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信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大家看看
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的通知

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信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6.30•【字号】信政文[2008]111号•【施行日期】2008.06.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的通知(信政文〔2008〕111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各管理区、开发区,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国发〔2007〕35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的通知》(豫政〔2008〕33号)精神,切实做好全市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普查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的我市开展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设计、精心组织、依法实施、确保质量,全面、准确地提供基本市情市力数据,为各级党委、政府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服务。
通过经济普查,全面了解全市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及布局;了解全市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技术的现状以及各生产要素的构成;摸清全市各类企业和单位能源消耗的基本情况;建立健全覆盖全市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基础信息数据库和统计电子地理信息系统。
通过普查,进一步夯实统计基础,完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为各级党委政府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科学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二、普查对象和范围经济普查的对象是在全市境内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具体范围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以及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等。
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信阳市2008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实施方案的通知

(5)可达性原则:结合本地实际,在综合考虑新增量的基础上,做好新增量、存量、减排量之间的系统分析,使减排目标和计划任务相吻合,强化可达性分析。
(7)《“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办法》
(8)《“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办法》
(9)《2008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责任书(信阳市)》
(10)《二氧化硫总量分配指导意见》
(11)《主要水污染物总量分配指导意见》
(12)《“十一五”全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查办法》
(13)《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
(2)同口径比较原则:以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2005年统计基数、口径、范围为实施方案编制范围。将排放总量基数分为环境统计发表调查工业企业、非发表调查的一般测算工业企业、生活源三部分,现状分析和未来综合措施均按照同口径分类进行比较。
(3)强化动态变化原则:主要污染物减排年度方案编制重点在于安排各项工程、措施,以能形成稳定削减能力的硬件建设为主,以能反映污染物排放总量动态削减量的工程因素为核心,注重实效。强化新增量部分的预测。
(二)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3)《信阳市“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
(4)国家环保总局《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编制指南》
(5)《信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6)《“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
(2)生活化学需氧量新增量预测
2008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2008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来源:芜湖统计局】【日期:2010-07-14】【浏览次数:662】2008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注:(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幅按现价计算。
(2)带“*”数据的计量单位为百分点。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和谐发展取得新成果【来源:芜湖统计局】【日期:2011-04-11】【浏览次数:29】“十一五”期间,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芜湖在加快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强力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和谐发展取得新成果,呈现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市科技事业进入了新的振兴时期。
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为契机,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集聚创新人才为重点,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培育创新型产业为目标,加大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力度,使城市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得以有效提升。
在2010年中国大陆创新城市排行榜中,作为中部地区唯一入围城市,跻身榜单第21位。
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取得里程碑式的突破,成功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
同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使自主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促进”作用进一步显现,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010年,全社会研发活动(R&D)投入经费26.9亿元,与2005年相比年均增长39.6%;占GDP的2.43%;占比比2005年提高1.1个百分点,年均提高0.2个百分点。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投入经费26.1亿元,比2005年增长446.7%,年均增长39.7%。
全年各级财政共安排科技创新投入7.5亿元。
年末拥有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3家(奇瑞汽车、海螺集团和华东光电),省级创新型企业22家。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拥有各类研发机构219个;高新技术企业223家,比2005年增加144家,增长54.9%,年均增长23.1%。
共有省级以上科研机构106个,其中国家级24个;在科研机构中,企业技术中心67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个,重点(工程)实验室20个,分别比2005年增加47个、15个和4个。
2008年信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大家看看

2008年信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信阳市统计局(2009年3月24日)2008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积极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着力破解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难题,全市经济总体上呈现出增长较快、价格回稳、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魅力信阳建设加快推进。
一、综合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首次突破800亿元,达到866.79亿元,比上年增长12.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2.29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358.44亿元,增长14.7%;第三产业增加值286.07亿元,增长14.1%。
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依次为26.3%、39.9%、33.8%,分别拉动GDP增长1.6个百分点、5.8个百分点、4.8个百分点。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3015元(折合1874美元),比上年增长11.7%。
经济结构继续优化。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5.9:40.3:33.8调整为25.6:41.4:33.0,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4.4%,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二、三、一”型产业格局得到进一步巩固和优化提升。
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4.3%,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对经济发展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
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462.87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3.4%,非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进一步强化。
经济运行质量持续改善。
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4.99亿元,比上年增长22.9%;全部国税收入14.66亿元,增长10.6%;全部地税收入12.68亿元,增长22.5%。
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6.3%和14.3%。
市场物价总体回稳。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7%,涨幅较元月份回落2.5个百分点。
2008年河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河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文)中国发展门户网 2009 年 03 月 07 日字号:大中小打印本文章写信给编辑2008年是近几年来河南经济发展面临形势最复杂、困难最多的一年。
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国民经济总体上保持了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生活继续改善。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18407.78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增速比上年回落2.5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58.80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0477.92亿元,增长14.9%;第三产业增加值5271.06亿元,增长10.2%。
人均生产总值19593元,增长11.9%。
三次产业结构为14.5∶56.9∶28.6,二、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58.1%提高到60%左右。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7.0%,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6.3%。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7.5%。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2.1%。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1.9%。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9.0%。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上涨20.9%。
年末从业人员5829.27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19.4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5.58万人,其中,“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16.12万人。
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81万人。
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09.14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其中:税收收入742.18亿元,增长18.8%,税收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3.5%,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283.91亿元,增长22.2%,其中:教育支出增长22.1%,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增长17.1%,医疗卫生支出增长46.7%,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14.9%。
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9年2月26日2008年,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万众一心,顽强拼搏,努力克服历史罕见的特大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不利影响,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4000亿元,增长%;第二产业增加值146183亿元,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120487亿元,增长%。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比上年上升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上升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下降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其中食品价格上涨%。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生活资料价格上涨%。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
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
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其中新建住宅价格上涨%,二手住宅价格上涨%;房屋租赁价格上涨%。
表1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单位:% 指标全国城市农村居民消费价格食品其中:粮食肉禽及其制品油脂鲜蛋鲜菜鲜果烟酒及用品衣着- - -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 - - 务居住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48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90万人。
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0210万人,净增加860万人,新增加1113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比上年末上升个百分点。
年末国家外汇储备19460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178亿美元。
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
全年税收收入57862亿元,比上年增加8413亿元,增长%。
二、农业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0670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06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576万公顷,减少17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271万公顷,增加139万公顷;糖料种植面积193万公顷,增加13万公顷。
信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信阳市2008年“两转两提”工作任务分解意见的通知

信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信阳市2008年“两转两提”工作任务分解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信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9.04•【字号】信政办[2008]126号•【施行日期】2008.09.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信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信阳市2008年“两转两提”工作任务分解意见的通知(信政办〔2008〕126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各管理区、开发区,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现将《信阳市2008年“两转两提”工作任务分解意见》印发给你们,望高度重视,认真抓好落实。
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各自承担的工作任务,明确职责,加大力度,强化措施,密切配合,务求实效,确保全市政府系统“两转两提”工作有效开展。
二○○八年九月四日信阳市2008年“两转两提”工作任务分解意见根据省委八届八次全会和省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精神,按照《信阳市2008年“两转两提”工作实施方案》的具体安排,为了明确工作职责,强化责任分工,搞好协调配合,确保工作落实,现将信阳市2008年“两转两提”工作任务分解如下:一、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重新清理,强化行政审批项目监管1、在过去开展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工作的基础上,对现有的行政审批事项重新组织一次全面清理,最大限度的减少各类行政审批事项。
对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进一步明确审批标准、条件、时限和责任,完善审批方式,简化办事流程,规范审批程序。
责任单位:市政府法制办、市编办、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
市政府各部门要积极配合责任单位做好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工作;各县区人民政府、各管理区、开发区负责本级的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工作。
2、对取消和调整的行政审批项目,要加强后续监管,实行跟踪问效。
并将清理结果向社会公布。
责任单位: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
各县区人民政府、各管理区、开发区负责对本级清理结果的监管和公布。
3、按照省里《行政许可绩效评估方案》要求,制定较为完备、细化、操作性强的行政许可绩效评估方案,报市政府批准后,认真组织实施。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发文字号】豫政[2008]20号【发布部门】河南省政府【发布日期】2008.02.19【实施日期】2008.02.19【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豫政〔2008〕20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河南省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据此安排好2008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
200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履行职责的开局之年。
各省辖市、省政府各部门一定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清醒认识形势,把握总体要求,明确目标任务,确保各项工作开好头、起好步。
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认真落实宏观调控政策,坚持好字优先、好中求快,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优化经济结构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更加重视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具体计划由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另行下达。
河南省人民政府二○○八年二月十九日河南省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一、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07年,全省上下坚持科学发展,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抢抓机遇、超前谋划、积极作为、扎实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圆满完成了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经济规模、质量和效益大幅提升。
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达到15058.07亿元,比上年增长14.4%;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5万元,比上年增长13.8%;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1959.24亿元,增长68.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支出分别达到861.5亿元和1868.4亿元,分别增长27%和29.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信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信阳市统计局(2009年3月24日)2008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积极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着力破解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难题,全市经济总体上呈现出增长较快、价格回稳、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魅力信阳建设加快推进。
一、综合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首次突破800亿元,达到866.79亿元,比上年增长12.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2.29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358.44亿元,增长14.7%;第三产业增加值286.07亿元,增长14.1%。
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依次为26.3%、39.9%、33.8%,分别拉动GDP增长1.6个百分点、5.8个百分点、4.8个百分点。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3015元(折合1874美元),比上年增长11.7%。
经济结构继续优化。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5.9:40.3:33.8调整为25.6:41.4:33.0,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4.4%,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二、三、一”型产业格局得到进一步巩固和优化提升。
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4.3%,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对经济发展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
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462.87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3.4%,非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进一步强化。
经济运行质量持续改善。
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4.99亿元,比上年增长22.9%;全部国税收入14.66亿元,增长10.6%;全部地税收入12.68亿元,增长22.5%。
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6.3%和14.3%。
市场物价总体回稳。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7%,涨幅较元月份回落2.5个百分点。
其中,城市上涨4.8%、农村上涨6.5%。
居民消费价格呈“六升一降一平”格局。
食品类上涨14.1%,烟酒及用品类上涨3.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2.1%,交通通信类上涨1.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0%,居住类上涨6.8%,衣着类下降3.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与上年持平。
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水平上涨6.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0.7%。
2008年各类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就业再就业工作继续加强。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474.90万人,比上年增加10.67万人。
其中第一产业239.96万人,第二产业91.74万人,第三产业143.20万人。
城镇新增就业人员9.34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35万人,其中“4050”人员1.00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9%。
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18409元,比上年增长21.8%。
全年外出务工人员209.86万人,其中外出信阳半年以上务工人员193.33万人,实现劳务总收入174.30亿元,比上年增长4.8%。
全市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员16.6万人。
县域经济较快发展。
全年县域(不含市辖区)完成生产总值642.19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快于全市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
全市8个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都超亿元。
其中固始县超过3亿元,潢川县超过2亿元。
县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1.4%,快于全市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经济发展中不确定因素增多,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就业再就业困难突出,城乡居民增收难度加大;财政收支压力增大;节能减排的任务依然艰巨。
二、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380.68亿元,比上年增长6.1%。
其中,种植业实现总产值217.98亿元,增长4.7%;林业实现总产值19.93亿元,增长10.0%;畜牧业实现总产值115.01亿元,增长7.5%;渔业实现总产值16.63亿元,增长12.5%。
粮油生产实现增产丰收。
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805.26千公顷,增长1.2%。
其中,小麦293.77千公顷,增长1.0%;水稻433.01千公顷,增长1.4%;油料作物种植面积238.15千公顷,增长11.7%。
粮油生产再创佳绩。
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12.24亿斤,比上年增长2.5%。
其中,夏粮27.64亿斤,秋粮84.60亿斤,分别增长4.3%和1.9%。
连续五年实现丰收,连续三年稳定在百亿斤以上;油料总产量65.13万吨,增长14.9%。
畜牧业生产恢复性增长。
全年肉类总产量达到517.54万吨,增长7.2%;牛奶总产量达4955吨,增长8.0%;禽蛋类总产量22.25万吨,增长8.3%。
渔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
全年养殖水面利用面积100万亩,其中,生态甲鱼养殖面积9500亩;青虾养殖面积1.5万亩;河蟹养殖面积1.5万亩;小龙虾养殖面积6万亩。
水产品产量20.76万吨,增长19.8%,名特优水产品覆盖率达到62%。
2008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
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380.7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8.8%。
全市大型拖拉机1.18万台,小型拖拉机16.38万台,分别增长11.0%和4.5%;农用运输车6.61万辆,增长11.8%。
全年农村用电量9.54亿千瓦小时,增长18.0%。
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2.63万亩;新增旱涝保收田面积10.70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1.97万亩;新增除涝面积6.4万亩;改造中低产田21.9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生产持续增长。
全年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297.44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增幅同比回落3.0个百分点。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92.12亿元,增长23.7%,回落3.5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要分类情况产业结构得到改善。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10.73亿元,增长23.3%;轻工业完成增加值81.39亿元,增长24.2%,轻重工业的比例为42.4:57.6。
在3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增加值居前5位的行业为:农副食品加工业37.34亿元,增长10.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7.49亿元,增长26.4%;非金属矿采选业17.06亿元,增长56.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3.52亿元,增长26.4%。
食品、冶金、建材、医药、电力优势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95.8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9.9%,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1.0%。
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0.62亿元,增长36.3%。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较快增长。
全年生产大米192.85万吨,增长25.8%;小麦粉100.78万吨,增长39.3%;精甲醇42.29万吨,增长44.9%;水泥442.56万吨,增长18.4%;生铁111.42万吨,增长5.8%;钢材148.22万吨;增长 66.4%。
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工业经济效益继续改善。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32.09亿元,比上年增长42.3%;实现利税57亿元,增长22.3%;实现利润31亿元,增长19.3%。
产品销售率97.6%,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资金利税率20.0%,流动资产周转次数5.53次,均与上年持平;资产负债率55.6%,同比上升了5.4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5.2%,同比下降了1.7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30991元/人,增长9.1%。
建筑业平稳增长。
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61亿元,比上年增长7.2%。
全市具有资质的建筑企业完成房屋建筑面积140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6.9%;竣工面积868万平方米,增长24.0%;实现利润6.70亿元,税金5.34亿元,分别增长30.5%和7.3%。
四、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高位运行。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600亿,达到659.66亿元,比上年增长30.8%,增幅同比回落4.7个百分点。
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533.44亿元,增长31.3%,回落5.4个百分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26.22亿元,增长28.5%,回落2.4个百分点。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控股投资239.15亿元,增长24.4%;民间投资288.18亿元,增长38.7%。
第一产业投资29.19亿元,增长53.3%;第二产业投资139.04亿元,增长57.5%;第三产业投资365.20亿元,增长22.2%。
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单位:亿元工业投资高速增长。
城镇投资中,工业投资138.87亿元,比上年增长59.7%,占城镇投资的比重达到26%,同比提高4.6个百分点。
其中,建材工业投资29.44亿元,增长56.7%;化工工业投资15.65亿元,增长33.4%;食品工业投资19.01亿元,增长45.3%;电力,热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38.54亿元,增长6.1倍;电子工业投资2.97亿元,增长1.6倍;冶金工业投资3.17亿元,增长1.3倍。
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增长。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86.73亿元,增长55.3%,增幅比上年回落9.5个百分点。
其中,住宅投资74.28亿元,增长71.8%;商业营业用房投资9.76亿元,增长39.3%。
商品房建设规模强劲扩张。
全年施工面积1021.04万平方米,增长64.4%,其中住宅939.58万平方米,增长71.2%;竣工面积312.25万平方米,增长0.6%。
商品房销售明显滑坡。
销售面积258.18万平方米,下降16.2%;销售额43.81亿元,下降16.4%,其中住宅34.75亿元,下降11.1%。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全市确定重点建设项目117个,实际完成投资115.5亿元,占年计划的120%。
其中,续建项目39个,实际完成投资55.9亿元,占年计划的142.4%。
新开工项目64个,实际完成投资56.6亿元,占年计划的100.3%。
华豫二期2×66万千瓦超超临界工程3号机组、信钢节能环保技改项目、信阳华新水泥日产4500吨水泥熟料项目、河南天瑞集团光山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等已建成投产;石武铁路客运专线、京九铁路电气化改造信阳段、亚洲新能源控股(信阳)有限公司100万吨二甲醚、180万吨甲醇二期工程项目顺利推进;出山店水库和宁西复线电气化改造信阳段即将开工,罗阜高速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完成,明港场站军民合用项目已准备开展前期工作;核电项目取得了重大进展。
全年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新增水泥年生产能力160万吨;新建公路143公里;新建独立公路桥梁960延长米;新建独立公路桥梁4座;新建客、货运站3个,面积5200平方米;城市公共交通车辆购置428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