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分析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技术性失误致误漏诊11例分析

双下肢 内旋 l 5 o 以最大限度地显露前倾 的股骨 颈 ,标准的骨
盆前后位片应 当是尾骨尖端指 向耻骨联合 ,且二者之 间的距
离是 1 - 2 c m。
3 . 4 规范 C T与 MR I 检查方 法 : C T检 查 除常规横 轴位 扫描 外, 必须行冠状位及斜矢状位 多平 面重建 ( M P R) , 使头颈部及
2 误 漏 诊 原 因分 析
性随访 跟踪 , 并与临床及关节镜进行对照 , 以验证影像诊断结 果, 提高其诊断水平 l 1 l 。
3 . 2 规范有关 测量方法 : 明确对髋关节撞击综合征 的诊 断有
2 . 1 摄影体位不标准 :髋关节正位投 照时双侧股骨未 内旋 , 造成头颈部显示欠佳 ,无法观察头颈外侧 局部解剖情况 , 并 直接影 响到偏心距及 a 角的测量 , 1 1 例中因此情形造成漏诊
2例 。另骨盆片摆位不正 , 中心线过高 , 所照骨盆类似轻度入
帮助作 用的测量指标 , 片投照标准 : 对 于髋关 节撞 击综合征
而言 , x线片常用投照体位有 骨盆后前位片和侧位片 , 规范的
骨盆前后位 片基本能反映潜在 的骨畸形 , 摄片 时患者仰 卧 ,
医技杂 I o 1 3 年2 月箜 2 o 卷第 2 期 J o u r n  ̄o f P r a c t i c a 1 Me d i c a l = c h n i q u e s , F e b m a n , 2 0 1 3 , v 0 】 . 2 0 , N o . 2
响 了樟脑的检测 。因此 , 紫外分 光光度法不适宜 于复方碘滴
口位 ,造成髋 臼前后壁呈假性交叉征 , 1 1 例 因此情形误诊为 钳夹型髋关节撞击综 合征 2 例。
FAT(髋关节撞击综合征)解读

髋臼后壁过度覆盖:髋臼后壁缘位于股骨头中心 的外侧,即后壁征。 后壁征也可出现于髋臼过深、髋臼内陷。
.
髋臼后倾 髋臼唇骨化
X 线检查可以全面观察髋臼边缘形态的改变、 髋关节面下骨质异常,能较准确地诊断钳 夹型FAI,应作为首选检查。 但是需拍摄标准骨盆前后位
因为
退行性病变
90年代Gana等系统、全面地研究和总结出提出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又称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 femoroacetabular impinglment Syndrome,FAI
Neuman M. Gana R J.Bone Joint surg Br.2001.83(2) Clin.Orthop Relat Res 2009
凸轮撞击型FAI
股骨头颈联合 处前上缘骨性 突起 非圆形的股骨 头
凸轮撞击型FAI
凸轮撞击型FAI
股骨头颈联合处前缘骨性突起、骨 质硬化, α角增大
钳夹撞击型FAI
横断面显示髋臼后倾
正常髋臼连线与水平线呈钝角 呈锐角,提示髋臼后倾
表现
基本表现同X线
对髋臼盂唇和软骨损伤的检出有较高的敏 感性和特异性 其它表现
股骨颈疝窝 关节积液及滑膜增生 骨髓水肿
MR造影优于常规MR
凸轮撞击型FAI--并盂唇撕裂
MR关节造影:关节软骨损伤 MR关节造影:盂唇损伤, 股骨头颈交界处骨质增厚
盂唇损伤,α角增大
• 关节软骨损伤
髋臼唇骨化,股骨 颈疝窝形成
钳夹撞击型FAI—髋臼加深,髋臼盂唇撕裂
髋臼唇撕裂:MR
髋关节磁共振成像序列在髋关节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加强医生培训
加强对医生的MRI技术和诊断培训,提高医生对 MRI图像的解读能力和诊断水平。
制定标准化的MRI扫描协议,确保不同医院 和医生之间的扫描参数和图像质量的一致性 ,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结合其他检查手段
在必要时,结合X线、CT等其他影像学检查 手段,为髋关节疾病的诊断提供更加全面的 信息。
髋关节磁共振成像序 列在髋关节疾病诊断 中的临床应用
目录
• 髋关节疾病概述 • 磁共振成像技术简介 • 髋关节磁共振成像序列介绍 • 髋关节磁共振成像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 磁共振成像在髋关节疾病治疗中的辅助作
用 • 总结与展望
01
髋关节疾病概述
常见髋关节疾病类型
01
02
03
04
髋关节炎
包括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 炎等,表现为关节软骨退变、
无创性检查
MRI是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方法,不需要切开皮肤或注射造影剂,因 此被广泛应用于髋关节疾病的诊断中。
早期发现病变
MRI对于早期髋关节病变的发现非常敏感,能够在疾病早期就提供准 确的诊断信息,有助于患者早期治疗。
磁共振成像技术发展趋势及前景预测
技术不断创新
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MRI设备的分辨率和扫描速度将进一步提高,为 髋关节疾病的诊断提供更加准确、快速的信息。
性别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某些髋关 节疾病,如骨关节炎。
生活习惯
长期关节劳损、过度使用关节 、肥胖等不良生活习惯可增加 髋关节疾病的风险。
年龄
随着年龄的增长,髋关节疾病 的发病率逐渐升高。
遗传因素
部分髋关节疾病有家族聚集性 ,与遗传基因有关。
其他疾病
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 柱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累 及髋关节,导致关节损害。
髋关节MRI表现和作用

髋臼盂唇损伤
髋臼盂唇
正常髋臼盂唇在MR图像上一般呈三角形, 为低信号,边缘光滑,髋臼唇隐窝显示 清楚
髋臼盂唇损伤MR诊断标准(一)
髋臼盂唇损伤MR诊断标准(二)
盂唇撕裂诊断标准( Czerny)
MR盂唇、外上盂唇及后盂唇按照顺时针方 向依次分布于8点至5点的位置,5点至8 点的位置由髋臼横韧带覆盖,表面无盂 唇覆盖
起点
止点
髂骨翼外面、骶骨后面 臀肌粗隆及髂胫束
髂骨翼外侧面
股骨大转子
S2-4的骶前孔外侧
股骨大转子
坐骨小切迹附近
股骨转子窝
闭孔膜内面及周围骨面 股骨转子窝
坐骨小切迹附近
股骨转子窝
坐骨结节
转子间嵴
髂骨翼外面
股骨大转子前缘
闭孔膜内面及周围骨面 股骨转子窝
大腿前肌群正常解剖
大腿肌前群正常解剖
肌肉名称 起点
止点
缝匠肌(最 髂前上棘 长)
股直肌
髂前下棘
胫骨上端内 侧面
胫骨粗隆
大腿内侧肌群正常解剖
大腿内侧肌群正常解剖
肌肉名称
起点
止点
耻骨肌
长收肌 短收肌 大收肌
闭孔周围的耻 骨支、坐骨支 和坐骨结节
股骨粗线
股薄肌
胫骨上端内侧
大腿后肌群正常解剖
大腿后肌群正常解剖
肌肉名称
起点
止点
股二头肌 半膜肌
长头起自坐骨结 节,短头起自股 骨粗线
髋关节正常解剖
髋关节正常解剖
髋关节周围肌肉正常解剖
髋肌前群正常解剖
髋肌前群正常解剖
髋肌前群正常解剖
肌肉名称 髂肌 腰大肌 阔筋膜张肌
起点
止点
髂窝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影像学特征

I . u t e h r ceiain o tr is a d p msd s s s u tre e I F r r c a a tr t f pe e n n e ie , e q i p n I h z o s e s
a d te gu e ie a i g 1 一i d n n k ltn.rm h ,r io s n lc d h v h s s n n a o e s eeo f o t e i z me h
图 1 撞 击 部 位 和机 制 的 三 种 类 型 3 影 像 学 表 现
/ /
x线平 片作 为常规 的检查 方式 , 也是 F I A 的基
凸轮撞击 的潜 在病 因仍不 清楚 , 临床可引起股骨头颈交界处 异常 的疾病如 : 亚临床型 S F 股骨 头后倾 , 骨颈 骨折 畸 C E, 股 形愈合 , 严重髋外翻等均 可诱 发髋 关节撞击 , 型 的特 征是 此 股骨头 的非球形部分在股骨头颈连接处呈异 常骨赘 突出 , 当 股骨头旋入髋 臼时撞击髋 臼相应 区域产生 凸轮样撞击 , 此型
[6 陈乃富 , 1] 谷仿丽 , 韩邦兴. 蕨菜黄酮对高 脂血症大 鼠脂代谢 的 影响[ ] 中幽中医药科技 ,07,4 6 :2 4 . J. 2 0 1 ( )4 3— 2 4
[7 陈 富, 1] , 张莉 , 戴军 , 蕨莱黄酮 对小 鼠急性 乙醇肝毒性保护 等.
陈乃富, 张莉. 蕨菜 黄酮类化合 物 的提 取与分 析 [ ] 中 国林 J.
-
11 44・
、i
西南 国防医药 2 1 年 1 第 2 01 2月 1卷第 1 2期
、J 、J 、J 、J 、J
致死量 [ D ) 大于 2 . / g属于无毒级别 。 L( ] 。 0 0gk ,
股髋关节撞击综合症

MR小结
在未逹到FAI诊断标准的无症状病例中出 现的MRI异常改变,如髋臼唇形态异常、 髋臼骨质信号异常是与髋臼碰撞相关,提 示早期FAI可能性,应进一步追踪确定。
结论
1. 标准的骨盆X线前后位片上的特征性征象可以证实髋臼及 股骨的异常改变。CT在显示骨关节细节方面较X线具有优 越性 。MRI更准确的显示FAI的髋臼唇病变、邻近软骨病 变以及股骨和髋臼的骨质异常,能够较好地反映FAI的病 理过程。
1/1Ra
a
b a
1/2R distance
o
11、1/2半径高偏移测量 (1/2R distance),在1/2半 径高的延长线与股骨头的 半径所作之圆相交点,与 此线在股骨头上的交点之 间距离,以1/2半径高减去 半径而获得,凸出于圆外 取正值,凹于圆内取负值; 凸轮型及混合型FAI均出现 股骨头或股骨头颈部的凸 出,测量计算凸出的比率 与各测量指标间的联系;
X线表现——形态学指标
4.头臼指数(acetabularhead index): 股骨头被髋臼覆盖的百分 比。百分比由三条垂线来 测定:线1通过股骨头的 最内侧,线2通过髋臼的 外侧缘,线3通过股骨头 最外缘。线1和线2之间的 距离A与线1和线3之间的 距离B的比值乘以100。 (正常84.34±2.31)
MRI表现——形态异常征象与其他直接、间接征象
形态异常征象指标-与X线、CT类似 其他直接、间接征象
关节积液 股骨头信号异常 髋臼唇信号及形态异常 髋臼骨质信号异常 关节面软骨信号异常
MR表现--形态异常征象指标-与X线、CT类似
MR表现--形态异常征象指标-与X线、CT类似
小结
1. 凸轮型FAI较为特征改变为股骨头颈交界处形态 异常局限性骨性突起及头颈交界处偏心距减少。 钳型FAI可见髋臼缘硬化及游离骨片、髋臼缘骨 赘及髋臼后翻、髋臼加深等改变。 混合型FAI则同时存在上述异常改变。 上述改变基本可以确诊为FAI。 2. 形态学指标的测量在对FAI的诊断、分型以及异 常征象的量化方面有重要临床意义,其中较简单 有意义的有头颈交界处偏心距、髋臼深宽指数、 α角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影像特征综述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影像特征综述熊健;张吉林;易本清【期刊名称】《江西医药》【年(卷),期】2016(051)009【总页数】3页(P987-989)【关键词】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AI;凸轮型;钳夹型;股骨颈疝窝【作者】熊健;张吉林;易本清【作者单位】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科,九江 332000;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科,九江 332000;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科,九江33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6.8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FAI)[1]是瑞士医生Ganz于1999年首先进行了报道,并于2003年正式提出FAI的概念[2]。
FAI 是髋臼盂唇与股骨近端解剖关系出现异常而引起的一种髋关节慢性疼痛并可导致髋关节活动障碍的一种疾病,髋臼损伤及关节软骨退变可发生在股骨头颈与髋臼非正常碰撞后,继而引发相应临床症状,不经过及时合理的治疗最终可导致髋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
根据发病原因主要来源于髋臼或股骨近端,FAI可分为3种类型:凸轮型撞击(Cam type)、钳夹型撞击(Pincer type)及凸轮钳夹混合型撞击(mixed type)(见图1),近年来,这类疾病数量不断增多,国内外杂志有关于FAI的影像诊断的报道屡见不鲜[3],本综述归纳了我院近年来FAI患者的影像表现并进行总结,为同行在以后的工作中进行经验交流并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FAI的起源是由于股骨近端和髋臼缘的异常接触而引发,可造成包括髋部疼痛,关节软骨的损伤及髋臼盂唇磨损、变性,也可发生于遭受超生理功能的活动范围而导致的剪切力伤害的解剖结构正常的髋关节[4]。
凸轮型FAI常见于经常运动的男性,其特征在于股骨头非球形部分在股骨头颈连接处呈异常之骨赘突出,由于股骨头和颈交界处的异常导致髋关节运动时,股骨头的非半球形部分在屈曲、内旋位对髋臼前上部撞击,臼缘产生间断或持续的关节软骨压力和剪切力,造成由外至内的髋臼软骨磨损,导致软骨从关节盂唇和髋臼上撕裂与凸轮样撞击[5],同时长期刺激可导致相应髋臼硬化。
髋关节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

髋关节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瑞士医生Ganz于1999年首先报道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AI),并于2003年正式提出FAI 的概念。
FAI是由于股骨近端与髋臼盂缘的相对解剖关系异常,导致髋关节活动时两者之间不正常的接触、碰撞、损伤髋臼盂唇、关节软骨、从而引起腹股沟区慢性疼痛、髋关节活动受限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目前认为,FAI是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重要原因,如果不经过合理的治疗,最终会发展为髋关节骨性关节炎。
一、相关解剖学基础髋关节是人体最大的球窝关节,由髋臼和股骨头组成。
髋臼:由髂骨、坐骨及耻骨共同组成。
正常髋臼轻度前倾。
髋臼缘周边有纤维软骨构成的盂唇,增大了髋臼的深度及覆盖范围。
正常盂唇附着于髋臼前缘及后缘,下缘与髋臼横韧带融合。
髋臼盂唇的主要功能是吸收冲击力,润滑关节及分担压力。
髋臼关节面呈半球面,表面覆以透明软骨。
髋关节周围存在髂骨韧带、耻股韧带及坐股韧带以增强关节囊。
股骨头:呈球形,表面覆以透明软骨。
正常股骨颈稍前倾,股骨头颈交界处呈局限性凹陷。
二、临床表现FAI多见于中青年人,凸轮型(Cma型)FAI多见于爱好运动的青年男性。
钳型(Pinceer 型)FAI多见于中年女性。
临床表现多为轻微外伤后或无外伤的情况下出现腹股沟区慢性疼痛,髋关节活动受限,以屈曲和内旋为著,体育活动或者长时间行走后加重;有时疼痛会向外放射到大转子区,向内放射到内收肌区,甚至放射到臀部。
体检可以发现髋关节撞击试验阳性,4字试验阳性。
撞击试验分为前方撞击试验和后方撞击试验,前方撞击试验为髋关节被动屈曲90°时内旋、内收,后方撞击试验为髋关节过伸时外旋;如果出现疼痛、活动受限,即为撞击试验阳性。
二、影像表现1、X线表现:诊断髋关节FAI的标准X线平片主要是骨盆前后位、侧位及水平侧位片,均要求患者仰卧位,下肢内旋15°,X线管焦点到胶片的距离为1.2m,前后位片中心线指向双侧髂前上棘连线与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分析作者:张开富来源:《延边医学》2014年第21期摘要: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AI)是临床上早期发现和诊断髋关节退行性变的重要病因,有助于患者的早治疗和改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检查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影像学方法主要为MRI、CT、X线,但是就目前而言,采用以上方法检测FAI的时候,仍存在对FAI影像学认知不足的情况,基于此,本文将以38例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详细的探讨FAI 的内涵、分型、发病机制及其采用MRI、CT、X线检测的影像学表现,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性依据。
关键词:髋关节撞击综合征影像学表现MRICTX线髋关节撞击综合征在临床上属于手术过度矫正、创伤、髋臼内陷、股骨头滑脱、股骨头坏死及其发育不良等导致的髋关节症候群,更是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主要病因,临床症状主要为腹股沟区持续性或间断性疼痛,并且在进行屈髋动作时会导致疼痛加剧,如爬山、抬腿、弯腰或下蹲等,严重的甚至髋关节活动受限,高发群体为中年和青少年。
还有部分患者表现为髋部假性交锁、打软和无力,假如不能够及时的发现和治疗,就会导致髋关节发生软骨损伤、盂唇损伤等。
由此可见,临床上对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做到早发现和早治疗对患者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内涵及其分型1.FAI的内涵临床上又称之为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主要是指患者的髋臼盂缘与股骨近端间的生理解剖发生异常,或者是髋关节解剖正常但是长期受到不正常外力的作用,使得髋臼盂缘与股骨近端长期异常碰撞和接触,在这种微型创伤的作用下,导致关节软骨及其关节盂缘发生退行性变,进而将一些列的临床不适症状表现出来,其中腹股沟区慢性疼痛具有典型性,开始为间歇性疼痛,随后逐渐过渡到持续性疼痛,甚至限制髋关节活动,内收内旋屈曲的难度大,该症状也被称之为髋关节撞击试验阳性。
2.FAI的分型临床上通常将FAI分为三种类型,即凸轮钳夹撞击型(mixed type)、钳夹型(pincer type)和凸轮型(cam type),分别如图1、图2和图3所示。
在解剖学上股骨头和髋臼是髋关节的构成部分,在关系上相当于帽子和头,假如出现凹凸,在运动的过程中势必会产生疼痛,并且股骨头和髋臼一方出现发育异常,就会导致骨质增加,使得股骨头和髋臼再摩擦的过程中出现严重损耗,进而对髋关节内部结构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在髋关节盂唇损伤的情况下,就会发生弹响、交锁等反应。
并且长此以往,就会使髋关节严重退行性变和退化,必须接受髋关节置换治疗。
由此可见,对FAI患者早诊断和早治疗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
Lavigne[1]等经过实验研究证明,临床上钳夹撞击型患者多为爱运动的中年女性,而凸轮撞击型患者多为爱运动的男性,并且在损伤程度和范围上,曲柄型损伤与夹钳型软骨损伤相比较之下更严重、更大。
图1图2图33.FAI的发病机制在关节运动终末期髋臼和股骨近端两者发生的异常撞击和接触是导致撞击综合征产生的主要原因,而具体的原因多为髋臼后倾或者是髋臼畸形等,其中钳型撞击主要是过度覆盖髋臼导致的髋关节撞击,因此过度覆盖就是主要的致病因,主要包括了髋臼内突、髋臼内陷和髋臼后倾等,而导致髋臼后倾的原因则多为手术过度矫正、创伤、股骨头骨骺滑脱及其髋臼发育不良等。
在骨盆正位片上显示为髋臼前后缘线交叉症。
而凸轮型撞击则主要是髋关节受股骨颈侧增生的撞击,头颈交界区增生和股骨头不圆等是股骨头颈交界处偏心距欠缺的主要因素。
同时导致头颈交界区增生的原因是扁平髋、股骨头骨骺滑脱和股骨头坏死等,进而使得在进行内旋屈髋动作的时候,髋臼外上缘与头颈交界部产生撞击,通过X线片可以从常规髋关节正侧位对骨头颈交界区外缘的囊性变、凸出和骼饱满情况进行观察,通过MRI造影可以观察到Alpha角增大。
二、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各种影像学表现1.MRI检测以上38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应用的是该检测手段,该手段与CT和X线片检测相比较之下更具优势性,主要是能够将FAI的髋臼和股骨骨质异常、邻近软骨病变及其髋臼唇病变清晰的显示,同时还能够将FAI的病理过程全面的展现,对于FAI的早期诊断意义重大。
这主要是软骨损伤和髋臼盂唇在3.0T MR高场磁共振的条件下具有较高的检查特异性和敏感度。
在T2加权像上髋臼唇的损伤部位主要表现为高信号,具体的情况如图4所示。
损伤的FAI髋关节软骨多位于邻近髋臼唇,并且表现为全层和部分软骨缺陷和软化,并且骨赘形成、骨质硬化和软骨下囊肿是关节软骨损伤常常伴随的症状,很少发现骨髓水肿位于股骨头颈交界处发生了纤维囊性变的区域。
并且经MRI检测显示,在有骨髓水肿位于近囊性变区域的时候,则需要考虑是否发发生了FAI,或者是已经发生了FAI早期改变。
对软骨损伤和盂唇采用磁共振关节造影诊断的敏感性更高。
Pfirrmann[2]等在相关报道中指出:以MR对FAI的关节造影,其影像学图像表现为有骨性隆起存在于股骨头颈交界区、有软骨损伤位于股骨头上前部、α角较大(凸轮样撞击);背侧的髋臼唇撕裂和深髋臼(钳样撞击)。
王学松[3]等以5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经过研究证明,软骨和髋臼唇的撞击损伤可位于多个部位,如髋臼和股骨头,较多见的是上相限,且具有严重病变的特点。
Kassarjian[4]等经过实践证明,凸轮型撞击患者者,有88%的MRAs有三联征的表现,即前上方盂唇撕裂、前上方软骨异常、α角异常。
同时过哲[5]等学者以18例患者为对象研究表明:对于FAI凸轮型撞击患者在临床上没有其它影像学异常和髋关节疼痛不明显或者是没有的情况下可以应用dGEMRIC,也就是延迟钆增强磁共振软骨成像技术,以此来对患者髋臼软骨的损伤进行检测,并了解损伤的程度,该损伤与凸轮的畸形程度具有密切相关性。
Notzli[6]等指出对股骨头颈交界处凹陷采用MRI定量描述的方法,也就是与股骨颈长轴的斜轴位平行进行扫描处理,将影像学获得,找出颈与股骨头前方交界处的点,定为A点,股骨头中点与该点距离大于股骨头半径,在股骨头颈凹陷的情况下,就会增大a角,如图5所示。
周永刚[7]等以1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指出MRI检查包括了常规扫描FAI轴位、冠状面、矢状面,平行于股骨颈长轴斜轴位扫描,具体包括了扫描盂缘后上、后下、前上、前下各个方位的损伤、盂缘旁囊肿、盂缘撕裂、盂缘退变等,并且以上检测目标均能够在MRI上清楚显示,并且盂缘退变在快速自旋回波、质子加权像、脂肪抑制序列T2WI三种序列中均呈高信号表现。
在盂缘出新撕裂的情况下,有液体信号存在于关节软骨和盂缘之间。
而在FS、PDWI及T2WI上盂缘旁囊肿均呈高信号,并且囊肿可位于关节外和邻近骨内。
MRI还可以将退变和关节软骨损伤较好地显示,并且在T2WI上均为高信号。
图4:髋臼前缘损伤T2加权影像图5:左边为增大a角,右边为正常a角2.CT检测以上38例患者中有13例患者应用的是该检测手段,彭波[8]指出和X线平片相比较之下CT诊断的临床价值更高,具有骨质显示清晰和空间分辨率高的特点,能够为骨折和复杂关节结构的诊断提供依据,CT检测能够将FAI病人异常直观显示,如髋臼盂唇、股骨头、颈的形状情况等,为临床的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对于凸轮型髋关节撞击患者来说,CT显示的异常影像学为头颈移行区局限性凹陷不存在、头颈交界处直径增加多排螺旋CT 检测髋关节的股骨颈斜轴位、冠状位和横轴位显示有隆起或平直存在于股骨头颈连接处前外侧,且头颈比例扩增,α角在50°以上,并且有“枪柄样”改变存在于股骨近端,具体如图6所示。
除此之髋内翻、外股骨颈或股骨头后倾是凸轮型撞击的又一特征,CT显示,在股骨颈斜轴位股骨颈或股骨头向后倾斜,髋内翻时冠状位股骨干与股骨颈夹角变小,且在125°以内。
由于髋臼和股骨颈碰撞导致的软骨受损,CT显示髋臼和股骨头颈处囊性变的相应位置盂唇退变、软骨下囊变及其骨质硬化。
同时MSCT还能清晰显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软骨瘤、髋关节发育不良、股骨上端滑膜疝及其股骨颈骨折后愈合畸形等。
周春香[9]等对15例患者的钳夹型髖关节撞击进行CT检测,并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观察发现:髋臼的异常是钳夹型撞击的主要表现,CT冠状面显示横断面髋臼幵口后倾、髋臼深度增加;水平线与髋白前后缘连线交角在横轴位上为锐角,并且在股骨头前方有更多的髋臼覆盖,并且在轴位上还可以对髋臼后倾角度进行测量,如图7所示。
而对于钳夹型撞击而言,由于损伤具有局限性,因此MSCT可见盂缘撕裂、骨赘形成、骨质硬化、皮质下囊变。
图6:A为“枪柄样”改变,B为正常图73.X线片检测以上38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应用的是该检测手段,这是临床上最常规、最基本的检测手段,其中标准的髋关节侧位和骨盆前后位是X线的主要投照题为。
对于早期FAI 患者而言,易发生漏诊现象。
Clohisy[10]等指出,患者的异常现象能够通过蛙状位观察。
并且Cam型FAI的X线影像学表现为一些几点:一是蛙式位片和侧位片上测得的偏心距减小,也就是股骨头颈比例减小,正常情况下应该为(11.6±0.7)mm,而异常情况下测得的则为(7.2±0.7)mm,。
正常人的偏移比例为0.21±0.03,但是对于凸轮样撞击患者则在0.13±0.15,当检测的股骨头直径和偏心距检测的偏移比例结果在0.17以下的情况下则视为异常,具体为图8所示。
二是α角在平行于股骨颈的轴斜位的X线片上测得的结果增大,该角与患者的关节活动度、髋臼盂唇损伤及其关节软骨损伤具有密切相关性,同时以α角诊断FAI的临界值为50度,具体情况如图9所示。
林崇明[11]等以8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指出,钳夹型FAI的X线特征主要表现为纤维囊性变改变、髋臼唇骨化出现髋臼籽骨、髋臼过深和髋臼后倾。
对于正常的髋臼而言,前缘偏内侧或者水平位,后侧片外侧或垂直,投影呈人字形。
而对于异常的钳夹型FAI则为8字形,具体如图10所示。
图8图9:A为正常的α角;B为异常的α角图10三、结语以上我们结合38例髋关节撞击症患者的影像学结果及其众多学者的相关研究结果,了解到临床上针对FAI患者的诊断可以选用的诊断手段具有多样性,并且检测的依据也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因此,在后期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必须选择合理的诊断手段,保证临床诊断准确性,避免漏诊和误诊现象的发生,进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清晰的参考依据,促进患者的治疗。
参考文献:[1]Lavigne M, Parvizi ,J,Beck M, et al. Anterior femoroacetabularimpingementPart1: tech niques of jointpreserving surgery[J].Clin Or-thop,2004,418:61一66.[2]Pfirrmann CW, Mengiardi B, Dora C, et al. Cam and pincer 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 cliaracteristicMR artlirograpliic findings in 50 patients[J].Radiology, 2006, 240 (3) :778 -785.[3]王学松,杨涛,柳玉林.髋关节撞击综合征[J].放射学实践,2011,26(4)461-463[4] Kassarjian A, Yoon L S, Belzile L et al. 'trial of MR arthrographic findings in patients with cam一type 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J].Radiology,2005,236}2) :588一592[5]过哲,程晓光,屈辉.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影像表现[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0,44(11):1221-1224[6]Notzli HP,Wyss TF, Stoecklin CH, et al. The contour of the femoral head-neck junction as a predictor for the risk of anterior impingement [J] . J Bone Joint Surg Br, 2002,84( 4): 556- 560.[7]周永刚. 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的MRI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2.[8]彭波.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影像学特征[J]. 西南国防医药,2011,12:1414-1417.[9]周春香,孟悛非.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J].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2007,06:414-417.[10]Clohisy J C radiograph Nunley R M, Otto R J,et al. The frog- leg lateral radiograph accuratelyvisualized hip Can impmgement abnormalities.Clin Orthop Relat Res.2007 (462):115-121[11]林崇明,刘卓,谷贵山,朱东. 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的影像学研究[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03:205-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