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级误差试卷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有机实验试卷

中南大学考试试卷2006 —2007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时间60分钟有机化学实验课程64学时2学分考试形式:闭卷专业年级:化工0501—0507 总分100分,占总评成绩40 %一、填空题(本题22分,每空2分)1、测定熔点使用的熔点管(装试样的毛细管)一般外径为1~1.2 mm,长为70~80 mm。
试样的高度约为(),试样应不含(),装样应()。
2、蒸馏是提纯()物质的常用方法。
当二组分沸点相差()℃以上,可用普通蒸馏的方法分离,当二组分沸点相差不大,或需高纯度,可用()分离。
一定压力下,一种纯净的()物质具有恒定的沸点,且沸程范围很小,一般为()℃。
3、测定熔点的意义主要有()和()。
4、重结晶操作过程中,若待提纯物质含有有色杂质,可用活性炭脱色,活性炭用量依颜色深浅而定,一般为待提纯物质质量的()%。
二、判断题(共15分,每小题3分,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1、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应毗连冷凝管的出口,若水银球位置在冷凝管出口上方,测得温度偏高。
()2、测定熔点时,使熔点偏高的因素是试样中含有杂质。
( )3、用蒸馏法测液体的沸点时,烧瓶内被测化合物的体积应占烧瓶体积的3/4。
()4、制备出的液体物质在进行蒸馏提纯前,先需要干燥,一般每10mL样品约需0.5—1.0g干燥剂。
()5、萃取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种互不相溶或微溶的溶剂中溶解度或分配比的不同来达到分离提纯的一种操作。
()三、选择题(共12分,每题4分)(若为多选,少选选对适当给分,多选或选错不给分)1、适用于水蒸气蒸馏的化合物应具备的性质有()。
A、不溶或难溶于水B、在常压下蒸馏会发生分解的高沸点有机物C、在沸腾下与水不起化学反应D、在100℃左右,该化合物应有一定的蒸汽压2、抽气过滤结束时的操作顺序是()。
A、先关水泵再打开安全瓶的活塞B、先打开安全瓶的活塞再关水泵C、先关水泵再拔抽滤瓶的橡胶管D、先拔抽滤瓶的橡胶管再关水泵3、重结晶操作的一般步骤,其顺序是( )。
误差理论和测量平差试卷及答案6套试题+答案

误差理论和测量平差试卷及答案6套试题+答案(总2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自测题(1)一、正误判断。
正确“T”,错误“F”。
(30分)1.在测角中正倒镜观测是为了消除偶然误差()。
2.在水准测量中估读尾数不准确产生的误差是系统误差()。
3.如果随机变量X和Y服从联合正态分布,且X与Y的协方差为0,则X与Y 相互独立()。
4.观测值与最佳估值之差为真误差()。
5.系统误差可用平差的方法进行减弱或消除()。
6.权一定与中误差的平方成反比()。
7.间接平差与条件平差一定可以相互转换()。
8.在按比例画出的误差曲线上可直接量得相应边的边长中误差()。
9.对同一量的N次不等精度观测值的加权平均值与用条件平差所得的结果一定相同()。
10.无论是用间接平差还是条件平差,对于特定的平差问题法方程阶数一定等于必要观测数()。
11.对于特定的平面控制网,如果按条件平差法解算,则条件式的个数是一定的,形式是多样的()。
12.观测值L的协因数阵Q LL的主对角线元素Q ii不一定表示观测值L i的权()。
13.当观测值个数大于必要观测数时,该模型可被唯一地确定()。
14.定权时σ0可任意给定,它仅起比例常数的作用()。
15.设有两个水平角的测角中误差相等,则角度值大的那个水平角相对精度高()。
二、用“相等”或“相同”或“不等”填空(8分)。
已知两段距离的长度及其中误差为±;23±。
则:1.这两段距离的中误差( )。
2.这两段距离的误差的最大限差( )。
3.它们的精度( )。
4.它们的相对精度( )。
三、 选择填空。
只选择一个正确答案(25分)。
1.取一长为d 的直线之丈量结果的权为1,则长为D 的直线之丈量结果的权P D =( )。
a) d/D b) D/dc) d 2/D 2 d) D 2/d 22.有一角度测20测回,得中误差±秒,如果要使其中误差为±秒,则还需增加的测回数N=( )。
2013中南大学《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考试大纲

中南大学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试大纲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本考试大纲由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教授委员会于2011年7月7日通过。
I.考试性质《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南大学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其目的是测试学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的测量数据处理的有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运用基本平差方法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为后续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II.考查目标测量平差基础是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两部分。
要求考生对其基本概念有较深入的了解,如误差来源、分类、性质以及误差分布、数字特征、精度指标、广义传播律等;能够系统地掌握测量平差基本原理、方法以及精度评定;了解近代平差中的一些平差方法的思想,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 分,考试时间为180 分钟。
2、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误差理论部分约40 %经典平差部分约90 %近代平差部分约20 %Ⅳ.考查内容一、误差理论、精度评定指标、广义传播律及其应用了解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粗差及其处理方法,熟悉测量平差任务;掌握衡量精度的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即:中误差、相对误差、极限误差、方差-协方差阵、权、权阵、协因数、协因数阵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掌握常用定权的几种方法;熟练掌握非线性函数线性化、方差-协方差传播律、协因数传播律及其应用;了解由观测值函数的真误差估计中误差的方法以及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来联合传播律。
二、平差数学模型与最小二乘原理掌握各种平差问题必要观测数,多余观测数的确定方法;熟悉测量平差中数学模型,即:函数模型和随机模型的概念;熟练掌握条件平差数学模型的建立、间接平差函数模型建立、附有参数条件平差以及附有条件的间接平差模型建立方法;掌握非线性函数模型线性化;最小二乘平差准则。
中南大学有机化学试题(05、06、07、08级合辑) 期末试卷

ND :2 23中南大学考试试卷(A )2006—2007 学年 上 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时间 110 分钟 考试形式: 闭 卷专业年级:05 级化工专业 有机化学课程 40 学时 2.5 学分 专业年级:化工制药类 08 级总分 100 分,占总评成绩 70 %一、选择题(本题共 20 分,单选题 14 题,每题 1 分;多选题 2 题,每题 3 分) 1、单选题(共 14 题,14 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选错、不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 沸点最高的是( )。
A :丁酸B :丁醛C :丁醇D :2-丁酮E :1-丁烯 2. 某烷烃的分子式为 C 5H 12,只有二种二氯衍生物,那么它的结构为()。
A :正戊烷 B :异戊烷 C :新戊烷 D :前A 、B 、C 均可 E :不存在这种物质 3. 下列化合物不具有芳香性的是( )。
A :[18]轮烯 B :环庚三烯正离子 C S4. 下列化合物与 AgNO 3 ( )。
CH 3A :CH CH BrB :CHCH 3 C :BrCH 2BrD :CHCH 3 BrE :Br5. 可用于鉴别CH 3C ≡CH 和 CH 3CH=CH 2 的试剂是( )。
A :Lucas 试剂B :Ag(NH 3)2NO 3C :CuSO 4D :酸性 KMnO 4E :Br 2/H 2O6. 下列化合物加热后形成内酯的是()。
A :β-羟基丁酸B :乙二酸C :δ-羟基戊酸D :α-羟基丙酸E :己二酸7. 下列化合物与 FeCl 3 溶液发生显色反应的是(A :对甲基苯酚B :苄醇C :2 -戊酮)。
D :丙酮E :环己醇8. 下列化合物酸性最强的是( A :苯酚B :2,4-二硝基苯酚 )。
C :对硝基苯酚D :间硝基苯酚E :对甲基苯酚9. 下列化合物碱性最强的是( A :苯胺 B :苄胺)。
C :吡咯D :吡啶E :对硝基苯胺10. 将 CH 3CH=CHCHO 氧化成 CH 3CH=CHCOOH 选择下列哪种试剂较好?( ) A :酸性 KMnO 4 B :K 2Cr 2O 7 + H 2SO 4 C :Tollens 试剂 D :HNO 3 E :以上试剂都不能11. 苯①、氯苯②、甲苯③、苯酚④、苯甲醛⑤发生硝化反应活性顺序是( )。
2007年应用电化学试卷A+1

2004级应用化学专业《应用电化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一、填空题(共5题,每空1分)1. DSA is the abbreviation of2. PEMFC is the abbreviation of3.已知Hg在KCl稀溶液中零电荷电位 o=-0.19v,则电极电位为-0.10v的Hg电极上荷电,比电极电位为0.10v的Hg电极上剩余电荷(少或多)4. 电极电位是指,过电位是指5、专业名词翻译腐蚀, 极化, 电化学,阳极, electrochemical equivalent , dipolar double layer , electric migration , interfacial tension , electrodeposition , 交换电流密度, 电导率, convection , metal finishing , composite plating ,二、问答题(共5题,每题8分)1、简述电化学极化和浓度极化的特点。
2、简述电镀、阳极氧化和电泳涂装的特点。
3、如何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4、In general, the copper salts are added into the solution in the industrial cementation of Cd, Co, Ni with Zn powder to improve purification process. Why?5、稳定的电位就是平衡电位,不稳定的电位就是不平衡电位,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三、翻译(共2题,每题10分)1. (1)Aluminium is normally produced from the ore, bauxite(铝土矿), which is ahydrated aluminium oxide containing silica and other metal oxides, particularly iron. It is converted to a pure alumina. The ore is first treated with sodium hydroxide under pressure. The aluminium largely dissolves as the aluminate, the iron oxide is insoluble and the silica also remains in the form of a sodium aluminium silicate, which leads to a loss of aluminium.(2)Pitting is possibly the most common type of localized attack. It usually occurs on an oxide-covered surface due to the presence of an aggressive species, e.g. Cl-which prevents complete passivation, together with a sufficiently high anodic potential. Pitting attack is often autocatalytic and self-stimulating in nature2. Fluid mechanics is the study of the motion of flowing or stirred fluids, usually liquids or gases. Quantitative fluid mechanics is based upon the continuity equations which state that all points in space, charge, mass, momentum and, for inviscid flow(i.e. fluids where no viscous forces operate) energy must be conserved. This section will deal mainly with the qualitative concepts because of the very complex nature of flow in most electrolysers.It is known that there are three modes of mass transport: electric migration, diffusion and convection. In most, the flow is too complex to warrant a detailed fluid-mechanical calculation. Rather, the normal approach to mass transport in electrolysis cells is to treat the cell as a unified whole and to seek expressions in term of space-averaged quantities which permit some insight into the mass transport conditions within the cell.四、计算题(共2题,每题10分)1、How many tons of Cl2, H2, NaOH can be produced in the cell which electrode area are 10 m2 (the area of anode and cathode is same) when the current density is 10 kA/m2 .If the anode current efficiency is 97%, how many tons of Cl2 can be in practice produced?2、已知铅酸蓄电池的开路电压为2.0伏,计算电池的理论能量密度。
2007年高考物理试题全集含答案(2020082790257)

)
16.如图所示,质量为 m 的活塞将一定质量的气体封闭在气缸内,活塞与气缸之间无
摩擦。 a 态是气缸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气体达到的平衡状态,
b 态是气缸从容器中移出后,在
室温( 270C)中达到的平衡状态。气体从 a 态变化到 b 态的过程中大气压强保持不变。 若忽
略气体分子之间的势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体在 3 秒末的速率,则这四个速率中最大的是(
)
A 、 v1
B 、 v2
C、 v3
D 、 v4
19 .用大量具有一定能力的电子轰击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
线。调高电子的能力在此进行观测,发现光谱线的数目比原来增加了
观测到了一定数目的光谱 5 条。用△ n 表示两侧
观测中最高激发态的量子数 n 之差, E 表示调高后电子的能量。 根据氢原子的能级图可以判
撞。在平衡位置附近存在垂直于纸面的磁场。 已知由于磁场的阻尼作用, 金属球将于再次碰
撞前停在最低点处。求经过几次碰撞后绝缘球偏离竖直方向的最大角度将小于
450。
25.两屏幕荧光屏互相垂直放置,在两屏内分别去垂直于两屏交线的直线为
x 和 y 轴,
交点 O 为原点,如图所示。在 y>0, 0<x<a 的区域有垂直于纸面向内的匀强磁场,在
断,△ n 和 E 的可能值为(
)
A 、△ n=1, 13.22 eV < E<13.32 eV
B、△ n=2, 13.22 eV < E<13.32 eV
C、△ n=1, 12.75 eV < E<13.06 eV
D、△ n=2, 12.75 eV < E<13.06 Ev
20.a、b、c、d 是匀强电场中的四个点,它们正好是一个矩形的四个顶点。电场线与矩
2007中南大学大物试卷

---○---○------○---○---………… 评卷密封线 ………………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密封线外不准填写考生信息,违者考试成绩按0分处理 ……………… 评卷密封线 …………中南大学考试试卷2006~2007学年 一 学期 大学物理 课程 时间110分钟56 学时, 学分,闭卷,总分100分,占总评成绩 %一、选择题(本题33分,每小题3分)1.如图所示,边长为0.3m 的正三角形abc ,在顶点a 处放有一电量为10-8C 的正点电荷,顶点b 处有一电量为-10-8C 的负点电荷,则顶点c 处的电场强度的大小E 和电势U 为:(229C m N 10941⋅⋅⨯=πε)(A ) E =0,U =0; (B ) E =1000V/m ,U =0;(C ) E =1000V/m ,U =600V ; (D ) E =2000V/m ,U =600V 。
[ ]2.一个带负电荷的质点,在电场力作用下从A 点出发经C 点运动到B 点,其运动轨迹如图所示。
已知质点运动的速率是递增的,下面关于C 点场强方向的四个图示正确的是: [ ]a cb3.当一个带电导体达到静电平衡时: (A ) 表面上电荷密度较大处电势较高; (B ) 表面曲率较大处电势较高;(C ) 导体内部的电势比导体表面的电势高;(D ) 导体内任一点与其表面上的任一点的电势差等于零。
[ ]4.在静电场中,作闭合曲面S ,若有⎰=⋅SS d D 0 (式中D为电位移矢量),则S 面内必定:(A ) 既无自由电荷,也无束缚电荷; (B ) 没有自由电荷;(C ) 自由电荷和束缚电荷的代数和为零;(D ) 自由电荷的代数和为零。
[ ] 5.将一空气平行板电容器接到电源上充电到一定电压后,在保持与电源连接的情况下,把一块与极板面积相同的各向同性均匀电介质平行地插在两极板之间,如图所示。
介质板的插入及所处位置的不同,对电容器储存电能的影响为:(A ) 储能减少,但与介质板相对极板的位置无关; (B ) 储能减少,且与介质板相对极板的位置有关; (C ) 储能增加,但与介质板相对极板的位置无关;(D ) 储能增加,且与介质板相对极板的位置有关。
误差理论试卷及答案-(1)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试卷一一.某待测量约为80 μm,要求测量误差不超过3%,现有 1.0 级0-300μm 和2。
0 级0-100 μm 的两种测微仪,问选择哪一种测微仪符合测量要求?(本题10 分)二.有三台不同的测角仪,其单次测量标准差分别为: ⎛ 1=0.8′, ⎛ 2=1.0′,⎛ 3=0.5′。
若每一台测角仪分别对某一被测角度各重复测量4 次,并根据上述测得值求得被测角度的测量结果,问该测量结果的标准差为多少?(本题10 分)三.测某一温度值15 次,测得值如下:(单位:℃)20。
53,20。
52,20.50,20。
52,20。
53,20。
53,20。
50,20.49, 20.49, 20。
51, 20.53,20。
52, 20。
49, 20.40,20.50已知温度计的系统误差为-0。
05℃,除此以外不再含有其它的系统误差,试判断该测量列是否含有粗大误差.要求置信概率P=99.73%,求温度的测量结果。
(本题18 分)四.已知三个量块的尺寸及标准差分别为:l1 ± ⎛ 1 =(10.000 ± 0。
0004)mm;l 2 ± ⎛ 2 =(1。
010 ± 0。
0003)mm;l3 ± ⎛ 3 = (1.001 ± 0.0001) mm求由这三个量块研合后的量块组的尺寸及其标准差( 〉 ij = 0 ).(本题10 分)五.某位移传感器的位移x与输出电压y的一组观测值如下:(单位略)x y10。
105150.5262101.0521151.5775202.1031252。
6287设x无误差,求y对x的线性关系式,并进行方差分析与显著性检验.(附:F0。
10(1,4)=4.54,F0。
05(1,4)=7.71,F0.01(1,4)=21。
2)(本题15 分)六.已知某高精度标准电池检定仪的主要不确定度分量有:①仪器示值误差不超过 ± 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南大学考试试卷2008 -- 2009 学年下学期时间110分钟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 32 学时学分考试形式:闭卷专业年级:测控07级总分100分,占总评成绩70 % 注:此页不作答题纸,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一、填空(本题15分,每小题1分)1、按照误差的性质,误差可分为、和。
2、对于不同的被测量,为区分测量精度的高低,常用误差来比较;3、进行误差分配的三个步骤是:、、;4、在进行B类评定时,常需根据实际情况对测量值进行一定的分布假设。
如果根据相关信息已知估计值x落在区间(x-a , x+a)内的概率为1 ,且在区间内各处出现的机会相等,则x服从分布规律;x的标准不确定度为。
5、为求得某两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表达式可通过实验得到一系列测量数据,再通过数据处理方法求得表达式。
为减小随机因素的影响,用原理处理测量数据。
6、误差等于与真值之差;7、不等精度测量中,各组测量结果的相对可靠程度可用来表示;8、不确定度分量常可用评定方法和评定方法进行评定;所有不确定度分量的大小均用来表示二、单项选择(本题15分,每小题1分)1、对某量进行测量,在同一个测量过程中,A、系统误差大,则随机误差小;B、系统误差大,则随机误差也大;C、系统误差的大小和随机误差的大小无关;D、以上说法都不对。
2、对某温度进行等精度测量共得到十个测量数据,据此求得温度的最佳估计值为T,A、T的有效位数保留得越多越好;B、T的有效位数只需保留一位;C、T保留的有效位数的多少取决于测量次数的多少;D、T保留的有效位数的多少取决于测量精度的高低;3、有关未定系统误差的特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一方面未定系统误差的符号和绝对值都是确切掌握的;另一方面多项未定系统误差之间具有抵偿性;B、一方面未定系统误差的符号和绝对值都是确切掌握的;另一方面多次重复测量时单项未定系统误差具有抵偿性;C、一方面某项未定系统误差是某个误差范围内的一个符号和大小未知的确定值,多次重复测量时该项误差不变,不具有抵偿性;另一方面多项未定系统误差之间具有抵偿性。
D、未定系统误差只具有系统误差的特性。
4、对某量进行一系列的等精度独立测量,假设不存在系统误差和粗大误差,取所有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则A、消除了随机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B、减小了系统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C、减小了随机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D、减小了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5、在实际测量工作中,A、绝大多数的测量过程都是不存在误差的,只有当测量原理或测量方法不合理时,才会受到误差的影响。
B、误差存在于所有的测量过程中;C、测量过程是否存在误差取决于测量人员是否认真;D、当测量环境条件稳定时,测量过程就不存在误差;6、在对含有误差的测量数据进行处理时,A、系统误差和粗大误差采用完全相同的处理方法;B、所有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采用完全相同的处理方法;C、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均采用相同的处理方法;D、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分别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7、对某被测量进行一个系列的等精度测量,得测量列的单次测量标准差σ,则:A、单次测量标准差σ是测量列中某个具体测量值的随机误差;B、单次测量标准差σ是测量列中某个具体测量值的系统误差;C、单次测量标准差σ是测量值分散程度的一个表征;D、单次测量标准差σ是该被测量的最佳估计值;8、在对系统误差进行处理时,半周期法A、用来消除不变系统误差的影响;B、用来消除周期性系统误差的影响;C、用来消除线性系统误差的影响;D、用来消除复杂规律变化的系统误差的影响;9、对于任何两个变量x和y的N次测量数据对(X t ,Y t), t=1,2,……,N, 都可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一条关于x和y的直线,A、这条拟合直线就反映了变量x和y之间的客观规律;B、这条拟合直线不可能反映变量x和y之间的客观规律C、需利用合适的方法检验才能确定这条拟合直线是否反映了变量x和y之间的客观规律;D、只要测量次数N足够大,得到的这条拟合直线就能反映变量x和y之间的客观规律10、算术平均值原理和最小二乘原理的关系:A、算术平均值原理是最小二乘原理的特例;B、最小二乘原理是算术平均值原理的特例C、两者利用完全不同的原理以减小随机误差影响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11、当考虑引起测量不确定度的原因时,A 、某一个测量不确定度分量既可能是由随机误差造成,也可能是由未定系统误差造成;B 、任何一个测量不确定度分量都是由随机误差和未定系统误差共同作用造成;C 、任何一个测量不确定度分量都只由未定系统误差造成,与随机误差无关;D 、任何一个测量不确定度分量都只由随机误差造成,与未定系统误差无关;12、对某量进行两组测量,通过检验得知两组测量数据之间有系统误差,则说明;A 、第一组测量含有系统误差;B 、第二组测量含有系统误差C 、第一组测量和第二组测量均含有系统误差E 、 第一组测量和第二组测量之间有系统差异,但不能确定哪组测量含有系统误差;13、两误差X 和Y 是线性相关的,其相关系数为ρ,则:A 、ρ的绝对值大小正比于两误差绝对值的比值;B 、ρ的绝对值大小正比于两误差绝对值的差;C 、ρ的绝对值大小反映了两误差间的线性相关性的强弱;D 、两误差X 和Y 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αρ+=X Y14、在运用微小误差取舍准则时,有两个微小误差判断公式:y k D σ31≤ 和 y k D σ101≤, A 、根据测量过程所含有的误差项数的多少来决定选用哪个判断公式;B 、根据测量条件的稳定程度来决定选用哪个判断公式;C 、根据对测量的精度要求即σy 的有效位数来决定选用哪个判断公式;D 、可任意选取其中的一个判断公式;15、关于不等精度测量,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若两组测量的测量次数有差异,则为不等精度测量;B 、若两组测量的测量仪器精度有差异,则为不等精度测量;C 、若两组测量得到的被测量的算术平均值有差异,则为不等精度测量;D 、若两组测量的测量人员水平有差异,则为不等精度测量;三. (20分)测某一长度值15 次,测得值如下:(单位:mm )20.53, 20.49 , 20.50, 20.51 , 20.52 , 20.53, 20.50, 20.49, 20.53,20.51, 20.49 , 20.51, 20.53, 20.40, 20.52已知测量仪的不变系统误差为-0.05mm 。
试:①用3σ准则判断该测量列是否含有粗大误差;②判断是否含线性系统误差;③要求置信概率P=99.73%,求长度的最佳估计值及其极限误差(最佳估计值的极限误差)。
(注:计算时及计算结果均要求保留到小数点后第三位)四、 (10 分)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来测量某一纯电阻性电子器件的功耗。
电压表指示该器件上的直流电压降是12.00V ,该次测量的极限误差是 ±0.04V ,同时电压表存在0.05V 的不变系统误差;电流表指示通过该器件的电流是2.00A ,该次测量的极限误差是 ±0.02A ,同时电流表存在 −0.04A 的不变系统误差。
已知电压和电流的测量相互独立,试确定该器件的功耗及功耗测量的极限误差。
五、 (10 分)甲乙两人分别测量加热炉的温度。
甲共测量16次,温度平均值为32.465℃,平均值标准差为0.012℃; 乙共测量25次,温度平均值为32.422℃,平均值标准差为0.021℃。
若由甲乙两人的测量数据计算测量结果,求该测量结果及其标准差。
六、(12 分)已知某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为10cm 2(无误差的准确值),为测量容器中液体的体积,对液体的高度进行5次等精度独立测量得下列测量值(单位:cm):2.05、2.06、2.04、2.05、2.03,高度测量不含系统误差和粗大误差。
试用最小二乘法求该容器内液体体积的最佳估计值及其标准差。
七、(8分)将重复测量后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两变量间的回归方程,且回归平方和U=34056.68 ,自由度为νU =1 ;失拟平方和Q L =54.2,其自由度νQL =12 ;误差平方和Q E =514.6, 其自由度νQE =42,查表得到66.2)42,12(01.0=F ,31.7)42,1(01.0=F ,08.7)54,1(01.0=F 。
试判断回归方程的显著性及拟合效果的好坏八、(10分)如图一用电位差计测电动势Ex 。
其中En 和Rn 以及滑线变阻器的总电阻R 均已知,变阻Rx 可由刻度盘读出,工作回路电流为I 0 。
测量时t 1时刻将开关K 投向a,调节R 1,使检流计G 的指示为零,此时有))((100n n n R R R E I I R E ++==其中 ;然后t 2时刻将开关K 投向b,调节Rx(此时R 1不变,以保持工作回路的总电阻不变),使检流计G 的指示为零,此时有))((1/00n x x R R R E I I R E ++=''=其中。
通常认为工作蓄电池的电势是保持不变的(即/E E =),就有'=00I I ,由此可得到x nn x n n x x R R E E R E R E =⇒= 可由此式求得x E 。
但是实际上工作蓄电池随时间放电,其电势E 与时间呈线性关系(如图二),导致'≠00I I ,因此利用公式x nn x R R E E =求取x E 会含有线性系统误差。
试: ①采用什么方法消除蓄电池电势变化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②说明利用此方法的测量过程,并推导相应的测量结果Ex 的表达式。
图一 图二时间t t 1 t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