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教学实录
八年级语文五柳先生传教案优秀3篇

八年级语文五柳先生传教案优秀3篇精心整理八年级语文五柳先生传教案,希望这份八年级语文五柳先生传教案优秀3篇能够帮助大家,给予大家在写作上的思路。
更多八年级语文五柳先生传教案资料,在搜索框搜索八年级语文五柳先生传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明确人物个性并分析成因2.体会并学习本文简洁晓畅的语言特色二、教学重点:1.明确五柳先生的人格特征: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特立独行)2.体会本文简洁晓畅的语言特色。
三、教学难点:“安贫乐道”思想的正确理解。
四、教学过程:1.导入(1)出示作者的生平、思想、创作成就及评价,同学自读。
(2)出示问题:从材料中说说作者是怎样的一个人?(3)过渡:《五柳先生传》这篇课文又寄予作者什么思想情感?(设计说明:通过阅读材料,学生了解作者尤其作者的思想状况。
为下面的人物个性、主题、语言特点的学习打下基础)2.了解文义(1)师范读,生自读,文从句顺即可。
(2)给下列句子画出正确的句读并作翻译:①因以为号焉。
②或置酒招之。
③曾不吝情去留。
④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⑤其言兹若人之俦乎?(3)以小组为单位翻译课文,将有困难的字、词、句提出,师生共同解决。
①因/以为号/焉。
②或/置酒/招之。
③曾不/吝情/去留。
④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⑤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设计说明:通过划分句读,同学会自觉翻译课文,了解文意。
方法上先组织统一学习,再小组学习,便于同学学习)3.明确人物个性及成因(1)出示下列问题,学生讨论:①你可以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五柳先生的个性特征吗?这个特征从哪几件事上可看出来?②想一想:他的个性特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联系先前的作者简介想一想)(2)小组讨论,教师作巡视指导。
(3)小组展示,师生共同评点。
五柳先生个性特征:不慕荣利。
(安贫乐道;特立独行;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等)事件:①好读书;②性嗜酒;③常著文章以自娱。
个性特征形成的原因:儒道思想的早期影响,官宦生涯的厌倦,归隐生活的向往。
《五柳先生传》教学实录及点评

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文中的重点字 词和句式,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内涵,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文本并表达自 己的见解。
课程安排与时间
课程安排
本课程共分为三个课时,第一课 时介绍作者及背景,第二课时讲 解文章内容及主旨,第三课时进 行拓展阅读和练习。
时间安排
每个课时45分钟,课间休息10分 钟。
02
重点难点讲解
80%
重点
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的含义 和用法;理解作者通过五柳先生 形象所表达的人生态度和理想追 求。
100%
难点
如何理解“不戚戚于贫贱,不汲 汲于富贵”所表达的思想内涵; 如何把握文章简练的语言风格中 所蕴含的深厚意蕴。
80%
讲解方法
通过举例、类比等方式帮助学生 理解重点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小 组讨论、提问等方式深入探讨问 题。
强化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和 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
拓展教学资源
教师可以积极寻找和开发更多的 教学资源,如多媒体课件、网络 资源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
彩的学习体验。
06
课程资源推荐与拓诗文作品,包括《五柳先生传》,有助于学生全面 了解陶渊明的文学成就和思想内涵。
教学内容与方法
文本解读与赏析
文本背景介绍
《五柳先生传》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一篇自传体散 文,通过对五柳先生形象的塑造,展现了作者的人 生态度和理想追求。
文章结构与写作特点
文章采用先总后分的结构,先概括介绍五柳先生的 性格特点和生活状态,再通过具体事例进行描绘。 语言简练,意蕴深远。
赏析与感悟
通过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引导学生体会陶渊明的人 生态度和理想追求,感受其淡泊名利、追求自由的 精神境界。
《五柳先生传》教学实录与评析

《五柳先生传》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篇课文。
执教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挖掘教学内容的价值,找准教学切入点,教学思路清晰,由浅入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课堂氛围十分活跃。
一、激趣导入,初读文本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陶渊明写的《饮酒》吗?哪位同学可以吟诵或吟唱《饮酒》这首诗?生表示不会吟唱。
师:不会没关系,老师给大家哼唱几句。
(示范吟唱诗歌《饮酒》)同学们也可以给自己喜欢的诗词谱上曲子唱一唱。
从《饮酒》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什么样的陶渊明呢?生1:自得其乐。
生2:悠然。
生3:淡泊名利。
师:要深入了解陶渊明这个人,我们一定要去读一读他的《五柳先生传》。
生齐读课文。
师:注意“箪瓢”“觞”“俦”的读音。
生在文中做标注。
师:同学们朗读课文时缺少了一点韵味,是什么呢?生1:悠然自得。
生2:悠哉游哉。
师:要读出悠然、悠哉的味道,怎么读才好?生:读得慢一点。
师:对。
除了放慢语速,我们还要注意文中出现的四字短语,读的时候稍微停顿,如,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注意句子结尾的拖音,如,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现在,请你尝试把悠然、悠哉的味道读出来。
【评析】执教老师用吟唱的方式引导学生复习旧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顺利地导入教学;请学生朗读课文,既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又纠正了学生错误的读音,将字词教学与文本阅读有机结合,同时引导学生注意读出舒缓的节奏,读出文言文特有的“味道”。
二、小组研讨,疏通字词师:下面分小组解决文中疑难的字词句。
生讨论、交流。
师巡堂、倾听。
师:老师发现各个小组讨论得很激烈,有的小组还提出了很多问题。
下面由小组代表提出本小组无法解决的难题,其他小组可以帮忙解决。
生1:课文第一段中“既醉而退”的“既”,课文注释是“已经”,照着翻译之后,读起来不太通顺。
师:可以把这句话与后面的句子连起来,“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生:已经喝醉了就走了,一点不会舍不得离开。
五柳先生传优秀教案(通用6篇)

五柳先生传优秀教案〔通用6篇〕五柳先生传优秀教案〔通用6篇〕五柳先生传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的1.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理解陶渊明安贫乐道的思想。
3.理解传记与自传的根本特点。
教学重点1.疏通文意,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理解陶渊明安贫乐道的思想。
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介绍陶渊明的文章,以备与同学交流。
2.扫除字词等阅读障碍,以备老师检查。
3.将课文表现五柳先生的详细内容列成表格。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朗读背诵。
教学设计导入我们曾经学过陶渊明写的散文《桃花记》,作者虚构了一个令人神往的世外桃,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妙社会的向往,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如今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五柳先生传》。
两篇文章互相印证,也许对陶渊明的思想会有一个更加全面的理解。
〔板书课题〕整体感知1.认知生字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生僻的字,读一读,写一写,集中掌握:嗜〔shì〕辄〔zhé〕吝〔lìn〕箪〔dān〕黔〔qián〕汲〔jí〕俦〔chóu〕觞〔shāng〕欤〔yú〕2.朗读课文老师朗读课文,不设置考虑题,只要求大家认真听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而后指导学生朗读。
3.翻译课文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对照注释,逐段逐句地解释全文,并做好笔记。
老师巡视,要关注那些根底较差的同学,有不懂的问题让他们及时向老师和同学询问。
最后由学生课堂讲解,互相交流。
老师需要重点讲解的词句:①每有会意②造饮辄尽,期在必醉③曾不吝情去留④环堵萧然⑤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⑥其言兹假设人之俦乎⑦以乐其志⑧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4.研讨与交流老师指导学生阅读,并条分缕析地谈谈文章主要从哪几个方面写了五柳先生,详细内容又是什么。
〔学生一边说,老师一边把相关内容列在黑板上〕5.归纳课文内容小组合作探究,进一步补充完善课前所列表格内容。
提示:主要方面相关内容籍贯姓字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五柳先生传》教案设计【优秀6篇】

《五柳先生传》教案设计【优秀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整理的《五柳先生传》教案设计【优秀6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的1、感受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气质。
2、学习本文简洁洗炼、画龙点睛的语言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以帮助学生体会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气质为重难点。
三、教学方法以课文为基础,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拓展内容,加深理解。
力求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
四、教学内容及过程1、营造氛围,指导方法今天上课的两条要求:第一,身心放松,平等相处,无拘无束,说笑自如;第二,沉下心来,读出自我,开动大脑,读出困惑。
(做一个小游戏,看大家是否真正身心放松了。
怎样才叫读出了自我,就是要读得感同身受,入情入景。
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提出过读书的四步骤。
曰:“精取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
”我们不妨照此方法来读读今天要学的课文《五柳先生传》。
)2、初读课文,疏通字词(范读、自由读、重点读、齐读)3、充分讨论,体会文意a.五柳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文章介绍了他哪些方面的特点?他沉默寡言,淡泊名利,家境贫寒,嗜酒如命,读书作文,不拘小节。
b.文中所用篇幅最多的是写他哪方面特点?写他喝酒的篇幅最长,也最传神(体会一下“晏如也”的感受。
)c.我国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写到了酒,大家还记得哪些,我们来共同回顾一下。
(曹操的《短歌行》,李白的《将进酒》等)大家看看这些诗都不约而同的与一个字联系在一起,哪一个字——愁,那么,我们来看看“五柳先生”为什么而愁呢?d.这时候我们便可以讨论一下《五柳先生传》是不是作者的自传?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须先简要了解陶渊明的生平(陶渊明生平简介)。
4、归纳特点、仿写自我a.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
本文之美,不是一种夸饰之美,也不是一种拙朴之美,而是一种洗炼之美。
第22课《五柳先生传》教案02(实录型),(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课堂实录

《第22课《五柳先生传》教案02(实录型),(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课堂实录》摘要:【教学目标,师学们根据课下释试着疏通(巡回指导排疑难)三、师生动构建板师现已对“五柳先生”有了认识下面就请学们扮演“五柳”“答记者问”吗,生我没姓《五柳先生传》教案0(实录型) 【教学目标】、熟全掌握生音理语句思、领会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精神以及他消极避世思想3、教育学生以积极心态面对生活困难和挫折追高雅志趣【教学重】、熟全把握课容、领会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精神【教学难】从正反两方面对照体会五柳先生积极面和消极面【教学设想】从入手了以突出言特色;通引导学生领会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精神感悟他消极避世思想并贯穿写人方法从而延伸到运用语言目上【教学模式】感知??品析??延伸【教具准备】投影机、投影片【教学程实录】、前置补偿导入新课师成语“世外桃”出东晋田诗人写《》常用借指?生陶渊明?桃花记幻想(想象、理想)美世界师除《桃花记》外我们初还学陶渊明首诗谁能背诵遍呢?生(背诵)?归田居(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师这位学背得非常准确通以上两诗学习我们了到陶是位“不五斗米折腰”隐士你们想更多地了陶渊明吗?那么让我们起采访下“五柳先生”吧板课题二、精讲拨略通师课强调重音、句、语气生(朗两遍)师学们根据课下释试着疏通(巡回指导排疑难)三、师生动构建板师现已对“五柳先生”有了认识下面就请学们扮演“五柳”“答记者问”吗?生(惊讶)师(问生)请问先生贵姓啊?(你就是“五柳先生”了)生我没姓师那先生叫什么呀?生我也没有名师谁接着采访“五柳先生”呢?谁当记者(生纷纷举手)生请问先生是哪里人呢?生我不知道师我们已知道是陶渊明写传他真连己姓名和籍贯都不知道么?他什么要隐姓埋名呢?这又暗示着作者什么身份呢?(隐士)生(继续采访)那先生又什么叫“五柳先生”呢“生因我种有五棵柳树因用它做生请问先生性格如何?生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生先生有什么爱吗?生我平爱但并不句上下功夫生先生平爱喝什么饮呢?生我爱喝酒并且喝就醉(学生笑)生先生常己喝吗?生不我里很穷喝不起常到亲戚朋友生先生还有其他志趣吗?生平也写些得其乐生老师我能采访下吗?师当然可以学们我们这位学勇敢挑战鼓掌(学生鼓掌)生先生有崇拜偶像或知心朋友吗?师(思考)有啊战国黔娄就是我知己生什么?师因我“不慕荣利”他也“不戚戚贫贱不汲汲富贵”我俩算是志道合吧生可黔娄是战国人现就没有知心朋友吗?师(沉吟片刻)恐怕没有至今还曾到可说是“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学生鼓掌)生……师生共归纳板? ?身份隐士? ?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①? 传?志趣性嗜酒常著? ?生活?住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五?穿短褐穿结晏如也陶? 柳?吃箪瓢屡空? 先? 渊? 生不戚戚贫贱? 传?黔娄俦?明? 不汲汲富贵以古贤比②? 赞? ?无怀氏葛天氏民①师诸葛亮《诫子》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陶渊明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②师这种“以古贤比”写法我们以前也曾学生刘禹锡《陋室铭》有“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有?”句?即写法(师笑众生鼓掌)(学生依据板背诵课)四谈师通学习我们对陶性格志趣、生活态有了更详细了他这种思想曾被世很多人推崇、赞扬可谓是“名垂千古”其实呀名利是种很奇怪东西“它总是躲避着追逐它人却又追逐着躲避它人”陶“不慕荣利”却美名流传至今而当那些追名逐利人人有谁知道呢?但现又有很多人并不赞成他那种思想认500多年了他思想已了学们你们有什么看法呢?请“采访”做评论品头论足说陶潜? 由古到今话隐士生我认陶“闲静少言”不行当今社会应多说话、多与他人交往才能有更发展生我认陶“不甚”不我们应深入体会每每句含义生我认陶“性嗜酒”且喝醉不有害身体健康生反对如陶不喝酒就写不出了像诗仙李白就常喝酒且有“李白斗酒诗”佳句师学们你们可知李白英年早逝原因就是喝酒造成若他不喝酒也许会给我们留下更多美丽诗生也许他不喝酒连诗也写不出呢师这我们就不问李白了(生笑)生我认陶隐居是逃避现实是懦夫行(生鼓掌)他应勇敢地面对现实揭竿而起(生笑鼓掌)师那么历史上又会出现位起义领袖—陶渊明(生笑)生如我们都像他样“世外桃”躲起那么谁建设我们祖国呢?人类又怎么会有进步呢?(生鼓掌)五、畅想师刚才学们各抒已见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都是优秀记者、评论员那么不妨再胆地设想下如陶渊明活我们今天就生活我们社会里他会怎样?会有何变化?请胆发挥想象把“导演”瘾拍部“戏说二十世纪五柳先生”学生热情高涨生今日五柳先生成了名出色农业生今日五柳先生成了名优秀作并获得了“诺贝尔学奖”生今日五柳成了醉鬼流浪街头沦乞丐生今日五柳开了酒店做了总理生五柳先生又当官了而且是位反腐倡廉、民做主清官(鼓掌)生由他闲静少言不到工作终被社会淘汰了师我也做次“导演”吧我想啊五柳先生会发挥己特长种柳树(生笑)并运用现代基因技术培育出耐高温抗高寒柳树新品种种遍了江南北长城外并直《种树种到合国》(册课名)被授予“环保卫士”光荣称国袁隆平样享受国院津贴并建起豪华别墅再也不住“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破屋了而且他孔子、愚公等人被评“国十杰出老年”真是名利双收啊(生鼓掌)六、结束语愿我们今天每位学都能努力学习、刻苦长以不做“社会隐士”而要做“国栋梁、生活勇士”把我们邢台建设得更加美丽把我们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下课勇士们再见。
五柳先生传教案(精选9篇)

五柳先生传教案(精选9篇)《五柳先生传》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品鉴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旷达自任的品格和情趣,培养高洁的志趣;2、背诵课文,积累“晏如、萧然、汲汲、戚戚、不求甚解”等文言词语。
【教学思路】导入新课诵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品鉴高趣赏析态度,品味五柳风致;由人推己各抒己见,领略先生丰采;知人论世以今鉴古,感受魏晋风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魏晋时代,有许多特立独行的高人雅士,同学们想不想去见识一下?我们今天就随同陶渊明一同去拜访魏晋时的一位高人——五柳先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体会感情基调,注意字音及停顿。
2、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有滋有味地读,有板有眼地读,互译课文,质疑字词,同时思考: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写五柳先生的?教师巡视指导。
三、研读课文:由文及人,品评五柳先生的高情远趣及精神气质。
1、陶渊明是如何来写五柳先生的呢?哪个同学能给我们说说他的。
发现。
讨论明确:想要了解一个人物,不妨研究一下他的兴趣爱好。
2、你是如何评价五柳先生这些兴趣爱好的?明确:读书适意,醉酒陶情,着文娱志。
关注“会意”、“欣然”、“自娱”等词。
表现了他的高情远趣。
3、五柳先生的“高”还表现在哪些地方,请你细读课文,找出来予以品味。
明确:隐姓埋名,深藏避世;不慕荣利;安贫乐道……关注“晏如”等词语。
4、体会“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思想境界。
其实,五柳先生无论是读书适意,还是醉酒陶情,无论是著文娱志,还是深藏避世,都缘于他的一种情怀,或者也可以说是他的思想境界——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板书)请学生翻译这两句话,注意“戚戚”与“汲汲”的意思。
请学生仔细品读这两句话。
四、品读课文:由人推己,与五柳先生对话。
学习文言文,不但要学习古代汉语的知识,还要学会与古人对话,从中汲取精神养分,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对五柳先生已经有了较为充分的了解,那么,请问:你喜欢(欣赏)五柳先生吗?为什么?在充分听取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引导:明确:投影——无论同学们是喜欢还是不喜欢,这就是本真的'陶渊明,他的一切性情都和他生活的那个时代息息相关。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五柳先生传》教案【优秀9篇】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五柳先生传》教案【优秀9篇】柳先生传优秀教案篇一【教学思路】这是一篇人物小传,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
教学中应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氛围。
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把握作者塑造的“独立于世俗之外”的五柳先生形象,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提高感悟能力,解读“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独特个性。
【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⑴ 透过作品初步了解人物自传的特点⑴ 感受作品自然平淡而又形象鲜明的语言风格⑴ 通过诵读,理解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2、过程和方法目标⑴ 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感知文意⑴ 反复诵读,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⑴ 指导学生课外收集陶渊明相关资料,培养探究习惯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作者“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优秀品质,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1、结合背景、材料,体悟作者情感。
2、鉴赏语言,学习用简明语言展示人物精神品质的写法。
3、引导探究《五柳先生传》是不是陶渊明的自传?【教学方法】诵读──探究法,讨论──点拨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注释疏通阅读障碍2、引导学生多渠道查阅、收集有关陶渊明的资料:如生平简介,历史家对陶渊明的评价等等3、教师准备相关材料,制作【教学步骤】一、导言设计(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同学们,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处世态度都是不同的,有时我们可以从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看法、追求,评定他的人生态度,如周敦颐独爱莲是由于他与莲花一样具有洁身自好的品格,世人甚爱牡丹则透视其追求荣华的心态,那么大家知道陶渊明喜爱什么吗?──菊(追求高洁,隐世避俗的品性)我们学过的作品中,哪些篇章反映了此个性?──《桃花源记》《归园田居》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近陶渊明,走近“五柳先生”(板书课题)二、释题:“传”传记,是介绍人物生平经历的,一般介绍人物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等,虽记述的是一个人的生平,但并不等于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的写进,而是记述一些重要的事件,同时显示出个人的品格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以前我们学过很多的文言文,下面,我说一段文字,请想一想:以前在哪一篇文章中见到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生:《桃花源记》。
师:对,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我们以前还学过陶渊明的什么文章?生:《归园田居》。
师:咱们一起背诵一下好吗?记不起来的同学可以看一下屏幕。
(师生齐背: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为。
)师:诗中描绘了诗人在优美的田园中劳动,那种情景,充满了诗情画意。
那么,陶渊明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走近陶渊明,走近“五柳先生”。
(板书课题)师:请同学们打开你的课本108页,听老师把课文诵读一遍。
听的同时注意看一看,从字、词、句到内容,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师配乐背诵课文,电脑映示)师:通过听读文章,大家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呢?要善于发现,古人说:学源于思,思起于疑。
有时发现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生:从文章内容来看,五柳先生就是陶渊明本人,那为什么还要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生:他是隐士,写上了名字就不是隐士了。
生:怕写上自己的名字给自己带来麻烦。
可能是怕文字狱。
师:那个时候可能还没有文字狱吧。
孟子曾经提出过“知人论世”的读书方法,就是在读一篇文章时,要深入的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品德、遭遇以及诗人所处的时代状况,否则就不能真正把握文章的主旨。
那么陶渊明所处的时代是什么样的呢?生:他生活在东晋末年。
社会黑暗,政治腐败,名门望族世袭高位,而有志之士却不能做官。
师:你的学识可真渊博!晋末反动的门阀制度已发展到了极端,可以说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那陶渊明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其目的是什么呢?谁来为刚才的那位同学解答一下?生:这样说的目的是把自己排除在了名门望族行列之外,这与当时的社会风气背道而驰,以此来反抗当时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生:“好读书,不求甚解”这句话好像有些矛盾?喜欢读书,为什么又说读得不认真呢?师:“不求甚解”的“甚”你是怎么理解的?生:过分。
师:这句话的意思是——生:不过分注重细枝末节的东西。
师:那他注重是什么呢?生:“每有会意”,注重的是文章的意旨。
师:这可算得上是上乘读书法哩,我们为它注册个商标吧,就叫——生:就叫“不求甚解读书法”吧。
师:那你能不能为同学介绍一下这种读书方法呢?生:拿过一篇文章,先从整体上了解文章的大意,抓住主要的意思,暂时绕过不明白的地方,以后再逐步解决。
师:你的悟性可真高啊!课下可别忘了注册哟。
(生笑)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性嗜酒”的“嗜”是什么意思?师:哪位同学愿为他解释一下?生:“嗜”就是爱好。
师:是爱好吗?有一个词是叫——生:嗜好。
生:过分爱好才叫“嗜”。
师:据说,陶渊明由于生活所迫,不得不去谋官。
他在当彭泽县令的时候,一到任,就下令部下把自己的属地全部种上糯米,知道为什么吗?对,糯米是用来酿酒。
他说:只要有酒喝,我就心满意足了。
可是他的妻子却不同意,两个人争执不下。
最后,陶渊明采取了妥协的办法,把五十亩地种上了大米,而把剩下的全种上了糯米。
可见,在他老人家那儿,喝酒可比吃饭重要的多呢。
(众生笑)生:“造饮辄尽”是什么意思?(师介绍猜读法:结合上下文,联系已有经验,请学生组词并解释。
造:造访,到。
辄:浅尝辄止,就)生:“曾不吝情去留。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师适时讲授翻译方法,“信、达、雅”,信,即为忠实可信,要忠实于原文的意思;达,即为通达,语句要通顺流畅;雅,文笔要优美,典雅。
引导学生直译一遍,再意译一遍。
生直译为:不曾挂心离开或是离下。
生意译为:说来就来,说走就走,了无牵挂。
)(运用所学的翻译方法,生通译一篇课文。
一生读,一生译,同桌、前后桌合作)师:这篇文章的内容大家都能了解了,那么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把文章内容说一说呢?(一生复述)师:有人说,陶渊明的文章都达到了“入画”的效果,如果说我们刚才背过的《桃花源记》和《归园田居》中分别描绘了一幅风景画,那么,你觉得《五柳先生传》中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生:风格画、人物画、肖像画、自画像……师:同学们的回答都很有见地,我们还是叫它“人物画像”或“自画像”吧。
你们看,不经意的几笔点染,就把“五柳先生”的音容笑貌全给勾画出来了。
这篇文章是按照史传体例写的。
这种文体最早见于《史记》,它一般分为“传文”和“赞”两部分。
前者用来叙述人物的生平行事,后者用来评价人物品格。
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一篇自传,你看一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自己的?又是怎样写的?能不能找出有关的句子。
(生讨论后,指名回答。
)生:写了自已的生活。
“环堵萧然……箪瓢屡空,晏如也。
”生:写了自己爱好。
“好读书,不求甚解……吝情去留。
”生:写了自己的性格。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生:写文章。
“常著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因以为号焉。
”师:章自娱……以此自终。
”生:写了自己名字的由来。
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在第一部分中,作者分别写了自己名字的由来、性格、爱好(读书、饮酒、写文章)和生活,如果你能把这几个方面的句子连起来,第一部分的内容你就能背诵下来了。
这就个线索就好比是一条藤,再加上几个可以帮助你记忆的词语,就是瓜了,就叫做顺藤摸瓜背诵法吧。
同学们能不能找几个可以帮助你记忆的词语?生:课文中有很多个“不”。
生:一共有九个“不”。
师:大家看着黑板上的提示,试着背一下。
(师生共同背诵。
)师:大部分同学都能够背诵下来。
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五柳先生平日不把功名利禄放在心上。
其实,陶渊明也并非天生的隐士,他从小便有“大济苍生”之志,满怀着“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美好幻想,寒窗苦读,遍访名士,三十岁几经周折才谋得一个彭泽令的小芝麻官,不仅经世济民的远大抱负难以实现,而且还要降志辱身,和官场里的那些人逢迎周旋。
其间因为他不向权贵屈膝献媚,“不为五斗折腰”,因此弃官归隐田园。
有没有同学知道这个故事的?生:陶渊明在做彭泽县县令的时候,郡官派督邮来视察工作,县史就叫他穿好衣冠迎接,他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当天,就辞官归不干了。
师:一纸痛快淋漓的《归去来兮辞》,使官场里少了一个畏琐的小人物,而诗坛上却擎起了一支如椽大笔,一扫六朝浮华的陋习,开一代田园诗风。
陶渊明一生著作颇丰,仅《饮酒诗》便有20多首,其中一首中这样写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下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电脑映示)那种恬谈的、与世无争的态度和安然自乐的心境囊括其中。
不仅如此,陶渊明对待生死也非常看得开,他甚至在死前两个月还为自己写了《拘歌》呢:“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崔侥。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电脑映示)诗中描绘了自己死亡的时间、出殡的季节、坟地的环境有以及入葬后亲人的反映和自己灵魂的归所。
面对死亡,他能如此超脱。
那么,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语调去课文呢?生:恬谈的、与世无争的、心无杂念的、心情坦然、放松。
师:对。
你可以在心中想像着陶渊明是如何安然自乐,心无杂念,读的时候,心情恬淡,放松,达到忘我的境界,就像于漪笔下的国文老师“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鲁迅笔下的寿镜吾老先生,读到高兴时,甚至可以摇头晃脑,得意忘形。
你能不能试着读一读?(学生自由读课文。
指名读,学生自评。
)师:看来,同学们都能理解五柳先生的风格,那么他又是怎样评价自己的呢?你能不能找出有关的句子。
生:说自己是黔娄一类的人,“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
”师:你能明白这两句话的意思吗?(生讲解意思。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生:看注释知道的。
(生笑)师:我们读书的时候,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要看注释,如果注释上没有,就要查资料或者是查工具书,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立体读书法。
”希望同学们都要学会运用这种好的读书方法。
师:我们以前也学过陶渊明的不少作品,对于陶渊明我们也有所了解,你觉得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生:陶渊明生活简朴,不慕荣利。
生:他态度随和,性情平静,与世无争,就像是出家人一样。
生:我觉得陶渊明不敢面对现实,不敢与现实作斗争,而是选择了逃避,他是一个没有胆量的人。
师:这个同学的回答非常有见地,“我觉得”这种回答很好,说出了不同的声音,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有没有同学想反驳他?生:我觉得陶渊明归隐后,那种简朴的生活作风,可以让整天为功名而奔波的人感到羞耻。
生:可是他面对贫困的生活却不去改变,还是安然自乐,我觉得他没有上进心。
生:他虽然归隐了田园,却不能真正的脱离社会,他只是在精神上自欺欺人罢了。
生:你们为什么总是看到别人的不足,而不去看他的闪光点呢?如果他不归于田园,如果他不与世无争,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文学作品流传下来,那么你们还读什么?还欣赏什么呢?还评价什么呢?师:真是“口锋如刀”啊,刚才同学们各抒己见,从不同的侧面评价了五柳先生。
我们不能苛求古人,陶渊明不满于当时的政治和当时的社会,他要逃避的是官场,但他不可能逃避生活。
……我们学习文言文,不仅要记诵、品评、领会要旨,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积累。
积累文中好的句子和四字短语。
你看一看,本文中值得你积累的内容有哪些?生:好读书,不求甚解。
师:为什么要积累它?生:我要把读书当成是一种乐事,读书可以使我精神愉悦。
生: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我要像陶渊明那样淡泊明志,不为名利所累,活得渊洒一点。
生:不慕荣利。
我要用这种话勉励自己,不去追求名利,多做些有益于他人的事情。
生:闲静少言,我很欣赏他的这种气质。
生:我想积累黔娄之妻、不为五斗米折腰、箪瓢屡空。
这些典故,我想写作文的时候可能会用得着。
师:在这里,我介绍一种积累的方法给大家,叫卡片读书法。
(电脑映示)鲁迅写作《中国小说史略》,分类摘抄的卡片有5000多张。
我们可以用此法对所学课文的内容进行梳理,从而形成知识板块。
大家在课下把自己想要积累的内容做成读书卡片,注意卡片的体例要一致,在固定的位置注明项目、编号、类别、题目、作者、出版社、摘抄的时间等。
大小要适当,便于收藏。
下面让老师来小结一下:乡村的夜,分外沉寂,劳作了一天的人们都已酣然入睡,月华如水,洒满冷冷清清的小茅屋。
主人辗转反侧,夜不成寐。
“守拙归园田,开荒南野际”,屈指算来已有数载,那南山下的豆苗已复茂盛,那东篱边的菊花正在怒放,檐后的榆柳已蔚然成阴,堂前的桃李已下自成蹊……这时月光移上宅边的五柳树,树影婆娑,婀娜可爱。
老人不禁思绪如潮,浮想联翩,铺纸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五柳先生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