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与旅游共42页

合集下载

世界遗产和旅游的关系思考

世界遗产和旅游的关系思考

遗产和旅游的关系思考班级:12游憩生态1班姓名:吴雁佳学号:201230470120摘要:中国是目前拥有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而且人口众多,旅游业又处于如火如荼的发展阶段,繁荣的旅游业已经使部分遗产地不堪重负,处于十字路口的遗产地,稍有不慎就可能陷入“遗产”变“遗憾”的悲剧。

因此,思考遗产与旅游之间的关系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应该正确理解这两者的关系并找到协调的方法。

关键词:遗产旅游关系协调遗产作为历史的见证、历史的载体,记录着丰富的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人类社会发展演变的印证,对其进行保护有助于我们延续历史、传承文明。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遗产保护体系,在保护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保护了大批遗产,为旅游业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另外,自1978年以来,经过20多年,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的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重要的、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发展前景极为广阔。

居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同时还将成为世界第四大旅游客源输出国。

中国的旅游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生机蓬勃的大发展时代,而世界遗产地也正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的。

同时,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及对过去时代纪念和追寻的往日情怀也使得文化遗产旅游地倍受青睐。

要了解世界遗产与旅游的关系,当然要了解世界遗产是什么。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

狭义的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和“文化景观”四类。

广义概念,根据形态和性质,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记忆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景观遗产。

①遗产的概念已经在国际间广为传播和接受,其内涵也在不断扩大,从文物遗产到自然遗产,再到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文化景观、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等。

世界遗产与云南旅游

世界遗产与云南旅游

世界遗产与云南旅游业发展(上)梁永宁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学院教授前言我是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的教授,我本身就是学地理地貌的,然后从90年代初到现在主要从事世界遗产工作。

过去将近20年时间里面参与了我们国家大部分世界自然遗产的申报,从石林、三江并流、大熊猫栖息地、三清江、五台山、中国丹霞等等,大家可能看新闻时不时的就有关于中国世界遗产的一些报道。

我们今天下午的讲座主要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世界遗产,另外世界遗产与云南旅游等的关系,大家有一个基本的概念就达到我们讲座的目的了。

一、世界遗产首先我们介绍一下什么是世界遗产。

我们每到一个世界遗产地会看到这样的徽标,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徽标,像一个古希腊的建筑,仔细一看它中间写的是UNESCO,就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缩写,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那么这个徽标,我们在丽江、在石林,我们到长城、故宫,甚至出国,只要到了世界遗产地都会看到这样一个徽标,这就是世界遗产的徽标。

这个徽标它有个含义,它外圆内方,外面的圆代表自然,里面的方形代表着人类的创造,所以我们生活的世界主要由自然和人类的创造组成的,自然遗产也正是这两大部分——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来组成的,同时它也代表着一种人类应该加以保护和遗产的象征意义。

(一)相关的文件和组织1. 世界遗产公约我们要谈遗产,首先应该了解一下有一个世界遗产公约。

世界遗产公约相当于一个国际的法律文书。

这个公约的产生有一个背景,它是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2年通过的。

这个公约到了去年,全世界一共已经有186个国家、地区加入了这个公约,这在当今世界上是很少有的事情。

我们现在世界上有很多个公约,但是能达到18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加入的公约不多,也就是说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这份公约得到了我们全世界各国、各民族广泛的认同。

分析世界遗产与旅游的多重关系

分析世界遗产与旅游的多重关系

分析世界遗产与旅游的多重关系遗产旅游已成为增长最快的旅游形式。

全球范围内的旅游资源已被公私领域的利益相关者转化成旅游目的地与吸引游客之亮点,用以增加竞争资本,以瓜分利润丰厚的旅游蛋糕。

游客要购买门票、纪念品、交通、食物,支付住宿费用,这些消费每年给全球经济带来上十亿美元的收入,也直接或间接地解决了上百万人的就业问题。

2012 年,按到达人数统计,全球海外旅游已突破十亿人次大关,海外旅游收入达到了10. 75 亿美元,而且平均每11 个工作职位中就有 1 个是与旅游相关的。

约有三分之一的海外旅游涉及到参观与文化遗产相关的遗址、纪念碑与风景等。

遗产旅游的增长,使得掌握遗产旅游的控制权成为地方( 经济) 增长的标志。

有学者指出,遗产通过旅游经历了全球化的过程,使得人们比以往更尊重物质的、活态的文化。

然而,将遗产转化为旅游目的地,将文化表达转化为表演,并非一个直观的过程。

遗产与旅游间的交叠是极其复杂的。

旅游场景中,众多参与者各有意图,也以不同方式使用或误用着“遗产”这一概念。

本文旨在呈现与分析遗产与旅游的多重关系,尤其是二者对地方社区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并且也将探讨真实性的作用以及世界遗产在旅游中的地位等。

限于篇幅,本文将聚焦于文化遗产,但讨论方式也适用于对自然遗产与“混合”遗产的分析。

一、全球旅游业视野下的遗产“遗产”是对过去的表征,亦是一个承载价值的概念,正如Graham 等学者将遗产定义为“当代社会对过去的选择性传承”,遗产概念本身还暗含了一种现在与未来发生联系的可能性,正如Tunbridge 和Ashworth 所说,“当下,人们从一个想象的过去中进行选择性继承,以满足当前所用,继而决定哪些可被传递到未来。

”这个观点表明遗产不等于历史,而是基于当下进行的制造,并且与我们当下的经验有关。

世界遗产旅游课件

世界遗产旅游课件
第一节 世界遗产的种类与标准
• 一、世界遗产认定 (一)世界遗产认定的标准与机构 标准:《世界遗产公约》 机构:世界遗产委员会 1976年成立,专门管辖遗产事务。世界遗 产委员会由21名成员组成,负责《世界遗 产公约》的实施 。
各省世界遗产排名
• • • • • 1.北京:6处 2.四川:5处 3.辽宁、河北:4处 4.河南、云南、江西、山西、福建:3处 5. 陕西、甘肃、江苏、湖北、重庆、安徽、湖 南、广东、山东、贵州:2处 • 6.宁夏、天津、内蒙古、西藏、吉林、澳门、浙 江:1处 • 7.没有世界遗产的省:广西、青海、黑龙江、新 疆、上海、海南
• 二、世界遗产的类型与标准 • (一)世界文化遗产 • 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 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具有考古意义 的成分或结构、铭文、洞穴、住区及各类文物的 综合体。 • 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因其建筑 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观中的地位,具有突出、 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 • 遗址: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 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 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地带。
பைடு நூலகம்
• (四)世界文化景观 • 文化景观有以下三种形成类型: • (1) 由人类有意设计和建筑的景观。 (2) 有机进化的景观。 (3) 关联性文化景观 。
• (五)非物质文化遗产 • 1.一种定期发生的文化表现形式。 • 2.一个文化空间。定义为一个集中举行流 行和传统文化活动的场所,也可定义为一 段通常定期举行特定活动的时间。
第二节 世界遗产的旅游价值
旅游(或展示)价值
有形(显性)价值
世界遗产的价值 无形(隐性)价值 科考(研究)价值
文化(传承)价值

世界遗产与旅游共44页

世界遗产与旅游共44页
世界遗产与旅游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 —西塞 罗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Thank you

世界遗产之旅:探索千年古迹与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之旅:探索千年古迹与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之旅:探索千年古迹与文化遗产1. 引言1.1 概述世界遗产之旅是一次寻找并领略千年古迹与文化遗产的探险之旅。

这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地点,代表着人类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传承。

通过探索这些独特而珍贵的遗址,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演变过程,感受到不同文化背后的故事。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时间和主题的顺序进行组织。

首先,我们将进行古代文明遗址探索,包括埃及金字塔、罗马斗兽场以及希腊雅典卫城等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地点。

其次,我们会展开自然与人类创造相结合的景观之旅,包括中国长城、美国大峡谷国家公园和巴西伊瓜苏瀑布等壮丽景观。

接着,我们将进入宗教与信仰遗产之旅,涉及印度泰姬陵、西藏布达拉宫和耶路撒冷老城区等地,感受宗教与信仰对于人类历史的重要影响。

最后,在结语与总结部分,我们将强调世界遗产的重要性以及保护与传承这一共同责任,并希望读者能够探索未知的文化宝藏。

1.3 目的本文旨在向读者展示广泛且多样化的世界遗产,引导他们走进这些独特之地,亲自感受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魅力。

通过探索千年古迹和文化遗产,我们可以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并进一步促进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同时,我们也希望唤起公众对于保护和传承世界遗产的责任和意识,共同守护这些珍贵的人类财富。

让我们一起踏上这场无边界、跨越千年的世界遗产之旅!2. 古代文明遗址探索2.1 埃及金字塔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上最具标志性的建筑之一。

这些庞大的结构是古埃及法老陵墓,被广泛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工程壮举之一。

埃及金字塔分布在开罗以西的吉萨高原上,其中最著名的三座金字塔是胡夫、卡夫拉和门卡乌拉,它们都属于四王朝时期。

胡夫金字塔是最大的一座,也是唯一完好保存至今的奇迹之一。

它建造于公元前26世纪,在290多米高的主塔身中隐藏着法老胡夫墓室和许多珍贵的财宝。

这个神秘而雄伟的建筑仍然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第十二章 世界遗产与遗产旅游

第十二章  世界遗产与遗产旅游

有利于支持本地基 础设施建设
遗产旅游
第十二章 世界遗产 与遗产旅游
一、概念的界定
tourism) 1、遗产旅游(heritage tourism) 遗产旅游( 关注我们所继承的一切能够反映这种继承的物质与现象, “关注我们所继承的一切能够反映这种继承的物质与现象, 从历史建筑到艺术工艺、优美的风景等的一种旅游活动。 从历史建筑到艺术工艺、优美的风景等的一种旅游活动。” Yale,1991) (Yale,1991) 指以文物、 指以文物、古迹等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遗存作为主 体旅游吸引物的旅游形式。——传统的遗产旅游 体旅游吸引物的旅游形式。——传统的遗产旅游 2、世界遗产旅游 指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自然遗产、 指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自然遗产、 双重遗产、 双重遗产、文化景观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旅游吸 引物的旅游形式。 引物的旅游形式。
遗产旅游
遗产旅游者的出现以及 吸引富有遗产旅游者的 愿望可以促使当地政府 改善环境质量
一些富有的遗产旅游者可能很浪 如食品、纸张等。 费,如食品、纸张等。 大多数基础设施,如饭店等, 大多数基础设施,如饭店等,是 按照标准的建筑模型修建的, 按照标准的建筑模型修建的,因 此可能与本地的建筑风格有些不 协调。 协调。 一些遗产旅游团队可能会破坏脆 弱的环境, 弱的环境,因为那里有时正是他 们举行团队活动的地点。 们举行团队活动的地点。
(3)遗产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
有可能会为当地部 分人提供收入相对 较高的工作 如果当地政府花钱为旅游者 建造设施, 建造设施,却不为本地人建 造学校和提供医疗保障体系, 造学校和提供医疗保障体系, 那么将会引起争议 一些来访的旅游者不太敏感 或有些无知并且可能会冒犯 本地人 一些旅游者可能会涉及某些 值得怀疑甚至是非法的活动, 值得怀疑甚至是非法的活动, 如文物走私等 可以为当地带来新 的理念 富裕的旅游者可能会成为各 种罪犯, 种罪犯,尤其是抢劫袭击的 目标

世界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发展等

世界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发展等

世界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发展等众所周知,世界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是一个对立统一的关系,但现实中如果处理不好,就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社会上一些官员和企业往往倾向于开发利用,学术界一些学者强调保护,因此一直存在着的开发与保护的激烈争论,似乎具有不可调和性。

但大部分人还是倾向于折中,就是在保护的前提下适度利用。

而这个适度的“度”如何把握,却一直困扰着人们。

一旦偏向于开发论,将可能放大开发连带,形成无序开发,甚至不可控制;如果过于偏向于保护论,将可能限制了遗产地的正常发展。

如何处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成为遗产研究、遗产地规划与决策的难题。

1 遗产保护永远是第一性的应该说,世界遗产是由属地代为管理的全人类的共同财产。

一个项目列入世界遗产,意味着遗产地向世界承诺,要为全人类保护好这个遗产。

遗产保护的目标是遗产的性状不被改变并有利于遗产地环境的良性发展。

因此,在遗产地规划、遗产保护与利用决策中,遗产的保护是必须放在第一位的。

不改变遗产的性状,即遗产的属性和状态不能被随意改变。

如自然遗产,是能够保证其山石、水体、生物与生态系统等自然属性和状态不被改变(比如不能开山炸石,不能破坏水体,不能把天然林改为人工林),并且能够使遗产地的地理环境按照自然规律进行演化;文化遗产则是要使其所代表的某个特定时期、特定空间上所形成的文化载体和内涵的属性与状态不被改变,文化遗产的维护也应该是对原状的恢复和防止损毁的处理。

所谓遗产地环境的良性发展,是指遗产地被人为干扰的环境得到很好的修复和培育,使之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如自然遗产地的湿地、天然林的恢复,野生动物栖息环境的恢复,生态链的修复,从而获得环境自身的发展能力和优化能力;又如文化遗产周边现代建设项目的清理,“原生态文化”的修复,使文化遗产周边形成良好的“文化生态”。

2 遗产是可以利用的世界遗产委员会从来也没有反对利用遗产,而是主张发挥遗产在科研、教育、文化、旅游中的作用,支持合理地、科学地利用世界遗产,并带动遗产地及其附近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