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105D-历史吉林黑龙江高三2021

合集下载

2021 年本科提前批B段-历史科目组平行志愿投档情况统计

2021 年本科提前批B段-历史科目组平行志愿投档情况统计

0587 河北大学(国家专项计划)[公 08 历史学类
569 210 116 117 75 91 76 4
第 2 页,共 23 页
2021年河北省普通高校招生本科提前批B段
平行志愿投档情况统计
非 定
院校 代号
院校名称
专业 代号
专业名称
0591
河北地质大学(国家专项计 划)[公办]
0591
河北地质大学(国家专项计 划)[公办]
03 历史学(公费师范)
609 226 119 118 90 90 85 2
0361
东北师范大学(长春市)(国家专 项计划)[公办]
01 法学
601 226 118 136 65 88 86 4
0361
东北师范大学(长春市)(国家专 项计划)[公办]
02 汉语言文学(公费师范)
599
217 112
125
524 208 109 102 52 85 77 17
0067 保定学院(公费师范生)[公办] 05 小学教育
517 213 113 97 65 78 64 1
0067 保定学院(公费师范生)[公办] 06 小学教育
524 207 107 121 47 76 73 32
0067 保定学院(公费师范生)[公办] 07 小学教育
529 196 105 97 75 86 75 2
0067 保定学院(公费师范生)[公办] 02 小学教育
532 206 111 109 60 80 77 1
0067 保定学院(公费师范生)[公办] 03 小学教育
540 204 102 121 67 81 67 1
0067 保定学院(公费师范生)[公办] 04 小学教育

黑龙江省2021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四次检测试题

黑龙江省2021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四次检测试题

黑龙江省高三历史下学期第四次检测试题24.在追溯本族来源时夏、商、周总是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是黄帝族的后裔,是中华一家。

这主要反映出当时A.民族认同意识正在形成B.宗族观念逐渐形成C.黄帝地位在中华大地至高无上D.血缘制度不断延续25“乐府双璧”之一《木兰辞》“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描绘了北朝时期商业活动场景;但发展到隋唐时期流通货币仍是钱绢并行。

这主要反映了A.魏晋隋唐时期长安是当时商业最繁华的城市B.魏晋隋唐时期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水平C.魏晋隋唐时期市坊布局分明、商业管理规范的特点D.魏晋隋唐时期商业活动存在时间地点的限制26.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或历史传统等因素来确定。

自元代始,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不顾区域经济联系,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

这种现象说明A.元朝地域辽阔,实现了国家统一B.出于加强军事控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C.经济重心已经南移D.受蒙古族管理传统的影响27.17世纪以后,号称“苏湖熟,天下足”的江浙地区因“地利树桑,人多习蚕务者”成为北方商品粮的主要输入地,闽广等地也因弃稻种植经济农作物,造成粮食供应紧张。

另一方面至18世纪也因此促成如苏州等城市成为全国性的粮米贸易中心。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非农业人口比重的提高抑制了消费市场的扩大B.民间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明清时期农业的衰退C.人口绝对数量的增加阻碍明清长途贸易的发展D.明清经济的发展是人口压力下的一种经济变动28.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先后派遣4批幼童共120人赴美留学。

下表是对他们归国后就业情况的不完全统计。

该现象A.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求B.打破了西方技术垄断C.导致民族资本主义产生D.有助于近代化的发展29.下图为近代中国1860-1921年出口贸易变动示意图,该图反映出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保持顺差B.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根深蒂固C.列强逐步扩大对华商品输出D.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加深30.20世纪初,梁启超强调:“国家所最渴望者,为国民资格。

黑龙江省2021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

黑龙江省2021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

黑龙江省2021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选择题共计50分)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国时代存在一种分封体制,其封君有在封邑征税的特权,但其相往往由国君从中央派遣到封邑,并由相主管治理和掌握兵权。

这表明战国时期A. 传统分封体制基本延续B. 管理体制呈现多元化C. 封建割据经济基础强化D. 周王室权力日渐衰微2.唐朝大多数藩镇的主要功能或“戍边”或“防盗贼”或“防骄藩”,为唐中央提供钱粮,有序地维持着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行。

有学者认为: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破坏了唐王朝的政令统一,但同时藩镇间相互制约,又维系着唐王朝的统治”。

这表明A. 藩镇都是割据势力B. 藩镇公开与中央对抗C. 藩镇延续唐朝统治D. 唐政府掌握军事权力3.中国古代中央官制的变化可以总结为:卑官变高官,高官变虚衔,差遣变实官,佐官变正官,正官变虚衔,中朝官变外朝官,中央官变地方官,长官变为机关本位。

这一变化A. 体现了官吏来源途径多元B. 符合政治发展的要求C. 反映了选官制度不断变化D. 表明中央集权逐渐强化4.方志是记述地方情况的史志,有全国性的总志和地方性的州郡府县志两类。

清代是编纂方志的鼎盛时期,无论修志的规模与次数,还是修志的数量与质量,都超过了以往各代。

清代重视方志的编纂A. 表明宗法观念源远流长B. 增强了民众的国家认同感C. 扩大了清廷的统治范围D. 有利于形成皇权至上观念5.自然法精神源自古希腊。

罗马的法学家认为它是合乎人性、合乎理性的法律,适用于包括奴隶在内全体人类,是永恒不变的法律,一切制订法都应以自然法为标准。

可见,自然法A. 维护罗马现存政治经济制度B. 是罗马照搬希腊制度的例证C. 是罗马法中具有最高效力者D. 推动罗马法趋向公平与正义6.1857年,英国下院谴责政府,认为因“亚罗号”事件,英国炮轰广州的行为“非正义”,首相帕默斯顿对此回应,请求女王解散下院,进行大选,最终同情中国的大多数反对者丧失了议会的席位。

黑龙江省2021年高三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卷D卷

黑龙江省2021年高三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卷D卷

黑龙江省2021年高三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卷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共15题;共45分)1. (3分)《诗经·齐风·甫田》记载:井田由于“民不肯尽力”,到处是“维莠骄骄”、“维莠桀桀”的丛生茂草,一副“公田不治”的景象。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包括A . 周王室的衰微B . 私田的大量开垦C . 兼并战争频繁D . 土地转让的停滞2. (3分) (2020高一下·安溪月考) 如表是“滇文化墓葬”出土器物统计表,是20世纪中期以来滇池地区出土的器物统计。

从出土器物的特点可推断,汉代()A . 中原地区的生产方式向西南传播B . 西南地区开始纳入中央统一管辖C . 西南地区铁器主要依靠中原输入D . 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了有效巩固3. (3分)(2020·河北模拟) 某学者指出:宋代(科举制下)逐渐增加的官户享有优免的特权,宗族势力赖以强盛,贫困化的一般族人则沦为隶属色彩较强的世仆,在其土地占有制度下,世仆制宗族组织逐渐形成,这导致官僚机构缺乏对社会经济部门的控制与数字化管理能力。

该学者意在强调宋代()A . 特权阶层的增加迟滞经济改革B . 制度变迁促进经济运行模式调整C . 土地兼并导致社会矛盾的激化D . 科举制发展制约经济效率的提高4. (3分)(2020·河北模拟) 鸦片战争后,负责交涉《南京条约》的清朝官员认为:这是最省事的办法,每种货物应该交纳多少税明白载于条约,可以省除争执,之前广东的苛捐杂税是引起战争的原因之一,现在关税明文规定,岂不是一个釜底抽薪、一劳永逸的办法?而且新的税则平均到百分之五,比旧日的自主关税还要高一点,所以这次对外交涉是成功的。

这反映出清朝官员()A . 找到了解决华夷矛盾的方法B . 改变了天朝上国的传统观念C . 尚未形成近代国家利益观念D . 试图通过以夷制夷缓解危机5. (3分) (2018高一上·大连期末) 《马关条的》签订之后,举国激愤。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11月份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11月份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20- -2021 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学年11月份月考文科历史试卷时间: 90 分钟满分: 100 份一、选择题:本题共计32个小题,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多选或少选、漏选均不得分。

每题1.5份,共计48分。

1.“堂贴”是唐朝中后期中书门下处理政务的主要公文之一,不仅用来“处分百司”,也“判四方之事”。

遇有日常政务,三省宰相可不必奏请皇帝,直接裁决,然后集体签署下发“堂贴”。

“堂贴”的出现表明当时A.宰相处理政务的权力增强B.皇权与相权矛盾日益尖锐C.三省分权的体制逐步形成D.国家决策机制发生了异变2.据学者研究,清代安徽知县的平均任期如下表所示,全国的情况也大致如此。

由此可知,清代知县的任期状况清代安徽知县的平均任期统计表(单位:年)A.不利于地方的长远发展B.推动了中央集权的完善C.确保了地方吏治的清明.D.受制于列强的外来压力3.汉武帝时期制史的职贵有监督“二千石,(郡守)”选署不平,任人唯亲一项,唐代监察官员的职责中已不存在此项目。

这一变化的出现是由于A.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B.选官制度的变革C.中央集权趋势的加强D.专制皇权的强化4.汉代在郡一级,郡丞、长吏辅佐郡守,都尉管式事、督邮管监察,列曹分理民政、财政、司法、教育等,但所有这些官员都是郡守的属官。

县一级也是如此。

汉代地方行政体制A.形成了制约机制B.实现了权力集中C.杜绝了吏治腐败D.避免了裙带关系5.西周时期,“凡属违犯国法的行为必定为家法所不容,同样违犯家法的行为也为国法所难容”。

犯有重罪的贵族成员,多在宗庙中接受国法和家法的制裁。

这说明,当时A.统治者极力推行严刑峻法 B.政治统治与宗法管理相结合C.法律内容开始趋向宗法化D. 宗法秩序有待国家法律维护6.宋代,知府(州)公事必须通判联署方能生效,通判本身有行政工作:明朝开始确立以知府为一府首长,通判作为知府辅佐官,必须“以安静为事”,被视为“闲曹”。

吉林省2021版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D卷

吉林省2021版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D卷

吉林省2021版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 (2018高一下·嘉兴期中) 《礼记·礼运》中说:“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

”从中,我们可以得出()A . 血缘关系是政治体系的唯一依据B . 天子的权力有限导致诸侯纷争战乱C . 此制度有利于稳定当时政治秩序D . 田产私有导致封建生产关系的解体2. (2分) (2019高三下·淮阴模拟) 《三国演义》开篇叙述了东汉末年各地的灾害和异常的自然现象,比如青蛇降落、洛阳地震、雌鸡化雄、山岸崩裂,随后蔡邕上书认为是宦官乱政的结果。

对这种政治思想评述正确的是()A . 反映了儒学天人感应的思想B . 最早产生于元末明初C . 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D . 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3. (2分) (2017高三下·成都期中) 明清时期手工作坊主赚钱后多买田置地,18世纪的英国商人在经商致富后第一件要做的事也是在乡村购买田地或与土地贵族联姻。

导致这种现象的共同原因是()A . 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B . 农业经营方式落后C . 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 . 土地贵族掌握政权4. (2分) (2017高二下·南沙月考) 《大清律例》明确规定,儿子殴打父母,不论有伤无伤,处斩刑。

如果是父母殴打儿子,情形就大不相同,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殴打儿子致死,最重也只处杖六十、徒一年的刑罚。

上述规定反映出清代法律的特点是()A . 皇权至上,法自君出B . 强调等级尊卑,主张同罪异罚C . 法分贵贱,因人而异D . 强调以礼入法,忽视个人权利5. (2分)(2017·江苏会考) “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

”这一观点出自宋明理学家()A . 朱熹B . 程颢C . 程颐D . 王阳明6. (2分) (2016高二下·黄陵期末) 19世纪中期以后,“造物主”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最终被驱逐出去,主要是因为A .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进一步发展B . 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的进一步推广C . 人猿同祖学说普遍得到了人们的认可D .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观点的提出7. (2分)(2019·滨州模拟) 如图为1938年5月某画家创作的《锄头给我你拿枪去,机器给我你拿抢去》,这一作品()A . 反映了妇女在抗战中的重要地位B . 创作于抗战相持阶段C . 有利于国共合作局面的正式形成D . 讽刺国人的消极抗战8. (2分) (2017高三上·江苏月考) 下图是2015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纪念图标,对西藏自治区成立解读正确的是①1965年成立西藏自治区②自治区政府有权对本民族事务实行自治③藏民族在自治区内享有高度自治权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民族平等,促进了民族团结A . ①②③B . ①②C . ①②④D . ①②③④9. (2分)下边漫画中的文字为“他欠了我30 个银币没还,按照罗马的法律,它应由我处置”。

2021年高三第三次阶段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三第三次阶段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三第三次阶段历史试题含答案时间:90分钟王利国杨熙铭总分:100分xx.1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礼记》载:“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采邑)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

”这反映了西周土地制度的特点是()A.土地国有制B.土地私有制C.等级占有制D.家族占有制2.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

这一“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A.千耦其耘B.男耕女织C.精耕细作D.集约经营3.清人王鸣盛论及汉代官制,“以尚书与三公对言,三公权不及尚书;以尚书与中书对言,尚书又不及中书矣……要之士人必不如宦人之犹亲密”,这说明汉代()A.权力重心在中书B.三省已具雏形C.外朝受内朝牵制D.皇权逐步加强4.曹魏末年,颁布《魏官品令》,规定父辈的中正之“品”(现在的官品),成为其子弟起家任官的“资品”。

由此可以推断,当时选官的依据是()A.个人品质B.官位品级C.家世门第D.知识才能5.元代是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杂剧、散曲、南戏等都取得巨大成就,后世将其与唐诗、宋词并称。

后人则充分肯定元曲的艺术风格,称其“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这种风格反映了元代()A.城镇经济繁荣B.统治者政治清明C.戏曲创作者文化水平不高D.中外文化交流频繁6.明代张履祥曾记载:一般人家“女工勤者,其家必兴,女工游惰,其家必落;正与男事相类……男治田可十亩。

女养蚕可十筐,日成布可二匹,或纺纱八两,宁复忧饥寒乎?”反映出当时农村A.农业商品生产已相当发达B.以织助耕是主要经营方式C.小农家庭生产呈现多样化D.妇女成为小农经济的支柱7.明末清初许多进步的思想家和广大知识分子力倡务实之风,主张改革,重实证、实测讲“经世致用”,这种现象()A.是专制政治暂时弱化的结果B.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C.是知识分子反思晚明理学空谈心性之弊端的结果D.是西方启蒙思想传播的结果8.下表是中国茶叶产销量及产销值统计表它从本质上反映出()A.中国茶叶产量和出口大幅增长B.中国经济半殖民化程度加深C.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D.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9.“事实上.中国妇女自我意识觉醒之初,首先不在‘权力意识’,而是‘义务意识’,戊戌时期的维新派妇女首次提出‘天下兴亡,匹妇亦有责焉。

黑龙江省2021年高三文科综合历史三轮复习模拟考试试卷D卷

黑龙江省2021年高三文科综合历史三轮复习模拟考试试卷D卷

黑龙江省2021年高三文科综合历史三轮复习模拟考试试卷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 (2018高一下·辽宁开学考) 在我国古代传统家族观念中,有“长兄如父”“无父从兄”“幼子不如长孙”的说法,这反映了中国古代()A . 家庭关系和睦B . 始终坚持王位世袭C . 宗法观念浓厚D . 分封等级森然2. (2分) (2019高二下·包头期中) 如表内容为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的观点。

据此判断该思想家是()A . 董仲舒B . 程颐C . 朱熹D . 王夫之3. (2分) (2017高二下·玉溪期中) 南宋政府曾三令五申禁止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围湖造田之风,但这些政令如一纸空文。

太湖流域“涝则水增溢不已,旱则无灌溉之利”。

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 . 湖田垦种成本低且收益大B . 吏治败坏使政府职能降低C . 赋税的繁重加重民众负担D . 人口压力使人地矛盾尖锐4. (2分) (2017高一下·泰安期中) 景德镇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瓷都。

明万历年间萧近高说:“(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

”这主要表明()A . 私营手工业中产生了资本主义雇佣关系B . 私营手工业生产规模超过官营手工业C . 官营手工业技术水平被私营手工业超越D . 官营手工业生产逐渐走向商品生产化5. (2分) (2018高二上·齐齐哈尔期末) 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

这里的银元指的是产自墨西哥的西班牙银元,西班牙银元曾长期作为国际通用货币流通。

在之后的历次赔款中银元改为银两,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 . 英镑取代银元的地位B . 英国只接受第三方货币C . 清政府银元储备减少D . 清朝严格限制白银外流6. (2分)从生产力的角度看,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之“近代”的含义A . 由商人和资本家出资兴办B . 以追求利润为主要目标C . 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D . 大机器生产7. (2分) (2017高三上·淮阴月考) “敌人是‘哑铃战略’,把两个铁锤放在山东和陕北,我们要砍断这个‘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