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鉴赏《第十八单元 走向新世纪》第三十二节 歌剧艺术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公开课教案第三十二节:歌剧艺术

歌剧艺术一、教学设想本课是高一年级第三十二节——歌剧艺术:本单元的内容属于感受与鉴赏教学领域,从音乐教学的层面上来讲,是通过观看,聆听有关中外歌剧选段的音像,引导学生理解歌剧这一体裁的基本内涵,培养他们欣赏歌剧的兴趣,体验歌剧选段的韵味。
我认为歌剧有400多年的历史,是一门综合了音乐、戏剧、文学、舞蹈、舞台美术的综合艺术,给学生观看与学习的价值非常的高,但是现在的学生都喜欢流行音乐,对这些古典音乐不感兴趣,特别是这些外国歌剧。
怎样让学生有兴趣上课呢?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因此,我设想这节课应尽可能地将歌剧中一些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相关知识介绍给同学,同时精选出一些学生熟悉的、经典的、有教学价值的歌剧选段让学生欣赏,以初步改变学生对歌剧有所排斥的态度。
基于以上认识,我创造性地组织了本课的教学内容,安排了三个教学环节1、导入,2、感受(学习),3、探索(拓展)。
首先以话题导入,然后以各种不同的感受方式,让学生体验到歌剧中歌唱的魅力,同时了解歌剧中歌唱部分的相关知识,最后,总结出歌剧定义,并引导学生进一步去了解歌剧,探索歌剧中器乐部分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目标1、在欣赏体验活动中知道歌剧及歌剧中的两种声乐样式,以及了解歌剧歌唱部分的相关知识。
2、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歌剧的兴趣。
3、能初步改变学生对歌剧的认识,拉近学生与歌剧的距离感,使他们愿意进一步了解歌剧。
三、教学重点重点:引导学生体验歌剧中咏叹调的特点。
难点:逐步激发学生欣赏歌剧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一)关于歌剧(导入部分)师:在音乐的大家庭中,有一位重要的成员,它集音乐、诗歌、舞蹈,戏剧于一身并以歌唱为主,散发着无穷的艺术魅力,它就是歌剧。
师:说起歌剧,大家了解多少?生:……1、介绍歌剧的相关知识(1)关于歌剧历史师:外国歌剧有近400年的历史,起源于16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
历史上第一部歌剧是《达芙妮》,由于手稿失传,也有人说历史上第一部歌剧是《犹丽狄茜》。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三十二节:歌剧艺术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音版)音乐鉴赏第十七单元新中国的歌第三十二节中国歌剧艺术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在聆听歌剧选曲的基础上,归纳出歌剧的概念,了解我国新歌剧的发展概况以及新歌剧的基本特征。
2、聆听《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及《这一仗打得真漂亮》,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了解两首歌剧选曲在歌剧中所刻画的人物性格,知道歌剧音乐在歌剧中所起的作用。
3、通过对我国歌剧的审美体验,增进对我国歌剧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聆听两首歌剧选曲,感受、体验中国新歌剧的音乐特点。
教学难点:中国新歌剧的概念与特征的探究。
教学过程:一、激趣与导入在你的印象里,歌剧是什么样的?你能说出几部歌剧的名字吗?欣赏:下面两首《北风吹》中,哪一首是歌剧?你判断的理由是什么?师:哪一首是歌剧?师:你们得出结论的理由是什么?师:你们说得很对,歌剧最重歌唱,优美的歌声是最重要的。
歌剧大师普契尼说过:“唱好歌剧必须具备的条件。
第一是要有好的声音,第二是要有好的声音,第三还是要有好的声音。
”那么这节课就请同学们和我一同走进我国的歌剧艺术,感受我国歌剧的艺术魅力。
板书课题:中国歌剧艺术展示教学目标。
二、感悟与认知(一)《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1、剧情简介作品创作于1952年。
剧情:故事发生在1942年山西某根据地的一个小山村。
民兵队长小二黑和同村姑娘于小芹相爱,却遭到双方愚昧落后的父母的反对。
坏人也设计陷害,二黑和小芹为了争得婚姻自主权利,同封建迷信和旧习俗进行了抗争。
最后,抗日政府颁布了婚姻法,打击了坏人,教育了双方父母,使二人终于结合。
《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为第一场于小芹的唱段。
2、播放《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思考:作品表达了什么情绪,刻画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你能看出这首歌曲里包含了哪些艺术种类吗?歌曲开始时情绪明朗、愉快、舒展,把小芹纯朴可爱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师归纳:歌剧构成的要素囊括了当今世界上现存的绝大多数艺术品种——是将音乐、戏剧、文学、舞蹈、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
《第三十二节歌剧艺术》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歌剧艺术》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歌剧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歌剧的主要元素,如音乐、剧本、表演等。
3. 培养学生对歌剧艺术的欣赏能力。
4. 通过对歌剧的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歌剧的基本特点和主要元素,并通过欣赏实践培养欣赏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对歌剧进行深入的欣赏和理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歌剧视频和音乐素材,以便在课堂上播放和欣赏。
2. 准备一些有关歌剧的基本知识和背景资料,供学生参考和学习。
3. 安排课堂讨论和分享的时间,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歌剧的看法和感受。
4. 设计一些互动性强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参与感。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为《歌剧艺术》课程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包括歌剧的概述、歌剧的分类、歌剧的欣赏以及歌剧表演的实践。
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歌剧片段,引导学生讨论歌剧的特点和魅力,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歌剧概述:介绍歌剧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歌剧的基本要素,如音乐、剧本、表演等。
3. 歌剧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介绍不同类型的歌剧,如古典歌剧、浪漫歌剧、民族歌剧等,并简要介绍其特点。
4. 歌剧欣赏:通过播放不同风格的歌剧片段,引导学生欣赏歌剧的美,并讨论歌剧中音乐与剧情的关系。
5. 实践表演: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歌剧表演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剧的表演特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现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歌剧的重要性和魅力,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学习歌剧艺术。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收集一些经典歌剧的片段,进行反复欣赏和品味,加深对歌剧艺术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需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反馈,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案。
歌剧教案高中音乐ppt课件教案人音版

《中国歌剧艺术》教案课题:第三十二节中国歌剧艺术年级:高二年级教学理念:弘扬中国歌剧艺术,加强学生爱国之情。
教学内容:音乐学问——1.理解歌剧定义和中国新歌剧开展简况2.驾驭咏叹调、宣叙调、合唱的学问欣赏——《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奉献》《江姐》中的宣叙调《红梅赞》《清粼粼的水来蓝盈盈的天》《这一仗打得真美丽》学唱——《洪湖水,浪打浪》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理解歌剧及中国新歌剧的有关学问2)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新歌剧中代表曲目的地方风格。
初步区分咏叹调、宣叙调、合唱三种歌剧音乐3)学唱歌曲,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于中国歌剧的宠爱之情。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观赏的是歌剧《江姐》中的三个选段,它们分别是咏叹调、宣叙调和合唱。
《清粼粼的水来蓝盈盈的天》选自歌剧《小二黑结婚》,它的音乐以山西民歌和山西、河南、河北地方戏曲为素材,具有深厚的地方风格。
《这一仗打得真美丽》和《洪湖水,浪打浪》选自歌剧《洪湖赤卫队》以湖北民间音乐为素材,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教学重、难点:1.)区分咏叹调、宣叙调和合唱三种歌剧音乐2.)学唱《洪湖水,浪打浪》。
课时:一课时教学打算:多媒体课件,课前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理解歌剧的相关学问。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a.播放《洪湖水,浪打浪》前奏音乐,并激励学生和老师一起演唱这首歌的片段。
b.设问:你们知道这首歌的歌名吗?答案:《洪湖水,浪打浪》这首歌其实是一部歌剧的选曲,有谁能说出这部歌剧的名称?答案《洪湖赤卫队》歌剧是一门感染力很强的艺术,自产生之初,就吸引了很多观众,今日就让我们走近歌剧,一起去领会它的迷人魅力。
c. 引出课题:中国歌剧艺术二.教学新课1.音乐学问介绍歌剧可以毫不夸大的说,它是一门综合艺术。
为什么这么说呢?请同学们看屏幕。
a.理解根本概念:通过课件,引导学生理解歌剧、中国新歌剧两个音乐概念。
b.拓展:启发学生思索中国的歌剧起源于什么时候?通过新概念的介绍并联络学过的学问,启发学生答复。
教案 人音版 音乐 高中 音乐鉴赏 《歌剧艺术》

歌剧艺术课型:欣赏课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国新歌剧的喜爱,进而更加热爱中国的民族音乐作品。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亲自参与歌剧表演,充分体会歌剧的艺术特色。
3、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我国新歌剧的发展和主要剧目。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新歌剧的发展和主要剧目。
教学难点:感受并思考歌剧的风格特点,并用语言进行总结。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多媒体播放舞剧《白毛女》中《扎红头绳》片段和歌剧《白毛女》中《扎红头绳》片段。
提问:两段视频都是《白毛女》中的《扎红头绳》片段,但是表现形式却大不相同,谁能来为大家解释一下?(前者为舞剧,后者为歌剧)追问:大家觉得是先有了舞剧《白毛女》还是先有歌剧《白毛女》呢?总结:实际上歌剧《白毛女》是1945年诞生的,它是中国第一部新歌剧,而舞剧版的是于1972年根据歌剧改编而成的。
歌剧《白毛女》不仅旋律经典,而且为后来的歌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中国的新歌剧。
二、教师简介中国的新歌剧“新歌剧”主要是与我国的传统戏剧相对而言的,主要是指“五四”时期之后的剧目,它既借鉴了西洋歌剧的创作经验,又继承和发扬了我国戏曲音乐创作的优良传统。
比较经典的有《江姐》、《刘胡兰》、《伤逝》、《小二黑结婚》和《洪湖赤卫队》等等。
三、欣赏《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1、自主阅读故事梗概。
2、初听唱段《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思考:歌曲里唱了什么?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总结:歌曲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说明了小芹出来洗衣服的原因,第二部分回忆他们的羞涩时光,第三部分唱了小芹做的美梦。
3、观看歌剧视频片段,复听歌曲,感受该作品风格特点。
三、欣赏《这一仗打得真漂亮》1、初听,感受歌曲的情绪、演唱方式。
2、复听,分析歌曲的地方特色。
3、小结新歌剧的特点。
四、分组表演1、男生练习表演《这一仗打得真漂亮》;女生练习表演《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
2、十分钟后分组展示,点评。
高中音乐_歌剧艺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歌剧艺术》课标分析新课标中指出“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音乐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表演法,让学生表演音乐中的人物角色,能够拉进学生与音乐的距离,从而通过音乐活动获得审美的愉悦。
因此,本节课安排了学生进行表演和学唱,去体验歌剧当中人物的性格以及情绪。
《歌剧艺术》学情分析高中生音乐素养参差不齐,少部分学生有音乐基础(从小得到过音乐训练),而大部分学生没有音乐基础。
学生们虽喜欢音乐,但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音乐学习。
学习好的认为是副课,学不学无所谓,更不会去想音乐素养对一个人完美人格塑造中的重要性。
长期形成的这种观念,给我们的音乐教学带来一定难度。
因此让学生改变观念成了音乐教师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本节课安排在高二年级下学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喜欢音乐,喜欢音乐课。
在经过了高一一学年和高二一学期的音乐基础学习后,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掌握一些分析作品的方法,能够理解音乐。
由于他们特殊年龄阶段,他们喜欢全面的音乐老师。
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因势利导显得尤为重要。
要以学生的爱好为契机,带领学生走进音乐。
只要用心去引导、交流、花些心思设计教法,学生们一定会乐在其中,艺术带给人的愉悦会使人终身受益。
《歌剧艺术》评测练习1、填空题歌剧是以(歌唱)为主,将(音乐)、(戏剧)、(文学)、(舞蹈)、(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艺术。
它是一种多元艺术融合所升华的舞台艺术。
2、中国歌剧中声乐演唱形式有哪些?合唱独唱重唱3、器乐在歌剧中有哪些重要作用?为歌曲伴奏刻画人物性格揭示剧情烘托环境气氛4、《这一仗打得真漂亮》选自歌剧《洪湖赤卫队》,你还知道哪些著名的唱段?《洪湖水浪打浪》《看天下劳动人民都解放》《小曲好唱口难开》《歌剧艺术》观评记录老师执教的《歌剧艺术》这节课有6位老师参与了听课评课活动,现将几位老师的评课反馈,及意见和建议归结如下:1、本节课紧紧围绕“歌剧艺术”来设计活动内容,安排多种教学形式和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
新时代高中音乐人音社音乐鉴赏教案

《走向新世纪》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祖国颂》原系作者1957年冬天为彩色宽银幕文献纪录片《祖国颂》(初名为《1957年国庆节》)写的两首混声合唱曲之一(另一首为《今夜到处有歌声》)。
影片在1958年元旦献映后,这首歌就随之广泛流传至今。
歌曲的体裁是颂歌。
颂歌是一种声乐作品的体裁,主要是歌颂祖国、英雄或歌颂作者所崇敬的人物和事物。
《祖国颂》为混声合唱歌曲,旋律宽广,速度从容,气势宏伟。
F大调,单乐章,分为A、B、A’三个部分。
A段(第一部分),描写祖国大地山川壮丽,人民迎接社会主义时代到来的无比兴奋的心情。
开头是男女高音声部领唱和合唱形式的乐段,旋律悠长、开阔,中段有一段朗诵伴有优美动听的复调合唱,具有秦腔的某些特点,而朗诵之后则配上了2/4拍的曲调:“鸟在高飞,花在盛开,江山壮丽,人民豪迈,我们伟大的祖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时代。
”速度转快,节奏明快而富有弹性。
间奏之后,进入B段(第二部分)。
B段旋律悠扬而富有民族特色,是领唱、合唱形式。
在d小调上的舒展、深情的分节歌,先后由女高音、男高音和男女高音领唱,用柔和的合唱加以衬托,展现了祖国大地一派劳动、丰收的喜人景象,赞美了祖国各地工农业生产蒸蒸日上的情景。
再现的A’(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变化反复,节拍由4/4拍变为6/8拍,略去了朗诵段落,气息更为宽广,意境更为壮丽,充满了民族自豪感,反映了人民对祖国繁荣昌盛的期盼与歌颂。
二、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欣赏并学习演唱《祖国颂》;学生自我总结并讲解音乐的四种社会价值。
2.过程与方法目标:聆听、演唱并分析《祖国颂》的曲式构成,对此曲形成较为完整而清晰的认识。
3.知识与技能目标:学唱《祖国颂》,对此曲进行曲式分析。
三、教学内容:欣赏学唱并分析《祖国颂》。
四、教学重点:初步感知合唱的魅力;学生自我总结社会的音乐价值。
五、教学难点:对《祖国颂》曲式的分析。
六、教学媒体:钢琴,多媒体七、教学方法:以音乐感受体验为主,穿插运用听唱法、合作法、讲授法等其他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方法互相结合。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三十二节:歌剧艺术

《歌剧艺术》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对比欣赏,引出歌剧相关知识,激发认识传统歌剧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通过歌剧选段《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和《这一仗打得真漂亮》聆听,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知道歌剧音乐在歌剧中的作用;了解我国新歌剧基本特征以及中国新歌剧西方歌剧在音乐层面的差异。
3、通过课堂知识学习以及自主能力进行音乐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于歌剧的理解与喜爱。
●课程内容:音乐知识1、了解歌剧定义、发展、演唱形式、音乐组成。
2、中国新歌剧发展与特点。
欣赏——《威廉退尔序曲》、《哈巴涅拉舞曲》、《清粼粼的水来蓝盈盈的天》、《这一仗打得真漂亮》、《洪湖水浪打浪》、《我亲爱的爸爸》。
实践拓展——对比分析中国新歌剧和西方歌剧艺术在音乐层面的差异。
●重点:1、欣赏歌剧片段,感受音乐情绪、特征以及中国新歌剧的艺术魅力及价值。
2、认识中国新歌剧的特点,参与、体验、理解歌剧音乐。
●难点引导学生在音乐层面分析作品,对比探究中国新歌剧和西方歌剧的差异。
●教学过程一、导入(情境创设,引出课题):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来一位你们的好朋友与你们一起分享我们的音乐课堂,这位朋友你们每天都会与他见面很多次,接下来,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看看这是你们的哪位朋友?(播放视频,学生观看)生:上课铃声师:这位朋友我们太熟悉不过了,每天这位朋友都会提醒我们上课时间到,可是请问你对这位朋友深入的了解过吗?他姓什么名什么?他的家里还有谁嘛?那么今天老师就将带领着大家一同好好的了解了解这位朋友的大家庭。
其实呀,这位朋友名叫《威廉退尔序曲》,姓“歌剧”。
我们长安八中的同学们每天都在接触“歌剧”这一艺术形式,走吧,和老师一起去他的家里看看吧。
(设计意图:歌剧艺术在中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接触很少,并且学生较难理解,《威廉退尔序曲》是我校上课预备铃声,学生对它熟悉却又陌生,以此段音乐入手,且在形式上拟人化表述,可以无形中拉近课堂中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十二节:歌剧艺术
教学目标:
1、通过几部经典歌剧和舞剧的对比欣赏,让学生了解歌剧是一门融诸多因素于一体的却又相互有别的综合艺术形式,激发他们认识传统歌剧的兴趣和欣赏经典歌剧的能力,启发学生从审美角度认识歌剧的时代价值。
2、通过歌剧选段《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和《这一仗打得真漂亮》聆听,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知道歌剧音乐在歌剧中的作用;了解我国新歌剧的基本特征。
教学内容:
1、《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选自歌剧《小二黑结婚》
2、《这一仗打得真漂亮》选自歌剧《洪湖赤卫队》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歌剧的艺术魅力和艺术价值。
2、重点介绍歌剧《洪湖赤卫队》选曲,熟悉部分唱段。
教学难点:
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理解歌剧音乐
教学教具:
钢琴、音乐影视资料、歌曲乐谱及画纸等。
教学过程:组织上课。
一、设问导入。
(5分钟)
师:在你们的印象里,歌剧是什么样的?你能说出几部歌剧的名字吗?(学生讨论)那么歌剧到底是什么呢?下面就请同学们来看几段录像,看看你们能否分辨出哪首是歌剧?
分别播放舞剧《天鹅湖》、歌剧唱段《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第一段、音乐剧《猫》和话剧《雷雨》录像片段。
师:哪一首是歌剧?
生:《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
师:你们作出如此判断的理由是什么?
生:歌剧是以唱为主。
师:你们说的很对,那么这节课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来了解我国的歌剧艺术,感受我国歌剧的艺术魅力。
板书课题:中国歌剧艺术
二、感知与认识。
(31分钟)
1、播放《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第二段录像片段。
师:你能看出这段录像里包含哪些艺术种类吗?
生:音乐、文学、戏剧、美术。
(歌剧构成的要素囊括了当今世界上现存的绝大多数艺术品种——文学、戏剧、诗歌、音乐、舞蹈、绘画等综合艺术形式)
师:那么,接下来我们再来欣赏歌剧唱段,就综合形式和综合方法作进一步来了解。
2、欣赏《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第三段录像片段。
师:这段选段里有没有对白?
生:没有。
师:在歌剧这一综合艺术中,各类艺术是否平分秋色?
生:不,音乐占主导地位。
师:在这首歌曲里,音乐中除了歌唱外,还有什么?
生:器乐音乐。
师:歌剧里,声乐和器乐是否平分秋色?
生:歌唱最为重要。
师:歌唱在歌剧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生:表现作品、推动戏剧发展。
师:通过刚才聆听,你认为歌剧在演唱上具有怎样的风格/
生:民族唱法或者美声唱法。
师:这首歌曲里有没有舞蹈?
生:没有。
(可见,舞蹈并不是必要的,即便有,也是一种色彩性、过度性的)
师:歌剧的舞台美术给你的印象如何?
生:感觉好美、好真实。
(歌剧里的舞台装置、布景、灯光、服饰、道具等追求写实风格及历史文化依据的可靠性、真实性)
师归纳:歌剧的综合建立在主次分明,严密有序的基础上,音乐在歌剧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
3、学生随录音演唱《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第三段,感受音乐情绪。
师:这首歌曲具有怎样的风格?
(学生根据课本上p223材料回答:具有民族特点和地方色彩)
引出:我国歌剧创作过程及特点。
教师介绍我国新歌剧简况。
1、创作过程:探索阶段(1919-1944)、奠基阶段(1944-1955)、深入阶段(1956-)。
2、特征:反映群众的斗争生活,创造具有鲜明的形象和性格唱腔,继承民族音乐传统和借鉴西洋歌剧的创作经验,既有时代特点又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下面这首作品就是我国文艺工作者为了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大胆探索,创作了深受群众欢迎的经典新歌剧:《洪湖赤卫队》
1、学生阅读课本中P225材料,结合播放歌剧《洪湖赤卫队》录像片段,了解歌剧情景。
2、播放《这一仗打得真漂亮》录音。
问题:1、这首歌曲演唱形式是怎样的?(有领唱、合唱、齐唱)
(可见,歌剧中的声乐演唱形式很多,有独唱、合唱、重唱、某些段落还有接近说白的朗诵)
3、歌曲具有怎样的风格特征?(浓郁的湖北地方特征)
(音乐主要吸取了湖北地方民间音乐,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乡土气息和个性化的音乐形象)
4、你听了这首歌曲,你的心情怎样?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谈感受)
师归纳:歌曲的情绪风趣、幽默、活泼、开朗,演唱坚定有力,表现了赤卫队员们乐观、开朗的革命精神风貌。
音乐朴素开朗、激昂坚定、将主人公韩英、刘闯革命的坚定意志表现得淋漓尽致。
5、生演唱第二段领唱、齐唱部分。
(把学生分成两组,以一领众合的形式演唱)再次体验战士们取胜的喜悦心情和乐观开朗的精神面貌。
三、拓展与创造(8分钟)
师:歌剧《洪湖赤卫队》是新中国成立后创作的一部经典作品,歌剧里有许多的经典唱段被广大劳动人民所喜欢、熟悉。
同学们,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唱段吗?
生:《洪湖水浪打浪》、《小曲好唱口难开》等。
师:下面就请你们用各自喜欢的表达方式来演绎这首《洪湖水浪打浪》,好吗?(提供歌谱)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欢分成四组:
A、舞蹈组同学随音乐即兴起舞。
B、部分学生随音乐模仿划船动作。
C、《洪湖水浪打浪》部分学生随音乐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D、《洪湖水浪打浪》部分学生用绘画的形式把歌曲中表现的景色画出来。
(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表现要求学生自评,师生互评)
课堂小结:(1分钟)
今天我们学习了中国歌剧艺术,让我们了解、感受了我国歌剧艺术的魅力;通过两部经典歌剧唱段的欣赏,体验、了解了歌剧中所刻画的人物性格,歌剧音乐在歌剧中所起的作用;更让我们知道了我国新歌剧创作特征:反映群众的斗争生活,创造具有鲜明的形象和性格唱腔,继承民族音乐传统和借鉴西洋歌剧的创作经验,既有时代特点又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特征。
今天,我们走近了歌剧,让我们真正地感受了我国歌剧的艺术魅力,所以,我们要热爱我国的民族音乐,热爱歌剧艺术。
教学构想:
对于欣赏歌剧,学生的心理难免存在一种畏难情绪:歌剧是一门可望不可及的艺术,太古典也太深奥,并且学生平时接触歌剧也不多。
因此用歌剧、舞剧、话剧、音乐剧作为选择来导入,意在打破这种心理定势,让学生在较为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通过易于把握的对比欣赏由浅入深地进入到歌剧的艺术领域。
在大量浏览、设问、演唱和重点欣赏相结合的基础上设计了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特点,共同演绎歌曲《洪湖水浪打浪》的环节,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展示了学生的才能,又是对歌剧艺术作了进一步的了解和升华,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对歌剧艺术的热爱,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表现和倾听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