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优练习】《太平天国运动》(历史人教必修1)-word

合集下载

最新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训练:3.1太平天国运动 Word版含解析

最新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训练:3.1太平天国运动 Word版含解析

一太平天国运动一、选择题1.“人无贵贱皆兄弟,物论多少一秤分。

铲除鞑虏建天国,剿灭妖言传真经。

”这是指中国近代的()A.三元里人民抗英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解析:从材料中的“兄弟”“一秤分”“天国”等信息可知,这是指太平天国运动。

故选B项。

答案:B2.洪秀全将基督教与中国的民间宗教相结合,创立了拜上帝会,其目的在于()A.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人间天国B.打击西方列强,进行反帝斗争C.进行改朝换代,完成民主革命D.传播西方宗教,取代儒家学说解析:太平天国主要以推翻清朝统治为目标,故B项错;完成民主革命不是它的目的,故C项错;取代儒家学说的说法错误,与之相反太平天国吸收了儒家的大同思想,故D项错;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新政权是最终目的,故答案为A项。

答案:A3.太平天国时期的歌谣有号召歌、响应歌、英雄歌、记事歌,用诗体语言和群众口语记述太平天国的光辉历史。

“贼做官,官做贼,清廷一片黑漆漆。

骨包皮,皮包骨,金田快有新君出。

”这一首歌谣()A.属记事歌,再现了太平天国辉煌的历史B.便于传播,可作为研究起义原因的佐证C.表明金田已是全国革命志士的向往之地D.反映了太平天国政权仍是一个封建王朝解析:从材料信息看,该诗歌并不是记事歌,排除A项;由“金田快有新君出”可知,金田起义尚未发动,再从“清廷一片黑漆漆”可知,题干描述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故B项正确;C、D两项与诗歌信息无关。

答案:B4.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以后,曾依据《天朝田亩制度》,一度取消城市的商业活动,没收一切商店里的物资,但不久后又在天京城外设立各种商店。

这表明()A.原来的城市政策具有空想性B.领导人开始腐化堕落C.领导人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D.太平天国由攻转守解析:取消商业活动,超越了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太平天国后来又设立店铺,同时也证明了原来的经济政策行不通,具有空想性,故选A项。

设立商店本身没有体现领导人腐化、发展资本主义和军事斗争,排除B、C、D三项。

必修1历史练习(含解析):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 含答案

必修1历史练习(含解析):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 含答案

(时间:25分钟分值:30分)A组(基础题)1.右面的图示简要地说明了近代中国一次革命运动发生的原因,这次革命运动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太平天国运动D.虎门销烟解析:太平天国运动是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共同作用下爆发的。

答案:C2.追根溯源,探求太平天国运动的足迹,应首先到( )A.桂平县金田村考察B.永安考察C.天京考察D.上海考察解析:太平天国运动最早爆发于广西桂平县金田村。

答案:A3.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政权,形成与清朝对峙局面的历史事件是()A.金田起义B.永安建制C.定都天京D.洪秀全称天王答案:C4.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的首要目的是( )A.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B.重新振兴太平天国C.与外国资本主义建交D.摆脱中国民族危机解析:A项是采取的措施,是实现目的的手段;C、D两项不是目的.答案:B5.“人无贵贱皆兄弟,物论多少一秤分。

铲除鞑虏建天国,剿灭妖言传真经.”下列选项与材料最接近的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天朝田亩制度》D.《资政新篇》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一种平等、平均思想,与此相符的应是《天朝田亩制度》。

答案:C6.1861年,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看到一本书后,在日记中写道: “其中所言,颇有见识.……皆是效法西人所为。

其钦折外洋,殆为心悦诚服。

而于夷情最谙练。

……观此一书,则贼中不为无人。

"此书应是()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C.《天朝田亩制度》D.《天演论》解析:从题干信息“皆是效法西人所为"“贼”可以判断该书是指《资政新篇》。

答案:BB组(能力题)7.下图是1845年到1850年发生的反清起义次数示意图,这张图片反映的核心问题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直接引发了太平天国运动B.全国范围内的自然灾害使得民不聊生C.鸦片战争和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D.第二次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的基本矛盾解析:注意题目的时间“1845年到1850年”,此时期正是鸦片战争后。

【基础练习】《太平天国运动》(历史人教1)

【基础练习】《太平天国运动》(历史人教1)

【基础练习】《太平天国运动》(历史人教1)【一】单项选择题1.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设想的是〔〕A. «天朝田亩制度»B. «资政新篇»C. «各国律例»D. «变法通议»2.〝流血的伤口不流泪,举起的杆子不下跪。

攥紧的拳头不松手,过河的卒子不后退。

人活一口气,难得拼一回,生死路一条,聚散酒一杯!何以成败论英雄,浩浩乾坤立丰碑!〞以下与上述«太平天国»电视剧主题歌主旨相背离的事件是〔〕A. 金田起义B. 反抗侵略C. 天京事变D. 北伐西征3.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B.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C. 天京事变,自相残杀D. 缺乏优秀的军事领导人才4.〝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

〞说明太平天国要求〔〕A. 摧毁私有制度B. 实现社会平等C. 消灭剥削制度D. 发展资本主义5.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社会。

有人认为其不具进步性,这种观点的依据是«天朝田亩制度»〔〕A. 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B. 彻底推翻清政府的统治C. 照顾各个阶层的利益D. 违背当时世界发展的潮流6.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

这说明〔〕A. 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B. 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C. 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D. 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7.梁启超在谈到太平天国时说:〝洪秀全之失败,原因虽多,最重大的就是他拿那种‘四不像的天主教’做招牌,因为这是和国民心理最相反的。

〞他认为太平天国〔〕A. 拜上帝教脱离群众思想实际B. 阻碍了近代民主化的进程C. 混淆西方文明与宗教的界限D. 信仰缺失无法支撑其政权8.«天朝田亩制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充分的革命性,〝给资本主义萌芽开阔了发展的场所〞。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一试题3.1太平天国运动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一试题3.1太平天国运动

一、单选题1.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太平天国的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激烈抗争,以追求自己的理想。

但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他们不可能单凭自己的力量找到一条取代封建制度的出路。

这一观点旨在强调( )A.太平天国革命纲领具有空想性B.太平天国未能联合其他反清力量C.太平天国的失败缘于时代局限D.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导致革命失败2.《资政新篇》:“火船、火车、电火表、寒暑表、风雨表、日晷表、千里镜、量天尺、连环枪、天球、地球等物,皆有探造化之巧,足以广闻见之精,此正正堂堂之技,非妇儿掩饰(饰)之文,永古可行者也”这段材料表明( )A.太平天国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B.认为自然是不可战胜的C.认为中国科技优于外国科技D.不主张学习科学技术3.在耶稣之下,太平天国的首义诸王一夜之间都成了上帝的众子,并按照各自的行序分别对应天象:洪秀全为日,杨秀清为风,萧朝贵为雨,冯云山为云,韦昌辉为雷,石达开为电。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这实质上反映了太平天国( )A.宣扬人人平等思想B.借助神权重建等级秩序C.增强核心领导层凝聚力D.将基督教教义与儒家大同思想结合4.学者张鸣认为:如果没有太平天国这个插曲,中国融入世界还会晚若干年。

他这样说的理由是( )A.太平天国政府执行对外开放政策B.太平天国运动客观上催生了洋务运动C.太平天国运动迫使清政府对外开放D.太平天国促进了东南地区经济的发展5.“《资政新篇》的提出给太平天国运动立下了一块新界碑,这就是它已经明显地展示出这场战争已不同于以往的农民起义”。

这是指《资政新篇》( ) A.反映了农民的利益和要求B.体现出近代化的时代特征C.给太平天国带来了新生机D.开启了太平天国的新使命6.下列太平天国运动中提出的主张,最符合当时世界发展潮流的是( ) A.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B.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C.凡有仿造外国火车、轮船、器皿者,给予专利鼓励D.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7.从内容上看,《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共同的局限性表现在( ) ①不能对当时的社会矛盾作出正确认识②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性③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④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8.有学者指出,太平天国解除了种种传统束缚(如废除封建性的把持垄断.采取简明的低税制等)后,城乡资本主义因素曾经十分活跃,贸易繁荣,商业兴盛。

历史人民版必修1练习: 第1课 太平天国运动 Word版含解析

历史人民版必修1练习:  第1课 太平天国运动 Word版含解析

专题三第1课一、选择题1.太平天国时期的歌谣有号召歌、响应歌、英雄歌、记事歌,用诗体语言和群众口语记述太平天国的光辉历史。

“贼做官,官做贼,清廷一片黑漆漆。

骨包皮,皮包骨,金田快有新君出。

”这一首歌谣导学号15750204()A.属记事歌,再现了太平天国辉煌的历史B.语言生动,可作为研究起义原因的佐证C.表明金田已是全国革命志士的向往之地D.反映了太平天国政权仍是一个封建政权【答案】 B【解析】材料中“金田快有新君出”反映了太平天国金田起义的事件,A项说法错误;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

故选B项。

2.太平天国曾发布檄文曰:天下为上帝之天下,满洲为胡虏妖人,肆毒混乱……现在皇天震怒,命天王扫除妩摩,廓清中夏。

这体现出太平天国运动导学号15750205() A.主张推翻满洲贵族统治B.主张挽救民族危亡C.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D.代表着先进的历史潮流【答案】 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及对它的历史评价。

材料主要说明了太平天国反对满清政府的主张及其原因,并没有针对外来侵略,也没有提到挽救民族危亡的问题,排除B、C两项;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借助宗教推翻清朝统治,不能说其代表先进的历史潮流,排除D项。

故答案为A项。

3.《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的政治经济诸多要求。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其重大价值在于导学号15750206()A.提出顺应世界潮流的政治体制变革主张B.变土地私有制为“天下人同耕”的公有制C.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D.打破土地兼并局面以实现“耕者有其田”理想【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本题要求分析《天朝田亩制度》在经济方面的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C与之不符,D由于《天朝田亩制度》并未真正实施而不会出现。

《天朝田亩制度》在经济上仅是反映了要求废除不平等的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故选B。

4.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导学号15750207()A.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要求与愿望B.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具有资本主义性质D.是太平天国的反帝革命纲领【答案】 A【解析】《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获得土地的迫切愿望,但关于圣库制度的规定超越了农民阶级的特征,不可能调动农民阶级的生产积极性,A对,B错。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优化训练: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优化训练: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1课太平天国运动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洪秀全在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是在()A.1851年B.1852年C.1853年D.1855年思路解析:A项是太平天国起义的时间,B项是永安突围的时间,C项是定都南京的时间,D 项是石达开在鄱阳湖打败湘军的时间。

答案:A2.下列有关太平天国的事件发生在1858年的是()A.开始北伐B.天京变乱C.三河镇大捷D.安庆失陷思路解析:开始北伐发生在1853年,天京变乱发生在1856年,安庆失陷发生在1861年。

答案:C3.阅读下列材料: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

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请完成:(1)上述材料出自太平天国的哪一文献?这一文献是什么时间颁布的?(2)上述材料反映了太平天国在土地问题上的主要主张是什么?思路解析:第(1)问可结合所学知识直接回答;第(2)问中的主张需要结合材料中“照人口”等进行归纳,在此基础上说明其意义。

参考答案:(1)文献:《天朝田亩制度》。

时间:1853年。

(2)主张: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洪秀全宗教理论的思想来源的是()A.西方基督教教义B.儒家大同思想C.农民的平均主义D.道家无为思想思路解析:洪秀全为了宣传拜上帝教,把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写出了《原道救世歌》等文章。

答案:D2.从适应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下列著作最具进步意义的是()A.《劝世良言》B.《原道觉世训》C.《资政新篇》D.《天朝田亩制度》思路解析:关键是明确资本主义是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而能体现这个要求的只有《资政新篇》。

答案:C3.拜上帝教成立后势力发展迅速,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的社会()A.阶级矛盾尖锐B.拜上帝教有创新精神C.宗教迷信严重D.人民渴望平等和平均思路解析:当时人民大量入教是因为受到残酷封建剥削,拜上帝教适应了农民要求摆脱封建剥削的愿望。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 练习):_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 练习):_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Word版含答案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基础巩固1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某班同学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较为恰当的观点应是( )A.阶级矛盾的激化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B.连年的自然灾害是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C.民族矛盾的激化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D.洪秀全的发动与组织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2马克思曾指出:“推动了这次大爆炸(即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

”马克思是说( )A.列强侵略是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B.太平天国运动的首要目标是抗击外来侵略C.西方的侵略加速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D.太平天国运动的目的之一是学习先进技术3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政权,形成与清朝对峙局面的历史事件是( )A.金田起义B.永安建制C.定都天京D.洪秀全称天王4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曾把儒家经书和诸子百家宣布为“妖书邪说”,严禁教习和流传,并且严令申明:“凡一切妖书如有敢念诵教习者,一概皆斩。

”据此,可知( )A.太平天国已经有科学理论作指导B.太平天国这样做的目的是维护拜上帝会的教义教规C.太平天国已经完全摆脱儒家经典的影响D.这一做法极大地推动了运动向高潮发展,禁止教习传播,这反映出拜上帝会的教义教规与儒家思想的冲突,其目的是维护拜上帝会的权威,故选B项;拜上帝会不是科学理论,不能推动运动向高潮发展,故排除A、D两项;C项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

5“太平天国过于激进的纲要使得中国的士绅阶层都站在了清朝政府一边,维护已有的秩序。

”太平天国“过于激进”主要表现在( )A.以拜上帝教为旗帜B.彻底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C.实行严格的封建等级秩序D.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6有人把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

其中的“内乱毁梦”是指( )A.北伐失败B.清军镇压C.英、法军队进攻D.天京变乱7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说:“兴银行。

倘有百万家财者……或三、四富民共请立,或一人请立,均无不可”“准富者请人雇工,不得买奴,贻笑外邦”。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1 专题3第1课 太平天国运动 练习 精品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1 专题3第1课 太平天国运动 练习 精品

3.1 太平天国运动(练习)一、选择题1.“太平天国的历史作用不在于‘运动’本身‘革命’,而在于引发了‘生死竞争’,迫使不同营垒中的开明之士顺应历史发展方向。

”该观点认为太平天国运动()A. 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统治B. 不能承担民主革命重任C. 客观上推动中国近代化D. 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趋势2.“中国传统……依礼制惟天子得祭天地,臣民皆不得预。

太平军虽不废君臣之等级,然既明白承认一切人类皆为上帝之子女,在宗教生活中根本平等,则事奉天主乃君臣共有之权利。

”材料强调的是太平天国运动A.仍未摆脱封建君臣等级观念B.是杂糅中西观念的反清运动C.承认君民在信仰上是平等的D.利于打击西方殖民侵略活动3.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把西方国家的使节称为“洋兄弟”,允许西方人在控制区域内自由通行和经商,但同时又把他们视为“天下万国真主”洪秀全的臣民。

这反映太平天国( ) A.迫切希望得到西方国家的承认 B.外交政策深受宗教信仰的主导C.仍未摆脱“华夷之辨”的观念 D.认可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4.《资政新篇》问世后,曾国藩慕僚赵烈文在其《能静居士日记》中说:“《资政新篇》一本,贼族洪仁玕所作以上洪逆者,文理较明白。

其中所言,颇有见识”;“观此一书,则贼中不为无人。

”赵烈文如此评价主要是因为《资政新篇》A.有利于实现农民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 B.体现了与洋务派一致的改革追求C.学习西方的精神符合时代进步的潮流 D.可作清政府全面改革内政的借鉴5.中国步入世界的进程中,太平天国起到了一个正例作用。

如果没有太平天国这个插曲,中国融入世界还会晚若干年。

这里强调的是太平天国运动A.打击了清政府的专制统治B.代表农民运动的最高峰C.导致中国被卷入世界大战D.导致了第二次鸦片战争6.“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打起包裹回家转,依旧做长工。

”歌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金田起义B.天京事变C.北伐失败D.天京陷落7.与《天朝田亩制度》相比,《资政新篇》最突出的特点是A.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B.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C.触及了封建土地私有制D.符合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8.《原道救世歌》中有“天父上帝人人共,何得君王私自专,普天之下皆兄弟,上帝视之皆赤子”语句,其根本目的是()A.唤起宗教信仰热情 B.传播基督教精神 C.否定儒家伦理道德 D.激发反封建情绪9与洪秀全齐名的太平天国首领杨秀清,出身广西,世代以烧炭种山为业,父母去世后,离家流浪,与人结伙护送洋货,交结不少两广江湖豪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平天国运动》培优练习
一、单选题
1.李剑农在《中国近百年政治史》写道:“因为太平军所占领的,只有各都会城镇;纵使有些乡区地方,也在他们的政令管辖之下,但当军事扰攘之时,人民心理对太平军尚怀反感;这种制度,实无施行的可能。

”这段材料()
A. 体现了农民阶级反封建的愿望
B. 反映该制度无法施行的客观因素
C. 表明该制度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 揭示了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源
2.洪仁玕《资政新篇》记述:“恳自今而后,可断则断,不宜断者付小弟掌率六部等议定再献,不致自负其咎,皆所以重尊严之圣体也。

或更立一无情面之谏议在侧,以辅圣聪不逮。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是天国早期的施政纲领
B. 带有明显的空想色彩
C. 严厉批评天王独断专行
D. 包含一定的民主意识
3.1862年5月8日,敌视太平军的《中国邮报》写道,“断言太平军占据的地区已是赤地千里未免有点夸大其词。

他们占领了生丝的主要产区浙江湖州。

长期以来运到上海的生丝大部来自他们的占领区;绿茶产区杭州和安徽太平也有相同的情况。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该报是要揭穿那些敌视太平军的夸大不实之词
B. 太平天国对列强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C. 太平军占领区的农作情况比清政府统治时期好
D. 当时太平天国军队占领区的经济秩序相对稳定
4.4.《天朝田亩制度》表现了农民的农业社会主义思想,即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平均主义思想。

这种思想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一方面有巨大的革命性;另一方面在实质上又带有反动性。

”其“革命性”主要体现在()
A. 实施男女平等的分配方案
B. 贯彻平均主义的基本原则
C. 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D. 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
二、材料题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粤西)遍地皆盗……盖承平久,孳息繁衍……地不能增,而人加众至二三十倍,故相率为盗以谋食……取才之涂(途)太隘。

逆匪杨秀清、韦昌晖(辉)、石达开之才皆非今翰詹(注:翰林和詹事两种官职的合称)及方面大臣所及也。

——汪士铎《乙丙日记》(注:汪士铎曾经担任过曾国藩的幕僚)
材料二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

然而甚至在最初那些有希望的年代中都有迹象表明,太平军制度不可能在长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

——摘编自《剑桥中国晚清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态度,说明你的判断依据。

作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因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太平天国是怎样进行“社会革命”的。

为什么“太平军制度不可能在长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人民心理对太平军尚怀反感;这种制度,实无施行的可能。

”说明太平天国运动中颁布反的纲领并没有走向下层民众,这是导致失败的客观原因,B正确;材料没有说明太平天国反封建信息,A错误;C明显与材料不符合;D中根源不符合材料主旨。

2.【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的施政纲领,早期的是《天朝田亩制度》,故排除A;材料主要讲述了洪仁玕建议天王不易决断的事务应采用的方法,而这一方法是切实可行的,故可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洪仁玕对天王的批评,反而体现了对天王权威的维护,故可排除C;依据“可断则断,不宜断者付小弟掌率六部等议定再献”可知洪仁玕的主张包含一定的民主意识,故选D。

3.【答案】D
【解析】“断言太平军占据的地区已是赤地千里未免有点夸大其词”说明对于太平军占领地区经济破坏持反对态度,说明当时太平天国军队占领区的经济秩序相对稳定,故D正确;其他说法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4.【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平均主义思想”,结合所学可知,《天朝田亩制度》平分土地的方案,是对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彻底否定,故C项正确;A、B不是“革命性”的主要体现,排除;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是《天朝田亩制度》空想性的体现,不是“革命性”的主要体现,排除D项。

5.【答案】(1)态度:敌视(或否定)。

依据:称太平军为“盗”和“逆匪”。

因素:人口过度增长加剧人地矛盾,人民无以谋生;国家选拔人才的途径(科举制)过窄;太平军将领具有才干。

(2)说明: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实行国库(圣库)制度,平均分配产品。

原因:小农经济的存在。

【解析】(1)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中作者把太平天国将领“杨秀清、韦昌晖(辉)、石达开”等人称为“逆匪”可以判断;第二小问,可根据材料一概括。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从经济方面的变革回答;第二小问,可从小农经济的本质等方面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