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句小练习

合集下载

断句练习精选

断句练习精选

断句练习题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线部分断句。

太宗得鹞,绝俊异,私自臂之。

望见郑公乃藏于怀公知之遂前白事微以讽谏语久帝惜鹞且死而素敬公欲尽其言公语不时尽鹞死怀中。

(取材于《隋唐嘉话》)2.(2006年高考广东卷)用“,”给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

(3分)史官日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令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人哉(选自宋濂《杜环小传》)3.(2006年高考辽宁卷)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用“/”断句。

(4分)乡人管彦少有才而束知名裒独以为必当自达拔而友之男女各始生便共许为婚。

4..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一日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

5.(09年广东卷)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与斯见之。

6.(09年北京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短句。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

(取材于《老子·七十七章》)7.(08浙江)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政姊荣闻人有刺杀韩相者贼不得国不知其名姓暴其尸而县之千金乃於邑曰其是吾弟与嗟乎严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韩之市而死者果政也(《史记·刺客列传》)8.(08江苏)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

班固论司马迁为《史记》: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贫贱此其弊也予按此正是迁之微意。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有删节)9.(2010届广东省梅州揭阳高三第一次联考试题)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这个句群断句。

对曰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众多陛下取其壮健以道御之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取细弱以增虚数乎!10.(湖南省浏阳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用/给文中句子断句。

《孟子》《论语》句段断句练习

《孟子》《论语》句段断句练习

7、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 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 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 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 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 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 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 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 然后去之。 然后去之。 【译文】:(因此)左右亲信都说某人好,不可轻信;
9、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 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 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 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 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 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 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 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 【译文】:仁就光荣,不仁就耻辱;现在的人既 厌恶耻辱却又居于不仁的境地,这就好像既厌 恶潮湿却又居于低洼的地方一样。假如真的厌 恶耻辱,没有比得上以仁德为贵并尊敬读书人 的,使有贤德的人处于一定的官位,有才能的 人担任一定的职务,并且趁国家无内忧外患的 闲暇时间修明政治法律制度。(这样做了)即 使是大国也会畏惧你。
11、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11、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 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 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 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是非之心, 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是非之心, 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 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 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犹其有四体也。 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犹其有四体也。 【译文】: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 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 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同情心是 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 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 就像有四肢一样。

断句练习

断句练习

• 3、虚词断句法: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断句。 • (1)句首语气词:其、盖、唯、夫、且夫、若夫等,这些 词语前面有时可断; • (2)句首关联词:苟、纵、是故、于是、纵使、向使、然 则、是以等,这些词语前面往往可断; • (3)句首时间词:顷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 等前面往往可断。 • (4)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 已等后面往往可断 。 •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 夫岂然哉 盖世所传诗者 多出于古 穷人之辞也 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 多喜自放于山 巅水涯之外 见虫鱼草木 风云鸟兽之状 类 往往探其奇怪 内有 忧思感奋之郁积 其兴于怨刺 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 而写人情 之难言
•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 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 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 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 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 以是知藏书之难也然藏之之难不若守之之难守 之之难不若读之之难尤不若躬体而心得之之难 是故藏而弗守犹勿藏也守而弗读犹勿守也夫既 已读之矣而或口与躬违心与迹忤采其华而忘其 实是则呻占记诵之学所为哗众而窃名者也与弗 读奚以异哉古之善读书者始乎博终乎约博之而 非夸多斗靡也约之而非保残安陋也善读书者根 柢于性命而究极于事功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明 体以适用无不达也尊所闻行所知非善读者而能 如是乎
• 以是知藏书之难也然藏之之难不若守之之 难守之之难不若读之之难尤不若躬体而心 得之之难是故藏而弗守犹勿藏也守而弗读 犹勿守也夫既已读之矣而或口与躬违心与 迹忤采其华而忘其实是则呻占记诵之学所 为哗众而窃名者也与弗读奚以异哉古之善 读书者始乎博终乎约博之而非夸多斗靡也 约之而非保残安陋也善读书者根柢于性命 而究极于事功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明体以 适用无不达也尊所闻行所知非善读者而能 如是乎

文言文断句练习50句

文言文断句练习50句

文言文断句练习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4宗悫(q uè)乘风破浪宗悫字元干南阳涅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炳曰汝若不富贵必破我门户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与拒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艺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5祖逖闻鸡起舞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6画家赵广不屈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史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画马几能乱真建炎中陷贼贼闻其善画使图所虏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适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又数年乃死今士大夫所藏伯时观音多广笔也7苏武牧羊北海上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9项羽志大才疏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10孔门师徒各言志颜渊季路伺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11顾炎武手不释卷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12欧阳询揣摩古碑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13文徵明习字文徵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14王冕僧寺夜读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会稽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为通儒15孙权喻吕蒙读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6陆游筑书巢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17董遇谈三余勤读有人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18智永与退笔冢永公住吴兴永欣寺积年学书后有秃笔头十瓮每瓮皆数石人来觅书并请题额者如市所居户限为之穿穴乃用铁叶裹之人谓为铁门限后取笔头瘗之号为退笔冢(坟)19匡衡凿壁借光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20张溥与七录斋(张)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读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21晋平公炳烛而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22高凤专心致志高凤字文通家以农亩为业妻常之田暴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乃省23叶廷圭与《海录》余幼嗜学四十余年未尝释卷食以饴口怠以为枕士大夫家有异书借无不读读无不终篇而后止常恨无资不能尽传写间作数十大册择其可用者手抄之名曰《海录》24为人大须学问(唐)太宗谓房玄龄曰:为人大须学问朕往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比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书内古人云不学,墙面,莅事惟烦不徒言也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25任末好学勤记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26王充市肆博览(王)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众流百家之言后归乡里屏居教授27欧阳修三上作文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其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28林逋论学问学者之问也不独欲闻其说又必欲知其方不独欲知其方又必欲为其事而以既问于师又辩诸友为当时学者之实务盖学以学为人也问以问所学也既为人则不得不学既学之则不容不问29欧阳修诲学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30王安石伤方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钙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予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31李存审出镞教子(李)存审出于寒微,常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者凡百馀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生于膏梁,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32贪污者不得归本家包孝肃公家训云: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脏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共三十七字其下押字又云: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又十四字珙者,孝肃之子也33陶母责子退鲊陶公少时作鱼梁吏尝以坩鲊饷母母封鮓付吏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34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35陆游家训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子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如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人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36孟母三迁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衒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37曾子杀猪明不欺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38子路受教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射之通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不益深乎子路拜曰敬受教39孔子因材施教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40墨子怒责耕柱子子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无愈于人乎子墨子曰我将上大行驾骥与牛子将谁驱耕柱子曰将驱骥也子墨子曰何故驱骥也耕柱子曰骥足以责子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责41唐太宗赐绢惩顺德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上曰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大理少卿胡演曰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上曰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42陈万年教子谄谀(陈)万年尝病召咸(陈万年之子)教戒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万年乃不复言43钱大昕默坐观弈予观弈于友人所一客数败嗤其失算辄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己也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甫下数子客已先得手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竟局数之客胜予十三子予赧甚不能出一言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44王荆公旁听文史王荆公介甫退处金陵一日幅巾杖屦独游山寺遇数客盛谈文史词辩纷然公坐其下人莫之顾有一人徐问公曰亦知书否公唯唯而已复问公何姓公拱手答曰安石姓王众人惶恐惭俯而去45大树将军冯异(冯)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升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中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46颜回不迁怒不贰过(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47曾参不受鲁君邑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48贤妻桓少君勃海鲍宣妻者桓氏之女也字少君宣尝就少君父学父奇其清苦故以女妻之装送资贿甚盛宣不悦谓妻曰少君生富骄习美饰而吾实贫贱不敢当礼妻曰大人以先生修德守约故使贱妾侍执巾栉即奉承君子唯命是从宣笑曰能如是是吾志也妻乃悉归侍御服饰更着短布裳与宣共挽鹿车归乡里拜姑礼毕提瓮出汲修行妇道乡邦称之49魏徵论自制(唐)太宗问魏徵观近古帝王有传位十代者有一代两代者亦有身得身失者朕所以常怀忧惧或恐抚养生民不得其所或恐心生骄逸喜怒过度然不自知卿可为朕言之当以为楷则徵对曰嗜欲喜怒之情贤愚皆同贤者能节之不使过度愚者纵之多至失所……伏愿陛下常能自制以保克终之美则万代永赖50吕蒙正不记人过吕蒙正相公不喜记人过初参加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姓名蒙正遽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服其量。

断句练习题

断句练习题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画线处断句。

(5分)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取材于刘向《说苑》)【答案】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画对两处得1分,共5分)【参考译文】齐桓公问管仲说:“当君王的应尊重什么?”管仲说:“应尊重天。

”桓公抬头望天。

管仲说:“我所说的天,不是指那个幽蓝辽阔的天空。

做国君的应该把百姓当作天,百姓赞成他国家就安定,协助他国家就强盛,反对他国家就有危险,背叛他国家就会灭亡。

”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划线部分断句。

(5分)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

(选自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答案】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参考译文】国君无论愚笨或明智、贤明或昏庸,没有不想求得忠臣来为自己服务,选拔贤才来辅助自己的。

然而国破家亡的事情接连发生,而圣明君主治理好国家的多少世代也没有出现,这是因为忠臣并不忠,贤臣并不贤。

怀王因为不知晓忠臣之职分,所以在内被郑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所欺骗,疏远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子兰。

3.用“/”线给下面文言文划线部分断句。

(5分)子墨子曰:“古之圣王,欲传其道于后世是故书之竹帛镂之金石传遗后世子孙欲后世子孙法之也今闻先王之遗而不为是废先王之传也。

”(取材于《墨子·贵义》)【答案】欲传其道于后世/是故书之竹帛/镂之金石/传遗后世子孙/欲后世子孙法之也/今闻先王之遗而不为/是废先王之传也【参考译文】墨子说:“古时候的圣王,想把他的学说和道理传给后代的子孙,因此他们把这些学说和道理写在竹帛上,刻画在金石上,用这种方法传留给后代子孙,让后代子孙能效法它。

断句练习

断句练习

一、阅读材料。

完成1—3题。

(10分)然南北好尚,互有异同: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河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

此其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

若能掇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所短,舍其两长,则文质斌斌,尽善尽美矣。

《隋书〃文学传序》1.用斜线(/)为文中耐线的句子断旬(限6处)。

(6分)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2.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南北朝文学各自的特点。

(2分)3.文中“宫商”指的是中国古代音乐五音中的两音,请写出其余的三音。

(2分)一、1.贵于清绮/ 河朔词义贞刚/ 重乎气质/ 气质则理胜其词/ 清绮则文过其意/ 理深者便于时用/ 文华者宜于咏歌2.南朝重音韵文采,北朝质朴刚健。

3.角、徵、羽(写出两个得1分,写出三个得2分)二.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

(10分)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6分)习业当凝神伫思,戢足纳心,鹜精于千仞之颠,游心于八极之表;浚发于巧心,摅藻为春华,应事以精,不畏不成形;选物以种,不患不为器。

能尽我道而听天命庶不愧于父母妻子矣循此则终身不堕沦落尚勉之勉之以我言为箴勿愦愦于衷毋朦朦于志。

(选自明〃徐媛《训子书》,有删节)20.根据文段内容,概括“习业”的三种态度。

(3分)21.解说文中“箴”的意思及其文体特点。

(1分)二、19.能尽我道而听天命/庶不愧于父母妻子矣/循此则终身不堕沦落/尚勉之勉之/以我言为箴/勿愦愦于衷/毋朦朦于志。

20.开拓心胸;专心致志;尽力而为。

21.劝告,劝戒;用以规戒自己或别人为目的(的一种文体)。

附:参考译文学习要聚精会神,要足不出户,心无二用。

境界要高,精神好像在千仞的高山之巅;胸怀宽广,思想好像驰骋在八极之外。

开发自己的思路,使它变得灵巧,写文章要词藻富丽,有如春天的花一样。

处理事情,精神专一,不要忧虑它是不是会成个样子。

《文言断句》练习题

《文言断句》练习题
----(选自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断5处)
1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划线部分断句。 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 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 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 焉 然 后 用 之。 ----(取材于《孟子·梁惠王章句下》)(断10处)
1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划线部分断句。 子墨子曰:“古之圣王,欲传其道于后世是故书 之竹帛镂之金石传遗后世子孙欲后世子孙法之也 今闻先王之遗而不为是废先王之传也。”
14.用斜线(∕)给文言文划线部分断句。(断9处) 今人论诗,动言贵厚而贱薄,此亦耳食之言。不知
宜厚宜薄惟以妙为主以两物论狐貉贵厚鲛绡贵薄以一物 论刀背贵厚刀锋贵薄安见厚者定贵薄者定贱耶?古人之 诗,少陵似厚,太白似薄,义山似厚,飞卿似薄,俱为 名家。犹之论交,谓深人难交,不知浅人亦正难交。 ----(选自袁枚《随园诗话》)
15.用斜线(/)给下列短文划横线的部分断句。(断6处) 自古亡国,未必皆愚庸暴虐之君也。其祸乱之来有渐
积,及其大势已去,虽有智勇,有不能为者矣,可谓真不 幸也。昭宗为人明隽初亦有志于兴复而外患已成内忧不止 颇
亦慨然思得非常之材而用无贤佐徒以益乱。迹其祸乱,其 渐积岂一朝一夕哉! -1-6--.(用《斜新线唐(书∕)·纪给第文十言三文》划)线部分断句。(断5处)
----(取材于《墨子·贵义》)(断6处)
13.用斜线(/)给下列短文划横线的部分断句。(断10处)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
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 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 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 释罪。陛下尝读书谏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

断句练习

断句练习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 难。”“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 旦暮罄(qing显现)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 于前,故易之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练习二
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 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君子虑福弗及,虑祸百之, 君子择人而取,不择人而与,君子实如虚,有如无。(《说苑》) 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 终于不可及也。
7、王黄门兄弟三人俱诣谢公子猷子重多说俗事子敬寒温既出坐 客问谢公向三贤孰愈谢公曰小者最胜客曰何以知之谢公曰吉人 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推此知之。 ——《世说新语·品 藻第九》
王黄门兄弟三人俱诣谢公/子猷子重多说俗事/子敬寒温/既出 /坐客问谢公/向三贤孰愈/谢公曰/小者最胜/客曰/何以知之/ 谢公曰/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推此知之。
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 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 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10、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 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 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中庸》
练习三 人之生斯世也但知以已死者为鬼而未知未死者亦鬼也酒 罂饭囊或醉或梦块然泥土者则其人虽生与死之鬼何异余 尝见未死之鬼吊已死之鬼未之思也特一间耳
人之生斯世也,但知以已死者为鬼,而未知未死者亦 鬼也。酒罂饭囊,或醉或梦,块然(无知无觉的样子)泥 土者,则其人虽生,与死之鬼何异?余尝见未死之鬼吊已 死之鬼,未之思也,特一间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断句小练习1.韩信将兵【原文】上①尝从容②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③。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于公何如曰如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注释】①上:指刘邦。

②从容:不慌不忙,此处指随意。

③差:等级,此处指高低。

2.南辕北辙【原文】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①,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

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②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③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矣。

”今王动④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⑤王之动愈数而离王⑥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选自《战国策》【注释】①衣焦不申:申,通‚伸‛。

衣服皱巴巴的不平直。

②用:资金,盘费。

③御者:驾车的。

④动:每每,常常;下文‚举‛与此同义。

⑤广地尊名:使地盘扩大,使威望抬高。

⑥王:称王。

名词作动词用。

3.陆贾说汉高祖【原文】陆生①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②骂之曰:“乃公③居马上而得之,安事④《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⑤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

……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⑥,陛下安得而有之⑦!”高帝不怿⑧而有惭色乃谓陆生曰试⑨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陆生乃粗述存亡之征⑩凡著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号其书曰新语(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注释】①陆生:陆贾。

②高帝:汉高祖刘邦。

③乃公:你老子。

这是刘邦高傲的自称。

④安事:哪用得着。

⑤逆取而以顺守:用武力夺取天下而后用仁义治理天下。

⑥法先圣:效法古代的圣贤君主。

⑦安得而有之:怎能获得天下呢?⑧怿:愉快。

⑨试:请。

⑩征:征兆,此指原因。

4.裴旻射虎【原文】北平多虎,旻善射,尝一日毙虎三十有一,因憩山下,四顾自若。

有一老父至曰:“此皆彪也,似虎而非。

将军若遇真虎,无能为①也。

”旻曰:“真虎安在乎?”老父曰:“自此而北三十里,往往有之。

”旻跃马而往次②丛薄③中果有真虎腾出状小而势猛据地一吼山石震裂旻马辟易④弓矢皆坠殆⑤不得免自此惭愧不复射虎(选自《唐国史补》)【注释】①无能为:不可能有这般作为。

②次:驻扎。

③丛薄:茂密的草丛。

④辟易:后退。

⑤殆:几乎。

5.陆游书巢【原文】陆子既老且病,犹不置读书,名其室曰书巢。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藉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怒叹,未尝不与书俱。

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间③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④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⑤!”客去。

陆子叹曰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吾侪未造夫道之堂奥自籓篱之外而妄议之可乎因书以自警。

(选自《渭南文集》)【注释】①或栖于椟:有的藏放在木箱里。

②觌:dí见。

③间:偶或。

④或:有时。

⑤信乎其似巢也:它确实像鸟巢啊。

(主谓倒装句)6.刘宠惠政爱民【原文】(刘)宠尝为会稽太守,简除烦苛①,禁察②非法,郡中大治;征为将作大匠③。

山阴县有五六老叟,自若邪山④谷间出,人赍百钱以送宠曰:“山谷鄙生未尝识郡朝⑤他守时吏发求⑥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自明府下车以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年老遭值圣明,今闻当见弃去⑦,故自扶⑧奉送。

”宠曰:“吾政何能及公言邪!勤苦父老⑨!”为人选一大钱受之⑩。

(选自《资治通鉴〃汉纪》)【注释】①简除烦苛:删除扰民措施和苛捐杂税。

②禁察:禁止查明非法行为。

③将作大匠:中央负责土木工程的官员。

④若邪山:山名。

⑤郡朝:郡府和朝廷。

⑥发求:搜刮。

⑦见弃去:抛下我们而离去。

⑧自扶:互相搀扶着。

⑨勤苦父老:辛苦你们老人家了。

⑩为人选一大钱受之:从每个人手里选一个铜钱留下(作纪念)。

7.不忘贫贱苦【原文】高祖既贵①,命藏微时耕具以示子孙。

帝②至故宫见之有惭色近侍或进曰大舜躬耕历山伯禹③亲事水土陛下不睹遗物安知先帝之至德稼穑之艰难乎(选自《资治通鉴〃宋纪》)【注释】①高祖既贵:指刘裕做了南朝的宋武帝。

②帝:指刘裕的儿子宋文帝刘义隆。

③伯禹:治水的大禹。

8.唐太宗不徇私【原文】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污解任,自陈尝在秦王①幕府。

上②怜之,欲听还旧任。

魏征谏曰:“秦府左右,中外③甚多,恐人人皆恃恩私,是使为善者惧。

”上欣然纳之,谓相寿曰我昔为秦王乃一府之主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大臣所执如是朕何敢违赐帛遣之。

相寿流涕而去。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注释】①秦王:李世民。

他在称帝前被封为秦王。

②上:皇上,指李世民。

③中外:宫内宫外。

9.吕僧珍不仗势【原文】(吕)僧珍在任,平心率下①,不私亲戚。

从父兄子②先以贩葱为业,僧珍既至③,乃弃业欲求州官。

僧珍曰:“吾荷国重恩,无以报效,汝等自有常分③,岂可妄求叨越④,但当速反葱肆耳。

”僧珍旧宅在市北,前有督邮廨⑤,乡人咸劝徙廨以益⑥其宅。

僧珍怒曰督邮官廨也置立以来便在此地岂可徙之益吾私宅姊适于氏住在市西小屋临路与列肆杂处僧珍常导从卤簿⑦到其宅不以为耻。

(选自《梁书〃吕僧珍传》)【注释】①平心率下:公正平和的对待下属官员。

率:对待。

②从父兄子:侄子。

③僧珍既至:指吕僧珍已回故乡做官。

③常分:固定的职业。

④叨越:非分占有。

⑤督邮廨:督邮,官名。

汉臵,郡的重要属吏,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教令,兼司狱讼捕亡。

唐以后废。

廨:xiè旧时称官署。

⑥益:扩大。

⑦导从卤簿:由侍从开导及跟随。

卤簿,侍从。

10.焚书【原文】李斯非①淳于越曰:“诸生②不师③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

臣请敕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④,天下有敢藏诗书百家语诸刑书者悉诣守尉集烧⑤之有敢偶语诗书弃市以古非今者族灭吏见知弗举与同罪。

”始皇许之。

(选自《论衡》)【注释】①非:驳斥。

②诸生:此指读书人。

③师:学习。

④博士官所职:博士官府中所应保存的。

⑤集烧:汇集烧毁。

11.天网恢恢【原文】随州大洪山作人李遥,杀人亡命。

逾年,至秭归,因出市①,见鬻柱杖者,等闲②以数十钱买之。

是时秭归适又有邑民为人所杀,求贼③甚急。

民之子见遥所操杖,识之,曰:“此吾父杖也。

”遂以告官司。

执遥验之,果邑民之杖也,榜掠备至④。

遥实买杖,而鬻仗者已不见,卒未有以自明。

有司诘其行止来历,势不可隐,乃通随州,而大洪杀人之罪遂败。

卒不知鬻杖者何人。

市人千万,而遥适值之,因缘及其隐匿,此亦事之可怪者。

(选自《梦溪笔谈》)【注释】①出市:路过市场。

②等闲:轻易,随意。

③贼:此指凶犯。

④榜掠备至:榜,古代刑法之一,杖击或鞭打;掠,拷打;备,完备,尽。

一切拷打手段都用尽了。

12.汉高祖论功行封【原文】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

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

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

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①。

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

”“知猎狗乎?”曰:“知之。

”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②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

”群臣皆莫敢言。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注释】①差:等第。

②功狗:功劳像猎狗那样。

13.黠鼠【原文】苏子夜坐,有鼠方啮。

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

使童子烛之,有橐(tuó袋子)中空。

嘐嘐聱聱①,声在橐中。

曰:“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

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耶向为何声岂有鬼耶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选自《苏东坡文集》)【注释】①嘐(jiāo)嘐聱(áo)聱:象声词14.宋弘责桓谭【原文】弘荐沛国桓谭,为议郎、给事中①。

帝②令谭鼓琴,爱其繁声③。

弘闻之,不悦;伺谭内出④,正朝服⑤坐府上,遣吏召之。

谭至,不与席而让⑥之,且曰:“能自改邪,将令相举以法乎?”谭顿首辞谢⑦;良久,乃遣之。

后大会群臣,帝使谭鼓琴。

谭见弘,失其常度⑧。

帝怪而问之,弘乃离席免冠谢曰:“臣所以荐桓谭者,望能以忠正导主;而令朝廷耽悦郑声⑨,臣之罪也。

”帝改容谢之。

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选自《资治通鉴〃汉纪》)【注释】①议郎、给事中:官职名称。

②帝;指东汉光武帝刘秀。

③繁声:此指花音曲子,类似靡靡之音。

④内出;从宫内出来。

⑤正朝服:正,使……端正。

朝服穿得端端正正。

⑥让:责备。

⑦顿首辞谢:叩头认错。

⑧常度:常态。

⑨耽悦郑声:沉浸在靡靡之音之中。

古代把郑、卫一带的音乐视为不正派的靡靡之音。

15.晏子论“不祥”【原文】齐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

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之不祥也?”晏子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①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也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

如②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选自《晏子春秋》)【注释】①与:在其中。

②如:往。

16.创业与守成【原文】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②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徵对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玄龄等拜曰:“陛下及此言③,四海之福也。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注释】①上:指唐太宗。

②草昧;此指开创国家。

③及此言:说到这个道理。

断句小练习2(包括翻译)1.苏武牧羊【原文】(卫)律①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

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②不饮食。

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③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

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④羝乳⑤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⑥不至掘野鼠去⑦草实而食之。

杖汉节⑧牧羊,卧起操持,节旄⑨尽落。

(选自《汉书〃苏武传》)【注释】①卫律:投降匈奴的汉将。

②绝:断绝。

③旃:同‚毡‛。

用兽毛压制而成的片状物,可作各种垫衬材料或防寒用品等。

④羝:dī公羊。

⑤乳:生仔,产子。

⑥廪食:官府供应的粮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