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阿马岛战争

合集下载

英阿马岛战争对新体制下我军联合作战的经验启示

英阿马岛战争对新体制下我军联合作战的经验启示

英阿马岛战争对新体制下我军联合作战的经验启示摘要:英阿马岛战争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爆发的一场高技术局部战争,开启了现代化战争的序幕。

英军联合作战的思维及理念对刚经历体制调整改革的我军来说,具有重要的学习研究价值,尤其是在未来的海上斗争和岛礁夺控中,有着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经验做法,也对新体制下如何持续推进联合作战建设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马岛战争;联合作战;岛屿作战1982年4月2日到6月14日,英国和阿根廷为争夺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的主权问题,爆发了一场现代化的岛屿争夺战——英阿马岛战争,由此开启了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现代战争序幕。

虽然战争已经过去了近40年,但对刚经历体制调整改革的我军来说,具有重要的学习研究价值,尤其是在未来的海上斗争和岛礁夺控中,有着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经验做法,也对新体制下如何持续推进联合作战建设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启示作用。

一、力量内聚融合铸牢联合作战制胜灵魂英阿马岛战争充分体现了英国具有较强的联合制胜意识。

在应对马岛危机中,英国在最高统帅层面,根据政府职能不同,跨部门组建专门处理此次危机事件的战时内阁,分别由首相、外交大臣、财政大臣、国防大臣、国防参谋长以及海、陆、空参谋长等8人组成;在作战指挥层面,英军成立了联合作战司令部,由海军上将任总指挥,另有空军和陆军共2名中将为副手分管空战和陆战。

前者集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多元一体联动以及后者集三军联合指挥的军事对策,不仅将三军将士,更是将全体英国人内聚融合为一体,为捍卫国家利益而共同行动。

反观阿根廷军队,联合作战指挥人员受军种体制制约,貌合神离,缺乏联合制胜意识,各军种不能形成合力共同抗敌。

这启示我们,多元力量内聚融合、一体行动是联合作战制胜的灵魂。

当前,我军持续推进联合作战建设和发展,必须牢记这一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破除体制惯性思维,将多元力量内聚融合为一体,在联合作战中真正实现神形一体、聚合发力,形成体系优势。

英阿马岛之争,重燃战火的可能性很小

英阿马岛之争,重燃战火的可能性很小

地 缘 战 略 价 值 和 资 源 发 现 强 化 马 岛之 争
同 绕 马 岛 主 权 , 阿 两 国 英
双 } 责 英 国 的 钻 探 行 动 。 对 根 廷 领 土 不 可 分 割 的 一 部 争 争 吵 吵 一 百 多 年 , 方 甚 至 义谴 度 兵 戎 相 见 。这 一 次 英 围 首 此 , 圈 首 相 布 朗 声 称 : 国 分 ” 英 英 。英 国 于 l 2 8 8年 以最 早 发
那 样 仅 靠 自 己 的 力 量 与 英 国
作战” ,他 表 示 将 为 阿 根 廷 提 供 军 事 支 持 。历 来 是 阿 根 廷 主 要 竞 争 对 手 的 地 区 头 号 大 国
巴西 同样 持 支 持 态 度 。峰 会 东 道 主 墨 西 哥 总 统 卡 尔 德 龙 也 表 示 , 会 各 国 首 脑 支 持 阿 根 与
和 开 采 提 供 必 要 的 支 持 。 消 息 给 当 时 南 美 地 区 f 括 阿 根 廷 ) 谋 求 以 和 平 方 式 解 决 马 岛 主 包 传 到 阿 根 廷 , 方 指 责 英 国 在 的 殖 民 宗 主 同 西 班 牙 。 1 7 权 归 属 问 题 。 对 此 , 国 态 度 阿 70 英
达 和 大 马 尔 维 纳 斯 两 大 主 岛

和 2 0余 个小 岛屿组成 o 19 0 6 0 年 英 国 长 约翰 ・ 蒋 在
时 事 述 评
— ~ 一
拉 将 向阿 根 廷 提 供 军 事援 助 。 他警 告说 : “现 在 不 是 1 8 92
年 , 果 两 国 爆 发 冲 突 , 以 如 可 肯 定 的 是 , 根 廷 不 会 像 当 时 阿
首 油 属 于 “ 法 权 益 ” 阿 政 府 无 领 该 岛 。 1 6 合 , 9 6年 , 阿 就 马 岛 弩 张 。 究 其 原 因 , 先 是 其 地 英 权 干 预 。时 隔 2 8年 后 , 岛 上 主 权 归 属 问 题 开 始 谈 判 , 9 1 缘 战 略 价 值 的 重 要 性 。随 着 世 马 1 8 陆 空 再 次 战 云 密 布 ,气 氛 紧 张 , 年 谈 判 破 裂 。 1 8 9 2年 4月 2 界 人 口 的 持 续 增 长 , 地 资 源 日渐 减 少 , 围 迅 速 把 寻 求 资 各 在 双 方 的 军 舰 对 峙 巾 , 们 不 日 , 时 阿 根 廷 军 政 府 突 然 派 人 当 而 禁 要 问 , 阿 会 不 会 发 生 第 二 兵 攻 占 马 岛 , 将 马 岛 首 府 斯 源 的 目光 转 向 海 洋 , 科 技 进 英 并 次 马 岛战争 ? 坦 利 港 改 命 为 阿 根 廷 港 。英 国 步 又 使 人 类 勘 探 和 利 用 海 洋 遂 宜 布 同 阿 断 交 、 阿 实 行 经 资 源 的 愿 望 变 成 现 实 。海 洋 价 对

马岛战争的结果是什么

马岛战争的结果是什么

马岛战争的结果是什么马岛战争是1982年4月到6月间,英国和阿根廷为争夺马岛(阿根廷称“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主权而爆发的一场战争,那么你知道马岛战争的结果是什么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马岛战争的结果,希望能帮到你。

马岛战争的结果马岛战争是在二战结束后爆发的一场战役,也称得上是二战以来唯一一场海陆空联合参战的现代化战争。

马岛战争历时74天,那么马岛战争结果是怎样的呢?是设备先进且军队训练有素却面临恶劣天气和长途跋涉的英国获胜,还是占据天时地利却经历着严重经济危机的阿根廷获胜呢?马岛战争结果是英军大获全胜,并再次占领了群岛。

英军在作战后期越战越勇,并且登陆海滩,而相比之下,敌方阿根廷的各地守军情绪沮丧,毫无作战气势,以至于同期作战战败连连,最后一串天然防卫线也被英军攻破。

战役结束的最后一天,也就是六月十四日,参战阿根廷军人大部分成为战俘,堪培拉号远洋班轮将一部分阿根廷军人遣返阿根廷。

战争结束的标志是阿根廷和英国双方代表一起举行献降书签署仪式。

该仪式举行的标准时间是6月14日23点59分。

投降书表示阿根廷政府向英国无条件投降并退出所占领地方,同时按照英方的要求去往规定地点上交枪支、弹药、各种武器等战争工具。

战后的六月二十四日,英军重新占领自己海外领地、群岛,与此同时英军接受当地阿根廷军队的投降,马岛战争正式停火。

此战役的影响深远,使阿根廷经济困顿一直持续了很长时间,也导致了加尔铁里军政府的下台,以上便是马岛战争结果。

马岛战争的影响提到马岛战争,就不得不提到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

这个从小父亲就教育她乘车坐前排的女人,影响了英国政局,她的铁腕风格让世人尊她为铁娘子。

马岛就是福克兰群岛,也叫作马尔维纳斯群岛,位于南大西洋。

马岛在大陆架上,主岛地处南美洲南海岸以东。

整个群岛由索莱达岛、大马尔维纳岛等很多岛构成,达12200平方公里。

1981年阿根廷和英国关于马岛问题进行谈判,结果失败。

第二年4月阿根廷出兵马岛,战争爆发,此战阿根廷死亡650人,英国死亡260人,最终英国胜利。

马岛之争

马岛之争

核心提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结果是什么呢?古人说: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怕死,一个国家才有希望。

希望我们国家始终能够保持“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怕死”的政风。

上世纪的一场战争涟漪一直延续到现在仍未停止。

最近由于英国在马岛附近发现大量石油,英国不理会阿根廷抗议准备强行钻探,又引起两国激烈争吵,南美洲国家一致站在阿根廷一边。

阿根廷宣布封锁马岛周围海域,英国派出一条豪华游轮大摇大摆的去马岛旅游,让阿根廷的封锁落空,否则就开战。

看来阿根廷因不具备和英国较量实力,估计对英国的强盗行径也丝毫没有办法,尽管公理站在阿根廷一边。

英阿马岛争端带给我们如下启示:1、领土争端没有妥协和调和的余地,只有战争。

除非一方做出重大让步(如中国与俄罗斯黑瞎子岛谈判中,放弃了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要求,才分得黑瞎子岛的一半),和平谈判是绝对没有可能达成协议的;2、国际争端谁的拳头硬谁是老大,什么国际法庭,什么公理正义都是狗屁,一文不值;3、中国与印度就藏南领土和平谈判是不会占任何便宜的;4、中国与日本就钓鱼岛、东海划界及东海石油和平谈判是不会占任何便宜的;5、中国与越南就南海岛屿和平谈判是不会占任何便宜的;6、当中国因南海问题与周边国家发生战争时,不要指望西方国家会站在中国一边;7、一旦中国在陆地和海洋与周边发生战争时(包括台湾),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定会对中国大陆进行制裁和封锁,包括石油、矿产、重要设备等所有战略物资都不会被允许进入中国。

8、当战争真正降临到我们头上时,对别人绝对不能抱有任何幻想,我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独自战胜敌人;现在看来,如果阿根廷空军飞鱼导弹供应充足,战局会不会是另外一种局面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英国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

据若干年后媒体披露,那支英国特混舰队居然携带有核武器,如果英国战败,他们会来一个玉石俱焚,把原子弹和氢弹扔到马岛上,让马岛在地球上消失,甚至会攻击阿根廷本土。

可以想象,英国人的逻辑是:如果我得不到,那么你也别想得到!当然英国至今也没有承认这件事。

马岛战争的经验和启示

马岛战争的经验和启示
英阿马岛战争之 经验与启示
V S
撒切尔 加尔铁里
战争的 经验与启示
一、正确的战略决策和战争指导是取得战争胜利 的前提条件
二、保持高度战备水平,寓兵于民,是应付突发 事件的基础 三、训练对保障作战胜利有着直接的影响 四、扬长避短,正确指挥,弱国能够重创强国, 劣势装备可以战胜优势装备
战争的 经验与启示
谢谢!
职业化的军人 高强度的训练 99%的胜利 高性能的武器 99% Success 高难度的战术
战争的 经验与启示
四、扬长避短,正确指挥,弱国能够重创强国, 三、训练对保障作战胜利有着直接的影响 劣势装备可以战胜优势装备
结束语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 兴替。英阿马岛海战给了我们太多太多的启示。 我们不希望发生战争,因为我们的祖国经受了 太多战争的摧残,但我们从不畏惧战争,任何 企图侵犯我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行为都将受到最 强烈的抵抗。作为海军的我们,愿意将自己的 每一滴血都流进祖国的大海,捍卫祖国的海防!
一、正确的战略决策和战争指导是取得战争胜利 的前提条件
阿根廷
英国
盟友协助
争取舆论支持
战争的 经验与启示
一、正确的战略决策和战争指导是取得战争胜利 二、保持高度战备水平,寓兵于民,是应付突发 的前提条件 事件的基础
看咱,准备多么 充分,要啥有啥
喂,、保持高度战备水平,寓兵于民,是应付突发 三、训练对保障作战胜利有着直接的影响 事件的基础

关于马岛战争的研究报告

关于马岛战争的研究报告

关于马岛战争的研究报告目录一、马岛战争背景;- 3 -二、马岛战争全局分析与评论;- 5 -(一)、战争前的迷雾:- 5 -(二)、英阿马岛之战概况:- 5 -(三)、由马岛之战想到的:- 14 -1、由马岛战争想到应急作战- 14 -2、由马岛战争想到现代战争的保障- 20 -3、由马岛战争想到的心理战- 25 -4、由马岛战争想到武器的兼容性问题及以劣胜优- 31 -5.人才是战争的决定因素- 33 -6、高科技信息化战争与"人民战争","持久战" - 35 -7、外交的力量- 37 -(四)、未了结的恩怨 - 38 -三、马岛战争的经验教训; - 39 -四、马岛战争对世界军事格局的影响;- 42 -五、浅谈我国国防建设;- 44 -一、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辩证思考:- 44 -二、认清我国当前的国防形势:- 46 -三、对我国国防发展的几点建议:- 51 -六、关于对台军事斗争准备的几点意见;- 53 -七、结束语- 55 -八、参考文献:- 55 -一、马岛战争背景;马尔维纳斯群岛(本文简称马岛),位于南大西洋,东到西经5 7 °4 0 ',西到西经6 2 °,南到南纬5 3 °,北到南纬5 2 °1 5 '之间的海面上。

该群岛由3 4 6 个岛礁组成,总面积1 5 8 0 0 平方公里,其中长年有人居住的有十五个岛屿,主要有索莱达岛(即东福克兰岛,本文简称东岛),大马尔维纳斯岛(即西福克兰岛,本文简称西岛),总人口约两千,绝大多数是英国移民后裔。

首府为斯坦利港(即阿根廷港)。

南乔治亚岛是马岛的附属岛屿,(本文简称南岛),位于马岛东南7 1 6 海里,西经3 9 °南纬5 3 °的海面上,面积3 70 0 平方公里,居民随季节变化时多时少,最多达5 0 0 人,首府为格里特维肯港。

关于马岛战争的争论

关于马岛战争的争论

关于马岛战争的争论摘要:阿根廷和英国关于马岛的主权争端由来已久,双方各持己见,使得外交途径解决争端困难重重,最终演化成了战争,然而战争并没有是争端平息,反而更加复杂化。

时值马岛战争30周年之际,争端方英国高调纪念这次战争,并且推动马岛问题军事化,引起阿根廷强烈抗议。

在此,简单回顾马岛争端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英国阿根廷马岛战争马岛,即马尔维纳斯群岛,是阿根廷的称呼,英国称该岛为福克兰群岛。

马岛位于阿根廷东南的南大西洋水域,距离英国本土约1.3万千米,距离阿根廷海岸约500千米。

关于马岛的主权归属问题,是英阿之间一直存在争论,并时常发生冲突。

1982年3月,双方关系再度紧张,4月2日阿根廷军队突袭马岛,俘虏了马岛上的英国驻军,3天内,英国发动了自二战以来的最大军事行动。

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规模最大的海空战,经过40多天激烈的海陆空战斗,阿根廷军队投降,英国恢复了对马岛的统治。

战争的代价是惨重的,750名阿根廷士兵和236名英国士兵阵亡。

马岛战争结束了,但是战争并没有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更加复杂化了,这也引起战后学术界对马岛战争研究的持续关注。

其中学术界讨论的重点有:到底谁拥有马岛的主权、战争能否避免、击沉“贝尔格拉诺将军号”事件和马岛的未来等问题。

其中,大部分学者倾向于坚持搁置争议、共同发展的原则,借助外交途径解决争端。

实际证明,马岛争端并没有像学者预计的评介外交努力可以解决,2012年初的英阿紧张局势说明,马岛争端的解决急剧复杂性,需要从不断变换的国际实际中寻求暂时的平衡。

一、学术界关于马岛战争的争议(一)马岛的主权归属问题英阿关于马岛的主权归属问题由来已久。

马岛战争指英国和阿根廷为争夺马尔维纳斯群岛、南乔治亚群岛、南桑德维奇群岛及附近海域主权而爆发的一场战争。

马岛扼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航道要冲,两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利用这里天然海港作为海军基地成功地袭击过德国舰艇。

战后马岛还是进行南极探险和科学考察的前哨战和物资中转站。

现代战争案例

现代战争案例

现代战争案例
现代战争案例有很多,例如:
1. 英阿马岛战争
1982年4月2日,英国与阿根廷在南大西洋的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爆发了二战后规模最大的一场海战。

在这场战争中,英军依靠先进的C3I系统(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系统),协调指挥空中、海上和陆地的作战行动,保证了各级指挥官适时地了解战场态势,正确地定下决心。

2. 第四次中东战争
1973年10月6日,埃及、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为了收复失地,经过周密准备之后,向以色列发动突然袭击,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

在这场战争中,以军运用C3I系统,对以军各作战部队实施快速高效指挥控制,使以军能够快速了解战场态势,作出正确决策。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有其他问题,欢迎告诉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82年英阿马岛战争
战争背景
阿根廷在1980年代初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和大 规模的反对以加尔铁里总统为首的军政府的运 动。阿根廷政府试图通过对马岛采取军事行动, 来缓解国内危机。1982年3月19日,阿根廷人 登陆南乔治亚岛并升起国旗。4月2日,加尔铁 里总统下令出兵占领马岛,马岛战争正式爆发。 英国最初对阿根廷的进攻感到吃惊,派遣 了一支海军特遣战斗群来对抗阿根廷海空军的 进攻,皇家海军陆战队也加入了战斗。在一番 激烈和艰苦的争夺后,英军夺回了马岛的控制 权。但是阿根廷至今仍未有放弃对马岛的主权 要求。战争对双方的政治影响都是巨大的。阿 根廷的战败导致了更大规模的反政府运动,最 后导致军政府倒台。对于英国来说,强烈的爱 国主义情绪横扫全国,加强了以首相撒切尔夫 人为首的政府的权威,同时帮助英国保守党赢 得1983年的普选。尽管这场战争双方的伤亡并 不是很大,在双方历史的长河中也很难称为主 要历史事件,但它在两国历史上还是占有重要 的一页,并成为不少书籍,电影和歌曲的题材。
导火线





1981年的阿根廷通货膨胀率高达600%以上,国内生产总值(GDP)下降到11.4%,制造业产量下降为22.9%,薪 资成长只有达到19.2%;国内的受到越来越多支持的工联决定发动长期性大罢工,军政府受到人民的唾弃与憎恶。 作为1981年到1982年间当时阿根廷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领导人,加尔铁里,在面对严重的国内的经济问题和人 权问题上,选择经由通过自认为一场干净利落的马岛战役,以其胜利的结果来转移公众的焦点。于是阿根廷执政当 局以巧妙的暗示表达入侵马岛的意图,并且造成联合国的压力;1982年3月19日,一群阿根廷当局酬佣的废五金商 人强行登陆了位于马岛以东1,390公里处的南乔治亚岛,他们在南乔治亚岛建立了营地,并升起了阿根廷的国旗。英 国皇家海军的坚忍号(Endurance)破冰船被派遣去拆毁这个营地,但是由于坚忍号武装程度几乎为“贫脊”的等 级(仅有2挺20毫米俄勒康机炮,除非另外搭载两架黄蜂式直升机),带着一个排的陆战队打算将这些升国旗唱国 歌的阿根廷人赶走。但是阿根廷海军5,000吨的Bahí Buen Suceso(喜事湾号)已经先放下100名士兵登陆,坚忍 a 号只好折返。 不确定英国是否漏过还是忽略了这一警告,并没有作出任何反应,包括外交上。英国不积极的反应以及1981年 英国国防大臣约翰· 诺特(Sir John William FredericNott)计划将坚忍号从马岛撤离(作为在整个英属海外领地裁军 计划的一部分),使得舰长巴克(Royal Navy captainNicholas Barker)认为将英国海军在南大西洋唯一的武力展 示撤走就是向阿根廷间接的宣示“英国不会,也不再能够保护自己在海外的领土”;加上同年《英国国籍法》中限 制给予马岛居民全面的公民权这一系列事件,使阿根廷认为,用武力夺取马岛控制权的时机已经到来。 作为加尔铁里最好的支持者,阿根廷海军司令霍黑· 阿那亚(西语:Jorge Isaac Anaya,Adm.)以他一贯反英 的立场负责制定这一次登陆马岛的计划,又称为“罗沙里欧作战”(Operation Rosario),初步规模如下: * 两栖登陆部队为3,000人,借由优势兵力压倒并包围马岛上驻守的寥寥无几的皇家海军陆战队与当地警察,迫 使其投降以减少无谓伤亡。 * 占领成功后应将岛上之战俘与居民驱逐出境;入侵之部队应于48小时内完成撤回原驻地的任务。 * 马岛最高行政官改为军事总督,并配署500名宪兵进行军事统治。 就在1982年初英阿两国并不热切的外交斡旋失败后,以及小小的坚忍号无功而返的行动让作战计划最终被确定。 事实上攻占马岛的前奏一直从火腿族爱好者的交流中被曝光,以及阿根廷海军开始在贝尔格拉诺港运送部队上船, 尽管种种迹象表明,英国联合情报委员会拉美组在3月30日仍然表明“侵略行动不会马上到来”。
5月10日,“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 舰在拖航途中沉没。
5月20日,联合国的和平调解宣告失 败,英国特混舰队当晚下达了登陆作 战的命令。英军成功的迷惑了阿军
21日拂晓前2小时,约2500名士兵顺 利的在圣卡洛斯港登陆。英军登陆后 ,阿根廷空军加紧了对特混舰队和登 岛部队的攻击,在圣卡洛斯湾掩护登 陆作战的5艘护卫舰遭到阿根廷空军 “幻影”战斗机和“天鹰”攻击机的 轰炸和扫射,其中“热心”号护卫舰 被击沉,另有一艘被重创。
23日,英海军的“阿根廷国家独立纪念日,阿根廷 几乎所有的前线作战飞机都投入了战斗,令 英军难以应付。“考文垂”号导弹驱逐舰首 先落难,被“天鹰”攻击机投下的4颗一千磅 航弹命中,当即沉没。“大刀”号导弹护卫 舰也遭到严重损伤。而在另一方向,“大西 洋运送者”号集装箱船遭到1枚“飞鱼”导弹 的攻击,中弹起火,舰上存放着十余架直升 机和大批飞机零配件、补给品均未卸载。经 过23天的岛上争夺战,阿根廷在岛上的守军 已无法抗争下去,只得在6月14日向英军投 降
5月2日,英国海军“征服者”号核 潜艇用老式的Mk-8型触发鱼雷击沉 了阿海军的“贝尔格拉诺”号巡洋舰 ,从此,“五月二十五”号航空母舰 和其他主力舰只再也不敢出港作战了 。
5月4日,1架低空飞行阿军法制“超级军旗”战斗机在距 英国特混舰队80公里处发现了英国海军的“谢菲尔德”号 导弹驱逐舰和“普茨茅斯”号护卫舰,并在距英舰约30公 里处发射了2枚AM-39型“飞鱼”反舰导弹。而此时,“ 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舰正承担着特混舰队与伦敦的中转 卫星通讯信号任务,雷达停止工作,当“飞鱼”导弹击中 该舰还有6秒钟时,该舰完成卫星通讯任务开启雷达并发 现目标,但为时已晚,控制中心还来不及作出有效的反应 ,飞掠而来的导弹便击中该舰左舷中部,导弹穿舷而过, 钻进甲板下的控制中心爆炸,在水线以上1.8米处炸开一 个大洞。爆炸使军舰的动力、照明、消防系统全部瘫痪, 引燃了密集的电线和通讯电缆的塑胶外皮,舰中毒烟弥漫 。4小时后,舰长下令弃舰。而“普利茅斯”号护卫舰及 时发现了来袭的导弹,避免了被炸
马岛
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 岛),又名福克兰群岛, 位于南大西洋,距阿根廷 500多千米,距英国约 13000千米,战略位置十 分重要。长期以来,就马 岛的主权归属问题,阿根 廷和英国之间存在较大争 议,终于在1982年爆发了 自二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 次海战
英阿对比
战争开始
1982年2月26日英阿在纽约谈判后,双方关系开始恶化。 阿根廷政府决定以武力收复马岛,于是4月2日和3日, 由400多人组成的陆、海、空三军突击队先后在斯坦利 港和南乔治亚岛登陆。英国政府迅速作出反应,派出包 括“无敌”号和“竞技神”号航空母舰在内的特混舰队, 不远万里,奔赴南大西洋,决心再夺回马岛。
入侵


英国政府最终还是对马岛总督杭特(Governor Hunt)发 出警告,阿根廷可能在3月31日入侵。为此,杭特将手边 象征性的兵力发布战备,并将指挥权交给驻守当地的陆战 队指挥官麦克· 诺曼少校(Maj. Mike Norman RM)。 至于阿根廷的军事行动指挥官为海军少校吉耶额摩· 桑切斯-萨巴洛兹(GuillermoSanchez-Sabarots),在4 月1日发动代号为“蓝色”作战(operation codenamed Azul(blue))率领他指挥的的特种部队在鲱鱼湾(Mullet Creek;Mullet creek)雷克岬(Lakepoint)登陆。他并 利用夜视镜在云层遮盖的夜色中率领84个士兵向前推进, 攻下“郁闷溪”(Moody Brook;Moodybrook)兵营、 总督府以及斯坦利港,直到4月4日英国驻马岛政府投降。 这一场仗有一名阿军士兵阵亡,英军有一名官兵受伤。
4月17日航经阿森松岛时,停留两天 进行休整和补给
4月20日,当特混舰队进入阿根廷飞 机的作战半径范围时,所有舰艇都保 持高度戒备状态,两艘航空母舰的飞 行甲板上始终保持有1架“海鹞”战 斗机,随时准备紧急起飞。4月23日 ,特混舰队平安抵达南乔治亚岛附近 海域并在25日占领了该岛。次日,1 架“大山猫”直升机击沉了阿军的“ 圣菲”号潜艇。
特遣舰队
英国迅速地以外交方式回应给予阿根廷压 力。但是由于距离遥远,所有的军事行 动都必须仰赖皇家海军出动特遣舰队( Task force)。317特遣舰队由三至四 个子舰队所组成,以战事的发展为扩编 的考量。舰队最高统帅(Commanderin-ChiefFleet)为海军上将约翰· 费德豪 斯Adm. Sir JohnFieldhouse)指挥。 航空母舰为特遣舰队317.8的核心武力 ,由海军少将伍华德(Rear adm. John "Sandy"Woodward)指挥。包含了两艘 航空母舰赫密士号(又译竞技神号)和新 服役的无敌级航空母舰无敌号,其上 20余架海鹞式垂直升降战机是整个特 遣舰队能用来对抗阿根廷军队的空中武 力。这支特混舰队享有自主权,能够把 兵力投射到福克兰群岛的沿海地区。
5月1日,英军开始了对马岛的进攻。第一次攻击 由1架空军“火神”轰炸机从阿森松岛起飞,经三 次空中加油,于凌晨4点空袭了马岛上的斯坦利机 场。第二次攻击则由“无敌”号和“竞技神”号航 空母舰上的“海鹞”战斗机于8时20分对斯坦利港 和机场再次空袭。针对英军的袭击,阿海军派出“ 五月二十五”号航空母舰和“贝尔格拉诺”号巡洋 舰等主力舰只组成3个特混大队,迎击英国舰队。 17时,阿根廷2架“短剑”式战斗机对英国特混舰 队发起攻击,其中1架被英军的“海鹞”战斗机用 “响尾蛇”导弹击落。晚上,阿根廷2架“堪培拉 ”轰炸机再次对特混舰队发起攻击,被航空母舰上 起飞的“海鹞”战斗机击落1架,击伤1架,英国 特混舰队中的“迅速”号护卫舰受到轻微损伤。
阿军“贝尔格拉诺”号巡洋舰
英军“征服者”号核潜艇
英军“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舰
英军“普茨茅斯”号护卫舰
飞机
英国:海鹞式垂直升降战机、海王型直升机、麦道 幽灵FGR.2战斗轰炸机、火神轰炸机、胜利式空中 加油机、威塞克斯直升机、黄蜂Mk I型直升机、山 猫MkII型直升机
阿根廷:Fortress攻击机、A-4天鹰式攻击机、匕 首式战机、堪培拉轰炸机、幻象式战斗机、海王星 式海洋巡逻机、KC-130H大力士型运输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