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论文

合集下载

跨文化交际论文

跨文化交际论文

跨文化交际论文摘要。

跨文化交际是当今全球化社会中不可避免的现象。

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中,语言、礼仪、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经常会导致交际障碍。

本文将探讨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分析跨文化交际中的挑战,并提出有效的跨文化交际策略。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语言差异、文化冲突、交际策略。

引言。

在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际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往往伴随着语言、文化、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往往成为交际的障碍。

因此,研究跨文化交际,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成为当今社会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

1.促进文化交流。

跨文化交际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通过跨文化交际,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他国的语言、风俗、习惯等,从而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与尊重。

2.促进经济发展。

在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交际对于国际贸易与商业合作至关重要。

通过跨文化交际,不同国家的企业可以更好地进行商务洽谈与合作,促进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3.促进和平与稳定。

跨文化交际可以缓解文化冲突与误解,促进国际间的和平与稳定。

通过跨文化交际,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他国的文化与价值观,从而减少误解与分歧,促进国际间的友好关系。

二、跨文化交际中的挑战。

1.语言差异。

不同国家的语言差异是跨文化交际中最大的挑战之一。

语言的不同不仅会导致沟通的障碍,还会引发文化冲突与误解。

2.文化冲突。

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往往会导致文化冲突。

例如,中国人在交际中常常会以客套话来表示礼貌,而西方人则更加直接。

这种文化差异往往会导致交际的不适与误解。

3.价值观差异。

不同文化之间的价值观差异也是跨文化交际中的挑战之一。

例如,中国人重视集体利益,而西方人更加注重个人利益。

这种价值观的差异往往会导致交际中的矛盾与冲突。

三、跨文化交际策略。

1.学习对方的语言与文化。

在跨文化交际中,学习对方的语言与文化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了解对方的语言与文化,才能更好地进行交际与沟通。

浅谈跨文化商务交际论文范文

浅谈跨文化商务交际论文范文

浅谈跨文化商务交际论文范文随着国家间的交往日益密切,跨文化交际是当今的一大趋势。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跨文化交际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跨文化交际论文篇1:《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交际》摘要:非语言交际在人类交际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因此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重点介绍了非语言交际的定义和分类,并以体态语为例探讨了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表现。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非语言交际;体态语一、非语言交际的定义关于非语言交际,西方学者提出的定义很多。

有的定义很简单,如“非语言交际是不用言词的交际”。

(Malandro et al,1989:5)有的定义则比较具体,如“非语言交际是不用言词表达的、为社会所共知的人的属性或行动,这些属性和行动由发出者有目的地发出或被看成是有目的地发出,由接受者有意识地接受并有可能进行反馈”(Burgoon and Saine,1978,见Malandro,1989:7)。

或“非语言交际指的是在一定交际环境中语言因素以外的,对输出者或接收者含有信息价值的那些因素。

这些因素既可以人为地生成,也可以环境造就”(Samovar et al,1981:56)。

①Malandro(Samovar etal,1981:156)和Barker(1989:5)提出,“非语言交际是一种体现非语言行为的过程,它在特定的场合或语境中要么独自出现,要么与语言行为同时发生,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或理会别人的意图。

”②二、非语言交际的分类非语言交际是一门跨学科的学术研究,涵盖范围极广。

非语言交际首先就是非主题的领域。

从跨文化交际出发,借鉴西方学者比较统一的认识,可以将非语言交际粗略地分为四大类进行学习:体态语、近体学、副语言、时间学。

(一)体态语体态语是传递交际信息的表情和动作,也被称作肢体语言。

法斯特(J.Fast)的《体态语》被人们称为非语言交际领域行为科学家所做研究的总结。

他认为:体态语是用以同外界交流感情的全身或部分身体的反射性或非反射性动作。

跨文化交际方向论文

跨文化交际方向论文

跨文化交际方向论文语言的学习和使用,本身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

跨文化意识对语言学习和使用起着很关键的作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跨文化交际方向论文,供大家参考。

跨文化交际方向论文篇一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联系日益密切,英语已成为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由于各国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不同,产生不同的文化环境和背景。

就英语学习而言,不仅要学习其语言,对语言文化的掌握也很重要,文化的差异性使英语教育从语言技巧教学转为语言文化和思想的教育。

分析跨文化理念对中学英语教育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基于跨文化理念的中学英语教育教学策略。

关键词:跨文化理念;中学英语;教育教学一、跨文化理念对中学英语教育的重要性1.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社会语言学的建立和发展,使人们对语言功能和使用的研究越来越重视。

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的映射,若脱离文化去理解某种语言,既不现实也不合理。

目前文化发展日趋多元化,语言作为不同文化、背景人群的交流媒介,如果教师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知识、文化背景,在交流中很可能会产生语言分歧,影响正常的人际交流。

因此,在英语学习中要加强跨文化理念的运用,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化,在掌握语言表达形式的同时,根据不同的话题、语境、文化恰当地运用语言。

基于跨文化理念的初中英语教学,有效实现了跨文化交流,更加注重语言的内部结构和表达形式,将英语学习立足于文化教学之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

2.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人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在社会中承担不同的角色。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增长、科技日益发达,社会结构、交往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人与社会的联系和交往日趋频繁。

在社会经济、网络技术、全球化发展的影响下,社交对象和方式更加多元化、多样性。

基于跨文化理念的初中英语教育,加强学生跨国界、跨文化交流,增强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使其认识到不同文化、不同群体对文化交流的需求。

跨文化背景下的英语教育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和发展的机会,积极发挥学生才智和潜能,充分强调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追求平等、尊重差异,增强学生知识能力和交流技能,进而提高中学英语的教学质量。

跨文化交际论文(3篇)

跨文化交际论文(3篇)

跨文化交际论文(3篇)一、关于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成,我国人民对于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有了新的期许,在现代社会中,想要获得成功,就需要具备良好的交际表现能力。

在跨文化的语境中所认为成功的交际是能够带来发展机会、财富以及和平的;失败的交际会使得敌对局面、偏见以及冲突产生。

在科技水平的迅猛发展中,我们正在经历的社会形势是多种多样的,如:信息化、全球化以及网络化等,不断地丰富着我们的生活。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互交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讲外语和理解外语时都应该遵循该外语的语用规律及文化规则。

对于法语的口语教学而言,这也是一种跨文化交流的行为,语言的不同使得其表达的意识也会有差异,在法语中时常使用到的词汇用汉语解释意境就可能很大不同。

如:在法语中有着非常丰富的代词,代词用法比较复杂,因而学生在没有熟练掌握的情况下,使用法语代词会变得非常困难。

针对于您(vous)和你(tu)在法语中的用法,我们在课堂或者课后的练习中已经习惯了使用tu,随后在一些非常正式的场合也会将tu脱口而出,显然这意味着交际错误出现了。

另外,与tu所对应的动词有着简单的变位,因而学生更加喜欢在表达上使用到tu,长时间下来他们容易将语言场合忽视掉,这样错误语域的选择是外语学习中的大忌。

因此,我们需要十分的重视对学生这方面的教育,逐步将跨文化交际教学的能力加强,尽可能的将错误语境的现象减少。

如:中国自古有“爱屋及乌”的说法,法国也有着Qui m'aime,aime mon chien的说法,翻译过来就是“爱屋及狗”。

可见,中法两国巨大的文化差异,也体现在人们对于宠物的不同态度,若是学生没能够很好的掌握到、认识到这一点,就很容易发生语境错误,对于跨文化的交流非常不利。

二、培养学生跨文化法语口语交际的能力根据著名学者Gudykunst的理论,有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应该包括基本交际能力系统、情感和关系能力系统、情节能力系统和交际方略能力系统。

跨文化交际的毕业论文

跨文化交际的毕业论文

跨文化交际的毕业论文跨文化交际的毕业论文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跨文化交际变得越来越重要。

无论是在商业领域、教育领域还是在个人生活中,我们都需要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因此,本篇毕业论文将探讨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挑战以及应对策略。

首先,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频繁地与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进行交流。

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中,了解不同文化的价值观、信仰、行为规范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避免误解和冲突。

此外,跨文化交际也有助于促进国际贸易、文化交流以及世界和平的实现。

然而,跨文化交际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语言障碍是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不同国家和地区使用不同的语言,即使使用英语作为共同语言,也会因为口音、词汇和语法的差异而产生理解上的困难。

此外,文化差异也是一个挑战。

每个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这些差异可能导致误解和冲突。

再者,身体语言和非语言交际也可能因为文化差异而产生不同的解读。

例如,某些动作或姿势在一个文化中可能有积极的含义,但在另一个文化中可能被视为冒犯或不礼貌。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策略。

首先,学习对方的语言是至关重要的。

尽管可能不可能掌握所有语言,但学习一些基本的问候语和常用的表达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起与他人的联系。

其次,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也是必要的。

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观看纪录片或与当地人交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此外,保持开放的心态和尊重他人的文化差异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应该尝试接受不同的观点和方式,并避免将自己的文化标准强加于他人。

除了以上策略,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例如,通过参加跨文化培训课程,我们可以学习到更多关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

此外,利用科技手段也可以促进跨文化交际。

通过社交媒体、视频通话等工具,我们可以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人进行实时交流,拓宽我们的视野。

跨文化交际课程结课论文

跨文化交际课程结课论文

跨文化交际课程结课论文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加强,中西之间的交流也与日俱增,跨文化交际日益普遍。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跨文化交际论文,供大家参考。

跨文化交际论文篇一:《试论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摘要:中西方文化差异不仅仅体现在这几方面,研究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最终目的是研究跨文化交际的核心——文化。

文化是日常生活中不可规避的存在,同时是跨文化交际的核心内容。

只有对文化有充分的理解,才能避免文化冲突。

对跨文化交际的研究任重道远,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比仅仅是打基础阶段。

关键词:中西方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一、文化文化一词起源于拉丁文,原意是耕种、栽培、居住,体现人类改造自然的意义,属于物质生活活动范畴。

后被引申为人类改造自我的意义,包含技能的练习、性情和品德的陶冶、教养等方面,属于精神生活范畴。

英国学者泰勒认为“文化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具有的其他一切能力与习惯”。

我国的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以及语言学家都对文化的定义进行不断的探讨,综合各个领域学者对文化的理解,文化属于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在长期创造过程中形成的产物;同时,文化承载了历史,是一种历史现象。

总体来说,文化可以传承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惯、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价值观念、文学艺术等,是人与人在交流过程中能够传承的一种意识形态。

文化可被分为物质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和心态文化层。

物质文化是一种显性文化,包括人类创造的各种物质文化,如服饰、用品、工具等。

制度文化和心态文化属于隐形文化,包括日常生活中和工作中的各种制度和思维方式、宗教信仰等方面。

行为文化则是人类在制度文化和心态文化的作用下,借助物质文化所进行的日常行为。

二、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各种形式的接触,包括言语交际和非言语行为。

言语交际是指人与人之间以语言为形式的交流,非言语行为交际则指以语言以外的形式如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环境语等进行的人与人之间的交际。

跨文化交流英文议论文作文

跨文化交流英文议论文作文

跨文化交流英文议论文作文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an essential part ofour globalized world. It allows people from different backgrounds to come together, share ideas, and learn from each other. It's a way to break down barriers and build understanding between people who may have different beliefs, values, and traditions.When it comes to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language plays a crucial role. Being able to speak someone else's language, even just a few words, can make a huge difference in how you connect with them. It shows that you respecttheir culture and are making an effort to understand themon their terms.However, communication is not just about language. It's also about non-verbal cues, such as body language, facial expressions, and gestures. These can vary widely from one culture to another, so it's important to be aware of these differences and be sensitive to them when interacting withpeople from different backgrounds.One of the biggest challenges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overcoming stereotypes and misconceptions. We all have preconceived notions about people from other cultures, and these can be hard to shake. It takes an open mind and a willingness to learn in order to truly connect with people from different backgrounds.In today's interconnected worl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more important than ever. Whether it's in business, education, or everyday life, being able to effectively communicate with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is a valuable skill that can open up new opportunities and enrich our lives. It's a way to bridge the gap between us and them, and build a more inclusive and understanding society.。

跨文化交际英语论文(5篇)

跨文化交际英语论文(5篇)

跨文化交际英语论文(5篇)跨文化交际英语论文(5篇)跨文化交际英语论文范文第1篇在社会经济不断进展的背景下,英语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

这就促使众多高校不断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要提高同学的英语综合力量,并有效提升同学的跨文化交际力量。

但从实践调查的结果显示,大部分高校并没有将培育同学的跨文化交际力量当作主要的英语教学目标,导致英语教学始终难以达到预期抱负的目的,也无法让同学利用英语进行顺当的沟通,无法迎合市场进展的趋势。

基于此,本文在此从跨文化交际力量培育谈高校英语教学模式,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供应有益参考与借鉴,促进高校英语教学的进一步进展与建设,达到推动高校英语教学进展的目的。

二、跨文化交际力量的组成老师要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培育同学的跨文化交际力量,首先要做的是明确跨文化交际力量的组成要素,并以此为基础对当前的高校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

(一)语言力量语言力量是跨文化交际力量的基本组成要素。

从本质上说,同学必需要把握相应的语言力量,包括语法学问、句型结构等等才能够组织语言正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才能够进行跨文化交际。

(二)语言环境在此基础上,语言环境是跨文化交际力量的组成要素之一。

详细地说,语言环境可以归结为语言发生的情景、各地的风俗文化等等。

不同的地区拥有不同的文化习俗,导致其语言的思维不同,其所表达的意思也并不一样。

在正常的跨文化交际中,由于语言环境不同所导致的问题并不少见。

(三)文化底蕴另一方面,沟通者的文化底蕴也是跨文化交际的组成要素之一。

从根本上说,语言是某个地区或某个聚落在文明和文化不断进展与进步中逐步形成的,当地的文化与历史造就了各地语言的差异。

在跨文化交际中,沟通者需要查找相应的话题,需要进入相应的语境,需要依据沟通的文化背景来说出得体的话。

换言之,假如同学没有相应的文化底蕴,这就简单导致同学无法正确理解他人的语言思维,也无法查找相应的话题并使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良好有效的沟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科类)
课程名称:英语跨文化交际专业班级: 12物流管理(3)学生学号: 1201107097 学生姓名:郝龙强
所属院部:商指导教师:
2013 ——2014 学年第二学期
金陵科技学院教务处制
浅谈中西方语言文化和饮食的差异
摘要: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历史政治的不同,使得中西方文化存在着截然不同的传统和风俗习惯,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语言习惯等都有着很大的差别,存在着明显的文化差异。

1.语言文化差异
语文是社会的产物,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

它凝聚着一个民族世代相传的社会意识,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各方面人类社会所有的特征。

不同的文化背影和文化传统,使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也存在有相当的文化差异。

语文是文化的载体,词汇是文化信息的浓缩,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着文化的发展和变化,同时也直接反映着文化的差异。

西方国家价值观的形成至少可追溯到文艺复兴运动。

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即以崇尚个人为中心,宣扬个人主义至上,竭力发展自己表现自我。

“谦虚”这一概念在西方文化中的价值是忽略不计的。

生活中人们崇拜的是“强者”“英雄”。

有本事,有才能的强者得到重用,缺乏自信的弱者只能落伍或被无情地淘汰。

因此,西方文化体现出个体文化特征,这种个体性文化特征崇尚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

1、生存环境方面:
语文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

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

2、宗教信仰方面
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人们相信有“佛主”在左右着人世间的一切,与此有关的语言很多,如“借花献佛”“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等。

在西方许多国家,特别是在英美,人们信奉基督教,相关的有“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上帝帮助自助的人)”Go to hell(下地狱吧)这样的诅咒。

3、历史典故方面
英汉两种语文中有大量的由历史典故形成的。

这些习语结构简单,意义深远,往往是不能单从字面意义去理解和翻译。

如“东施效颦”“名落孙山”“叶公好龙”等等。

英语中Achilles’heel(唯一致使弱点),meet one’s waterloo(一败涂地),Penelope’s web(永远完不成的工作),a pandora’s box.。

(潘多拉之盒――灾难,麻烦,祸害的根源)等。

4、称呼语
汉语中的亲属称谓有泛化使用的倾向,常用于非亲属之间:年轻人对长辈称“叔叔”“阿姨”;对平辈称“大哥”“大姐”。

但在英语中,亲属称谓不广泛地用于社交。

如果我们对母语是英语的长辈称“Uncle Smith”“Auntie Brown”,对方听了会觉得不太顺耳。

英语文化中只有关系十分密切的情况下才使用此类亲属称谓且后面不带姓,只带名,如“Uncle Tom”。

5、感谢和答谢
一般来说,我们中国人在家族成员之间很少用“谢谢”。

如果用了,听起来会很怪,或相互关系上有了距离。

而在英语国家“Thank you.”几乎用于一切场合,所有人之间,即使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也不例外。

送上一瓶饮料,准备一桌美餐,对方都会说一声“Thank you.”公共场合,不管别人帮你什么忙,你都要道一声“Thank you..”这是最起码的礼节。

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含蓄和英语国家人坦荡直率的不同风格。

6隐私
中国人初次见面问及年龄,婚姻,收入,表示关心,而英语国家却对此比较反感,认为这些都涉及个人隐私。

如在JEFC Book 1 Lesson 16 中有这样的对话:“How old are you,Mrs Read?” “Ah,it’s a secret!”为什么Mrs Read不肯说出自己的年龄呢?因为英语国家人都希望自己在对方眼中显得精力充沛,青春永驻,对自己实际年龄秘而不宣,妇女更是如此。

再如中国人表示关心的“你去哪儿?”“你在干什么?”在英语中就成为刺探别人隐私的审问,监视别人的话语而不受欢迎。

2、中西饮食观念的差异
历史上,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有5000年的悠久而厚重的历史,创造了无数的灿烂文明,在这种文化蕴藏中,使中国的饮食更加博大精深。

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及辽阔国土的地域差异,四大菜系逐渐形成,四大菜系自成体系,各有特点,但共同点是用料复杂考究,制作方法复杂,口味、菜式多种多样,令人惊叹。

西方以欧美为代表,其文化同样源远流长。

到中世纪,欧洲文化已十分完善,在此期间,旧西方的饮食文化已经形成。

其主要特点为:主食以面粉为主,原料也较为丰富,制作方法较中国简单,但同时也十分注重口味。

西方人认为菜肴是充饥的,所以专吃大块肉、整块鸡等“硬菜”;而中国的菜肴是“吃味”的。

所以中国烹调在用料上也显出极大的随意性:许多西方人视为弃物的东西,在中国都是极好的原料,外国厨师无法处理的东西,一到中国厨师手里,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足见中国饮食在用料方面的随意性之广博。

中西方的饮食方式有很大不同,这种差异对民族性格也有影响。

在中国,任何一个宴席,不管是什么目的,都只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

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

人与人相互敬酒、相互让菜、劝菜,在美好的事物面前,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争让的美德。

虽然从卫生的角度看,这种饮食方式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但它符合我们民族“大团圆”的普遍心态,反映了中国古典哲学中“和”这个范畴对后代思想的影响,便于集体的情感交流,因而至今难以改革。

在餐具方面,差异就更甚明显。

众所周知,中国人包括亚洲一些黄种人的国家,使用的是筷子、汤匙,吃饭也用碗盛;而西方人呢,则是盘子盛食物,用刀叉即切即吃,喝汤则有专门的汤匙。

筷子与刀叉作为东西方最具代表性的两种餐
具,筷子和刀叉影响了东西方不同的生活方式,代表着不同的两种智慧。

著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在接受一位日本记者采访时,也有一段很精辟的论述:“中华民族是个优秀民族,中国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使用了筷子。

如此简单的两根东西,却是高妙绝伦地运用了物理学上的杠杆原理。

筷子是人类手指的延伸,手指能做的事它几乎都能做,而且不怕高温与寒冷。

真是高明极了!”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是明显的,而且各有长处。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信息变流的加快,中西饮食文化将在碰撞中不断融合,在融合中相互互补。

现在的中餐已开始注重食物的营养性、健康性和烹饪的科学性;西餐也开始向中餐的色、香、味、意、形的境界发展。

中西餐饮文化将在交流中共同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