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尔系数统计资料

合集下载

经济学恩格尔系数

经济学恩格尔系数

1、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广大城乡居民收入水 平,是降低恩格尔系数的最重要手段 ; 2、加快食品工程建设,抑制食品物价上升幅 度 ;预防因为食物价格过高而导致恩格尔系数 变高; 3、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合理消费 。预防人们 在食品方面过度消费,导致恩格尔系数失调。
数据源于2007年,根据数据 我们可以得出,在我国,东部 沿海相对发达的地区恩格尔系 数比较低,而在中西部相对不 发达的地区恩格尔系数比较高, 不过总体上呈现出恩格尔系数 下降的趋势,人民的年收入逐 渐增加。相对于恩格尔系数, 我国东西部、城乡之间的差距 比较大,这要求我们要拉近城 乡、东西部之间的平衡发展, 减少城乡、中西部之间的收入 差距。
在国际上我国的恩格尔系数只是属于小康水 平,而且在国际上排名较落后,在国内我国 东西部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比较大,恩格 尔系数数据差距较大。虽然我国在近来30年 里恩格尔系数逐渐下降,显示了我国的经济 正在飞速发展,但是在国际上我们依然处于 小康水平,因此我国应该加快经济的发展,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6.52
16.89 18.49 14.33
13.85
12.13 6.59 14.46
24.3
16.57 18.71 21.86
34.74
1.95
10.08
10.18
5.62
7.56
12.55
13.82
3.5
农村
40.83
4.65
5.81
14.49
4.36
6.58
9.59
11.56
2.13
根据统计的数据,我们可以知道 发达国家的恩格尔系数相对于发 展中国家而言比较低。发达国家 在食品花费上占得比例比较小, 在娱乐服务、杂项商品购买以及 服务花费占得比例较多,以美国 为例,在医疗保健的方面占的比 例较多。在发达国家中,由于收 入比较高,他们更加注重在发展 资料上消费。而在发展中国家, 食品的消费占的比例多,而在发 展资料的消费比较小。

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

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

联合国根据恩格尔系数的大小,即一个国家平均家庭恩格尔系数大于60%;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属于相对富裕;20%-30%为富裕;20%以下为极其富裕。

按此划分标准,20世纪90年代,恩格尔系数在20%以下的只有美国,达到16%;欧洲、日本、加拿大,一般在20-30%之间,是富裕状态。

东欧国家,一般在30-40%之间,相对富裕,剩下的发展中国家,基本上分布在小康。

1978年中国农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约68%,城镇家庭约59%,平均计算超过60%,中国是贫困国家,温饱还没有解决。

当时中国没有解决温饱的人口两亿四千八百万人。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农村家庭、城镇家庭的恩格尔系数都不断下降。

到2003年,中国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已经下降到46%,城镇居民家庭约37%,加权平均约40%,就是说已经达到小康状态。

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为37.9%;农村居民家庭为3.7%。

降低恩格尔系数有重要的意义,鉴于此,有专家作出如下建议:1.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广大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是降低恩格尔系数的最重要手段2.加快食品工程建设,抑制食品物价上升幅度3.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合理消费1.改变现行税制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的制度缺陷,完善税收调节体系,使税收调节分配的功能在居民收入、存量财产、投资收益等各个环节得到有效发挥。

统计学知识点:恩格尔系数

统计学知识点:恩格尔系数

统计学知识点:恩格尔系数统计学知识点:恩格尔系数在日常过程学习中,看到知识点,都是先收藏再说吧!知识点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数学的知识点除了定义,同样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为知识点。

还在为没有系统的知识点而发愁吗?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统计学知识点:恩格尔系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统计学知识点:恩格尔系数1857年世界著名的德国统计学家恩思特.恩格尔阐明了一个定律: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就越小,这一定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反映这一定率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

其公式表示为: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 ×100%恩格尔定律主要表述的是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一定趋势,揭示了居民收入和食品支出之间的定量关系和相关关系。

用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来说明生产发展、收入增加对生活消费的影响程度。

众所周知,吃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在收入水平较低时,其在消费支出中必然占有重要的地位。

随着收入的增加,在食品需求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消费的重心才会开始向穿、用方面转移。

因此,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就越小。

恩格尔定律和恩格尔系数在我国也较早地就被应用在统计分析当中。

计算恩格尔系数一般是采用各地的城乡住户调查资料。

如根据天津市2002年城市住户调查资料,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7192元,其中人均食品支出为2607元,则恩格尔系数为36.2%。

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为赤贫,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低于40%为富裕。

在我国运用这一标准进行国际间或城乡间对比时,要考虑到那些不可比因素,如消费品价格比价不同、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以及由社会经济制度不同所产生的特殊因素等。

对于这些横向比较中的不可比因素,在分析和比较时应做相应的剔除。

什么是恩格尔系数

什么是恩格尔系数

什么是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

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

计算公式恩格尔定律的公式: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总支出变动百分比x100%=食物支出对总支出的比率(R1)或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收入变动百分比x100%=食物支出对收入的比率(R2)注意:R2又称为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

恩格尔定律是根据经验数据提出的,它是在假定其他一切变量都是常数的前提下才适用的,因此在考察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例的变动问题时,还应当考虑城市化程度、食品加工、饮食业和食物本身结构变化等因素对于家庭食物支出增加的影响。

只有达到相当高的平均食物消费水平时,收入的进一步增加才不对食物支出发生重要的影响。

恩格尔系数是根据恩格尔定律得出的比例数,是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

其计算公式如下: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金额÷总支出金额x100%=恩格尔系数除食物支出外,衣着、住房、日用必需品等的支出,也同样在不断增长的家庭收入或总支出中,所占比重上升一段时期后,呈递减趋势。

恩格尔系数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一般随居民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下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已由1978年的57.5%和67.7%,分别下降到2010年的35.7%和41.1%。

恩格尔系数ppt课件

恩格尔系数ppt课件
恩格尔系数与生活水平的关系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差异,受到经济发展水平、文 化背景、消费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恩格尔系数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比较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恩格尔系数 存在较大差异,通常发达国家的恩格 尔系数较低,发展中国家的恩格尔系 数较高。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恩格尔系数变化趋 势可以反映该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 状况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程度。
05
恩格尔系数的意义 与局限性
恩格尔系数的意义
反映居民生活水平
恩格尔系数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 的重要指标,通过恩格尔系数可 以了解居民在食品方面的支出比 例,从而判断居民的生活水平。
指导政策制定
政府可以通过恩格尔系数了解居 民的生活状况,制定相应的政策 措施,改善民生,提高居民生活
水平。
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统计口径问题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统计口径可能存在差异,会影响恩格尔系数的比较 和评价。
如何正确看待恩格尔系数
01
综合分析
不能仅仅依靠恩格尔系数来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生活水平,还需
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如人均收入、教育水平、医疗保障等。
02
动态观察
恩格尔系数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指标,需要长期观察和监测,了解其变化
趋势和影响因素。
03
结合实际
在应用恩格尔系数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考虑地区差异和消费结构的特
殊性,避免一刀切的政策措施。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恩格尔系数可以反映居民消费结 构的升级情况,指导企业调整产 品结构,促进消费市区差异
不同地区的恩格尔系数可能存在差异,因为不同地区的物价水平、 居民收入水平等因素不同,会影响恩格尔系数的准确性。
消费观念差异

恩格尔系数析

恩格尔系数析

恩格尔系数析
解析:
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 指居民家庭中食物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是用来衡量家庭富足程度的重要指标。

主要内容是指一个家庭或个人收入越少,用于购买生存性的食物的支出在家庭或个人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大。

对一个国家而言,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费用所占比例就越大。

恩格尔系数则由食物支出金额在总支出金额中所占的比重来最后决定。

恩格尔系数达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经验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动提出这一看法: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者家庭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者家庭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将会下降。

恩格尔系数的调查报告

恩格尔系数的调查报告

恩格尔系数的调查报告恩格尔系数的调查报告一、引言恩格尔系数是衡量家庭消费结构的重要指标,通过分析家庭支出在不同消费类别上的比例,可以了解到家庭经济状况和消费习惯的变化。

本文将通过对某地区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探讨该地区的消费特点和经济发展状况。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了5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50份。

调查对象为该地区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家庭,涵盖了城市和农村地区。

三、收入分布情况根据调查结果,该地区的居民家庭收入分布较为均衡,中等收入家庭占比最多,占总样本的60%。

高收入家庭占比为20%,低收入家庭占比为20%。

这一数据表明该地区的收入差距相对较小,居民整体经济水平较为稳定。

四、恩格尔系数分析根据调查结果,我们计算了该地区的恩格尔系数。

结果显示,该地区的恩格尔系数为0.6,相较于全国平均水平(0.5),略高一些。

这意味着该地区的家庭生活水平较高,消费结构相对较为偏向于高档消费品。

五、消费结构分析在调查中,我们将家庭支出分为食品、住房、交通、教育、娱乐等几个类别。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食品支出占比较高调查结果显示,食品支出是该地区居民家庭支出的主要部分,占比为40%。

这一数据表明,该地区的居民对于食品的消费有着较高的需求,也反映了该地区农业产业的发展状况。

2. 住房支出稳定调查结果显示,住房支出占比为30%,相对较为稳定。

这一数据表明,该地区的居民家庭在住房方面的支出较为合理,可能与该地区的房价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相匹配。

3. 交通和教育支出相对较低调查结果显示,交通和教育支出占比分别为10%和5%,相对较低。

这一数据表明,该地区的交通和教育条件相对较好,居民在这两个方面的支出相对较少。

4. 娱乐支出较高调查结果显示,娱乐支出占比为15%,相对较高。

这一数据表明,该地区的居民对于娱乐活动有着较高的需求,也反映了该地区文化娱乐产业的发展状况。

恩格斯系数

恩格斯系数

恩格斯系数1857年,世界著名的德国统计学家恩思特(恩格尔阐明了一个定律: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渐减小,这一定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反映这一定律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

其公式表示为:恩格尔系数(%)= 食品支出总额 /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恩格尔定律主要表述的是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一定趋势。

揭示了居民收入和食品支出之间的相关关系,用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来说明经济发展、收入增加对生活消费的影响程度。

众所周知,吃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在收入水平较低时,其在消费支出中必然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收入的增加,在食物需求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消费的重心才会开始向穿、用等其他方面转移。

因此,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就越小。

国际上常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在我国运用这一标准进行国际和城乡对比时,要考虑到那些不可比因素,如消费品价格比价不同、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以及由社会经济制度不同所产生的特殊因素。

对于这些横截面比较中的不可比问题,在分析和比较时应做相应的剔除。

另外,在观察历史情况的变化时要注意,恩格尔系数反映的是一种长期的趋势,而不是逐年下降的绝对倾向。

它是在熨平短期的波动中求得长期的趋势。

恩格尔定律与恩格尔系数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则会下降。

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依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规范,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穷,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与1978年的57.5%相比,2001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7.9%,下降19.6个百分点。

在整体下降的趋势下,又大体经历了“高位徘徊————波动下降————较快下降”的变动过程。

其中,1978—1984年为高位徘徊期,恩格尔系数为57.2%—59.2%,意味着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一半以上用于食品支出。

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处于刚刚摆脱贫困、进入温饱的初期阶段。

1985—1995年为波动下降期,1994年恩格尔系数首次下降至50%以下。

1996年以来,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下降速度明显加快,2001年与1996年相比,下降了10.7个百分点,年均下降2.14个百分点。

2005年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已从2000年的39.4%下降到36.7%
武汉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概况
居民消费结构是指居民各种具体消费内容和形式及其互相配合、互相作用的方式。

消费结构包括消费主体结构、消费支出结构、消费形态结构、消费层次结构等多方面内容。

其中,消费支出结构是基于居民吃、穿、行、用等消费形式所表现的对食品、衣着、住房、用品、交通工具、娱乐设施(服务)等商品和服务消费的支出结构。

我国目前的统计年鉴就将居民消费分为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居住和其他商品与服务八大类。

表1.1是根据1996至2005年武汉统计年鉴得出的“武汉市城镇居民人均月可支配收入及消费支出”及计算出的“武汉市城镇居民人均月各项支出所占总消费支出比例”:
表1.1 1996至2005年武汉市城镇居民人均月可支配收入及消费支出单位:元
表1.2 1996至2005年武汉市城镇居民人均月各项支出所占总消费支出比例
从表1.1的数据看出:从整体上,各年月总消费支出由1996年的371.23元增长到2005年的686.21元,后者为前者的1.85倍,而同期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10.27元增长到904.14元,后者为前者的2.20倍。

从各项目来看,食品(1. 39)、服装(1.64)、家庭设备(1.33)及杂项(0.94)的增长较为平稳,2005年比1996年的数据一般在0.94倍至1.64倍之间。

而与之相较同期医疗(6.86)、交通(4.28)、娱乐教育文化(2.63)及居住(2.55)的增长巨大,至少都在2.55倍以上,尤其是医疗涨幅高达5.86倍。

(括号中数据代表2005年1996年的数据比)。

从表1.2看出,食品、服装、家庭设备等方面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稳中有降,医疗、交通、娱乐教育文化及居住等方面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稳步上升。

恩格尔系数由1996年的0.465降至2005年的0.388。

这些都说明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