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克文:西方领导中第一位“汉语通”

合集下载

陆克文中文演讲

陆克文中文演讲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陆克文中文演讲篇一:陆克文-北京大学演讲感谢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教授北大校委会副主席吴志攀教授外交部部长助理刘结一先生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张君赛先生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首先我要向北京大学表示祝贺,今年是北大成立110周年校庆——贵校的历史比澳大利亚联邦的历史还要长3年。

Ibeginbycongratulatingpekinguniversitywhichthisyear celebratesits110thanniversary–makingthisuniversitythreeyearsolderthanthecommonwea lthofAustralia.北京大学是中国最有名的大学。

pekinguniversityisthemostfamousinchina.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Andithasplayedanimportantpartinmodernchinesehistory.20世纪初是中国经历迅速变革的一个时期。

正是北京大学引领了当时的运动,将中国引向了一个在教育、文化和政治生活方面的新时代。

Intheearly20thcentury,whenchinawasgoingthroughaperi odofrapidtransformation,itwaspekinguniversitythatle dmovementsforanewerainchineseeducational,culturalan dpoliticallife.北京大学是"五四运动"的中心。

pekinguniversitywasatthecentreofthemay4thmovement.我也知道五四时期,从1917年到1927年间的变革的十年,对于现代中国的出现起了关键的作用,影响深远。

Themay4thera—forIrealisethatitwasatransformativedecadefrom1917to 1927—wasoneofcrucialandlastingimportanceintheemergenceofamodernchina.这一时期的许多著名人物活跃在北京大学。

陆克文隐退,澳大利亚工党将何去何从?

陆克文隐退,澳大利亚工党将何去何从?

2013.12CONTEMPORARY WORLD67当代世界2013年11月13日晚,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在宣誓就任澳新一届联邦众议员的第二天,向议会发表动情的告别演说,以“是时候回报家人”为由,宣布辞去众议员席位,退出澳政坛。

陆克文在演说中回顾了其从政经历,表示将花更多时间陪家人,日后可能从事慈善、国际组织、促进中国与西方沟通等工作。

他预祝阿博特总理领导的联盟党(自由党—国家党联盟)新政府执政顺利,表示坚信工党新领袖肖顿将带领该党推进改革、重掌政权。

阿博特肯定陆克文2008年代表澳大利亚政府就“被偷走的一代”公开向土著人道歉、营造族群和谐的历史功绩。

但作为长期以来的政坛对手,阿博特再次抨击陆克文任总理期间的其他内外政策,表示联盟党政府不会为陆克文安排工作。

肖顿赞许并感谢陆克文为工党所做的贡献,认为陆克文不会有兴趣重返政坛。

与陆克文在党内纷争多年的前总理吉拉德则通过其个人微博(推特)向陆克文及其家人表达“最良好的祝愿”。

陆克文为何选择此时隐退,陆隐退后的澳大利亚工党走向如何,引起各方关注。

陆克文隐退,澳大利亚工党何去何从?■ 陈 健/文陆克文为何隐退?第一,形势所迫,知所进退。

从2013年6月26日在工党领袖选举中获胜、重任总理到9月7日大选失利,陆克文的第二任总理生涯只有两个多月。

工党请他出山的目的十分明确,就是挽救工党岌岌可危的选情,尽可能多地保住议席,避免在大选中一败涂地。

工党虽在大选中败北,但获得众议院55个议席,比2010年大选减少17个议席,低于选前外界预测的20多席,这一结果证明了陆克文的人气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工党“保存了战斗力”。

败选当晚陆克文就表示不会参加工党新领袖的选举。

随着10月中旬工党选举原教育部长兼劳资关系部长肖顿为新领袖并组建新的影子内阁团队(陆克文不在其中),工党开始进入大选后恢复调整,由执政党向反对党转变的新阶段。

此外,陆克文在第二度任总理期间制定的新的工党领袖选举规则使得在下次大选前,工党临阵换帅的可能性大为降低,2013年6月陆克文选前重新出山的一幕将很难重演。

陆克文:澳中应做超越短期利益的“诤友”

陆克文:澳中应做超越短期利益的“诤友”

陆克文:澳中应做超越短期利益的“诤友”2008年04月10日07:05:12 来源:中国青年报照片:4月9日,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在北京大学用中文发表演讲,并回答了北大学生的提问。

演讲后,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向陆克文赠送了北大教师为他作的画像。

本报记者赵青摄花絮:陆克文北大“秀”中文儒雅幽默令人惊叹陆克文北大全程中文演讲不回避敏感问题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这位“第一个能讲流利中文的西方国家领导人”,4月9日在全世界的高度关注下,展开了他上任4个月来、为期4天的首次访华。

一到中国,这位51岁的总理就来到北京大学,用中文发表了题为“与中国青年谈未来”的演讲,表示澳大利亚愿和中国做敢于向对方说出不同意见的“诤友”,还建议中国考虑一下将“和谐世界”与“负责任的利益攸关者”这两个概念结合起来。

不得不承认,这位从1976年就开始研究中国、学习中文的昆士兰人,非常懂得如何在短时间内和中国学生“打成一片”。

他开场第一句,就用标准得几乎无可挑剔的中文发音,给全场带来了“意外的惊喜”;在谦虚地表示自己的汉语有所退步的同时,他不忘幽默地抛出一句“天不怕,地不怕,只怕老外说中国话”,引来了长达10秒的热烈掌声;之后,他在谈及今年是北大成立110周年时,不但提及“贵校的历史比澳大利亚联邦的历史还要长3年”,而且表示“北大是中国最有名的大学”,并马上附上一句“别告诉清华大学”,一下子让自己成了北大学子的“铁哥们儿”。

陆克文的这几招儿的确奏效,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演讲中,共响起14次异常热烈的掌声,似乎已经把陆克文当成“自己人”的北大学生,在问答环节也没有提出什么尖锐的问题。

中澳并非“新朋友”“有人认为中国和澳大利亚是新朋友。

但实际上,我们的交往历史很长。

中国人早在19世纪就来澳大利亚定居了。

”陆克文总理在谈到中澳两国关系时,首先追溯了历史。

而今天,有60多万华人居住在澳大利亚。

除英语之外,中文(包括普通话和粤语)是澳使用最广的语言。

对外汉语教师培训基地 中国文化深入人心 世界名流也爱取个中国名字

对外汉语教师培训基地 中国文化深入人心 世界名流也爱取个中国名字

对外汉语教师培训基地中国文化深入人心世界政商界人士也爱取个中国名字政治界人物中中文名字叫得最响亮的无疑当属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

他在微博中这样解释自己中文名字的来历:“上大学的时候,中文老师替我选择的。

他说陆克文跟Kevin Rudd很像。

他还说‘陆’强调我非得了解中国大陆不可。

他又说‘克文’强调我非得克服中国文学不可。

”美国多任驻华大使都有一个“很中国”的名字:恒安石、芮效俭、李洁明、洪博培等等。

这些政要人物热衷于给自己取一个中文名字,并且还要中国味道十足,甚至“典出有故”,读起来古意盎然。

这样做的确展示了他们对中国人民的亲近和对中国文化的尊重,迅速地拉近了和中国的距离。

而作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名列前茅的经济体,中国早已成为各大跨国公司争相“讨好”的对象。

在外国商界领袖中,也有些人希望取个既与自己名字谐音,又很有意思的中国名字,使自己的在华生意兴隆起来。

德国西门子公司中国区前任总裁Richard Hausmann的中文名字是郝睿强。

中录华纳总裁Tony Vaughan的中文名字是范东林,他说,他希望公司业务如东方的树林,越发茂盛。

对中文名字的认同也代表着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名字只是一种称呼、代号。

母语的名字往往是父母和家中长辈给予的,没有选择性,但是第二语言的名字,则可以由自己做主。

虽然中文名字里只有短短的两三个汉字,反映的文化信息有限,但是世界上这么多汉语学习者,每个人的中文名字都是中华文化的展示,汇合起来就是一次蔚为大观的中华文化传播。

并且将来这个中文名字还将一直伴随着他或她,他们如果在中文环境中继续工作和生活,这个名字将是他们最好的名片。

说到底,给自己起了中文名字,表达了这个中文名字所有者对中国社会以及中国文化的尊重和认同。

中国文化深入人心赴外做汉语教师前景好!中国文化深入人心,这无疑是我们的一个机遇!不过汉语热也导致了对外汉语培训中心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

在在这些培训中心中,儒森汉语对外汉语教师培训基地是最专业,最正规的。

陆克文的书

陆克文的书

陆克文的书
陆克文是一位资深的国际关系专家,他的书籍主要包括他对中国、美国、以及这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以下是一些陆克文所写的书籍:
《不畏:陆克文自传》:这本书是陆克文在六十岁之后出版的自传,从他的童年记忆开始,讲述了他的游历和探索。

《可避免的战争》:这本书由天下文化出版,主要揭开了中美两强军事行动的神秘面纱,并提供了两国如何管理其战略竞争和避免灾难性战争的详尽和平指南。

此外,他还是《纽约时报》畅销书《大外交》的作者之一。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详细信息,建议查阅陆克文的官方网站或咨询相关人员。

总理陆克文的家庭_

总理陆克文的家庭_

总理陆克文的家庭_新任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是第一位能讲流利汉语的西方领导人。

本书详尽记述了他的成长经历、竞选故事,并分析了澳大利亚议会政治和政党及中澳关系等,是一部内容丰富,可读性强的名人传记类著作。

陆克文的家庭应该算是传统的。

但是,如果你细看,就会发现陆克文的传统家庭还是有着某些与传统家庭不甚和谐的因素。

恰恰是这些许不甚和谐因素造就了陆克文的不同,也为陆克文赢得额外的选票。

希拉里式的女强人说起陆克文传统家庭中的“不和谐因素”,首当其冲的就是他的夫人。

因为她像克林顿的夫人希拉里一样,是一名女强人。

陆克文的夫人特雷莎・李恩是他大学时代的恋人,心理学专业毕业。

1989年,李恩买下一家濒临倒闭的小型职业介绍所。

然后,经过17年的努力,使得这家原来只有两人的小公司变成为拥有1200名雇员、65家分公司的大型跨国人力资源管理服务集团公司,现名“英格斯公司集团”。

这家公司不仅在澳大利亚发展良好,其业务甚至已经拓展到了英国、法国和德国。

那么现在让我们来看看,陆克文有个这么能干的太太对于他的政治前途是好事还是坏事?应该说,从经济上来说是一件好事,就是说,如果没有能干的太太为他排解后顾之忧,他也不能踏踏实实地玩政治。

今天没钱买米了,明天买房子的贷款出了问题,后天儿子要参加学校的冬令营,去加拿大滑雪,大后天女儿交朋友遇到了麻烦,这些事情都得有人解决,也得有钱去解决。

这些,陆克文的太太都能帮得到他。

可是,西方政治有时候真的很难说,陆克文的这位能干的太太恰恰给他带来一些麻烦。

妻子的麻烦2007年5月,执政党议员为了打击陆克文,突然在议会上发难,指陈陆克文的妻子李恩剥削下属职员。

这一招特狠,这意思是说,你陆克文和工党不是代表劳工阶层的利益吗?你的太太为什么还要剥削劳工呢?你这不是说一套做一套吗?原来,李恩的人力资源管理服务集团公司英格斯旗下的一家公司Work Directions去年收购了布里斯班的一家职业介绍公司Your Employment Solutions(YES),并将员工转入公司的旗下。

汉语拼音化的先驱的介绍

汉语拼音化的先驱的介绍

汉语拼音化的先驱的介绍汉语拼音化的先驱的介绍十九世纪末,西方传教士接踵而来,在传播福音时他们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中国的老百姓文盲太多,无法读懂《圣经》。

为此,这些传教士发明了用罗马字拼写方言,再以这种拼音文字印刷《圣经》。

这样的方言拼音字,有十几种,最成功的是闽南话罗马字,称为“话音字”。

到本世纪五十年代,使用这种文字的有十几万人,分布在闽南、台湾及南洋。

当时南洋的华侨,也流行用这种拼音字写家信,厦门邮电局平均一天要收到这样的信两百多封。

用这种文字出版的书刊,除了宗教读物,还有科普、文学读物,甚至古籍的翻译,计一百多万种。

然而,由于这种拼音字教会的色彩太浓,又是用于书写方言,政府不予提倡,任其自生自灭,文革之后已近绝迹。

我小时候还见到老太太用这种文字互相通信,现在恐怕是完全绝种了。

这种闽南话罗马字是外国人发明的,它的成功促使一些中国的知识分子也开始摸索汉字的拼音化。

提出汉字拼音化方案并加以试行的第一个中国人是厦门同安的卢憨章。

卢憨章生于1854年,卒于1928年,出生农家,几个兄弟中只有他一人读书。

他九岁入学,十八岁应考落第,二十一岁去新加坡学了三年英文,回国后在厦门的日光岩设学,“西人习厦语,华人习英语者,均奉以为师。

”并帮一位英国传教士编《华英字典》。

二十八岁于言表。

卢憨章的切音新字方案共有五十五个字母,其中厦门音三十六个,漳州音加两个,泉州音加七个,还有十个用于拼各地音。

这些字母中,有的既表声母,又表韵母,所以实际上用到的字母,只有三十几个,其中采用拉丁字母小写体的有十五个〔a,b,c,d,e,h,k,m,n,o,r,u,v,w,x〕,采用拉丁字母大写的有三个〔G,L,R〕,采用希腊字母的一个〔θ〕,另外自创的拉丁字母的变体十七个。

拼法类似于汉字注音的反切,采用双拼法,即“两字合切成音”,每一个汉字〔音节〕由一个代表声母的字母〔或缺声母〕和一个代表韵母的字母构成,这样每个音节最多有两个字母,比现代拼音采用的音素法显然要简短得多。

用汉语传播中国文化的知名人物

用汉语传播中国文化的知名人物

用汉语传播中国文化的知名人物
用汉语传播中国文化的知名人物有:
白乐桑:法国著名汉学家,从19岁开始学习汉语,至今研究传播汉语已经50多年。

他一生痴迷汉字,传播汉语,与中国结下深厚缘分。

辜鸿铭:清朝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

他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创获甚巨;并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原名《清流传》)和《中国人的精神》(原名《春秋大义》)等英文书,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克文:西方领导中第一位“汉语通”
作者:田地
来源:《决策与信息》2008年第10期
被誉为“中国通”的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2008年8月7日至10日访问北京,并出席8月8日的北京奥运开幕式。

我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称赞他“汉语讲得很流利,对中国非常了解”。

与中国文化的“初恋”
这位西方领导中的“中国通”,引起媒体广泛关注。

谈到他与中国文化结缘时,陆克文说,他对中国文化的关注和喜爱,最早可以追溯到40年前,一切都和一本书有关。

那时他只有10岁,母亲知道他喜欢读书,就经常买些书给他看。

那一天,母亲买回来的是一本有关中国古代文明的书。

虽然没有办法考证母亲为什么会在浩瀚的书海中单单选了这本和中国有关的书。

但是可以肯定母亲一定知道,在遥远的东方有个文明古国,叫做中国,他们发明了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和活字印刷,而且影响了整个世界。

每当小陆克文在父亲的逼迫下去农场照看那些牛时,他便总是抓紧时间,躲在树下偷看母亲送给他的那本关于中国古代文明的书,一边读一边幻想着关于中国的事情。

只有10岁的陆克文拿起这本书阅读时,还没有意识到这本书可能会影响他的一生。

是的,没有这本书他可能就不会喜欢中文,就不可能在大学选修中国语言和中国历史,这样,他被派往中国做大使馆官员的机会就小了很多;再往下,如果没有了外交官的经历,可能也不会有做行政官员的机会。

汉学功底——科班出身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很快就到1976年。

陆克文高中读完了,并且以全校第一名的优秀成绩获得DUX(高等贵族)称号。

可是,令所有人惊奇的是,成绩如此优秀的陆克文没有报考热门的法律或医学,而是选择了冷门课程——外语,而且是冷门中的冷门——中国语言和中国历史。

在西方国家,法律和医学是最热门的学科,要求的成绩也最高,因为律师和医生一直是西方国家最吃香、最赚钱的职业。

按陆克文的学习成绩,他几乎可以进入澳大利亚任何一所大学的任何一个专业学习,可是他没有。

陆克文就这样进入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攻读中国语言和中国历史。

大学生活可以说是丰富多彩的,也可以说是非常乏味的。

对于陆克文来说,谈不上丰富多彩,也不能说是非常乏味,只有两个字——刻苦。

陆克文之所以刻苦,可以归结为三个原因:第一,他一向就是个好学生;第二,他又特别喜欢中国语言和中国文化;第三,他的老师是非常严格的。

也许,正是有了这样三个原因,才使得陆克文最后成了西方国家领导人中绝无仅有的“中国通”。

说到陆克文的大学生活,他在大选前接受中国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芮成钢的访谈时曾这样描述过:“上世纪70年代我上大学的时候学的是汉语。

我们学习汉语的时候,老师比较严格,逼迫我们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历史、中国文学、中国哲学等。


4年的大学生活就这样紧张而愉快地度过了,陆克文的成绩很好,差不多已经完全掌握了中文。

之后,老师推荐他读荣誉学位,以致在大学里多待了一年。

毫无疑问,这一年又是刻苦的一年。

刻苦的学习终于有了回报,毕业时,他获得一级荣誉学位。

学中文从农业学大寨开始
陆克文对中国的研究始于1976年。

1976年是中国现代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因为正是粉碎“四人帮”的那一年。

有意思的是,他刚开始的学习内容是“农业学大寨”和“工业学大庆”;到了大学3年级的时候就开始钻研邓小平理论,知道了“实事求是”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些极具特别含义的词和这些词语后面的故事;等到陆克文大学毕业时,已经开始和一起学习中文的同学们深入研讨“经济体制改革”理论了!
当陆克文真正想了解中国的时候,正是中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年代,就是说,陆克文了解的不仅仅是古老的中国,还有现代的中国,而且是和中国新一代领导人同步的!中国的改革开放,对于陆克文来说是陌生的,对于中国领导人来说也是陌生的。

中国领导人要摸着石头过河,并最后顺利地过了河;陆克文虽然身在澳大利亚,却也目睹了中国领导人摸着石头过河的全过程,甚至也可以说,他是在精神上和中国领导人一起摸着石头过河,一起成长。

从了解中国的意义上说,还会有哪一个西方国家领袖会比陆克文更熟悉中国,更理解中国呢?
留学台湾,取了个中文名字
为了熟悉中国话的语言环境,陆克文在大学毕业后又去台湾师范大学留学一段时间,而且在那里,他为自己取了一个中文名字——陆克文。

多少年来,他一直为自己取的这个极具中国特色的中文名字而自豪。

陆克文,一个非常中国化的名字,无论怎样发挥你的想像,也只能想像成是一个中国人;甚至还会进一步想像成一个温文尔雅的中国男人。

陆,一个中国人的姓氏;克文,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男孩,父亲用这样的名字期望孩子也成为一个知识分子——一个温文尔雅的知识分子。

可是,他却是一个金发碧眼的白人,而且是一位政治家。

当然,对于一个在大学里学习过中文的学生来说,起个中文名字也不算是什么难事,可是起得好,而且又和原英文名字相对一致就难了。

陆克文的英文名字是Kevin Rudd。

有一点英语常识的人都会知道,按英语习惯,姓氏是放在后面的,就是说,Kevin是名字,Rudd是姓氏。

中国人在翻译这个名字时,一般会按照原本的顺序译为凯文拉德,大陆翻译界还会在名和姓之间加进一个小圆点“·”,写成凯文·拉德。

这是对英文的尊重,也是对使用这个名字的人的一种尊重。

可是现在,陆克文要为自己起个中文名字,于是,他很自然地想到要尊重中文,把姓氏放到前面去,于是,按发音直接翻译,就有了拉德凯文。

显然,这样4个字放在一起怎么看还都不是一个中国人的名字。

于是陆克文就在姓氏Rudd上做些手脚。

中国翻译界习惯上把Rudd 按其发音译为拉德,拉德是两个字,按英文说法就是两个音节。

其实Rudd的英文发音只有一个音节,后面的两个辅音d并不构成音节,是没有声带震动的。

这就是说,其实是可以只用一个字——“拉”。

接下来,“拉”也不像是个中国的姓氏,于是陆克文就再作些手脚,把“拉”改成“陆”。

这个改变很好,因为Rudd的发音恰好在“拉”和“陆”之间。

凯文也还是太像翻译名字,再改,就变成了现在的陆克文。

确实,陆克文这个名字起得非常精彩,看得出来他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迷恋。

从全家都喜欢中文到孩子爱上中国人
陆克文不仅自己迷恋中文,成了中国通,还影响了整个家庭。

陆克文经常骄傲地对记者说,我支持多元文化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我自己的家庭就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小社会。

实际上,我们家的所有人都对中国文化和中国经济感兴趣,我的3个孩子都在学习汉语,而且我的女儿与一位华裔小伙子结婚了。

现在我的大儿子在大学读法律,同时也学习汉语,水平不错,2005年他曾到上海复旦大学读书。

小儿子还在读初中,但也在学习汉语,他的汉语成绩现在还不算很好,因为他还是一个14岁孩子,期望他将来能掌握汉语。

陆克文一家都喜欢中文,这和陆克文早年在北京工作有关。

陆克文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带着夫人和女儿在中国工作了。

当中国记者问到这一段经历时,他总是充满温情:“我的夫人和我都对北京有着一种特别的爱。

我们热爱北京,我们热爱北京人民,当然还有它的文化。

”接着,陆克文话锋一转,又说:“20年后,我们在2007年4月份又带着我们的女儿来到北京,而且,我们的女儿还带着她的男朋友,他是一位来自澳大利亚华人社区的小伙子。

”陆克文长女杰西卡的男朋友谢若谷是学法律的,在银行专门负责法律事务。

刚巧杰西卡也是学法律的,还是一名律师呢!于是,两个人就因为工作而且是同行认识了。

谢若谷是从香港移民澳大利亚的潮州人,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最后找到的律师女朋友的家庭如此特殊,他未来的“老”岳父竟然是当时澳大利亚的反对党领袖。

陆克文十分重视对于孩子的教育,不仅把大儿子尼古拉斯送到中国留学,还在2004年趁着到上海公干的机会去复旦大学看他。

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陆克文甚至还带尼古拉斯去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举行第一次代表大会的会址参观。

当然不能说陆克文要把尼古拉斯往共产主义的路上引,但至少说明他对中国共产党的尊重,以及他对中国历史的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