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姓氏堂号堂联大全客家人传递下去
客家祠堂对联中蕴含的文化赣州人,你知道多少?

客家祠堂对联中蕴含的文化赣州人,你知道多少?(资料图片)客家祠堂对联中蕴含的文化(上)姓名是汉族家族的标志和称号。
一个姓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对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支流,在姓氏文化方面得到一定展示。
其最大特色就表现在姓氏祠堂上。
过去,每一个姓氏的祠堂都必须撰写或镌刻别具一格的对联。
往往一看门上的对联,就知道这家主人姓氏是什么。
这些祠堂对联浩如烟海,字字珠玑,能让我们后人理解客家先贤勤劳俭朴、耕读传家、敦睦族谊、仁善积德、崇文重教的美德。
祠堂对联也是一条条客家人的家规家训,是一部中华民族垂裕后昆、弘扬优秀家风的特种教科书。
祠堂,旧时又称为“祠庙”或“家庙”,多建于墓所,故把祠堂称为“祠室”。
按《礼记》规定,只有帝王、诸侯、大夫才能自设宗庙祭祖。
直到明朝,朝廷才开始允许老百姓建“家庙”。
后来,祠堂多建于家族的聚居地或其附近。
由于最早族人尚不多,便先置祠于宅中,随着族丁的繁衍,便开始专门建起宗祠乃至支祠。
从民俗学家的角度看,祠堂是“用自己存在的方式诠释时代文明”。
作为中国民间保存最好的一种古建筑群体,祠堂留给后人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千秋功过,于祠堂可见一斑;华夏祖先,从祠堂可知谱序流传。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其传统文化不仅独特,而且源远流长。
祠堂文化作为地方民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几千年前的夏商周便开始萌芽,到宋代形成较完备的体系,明、清时发展到了高峰。
从某种意义上说,祠堂文化的繁荣侧面反映了这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是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具体体现。
笔者居住于被称为“客家摇篮”的赣南,由于工作需要,曾接触过赣南众多的姓氏祠堂,以及祠堂中的对联,并且为这些林林总总的对联作过注释。
为此,拟就客家对联作一次粗浅的剖析,以展示古代宗祠文化内容的脉络。
追溯宗族源流寻根问祖,血浓于水,历来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慎终追远,一直是中国人无法挥去的情结。
这种观念在对联中得到充分反映。
客家姓氏门榜

魏氏: 钜鹿堂 鹤山世德,麟阁家声。
朱氏: 堂号 沛国、吴郡、河南(郡号)凤阳 堂联:鹅湖世德,鹿洞家声。
钟氏,堂号颍川。堂联:颍川世泽;太傅家声。荥阳世泽,花县家声。晋阳世泽;长史家声。
萧氏,堂号河南、蓝陵。堂联:文选南朝;勋隆两汉。
丘氏:横匾---河南堂:枢密家声.鸿胪世德
曾姓:横匾---三省堂:三省门第 一贯家声
李姓 横匾:進进士——倚马才高,登龙望重
曾姓 横匾:三省堂 ——一贯家声 三省门第
又有 横匾:三省堂 ——武城世第,鲁国家声
黄姓 横匾:江夏堂 ——江夏家声 颖川政积
钟姓人门榜上便写“知音遗范”。
孔姓写“尼山流芳”
刘姓写"禄阁传芳"
张姓写“曲江风度”、“相国遗风”、“金鉴流芳”
邹姓写“南阳世第”
黄姓写“江夏渊源”
赖姓写“颖川家声”
杨姓写“清白传家”、“四知家风”、“关西世第”
曾姓门榜皆题“三省传家”
何姓:横匾---庐江堂:庐江世德 东海家声
潘氏,堂号荥阳。堂联:瓜山世泽;花县家声。
赖氏,堂号颍川、松阳、西川、南康、河南、积善。堂联:松阳世德;颍水家声。秘书世第;积善家声。
丁氏: 济阳堂 济阳世德,虎观家声。
济阳世德,东海家声。
刁氏: 弘农堂 弘农世德,晋相家声。
王氏: 太原堂 太原世德,两晋家声。 三槐堂 三槐世德,两晋家声。
客家姓氏门榜:
陈姓门榜皆题“义门传家”
姓黄的写-----“东观流薇”、“叔度高风”。 姓刘的写-----“禄阁传芳”
姓罗的写-----“豫章遗风”
姓赖的写-----“秘书传家”
客家春联志春秋

客家春联志春秋珠乡客家人来自中原,至今仍保留着许多中原习俗,春节期间的客家春联在珠乡更是独具一格,鲜明地反映出客家人的沧桑岁月和人文历史。
珠乡客家的春联,有着鲜明代表性和各自不同的姓氏堂号和堂联。
在珠乡150多个姓氏中,有一半的姓氏属于客家人或与客家人有关。
丰富的姓氏也就带来了丰富的堂号、堂联。
春节期间,将堂号、堂联融入春联之中,加以构思创新,既是客家春联卓然独特的风格,也是客家人敬重先祖,思念故土的表现形式。
在这些洋洋大观的客家春联之中有以姓氏直接入联的,如李姓的堂号是陇西,这注明了李氏的祖地故里。
堂联是“龙门世德;柱史家声”。
从联中可以知道这是一个历史望族,并且都出现过许多“龙门”,“史柱”大人物。
而内行人一看便知,该联的主人姓李。
这是有固定称谓和特指的,万万不可乱套,套错了就会引出数典忘祖的大笑话。
如曾有一户乙姓人家,见李氏用“紫气东来”作横批,他也跟着用“紫气东来”。
却不知“紫气东来”是指李氏祖先李聃,即老子骑牛入关时头上呈现的景象瑞气。
后人用作专指李氏祖姓。
乙姓人家不知内情套用,难免见笑大方了。
有以居住地名撰联的。
客家人是迁徙民系,每到一个地方都要筚路蓝缕开创新家园。
为了教育儿孙,继承和发扬先人艰苦创业的精神,以居住地撰联也是一种鞭策和激励。
笔者祖居长汀,迁居珠乡南山开创基业后,每逢春节,便以居住地名撰联“南风吹腊去,山色送春来”。
用“南山”二字作联首,属于地名嵌字联。
以居住地名撰联,富于乡情亲情,有浓郁的归属感。
有以祖先事迹撰联的。
客家人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系。
特别是各姓氏中的英雄人物或先哲贤达,更是各姓撰联的“热点”题材。
这类春联中虽然多有将相功名,光宗耀祖的成分,但更多的是激励后人奋发图强的内容,如范氏的一副撰联是以范仲淹事迹为题材的,上联是“兵甲罗胸将相功名隆远祖”,下联是“义田助麦先忧后乐启后人”。
这是教育后代要学习和发扬范仲淹的美德,这种撰联的教化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有以祖先迁徙历程撰联的。
客家门联及堂号

xx:xx世德,万石家声。
-堂号:xx刘姓:xx世德,xx家声。
-堂号:xxxx:xx世德,xx家声。
-堂号:xxxx:xx世德,晋代家声。
-堂号:xx堂杨姓:四知世德,三相家声。
-堂号:四知堂邹姓:xxxxxx,xx声。
-堂号:xx黄姓:颖川世德,xx家声。
-堂号:xx堂xx:廷陵世德,xx家声。
-堂号:至德堂练姓:xx世德,xx水家声。
-堂号:河内堂谢姓:xx世德,xx国家声。
-堂号:xx高姓:供候世德,xx家声。
堂号:供候堂xx:放勋世德,叔xx。
堂号:xx堂李姓:xx世德,柱史家声。
堂号:xx堂xx:xx世德,刺史家声。
堂号:xx堂钟姓:xx世德,xxxx。
堂号:xx堂xx:三风世德,xx。
堂号:三风堂丘姓:xx胪世德,驱密家声。
堂号:xx堂游姓:尚书世第,xx胪名商。
堂号:xx堂xx:xx世德,xx家声。
堂号:xx堂xx:三槐世德,两晋家声。
堂号:三槐堂xx:xx世德,循xx家声。
堂号:xx堂xxxx,上策家声。
堂号:xx堂张姓:两铭世德,百忍家声。
堂号:xx堂xx:xx世德,xx家声。
堂号:xx堂xx:xx著绩,安定流徽。
堂号:xx堂xx:xx世德,麟阁家声。
堂号:鉅xx温姓:xx世德,三彦家声。
堂号:xx堂余姓:风采xx,谏议家声。
堂号:xx采堂xx世德,xx家声。
-堂号:xx堂xx:聾州世德,xx家声。
xx:xx世德,xx家声。
xx:xx世德,xx家声。
xx:双旌世德,六印家声。
xx:勋xxxx,文选南朝。
何姓:xx世德,学海家声。
xx:探花xx,理学家声。
xx:xx农世德,xx。
xx:xx世德,京兆家声。
xx世德,xx。
xx:著书世德,彩笔家声。
xx:盐xx,xx野家声。
毛姓:片言世德,九鼎家声。
xx:xx源流,xxxx。
周姓:xx世德,细柳家声。
郑姓:尚书世德,xx。
xx:xx世德,xx家声。
xx:xx世德,南天家声。
范姓:义田世德,墨帐家声。
-堂号:xx堂xx远堂-堂号:渤海堂-堂号:渤海堂-堂号:河南堂-堂号:庐江堂-堂号:豫章堂-堂号:弘农堂-堂号:京兆堂-堂号:范阳堂-堂号:彩笔堂-堂号:-堂号:脱颖堂-堂号:映雪堂-堂号:爱莲堂-堂号:荥阳堂-堂号:河东堂-堂号:五风堂-堂号:万笏堂林姓:九龙世德,双桂家声。
牢记祖先,彰显祖宗功德,433个姓氏堂号大全

牢记祖先,彰显祖宗功德,433个姓氏堂号大全历史上很多名门望族多数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堂号,堂号的本意是悬挂在厅堂之上的牌匾,每逢节日便用来彰显身份和富贵。
久而久之,很多百姓在谈论某一名门望族的时候通常以堂号代替,比如三让堂吴家、八桂堂瞿家等等,这些堂号一可以牢记祖先的郡望,二可以彰显祖宗功德,所以就流传下来。
最初的堂号大多以地名为主,主要用于记住自己祖先源地,这就是总堂号,比如李氏陇西堂、张氏清河堂等。
后来,随着姓氏的分支增加,堂号开始逐渐演变为总堂号和自立堂号,自立堂号就是自己祖宗属于历史文化名人,然后为了将祖宗事迹记录下来形成的有故事内涵的堂号,比如孟氏“三迁堂”出自孟母三迁,赵氏“半部堂”来源于北宋宰相赵普的半部论语治天下,卞姓的“忠贞堂”,来源于卞氏第三世祖卞壸为国牺牲,晋明帝追封卞壸为忠贞公,旌表其居为“忠孝之门”,敕卞氏堂名为“忠贞堂”等等。
堂号的几种类型除了上面讲的地名形成的堂号之外,堂号还有以下几种类型。
1、以先世的嘉言懿行为堂号这一堂号主要是追寻先祖的嘉宗懿行,比如弘农杨氏“四知堂”、“清白堂”,来自于杨震拒收贿赂,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故事,范氏“麦舟堂”则说范仲淹遣子纯仁,至姑苏运麦,舟至丹阳,遇石曼卿无资葬亲,纯仁即以麦船相赠。
纯仁回家后告知其父,深得范仲淹嘉许。
故后世以此为典,以“麦舟堂”为堂号。
2、以祖宗的丰功伟绩命名的堂号这一类堂号主要是描述先祖的功绩,纪念先祖而设立。
比如:如东汉名将马援,战功卓著,名闻遐迩,后因功封“伏波将军”,马氏后人中有一支便以“伏波堂”为堂号。
楚大夫屈原曾任三闾大夫,屈氏遂以“三闾堂”为堂号。
唐代宗时郭子仪,因平安史之乱,屡立战功,出将入相二十余年,是维系李唐王朝的功勋大臣,被封为“汾阳王”。
其后世子孙繁衍遍布各地,多以“汾阳堂”为堂号。
3、以传统伦理规范为堂号在封建宗法社会,各个家族常以传统的伦理道德规范为堂号,以劝戒训勉后代子孙。
比如:唐代张公芝九世同居,唐高宗路过其家,问何以能九世同居,安然相处。
古氏祠堂对联

编辑
名扬东汉
指东汉时临湘(今湖南省长沙市)人古初,其性至孝,待父昼五省、夜三问,能以色养。父亲逝世后,置于祖堂,每食必祭,其祭必敬,出告其面如在时,有事必告而行,事死如死生,事亡如事存也。尝与一赤面朱衣少年同行,问何往?云至其乡有公干,憩息于古树下。古初忽暝目,闻有人告少年曰:“不可厄孝子”。惊而晤,不见少年所在。乃归家,远见村民多从火光中逃出,焦头烂额者无数。至己家,左邻右舍皆烧成灰烬,独古初家无恙,宅第资财自若。汉帝闻之,表其闾曰:“孝子之门”。
指南北朝时北魏宰相古弼。古弼是河北省蔚州人,初为猎郎,使长安,称旨,转门下奏事,以敏正著称,太宗嘉之,赐名曰笔,取其直而有用,后改名弼,言其辅佐材也。古弼头尖似笔,太武帝常呼之为笔头,时人则称之为笔公,累官至吏部尚书、东宫四辅、尚书令。其性耿直,有次太武帝要在河西校猎,令古弼留守,并下诏拨肥马给骑士,古弼却给以瘦弱之马,帝大怒曰:“尖头奴胆敢裁量朕也,朕还台,先斩此奴。”古弼坦然曰:“为臣不使人主盘于游田,其罪小;不备不虞,乏军国之需,其罪大。今蠕蠕方强,南寇未灭,吾为国远虑,虽死何伤?”帝闻言,慨然曰:“有臣如此,国之宝也。”
古氏祠堂对联
编辑
古小彬:(古氏研究专家,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客家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海南省儋州市客家联谊会创始人、副会长)。先后编著有:《古氏历代人物采访录》、《古氏渊源暨分支》、《古氏史志》、《古姓史话》、《古氏文选》、《北宋岭南第一进士古成之》、《新安堂古氏大宗谱》等。[பைடு நூலகம்]
编辑
堂联是通过对联形式,将姓氏发祥地、祖先居住地、名号、官位等等,以艺术手法把内容反映出来,从而达到数典不忘祖之目的。这些堂联,一般张贴于祖祠、家庙或住宅正厅门上。如:
客家人的祠堂、堂号、祠联与堂联,你知多少?

客家人的祠堂、堂号、祠联与堂联,你知多少?客家宗族都建有祠堂,包括宗祠和房祠。
小的宗族有一两个祠堂,大的宗族往往有数个、甚至数十个祠堂。
在一个村落之中,往往有开基祖大宗祠和其大小支系的许多房祠,分布较为集中,故而形成一个祠堂建筑群。
清代黄香铁编纂的《石窟一征·礼俗》卷四上云:“俗重宗支。
凡大小姓,莫不有祠。
一村之中聚族而居,必有家庙,亦祠也。
”梁伯聪在《梅县风土二百咏》中也写道:“祠宇繁多赛祭供,一城九李十三钟。
”并自注云:“城内计钟姓有祠十三所,李姓有祠九所,亦云多矣”。
足见昔日客家宗族祠堂之多。
再看梅城的张氏宗族,自明宗祯年间在东郊开基至1949年的三百多年间,先后建宗祠67座,其中张家围内18座,围外49座。
祠堂文化主要表现在堂号和祠联上。
所谓堂号,是指祠堂的专有名号。
凡是祠堂都有堂号。
堂号有两种类型,一是以该姓的郡望为堂号,即以该姓氏的发祥地命名。
如李姓堂号为“陇西堂”,因李姓发祥地(始祖)在陇西(今甘肃省泰安一带)。
王姓堂号为“太原堂”,因王姓发祥地(始祖)在山西省太原市。
但姓氏宗族往往不光以姓氏的总发祥地为堂号,还取各支系的郡望为堂号,如赖氏有三个堂号:颍川堂、松阳堂、西川堂。
颖川是赖姓的最早发祥地,而松阳和西川则是赖姓支系的发祥地(郡望)。
也有多个姓氏宗族共一堂号的,如陈、钟、赖、冯、韩姓氏的堂号都是颖川,是因为这五个姓氏都源自颖川。
祠堂堂号表现了客家人牢记中原故土,是客家人寻根敬祖意识的体现。
是以先祖的功业科第、首先文章或家庭史上的重要事件、掌故为堂号,称为典故堂号。
此堂号真实地反映了客家人对祖先的崇拜意识与扬名显姓的心理。
如杨氏的堂号有弘农堂、天水堂、栖霞堂、四知堂、关西堂、绍德堂。
弘农是杨氏的总堂号,其余为支系郡望或掌故堂号。
其中的四知堂的典故:东汉时荆州刺史杨震为官清廉,被他举荐炽山东昌邑县令的王密,为感其恩,怀金十斤深夜谒见杨震,请其收下,杨震拒收其送来的黄金,并正告他:“天知、地知、我知、你知,何谓无人知?”王密惭愧而退。
客家的堂号和堂联

客家的堂号和堂联作者:赖广昌来源:《华人时刊》2017年第03期客家是汉族的一个分支,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客家人由于历史原因,经过几次由中原地区向南迁徙,形成了牢固的“根”、“祖”、“宗”的观念,具有特别浓厚的怀乡意识,对先祖望族在中原的历史念念不忘,并以各种形式表达荣耀感、优越感和自豪感。
这是历史形成的一种潜在观念意识。
这种文化意识,对于客家人的思想、行为、心理、风俗、道德等观念起了很大的主导、规范和指导作用。
客家族谱、家谱中的堂号、堂联就是典型的一例。
客家人的堂号、堂联,是极富特色的一种文化现象,是研究客家迁徙史、发展史、社会心理、文化传统的重要资料,具有很高的价值。
研究客家历史,必须研究客家族谱家谱,必须研究堂号、堂联。
客家人历来十分重视谱牒,产生了大批的族谱、家谱。
即使蕃衍国内各省、市,或搬迁港澳台地区和国外,其族人后裔都会自发续修,延绵不断,并与原故乡本族交流,以“崇先报本,启裕后昆”。
20世纪90年代以后,族谱及其堂号堂联也成为客属海外人士、港澳台同胞寻根问祖的重要依据。
客家族谱中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十分强调“清源正本”,堂号、堂联也体现了这一原则。
鉴于客家人自秦以后因战乱、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社会不安定,多次较大规模向南迁徙,经闽、赣而入粤的历史,所以在客家族谱、家谱中都有堂号、堂联,以怀念先祖、弘扬祖德、光大家风族风。
每到除夕,客家人一定要将堂号书写在大红灯笼上,非常醒目地悬挂于大门;大门两边贴上堂联。
这是客家人社会生活中的一大特点。
将堂号、堂联记入族谱、家谱,为的是溯渊源、报宗功、策后代,并使之能代代相传,万世不忘。
堂号是祠堂名号,是整个家族的标志,有着血统、历史的联系。
客家堂号分二种:一是取自本姓氏祖先生息地,称郡号。
郡号取自先祖居住地,其中又有发祥郡号和望出郡号之分。
发祥郡号如王姓太原堂(今山西太原)、邓姓南阳堂(今河南省南阳)、朱姓沛国堂(今江苏省沛县)、廖姓汝南堂(起源于河南省旧汝南、陈州二府及安徽省旧颖州地)、宋姓京兆堂(起源于今陕西长安以东至华县一带)、刘姓彭城堂(今徐州一带)、郑姓荣阳堂(今河南省荣阳县西南)、唐姓晋城堂(今陕西省石泉县)等;望出郡号如钟姓颖川堂,是取自楚汉相争时的钟离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客家姓氏堂号、堂联大全,客家人传递下去!?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本文标题下方的蓝色细字“大客家网”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每天免费收到文章了。
完全系免费滴,请放心关注!堂号是指客家姓氏祠堂、堂家大屋祖公堂的不同的专有名号。
堂号有两种类型,一是地望堂号,即以姓氏的发祥地郡号为堂号;二是掌故堂号,即以祖先的功名、道德文章为堂号。
以地望为堂号者,由于多个姓氏同出于一个郡地,故有多个姓氏同一堂号,如广东梅州地区李、董、彭氏为陇西堂;陈、钟、冯、赖、韩氏为颍川堂;吴、甘、高、童、欧阳氏为渤海堂等。
与此同时,一个姓氏亦有多个堂号,如杨氏有弘农堂、天水堂、栖霞堂、四知堂、关西堂、绍德堂等。
弘农是杨氏的总堂号,其余为支系的地望堂号或掌故堂号。
也有少数以吉祥物象为堂号者。
堂号是该姓氏迁徙、繁衍发展的记录。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朱、秦、尤、许、何、吕、施、张、孔、曹、严、华、金、魏、陶、姜、戚、谢、邹、喻、水、窦、苏、潘、葛、奚、范、彭、鲁、韦、马、花、方、任、袁、柳、史、唐、费、薛、雷、贺、倪、汤、罗、郝、常、于、时、傅、卞、康、余、卜、顾、孟、平、黄、肖、姚、邵、汪、毛、米、成、戴、宋、纪、董、梁、杜、季、郭、林、钟、徐、邱、骆、高、夏、田、胡、万、管、卢、缪、石、崔、龚、程、陆、段、侯、符、刘、黎、步、沙、蒲、赖、乔、濮、廖、白、文、丰、冒、葛、关、曾、保赵姓堂号:天水堂郡望:天水郡堂联:一琴世泽,半部家声。
钱姓堂号:武肃堂郡望:彭城郡堂联:射斗世泽,朝笏家声。
孙姓堂号:映雪堂郡望:太原郡堂联:山西源流,江东开国。
李姓堂号:陇西堂郡望:陇西郡堂联:登龙世泽,射虎家声。
周姓堂号:爱莲堂郡望:汝南郡堂联:汝州世泽,细柳家声。
吴姓堂号:三让堂郡望:延陵郡堂联:平治世泽,至德家声。
郑姓堂号:荥阳堂郡望:荥阳郡堂联:尚书世泽,通德家声。
王姓堂号:太原堂郡望:太原郡堂联:三槐世泽,两晋家声。
冯姓堂号:大树堂郡望:始平郡堂联:将军世泽,天官家声。
陈姓堂号:德星堂郡望:颖川郡堂联:颖川世泽,太丘家声。
褚姓堂号:河南堂郡望:河南郡堂联:登善世泽,辅政家声。
卫姓堂号:长平堂郡望:河东郡堂联:河东世泽,漠北家声。
蒋姓堂号:乐安堂郡望:乐安郡堂联:三径世泽,九侯家声。
沈姓堂号:吴兴堂郡望:吴兴郡堂联:八咏世泽,四韵家声。
韩姓堂号:昼锦堂郡望:南阳郡堂联:南阳望族,北斗高名。
杨姓堂号:四知堂郡望:弘农郡堂联:五贵四泽,三鳣家声。
朱姓堂号:紫阳堂郡望:沛郡堂联:鹅湖世泽,鹿洞家声。
秦姓堂号:天水堂郡望:天水郡堂联:奉献世泽,赐福家声。
尤姓堂号:遂初堂郡望:吴兴郡堂联:东吴世泽,南宋家声。
许姓堂号:高阳堂郡望:高阳郡堂联:忠孝世泽,节义家声。
何姓堂号:三高堂郡望:庐江郡堂联:庐江世泽,学海家声。
吕姓堂号:道德堂郡望:河东郡堂联:五祖世泽,八仙家声。
施姓郡望:吴兴郡堂联:勤俭世泽,耕读家声。
张姓堂号:清河堂郡望:清河郡堂联:九居世泽,百忍家声。
孔姓堂号:至圣堂郡望:鲁郡堂联:东山世泽,北海家声。
曹姓堂号:谯县堂郡望:谯郡堂联:相王世泽,才子家声。
严姓堂号:富春堂郡望:天水郡堂联:耕山世泽,钓水家声。
华姓堂号:西岳堂郡望:武陵郡堂联:青囊世泽,丹灶家声。
金姓堂号:彭城堂郡望:彭城郡堂联:铊侯世泽,貂珥家声。
魏姓郡望:钜鹿郡堂联:鹤山世泽,虎观家声。
陶姓堂号:爱菊堂郡望:济阳郡堂联:百梅世泽,五柳家声。
姜姓堂号:渭水堂郡望:天水郡堂联:友爱世泽,至孝家声。
戚姓堂号:三礼堂郡望:东海郡堂联:西周世泽,东海家声。
谢姓堂号:东山堂郡望:陈留郡堂联:芝兰世泽,宝树家声。
邹姓堂号:范阳堂郡望:范阳郡堂联:宾贤世泽,德逸家声。
喻姓堂号:遗仁堂郡望:江夏郡堂联:苍梧世泽,交州家声。
水姓堂号:廉政堂郡望:吴兴郡堂联:清明世泽,慈爱家声。
窦姓堂号:五桂堂郡望:扶风郡堂联:燕山世泽,义方家声。
苏姓堂号:五风堂郡望:扶风郡堂联:北海世泽,南天家声。
潘姓堂号:花果堂郡望:荥阳郡堂联:锦怀世泽,美仪家声。
葛姓堂号:抱朴堂郡望:顿丘郡堂联:稚川世泽,传治家声。
奚姓堂号:衍庆堂郡望:北海郡堂联:车正世泽,墨香家声。
范姓堂号:万笏堂郡望:高平郡堂联:义田世泽,墨帐家声。
彭姓堂号:述古堂郡望:宜春郡堂联:宜春望族,高阳衍庆。
鲁姓堂号:三异堂郡望:扶风郡堂联:扶风世泽,中牟家声。
韦姓堂号:一经堂郡望:京兆郡堂联:诗书世泽,天国家声。
马姓堂号:伏波堂郡望:扶风郡堂联:铜柱世泽,绛帐家声。
花姓堂号:东平堂郡望:东平郡堂联:成都猛将,怀远英侯。
方姓堂号:河南堂郡望:河南郡堂联:三邑世泽,六桂家声。
任姓堂号:九真堂郡望:东安郡堂联:西苑世泽,南海家声。
袁姓堂号:卧雪堂郡望:汝南郡堂联:清廉世泽,惠政家声。
柳姓堂号:河东堂郡望:河东郡堂联:文宗世泽,笔正家声。
史姓堂号:孝友堂郡望:京兆郡堂联:溧阳世泽,京兆家声。
唐姓堂号:桐叶堂郡望:晋昌郡堂联:梧圭世泽,蓂楷家声。
费姓堂号:神助堂郡望:江夏郡堂联:源自瑯琊,望出江夏。
薛姓堂号:三风堂郡望:河东郡堂联:河东世泽,江南衍庆。
雷姓堂号:信义堂郡望:豫章郡堂联:孝廉世泽,胶膝家声。
贺姓堂号:诗文堂郡望:会稽郡堂联:儒宗世泽,学仕家声。
倪姓堂号:千乘堂郡望:千乘郡堂联:锄经世泽,教孝家声。
汤姓堂号:执中堂郡望:临川郡堂联:中山世泽,临川家声。
罗姓堂号:匡正堂郡望:豫章郡堂联:宣城世泽,豫章家声。
郝姓堂号:晒腹堂郡望:太原郡堂联:成汤世泽,太原家声。
常姓堂号:忠武堂堂联:怀远世泽,开平家声。
于姓堂号:宽平堂郡望:东海郡堂联:东海世泽,西侯家声时姓堂号:留犊堂郡望:陇西郡堂联:清白世泽,惠爱家声。
傅姓堂号:双凤堂郡望:北地郡堂联:二邑世泽,三德家声。
卞姓堂号:忠贞堂郡望:济阳郡堂联:抱璞世泽,连城家声。
康姓堂号:三省堂堂联:明经世泽,霸廉家声。
余姓堂号:风采堂堂联:新安世泽,下邳家声。
卜姓堂号:西河堂顾姓堂号:孝亲堂郡望:武陵郡堂联:武陵世泽,文献家声。
孟姓堂号:亚圣堂堂联:七篇世泽,四书家声。
平姓堂号:文泉堂堂联:明经丞相,博洽中书。
黄姓堂号:孝友堂郡望:江夏郡堂联:徽流江夏,景焕阳春。
江夏世泽,颖川家声。
肖姓堂号:芳远堂堂联:兴汉世泽,辅政家声。
姚姓堂号:吴兴堂郡望:吴兴郡邵姓堂号:康节堂堂联:甘棠世泽,皇极家声。
汪姓堂号:平阳堂郡望:平阳郡堂联:歙州世泽,越国家声。
毛姓堂号:脱颖堂堂联:片言世泽,九鼎家声。
米姓堂号:宝晋堂堂联:西域世泽,南宫家声。
成姓堂号:上谷堂郡望:上谷郡堂联:惟善世泽,诗书家声。
戴姓堂号:谯国堂郡望:谯国郡堂联:解经世泽,叙礼家声。
宋姓堂号:雍睦堂堂联:尚书世泽,景文家声。
纪姓堂号:善射堂郡望:平阳郡堂联:穿杨世泽,贯虱家声。
董姓堂号:卧虎堂堂联:儒宗世泽,良史家声。
梁姓堂号:安定堂郡望:安定居堂联:三清世泽,七序家声。
杜姓堂号:宝田堂堂联:忠孝世泽,经史家声。
季姓堂号:一诺堂郡望:渤海郡堂联:荆楚世泽,关中家声。
郭姓堂号:汾阳堂堂联:太原世泽,虢国家声。
林姓堂号:西河堂郡望:西河郡堂联:九龙世泽,双桂家声。
钟姓堂号:颍川堂堂联:晋贤世泽,楚邑家声。
徐姓堂号:东海堂郡望:东海郡堂联:南州世泽,东海家声。
邱姓堂号:长春堂郡望:河南郡堂联:龙门世泽,仙山家声。
骆姓堂号:内黄堂郡望:内黄堂堂联:两朝硕辅,四杰家声。
高姓堂号:渤海堂郡望:渤海郡堂联:常山世泽,边塞家声。
夏姓堂号:敦仁堂郡望:会稽郡堂联:尚忠世泽,至孝家声。
田姓堂号:紫荆堂郡望:雁门郡堂联:雁门世泽,麟趾家声。
胡姓堂号:安定堂郡望:安定郡堂联:丽霞世泽,相贤家声。
万姓堂号:扶风堂郡望:扶风郡堂联:成乡世泽,槐里家声。
管姓堂号:晋阳堂堂联:锄金世泽,煮海家声。
卢姓堂号:旗羲堂郡望:范阳郡堂联:范阳世泽,涿郡家声。
缪姓堂号:二贤堂郡望:兰陵郡堂联:兰陵世泽,东海家声。
石姓堂号:三典堂堂联:万石世泽,八公家声。
崔姓堂号:三戟堂郡望:清河搏陵堂联:五原世泽,四皓家声。
龚姓堂号:渤海堂郡望:武陵郡堂联:荆楚世泽,渤海家声。
炎帝启姓,望出武陵。
程姓堂号:培善堂郡望:广平郡堂联:怀仁世泽,彝德家声。
陆姓堂号:河南堂郡望:河南郡堂联:云间世泽,洛邑家声。
段姓堂号:忠烈堂郡望:武威郡堂联:汧阳世泽,丹笏家声。
侯姓堂号:上谷堂郡望:上谷郡堂联:诗书门第,骑射家声。
符姓堂号:绳武堂郡望:瑯琊郡堂联:乐施世泽,骑射家声。
刘姓堂号:传经堂郡望:彭城郡堂联:彭城世泽,黎阁家声。
黎姓堂号:京兆堂郡望:京兆郡堂联:西川世泽,北宋家声。
步姓堂号:紫金堂郡望:平阳郡堂联:东国名贤,西陵遗爱。
沙姓堂号:志颐堂郡望:汝南郡堂联:汝南世泽,苏北家声。
蒲姓堂号:绰然堂郡望:河东郡堂联:柳泉世泽,聊斋家声。
赖姓堂号:西川堂郡望:西川郡堂联:鄢陵世泽,松阳家声。
乔姓堂号:睢阳堂郡望:梁郡堂联:婺州世泽,梁国家声。
濮姓堂号:启贤堂郡望:鲁郡堂联:东海世泽,西梁家声。
廖姓堂号:汝南堂堂联:襄阳世泽,蜀汉家声。
白姓堂号:香山堂郡望:太原郡堂联:太原世泽,洛水家声。
文姓堂号:庐江堂郡望:雁门郡堂联:成都兴教,蜀郡流芳。
丰姓堂号:渤海堂郡望:松阳郡堂联:松阳世泽,蓬莱家声。
诸葛姓堂号:卧龙堂郡望:瑯琊郡堂联:南阳世泽,西蜀家声。
冒姓堂号:榜花堂堂联:万卷世泽,水绘家声。
关姓堂号:武圣堂郡望:陇西郡堂联:忠勇世泽,仁义家声。
曾姓堂号:三省堂郡望:鲁郡堂联:武城世泽,鲁国家声。
保姓堂号:勤业堂堂联:诗书门第,孝友家声。
客家人的姓氏堂号、堂联是客家族群凝聚力的源泉,是客家人不忘本的标志。
是客家人就传递下去,让更多的客家儿女看到......小编只搜罗了这么多,如有什么纰漏在底下留言告诉小编哦。
推荐阅读:【客家风俗】客家人过年的传统习俗,满满的记忆,必须珍藏!客家大县博白又上央视啦!这次又是金圭塘!客家山歌《三斤狗变三伯公》百听不厌2016 东山谷·行动年| 让世界客都每天都有新鲜事【航拍】早安!梅州!这里是世界客都!为何客家歌曲总上央视?听了你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