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阿马岛战争
英阿马岛战争简介

英阿马岛战争简介英阿马岛战争又称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马岛战争、福岛战争等,是1982年4月到6月间,英国和阿根廷为争夺马岛(阿根廷称“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主权而爆发的一场战争。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英阿马岛战争简介,希望你喜欢。
英阿马岛战争分析中文名称:英阿马岛战争参战部队:英国,阿根廷战争结果:英军获胜并重新占领群岛时间:1982年4月2日-6月14日地点: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群岛,南乔治亚和桑威奇群岛人物:撒切尔夫人加尔铁里英阿马岛战争详情开战到四月中旬时,英国皇家空军在大西洋中的阿森松岛上的威迪亚威克空军基地(Wideawake airfield,RAF AscensionIsland)开始进驻,包括负责护航的麦道幽灵FGR.2战斗轰炸机与44中队的火神轰炸机、还有一个胜利式空中加油机机群。
与此同时,皇家海军特遣舰队抵达阿松森岛水域为战事做准备。
有一小型部队已被派往前线光复南乔治亚岛。
收复南乔治亚岛派遣收复南乔治亚岛的英军,代号“小鹦哥作战”OperationParaquat(关于这个作战任务闹的笑话是其名称常常被误认为“巴拉奎(除草剂)作战”,由于“paraquet”的关系),由皇家海军陆战队盖·薛利丹(GuySheridan) 率领,包含皇家海军陆战队第42突击营(Commando) 的士兵、一小队英国陆军SAS及皇家海军特种舟艇突击队(SBS) 进行侦察登陆为窝在辅助舰“潮泉号”上的海军陆战队员进攻作准备。
任务进行前首先抵达附近地区的是英军的丘吉尔级攻击型核潜艇征服者号,于4月19日到达,进行海域侦查;4月20日具有雷达成像功能(radar-mapping) 的胜利者空中加油机飞越南乔治亚岛进行侦查。
特别空勤队计划在4月21日进行第一次登陆,其余英军预备在次日登陆;显然运气不好,SAS部队原来打算空降到冰河上,然后夺下葛莱特维肯港。
整个计划问题就出在当地风速没有低于每小时32英里以下,而且还越来越强,能见度也低,SAS小队眼看任务是非失败不可,因此发出撤退的讯号。
英阿马岛战争对新体制下我军联合作战的经验启示

英阿马岛战争对新体制下我军联合作战的经验启示摘要:英阿马岛战争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爆发的一场高技术局部战争,开启了现代化战争的序幕。
英军联合作战的思维及理念对刚经历体制调整改革的我军来说,具有重要的学习研究价值,尤其是在未来的海上斗争和岛礁夺控中,有着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经验做法,也对新体制下如何持续推进联合作战建设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马岛战争;联合作战;岛屿作战1982年4月2日到6月14日,英国和阿根廷为争夺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的主权问题,爆发了一场现代化的岛屿争夺战——英阿马岛战争,由此开启了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现代战争序幕。
虽然战争已经过去了近40年,但对刚经历体制调整改革的我军来说,具有重要的学习研究价值,尤其是在未来的海上斗争和岛礁夺控中,有着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经验做法,也对新体制下如何持续推进联合作战建设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启示作用。
一、力量内聚融合铸牢联合作战制胜灵魂英阿马岛战争充分体现了英国具有较强的联合制胜意识。
在应对马岛危机中,英国在最高统帅层面,根据政府职能不同,跨部门组建专门处理此次危机事件的战时内阁,分别由首相、外交大臣、财政大臣、国防大臣、国防参谋长以及海、陆、空参谋长等8人组成;在作战指挥层面,英军成立了联合作战司令部,由海军上将任总指挥,另有空军和陆军共2名中将为副手分管空战和陆战。
前者集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多元一体联动以及后者集三军联合指挥的军事对策,不仅将三军将士,更是将全体英国人内聚融合为一体,为捍卫国家利益而共同行动。
反观阿根廷军队,联合作战指挥人员受军种体制制约,貌合神离,缺乏联合制胜意识,各军种不能形成合力共同抗敌。
这启示我们,多元力量内聚融合、一体行动是联合作战制胜的灵魂。
当前,我军持续推进联合作战建设和发展,必须牢记这一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破除体制惯性思维,将多元力量内聚融合为一体,在联合作战中真正实现神形一体、聚合发力,形成体系优势。
马岛战争交

马岛战争马岛之战,是指阿根廷和英国为争夺马尔维纳斯岛(即福克兰群岛)进行的一场现代化战争。
马尔维纳斯群岛面积为15800平方公里,由两个较大的岛和三百多个礁石岛组成。
岛上只有两千多人,多数为英国人后裔。
对南大西洋这个群岛的争端,是老牌帝国主义推行殖民主义扩张政策的产物。
为了这个岛,阿英之间的纷争持续了几个世纪。
马岛附近大陆架海底蕴藏丰富的石油,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英政府不愿轻易放弃。
1982年初,英阿关于该岛主权的谈判破裂,阿方决心用武力结束英国对该群岛的统治。
1982年4月2日拂晓,4000多名阿军趁着夜色,突然在这个群岛登陆。
驻扎在岛上的100多名英军仓促上阵,寡不敌从,只抵抗了几个小时,就宣布无条件投降。
4月3日,阿军又在南乔治亚群岛登陆。
岛上英军只有22人,稍作抵抗便宣布投降。
阿军攻占马岛,使英国撒切尔夫仍的保守党政府遭到巨大冲击。
为了平息愤怒、挽回威信,英政府下了不惜一战的决心。
英军统帅部决定抽调海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二组成一支特遣舰队,其中包括两艘航空母舰(“无敌号”和“竞技神号”)、两艘核动力潜艇和40多艘其他舰只。
英军还征租了50多艘商船和油船(总吨位67万吨),出动固定翼飞机130架(其中作战飞机60余架)、直升机140架(其中反潜与攻击直升机近70架),总兵力27000多人(如把商船人员与英国到阿森松的空运人员计算在内,则在3万人以上)。
阿军投入战争的飞机约350架,其中作战飞机200架;舰船30余艘,主要舰艇全部参战,但大都是从西方购买的廉价旧式军舰;守岛兵力13500余人。
4月5日,英“无敌号”驶离朴茨茅斯港,在中大西洋与“竞技神号”及从直布罗陀海军基地开出的其他舰只会合,开始了向南大西洋1.3万公里的劳师远征。
而马岛距离阿根廷大约只有560公里。
航行途中,英军多次进行实战演习。
4月中,英核动力潜艇行期到达马岛周围200海里以内实行海上封锁。
英特遣舰队主力驶宣布对马岛周围200海里以内实行海上封锁。
现代战争案例

现代战争案例
现代战争案例有很多,例如:
1. 英阿马岛战争
1982年4月2日,英国与阿根廷在南大西洋的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爆发了二战后规模最大的一场海战。
在这场战争中,英军依靠先进的C3I系统(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系统),协调指挥空中、海上和陆地的作战行动,保证了各级指挥官适时地了解战场态势,正确地定下决心。
2. 第四次中东战争
1973年10月6日,埃及、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为了收复失地,经过周密准备之后,向以色列发动突然袭击,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
在这场战争中,以军运用C3I系统,对以军各作战部队实施快速高效指挥控制,使以军能够快速了解战场态势,作出正确决策。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有其他问题,欢迎告诉我。
英阿马岛战争

英阿马岛战争介绍英阿马岛战争,又称为英阿马那战争,是英国和阿根廷之间在20世纪80年代爆发的一场冲突。
这场战争由于涉及到离岛马尔维纳斯群岛(也被称为福克兰群岛)的主权,吸引了全球的注意力。
本文将深入探讨英阿马岛战争的背景、战争经过以及对世界的影响。
背景福克兰群岛位于南大西洋上,距离阿根廷约400多英里,是一个由约200个岛屿组成的群岛。
自18世纪初以来,英国就将福克兰群岛视为自己的领土,并在该地设立了定居点。
然而,阿根廷也主张对福克兰群岛的主权,并冠以它们的西班牙名字“马尔维纳斯群岛”。
这两个国家之间持续的领土争端最终导致了英阿马岛战争的爆发。
战争经过阿根廷入侵1982年4月2日,阿根廷军队发动了对福克兰群岛的入侵行动。
阿根廷军队快速占领了马尔维纳斯群岛,并将英国军队围困在几个孤立的据点中。
英国的反击英国政府对阿根廷的入侵作出了坚决的回应,派遣海军舰队和空军支援岛上的英国军队。
英国舰队在5月份抵达福克兰群岛,并开始进行反击。
战争爆发英阿两国之间的战斗在几个月里持续进行。
在这场战争中,英国的海上、空中和地面力量对阿根廷展开了猛烈的攻击。
最显著的战斗之一是著名的战役——“南海之战”。
这场战斗发生在5月2日至4日之间,英国军队成功夺回了南乔治亚岛。
阿根廷投降英国的坚定反击最终取得了胜利。
1982年6月14日,阿根廷军队正式投降,英国重新确立了对福克兰群岛的控制。
影响英阿马岛战争对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英国和阿根廷两国的影响。
对英国的影响英国在这场战争中展示了其坚定的决心和强大的军事实力。
这场战争对英国国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增强了国家自豪感和统一感。
英国还加强了对福克兰群岛的防御,并增强了对海外领土的重视。
对阿根廷的影响英阿马岛战争对阿根廷来说是一场严重的失败。
战争导致阿根廷军队人员伤亡,国内经济陷入混乱。
此外,战争也加剧了阿根廷国内政治的动荡,导致军事独裁政权下台,民主政治的复苏。
对世界的影响英阿马岛战争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冷战时期东西方对抗的一个缩影。
马岛战争对中国的启示

英阿马岛战争对中国的启示高技术局部战争分析课上,老师着重讲了英阿马岛战争,给我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结合老师上课的分析,以及自己对中国军事力量的了解,我想谈谈英阿马岛战争值得中国借鉴的地方。
英阿马岛战争是英国和阿根廷为了争夺马尔维纳斯群岛开展的战役,是二战之后最激烈的海陆空联合作战之一,是典型的高技术局部战争,是各国重点关注和研究的现代战争之一。
中国现在军事力量日益强大,但是还是有许多不足之处,以及许多需要发展的方面。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别论述。
中国缺乏海陆空集体作战的现代战争的经验,尤其是在海上和空中。
1962年的中印之战和1979年的中越之战,但这两次纯粹是陆战,没有涉及空战和海战。
抗日战争以及内战时期,也是基本为陆战。
中国陆军实力已经很强大了,但是中国海军实力现在并不是很强大,没有形成航母作战群,杀手锏也不够多。
第二,马岛战争与假想中的台海冲突有很强的战略相似性。
和台湾一样,马岛是一组岛屿,离大陆海岸线不远,而且冲突发生后,都可能面临一个军事强国的介入。
所以说英阿马岛战争为假想中的台海战争提供了一个模板。
中国急需发展先进的军事战争武器,尽快与国际接轨。
例如巡航导弹可破强敌。
在研究马岛的空战时,有一个战例对我印象特别深。
阿根廷的超级军旗式攻击机利用飞鱼反舰巡航导弹,击沉了英军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大西洋运送者号商船,获得了惊人的成功。
谢菲尔德号被击沉,是海战史上首次使用反舰巡航导弹对舰艇发动突袭的战例,改变了海战的手段。
所以说先进的军事武器能够对未来的战争起到关键性作用。
阿根廷空军本来可以彻底摧毁英国的航空母舰,但是他们的飞鱼式反舰巡航导弹数量不足,这也反映了阿根廷准备不充分,对中国来说,打每场战役都要有充分准备,要高度重视,并且秘密武器要用在该用的地方,俗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
阿根廷反舰巡航导弹的成功运用,对世界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美国海军认真研究阿根廷的作战经验,随后在近战武器系统方面的研制支出大幅度增长,开发新型巡航导弹、电子干扰系统。
英阿马岛战争最后是谁输谁赢

英阿马岛战争最后是谁输谁赢马岛战争是英国和阿根廷为争夺马岛的主权而爆发的一场战争,那么你了解英阿马岛战争最后是谁输谁赢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英阿马岛战争最后的输赢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英阿马岛战争最后的输赢介绍马岛战争影响十分深远,无论是对被动参战的英国还是主动出战的阿根廷都产生了重要的意义,对战后两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那么,马岛战争谁赢了呢?由当时的社会背景、综合国力还有二战后格局等一系列综合因素可知,双方之间战争涉及领土主权的重大问题,并没有其他国家参与,只是单方面的两国战争。
由于阿根廷国内执政党加尔铁里领导下的政府统治的失败,军政府政权摇摇欲坠,人民群众苦不堪言,反抗军政府统治的运动一触即发。
为了挽救当前的困窘局面,转移公众的焦点变成他施政最后的救命稻草。
只要这场战争胜利,便能暂时性压制群众的不满。
而当时被侵犯领土的英国对阿根廷打算登岛占领的行动毫无表示,甚至认为只是虚假消息。
不过真正作战的时候,双方亦是全力以赴,丝毫不相让。
最终,马岛战争谁赢了呢?这是一场海陆空全面作战,甚至应用上了海战中负责重大反潜护航作战的航母,双方武器损失惨重,人员也有重大伤亡。
战争结束的标志是阿根廷和英国双方代表一起举行献降书签署仪式。
投降书表示阿根廷政府无条件投降并退出所占领地方,战后的六月二十四,英军重新占领自己的海外领地群岛,马岛战争正式停火。
马岛战争谁赢了这一问题的答案便是英国获胜,阿根廷战败。
英阿马岛战争爆发的原因1982年4月到6月,曾爆发过一场争夺马岛主权的战争,其对战双方分别是英国和阿根廷,为什么这两个相距千里的国家会突然发动此战呢?马岛战争的原因又是什么呢?马岛战争的原因分为本质原因和导火索,本质原因是关于两国的领土纷争问题,导火索是阿根廷国内经济危机加深、局势严重。
1981年阿根廷通货膨胀之高严重影响了其国内生产总值及薪资成长,绝大部分工联举行大罢工,还爆发了大规模反政府运动,在这种危机四伏的情况下,时任阿根廷领导人的加尔铁里选择通过占据马岛等军事活动,试图转移民众的注意力。
经典联合作战案例

经典联合作战案例冷战后规模最大战况最激烈三栖联合作战,一场战略投送的经典战役:1982年,阿根廷和英国为争夺马尔维纳斯群岛,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战役,而这场战役就是冷战开始后,规模最大且战况最激烈的一次陆海空联合作战,它被认为是“现代海战的转折点”,甚至称得上是世界第一场现代化战争。
同时,马岛战争还是一场海上战略投送的经典战役,英军开辟的八千海里后勤线(约14800公里),刷新了当时的战略投送纪录。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马岛战争,看英国如何在万里之外击败战争对手。
首先在讲马岛战争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战争起因。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马岛战争主要是由阿根廷挑起的,英国属于被动应战。
在1981年,阿根廷的经济出现了问题,该国通货膨胀率超过了600%,而该国薪资却只增长19.2%,国内经济环境非常恶劣。
为什么阿根廷的经济问题会如此严重?这主要就与军政府的独裁统治有着重大联系,军政府对左翼反对派的残酷镇压,导致阿根廷政局动荡不堪,经济直线下滑,这引起了阿根廷民众的强烈不满。
所以为了转移国内矛盾,阿根廷军政府就决定发动马岛战争,从英国手中夺回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主权,以一场干净利落的胜利,来转移公众焦点。
大家都有知道,自从二战结束后,英国就走起了下坡路,其海外殖民地,一个接一个宣布独立,实力已经大不如前了。
数据显示,在1980年,英国的GDP为5367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五。
阿根廷的GDP为2090亿美元,排名世界第十。
英国的领土面积为24.4万平方公里,全国总人口为6679万。
而阿根廷的领土面积为278万平方公里,全国总人口为4385万。
面对日益衰落的英国,阿根廷非常有自信,认为自己能击败英国,夺回马尔维纳斯群岛主权。
据了解,当时阿根廷的军事实力还是很强的,在马岛战争爆发前,阿根廷海军拥有1艘航母、2艘万吨级巡洋舰,以及大量的先进常规潜艇,是南美第二大海上武装力量。
而阿根廷空军更是直接排名南美第一,拥有大量的先进战机、运输机和直升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9 82 年4 月2 日到6 月1 4 日,历时7 4 天的英阿马岛之战,这一场未经正式宣战的战争,外交家称为“武装冲突”,军事家则称为“马岛战争”,这是二十世纪第一场可算得上现代化的战争。
马尔维纳斯群岛(本文简称马岛),位于南大西洋,东到西经5 7 °4 0 ’,西到西经6 2 °,南到南纬5 3 °,北到南纬5 2 °1 5 ’之间的海面上。
该群岛由3 4 6 个岛礁组成,总面积1 5 8 0 0 平方公里,其中长年有人居住的有十五个岛屿,主要有索莱达岛(即东福克兰岛,本文简称东岛),大马尔维纳斯岛(即西福克兰岛,本文简称西岛),总人口约两千,绝大多数是英国移民后裔。
首府为斯坦利港(即阿根廷港)。
南乔治亚岛是马岛的附属岛屿,(本文简称南岛),位于马岛东南7 1 6 海里,西经3 9 °南纬5 3 °的海面上,面积3 7 0 0 平方公里,居民随季节变化时多时少,最多达5 0 0 人,首府为格里特维肯港。
马岛距南大西洋与南太平洋之间的要冲航道麦哲伦海峡2 5 0 海里,距阿根廷本土2 7 6 海里,距英国本土7 0 0 0 海里。
属寒带气候,岛上多沼泽,生物资源贫乏,但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不仅位于沟通南半球两大洋交通的必经之路,而且漫长曲折的海岸线组成的众多港湾,构成英国在南大西洋的最重要的基地。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海军都利用这一基地控制南大西洋的制海权。
而近年来,马岛又成为开发南极的前进基地,其地位更显重要。
加上八十年代发现的海底石油,更加剧英阿对马岛主权之争。
说起英阿对马岛的主权之争,由来以久,漫长而复杂。
1 5 9 2 年,英国人约翰·戴维斯发现该岛,但阿根廷则认为是葡萄牙人戈梅斯于1 5 2 0 年发现的。
1 6 9 0 年,英国人约翰·斯特朗发现东西两岛之间的海峡,命名为福克兰海峡,并由此命名该群岛为福克兰群岛。
十八世纪初,大批法国人先后来到该岛,称为马洛伊内群岛,后转化为西班牙语的马尔维纳斯群岛。
1 7 6 4 年法国人在东岛建立定居点,1 7 6 5 年英国人在西岛建立定居点。
1 7 6 6 年,西班牙以2 5 万英镑的价格从法国手里买下东岛,1 7 7 0 年,西班牙又出兵占领西岛。
1 8 1 6 年,阿根廷宣布独立,宣称继承西班牙对马岛的主权。
1 8 32 年英国占领西岛,次年占领东岛。
从此英阿对马岛的主权进行过多次谈判。
1 9 82 年2 月双方在纽约的谈判又宣告破裂。
阿根廷开始准备以武力收复马岛,并制订出代号为“罗萨里奥”的行动计划。
1 9 82 年3 月1 9 日,阿根廷一家公司的3 9 名工人来到南岛拆除一家旧鲸鱼加工厂,工人们出于爱国热情,在岛上升起了阿根廷国旗。
英国立即提出强烈抗议。
3 月24 日,英国原驻马岛的海军“忍耐”号破冰船,搭载两架直升机和1 4 0 名士兵,前往南岛实施威慑。
3 月2 6 日,阿根廷总统阿尔铁里下令提前实施“罗萨里奥”计划,由2 艘驱逐舰,2 艘护卫舰,1 艘坦克登陆舰,1 艘潜艇,1 艘破冰船,1 艘补给船搭载2 个营的海军陆战队组成第4 0 两栖特混编队,从贝尔格拉诺启程前往收复马岛,以1 艘护卫舰,1 艘供应舰搭载2 个排的海军陆战队组成第6 0 两栖特混编队,从德塞阿多港启程前往收复南岛,还以1 艘航母,4 艘驱逐舰,1 艘护卫舰,1 艘油船组成第20 特混编队,提供战役掩护。
作战总指挥为陆军第5 军军长兼马尔维纳斯战区司令奥斯瓦尔多·加西亚中将。
4 月1 0 日,第4 0 两栖编队驶抵马岛。
午夜时分,阿军陆战队的侦察小队在彭布罗克角登陆。
次日凌晨,蛙人分队在约克海滩登陆。
六时三十分,阿军主力在龙克湾登陆,随即攻占了机场和港口。
八十三十分,阿军七架C —1 3 0 运输机运来3 0 0 0 多后援部队,使岛上阿军总兵力达4 0 0 0 人。
九时,马岛的英国总督率所部1 8 1 名官兵投降,阿军占领马岛,建立了行政机构,任命梅嫩德斯准将为马岛军事长官。
阿军收复马岛的消息传到国内,群情振奋,数十万人聚集在总统府前的“五月广场”,高唱国歌,高呼口号,欢庆胜利。
全国十多个政党一致表示支持政府的行动。
总统加尔铁里的威望达到顶峰。
英国在获悉马岛被阿根廷占领后,立即宣布与阿断交,成立以首相撒切尔夫人为主席的战时内阁,作为最高决策机构,并制定了以武力为后盾,政治、外交、经济多管齐下,迫使阿方撤军,如果阿根廷不屈服,就用武力重夺马岛的战略方针。
4 月3 日,阿军第6 0 两栖编队在南岛登陆,经短促交火,占领南岛,英国守军2 3 人投降。
就这样,阿军以伤亡7 人,损失2 架直升机的代价,占领了整个马岛。
随即向马岛进行紧急运输,运送大量的援军和物资。
同一天,英国国会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次以全票赞成通过以武力收复马岛的决议,任命伍德沃德海军少将为特混舰队司令,此人时年四十九岁,毕业于海军学院,担任过潜艇艇长、驱逐舰舰长、国防部海军作战计划处处长,机敏果断,有“海狼”之称。
4 月5 日,英军以“竞技神”号和“无敌”航空母舰为核心组成特混舰队,共有3 7 艘战舰,2 0 架“鹞”式战斗机,5 8 架各型直升机,3 5 0 0 名海军陆战队。
由朴茨茅斯和直布罗陀启航。
正在大西洋的4 艘核潜艇也全速赶往马岛。
在特混舰队一万三千公里的航程途中,英军参战部队完成了制定作战方案、战斗序列编组、战术演练等一系列准备工作,并根据4 月4 日议会签发的法令,征租5 8 艘民船,作为舰队的后勤支援力量,同时对征用的民船按需要进行快速改装。
如“伊利莎白女王二世”号和“堪培拉”号客轮都改装为运兵船,“大西洋运送者”号和“大西洋堤道”号滚装船改装为飞机运输船,特别是“乌干达”号客船正载着9 4 0 名学生在地中海航行,接到征用命令立即在就近港口停靠,让学生上岸,随即驶向直布罗陀,仅用三天就改装为医院船。
英国的这些高效迅速的临战准备,奠定了取胜的基础。
此外,4 月2 6 日,由2 3 艘军舰、2 0 架飞机、2 0 0 0 名陆军组成第二梯队从波特兰启航。
5 月1 2 日,由1 8 艘军舰和3 0 0 0 名陆军组成的第三梯队从安普顿启航。
4 月7 日,英国宣布对马岛周围2 0 0 海里实施全面海空封锁。
4 月1 2 日,英军的核潜艇最先到达马岛海区,开始执行进行封锁。
4 月15 日,英军从阿森松岛起飞的“猎迷”巡逻机,开始对马岛海域进行空中巡逻。
4 月1 7 日,英军舰队到达阿森松岛,休整一天,并补充物资,进行实弹射击,校正了枪炮。
同时战时内阁提出把战争控制在争议地区,不进攻阿根廷本土的原则。
并积极展开了外交和政治攻势,使美国、欧共体等国都表示支持英国,中断了与阿根廷的军火贸易,实行对阿的军火禁运,向英国则提供后勤保障、通讯、卫星情报等便利。
4 月1 9 日,特混舰队从阿森松岛启程,前往马岛。
4 月2 0 日,由英军特种空勤团(简称S A S )和海军特别舟艇中队(简称S B S )的特种部队的成员组成联合侦察分队在南岛机降。
但南岛上暴风骤雨的恶劣天气使英军损失2 架直升机,侦察分队无法开展活动,只好无功而返。
4 月2 2 日,十四名S B S 队员先从C —1 3 0 运输机伞降在南岛北部海域,再换乘潜艇到达距南岛约三海里处,最后游上岸,进行侦察,查明了南岛上阿军的兵力、装备、火力配置,并为后续部队的登陆选择了机降地点,还清除了岛上的雷区。
4 月2 4 日,由2 艘驱逐舰,2 艘护卫舰组成的先遣队驶抵南岛海域。
4 月25 日,南岛上的S B S 队员引导第4 2 陆战突击营机降在岛上,晚六时,英军占领了南岛首府格里特维肯港。
同一天在马岛海域巡逻的英军“山猫”直升机发现了以水面状态航行的阿军“圣菲”号潜艇,马上进行攻击,发射A S —1 2 空舰导弹,并投下深水炸弹,“圣菲”号遭到重创,只好抢滩搁浅,6 5 名艇员弃艇逃生,被英军俘虏,“圣菲”号后在拖带中沉没。
4 月2 6 日,英军俘虏了阿军在南岛的守岛部队156 人,英方无一伤亡,重占南岛。
使英军获得了一个重要的前进基地。
4 月2 8 日,英军舰队到达马岛,英国国防部宣布从格林威治时间4 月3 0 日十一时起,所有进入马岛周围2 0 0 海里禁区的飞机和舰只都将遭到攻击。
阿军进入最高戒备状态,在马岛开始实行灯火管制和宵禁。
4 月3 0 日,英军舰队完成对马岛海空封锁的部署。
“征服者”号核潜艇发现阿军1 艘巡洋舰和2 艘驱逐舰组成的舰队,一面报告指挥部,一面进行跟踪。
5 月1 日,英军从阿森松岛起飞的“火神”轰炸机和从航母起飞的“鹞”式战斗机首次空袭马岛。
5 月2 日,经战时内阁批准,“征服者”号潜艇在2 0 0 海里禁区外36 海里处,在1 4 0 0 码距离上,向跟踪三天的阿军“贝尔格诺将军”号巡洋舰发射三枚M K —8 鱼雷,命中两枚,巡洋舰在四十五分钟后沉没,阿军有3 2 1 人阵亡或失踪。
由于该舰被击沉,大大打击了阿军的士气,并使得阿根廷海军主力撤离马岛海域,在整个战争期间都龟缩于本土,再未出战。
5 月3 日,英军的“山猫”直升机在马岛以北海区,用A S —1 2 “海上大鸥”空舰导弹击沉、击伤阿军巡逻艇各1 艘。
5 月4 日,阿军“海王星”侦察机发现英军“谢菲尔德”号驱逐舰,便召唤2 架“超级军旗”攻击机前去攻击,“超级军旗”采取距海面5 0 米高度超低空飞行以躲避英军的雷达,在距英舰46 公里处突然升到1 5 0 米仅用3 0 秒打开雷达锁定英舰发射2 枚A M —3 9 “飞鱼”导弹,然后急转弯同时下降到3 0 米返航。
英军发现导弹来袭,舰长只来得及大叫一声:“隐蔽!”就被一枚导弹击中,随即燃起大火,尽管舰上的损管人员竭力扑救达五小时,仍无法控制火势,舰长只得下令弃舰,英军伤亡失踪78 人。
六天后,“谢菲尔德”号在拖回英国途中沉没。
这艘排水量3 2 0 0 吨,造价达2 亿美元的英国最先进的军舰被击沉,对英军的打击极大,英军吸取教训,采取各种措施防范阿军的导弹攻击。
5月6 日,英军十六名S A S 队员先搭乘潜艇再换乘橡皮舟潜入阿根廷本土的里奥·加列戈斯空军基地,一举炸毁阿军8 架“超级军旗”,而阿军总共才不过1 4 架。
5 月7 日,英国又宣布将禁区扩大到距阿根廷海岸十二海里。
5 月9 日,英军“鹞”式战斗机击沉阿军的“一角鲸”号补给舰。
5 月1 0 日,英军“活泼”护卫舰击沉阿根廷“洛斯埃斯塔多斯”号补给舰。
英军在此期间破译阿军密码,全面掌握阿军作战企图和兵力部署,并综合“S A S ”、“S B S ”的战场侦察确定马岛的东岛北侧圣卡洛斯湾为登陆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