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历史人物素材“竹林七贤”之阮籍.docx
关于阮籍的作文素材

关于阮籍的作文素材阮籍,东汉末年知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他的诗文经典,被誉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同时也因为反抗当时的政治制度而被贬谪多次。
在他的作品中,充满了爱国主义、自由思想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梳理阮籍的作文素材:一、阮籍的人生经历阮籍早年曾经在州学读书,聪颖好学,被誉为“天下奇才”。
但是由于对于朝廷的不满,他致使自己多次被贬谪,先后被贬到海南、交趾、象郡等地。
不过他却并没有因为这些挫折而沮丧,反而在不断的游历和思考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人生观和世界观。
他的人生经历可以成为一篇成功人士的励志故事,能够为后来的文学家、政治家们提供很好的创作素材。
二、阮籍的爱国情怀在阮籍的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对于祖国的深深眷恋和爱护。
他的诗文中充满了豪迈激昂的气息,抒发了他对于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
他的爱国情怀可以成为国家大事作文的重要元素,启迪人们爱国爱民、勇于奋斗的精神。
三、阮籍的自由思想在当时封建制度的压迫下,阮籍反抗旧有的思想,主张个人自由,鼓励创造和创新。
他的思想和作品中体现了民主、平等、自由等理念。
这种自由思想可以为现代社会的自由思想作文提供素材,激发人们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勇气和信心。
四、阮籍的人生哲理阮籍的作品中富有哲理性,涵盖了很多关于人生、自由、爱情、友情等方面的思考。
他对于生命和命运的深刻思考,具有现实意义和启示作用,能够为生活哲学类作文提供素材和思路。
总之,阮籍的作品和人生经历是中国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的思想和精神价值贯穿于文化艺术、哲学思辨和社会公义等方面,为现代社会和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多样、独特的素材。
我们要珍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发扬阮籍的精神,推动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
高考作文历史人物素材“竹林七贤”之阮籍

高考作文历史人物素材“竹林七贤”之阮籍二.阮籍:你看你看阮籍的眼曹魏和西晋,都在洛阳建都。
魏晋时期,涌现出了历史上有名的“竹林七贤”,他们是阮籍、刘伶、嵇康、山涛、向秀、阮咸、王戎。
“竹林七贤”名扬天下,却基本上隐而不仕,常常作出一些违背封建礼教的事。
譬如嵇康,就曾在京城洛阳的大街上赤膊打铁,弄出叮叮当当的响声,表明他沉默的存在。
-这是个在今天看来非常另类的群体,他们个个经历奇特,人人耐人寻味。
首篇先说阮籍,他的个性非常鲜明——阮籍的故事,很出奇。
譬如他不经常用嘴说话,而是用眼睛“说话”。
他“说话”的时候,对待讨厌的人,用白眼;对待喜欢的人,用青眼。
你说怪不怪?又譬如他到东平做官,离开洛阳的时候,只骑了一头小毛驴,两手空空,连一张工作方案的草稿都没有,但到那里没几天,他就大刀阔斧地搞改革,很快出了政绩。
他搞的改革,拿现在的话说就是“拆墙办公”,他做得可真绝!阮籍的“现场办公”与“拆墙办公”话说当年曹操的身边,有一个深受信用的书记官,名叫阮王禹。
这阮王禹是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他的儿子就是阮籍。
曹操去世的时候,阮籍正好10岁。
当时正值乱世,到处可见鲜血和头颅,阮籍就有了避世的思想,对当官不感兴趣。
但他不断成长,不断进步,从学问到人品都非常出众,这就引起了官场的注意,朝廷非让他当官不可。
阮籍当官,完全是抱着一种游戏的心态,他的举动让人深感意外和新鲜。
第一个把他往政坛上引的人,是曹爽。
阮籍推辞道:我身体不好,还是隐居乡间为好。
一年后,曹爽倒台,他重用的几个文人跟着倒霉,而阮籍没受到牵连,逃过一劫。
司马昭斗败曹爽后,把持朝政,他想与名士阮籍联姻,让阮籍的女儿做儿媳,就托媒人来敲阮籍的门。
但每次来,媒人都看到阮籍喝得酩酊大醉,一直醉了60天,联姻的事儿也就搁浅了。
高中作文_阮籍嵆康

兴华中学语文组
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是指三国魏时七位名人嵇康、阮籍、山涛、 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的合称。 他们常集于山阳(今河南修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 故世称竹林七贤。他们大都崇尚老庄之学,不拘礼法, 生性放达。在政治上,阮籍、刘伶、嵇康对司马氏集团 均持不合作态度,嵇康更因此被杀。相反王戎、山涛等 则先后投靠司马氏,历任高官,并成为其政权的心腹。 在文章创作上,以嵇康、阮籍为代表。如嵇康的《与山 巨源绝交书》,他以老庄崇向自然为论点,说明自己不 堪出仕,公开表明了不与司马氏合作的政治态度,文章 颇负盛名;又如阮籍的《咏怀》诗八十二首,透过比兴、 寄托等手法,隐晦地揭露最高统治集团的恶行,讽刺虚 伪的礼法之士,由是透过七贤的文章创作,可窥略到他 们各自的志向意趣。
名人轶事
阮籍喜欢一个人驾着木车游荡,木车上载着 酒,没有方向地向前行驶。泥路高低不平,木 车颠簸着,酒坛摇晃着,他的双手则抖抖索索 地握着缰绳。突然马停了,他定睛一看,路走 到了尽头。真地没路了?他哑着嗓子自问,眼 泪已夺眶而出。终于,声声抽泣变成了号啕大 哭,哭够了,持缰驱车向后转,另外找路。另 外那条路走着走着也到尽头了,他又大哭。走 一路哭一路,荒草野地间谁也没有听见,他只 哭给自己听。
对阮籍来说,更重要的一座山是苏门山。苏门山在河 南辉县,当时有一位有名为苏门先生。阮籍上山 之后,蹲在孙登面前,询问他一系列重大的历史问题和哲 学问题,但孙登好像什么也没有听见,一声不吭,甚至连 眼珠也不转一转。 阮籍傻傻地看着泥塑木雕般的孙登,突然领悟到自己 的重大问题是多么没有意思。那就快速斩断吧,能与眼前 这位大师交流的或许是另外一个语汇系统?好像被一种神 奇的力量摧动着,他缓缓地啸了起来。啸完一段,再看孙 登,孙登竟笑咪咪地注释着他,说:“再来一遍。”阮籍 一听,连忙站起身来,对着群山云天,啸了好久。啸完回 身,孙登又已平静入定,他知道自己已经完成了与这位大 师的一次交流,此行没有白来。
赞美阮籍的作文500字

赞美阮籍的作文500字赞美阮籍的作文500字篇1阮籍已离我们远去了,连他那个时代亦已作古千载,这个怪异文士傲岸的人格灵光以其千年不衰的魅力,使我在史坟典籍中做一次坎坷的跋涉,去探寻一个文人非凡的心路历程。
阮籍是魏晋正始年间人,“竹林七贤”之一,诗文曾领衔当时文坛,并以博览群书,胸怀大志,名重于当世。
籍年少时便有济世志,在强权和专制的重压下,他几次进仕,几次身退,也几次远怨免祸。
师承儒学传统的文人素以仕进遂志为愿,他们是社会文明的高层代表。
可在那个时代,还有统治者,未能如他所期望的那样,为他的宏图施展供应一个适合的舞台。
他不甘心看到民生凋敝而无用武之地,可又看不惯司马氏篡权却严钳民口,混淆视听。
文人总是好犯糊涂,有对国家的一份诚意也罢了,千万别把做官当回事;看作自家的私事干,功过得失,难免挂心。
所谓封建国家,那不过是君主个人的家,你做官,对国家大事管管可以,对家庭私事诸如争劝夺位、兄弟打架等就不容你置喙。
可阮籍就搁不下对国是民生的一份责任,他本是诚直愚忠的一介书生。
对官场虽有些许留恋,可阮籍还是退出了。
知进知退始丈夫,明知不行的事,强求不得,强为之,只会自寻苦恼;世上很多尴尬的事端都怪不得别人,只怨自己不明智。
退一步海阔天空,跳出圈子才不至于委曲人格,折辱尊严;世上的`烦扰多是作茧自缚不能解脱,要么是自掘陷阱,自取灭亡。
赞美阮籍的作文500字篇2嵇康和阮籍,两个魏晋文人,同样是厌恶司马昭,为何二人的命运有所不同?一个被夺了首级,一个清享晚年。
缘由就在于两人不同的性格,一个直爽,一个慎言。
在文中,是观赏后者的,而我却相反。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们都知道,天下最终会成为司马家的,但魏究竟对他们有恩,因此,他们都对司马昭不感爱好。
由于性格迥异,两人走了截然不同的路。
嵇康很傲慢,睥睨众生,骄视当朝执政,骄视司马昭,刚正不阿;而阮籍则不同,我行我素,装醉佯狂。
原来司马昭无心杀嵇康,甚至还想拉拢他,便让山涛动员他,但嵇康断然拒绝,并写信给山涛称要与其绝交,这不仅得罪了山涛,还得罪了司马昭,司马氏就算计着要将嵇康除掉。
阮籍 竹林七贤之一

阮籍:竹林七贤的灵魂人物有人说,没有竹林七贤便没有“魏晋风度”。
而没了阮籍,竹林七贤便失去了灵魂,整个时代将为之黯然失色。
阮籍是竹林七贤的灵魂人物之一,也中国历史朝代中鲜少能活成典故的男人。
“穷途之哭”、“青眼有加”、“醉酒避亲”三个典故说的便是阮籍。
魏晋人才辈出,凭什么阮籍能成为最后的赢家?细究阮籍的一生,他身逢乱世,命如蝼蚁;纵使经历万般劫难,却仍靠自己活成了一道光。
阮籍出身在世儒之家,父亲是“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
阮瑀才华出众,曾在马背吟片刻,挥毫写出一封书信,文辞完美到连曹操看后都不能更改半字。
但天有不测风云,阮籍三岁时,父亲阮瑀不幸早逝,只留下阮籍和寡母相依为命。
幸好有父亲好友魏文帝曹丕的照顾,生活才得以维济。
虽家境清贫,但阮籍从不羡慕旁人。
他深知只有做好自己,努力考取功名,才能真正改变命运,重振家族名气。
因此他勤奋好学,为了读书常常可以几个月都不出门,整日弹琴长啸都不知疲倦。
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日复一日、经年累月的勤奋学习,让阮籍八岁便能出口成章,十四岁就饱读儒家经典《诗经》、《尚书》等著作。
十六岁登广武城,观楚、汉古战场,随口一句“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的感慨便名满天下。
学海无涯勤可渡,书山万仞志能攀。
阮籍一步步渡能,终靠不断地学习,改变命运。
他的《咏怀诗》开创了“五言诗”的先河,其抒情言志的写法对后世的陶渊明、李白、陈子昂等人影响深远。
史书称赞他为“奇才异志”,在《世说新语·怪诞》、《名士传》中,阮籍更是被排在了“竹林七贤”之首。
《菜根谭》有言:天薄我以福,吾厚吾德以迓之。
天不渡人,人需自渡;自渡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格局,只有学会了自渡,人生才会有更多出路。
青年渡人总是在失去中,一边渡劫一边成长。
阮母去世时,阮籍正在朋友家下棋。
阮家仆人来报丧的时候,朋友催促阮籍赶紧回家,但阮他却执意要下完棋分出个胜负再走。
听闻阮母去世,嵇康的哥哥嵇喜前来祭拜问候。
阮籍不但不感激,反而还给嵇喜一个白眼。
人物类作文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十二——阮籍

人与路
想到路,眼前挥之不去的,只有阮籍。
是他,驾着破旧的牛车,一坛酒,独自驶向城郊。路旁,奇花异草,奇峰怪石,他视而不见,投以白眼。上方,落单的飞雁凄凉鸣叫。此时,牛车停了,老牛回过头来,仿佛在说:“没有路了,该往哪里走?”他无奈,只有无奈地答道:“路在哪儿,我怎知道?”说罢,取瓢捧起浊酒,喝罢,继而大呼,继而大号,最终一把辛酸泪,沿原路而回。此所谓,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像阮籍这种挂名秘书,历史上尚有不少。只有在动乱的封建社会才会产生这种人物,可以说这是那个时代的特殊产物。从中我们可以知道,在我国古代秘书队伍中,还有像阮籍这样的挂名秘书;同时我们也可以了解,封建制度对人才的摧残是多么残酷无情!
2、阮籍不拘礼法
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及将葬,食一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毁瘠骨立,殆致灭性。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
这条路,满是眼泪。
泪流尽了,路上只有沉默,沉默得有些吓人。当名士裴楷前来拜访,他只报以白眼。裴楷明白,阮籍的人生之路早已超越了礼义的范畴,而他本人仍在礼义之内,所以裴楷只好,也只能按礼义之数,向阮籍作揖三次,然后离开。是的,阮籍人生之路上的亲人,旅伴,还有那些美好的生命,都已消逝。他只能将沉默这件外衣披上,抵御寒风,来自人世的寒风。接着,踽踽独行,移向自己的路的尽头。
严格地说,在南北朝以前,像参军这类僚属职务,虽然地位显赫,身处权力中心,其实并非官名,而步兵校尉却实实在在是个官名。它是汉武帝设置的京师屯兵八校之一,职掌上林苑门屯兵。一直到晋朝,都沿袭设置此官。按理说,这是一个武官,然而从此官开始设置起,就不必为武人,可见这也是一个有职无权的挂名职务。此官虽然也属挂名性质,但因为它确实是个官名,所以现在的一些辞书,在“阮籍”这一条里,就只提他“曾为步兵校尉”,而对他的秘书职务,却一字无涉。这大概也算是官本位思想的一种表现吧。
高考作文历史人物素材“竹林七贤”之阮籍

高考作文历史人物素材“竹林七贤”之阮籍二.阮籍:你看你看阮籍的眼曹魏和西晋,都在洛阳建都。
魏晋时期,涌现出了历史上有名的“竹林七贤”,他们是阮籍、刘伶、嵇康、山涛、向秀、阮咸、王戎。
“竹林七贤”名扬天下,却基本上隐而不仕,常常作出一些违背封建礼教的事。
譬如嵇康,就曾在京城洛阳的大街上赤膊打铁,弄出叮叮当当的响声,表明他沉默的存在。
- 这是个在今天看来非常另类的群体,他们个个经历奇特,人人耐人寻味。
首篇先说阮籍,他的个性非常鲜明——阮籍的故事,很出奇。
譬如他不经常用嘴说话,而是用眼睛“说话”。
他“说话”的时候,对待讨厌的人,用白眼;对待喜欢的人,用青眼。
你说怪不怪?又譬如他到东平做官,离开洛阳的时候,只骑了一头小毛驴,两手空空,连一张工作方案的草稿都没有,但到那里没几天,他就大刀阔斧地搞改革,很快出了政绩。
他搞的改革,拿现在的话说就是“拆墙办公”,他做得可真绝!阮籍的“现场办公”与“拆墙办公”话说当年曹操的身边,有一个深受信用的书记官,名叫阮王禹。
这阮王禹是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他的儿子就是阮籍。
曹操去世的时候,阮籍正好10岁。
当时正值乱世,到处可见鲜血和头颅,阮籍就有了避世的思想,对当官不感兴趣。
但他不断成长,不断进步,从学问到人品都非常出众,这就引起了官场的注意,朝廷非让他当官不可。
阮籍当官,完全是抱着一种游戏的心态,他的举动让人深感意外和新鲜。
第一个把他往政坛上引的人,是曹爽。
阮籍推辞道:我身体不好,还是隐居乡间为好。
一年后,曹爽倒台,他重用的几个文人跟着倒霉,而阮籍没受到牵连,逃过一劫。
司马昭斗败曹爽后,把持朝政,他想与名士阮籍联姻,让阮籍的女儿做儿媳,就托媒人来敲阮籍的门。
但每次来,媒人都看到阮籍喝得酩酊大醉,一直醉了60天,联姻的事儿也就搁浅了。
一次,阮籍无意中说:我曾去过山东的东平,那里的风土人情很好!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司马昭就让阮籍去东平做官。
阮籍想:反正东平那地方好玩,去就去,骑着驴就去了。
竹林七贤阮籍作文

竹林七贤阮籍作文今天咱们来聊聊竹林七贤里超有个性的阮籍。
阮籍啊,就像是那个混乱时代里一颗奇奇怪怪又闪闪发光的星星。
他生活在魏晋时期,那时候社会就像一锅乱炖的粥,各种势力争来斗去,规矩多得能把人压死,可阮籍才不吃这一套呢。
你看他住在竹林里,和他那些志同道合的兄弟们整天喝酒弹琴、谈天说地。
这竹林就像是他们的避风港,外面的世界再乱,一钻进竹林,就进入了他们自己的小天地。
阮籍这人喝酒那可是一绝。
他喝酒不像咱们现代人只是偶尔小酌放松一下,他喝酒像是在和这个世界赌气。
听说他经常喝得醉醺醺的,为啥呢?其实啊,这是他的一种逃避方式。
当时的政治环境太险恶了,他要是清醒着,就得面对那些他不想面对的人和事。
比如说,司马氏那时候想拉拢他,让他出来当官,可阮籍心里不乐意啊。
他觉得司马氏那一套违背了他心中的道义,但是又不能直接拒绝,那怎么办呢?他就喝酒,喝得酩酊大醉,让那些来请他的人根本没法跟他说正事。
这一招可真是又机智又好笑,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在和大人耍赖皮。
他不仅喝酒耍宝,还特别擅长用一种隐晦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他写的诗啊,表面上看起来是在描写风景或者感叹人生,可实际上呢,里面藏着他对现实的不满和批判。
就像他把自己的心思都藏在了一个个看似平常的字里行间,等着那些聪明的后人去发现。
这就好比是在玩一个猜谜语的游戏,他出谜题,让我们这些后人去猜他当时到底在想什么。
还有他的行为也特别不羁。
他常常驾着车到处乱跑,也不管目的地是哪儿。
跑到没路的地方,他就停下来大哭一场。
这时候大家可能就奇怪了,为啥没路了要哭呢?其实啊,他哭的不是路到尽头了,而是他觉得人生就像这路一样,充满了迷茫和无奈。
在那个黑暗的社会里,他找不到自己真正的出路,只能用这种看似荒诞的行为来抒发自己内心的苦闷。
不过呢,阮籍也不是一直都这么消极。
他在竹林中的时光也有很多快乐的时候。
他和嵇康等朋友们一起谈玄论道,互相切磋学问。
他们谈论的那些高深的哲学问题,就像我们现在讨论外星人到底存不存在一样神秘又有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作文历史人物素材“竹林七贤”之阮籍
二.阮籍:你看你看阮籍的眼
曹魏和西晋,都在洛阳建都。
魏晋时期,涌现出了历史上有名的“竹林七贤”,他们是阮籍、刘伶、嵇康、山涛、向秀、阮咸、王戎。
“竹林七贤”名扬天下,却基本上隐而不仕,常常作出一些违背封建礼教的事。
譬如嵇康,就曾在京城洛阳的大街上赤膊打铁,弄出叮叮当当的响声,表明他沉默的存在。
-
这是个在今天看来非常另类的群体,他们个个经历奇特,人人耐人寻味。
首篇先说阮籍,他的个性非常鲜明——
阮籍的故事,很出奇。
譬如他不经常用嘴说话,而是用眼睛“说话”。
他“说话”的时候,对待讨厌的人,用白眼;对待喜欢的人,用青眼。
你说怪不怪?
又譬如他到东平做官,离开洛阳的时候,只骑了一头小毛驴,两手空空,连一张工作方案的草稿都没有,但到那里没几天,他就大刀阔斧地搞改革,很快出了政绩。
他搞的改革,拿现在的话说就是“拆墙办公”,他做得可真绝!
阮籍的“现场办公”与“拆墙办公”
话说当年曹操的身边,有一个深受信用的书记官,名叫阮王禹。
这阮王禹是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他的儿子就是阮籍。
曹操去世的时候,阮籍正好10岁。
当时正值乱世,到处可
见鲜血和头颅,阮籍就有了避世的思想,对当官不感兴趣。
但他不断成长,不断进步,从学问到人品都非常出众,这就引起了官场的注意,朝廷非让他当官不可。
阮籍当官,完全是抱着一种游戏的心态,他的举动让人深感意外和新鲜。
第一个把他往政坛上引的人,是曹爽。
阮籍推辞道:我身体不好,还是隐居乡间为好。
一年后,曹爽倒台,他重用的几个文人跟着倒霉,而阮籍没受到牵连,逃过一劫。
司马昭斗败曹爽后,把持朝政,他想与名士阮籍联姻,让阮籍的女儿做儿媳,就托媒人来敲阮籍的门。
但每次来,媒人都看到阮籍喝得酩酊大醉,一直醉了60天,联姻的事儿也就搁浅了。
一次,阮籍无意中说:我曾去过山东的东平,那里的风土人情很好!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司马昭就让阮籍去东平做官。
阮籍想:反正东平那地方好玩,去就去,骑着驴就去了。
到了东平之后,他发现官衙办公是一人一屋,官员们商量公务时,还得到对方的办公室寒暄半天,很不方便,也影响办公效率。
他立即“现场办公”,下令把墙壁都拆掉。
框架结构的房屋,有“墙倒屋不塌”的特点,这样一拆,房屋之间一下子就通透了,敞亮得很,既便于大家沟通,又便于相互监督,官员们不得不认真工作,效率也提高了。
这是了不起的改革,采用这种高度透明的办公方式,哪个官员想接受别人的贿赂,已经不太可能了。
最令人叫绝的是,阮籍办完这件事后,觉得好玩的已经玩过了,不屑于邀功请赏,总结经验向全国推广,就骑着驴回洛阳了。
前后算起来,他这次当官,仅仅10天时间。
潇洒,真潇洒!唐代大诗人李白提起阮籍当官的举动,钦佩至极,写了一首诗:“阮籍为太守,乘驴上东平。
判竹十余日,一朝化清风。
”李白是何等潇洒之人,竟还佩服阮籍的潇洒,可见阮籍是真潇洒了。
有了前面的政绩,朝廷又要阮籍做官,允许他在一定范围内任选一职。
阮籍歪头一想,说:我就担任北军的步兵校尉吧。
行!就让你当个步兵校尉。
于是,阮籍就有了“阮步兵”的称谓了。
大家都以为他还会像上次那样有所作为,再创辉煌,谁料,阮籍来到这个地方后,终日饮酒,不理政事。
原来,他是冲着酒来的!他打听到这个兵营里有一个厨师特别会酿酒,库里还保存着300斛酒!哈哈!有酒喝,他就来了!
除了喝酒,阮籍一件公务也没管过。
历史上,像他这样因酒而做官的人,实在太少了,实在太出奇了。
阮籍对封建礼教不屑一顾
阮籍醉酒后,爱躺在一个美女脚边呼呼大睡,他的这种举动,曾引起许多人的非议。
按当时的礼教,男女之间防范很严,叔嫂之间不可以说话;男子对于邻里女子,也不能直视。
于是,所谓的君子都标榜自己不近女色。
而阮籍我行我素,
从来不把这些规矩当回事。
一次,嫂子回娘家,阮籍大大方方地和她说话,与她告别,完全不理会叔嫂之间不能对话的规矩。
阮籍家隔壁有一酒坊,酒坊里有个小媳妇,长得漂亮,阮籍就经常过去喝酒,喝醉了,就在人家的脚边睡着了,根本不避嫌,小媳妇的丈夫也不起疑心。
这样看来,阮籍完全是性情中人,干什么都自自然然的,不做作。
他听说有个女孩出身于军人家庭,极有才华,又非常美丽,可是没出嫁就死了。
阮籍与这家人根本不认识,更没见过这个女孩,但他听到这个消息后,急急忙忙赶去吊唁,在灵堂上大哭一场,对女孩的夭折,悲伤同情;对生命的脆弱,深感惋惜。
他哀悼完了,倾诉完了,觉得心里畅快了,就旁若无人地走了。
他的眼泪,不是为了亲情,不是为了爱情,只是为了悼念一个美好的生命。
这看起来似乎很荒唐,但崇高与纯洁,也就深藏其中了。
一个男人能这样哭,确实是心底无私了。
魏晋时期最讲究“孝”,统治阶级常常利用“孝顺不孝顺”为标准,给人定罪甚至杀人。
尽孝的方式非常繁琐,父母死后,做儿子的要三年服丧,三年素食,三年寡欲。
更有甚者,还得在父母的墓旁搭个茅棚,守墓三年。
这种礼教对“孝子”是一种折磨和摧残。
阮籍对此很反感。
他母亲去世时,他正在下围棋。
噩耗传来,对手不下了,阮籍却铁青着脸不肯歇手,非要决个输赢。
下完棋,他才从别人手中夺过酒杯,饮酒两斗,然后放声大哭,口吐鲜血。
他,在大悲大痛之前,做了一个停顿,这个停顿就是继续下棋。
这个停顿,等于把封建孝道,冷冷地搁在那儿了!他是故意这样做的。
但他的内心是很孝顺的,以至于在母亲下葬后,他因悲伤过度而急剧消瘦了。
阮籍的青眼和白眼
上面已经说过,阮籍不经常说话,却常常用眼睛当道具,用“白眼”、“青眼”看人。
经他这么一折腾,也就慢慢地有了“青睐”、“垂青”这样的词汇。
细究一下,这里的青色,是指黑色。
因为瞳仁是黑的,正眼瞧人的时候,瞳仁在眼睛中间,看起来黑得多,就叫青眼;斜眼看人的时候,眼白多,就是白眼了。
我们现在常说的“遭人白眼”,就是这个意思。
其实,阮籍这样做,是表明他对人对事的态度,是显示一种立场罢了。
你会说:表明态度,直接说出自己的观点不就得了!看官有所不知,阮籍生活的时代,祸从口出的案例很多,不少人因此被判了死刑,所以阮籍也就懒得说话了,只拿眼睛来表达感情,有时竟像鲁迅说的那样:连眼珠子都不转过去。
他的母亲下葬前,有不少名士前来吊唁。
其中一人名叫嵇喜,此人的官位和名气都不小,但阮籍不喜欢人家,就拿白眼看嵇喜。
嵇喜在灵堂哭拜的时候,按理说阮籍应该陪着哭,但他却披散着头发坐着,不站起来也不哭拜,只是两眼发直,表情木然。
我们从中可以看出,阮籍完全不守礼法,完全不委屈自己的
心态。
他讨厌的人,即使是来向自己表示友好的,也给白眼,不搭理人家。
但若是自己喜欢的人,就给青眼,很欢迎。
嵇喜的弟弟嵇康来吊唁时,阮籍就很欢迎,马上迎了上去,“青眼相看”,因为嵇康和他一样,也是不拘礼法之人。
他活得是真实的!
由此看来,阮籍冲破“孝”的条条框框,来践行真正的“孝”,只是想以自己的生活方式,表达一种爱憎,他只想活得真实、自在。
他的青眼与白眼,他对封建礼教的叛逆,除了表现在行动上之外,还蕴含在他的诗文里。
他在《咏怀诗八十二首》中,无情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与社会的黑暗,流露了自己的愤懑和痛苦。
他还通过《大人先生传》,塑造了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先生”的旷达、潇洒和自由自在,对于能拥有自由的生活和心态,表示了热切的向往。
但是,阮籍毕竟生活在令人窒息的社会:宫廷内部刀光剑影,权力之争异常惨烈;门阀士族相互争斗,名士们一批又一批被送上刑场。
何晏、嵇康、张华、潘岳、郭璞、刘琨、谢灵运、范晔……这些当时一流的诗人、作家、哲学家,这些如今还活跃在中学、大学课本里的人物,一个个地,或被公开行刑于洛阳街头,或被秘密地杀害于黑夜之中。
这是何等残酷的现实!难怪何晏会说“常畏大网罗,忧祸一旦并”;难怪嵇康会说“心之忧矣,永啸长吟”;难怪阮籍会感
叹“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
这些知识分子,一方面有“忧生之嗟”,一方面又找不到出路。
于是,阮籍就一个人驾着一辆木车往前走,往前走,他要寻找出路。
但是,他一次次地失望了,崎岖不平的道路,把木车颠簸得像跳现代舞一样,但那节奏,却是最封建的音符,一声声使阮籍绝望。
于是他大哭,无路可走的时候,他哭!这是史书上说的;有路可走的时候,他还哭!这是我现在推测的——因为从阮籍驾着木车上路之时,他就已经知道,条条道路,都是死路!逼得一个名士束手无策,只有痛哭。
魏晋,魏晋,你可伤心?
阮籍找不到出路,就大哭;刘伶找不到出路,就喝酒!看,他提着一壶酒,身后跟着一个人,拿着铁锨。
他扭头对那人说:“死便埋我!”于是,他拼命地喝着酒,走出了洛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