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N-二亚硝基五亚甲基四胺)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合集下载

亚硝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亚硝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亚硝酸钠化学品英文名:sodium nitrite中文名称2:英文名称2:技术说明书编码:597CAS号:7632-00-0分子式:NaNO2分子量: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或混合物:纯品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类氧化剂侵入途径:健康危害:毒作用为麻痹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及周围血管;形成高铁血红蛋白。

急性中毒表现为全身无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胸部紧迫感以及呼吸困难;检查见皮肤粘膜明显紫绀。

严重者血压下降、昏迷、死亡。

接触工人手、足部皮肤可发生损害。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助燃。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无机氧化剂。

与有机物、可燃物的混合物能燃烧和爆炸,并放出有毒和刺激性的氧化氮气体。

与铵盐、可燃物粉末或氰化物的混合物会爆炸。

加热或遇酸能产生剧毒的氮氧化物气体。

有害燃烧产物:氮氧化物。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

灭火剂:雾状水、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勿使泄漏物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或金属粉末接触。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酸类接触。

4-亚硝基-N,N-二甲基苯胺-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4-亚硝基-N,N-二甲基苯胺-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4-亚硝基-N,N-二甲基苯胺化学品英文名:4-nitroso-N,N-dimethylaniline;p-nitrosodimethylaniline;N,N-dimethyl-4-nitrosoaniline化学品别名:对亚硝基二甲基苯胺;N,N-二甲基-4-亚硝基苯胺CAS No.:138-89-6EC No.:205-343-1分子式:C8H10N2O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固体。

在空气中容易发生自热反应,有引发火灾的危险。

对皮肤有刺激性。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GB30000-201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标准(参阅第十六部分),该产品分类如下:自热物质和和混合物,类别1;皮肤腐蚀/刺激,类别2。

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自热;可能燃烧,造成皮肤刺激。

预防措施:保持低温。

作业后彻底清洗。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事故响应:如发生皮肤刺激:求医/就诊。

脱去被污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安全储存:垛或托盘之间应留有空隙。

分开存放。

废弃处置:不适用。

物理化学危险:在空气中容易发生自热反应,有引发火灾的危险。

健康危害:吸入该物质可能会引起对健康有害的影响或呼吸道不适。

意外食入本品可能对个体健康有害。

皮肤直接接触可造成皮肤刺激。

通过割伤、擦伤或病变处进入血液,可能产生全身损伤的有害作用。

眼睛直接接触本品可导致暂时不适。

环境危害:请参阅SDS第十二部分。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物质混合物第四部分急救措施一般性建议:急救措施通常是需要的,请将本SDS出示给到达现场的医生。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物。

用大量肥皂水和清水冲洗皮肤。

如有不适,就医。

眼睛接触: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如有不适,就医。

吸入:立即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畅通。

如果呼吸困难,给于吸氧。

如患者食入或吸入本物质,不得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如果呼吸停止。

N,N-二甲基苄胺-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N,N-二甲基苄胺-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N,N-二甲基苄胺化学品英文名:BenzyldimethylamineCAS号:103-83-3分子式:C9H13N分子量:135.21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工业及科研用途。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易燃液体和蒸气。

吞咽有害。

皮肤接触有害。

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

吸入有害。

对水生生物有害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GHS危险性类别:易燃液体类别3急性经口毒性类别4急性经皮肤毒性类别4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B急性吸入毒性类别4危害水生环境——长期危险类别3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性说明:H226易燃液体和蒸气H302吞咽有害H312皮肤接触有害H314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H332吸入有害H412对水生生物有害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防范说明:•预防措施:——P210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

禁止吸烟。

——P233保持容器密闭。

——P240容器和装载设备接地/等势联接。

——P241使用防爆的电气/通风/照明/设备。

——P242只能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

——P243采取防止静电放电的措施。

——P280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P264作业后彻底清洗。

——P270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60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61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71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使用。

——P273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事故响应:——P303+P361+P353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

用水清洗皮肤/淋浴。

——P370+P378火灾时:使用灭火器灭火。

——P301+P312如误吞咽:如感觉不适,呼叫解毒中心/医生——P330漱口。

——P302+P352如皮肤沾染:用水充分清洗。

——P312如感觉不适,呼叫解毒中心/医生——P362+P364脱掉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P301+P330+P331如误吞咽:漱口。

亚硝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亚硝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亚硝酸钠化学品英文名:sodium nitrite中文名称2:英文名称2:技术说明书编码:597CAS号:7632-00-0分子式:NaNO2分子量:69.01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或混合物:纯品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5.1类氧化剂侵入途径:健康危害:毒作用为麻痹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及周围血管;形成高铁血红蛋白。

急性中毒表现为全身无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胸部紧迫感以及呼吸困难;检查见皮肤粘膜明显紫绀。

严重者血压下降、昏迷、死亡。

接触工人手、足部皮肤可发生损害。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助燃。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无机氧化剂。

与有机物、可燃物的混合物能燃烧和爆炸,并放出有毒和刺激性的氧化氮气体。

与铵盐、可燃物粉末或氰化物的混合物会爆炸。

加热或遇酸能产生剧毒的氮氧化物气体。

有害燃烧产物:氮氧化物。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

灭火剂:雾状水、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勿使泄漏物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或金属粉末接触。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避免产生粉尘。

N,N'-二亚硝基五亚甲基四胺-危险化学品操作要领卡

N,N'-二亚硝基五亚甲基四胺-危险化学品操作要领卡
远离火种、热源。应与禁配物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采用湿法粉碎工艺时,应待物料全部浸湿后方可开机;当采用金属球和金属球磨筒方式进行粉碎时,宜用水或含水溶剂作为介质。粉碎混合加工过程中应设置自动导出静电的装置,出料时应将接料车和出料器用导线可靠连接并整体接地。
N,N’-二亚硝基五亚甲基四胺-危险化学品操作要领卡
项目
操作要求
一般
要求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戴橡胶手套。工作业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运输过程中应有遮盖物,防止曝晒和雨淋、猛烈撞击、包装破损,不得倒置。严禁与氧化剂、胺、亚胺、酸碱、氯化锌物品等同车混运。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
拥有齐全的危险化学品运输资质,必须配备押运人员,并随时处于押运人员的监管之下,不得超装、超载,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禁止通行的区域;确需进入禁止通行区域的,应当事先向当地公安部门报告,运输时车速不宜过快,不得强行超车。
应与氧化剂、胺、亚胺、酸碱、氯化锌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存放时,应距加热器(包括暖气片)和热力管线300毫米以上。储存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禁止使用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

化学药物中亚硝胺类杂质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

化学药物中亚硝胺类杂质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

化学药物中亚硝胺类杂质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一、概述自2018年7月在缬沙坦原料药中检出N-亚硝基二甲胺(NDMA)以来,陆续在其他沙坦类原料药中检出了各类亚硝胺杂质,如NDMA、N-亚硝基二乙胺(NDEA)等。

进一步的调查发现,在个别供应商的非沙坦类的药物中(如雷尼替丁),亦有亚硝胺类杂质的检出。

亚硝胺类杂质属于ICH M7(R1)(《评估和控制药物中DNA反应性(致突变)杂质以限制潜在致癌风险》)指南【1】中提及的“关注队列”物质。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致癌物清单【2】,NDMA和NDEA均属于2A类致癌物质;根据国际认可数据库,已有部分亚硝胺类杂质有公开的致癌性数据,如NDMA、NDEA、N-亚硝基-N-甲基-4-氨基丁酸(NMBA)、N-亚硝基二丁胺(NDBA)等。

为了保证药品的安全和质量可控,实现有效的风险控制,特制定本技术指导原则,旨在为注册申请上市以及已上市化学药品中亚硝胺类杂质的研究和控制提供指导。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生产企业应切实履行药品质量管理的主体责任,对药品的安全和质量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尽可能的避免亚硝胺类杂质的引入,若确不能完全避免的,应充分评估药品中亚硝胺类杂质的风险,并将亚硝胺类杂质水平控制在安全限度以下。

二、亚硝胺类杂质产生的原因根据目前所知,亚硝胺类杂质有多种产生原因【3】,如工艺产生、降解途径和污染引入等。

具体来讲,亚硝胺类杂质可能通过以下途径引入【4】:(一)由工艺引入亚硝胺类杂质的风险目前所知,NDMA、NDEA杂质可能通过亚硝化机理生成。

即在一定条件下,胺类化合物尤其是仲胺,与亚硝酸钠(NaNO2)或其他亚硝化试剂反应产生亚硝胺类杂质。

在同一工艺步骤中使用了能引入仲胺和亚硝化试剂的物料(包括起始物料、溶剂、试剂、催化剂、中间体等),有较高的风险引入亚硝胺类杂质;即使在不同的工艺步骤中分别使用能引入仲胺和亚硝化试剂的物料,也可能会产生亚硝胺类杂质。

发泡剂H

发泡剂H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N,N-二亚硝基五亚甲基四胺化学品英文名称3,7-dinitroso-1,3,5,7-tetraazobicyclo-nonane 中文名称2 发泡剂H分子式C5H10N6O2分子量186.2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N,N-二亚硝基五亚甲基四胺101-25-7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健康危害本品热解能放出有毒的氮氧化物烟雾。

口服具有中等毒性。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爆炸性,有毒。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易燃,遇明火、高温能引起分解爆炸和燃烧。

与碱、酸或酸雾接触将迅速起火燃烧。

与氧化剂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经摩擦、震动或撞击可引起燃烧或爆炸。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

灭火方法采用水、砂土灭火。

禁止使用酸碱灭火剂。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用水润湿,使用无火花工具收集于密闭的塑料桶或纸板桶中。

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透气型防毒服,戴防毒物渗透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接触。

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不燃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

对亚硝基二甲基苯胺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对亚硝基二甲基苯胺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紧袖工作服,长筒胶鞋。
手防护:
戴橡皮胶手套。
其他防护:
无资料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pH:
无资料
熔点(℃):
92.5-93.5
沸点(℃):
无资料
分子式:
C8H10N2O
主要成分:
无资料
临界温度(℃):
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
无资料
无资料
RTECS:
BX7175000
刺激性:
无资料
致敏性:
无资料
致突变性:
无资料
致畸性:
无资料
致癌性:
无资料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无资料
生物降解性:
无资料
非生物降解性:
无资料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无资料
其它有害作用: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及时换洗工作服。工作前后不饮酒,用温水洗澡。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填表部门:
审核部门:
常见用途:
1.测定二氧化碳时用以吸收氯化氢,苯基葡萄糖的沉淀剂,测定氯化氢、钯和高氯酸盐,分光光度测定铱、钯、铂和铑。2.醛、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对二甲氨基苯胺等的合成。
分子结构数据:
分子性质数据:1、摩尔折射率:44.352、摩尔体积(cm3/mol):143.73、等张比容(90.2K):352.94、表面张力(3.0 dyne/cm):36.35、极化率(0.5 10-24cm3):17.58
138-89-6
技术说明书编码:
XXX-MSDS-00X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N,N-二亚硝基五亚甲基四胺;发泡剂H
化学品英文名称:3,7-dinitroso-1.3.5.7-tetraazobicyclo-nonane
企业名称:邮编:
电子邮件地址:
技术说明书编码:注册号:
生效日期:传真:
24小时应急咨询电话: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混合物
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 N,N-二亚硝基五亚甲基四胺101-25-7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4.1类易燃固体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本品热解能入出有毒的氮氧化物烟雾。

口服具有中等毒性。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爆炸性,有毒。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易燃,遇明火、高温能引起分解爆炸和燃烧。

与碱、酸或酸雾接触将迅速起火燃烧。

与氧化剂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经摩擦、震动或
撞击可引起燃烧或爆炸。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

灭火方法:采用水、砂土灭火。

禁止使用酸碱灭火剂。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用水润湿,使用无
火花工具收集于密闭的塑料桶或纸板桶中。

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
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安全防护眼
镜,穿透气型防毒服,戴防毒物渗透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
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接触。

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

配备
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
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不燃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

应与氧化剂、酸类、碱
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
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
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必要时,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透气型防毒服。

手防护:戴防毒物渗透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浅黄色粉末, 无臭味。

pH:
熔点(℃):200(分解)
沸点(℃):无资料
相对密度(水=1):1.4~1.45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无资料
燃烧热(kJ/mol):无资料
临界温度(℃):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无资料
闪点(℃):无意义
引燃温度(℃):无资料
爆炸上限%(V/V):无资料
爆炸下限%(V/V):无资料
溶解性:微溶于水,不溶于乙醚,微溶于乙醇、氯仿,溶于丙酮。

主要用途:用于橡胶、聚氯乙烯等塑料发生微孔, 制造微孔塑料。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强氧化剂、酸类、碱类。

避免接触的条件:受热。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LD50:940 mg/kg(大鼠经口)
LC50: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无资料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焚烧炉排出的氮氧化物通过洗涤器除去。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41021
UN编号:2972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052
包装方法:塑料袋或二层牛皮纸袋外全开口或中开口钢桶;塑料袋或二层牛皮纸袋外普通木箱;金属桶(罐)或塑料桶外花格箱;螺纹口玻璃瓶、铁
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运输注意事项: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装运本品的车辆排气管须有阻火装置。

运输过程中要确
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

严禁与氧化剂、酸类、
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

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
温。

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

车辆运输完毕应进行彻底清
扫。

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1月26日国务院发布)
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
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做了相应
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
4.1 类易燃固体。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