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2)
最新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课件

禁止近亲结婚
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 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
祖父母
外祖父母 a
叔伯姑
父亲
母亲 a
舅姨 a
堂兄弟姐妹 兄弟姐妹 自己 a
表兄弟姐妹 a
近亲携带相同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大。
基因组成 生殖细胞
Aa Aa
Aa Aa
子代基因 AA Aa
Aa
aa
是否患病 否
课后练习
2.下列关于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都是显性性状 B.出现频率高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出现频率低的性状是隐性性状 C.相对性状存在显性和隐性之分 D.隐性性状只有在子二代中才能表现出来
课后练习
3.能卷舌(A)与不能卷舌(a)是一对相对性状。这对基因在 人群中应该是: A.能卷舌个体的基因组成都是AA B.不能卷舌个体的基因组成都是Aa C.能卷舌个体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 D.不能卷舌个体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
殖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数是 12 条。
(5)图乙中,通过杂交组合
组,可判断出水稻长穗和短穗的显隐
关系,其中子一代长穗的基因组成是
。
AA__/_a_
aa
Ⅰ
?
1
2
A_a_
A_a_
A_a_
aa
Ⅱ
?
3
4
5
6
Ⅲ
7
8
aa
9 10
11
aa
【2016.内江中考】下面图甲是某家族遗传病图解,图乙是水稻栽培实验
的统计数据,已知水稻的长穗和短穗是一对相对性状。若用A、a分别表
作出假设
3.体细胞中的基因是成对存在的,生殖细胞只有成对基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7.2.3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教学设计教案背景: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内容。
这节课的内容主要涉及《生物课程标准》“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一个一级主题。
教学课题: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和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的内容之上的学习,是前两节内容的综合和深入,是本章的重难点,也是初中生物的难点之一,学好本节内容,是对前面所讲的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等知识的衔接,能够让学生简而明地理解生物遗传的实质,为下面学习人的性别遗传和生物的变异奠定理论基础。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制定如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根据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过程写出相关的遗传图解。
2、能举一反三总结出诸如父母双方均为双眼皮却生出单眼皮孩子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破除迷信,尊重科学,鼓励和倡导科学而严谨的实验探究态度。
教学重点:1、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2、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与性状的关系。
教学难点:1、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2、禁止近亲结婚的道理。
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教师:首先我们来看几组图片。
(多媒体展示图片)教师:大家知道为什么这些人的肤色和发色与正常人的不同吗?学生:他们患了白化病。
教师:没错,白化病是一种遗传病,但白化病患者的父母却不一定患病。
(展示图片)教师: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这与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有关——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前情回顾】教师:大家还记得这个图吗?(展示图片“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学生:记得,是上节的最后一张图片。
教师:在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在生殖细胞中也是成对存在的吗?学生:不是,体细胞中成对染色体只有一条进入生殖细胞。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第二课时)课件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子一代都是高茎豌豆,子一代种子种下去,
自花传粉获得子二代(数量足够多)。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C)
A.高茎是显性性状
高茎 Dd X
高茎 Dd
B.子一代的基因组成只有一种
Dd
Dd
C.子二代基因组成有2种
D.子二代中高茎:矮茎=3:1
DD Dd Dd dd
高茎 高茎 高茎 矮茎
3 :1
二.亲代和子代基因组成的推断
dd
子一代
Dd Dd Dd Dd 高茎 高茎 高茎 高茎
亲代
高茎
显性性状
X
矮茎
隐性性状
子一代
高茎 高茎 高茎
合作交流 5分钟
小小组之间交流、分析导学单【合作交流】的第1、2个讨论题。
合作 若亲代均为高茎,子代中出现矮茎性状(子代既有高茎也有矮茎), 交流 那么新出现的矮茎性状是显性性状还是隐性性状呢?请说明理由。
普通牛的毛色有黑色和黄色之分,如表是有关实验的结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亲本
后代
第一组
黄牛 aa
黑牛 Aa
黄牛 aa
黑牛 Aa
第二组
黑牛Aa
黑牛 Aa
黑牛 AA或Aa 黄牛 aa
第三组
黄牛 aa
黄牛 aa
全部黄牛 aa
(1)牛的毛色中,黑色和黄色在遗传学上称为 ______ 。
相对性状
(2)根据表中显示的遗传结果,可推断出牛毛色中 __黑____ 色是显性性状。
第三节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判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2.学会推断亲代和子代的基因组成
一.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判断
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教案

教案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概念,理解基因在遗传中的作用。
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交流与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概念2.基因在遗传中的作用3.显性遗传与隐性遗传的实例分析4.基因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故事等形式引入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授新课(1)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概念基因是生物体内控制遗传特征的基本单位,存在于染色体上。
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表现在生物体的外部形态和生理功能上,隐性基因则不表现在外部形态和生理功能上,但能遗传给后代。
(2)基因在遗传中的作用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
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这对基因分别来自父母。
当这对基因中有一个是显性基因时,生物体就会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这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生物体才会表现出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
(3)显性遗传与隐性遗传的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的特点,如:单眼皮和双眼皮的遗传、植物花色的遗传等。
(4)基因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基因决定生物体的遗传特征,但环境因素也会影响生物体的表现。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基因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3.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基因的显性与隐性在遗传中的重要作用。
4.课后作业(1)解释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概念。
(2)举例说明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的特点。
(3)分析基因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四、教学评价1.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概念的理解程度。
2.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特点的掌握程度。
3.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在分析基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方面的表现。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三节 基因的显性与隐性 (2)

作业练习
1.被誉为“遗传学之父”的科学家是()
A.达尔文 B.袁隆平 C.孟德尔 D.巴斯德
2.一株高茎豌豆和一株矮茎豌豆杂交,后代表现为高茎,若后代进行自花授粉,则受精卵的基因组成可能是()
A.一种
B.二种 C.三种 D.四种
3.番茄果皮的红色(D)对黄色(d)为显性。
若将红色番茄(Dd)的花粉授到黄色番茄(dd)的柱头上,则黄色番茄上所结果实的颜色和种子中胚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A.黄色;Dd、dd B.红色;Dd
C.红色;Dd、dd D.红色和黄色;Dd、dd
4.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下列血亲关系属于旁系血亲的是()
A.外孙子、孙子
B.祖父、祖母 C.表兄弟、表姐妹 D.外祖父、外祖母
5.下图是某家庭的遗传图谱。
假设控制双眼皮的基因(A)为显性,控制单眼皮的基因(a)为隐性,请据图回答:
(1)在遗传学上,人类双眼皮与单眼皮称为一对_____________性状。
(2)若1号是双眼皮,2号是单眼皮,4号为单眼皮,5号是双眼皮。
1号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___,5号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___。
若6号是单眼皮,5号和6号生下一单眼皮孩子的几率是_____________。
(3)7号和9号是表兄妹,从优生角度分析,他们不能结为夫妻的原因是后代患_____________的机会大大增加。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基因型与表现型对应关系
完全显性
当显性基因存在时,其性状会完全表现出来,而隐性基因 的作用被掩盖,如豌豆的高茎(D)对矮茎(d)为完全 显性,高茎豌豆的基因型为DD或Dd。
共显性
两个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各自独立地表现出自己的性状 ,如ABO血型中A和B基因为共显性,O基因为隐性,A型 血的人基因型为AA或AO。
现型,是表现型的内在基础。
表现型影响因素
基因型
01
是决定表现型的内在因素,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
结果。
环境
02
包括自然环境(如温度、光照、水分等)和人工环境(如肥料
、农药等),对表现型有重要影响。
基因与环境的互作
03
基因型相同但处于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个体,其表现型可能会有
差异;同时,环境也可以影响基因的表达。
室整洁卫生。
PART 06
课堂互动环节
REPORTING
学生提问或发表观点
学生可以提出关于基因显性和隐性的 定义、特点、遗传规律等方面的问题 。
学生可以就课堂内容提出自己的疑惑 或不同观点,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 和讨论。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对于基因显性和隐 性的理解,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案例。
教师解答疑难问题或提供指导建议
动物选种选配原则
选种
根据育种目标,选择符合 要求的优良性状个体。
选配
根据基因型进行选配,使 后代获得优良性状。
原则
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 作为亲本,通过选种和选 配,使后代获得更多优良 性状。
人类遗传病预防和治疗策略
治疗策略
基因治疗、手术治疗、药物治 疗等。
手术治疗
针对某些遗传病,如先天性心 脏病等,可通过手术治疗改善 症状。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概念。
2.掌握遗传表型的预测。
3.认识显性和隐性对基因遗传的影响。
4.了解稀有疾病和突变基因。
教学环节:1.导入(10分钟):通过呈现有关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图片或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知识传授(30分钟):a.介绍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概念,以及遗传表型的预测方法。
b.讲解显性和隐性对基因遗传的影响,包括显性基因的表达和隐性基因的传递方式。
c.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常见疾病的遗传方式,如血型、色盲等。
d.介绍稀有疾病和突变基因,以及对个体和人群的影响。
3.案例分析(30分钟):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不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对遗传表型的影响,并预测子代的基因型和表型。
4.小组活动(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自愿者担任“家族长辈”,其他成员扮演“子代”,通过模拟基因的遗传传递,让学生亲身体验显性和隐性基因在家族中的传递情况,并讨论结果。
5.总结(10分钟):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识并进行总结,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巩固对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理解。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来传授知识,结合图片、案例等辅助材料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2.情景教学法:通过模拟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基因的传递过程,增强理解和记忆。
3.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和合作,培养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教学资源:1.幻灯片、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教具。
2.案例分析材料和小组活动指导手册。
3.白板、笔等教学辅助工具。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参与度、讨论质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活动中的模拟情景观察学生对基因显性和隐性的理解和应用。
3.课后布置作业,考察学生对基因显性和隐性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1.在导入环节,可以设计更具吸引力的图片或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在小组活动中,可以更好地引导讨论和总结,提高学生的归纳和总结能力。
3.准备丰富的案例和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基因显性和隐性的概念。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知识点:初二下册生物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知识点:初二下册生物查字典生物网初中频道为您整理了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知识点:八年级下册生物,期望关心您提供多方法。
和小编一起期待学期的学习吧,加油哦!
1.生物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操纵的,而成对的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
2.当操纵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操纵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若这对基因差不多上显性,则表现为显性基因的性状,若这对基因差不多上隐性,则表现为隐性基因的性状。
3.孟德尔:奥地利人。
遗传学之父,遗传学的奠基人。
(1) 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
(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后,在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显性性状。
如:豌豆的高茎与矮茎杂交得到高茎豌豆,则高茎豌豆是显性性状,矮茎豌豆是隐性性状)
(2) 在相对性状的遗传中,表现为隐性性状的,其基因只有dd。
表现为显性性状的,其基因组成为DD或Dd两种。
因此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3) 基因组成是Dd,尽管d(隐性)操纵的性状不表现,但d并没有受D (显性基因)的阻碍,还会遗传下去。
4.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缘故:近亲携带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比例较大,其后代患该遗传病的几率就增大。
以上确实是查字典生物网为大伙儿整理的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知识点:八年级下册生物,大伙儿还中意吗?期望对大伙儿有所关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对的基因都是隐性的, 性隐状性才能表现出来。
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 以内的 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近亲结婚
人类遗传病
相当一部分 显性遗传病是指显性性状
是由 致病基因 (基因组合为AA或Aa)
杂交实验说明
1.孟德尔选择了容易区别的相对性状作为研究对象,例如高豌 豆高约1.8~2.1 m,矮豌豆高约0.2~0.5 m。如果高豌豆控 制高度的一对基因是AA,矮豌豆控制高度的基因是aa,两者杂 交的后代杂种豌豆会怎样呢? 2.杂种豌豆为什么只表现高的呢?难道控制矮性状的基因(a) 没有传给子代吗? 3.把杂种高豌豆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去,后代有高也有矮,并且矮的还和原来 的矮豌豆一样的矮,其体内含有矮基因(a)。这表明了有的杂 种豌豆虽表现高的性状,但含有控制矮性状的基因(a),只是 未能表现出来。由此可见,杂种高豌豆体内既有高基因(A), 也有矮基因(a),杂种细胞中同时含有A和a时,能够通过性 状表现出来的基因A称为显性基因,被掩盖的基因a称为隐性基 因。高和矮这对相对性状,高就是显性性状,矮为隐性性状。
的性状。
真理来自于实践!
让我们看看著名的“孟德尔豌豆 杂交实验”吧!
孟德尔选的 是纯种高豌 豆(用AA 表示)和纯 种矮豌豆 (用aa表示 进行杂交。
左为高豌豆,右为矮豌豆
杂 交 方 法 :
把矮豌豆的花粉授给高豌豆(或
相反) 有性生殖
获得了杂交后的种子
杂交后的种子长成的植株都是 高的!( 与纯种高茎一样高 )
2.人类有耳垂是由显性基因D控制的,无耳垂是
由隐性基因d控制的。如果一对夫妻,一个有 耳垂,一个无耳垂,而他们生了一个无耳垂的 孩子。那么,如果他们俩生一个孩子,无耳垂 的可能性是多少?
如果他们俩都是有耳垂的,而却生了一个无耳 垂的孩子,请问,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有耳垂 的机率是多大?
作业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还知道,同种生物 同一性状有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
在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是如何控制性状 的表现形式的呢?
人体的体细胞23对 染色体上,总共有 数万对基因。
成对的基因控制 生物的某一性状, 基因用字母大、 小写表示。
那么通过有性生殖产生 假的设下父一方代一A对a基基因因控制的 A性A状控,制到能底卷舌是这能一卷舌还 性是状不,能母卷方舌一?对还基是一半 因卷a,a控一制半不不能卷卷?舌
引起的。
表现为有病,隐性遗传病 是指隐性性状(基因组合
为 aa)表现为有病。
假设父母均为正常, 但均携带致病的隐 性基因(Aa),那 么:
A
父(Aa)
a A
母(Aa)
a
AA
Aa Aa aa 得病!
1.某人的鼻子本来比较平直,一场车祸后, 伤虽然好了,但是鼻子却撞歪了。他担 心会遗传给下一代,因此很伤心,你能 给他做做思想工作吗?怎么做?
第三节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滦县东安各庄镇中学
张爱红
温故知心:
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生物的 体 细胞中,染色体是成 对存在的。成 的对染色体的 相同位置,存在决定同一性状的基因, 所以基 因也是成 出现的对。而生殖细胞( )或 精子 ( 卵细)胞中,染色体是成 出现单的(数量减 半),所以基因也是成对的。
得出的结论:
1、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 隐性性状之分。
DD(高茎)
D(高茎基因)
2、基因也有显性和 隐性 之分。
Dd
dd(矮茎)
d(矮茎基因) (高茎)
3体、细我胞们(通包常括受用精大卵写!字)母中表,示成显对性的基基因因如小, 写何组字合母才表表示现隐显性性基性因状(,如同何一组英合文才字表母现)隐。
性性状? 同一英文字母
高茎豌豆 (DD)
高茎豌豆 (Dd)
矮茎豌豆 (dd)
三种基因型(组合)只表 现两种相对性状,即AA, Aa表现 显性性状;
而aa则表现 隐性性状 。
在成对染色体上控制生物性状遗传的基因也是 成 对存在的,这成 对的基因有 隐和性 显之性分。
也就是说,如果成对的基因全是显性的,由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