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半截蜡烛》教案及教学反思.doc
半截蜡烛教案(优秀3篇)

半截蜡烛教案(优秀3篇)半截蜡烛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能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说班次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理念】让同学通过阅读,体会人物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并初步了解到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对话来表示人物特点的。
【教学重难点】指导同学认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去体会一家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12、半截蜡烛2、读课题,同学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为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3、教师质疑: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同学自由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大家解决了哪些疑问?3、同学交流。
4、本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讲清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大致情况。
三、再次读课文,重点学习字词1、明确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语句,读通全文;边读边用圈画出不理解的生字新词,并通过联系上下问或查字典解决。
2、检查自学情况:⑴读准字音。
⑴检查词义掌握情况。
3、讨论主要内容。
4、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四、课堂练习1、写字练习。
2、用钢笔描红、临写。
3、誊写词语。
五、学习第一段。
六、理清故事情节,引入编排课本剧程序1、同学深入读课文,弄清故事情节。
2、指导同学用图画和文字表示故事情节。
3、指导编排课本剧。
《半截蜡烛》教案篇二课题6半截蜡烛主备人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3、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沉着、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半截蜡烛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半截蜡烛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人教版五班级下册语文半截蜡烛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能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说班次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险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险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猛,学习他们喜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同学仔细朗读,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冷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去体会一家人剧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主要板书计划:送情报〔〕23、半截蜡烛夫人欢乐〔〕〔机敏、勇猛〕儿子搬走〔〕爱国主义为儿端走〔胜利〕作业设计、安排:课内:表演课本剧朗读课文抄词课外:练习册中P58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文章脉络。
一、揭题:1、板书课题:半截蜡烛2、齐读课题,同学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围绕“半截蜡烛”定了什么内容?……3、请同学们围绕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自由轻易朗读课文。
2、小组朗读检查,读通课文,解疑。
3、课堂沟通:解决了哪些问题。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提示如下〔顺便理清脉络〕课文先写……接着写……然后写……最末……4、再读课文,检查字词:音:蜡烛许诺遭到盯住琳琅满目楼梯摇曳强盗奥秘厄运虽然绝妙微弱绝密镇静义:厄运:厄,困苦,灾难。
困苦的际遇。
厉声:声音严苛从容:不慌不忙摇曳:摇荡镇静:遇到紧急的状况不慌乱。
三、指导分段朗读。
四、课堂练习1、抄写词语2、朗读、思索课后练习4。
《半截蜡烛》教学反思(通用6篇)

《半截蜡烛》教学反思《半截蜡烛》教学反思(通用6篇)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半截蜡烛》教学反思(通用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半截蜡烛》教学反思篇1一、成功之处备课之初,我仔细地分析了课文,发现本文围绕三个主人公主要有三个情节,这三个环节是紧紧相连,密不可分的,同时就危险性而言是呈逐步上升趋势的。
如果要采用变序的教学方法,就会打乱文章原有的严谨性,即是不可行的。
要不要用上多媒体来辅助我的教学呢?在做好简单的课件后,我随即又否认了。
因为我发现这对我的教学起不到个性重要的作用。
那如何使我的课堂教学不让人有一种“通读通讲”的感觉呢?我想了很久,在一种要体现“由扶到放”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我就对三个情节采用了三种不一样的教学方法,即在讲伯诺德夫人时,我主要采用“以述促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感知伯诺德夫人的为人;在讲杰克时,我就让学生用学习上段时的方法来谈谈对杰克的了解;在讲杰奎琳时,我直接让学生来读杰奎琳的话,并用上采访的形式深化学生对杰奎琳的了解。
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我觉得效果还是不错的,因此,我认为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思考到课文的类型,不要一味地追求形式,真正做到教学“务实”,。
课堂上,我还以学生诵读原文的练习为主线,用多种方式联系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去领悟课文的内涵。
如:上课伊始,让学生速读课文,了解故事的大意,明确了半截蜡烛的重要性,再透过引读抓住描述紧张氛围的文字进行渲染,使心灵受到激荡,深入地理解状况之危急,心于是随之跳动,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其次在读对,读顺,读好的基础上,让学生身临其境的读,使其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如课上将伯诺德夫人与德军周旋的一句话作为"抓手",切实指导学生读好这句话,读出个人感受,读后有所想,有所为,体会到她的镇定和机智。
半截蜡烛教学反思 半截蜡烛教学反思(优秀15篇)

半截蜡烛教学反思半截蜡烛教学反思(优秀15篇)身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本页是人美心善的小编山仔为大家收集的半截蜡烛教学反思【优秀15篇】,仅供参考。
《半截蜡烛》教学反思篇一课文《半截蜡烛》,生动地描绘了一场紧张激烈而又没有硝烟的战斗,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得相当细腻。
整堂课的教学设计紧紧抓住描写紧张氛围的文字进行渲染,通过学生的感悟,结合背景,在头脑中叠现出紧张的一幕;再通过反复朗读,结合上下文,通过品读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体会到他们的`镇定和机智,再以个别读和齐读的方式加深理解,表达情感,欣赏到人物的人格魅力。
在深入学习了活动单导学案后,我为学生设计这样的活动方案:活动一:读文,整体感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读课文,读准新词并思考:本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活动二:讨论,品味妙言�活动三:表演,实践演练分角色表演剧本,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到剧本的特点,也可以锻炼表演能力。
但在有些环节上,设计还可以更优化。
如情境的渲染还不够到位。
在以小组为单位上台表演时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不能脱离书,所以制约了学生表演的发挥。
《半截蜡烛》教学反思篇二上完《半截蜡烛》第二课时,现在再细细的品味,我觉得本堂课较大的成功就是整个课堂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打破以往的教师牵鼻式引领学生探究文本的教学模式。
新课标就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高效课堂的理念就是“以学定教”“先生后师”。
主体部分3-7自然段的教学,这是文章的重点段落。
我充分放手,以学习单为导向,先让学生自主画一画,伯诺德夫人一家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有关句子,了解在这些危机关头,伯诺德夫人一家是如何与德军周旋的。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半截蜡烛》教案新部编本及教学反思

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课设计[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半截蜡烛》教课设计及教课反省教课目的1.读读记记“解说、负责、无奈、粉嘟嘟、谨小慎微、完整无缺、不惜代价、例行检查、泰然自若、如数家珍”等词语。
2.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并能演一演。
3.领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紧急关头和仇敌作斗争时的机智英勇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初步认识剧本的语言特色。
教课要点指引学生经过朗诵,掌握剧情,经过人物的对话,领会人物的机智、英勇和爱国情怀。
教课难点领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机关头和仇敌作斗争的机智英勇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课准备课前查阅资料,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法西斯对法国人的残忍伤害。
教课时间1课时教课过程 (本文来自优异教育资源网斐.斐 .课 .件 .园 )一、预习研究1.经过课前预习和自己已有的知识,谈谈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认识多少?谁来报告一下自己掌握的资料。
(生沟通)2.师小结。
3.在法国,人民忘掉不了这样一件事,这就是今日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半截蜡烛》。
二、合作沟通1.请大家读读课文,看看这课文有哪些特其他地方?2.学生自由朗诵课文。
3.沟通见解。
学生的建议会主要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1)课文的开头列出了时间、地址和人物。
(2)整篇课文以对话的形式睁开故事情节。
(3)课文的中间用括号的形式提示当时的情形、人物的动作、神情等。
4.教师依据学生的建议归纳课文的特色,指引学生认识这是一种新的文体──剧本。
电影、电视剧等,都是依据剧本拍出来的。
三、品读体验1.轻声读读剧本,想一想这个剧本讲了一个如何的故事?2.指名回答。
3.伯诺德夫人一家在紧急关头是如何与德军周旋的?供给句式:当,谁(怎么做),(结果如何)。
《半截蜡烛》教学反思5篇

《半截蜡烛》教学反思5篇作为一位刚到岗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实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教学反思应当怎么写才好呢?白话文为大家细心整理了《半截蜡烛》教学反思5篇,您的确定与共享是对我最大的激励。
篇一:《半截蜡烛》教学反思篇一《半截蜡烛》是反映二战期间法国一家母女为保住藏在半截蜡烛中的情报与德国军官奇妙周旋的故事。
目标是通过朗读课文,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冷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去体会一家人剧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紧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英勇,学习他们酷爱祖国的精神。
在教学时我变教学生读书为引学生自己读书。
在第一天就布置学生自读课文,交代其次天各组要上台表演半截蜡烛的故事,看哪一组表演好,哪一组就全部奖一朵大红花。
这一来,同学们都主动参加,探讨角色,要与他组同学一较高下。
然后我让大家比较谁的方法更奇妙,你有没有比她们更奇妙的方法?大家踊跃发言,互动中弄清了:原来伯诺德夫人的方法最好,可因为天太黑,多一盏灯总比少一盏好,所以没胜利。
杰克的方法也不错,可是端走蜡烛明显得变暗了,所以还是没胜利。
杰奎琳胜利的理由是少校家里也有一个同年纪的小女孩,喜爱小孩人同此心,所以胜利。
并不是她的方法更好。
而比一比谁的方法更奇妙,那就更喧闹了。
有的说,天冷没事干,不如玩嬉戏,吹灭蜡烛捉迷藏;有的说,小杰克去抱柴火时,有意点燃一些柴火,假装说失火了,把德国人引走;还有的说,假装为德军官取乐,用变魔术来换掉蜡烛;甚至有的同学还想出带德军去看电视引开德军。
但立刻就有同学反对说:“没有电,哪来电视?”“假如有电,还用点蜡烛?”可见同学们已懂得设身处地,投入当时的环境了。
最终我在教学上都是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上读过够。
让他们在读中悟出道理。
篇二:《半截蜡烛》教学反思篇二这节课的设计,从我初步定稿到今日给大家呈现的课堂也是一波三折的过程。
这是学生们第一次接触剧本这种文学形式,而且是一篇略读课文,在初步的教学设计时,自己的思路很乱,总觉得要抓的点许多,要让孩子们知道了解的东西更多,可是又不能四平八稳。
《半截蜡烛》教学反思(9篇)

《半截蜡烛》教学反思(9篇)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有有名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作者分享了9篇《半截蜡烛》教学反思,希望对于您更好的写作半截蜡烛教学反思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半截蜡烛教学反思篇一《半截蜡烛》这篇文章,生动记叙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与秘密情报传递工作的伯诺德夫人一家三人与突然闯入的德国军官斗智斗勇,巧妙周旋,并较终保全了情报的故事。
故事一波三折,扣人心弦,虽然没有炮火硝烟,却危机重重,险象环生。
一、紧扣中心,重点体味。
本课的教学重点主要围绕“ 为了保护这半截蜡烛,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是怎样做的” 这个问题来展开。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这半截蜡烛中品味伯诺德夫人一家的聪明、机智及面对敌人时的镇定自若,领悟这半截蜡烛牵动着情报站的安危,关系到这一家三口的安危,同时感悟半截蜡烛的随时可能引爆的危险,紧紧地绷紧了学生探究的心弦,通过这样的理解,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激动、紧张的氛围中,学生在感悟的过程中,深深地被课文的情所吸引。
二、合作表演,互评促悟。
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的了解之后,我让他们用表演的形式展示一家三口在危急时刻与敌人斗智斗勇的精神。
这个剧本的表演是建立在学生喜欢的基础之上,表演前,我让学生自由选择角色,然后仔细研读文本,通过反复品读文中刻画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的句子揣摩角色特点,较后再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表演出来。
观看表演的同学则要结合课文的具体描写,对台上同学的表演作出有理有据的'评价,较后大家再一致评出本次表演的较佳小演员。
学生通过亲自体验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幕,加深对课文的情感体验,实现了与文本的对话。
整节课的思路虽然很清晰,也自然顺畅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还有许多不足之处,特别是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太到位。
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要进一步落实“读”,读的方式要多,读的面积要大,读的要求要逐步提高,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读出形—— 在头脑中唤起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形象;读出情—— 读出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情感;读出神—— 读出语言文字所包含寓言、精髓,以及言外之意。
关于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半截蜡烛》教案

关于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半截蜡烛》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抽象词语,如“温暖”、“关爱”等。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谈论关于关爱的话题,让学生谈谈自己身边发生的关爱他人的事情。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题目《半截蜡烛》,猜测课文内容。
(二)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边读边标注生字词,并尝试理解。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讲述了谁的故事?他为什么要点燃半截蜡烛?3.学生讨论:课文中的“温暖”和“关爱”分别体现在哪里?(四)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跟读。
2.学生组内交流,分享生字词的理解。
3.教师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五)课堂小结2.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
(二)深入阅读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课文,关注细节描写。
2.学生谈谈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细节。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主人公是如何关爱他人的?3.学生讨论:如何将关爱传递给身边的人?(四)写作练习1.教师出示写作题目:请以《半截蜡烛》为题,写一篇关于关爱他人的作文。
2.学生构思作文,教师指导写作方法。
3.学生完成作文,教师批改并反馈。
(五)课堂小结2.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
(二)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主人公为什么要点燃半截蜡烛?3.学生讨论:如何将关爱传递给身边的人?(三)实践活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关爱他人的实践活动,如写信、送礼物等。
2.学生分享活动心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半截蜡烛》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 读读记记“解释、负责、无奈、粉嘟嘟、小心翼翼、完好无损、不惜代价、例行检查、若无其事、了如指掌”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演一演。
3. 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初步了解剧本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握剧情,通过人物的对话,体会人物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
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机关头和敌人作斗争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前查阅资料,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法西斯对法国人的残酷迫害。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预习探究
1 .通过课前预习和自己己有的知识,说说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了解多少?谁来汇报一下自己掌握的资料。
(生交流)
2 .师小结。
3. 在法国,人民忘记不了这样一件事,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半截蜡烛》。
二、合作交流
1 .请大家读读课文,看看这课文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 交流看法。
学生的意见会主要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
(1)课文的开头列出了时间、地点和人物。
(2)整篇课文以对话的形式展开故事情节。
(3)课文的中间用括号的形式提示当时的情景、人物的动作、神态等。
4. 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概括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这是一种新的文体一剧本。
电影、电视剧等,都是根据剧本拍出来的。
三、品读体验
1. 轻声读读剧本,想想这个剧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 .指名回答。
3. 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提供句式:当......... ,谁(怎么做)......... ,(结果怎样)......... o
4. 故事情节富有如此曲折的变化,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
(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5. 同学们想不想根据剧本来演演一家人巧妙与德军周旋这一幕呢?可是要想把它演好,先得认真地研究一下剧中人物的形象,怎么来研究呢?
6. 引导学生可以抓住剧本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揣测心理等来研究人物形象°请同学们细读剧本,选择文中的一个人物,进行深入研究。
7.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
8. 集体交流,尝试表演
(一)伯诺德夫人:
(1)语言:太对不起了,先生们,忘了点灯。
瞧,这灯亮些,可以把这个昏暗的小蜡烛
熄了。
要说得不引起德军的怀疑,关键读好哪个词?为什么?
(学生各自试读后指名朗读,评价)
【教师提示:只要能不引起德军怀疑,巧妙熄灭蜡烛,你的朗读处理就都是允许的。
】
(2)动作:(急忙取出一盏油灯)、(吹熄了蜡烛)。
请一位同学做一个吹的动作。
思考:你认为是急速吹灭还是轻轻吹灭?为什么要轻轻吹?
(3)神态:(不动声色地慢慢说道)
怎样才是“不动声色”?为什么要“不动声色地慢慢说道”?
(4)揣测心理:在敌人面前,伯诺德夫人如此镇静,她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可回顾前文伯诺德夫人说的“不惜一切代价,包括我们的生命”来理解她的爱国思想。
指导朗读这句话。
)
(5)尝试表演,评价。
(二)杰克:
(若无其事走到桌前,端起烛台)天真冷。
先生们,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个火吧。
(杰克无奈地去柴房,下)
(1)引导思考:杰克的言行巧妙地哪里?
(“若无其事”才能避开敌人的怀疑,“天真冷”是“去柴房抱柴生火”的理由,这样才有可能拿走蜡烛C)
(2)揣测心理:杰克为什么能这样勇敢呢?
(3)尝试表演,评价。
(三)杰奎琳
(杰奎琳打了个懒懒的哈欠,走到少校面前)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去楼上睡觉吗?(她宝石般的眼睛在烛光下显得异常可爱)
(笑容像百合花一样纯洁)我觉得她一定非常想您,司令官先生。
和您聊天真有趣,可是我实在太困了。
(1)引导思考:她的说话、动作、神态有什么巧妙之处?
(语言上,她称少校为“司令官先生”,满足他的虚荣心,“天晚了,楼上黑”、“我实在太困了”,把拿灯上楼的理由说得非常充分,她特意说是“拿一盏灯”而不是“拿蜡烛”,避免怀疑; 动作上,她“打了个懒懒的哈欠”,一副极困的样子让人可信;神态上,“宝石般的眼睛”、“笑容像百合花”让人感受到孩子的天真可爱,纯洁无瑕,顿生怜悯之心。
)
(2)揣测心理:杰奎琳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3)尝试表演,评价。
(四)德国军人:(略)
9、小组组合表演
四、巩固延伸
1 .望着这盏在最后一级楼梯熄灭的蜡烛,你想说什么?
(机智勇敢、热爱祖国)
2. 想象:当杰奎琳踏上最后一级阶梯时,蜡烛熄灭了。
故事还会怎样发展呢?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课堂作业
1. 阅读记叙文《生死攸关的烛光》。
2. 阅读交流战争故事。
板书设计
12.半截蜡烛
伯诺德夫人
杰克爱国
杰奎琳
教学反思
剧本是编剧和演出所参照的蓝本,作为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其高度的集中性和典型的舞台性,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创新空间。
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潜藏于众多学生身上的巨大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利用剧本,把学生变为“演员”,把课堂变成“舞台”, 创新语文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的实践能力。
学完本课后,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儿童剧剧本,自行编演剧本,增加对剧本的了解和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