明地问题(13)主要参考书目录说明书中应附有冲模结构等必要地简图.所选参数及所用公式应注明出处,并说明式中各符号所代表地意义及单位.说明书最后(即内容13)应附有参考文献目录,包括书刊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年份.在说明书中引用所列参考资料时,只需在方括号里注明其序号及页数.四、冷冲模设计地步骤与方法1.明确设计任务,收集有关资料学生拿到设计任务书后,首先明确自己地设计课题要求,并仔细阅读设计指导书,了解冲模设计地目地、内容、要求和步骤.然后在指导老师地指导下拟定工作进度计划,查阅有关图册、手册等资料.若有条件,应深入到有关工厂了解所设计零件地用途、结构、性能,在整个产品中地装配关系、技术要求,生产地批量,采用地冲压设备型号和规格,模具制造地设备型号和规格,标准化等情况.2.冲压工艺分析及工艺方案地确定(1)冲压工艺性分析在明确了设计任务、收集了有关资料地基础上,分析制品地技术要求、结构工艺性及经济性是否符合冲压工艺要求.若不合适,应提出修改意见,经指导教师同意修改后或更换设计任务书.(2)制定工艺方案,填写工艺卡片首先在工艺分析地基础上,确定冲压件地总体工艺方案,然后确定冲压加工工艺方案,它是制定冲压件工艺过程地核心.在确定冲压工艺方案时,先决定所需地基本工序性质、数目、顺序,再将其排列组合成若干种方案,最后对各种可能性地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其优缺点,选出一种最佳方案,将其内容填入冲压工艺卡中.3.冲压工艺计算及设计(1)排样及材料利用率地计算就设计冲裁模而言,排样图设计是进行工艺设计地第一步.每个制件都有自己地特点,每种工艺方案考虑问题地出发点也不尽相同,因而同一制件也可能有多种不同地排样方法.在设计排样图时,必须考虑制件精度、模具结构、材料利用率、生产效率、工人操作习惯等诸多因素.制件外形简单、规则、可采取直排单排排样,排样图设计较为简单,只需查出搭边值即可求出条料宽度,画出排样图.若制件外形复杂,或为节约材料、提高生产率而采取斜排、对排、套排等排样方法时,设计排样图则较困难.当没有条件用计算机辅助排样时,可用纸板按比例做若干个样板.利用实物排样,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地效果.在设计排样图时往往要同时对多种不同排样方案计算材料利用率,比较各种方案地优劣,选择最佳排样方案.(2)刃口尺寸地计算刃口尺寸地计算较为简单,当确定了凸凹模加工方法后而可按相关公式进行计算.一般冲模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采用成形磨、线切割等加工方法时,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若制件为弯曲件或拉深件,需先计算展开尺寸,再计算刃口尺寸.(3)冲压力地计算、压力中心地确定、冲压设备地初选根据排样图和所选模具结构形式,可以方便地算出所需总压力.用解析法求出压力中心,以便确定模具地外形尺寸.根据算出地总压力,初选冲压设备地型号和规格,待模具总图设计好后,校核该设备地装模尺寸(如闭合高度、工作台板尺寸、漏料孔尺寸等)是否合要求,最终确定压力机型号和规格.4.冲模结构设计(1)确定凹模尺寸先计算出凹模厚度,再根据厚度确定凹模周界大小,在确定凹模周界尺寸时,一定要注意三个问题,第一:要考虑凹模上螺孔、销孔地布置,第二,压力中心一般与凹模地几何中心重合,第三,凹模外形尺寸尽量按国家标准选取.(2)选择模架并确定其它冲模零件地主要参数根据凹模周界大小,从《冷冲模国家标准》GB2871—81~GB2874—84(冷冲模典型组合)中即可确定模架规格及主要冲模零件地规格参数,再查阅冲模标准中有关零部件图表,就可以画装配图了.(3)画冲模装配图先画出冲模结构草图,经指导老师审阅后再画正式图.先画主视图,再画俯视图.最好从凸、凹模结合面开始,同时往上、下两个方向画较为方便,且不容易出错.(4)画冲模零件图装配图画好后,即可画零件图.一般选择凹模地右侧和下侧平面(俯视图)为设计地尺寸基准.(5)编写技术文件冷冲模综合课程设计编写地技术文件有:说明书,冲压工艺卡.按要求认真编写.五、时间安排设计时间为1周(2012.2.20-2012.2.26),其进度及时间安排大致如下:零件图: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个人所有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 design. Copyright is personal ownership.tfnNh。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指导说明书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指导说明书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指导说明书冲压模具课程设计指导模具课程设计是⼀个重要的专业教学环节,这个数学环节的⽬的:(1)帮助学⽣具体运⽤和巩固《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及相关的理论知识,了解设计冲压模的⼀般程序。

(2)是使学⽣能够熟练地运⽤有关技术资料,如《冷冲模国家标准》、《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册》、《冷冲压模具结构图册》及其它有关规范等。

(3)训练学⽣初步设计冷冲压模具的能⼒,为以后的⼯作打下初步的基础。

设计任务:模具装配图⼀张(A2以上);零件图3~4张(同组⼈员所绘零件图应有不同);设计计算说明书⼀份(⾄少20页以上)。

1 冲压模设计的准备⼯作研究设计任务应充分研究设计任务书,了解产品⽤途,并进⾏冲压件的⼯艺性及尺⼨公差等级分析,对于⼀些冲压件结构不合理或⼯艺性不好的,必须征询指导教师的意见后进⾏改进。

在初步明确设计要求的基础上,可按以下步骤进⾏冲压总体⽅案的论证。

第⼀步,酝酿冲压⼯序安排的初步⽅案,并画出各步的冲压⼯序草图;第⼆步,通过⼯序安排计算及《冷冲压模具结构图册》等技术资料,验证各步的冲压成型⽅案是否可⾏,构画该道⼯序的模具结构草图。

第三步,构画其它模具的结构草图,进⼀步推敲上述冲压⼯序安排⽅案是否合理可⾏。

第四步,冲压⼯序安排⽅案经指导教师过⽬后,即可正式绘制各步的冲压⼯序图,并着⼿按照“设计任务书”上的要求进⾏课程设计。

资料及⼯具准备课程设计开始前必须预先准备好《冷冲模国家标准》、《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册》、《冷冲压模具结构图册》等技术资料,及图板、图纸、绘图仪器等⼯具。

也可将课程设计全部或部分⼯作安排在计算机上⽤Auto CAD等软件来完成,相应地需事前调试设备及软件、准备好打印⽤纸及墨盒等材料。

设计步骤冲压模课程设计按以下⼏个步骤进⾏。

(1)分析冲压件的⼯艺性(结构、尺⼨、精度、材料等⽅⾯)(5%);(2)拟定冲压⼯序安排⽅案、画出冲压⼯序图、画出待设计模具的排样图(阶段考核⽐例为15%)(3)计算冲.压.⼒.(包括冲裁⼒、卸料⼒、推件⼒等)、确定模具压⼒中⼼....、确定凸凹模间隙,计算刃⼝尺⼨....(各个模板的外形尺⼨、卸料弹簧或橡胶的⾃由⾼....、确定待设计模具的有关结构要素度等)、选⽤模具典型组合.....(主要考虑公称压⼒、装模⾼度、滑块⾏程、⼯作台⾯尺....等,初选压⼒机⼨等因素)(25%);(4)设计及绘制模具装配图(25%);(5)设计及绘制模具零件图(25%);(6)按规定格式编制设计说明书(5%);(7)课程设计⾯批后或答辩(建议对总成绩在10%的范围内适度调整)。

冲模课程设计指导书

冲模课程设计指导书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强度校核的方法:采用有限元分 析法进行模拟计算
强度校核的结果:给出冲模的强 度和刚度值,以及可能的改进措 施
冲模的刚度校核
刚度校核的目的:保证冲模在冲压过程中不会发生变形或损坏 刚度校核的方法:采用有限元分析法进行计算 刚度校核的因素:包括材料、结构、加工工艺等 刚度校核的结果:确定冲模的刚度是否满足要求,是否需要进行改进或优化
冲模材料的选择
章节副标题
冲模材料的种类
01
钢:常用于制造冲模,具有 高强度、高硬度和良好的耐 磨性
02
铝:常用于制造小型冲模, 具有轻便、易加工和良好的 导热性
03
铜:常用于制造精密冲模, 具有高导热性和良好的耐磨 性
04
塑料:常用于制造简单冲模, 具有轻便、易加工和良好的 耐腐蚀性
05
陶瓷:常用于制造特殊用途 的冲模,具有高硬度、高耐 磨性和良好的耐热性
修改冲模: 根据试模 结果对冲 模进行修 改,直至 符合设计 要求
冲模设计的注意事项
考虑材料特性:选择合适的材料,考虑其硬度、韧性、耐磨性等
考虑模具结构:设计合理的模具结构,保证模具的强度、刚度和耐 磨性
考虑加工工艺:选择合适的加工工艺,保证模具的精度和表面质量
考虑模具寿命:设计合理的模具寿命,保证模具的使用寿命和生产 效率
04
耐磨性:冲模材料应具有良好的耐磨性,以 保证模具在使用过程中不易磨损。
05
耐腐蚀性:冲模材料应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 以保证模具在使用过程中不易被腐蚀。
06
导热性:冲模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导热性,以 保证模具在使用过程中不易产生热量积聚。
冲模材料的热处理工艺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doc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doc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doc冲压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导言本文档是冲压模具课程设计的详细说明书,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冲压模具的设计原理、工艺流程和相关技术要求。

本文档详细介绍了冲压模具的基本概念、设计流程、材料选择、加工工艺等内容,以及课程设计的具体要求和评估标准。

第一章冲压模具概述1.1 冲压模具的定义1.2 冲压模具的分类1.2.1 单工位模具1.2.2 多工位模具1.2.3 复合模具1.3 冲压模具的基本组成部分1.3.1 上模1.3.2 下模1.3.3 引导装置1.3.4 顶针1.3.5 顶板1.4 冲压模具的工作原理1.5 冲压模具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第二章冲压模具设计流程2.1 产品设计分析2.2 模具设计准备2.2.1 工艺方案选择2.2.2 材料选择2.2.3 设计任务书编写2.3 模具零部件设计2.3.1 上模设计2.3.2 下模设计2.3.3 引导装置设计2.3.4 顶针设计2.3.5 顶板设计2.3.6 其他相关组件设计2.4 模具总体设计2.5 模具制造与加工2.6 模具调试与试产第三章冲压模具材料选择3.1 冲压模具材料性能要求3.2 常用模具材料3.2.1 工具钢3.2.2 合金工具钢3.2.3 超硬合金3.2.4 陶瓷材料3.2.5 复合材料3.3 模具材料的选择原则第四章冲压模具加工工艺4.1 冲压模具加工流程4.2 模具零部件加工4.2.1 零部件加工设备选择4.2.2 加工工艺规程确定4.2.3 加工工艺文件编制4.3 模具装配与试验4.3.1 模具装配前准备工作4.3.2 模具装配过程4.3.3 模具试验与调试4.4 模具维护与保养4.4.1 模具使用生命周期管理4.4.2 模具保养与维护方法4.4.3 模具故障排除与处理第五章课程设计要求与评估标准5.1 课程设计要求5.2 评估标准5.2.1 设计方案合理性评估5.2.2 模具设计准确性评估5.2.3 模具加工工艺评估5.2.4 模具试验与调试评估5.2.5 学生报告书评估附件1.产品设计分析报告范本2.模具零部件设计图纸范本3.模具装配图范本4.模具加工工艺文件范本5.模具试验与调试记录范本法律名词及注释1.冲压模具:指用于冲压加工的模具,用于将板材等材料加工成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零件。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

冲压模具的动 作过程:包括 送料、冲压、 卸料、回程等
步骤
冲压模具的设 计要点:考虑 模具的强度、 刚度、耐磨性、
热处理等
冲压模具的应 用领域:汽车、 家电、电子等
行业
模具强度和刚度校核
刚度校核:确保模具在冲压过 程中不会发生过大的弹性变形
校核方法:有限元分析、实 验测试等
强度校核:确保模具在冲压 过程中不会发生断裂或变形
模具结构设计
模具类型: 根据冲压 工艺选择 合适的模 具类型
模具材料: 选择合适 的模具材 料,如钢、 铝等
模具尺寸: 根据冲压 件的尺寸 和精度要 求确定模 具尺寸
模具结构: 包括型腔、 型芯、模 架、导柱、 导套等部 件的设计 和布局
模具精度: 根据冲压 件的精度 要求确定 模具的精 度
模具寿命: 根据冲压 件的生产 数量和冲 压速度确 定模具的 寿命
感谢您的观看
伸等步骤
操作规程制定: 根据工艺流程
制定操作规程, 包括设备操作、
模具安装、材 料准备等
安全操作规程: 确保操作安全, 包括设备安全、 模具安全、材
料安全等
质量控制规程: 确保产品质量, 包括尺寸精度、 表面质量、材
料性能等
设计图纸和说明书编制
设计图纸:包括模具结构图、零件图、装配图等 说明书编制:包括设计目的、设计原理、设计过程、设计结果等 设计图纸和说明书的格式要求: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设计图纸和说明书的审核:由专业人员进行审核,确保设计质量和准确性
工装选择: 根据冲压 工艺要求, 选择合适 的模具和 工装
模具设计: 考虑模具 的尺寸、 形状、材 料等因素
工装设计: 考虑工装 的尺寸、 形状、材 料等因素

冷冲压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冷冲压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冲模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班级:姓名:学号:2014年一、课程设计目的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借助于图册和相关的设计资料培养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得到:(1)巩固和扩大本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2)掌握设计冲压模的一般程序;(3)学习制定中等复杂冲压件的工艺规程;(4)学会绘制模具装配图和零件图;(5)培养设计、计算、制图(包括计算机绘图)、查阅资料的能力。

二、任务依据一张给定的冲压件零件图,完成如下工作:(1)分析冲压件的生产工艺过程,选择最佳的工艺方案;(2)进行必要的工艺计算;(3)设计所给零件的冲压成形模具一套,给出总装配图一张,主要零件图若干张;(4)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5)填写工艺卡片一份。

三、要求(1)工艺分析要合理,方案选择即要满足技术要求,又要考虑经济效益;(2)图纸设计要采用计算机绘图,按国标设计,图纸规范、清晰;(3)设计说明书要计算机打印,层次清楚,语句通顺,计算数据要完整、准确;(4)工艺卡填写完与说明书一起装订(放在最后一页)。

四、设计过程(一)工艺设计过程:1、工艺性分析:包括对零件图分析(零件形状,尺寸精度,材料要求等)、工艺性分析;2、对总体工艺方案分析:基本工序分析,工序顺序与数目分析,工序组合及模具型式选择分析,进行方案比较;3、工序设计和工序尺寸计算(画出必要的工序简图);4、工艺计算:(1)材料排样和裁板宽计算;(2)弹性元件计算;(3)冲压工艺计算;(4)压力中心计算;(5)冲模工作零件尺寸计算;(二)确定模具总体结构1、确定模具结构形式;(1)模具类型选择;(2)操作方式选择;(3)材料送进、定位方式选择;(4)卸料、推件、压边装置选择;(5)导向装置选择。

2、确定压力中心位置;3、初步确定模具外形尺寸。

(三)选用设备选出设备型号,写出主要计算参数(四)分析模具结构特点,并说明操作、使用、维修等注意事项(五)填写工艺卡片五、时间安排总设计时间:2周1、工艺过程设计、计算 2~3天;2、确定模具总体结构 1天;3、装配图设计 3~4天;4、零件图设计 2天;5、写说明书 2天;6、答辩 1 天。

冲压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DOC

冲压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DOC

《冲压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冲压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的性质与目的冲模课程设计是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运用所学知识的一次综合练习。

其主要目的是:·1.使学生初步掌握冲压工艺过程的拟定和模具结构设计与计算的步骤和方法:2.巩固、深化所学的基础及专业知识,培养独立工作能力;3.提高学生使用国标、手册和图册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任务在两周的时间内完成下列任务,统一交到指定的地点。

1.拟定冲压件的工艺过程,并填写工艺过程卡1份;2.填写凸、凹模(及凸凹模)的加工工艺卡片;3.设计指定冲压件的其中一道工序的冲压模(每人设计一副不同的模具),并绘制装配图和凸、凹模零件图:1套;(注:①指定冲压件的生产批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更改;②未注尺寸公差按GB/T15055的m级)4.编写设计说明书1份,约20页左右。

三、设计原则1.装配图的零件必须完整,保证冲出合格的工件;2.模具结构简单,寿命长,成本低且与生产批量相适应;3.操作方便,安全.四、设计前的准备1.熟悉设计任务书,明确设计任务和要求;2.了解冲压零件的形状,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材料等技术要求和生产批量;3.配备资料:(1)冲压设备资料:从此资料中选择冲压设备的类型,规格,查出漏料孔尺寸,模柄孔尺寸,闭合高度,工作台面尺寸等,为模具设计作准备:(2)冲模标准化资料;(3)其他参考资料:《冷冲模设计》手册,《冷冲模结构图册》.五、冲模课程设计的一般步骤及方法1.分析冲压件的工艺性冲裁件的工艺性主要从冲裁件的形状,尺寸(最小孔边距,孔径,材料厚度,最大外形)精度,表面粗糙度,材料性能等逐项分析,确定冲压工序图,若有不符者,应与指导老师协商更改或采取相应的措施。

2.确定合理工艺方案(1)确定基本冲压工序的性质:冲孔,落料,冲搭边,切料边等.(2)根据基本工序的性质,数量,结合工件的形状尺寸,公差要求,材料性能,生产批量,冲压设备,模具加工条件等因素,考虑模具类型的同时确定工序组合和先后顺序,在满足冲件质量要求的前提下,选择一个经济合理的工艺方案,填写工艺过程卡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冷冲模课程设计指导书第一部分课程设计基本要求与安排一、课程设计的目的模具课程设是在完成《模具设计》理论教学之后进行的一次综合训练,其目的在于加强学生对该课程所学内容的综合应用能力,了解模具设计的过程与步骤,从而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与要求要求完成1个冲压件工艺路线的制定及模具设计工作,主要内容有:1.分析下发冲压件的工艺性,制定零件的加工工艺路线。

2.完成相关工艺计算,具体包括:模具工作零件刃口尺寸计算、零件压力中心计算、零件排样图计算、冲压力计算等相关工艺计算。

3.确定模具结构,绘制模具装配草图。

草图要求按照正式装配图1:1绘制,图面上应绘有主、俯视图,零件图、排样图以及标题栏和明细表,在绘制工程中,完成模架、模柄、螺钉、销钉等标准件的选用工作。

4.绘制装配正式图纸。

5.绘制指定的模具零件图,零件图上应标明所有尺寸、公差以及技术条件。

6.编写设计说明书。

三、课程设计的组织与安排1.视班级学生数量分为4~6组,每组一题。

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组内同学共同完成课题工艺方案的制定。

2.按照课程设计要求每人绘制模具的装配图及部分模具零件图(具体有指导教师指定),所绘图纸要符合相关的国家制图标准,图面整洁清晰、布局合理。

3.课程设计要求在教室能进行,以便于辅导教师的及时辅导。

4. 课程设计的时间安排(1)时间安排:课程设计于年月日到月日进行,为期2周。

(2)时间分配表:四、程设计成绩的评定课程设计的最终成绩根据平时表现、图面质量、说明书的准确性以及答辩成绩综合评定。

其中平时表现占40%,图面质量占40%,简要答辩成绩占20%。

其具体评分细则如下:课程设计的答辩主要设计的知识面包括冲压工艺基本知识、模具设计的主要内容、标准件的选用、模具材料的选用以及模具制造的相关问题,通常每个学生的答辩时间不超过10分钟,答辩总分20分,教师可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打分。

其具体配分如下:五、参考文献1.冷冲压技术2.冷冲模设计指导3.冲压设计手册4.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5. 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第二部分 模具设计实例一、落料冲孔复合模设计实例(一)零件工艺性分析工件为图1所示的落料冲孔件,材料为Q235钢,材料厚度2mm ,生产批量为大批量。

工艺性分析内容如下:1.材料分析Q235为普通碳素结构钢,具有较好的冲裁成形性能。

2. 结构分析零件结构简单对称,无尖角,对冲裁加工较为有利。

零件中部有一异形孔,孔的最小尺寸为6mm ,满足冲裁最小孔径min d ≥mm 20.1=t 的要求。

另外,经计算异形孔距零件外形之间的最小孔边距为5.5mm ,满足冲裁件最小孔边距min l ≥mm 35.1=t 的要求。

所以,该零件的结构满足冲裁的要求。

3. 精度分析:零件上有4个尺寸标注了公差要求,由公差表查得其公差要求都属IT13,所以普通冲裁可以达到零件的精度要求。

对于未注公差尺寸按IT14精度等级查补。

由以上分析可知,该零件可以用普通冲裁的加工方法制得。

(二)冲裁工艺方案的确定零件为一落料冲孔件,可提出的加工方案如下: 方案一:先落料,后冲孔。

采用两套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二:落料—冲孔复合冲压,采用复合模生产。

方案三:冲孔—落料连续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

方案一模具结构简单,但需两道工序、两副模具,生产效率低,零件精度较差,在生产批量较大的情况下不适用。

方案二只需一副模具,冲压件的形位精度和尺寸精度易保证,且生产效率高。

尽管模具结构较方案一复杂,但由于零件的图1 工件图几何形状较简单,模具制造并不困难。

方案三也只需一副模具,生产效率也很高,但与方案二比生产的零件精度稍差。

欲保证冲压件的形位精度,需在模具上设置导正销导正,模具制造、装配较复合模略复杂。

所以,比较三个方案欲采用方案二生产。

现对复合模中凸凹模壁厚进行校核,当材料厚度为2mm 时,可查得凸凹模最小壁厚为4.9mm ,现零件上的最小孔边距为5.5mm ,所以可以采用复合模生产,即采用方案二。

(三)零件工艺计算 1.刃口尺寸计算根据零件形状特点,刃口尺寸计算采用分开制造法。

(1)落料件尺寸的基本计算公式为Amax A )(δ+-=X ΔD D 0min max 0min A T T T )()(δδ----=-=Z X ΔD Z D D尺寸mm 10022.0-R ,可查得凸、凹模最小间隙Z min =0.246mm ,最大间隙Z max =0.360mm ,凸模制造公差mm 02.0T =δ,凹模制造公差mm 03.0A =δ。

将以上各值代入A T δδ+≤min max Z Z -校验是否成立,经校验,不等式成立,所以可按上式计算工作零件刃口尺寸。

即 mm 835.9mm 22.075.010030.0003.00A 1++=⨯-=)(D mm 712.9mm 246.0835.90020.0002.0T1--=-=)(D(2)冲孔基本公式为0min T T )(δ-+=X Δd dAmin min A )(δ+++=Z X Δd d 尺寸mm 5.418.00+R ,查得其凸模制造公差mm 02.0T =δ,凹模制造公差mm 02.0A =δ。

经验算,满足不等式A T δδ+≤min max Z Z -,因该尺寸为单边磨损尺寸,所以计算时冲裁间隙减半,得mm 65.4mm )18.075.05.4(002.0002.0T1--=⨯+=dmm 76.4mm )2/246.065.4(02.0002.00A 1++=+=d尺寸mm 318.00+R ,查得其凸模制造公差mm 02.0T =δ,凹模制造公差mm 02.0A =δ。

经验算,满足不等式A T δδ+≤min max Z Z -,因该尺寸为单边磨损尺寸,所以计算时冲裁间隙减半,得mm 14.3mm )18.075.03(002.0002.0T1--=⨯+=d mm 26.3mm )2/246.014.3(02.0002.00A 1++=+=d(3)中心距:尺寸mm 2.057±mm 05.057mm )4/2.057(±=±=L尺寸mm 12.05.7±mm 03.05.7mm )4/12.05.7(±=±=L尺寸mm 12.05.4±mm 03.05.4mm )4/12.05.4(±=±=L2.排样计算分析零件形状,应采用单直排的排样方式,零件可能的排样方式有图2所示两种。

比较方案a 和方案b ,方案b 所裁条料宽度过窄,剪板时容易造成条料的变形和卷曲,所以应采用方案a 。

现选用4000mm ×1000 mm 的钢板,则需计算采用不同的裁剪方式时,每张板料能出的零件总个数。

(1)裁成宽81.4mm 、长1000mm 的条料,则一张板材能出的零件总个数为220545492210004.814000=⨯=⎥⎦⎤⎢⎣⎡⨯⎥⎦⎤⎢⎣⎡ (2)裁成宽81.4mm 、长4000mm 的条料,则一张板材能出的零件总个数为2172181122240004.811000=⨯=⎥⎦⎤⎢⎣⎡⨯⎥⎦⎤⎢⎣⎡ 比较以上两种裁剪方法,应采用第1种裁剪方式,即裁为宽81.4mm 、长1000mm 的条料。

其具体排样图如图3所示。

3.冲压力计算可知冲裁力基本计算公式为τKLT F =此例中零件的周长为216mm ,材料厚度2mm ,Q235钢的抗剪强度取350MPa ,则冲裁该零件所需冲裁力为kN 197196560N 35022163.1≈=⨯⨯⨯=N F模具采用弹性卸料装置和推件结构,所以所需卸料力X F 和推件力T F 为kN 85.9kN 19705.0X X =⨯==F K FkN 5.32kN 197055.03T T ≈⨯⨯==F NK F则零件所需得冲压力为kN 35.239kN )5.3285.9197(T X =++=++=F F F F 总初选设备为开式压力机J23—35。

4.压力中心计算零件外形为对称件,中间的异形孔虽然左右不对称,但孔的尺寸很小,左右两边圆弧各自的压力中心距零件中心线的距离差距很小,所以该零件的压力中心可近似认为就是零件外形中心线的交点。

四、冲压设备的选用根据冲压力的大小,选取开式双柱可倾压力机JH23—35,其主要技术参数如下:公称压力:350kN 滑块行程:80mm最大闭合高度:280 mm 闭合高度调节量:60 mm滑块中心线到床身距离:205mm 工作台尺寸:380 mm ×610 mm 工作台孔尺寸:200 mm ×290 mm 模柄孔尺寸:φ50 mm ×70 mm 垫板厚度:60 mm五、模具零部件结构的确定 1.标准模架的选用标准模架的选用依据为凹模的外形尺寸,所以应首先计算凹模周界的大小。

由凹模高度和壁厚的计算公式得,凹模高度mm 22mm 7728.0≈⨯==Kb H ,凹模壁厚mm 40mm 228.1)2~5.1(≈⨯==H C 。

所以,凹模的总长为mm 157mm )40277(=⨯+=L (取160mm ),凹模的宽度为 mm 100mm )40220(≈⨯+=B 。

模具采用后置导柱模架,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可查得模架规格为上模座160mm ×125mm ×35mm ,下模座160mm ×125mm ×40mm ,导柱25mm ×150mm ,导套25mm ×85mm ×33mm 。

2.卸料装置中弹性元件的计算模具采用弹性卸料装置,弹性元件选用橡胶,其尺寸计算如下:(1)确定橡胶的自由高度0H工)(H H 4~5.30=mm10mm )712()10~5(1=++=++=+=t h h H 修磨工作工由以上两个公式,取mm 400=H 。

(2)确定橡胶的横截面积Ap F A /X =查得矩形橡胶在预压量为10%~15%时的单位压力为0.6MPa ,所以2mm 16417MPa6.0N 9850≈=A(3)确定橡胶的平面尺寸 根据零件的形状特点,橡胶垫的外形应为矩形,中间开有矩形孔以避让凸模。

结合零件的具体尺寸,橡胶垫中间的避让孔尺寸为82 mm ×25mm ,外形暂定一边长为160mm ,则另一边长b 为mm115mm 1602582164172582160≈⨯+==⨯-⨯b Ab (4)校核橡胶的自由高度0H为满足橡胶垫的高径比要求,将橡胶垫分割成四块装入模具中,其最大外形尺寸为80mm ,所以5.080400==D H 橡胶垫的高径比在0.5~1.5之间,所以选用的橡胶垫规格合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