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国金融中心城市金融商业环境研究报告
中国金融业发展现状及创新

有着 不 同的需 求和偏好 , 通过 金融创新 , 这些 经济主体 的不同需 监会 、财政部联合 下发 《 关于进 一步扩大信贷 资产证券化试 点 求可 以被满足 , 全社 会的福 利水平会 因此 得到提高 。可见 , 金融 有关事项 的通知 , 信贷资产证 券化 重新开 闸。 2 . 1 面临不利的外部环境 。 创新对我 国的经济 发展 能起 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 ( 1 ) 过度审慎监管 , 但对于信息披露的要求不明确。现行相关 法律制约受托机构 的设立和证券 的发行 。2 0 0 5 年4 月2 0 日公布的 信贷 资产证 券化试点 管理 办法 》明确规定 , 我国信贷资产证券 化业务 中的受托机 构必 须是信托机构 , 因此参与试点的各商业银
F i n a n c i a 【 Vi e w l 金融视线
中国金融业发展现状及创新
姚 萍 金 之 叶 南京 林 业 大 学经 济 管理 学 院 江 苏 南 京 2 1 0 0 3 7
上海金融行业分析报告

上海金融行业分析报告一、引言上海作为中国的金融中心之一,其金融行业一直以来备受关注。
本文将通过对上海金融行业的分析,探讨其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发展现状 1. 金融业的规模和贡献上海金融行业在中国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为国家经济增长和资金流动提供了强劲的支持。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上海金融业占上海市GDP的比重超过20%,成为上海市第一大支柱产业。
2.金融业的结构上海的金融业涵盖了银行、证券、保险、期货等多个细分领域。
上海自贸区的设立也进一步推动了金融业的发展,吸引了更多金融机构进驻上海。
3.金融科技创新上海的金融科技创新也备受瞩目。
近年来,上海金融科技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推动了金融业务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无论是在线支付、互联网借贷还是个人理财,金融科技的发展都为上海金融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三、面临的挑战 1. 监管风险金融行业本身具有较高的风险性,监管变化不确定性大。
尤其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后,金融监管更加严格,上海金融机构需要加强风险管理和合规意识,以防范潜在风险。
2.金融安全风险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上海金融机构需要加强信息安全意识,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体系,以确保金融交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外部竞争压力上海作为中国的金融中心,吸引了大量金融机构的进驻。
然而,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全球竞争的加剧,上海金融机构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激烈竞争,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四、未来发展方向 1. 加强金融科技创新上海金融机构应加大对金融科技的投入,推动金融科技的创新和应用。
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和体验,实现金融创新与发展的双赢。
2.建设金融人才队伍上海金融行业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支持其发展。
因此,应加强金融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水平,为金融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加强合作与开放上海金融行业应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合作,并加强与国内外金融机构的合作,推动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金融街调研报告

金融街调研报告金融街是一个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金融中心,是中国金融业最重要的区域之一。
我对金融街进行了调研,并撰写了以下报告。
首先,金融街拥有众多重要的金融机构和企业总部。
在金融街内,有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等国家级金融机构,还有各大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的总部。
这些机构和公司的集中,使得金融街成为了中国金融业决策和业务处理的重要地点。
其次,金融街具有完善的金融服务配套设施。
在金融街内,有多个商业综合体和写字楼,为金融从业人员和企业提供了各种生活和工作所需的配套设施。
例如,有大型购物中心、餐饮区域、健身房、会议中心等。
这些设施的存在,为金融街内的员工和企业提供了便利和舒适的工作环境。
此外,金融街也是一个集中的金融创新和科技发展区域。
金融街内的金融机构和企业积极推动金融科技的创新与应用。
例如,有金融科技创新中心、科技创新孵化器等。
金融街不仅吸引了国内一流的金融科技企业,还成为了金融科技人才的集聚地。
这种创新和科技发展的氛围,促进了金融街的快速发展和提升。
但是,金融街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交通拥堵是金融街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由于金融街位于市中心,交通状况较为拥堵,特别是在高峰时段。
这给金融街内的企业和员工带来了交通上的不便。
其次,金融街的租金和生活成本较高。
由于其地理位置和金融集聚效应,金融街的租金水平较高,给企业和员工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压力。
此外,金融街的公共空间和文化设施相对不足,需要进一步提升。
综上所述,金融街作为北京市的金融中心,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金融街拥有众多重要的金融机构和企业总部,具有完善的金融服务配套设施,是金融创新和科技发展的重要区域。
然而,金融街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如交通拥堵、高租金和生活成本等。
因此,金融街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状况,并降低生活成本,以提升金融街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金融市场调研报告

金融市场调研报告5篇金融市场调研报告1金融市场行业分析,金融市场调研报告先看战后西方金融市场上盈余单位一方是怎样显示其力量的。
盈余单位所关心的是资金的收益率。
为了获得较高的收益,金融市场最富裕的盈余单位早有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方式可以选择,而为数众多的中、下层盈余单位,则长期是依靠银行的中介来出借他们的资金.然而,金融市场银行的追逐利润本性及其与政府的联合,会以压低存款利息率等方式(如美国的Q 项规定)损害盈余单位的利益,特别是在通货膨胀时期银行利率低于市场利率时,金融市场损害更为严重。
在60-70年代的美国,这情形曾逼着盈余单位走“脱”(Disintermediation)道路,金融市场即舍弃以银行为中介的接融资而趋向股票、债券等的直接融资.金融市场应运而生的是一些代表中小盈余单位从事证券买卖的“机构投资者”(如货币市场共同基金、养老基金、信用合作社),增添了银行的竟争对手。
金融市场面对这“脱媒”的威胁,银行便有“创新”的反应,金融市场而这就引起了前述货币概念模糊、金融机构间争夺剧烈、银行经营自由化等现象.金融市场从银行同盈余单位的矛盾来观察这些问题,可有纲举目张之效。
金融市场调研报告2金融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大力发展金融业,是促进我市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保障。
今年上半年,我们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对我市金融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
在市政协副主席储昭平的带领下,调研组听取了有关部门的情况通报,先后召开了金融界人士座谈会、企业家座谈会、金融专家座谈会,并实地走访了有关金融机构,了解我市金融业发展取得的成绩,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积极提出加快发展的建议。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市金融业发展的基本情况1、金融工作明显加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金融工作,出台了《关于印发合肥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试行)》、《关于推进中小企业振兴计划、解决企业流动资金问题的若干政策》等政策措施,激发和调动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和支持金融企业做大做强。
金融运行形势分析调研报告3篇

金融运行形势分析调研报告3篇【导语】调研报告是整个调查工作,包括计划、实施、收集、整理等一系列过程的总结,是调查研究人员劳动与智慧的结晶,也是客户需要的最重要的书面结果之一。
以下是悠悠#整理的金融运行形势分析调研报告,欢迎阅读!【篇一】金融运行形势分析调研报告今年以来,全县金融部门牢牢把握稳健货币政策的总要求,着眼“四个争当”、“三大取向”、“四化同步”目标定位,积极融入新常态、研究新常态、适应新常态,以推动产业转型为主线,以提高创新能力为载体,持续增加“双百工程”、新兴业态、现代农业、民生工程以及消费领域的信贷支持,主要金融指标增量、增幅持续向好,全县金融运行形势健康平稳。
一、金融运行主要特点一是城乡居民存款增势强劲。
截至2月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亿元,年内新增亿元,较年初增长%,同比多增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存款较年初增加亿元,增幅%,同比多增亿元。
居民存款快速攀升,一是与外出农民工返乡过节直接相关,集中汇入款项推高存款规模,其中邮储银行、信用联社居民存款分别较上月增加亿元和亿元;二是投资担保公司兑付风险发生后,撤出资金、手持现金陆续回流银行,银行增存基础趋于稳健;三是个人购买理财产品集中到期,多数理财资金赎回后自动转存银行;四是春节期间城乡居民生产、生活交易趋于活跃,个体商户增存持续向好。
城乡居民存款恢复常态增长,为金融机构做好全年信贷营销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反映出居民投资渠道单一、消费需求偏低的运行特点,亟待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月末,全县企业存款余额亿元,较年初减少亿元,同比多下降亿元。
从金融角度看,经济下行压力对全县传统产业的影响将长期存在,资源供给趋紧、国际贸易摩擦、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下游市场重组、产成品占用攀升等多重因素交互叠加,单位存款较年初减少亿元,同比少增亿元。
二是实体经济信贷增速放缓。
2月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亿元,较年初新增万元,同比少增万元,增长%,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回落个百分点。
cfci金指标体系

CFCI,即中国金融中心指数,是由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发展与国资国企研究所团队编制的,其目标是构建一个适应中国金融中心特点的竞争力评价体系。
该指数自2009年开始发布,每年更新一次,以跟踪和研究国内金融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情况,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和政策依据。
CDI CFCI的指标体系主要由四大一级指标构成:金融产业绩效、金融机构实力、金融市场规模和金融生态环境。
其中,金融产业绩效、金融机构实力和金融市场规模为显示性指标,而金融生态环境则为解释性指标。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生态环境”这一大类下又细分为“金融人才环境”和“金融商业环境”两大二级指标。
首届CFCI采用2007年上海市的各指标数据为标准进行标准化,也就是以上海作为参考值。
根据最近的报告,2021年36个金融中心的金融业增加值总和达到了5.69万亿元,占当年全国总量的62.4%,比重较五年前提高了5.6个百分点,显示出强大的实力和潜力。
此外,上海、北京、深圳在CFCI综合竞争力排名中位列前三甲,而广州、杭州、成都、重庆、南京、天津、武汉等城市也跻身国内金融中心十强,排名稳定。
如何优化我国的金融生态环境

如何优化我国的金融生态环境如何优化我国的金融生态环境摘要:本文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运用比较分析法,构建因子分析模型,通过SPSS统计软件,对河北省金融生态环境进行诊断和分析。
最后基于研究结论,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提出优化我国金融生态环境的针对性对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实证分析;对策建议金融生态环境是对金融业的一种仿生化概括,是运用生态学的方法和成果来分析考察金融体系。
它是指与金融业生存发展具有互动关系的经济社会因素的总和,主要强调金融运行的内、外部环境,是金融系统运行的一些基础条件。
一、河北省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现实考察(一)基于全国争建“金融中心”背景下的定性分析近年来,国内中心城市“金融中心”之争风起云涌。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7月,国内提出建设国际、全国、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城市至少有31个。
除河北省外,京津冀都市圈两大中心城市――北京和天津,凭借诸多优势“当仁不让”地参与其中,大大提升和优化了两地的金融生态,河北省金融生态环境因此而“负载”。
具体地,京津争建“金融中心”相对于河北有着以下几方面优势:从行政级别上看,北京和天津属于直辖市;从区域定位上看,北京于2008年5月明确提出将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且已然成为全国乃至国际金融中心,而天津则自新世纪初就开始打造国内区域性金融中心,旨在将自身定位为国内区域性金融中心;从功能定位看,北京定位为国家金融决策中心、金融监管中心、金融信息中心和金融配套服务中心;天津则致力于建设成为与北方经济中心、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相适应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和金融改革创新基地;从对后台服务态度看,北京和天津等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均普遍予以重视;另外,北京还有经济优势、金融优势和潜力优势这三个独有的依托优势。
总之,京津都有各自政治或政策优势,即北京系我国政治文化中心,且建有许多国家级大型金融机构总部,天津拥有一项特殊政策优势,即作为经国务院批准的综合改革实验区,在金融企业、金融市场和金融开放等方面拥有改革“试验”权。
上海陆家嘴金融城:中国金融业的中心地带

上海陆家嘴金融城:中国金融业的中心地带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全国金融业的中心地带,而陆家嘴金融城则是上海金融业的核心区域。
陆家嘴金融城位于上海浦东新区,建于1990年代初,是中国金融业蓬勃发展的见证者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陆家嘴金融城不仅见证了中国金融业的崛起,也成为了中国金融中心地带的象征。
作为中国金融业的中心地带,陆家嘴金融城拥有众多金融机构的总部、分支机构以及金融服务机构。
这些机构包括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监管局、中国银监会上海监管局等。
同时,诸如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国内外知名银行和证券公司,也在陆家嘴地区设立了重要的分支机构。
这些金融机构的聚集,使得陆家嘴金融城成为了中国金融业的顶级聚集地。
陆家嘴金融城在金融业务方面也是非常丰富的,涉及股票、债券、期货、外汇等多个领域。
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分别位于陆家嘴地区,成为了中国股票市场和金融期货市场的重要交易场所。
同时,上海黄金交易所也位于陆家嘴金融城,成为了中国黄金市场的核心平台。
这些交易所的存在不仅为金融机构提供了良好的交易环境,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资选择。
除了金融机构和交易所,陆家嘴金融城还有众多的金融服务机构,如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金融咨询公司等。
这些机构为金融机构提供各种专业服务,如法律咨询、审计、税务筹划等。
它们的存在不仅提升了陆家嘴金融城的金融服务水平,也为其他金融机构提供了便利和支持。
随着陆家嘴金融城的不断发展,其地区的经济也迅速崛起。
陆家嘴金融城以其便利的金融环境和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吸引了大量的金融人才和资本的涌入。
同时,众多的金融机构的存在也为周边的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机会。
这进一步促进了地区的经济发展,带动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商业机会。
要注意的是,虽然陆家嘴金融城是中国金融业的中心地带,但它并不是唯一的金融中心。
随着中国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其他城市如北京、深圳等也不断崛起为重要的金融中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较
100000 90000 80000 70000 60000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0 深 无 苏 广 大 上 北 天 杭 宁 青 长 南 沈 厦 济 武 合 郑 福 南 长 乌 成 西 哈 石 昆 温 重 南 圳 锡 州 州 连 海 京 津 州 波 岛 沙 京 阳 门 南 汉 肥 州 州 昌 春 鲁 都 安 尔 家 明 州 庆 宁 木 滨 庄 齐
图1-1 2010年中国金融中心地区生产总值排名 (单位:亿元)
•
由图1-1可得:1、上海、北京和广州属于第一梯队,2010年GDP超过1万亿元;2深圳、 苏州、天津属于第二梯队,其2010年GDP在8000至10000亿之间;3、乌鲁木齐在所有参 加评价的城市中GDP最低,不到1500亿元;4、香港2010年GDP为1.75万亿港元,新加坡 2010年GDP为2227亿美元,北京、上海的GDP水平与这两个国际性金融中心城市相近。
2012中国金融中心城市 金融商业环境研究报告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 深圳) 金融与现代产业研究中心
内容提要
1
经济基础比较 专业服务比较 经济外向度比较 区域比较
2
3
4
内容提要
本报告从经济基础、专业服务以及经济外向度三个方面,运用以下七 个分指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增加值、执业 律师人数、注册会计师(CPA)数、当年实际利用FDI总额以及当年进出 口总额,对全国31个金融中心的金融商业环境进行评价和比较。其中, 报告的前三部分运用排序法对全国31个金融中心的金融商业环境相关指 标进行了比较;第四部分则以雷达图的形式,比较了各金融中心与所在 区域平均水平之间的差异。通过研究我们发现:1、全国性金融中心城市 在除人均GDP之外的多数指标上有较显著优势,在全国性金融中心中,北 京在专业服务方面优势突出,上海则在经济外向度方面优势明显,深圳 的人均GDP和进出口总额排名第1位,其他五项指标均排在前三名之外;2、 区域金融中心城市中广州、无锡、苏州、天津等城市在某些指标上排名 较前,而乌鲁木齐、南宁、温州在一项或多项指标中排名最后;3、各区 域金融中心的平均水平与全国性金融中心的平均水平差距显著,特别是 在专业服务和经济外向度两个方面;4、除全国性金融中心外,东部沿海 区域在经济基础和经济外向度两个方面较优,而南部沿海区域则在专业 服务方面较优,中部区域的专业服务和经济外向度较落后,西部区域则 在经济基础方面较落后。
73.66
105.85
10.96
29.21
12.76
31.07
8.27
38.29
15.42
28.26
10.25
14.54
12.11
16.88
图4-1 各区域金融商业环境平均水平比较
•
图4-1为各区域在经济基础、专业服务和经济外向度三个方面的平均得分情况,数据来 源于CFCI4。由图可得:1、各区域金融中心的平均水平与全国性金融中心的平均水平 差距显著,全国性金融中心和区域金融中心间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专业服务和经济外向 度两个方面;2、除全国性金融中心外,东部沿海区域在经济基础和经济外向度两个方 面排名第一,而南部沿海区域则在专业服务方面排名第一,这两个区域的金融商业环 境较好;3、中部区域和西部区域的金融商业环境相对落后,中部区域的专业服务和经 济外向度排名最末,而西部区域则在经济基础上排名最末。
10
3 经济外向度比较
表3-1 2010年中国金融中心经济外向度概况
最大值 当年实际利用FDI总额/ 亿美元 当年进出口总额/亿美 元
最小值
平均值
中位数
离散系数
111.21
1.30
34.85
24.82
0.90
3688.69
22.13
670.33
180.55
1.56
11
3.1当年实际利用FDI总额比较
17
4.2.3 全国性金融中心——深圳
深圳 地区生产总值
2.00
全国性金融中 心平均 人均地区生产 总值
当年进出口总 额
1.00
0.00
当年实际利用 FDI总额
第三产业增加 值
注册会计师 (CPA)数
执业律师数
图4-4 深圳金融商业环境与全国性金融中心平均水平的比较
•
由图4-4可得:1、深圳的金融商业环境在全国性金融中心中相对较低,除人均地区生产 总值和当年进出口总额两项指标高于全国性金融中心平均水平外,其他指标均低于全国 性金融中心的平均水平;2、深圳在专业服务方面与全国性金融中心的平均水平差异较 大。
图3-2 2010中国金融中心当年进出口总额排名 (单位:亿美元)
•
由图3-2可得:1、全国性金融中心优势明显,2010年进出口总额均超过3000亿美元;2、 苏州和广州排名第四和第五,2010年进出口总额为2740亿美元和1037亿;3、其他城市 都在1000亿美元以下。
13
4 区域比较
在本部分,我们将31个金融中心分为全国性金融中心和区域金融中心,并将全国划 分为六大区域(如上图),比较各金融中心与本区域金融商业环境平均水平的差距。除 4.1节外,本章用到的研究数据均为相对数据,也即用各金融中心的数据除以上海的相 应指标数据得到的比值。
5012.64 57389.64 2073.18
0.66 0.35 0.85
4
1.1 地区生产总值比较
20000 18000 16000 14000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上 北 广 深 苏 天 重 杭 无 青 武 成 宁 大 沈 南 长 郑 济 哈 石 长 西 福 温 合 南 昆 厦 南 乌 海 京 州 圳 州 津 庆 州 锡 岛 汉 都 波 连 阳 京 沙 州 南 尔 家 春 安 州 州 肥 昌 明 门 宁 鲁 滨 庄 木 齐
7
2 专业服务比较
表2-1 2010年中国金融中心专业服务情况概况
最大值
最小值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平均值
中位数
离散系数
执业律师数/人 注册会计师(CPA)数/人
22937.00 13740.00
451.00 271.00
3041.03 1896.26
1788.00 1414.00
1.46 1.27
8
2.1 执业律师数比较
图2-2 2010年中国金融中心注册会计师(CPA)数排名 (单位:人)
•
由图2-2可得:1、北京和上海领先较多,北京的注册会计师人数也是遥遥领先,其执业 会计师人数达到13000人以上,是排名第二的上海的两倍多,上海排名第二,注册会计 师人数超过5000人;2、成都、广州、深圳和武汉的注册会计师也较多,超过2000人; 3、香港2010年注册会计师人数达到30417人,是北京的两倍以上。
图1-2 2010年中国金融中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排名 (单位:元)
•
由图1-2可得:1、在这一指标上全国性金融中心并不具备显著优势,除深圳排名第1外, 上海和北京分别排名第6和第7位;2、南宁排名最低,其人均GDP不到30000元;3、香港 2010年人均GDP为24.7万港元,而新加坡为3.68万美元,都超过了中国排名第一的深圳 一倍以上;4、这一指标的离散系数只有0.35,是所有指标中最低的。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北 上 广 深 重 天 济 成 杭 沈 武 青 南 哈 大 苏 郑 长 昆 西 厦 石 合 宁 无 温 南 长 福 南 乌 京 海 州 圳 庆 津 南 都 州 阳 汉 岛 京 尔 连 州 州 沙 明 安 门 家 肥 波 锡 州 宁 春 州 昌 鲁 滨 庄 木 齐
图3-1 2010年中国金融中心当年实际利用FDI总额排名 (单位:亿美元)
•
由图3-1可得:1、上海、天津、大连和苏州在这一指标上占有一定优势,2010年实际利 用外资金额均超过80亿美元;2、北京、深圳分别排名第6和第10位;3、乌鲁木齐排名 最低,2010年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只有1.3亿美元。
12
图2-1 2010年中国金融中心执业律师数排名 (单位:人)
•
由图2-1可得:1、北京和上海领先较多,北京在执业律师人数上一枝独秀,其执业律师 人数达到22000人以上,比排名第二的上海多76%,上海排名第二,执业律师人数超过 13000人;2、广州和深圳的执业律师也较多,超过5000人。
9
2.2 注册会计师(CPA)数比较
14
4.1 各区域金融商业环境平均水平比较
140.00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00
全国性金融中心东北区域 121.51 50.05
北部沿海 58.02
东部沿海 64.22
南部沿海 62.33
中部区域 46.18
西部区域 36.57
经济基础 专业服务 经济外向度
120 100 80 60 40 20
0
上 天 大 苏 重 北 沈 成 杭 深 广 无 武 青 南 福 宁 长 南 郑 厦 西 合 济 昆 哈 长 石 南 温 乌 海 津 连 州 庆 京 阳 都 州 圳 州 锡 汉 岛 京 州 波 沙 昌 州 门 安 肥 南 明 尔 春 家 宁 州 鲁 木 庄 滨 齐
15
4.2.1 全国性金融中心——北京
北京 地区生产总值
3.00
全国性金融中 心平均 人均地区生产 总值
当年进出口总 额
2.00
1.00
0.00
当年实际利用 FDI总额
第三产业增加 值
注册会计师 (CPA)数
执业律师数
图4-2 北京金融商业环境与全国性金融中心平均水平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