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影像学诊断

合集下载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影像综述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影像综述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影像综述摘要】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可引起慢性髋关节疼痛及髋关节屈曲和内收受限的疾病,是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常见的病因。

依据临床病理分为三类:凸轮型(Cam);钳型(Pincer);混合型;髋关节X线正位片可观察到股骨头颈之间的凹陷度不足,表现为股骨头突起部向外侧伸延、头与颈间的凹陷减少或消失。

CT及MRI能发现不明显的股骨头颈交界处及髋臼的解剖异常。

而显示关节盂缘病变和邻近软骨病变及软骨下囊性变和滑膜疝,MRI较x线平片及cT更准确。

主要就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临床、分型及影像学表现予以综述。

【关键词】髋关节撞击综合征钳型(Pincer) 凸轮型(Cam) 混合型【中图分类号】R68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4-0028-03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 syndrome,FAI)是一种常见的、可引起慢性髋关节疼痛及髋关节屈曲和内收受限的疾病。

它是由于股骨近端和髋臼盂缘间解剖的异常,或解剖正常但长期不正常外力作用于髋关节,导致两者长期不正常接触、碰撞,产生反复的微型创伤致使关节盂缘和关节软骨退变,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

FAI是髋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的先兆[1-3]。

为了阻止或延缓髋关节的退行性变,对FAI及其与骨关节炎关系的认识是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关键。

一、发病机制其碰撞的病理机制:FAI常见于髋解剖结构异常的病人,如髋发育不良、头骺滑脱、头骺缺血坏死或外伤后畸形等发生髋臼和股骨头颈结合部异常吻合。

可单纯由于股骨头颈结合部或髋臼解剖异常引起,也可由两者共同引起。

(图1、显示其发病机制)图1A为正常;B为股骨头颈凹陷不足;C为髋臼后倾;D为股骨颈凹陷不足与髋臼后倾共同作用所致。

二、临床表现FAI病人常是喜欢运动的青壮年,临床症状为轻微外伤后或无创伤的情况下缓慢发生的髋部疼痛,腹股沟区慢性疼痛为锐痛,初为间隙性,以后随着活动及受力增加变为持续性髋关节屈曲和内收受限,碰撞试验阳性,即髋关节屈曲内旋时疼痛[5]。

2022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全文)

2022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全文)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髋关节撞击综合征,又名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是指髋臼与股骨之间因为发育、外伤、增生等多种原因导致的关节之间不匹配,在髋关节活动时髋臼与股骨存在异常的摩擦与碰撞,进而导致关节内的软组织如盂唇、关节软骨等发生损伤的一类疾病。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由瑞士国际髋关节大师Ganz 医生首先提出,Ganz在临床大量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中发现,并非所有人的髋关节长的都是一模一样,有些人的髋关节髋臼、股骨头颈结合区常常会有异常的骨性凸起,而这些骨性的凸起,还会导致髋臼和股骨头颈结合区发生撞击。

这一发现引起了Ganz 的兴趣,他大胆推测,门诊中曾接诊的大量年轻的患有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是否因为这些"异常的骨性凸起和撞击”引起的?随后,Ganz 和他的团队,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对相关患者进行了一系列的临床跟踪与随访。

最终研究结果证实了Ganz 的猜想,异常的骨性的凸起,造成股骨与髋臼之间的撞击,进而引发了髋关节的盂唇损伤和骨性关节炎。

这一发现,直到 2003 年,Ganz 和他的团队在经典骨科学术杂志CORR 上将研究结果发表之后,才逐渐开始被世人所了解。

从2003 年到现在还不到20 年,对于一个疾病来说,这还算是一个“新病种”。

近年来,随着髋关节镜技术的日趋成熟,这个“新病种“也被越来越多的骨科医生所了解。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分型举个通俗的例子来说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发生其实源于“髋臼、股骨头、盂唇"这"一家人"关系出了问题。

一个幸福的家庭应该是:妈妈被宠爱,爸爸被尊重,孩子被接纳。

一个健康的髋关节也应该如此。

髋关节由髋臼、股骨头构成了一个“杵臼“关节,髋臼就好比是髋关节这个小家庭中的妈妈,股骨头好比是爸爸,在他们之间,就是他们的孩子盂唇,盂唇生长于髋臼的边缘,由软骨构成,就像小孩子一样脆弱,非常容易受到损伤。

同时,盂唇对于髋关节又起到密封和加深覆盖的作用,让髋关节这个小家庭更加稳定。

探讨磁共振成像诊断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临床价值

探讨磁共振成像诊断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临床价值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6月 第5卷第11期 医学影像
探讨磁共振成像诊断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临床价值
敖荣基,陈荣焕,金跃兵,苏国平,樊亮波 (台山市中医院放射科 广东 台山 529200)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诊断髋关节撞击综合征 (femoroacetabularimpingement,FAI) 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本院
1.4 观察指标 分析 CT 以及 MRI 的图像特征,同时对两组的诊断准 确性进行比较和记录 [3]。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 P S S 20.0 统计软件分析,计量和计数资料分 别以(x- ± s)、率(%)描述,开展 t 和 χ2 检验;组间 值 P < 0.05 时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T 图像特征分析 在 C T 图像中,其主要特征为股骨头骨赘或者骨性突
综上所述,C T 以及 M R I 在 F A I 患者诊断中的应用, M R I 的诊断效果更为明显,准确性较高,能够为临床诊断 和治疗提供有力依据,临床中有着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王军,张涤非,范影,等 .T2*-GETI3D 序列对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早 期软骨损伤的评价价值 [J]. 安徽医学,2019,40(1):44-46.
表 2 MRI 图像特征分析
特点 关节积液 髋臼唇形态及信号异常 股骨头骨质信号异常 髋臼骨质信号异常 关节面软骨信号异常
例数 /n 40 26 18 21 21
所占比例 /% 88.89 57.78 40.00 46.67 46.67
127
医学影像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6月 第5卷第11期
对于软骨裂伤以及盂唇,MRI 的诊断特异性以及敏感 性都相对较高,是对髋关节进行评估的重要方式。但是 在骨关节病早期所进行的诊断中,其存在一定约束,对 于关节软骨尤其是较薄的关节软骨其位移以及裂痕的检 出率相对较低。在影像学诊断中,需要对股骨头坏死缺 血以及原发性髓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影像学之间的差异 进行重视,进而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有力依据 [9]。特别 是对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来说,因为其临床症状和 F A I 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但是其临床病史明显不同,所以在 对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要对患者的疾病史进行耐心询 问。通常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有着发病急促以及病情 进展速度慢等特征,而对于 FAI 患者,其多发于青年人, 且发病缓慢。对这两种疾病进行鉴别,能够为临床诊断 提供便利。因为临床缺少对 F A I 的认识和了解,其漏诊 以及误诊率都相对较高,很容易造成病延误情以及误判

解读股髋撞击综合征X线片 你都知道吗

解读股髋撞击综合征X线片 你都知道吗

解读股髋撞击综合征X线片你都知道吗标准前后位X线片标准位的骨盆前后位X线片是观察髋关节各项测量指标是否正常的基准。

不标准的X线片则无法测量和判断髋关节是否存在异常。

常用的判断方法包括:尾骨尖是否正对耻骨联合;两侧泪滴、闭孔及髂骨翼是否对称;耻骨联合上缘至骶尾关节中点的垂直距离或尾骨尖至耻骨联合上缘的距离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其中,测量耻骨联合上缘与骶尾关节中点的垂直距离是判断骨盆倾斜的最可靠法。

因为在骨盆前后位片上,耻骨联合上缘与骶尾关节间的距离与骨盆倾斜度显著相关。

在放大率为115%的条件下,此距离在男性应在40~55mm,在女性应在25~40mm,或尾骨尖至耻骨联合上缘的距离为1~3cm。

髋臼深度用于评估前后位上髋臼低与股骨头的关系,其参考标志是髂坐线。

正常情况下,髋臼底与髂坐线不重叠且位于髂坐线外侧,可以被叫做髋臼不深(notdeep)。

如果髋臼底与髂坐线重叠或超过髂坐线内侧,被称为深髋臼(coxaprofunda);如果股骨头的内侧缘与髂坐线重叠或超过髂坐线内侧,被称为髋臼内凸(protrusioacetabuli),又有书上描述类似影像学表现为“髋臼陷入症”。

髋臼过深与FAI的钳型密切相关。

另一种方法描述髋臼深度:骨盆正位片,耻骨联合上缘与髋臼外上缘连线至髋臼底的最大距离即为髋臼深度。

正常成人:男13(7-18)mm,女12(9-18)mm,临床上常与CE角配合使用表示骨髋臼发育程度。

髋臼倾斜臼顶倾斜角:通过在骨盆前后位X线片上画3条线来测量。

线1:连接两侧泪滴底部的水平线;线2:平行于线1,且经过髋臼顶部硬化承重区的最低点I(Inferior So urcil);线3:经过髋臼顶部硬化硬化承重区的最高点L(Lateral Sourcil)及最低点I(Inferior Sourcil)。

线2与线3所形成的夹角即为To?nnis臼顶倾斜角(原文备注:测量该角的原始描述并不包括线1,但根据作者的经验表明,骨盆横轴的表示使用泪滴线比使用骶骨的垂直轴线更精确)。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X线诊断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X线诊断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X线诊断
柴丽敏;李志磊;张振华
【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年(卷),期】2011(009)004
【摘要】@@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FAI)是指由于股骨近端和髋臼盂缘间解剖形态异常,在髋关节运动时股骨近端和髋臼盂缘之间发生异常接触或碰撞,引起髋臼盂唇和关节的软骨、骨的损伤和异常,如果不早期干预处理,最终会导致髋关节骨性关节炎[1,2].X线检查是确诊其解剖形态异常的重要而简易的手段.由于FAI是近些年才被认识的病变,骨科和影像医师对其认识不足,本文通过收集FAI患者的髋关节X线片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加深对该病X线表现的认识,提高其影像诊断水平.
【总页数】3页(P350-352)
【作者】柴丽敏;李志磊;张振华
【作者单位】山东省单县中心医院,山东,菏泽,274300;山东省单县中心医院,山东,菏泽,274300;山东省单县中心医院,山东,菏泽,274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816.8
【相关文献】
1.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X线诊断 [J], 钟景云;聂悦富
2.X线诊断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应用价值 [J], 王刚
3.X线诊断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结果研究 [J], 施汉东;庄志雄
4.凸轮型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CT及MRI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J], 马守波;姜敬明;周兴萍;陈益
5.髋关节镜技术在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应用效果 [J], 佟欣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X线诊断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X线诊断

[作者简介]柴丽敏(1971-),女,山东单县人,主治医师,研究方向:骨骼系统影像诊断。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X线诊断柴丽敏,李志磊,张振华(山东省单县中心医院,山东菏泽274300)[关键词]骨关节炎,髋;放射摄影术[中图分类号]R816畅8 [文献标识码]A DOI:10畅3969/j畅issn畅1672‐0512畅2011畅04畅023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emoroacetabularimpinge‐ment,FAI)是指由于股骨近端和髋臼盂缘间解剖形态异常,在髋关节运动时股骨近端和髋臼盂缘之间发生异常接触或碰撞,引起髋臼盂唇和关节的软骨、骨的损伤和异常,如果不早期干预处理,最终会导致髋关节骨性关节炎[1,2]。

X线检查是确诊其解剖形态异常的重要而简易的手段。

由于FAI是近些年才被认识的病变,骨科和影像医师对其认识不足,本文通过收集FAI患者的髋关节X线片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加深对该病X线表现的认识,提高其影像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笔者收集2008年9月~2010年7月明确诊断为FAI的患者13例,病历完整,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19~49岁,共18个髋关节。

13例均拍摄标准髋关节正位X线片,部分病例根据需要加拍蛙式位和水平侧位片。

由2位影像科医师采用盲法分别对所有髋关节X线片进行分析,记录每个髋关节的异常征象。

2 结果13例FAI患者,共18个髋关节中,头颈交界骨突3例,头颈偏置距消失5例,髋臼后倾7例,坐骨棘内聚6例,CE角大于40°3例,股骨颈纤维囊变4例,髋臼缘增生硬化14例,髋臼缘游离骨赘4例(见图1~6)。

3 讨论FAI最早由瑞士医师Ganz于1999年首先报道,并于2003年正式提出FAI的概念[3],一般特指一组以髋关节解剖结构轻度异常为特征,而表现出临床症状的疾病,这种解剖结构的异常导致股骨近端和髋臼盂缘间的撞击,引起髋关节慢性疼痛,最终导致髋关节骨性关节炎。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影像学特征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影像学特征

I . u t e h r ceiain o tr is a d p msd s s s u tre e I F r r c a a tr t f pe e n n e ie , e q i p n I h z o s e s
a d te gu e ie a i g 1 一i d n n k ltn.rm h ,r io s n lc d h v h s s n n a o e s eeo f o t e i z me h
图 1 撞 击 部 位 和机 制 的 三 种 类 型 3 影 像 学 表 现
/ /
x线平 片作 为常规 的检查 方式 , 也是 F I A 的基
凸轮撞击 的潜 在病 因仍不 清楚 , 临床可引起股骨头颈交界处 异常 的疾病如 : 亚临床型 S F 股骨 头后倾 , 骨颈 骨折 畸 C E, 股 形愈合 , 严重髋外翻等均 可诱 发髋 关节撞击 , 型 的特 征是 此 股骨头 的非球形部分在股骨头颈连接处呈异 常骨赘 突出 , 当 股骨头旋入髋 臼时撞击髋 臼相应 区域产生 凸轮样撞击 , 此型
[6 陈乃富 , 1] 谷仿丽 , 韩邦兴. 蕨菜黄酮对高 脂血症大 鼠脂代谢 的 影响[ ] 中幽中医药科技 ,07,4 6 :2 4 . J. 2 0 1 ( )4 3— 2 4
[7 陈 富, 1] , 张莉 , 戴军 , 蕨莱黄酮 对小 鼠急性 乙醇肝毒性保护 等.
陈乃富, 张莉. 蕨菜 黄酮类化合 物 的提 取与分 析 [ ] 中 国林 J.

11 44・
、i
西南 国防医药 2 1 年 1 第 2 01 2月 1卷第 1 2期
、J 、J 、J 、J 、J
致死量 [ D ) 大于 2 . / g属于无毒级别 。 L( ] 。 0 0gk ,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影像特征综述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影像特征综述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影像特征综述熊健;张吉林;易本清【期刊名称】《江西医药》【年(卷),期】2016(051)009【总页数】3页(P987-989)【关键词】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AI;凸轮型;钳夹型;股骨颈疝窝【作者】熊健;张吉林;易本清【作者单位】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科,九江 332000;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科,九江 332000;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科,九江33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6.8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FAI)[1]是瑞士医生Ganz于1999年首先进行了报道,并于2003年正式提出FAI的概念[2]。

FAI 是髋臼盂唇与股骨近端解剖关系出现异常而引起的一种髋关节慢性疼痛并可导致髋关节活动障碍的一种疾病,髋臼损伤及关节软骨退变可发生在股骨头颈与髋臼非正常碰撞后,继而引发相应临床症状,不经过及时合理的治疗最终可导致髋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

根据发病原因主要来源于髋臼或股骨近端,FAI可分为3种类型:凸轮型撞击(Cam type)、钳夹型撞击(Pincer type)及凸轮钳夹混合型撞击(mixed type)(见图1),近年来,这类疾病数量不断增多,国内外杂志有关于FAI的影像诊断的报道屡见不鲜[3],本综述归纳了我院近年来FAI患者的影像表现并进行总结,为同行在以后的工作中进行经验交流并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FAI的起源是由于股骨近端和髋臼缘的异常接触而引发,可造成包括髋部疼痛,关节软骨的损伤及髋臼盂唇磨损、变性,也可发生于遭受超生理功能的活动范围而导致的剪切力伤害的解剖结构正常的髋关节[4]。

凸轮型FAI常见于经常运动的男性,其特征在于股骨头非球形部分在股骨头颈连接处呈异常之骨赘突出,由于股骨头和颈交界处的异常导致髋关节运动时,股骨头的非半球形部分在屈曲、内旋位对髋臼前上部撞击,臼缘产生间断或持续的关节软骨压力和剪切力,造成由外至内的髋臼软骨磨损,导致软骨从关节盂唇和髋臼上撕裂与凸轮样撞击[5],同时长期刺激可导致相应髋臼硬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辑ppt
13
3、混合型
大部分FAI病例为混合型
编辑ppt
14
检查方法
X线平片(首选方法)
骨盆正位片:尾骨尖端指向耻骨联合,且二者之间的距离 是1~2 cm
能显示股骨近端、髋臼盂缘的骨性解剖异常
CT
较x线更直观地显示股骨近端、髋臼盂缘的骨性解剖异常 能显示更细微的骨性改变
MRI
可直接显示髋臼唇和关节软骨的损伤 MR髋关节造影:能准确显示FAI伴随的髋臼唇撕裂
继发髋关节退行性变
髋臼缘骨化或钙化 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囊变 髋关节水平轴位上股骨头颈连接部可见局限性的线
形切迹或凹陷 股骨颈前上区域的囊变及相邻骨皮质增厚
编辑ppt
21
正常髋关节x线表现
中心边缘角(LCE角)正常范围为25一39;髋臼指数(AI)正常值 >0;挤压指数(E/A+E)正常值<25%
混合型
编辑ppt
10
1、凸轮撞击型
常见于股骨近 端畸形
前部或前上部 股骨头颈连接 处骨质异常突 出
常见于经常运动的男性,常由股骨头的非球形部分或者宽展
突出畸形的股骨颈在屈曲和内旋时挤压、碰撞并剪切髋臼软
骨及髋臼唇,剪切力造成髋臼唇从表面向内部损伤及从髋臼
上撕裂,髋臼软骨的损害通常发生在髋臼的前上部
青壮年患者髋部疼痛的常见原因之一
目前,多数学者主张将这种撞击现象作为一种 独立疾病,成为关节外科的研究热点
编辑ppt
3
定义
Ganz教授等于1999年及2003年报道及正式提 出FAI的概念
以髋关节解剖结构异常而引发股骨近端与髋臼 间发生撞击,导致髋关节盂唇和关节软骨的退 行性化,从而引起髋关节慢性疼痛,髋关节活 动范围特别是屈曲加内旋受限,最终为髋轮撞击型FAI
股骨头颈的“ 枪柄样” 畸
形 编辑ppt
18
.
偏心距是水平位投照 平片上平行的股骨颈 切线与股骨头前缘之 间的距离
正常值为11.6mm FAI偏心距缩短<
7.2mm
编辑ppt
19
股骨头中心O点为圆心,股 骨头正常最大半径为r,从 股骨头颈连接处骨质与这个 圆的交点(A点)到股骨头 中心点作直线OA,此直线 与股骨颈中轴线OB的交角 为α角
编辑ppt
15
X线表现 --凸轮撞击型
直接表现
股骨头颈联合处前上缘骨性突起: “ 枪柄样” 畸形 非圆形的股骨头 股骨头颈偏心距减小 α角增大
继发髋关节退行性变
髋臼唇硬化 髋臼缘骨赘或游离钙化 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囊变
编辑ppt
16
凸轮撞击型FAI
股骨头颈间的凹陷不足,伴局部的骨质增生
•上为关节软骨覆盖
•下为骨板壳,为股骨头韧带
宽展突出的股骨颈或者
附着处
股骨头
前外侧缩短的头颈连接
•股骨颈、大转子、小转子,是多
常引起FAI
组肌肉的附着处
编辑ppt
5
髋臼唇由纤维软骨结构,加深髋臼窝,下方由横韧带封闭
编辑ppt
6
临床特点
好发人群:爱好运动的青壮年 髋关节疼痛:
腹股沟处疼痛或臀部深处痛 髋关节屈曲内旋时更加明显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
femoroacetabular impingltment Syndrome, FAI
编辑ppt
1
老年人退行性变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髋关节炎性疾病
髋关节疼痛
髋臼发育不良
强直性脊柱炎
其他?
编辑ppt
2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FAI),又称股骨髋臼撞击综合 征
编辑ppt
11
股骨头颈 凹陷减少, 呈所谓 “手枪柄” 样畸形
编辑ppt
12
2、钳夹撞击型
通常存在于喜 好活动的中年 女性
股骨头颈连接处和髋臼缘的异常接触,反复的撞击接触导 致髋臼唇的变性,进一步引起髋臼内部囊性变以及髋臼唇 周的骨化和髋臼加深。该慢性损伤常位于髋臼软骨周围的 狭窄长条状区域。髋臼唇周围的变性通常以骨化形式表现
IIL:髂坐线;AW:髋臼前壁缘;PW:髋臼后壁缘;A为股骨
头被髋臼覆盖部分的宽度;E为股骨头未被髋臼覆盖部分的宽
度;F为髋臼窝线
编辑ppt
22
髋臼过深
髋臼窝线位 于髂坐线内 侧
LCE>39°时, 提示髋臼过 渡覆盖
正常髋臼指 数(AI)为 正值, AI为 0或负值提 示髋臼过深
髋臼过深,髋臼窝线位于髂坐线内侧
编辑ppt
23
髋臼过深:髋臼线位于髂坐线内侧 髋臼突出:更内侧
成人:男性>3mm; 女性>6mm 儿童:男性>1mm; 女性>3mm
编辑ppt
24
髋臼前突,股骨头与髂坐线相交
编辑ppt
25
髋臼后倾
编辑ppt
4
FAI的髋关节解剖基础
•髋臼前低,后部隆起,下有 宽深缺口,形成半球形凹窝 •唇盂缘加大了髋臼深度, 使其面积超过球形的一半
髋臼
髋臼发育畸形、髋臼后倾、 髋臼内陷等,都可导致 撞击产生
•附着于髋臼边缘的纤维软骨环 •加深髋臼的深度 •参与神经传导 •负重时密闭关节腔,稳定髋关节
髋臼唇
髋臼唇被钳夹于股骨颈等骨性 结构之间并被磨损变性是导致 FAI患者髋关节疼痛的重要原因
反映股骨颈骨赘突出程度, α角越大,越容易发生前上 方股骨头颈与髋臼唇的撞击
FAI组中该角平均为 74.0°±5.4°,正常对照 组为42.0°±2.2°
α角>50°是诊断FAI的临界
编辑ppt 值
20
X线表现 --钳夹撞击型
直接表现
髋臼发育不良(髋臼过深、髋臼前倾、髋臼后倾、髋 臼后壁过度覆盖)
活动受限:
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受限
关节闪痛、关节绞锁、关节弹响
编辑ppt
7
发病机制
股骨近端和(或)髋臼的形态学异常,导致股 骨和髋臼的一种异常接触状态
亦可发生在髋部解剖结构正常或者接近正常 但髋关节发生过度即超生理功能的活动的患 者
编辑ppt
8
宽展突出的股骨颈或者前外侧缩短的头颈连接
易导致关节间隙狭小 股骨颈和髋臼缘重复接触 髋臼盂唇磨损变性以及髋臼关节软骨的损伤
髋臼形态学改变如发育畸形、髋臼后倾、髋臼 内陷等
髋臼后倾导致髋臼缘前外侧形成突起,髋关节在屈 曲和内旋时遇到障碍,从而导致股骨髋臼撞击
编辑ppt
9
分型
凸轮撞击型(camtype ):股骨头、颈间 的凹陷不足
钳夹撞击型(pincertype):髋臼解剖异常
髋臼后倾、尤其是上1/3的 后倾
髋臼过深 髋臼前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