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档案
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
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
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
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中心校设立留守儿童亲情电话,电话号码:,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 学习上优先辅导。
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
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
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 生活上优先照顾。
学校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
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
要指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 活动上优先安排。
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要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和其他教职工。
配对帮扶教师和其他教职工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建立教职工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成为“代理家长”。
教师要不时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情况,班主任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
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
留守儿童档案管理制度

小龙小学留守儿童档案管理制度
1.留守儿童之家档案资料实行专人管理。
2.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纸质档案、图片档案、光碟音响及电子档案。
3.每一项全校性的工作(活动)结束后要求档案管理员及时收集原始资料整理归档,学期结束前及时集中各帮扶志愿者和各班级(班主任)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原始资料整理归档。
离校前所有入档资料按要求分类整理装订,完成建档任务,并及时上交学校负责人审核后由学校统一保管备查。
4.案卷要求整洁、清晰,不得丢失。
5.留守儿童之家要及时做好平时的帮扶关爱记录和学期结束的“留守儿童成长评价记录”,学期结束前及时将资料上交留守儿童之家档案管理员归档。
6.班主任要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学生结对帮扶活动”的开展记载情况,并进行有效指导;根据学校计划组织开展专题关爱活动,学期结束前及时将有关记录表、活动资料上交留守儿童之家档案管理员归档。
小龙小学
2017年02月29日
小龙小学2017年春季学期关爱留守儿童工作
档
案
管
理制度。
留守儿童成长档案4

现居住地
联系电话
周灵芳
奶奶
磻溪村
帮扶教师姓名
职务
所教学科
年段
联系电话
陈更生
教师
语文
四年级
7399107
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简要分析
家庭情况 (如经济、 周边环境
等)
家庭情况:父母离异,母亲另嫁人,父亲出门打工,很少回家,跟爷爷、 奶奶,经济条件差,周边是农村,环境不佳。
在校学习、 行为、交友 等情况
Xx
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档 案
时间:2013——2014学年度
留守儿童姓名:陈颖
班级:
四年级
班主任:
陈更生
帮扶老师:
陈更生
留守儿童联系卡
姓 名
陈颖
性别
女
屮生
班级四年级年月观11
住 址
磻溪镇磻溪村
家 庭 成 员
关系
姓名
工作性质
现工作(务工)地址
联系电话
父亲
陈维峰
外出打工
不定
母亲
蔡丽荣
外出打工
不定
现监护人姓名
良好
留守儿童帮扶记录表Fra bibliotek日期内容
2月
经常称作业忘记带,学习态度不端正,做题错误多,举事实,讲 道理,端正学习态度。针对个人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单独辅导。
3月
学生书与潦草,基本功不扎实,基础知识掌握不好,错误白出。
1指导书写规范,巩固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2、帮学生找出原因,进行练习。
3、课后练习题,学生先独立做,师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学生基本上能 够正确地进行书写。
留守儿童学期评定表
学 习 成 绩
小学留守儿童档案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有关要求,加强对我校留守儿童的管理和服务,保障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1. 成立留守儿童关爱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教导处、总务处、少先队负责人及各班主任为成员。
2. 各班主任负责本班留守儿童的具体管理工作,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工作情况。
三、档案管理1. 建立留守儿童个人信息档案,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出生日期、家庭住址、父母姓名、联系方式、监护情况、健康状况、学习情况、生活情况等。
2. 档案信息应真实、准确、完整,确保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有效开展。
3. 档案管理实行一人一档,各班主任负责本班留守儿童档案的整理、归档和保管工作。
4. 档案信息变更时,应及时更新档案内容,确保档案信息的时效性。
四、关爱措施1. 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 加强与留守儿童家庭的联系,定期家访,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情况,协助解决实际困难。
3. 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留守儿童课余生活,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
4. 对有特殊需要的留守儿童,提供针对性的关爱和帮扶,确保他们不因家庭原因而影响学业。
五、档案利用1. 档案信息仅限于学校内部使用,未经批准,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泄露。
2. 留守儿童档案信息用于学校开展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不得用于其他用途。
3. 档案信息利用者应严格遵守保密制度,确保留守儿童档案信息的安全。
六、监督检查1. 学校将对留守儿童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定期检查,确保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2. 对在工作中违反档案管理规定的,将按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理。
七、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留守儿童关爱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留守儿童档案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加强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保障留守儿童合法权益,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档案管理范围1. 留守儿童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民族、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等。
2. 留守儿童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工作单位等。
3. 留守儿童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收入、住房条件、子女教育等。
4. 留守儿童在校表现:学习成绩、行为表现、健康状况等。
5. 留守儿童关爱帮扶措施:学校、家庭、社会各方关爱帮扶措施及成效。
三、档案管理职责1. 学校负责留守儿童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和保管工作。
2. 班主任负责本班留守儿童档案的日常管理,及时更新档案信息。
3. 学校档案管理员负责对全校留守儿童档案进行统一管理,确保档案完整、准确、安全。
四、档案管理要求1. 档案收集:学校要全面收集留守儿童相关资料,确保档案内容的完整性。
2. 档案整理:对收集到的档案资料进行分类、编号、整理,确保档案的规范化。
3. 档案归档:按照档案管理要求,将整理好的档案及时归档。
4. 档案保管:加强档案保管,确保档案安全、完整。
5. 档案利用:严格按照档案管理程序,规范档案查阅、借阅、复制等行为。
五、档案管理措施1. 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管理制度,明确档案管理职责。
2. 加强档案员培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3. 定期检查档案保管情况,确保档案安全。
4. 完善档案查询系统,方便相关人员查阅。
5. 加强与家庭、社会的沟通,共同关爱留守儿童。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学校负责解释。
3. 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本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
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档案

留守儿童帮扶记录表
日 期
内 容
留守童心理辅导记录表
日 期
内 容
留守儿童学期评定表
学 习 成 绩
期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历史
生物
地理
物理
化学
体育
期末
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历史
生物
地理
物理
化学
体育
竞赛获奖等情况
帮扶整体成效、主要存在问题、今后帮扶努力方向
XX学校
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档 案
留守儿童名称:
班 级:
班 主 任:
帮扶老师:
留守儿童联系卡
姓名
性别
班级
出生年月
住址
家庭成员
关系
姓名
工作性质
现工作(务工)地址
联系电话
父亲
母亲
现监护人姓名
关系
现 居 住 地
联系电话
帮扶老师姓名
职 务
所教学科
年 段
联系电话
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简要分析
家庭情况(如经济、周边环境等)
留守儿童档案和登记制度

留守儿童档案和登记制度留守儿童现状随着城市化的不断进展和农村人口的不断外流,留守儿童问题也愈加突出。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或监护人为了工作或其他原因,需要在外地或城市打工等地长期离开家乡,无法陪伴子女成长。
据统计,中国留守儿童数量高达4700万。
这些孩子面临着情感空虚、自卑心理、学习上的困难、生活习惯不良等问题,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留守儿童档案留守儿童档案是对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学习情况以及家庭情况等进行记录和管理的文档,目的是为留守儿童供给更好的服务和关爱。
留守儿童档案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基本信息:姓名、性别、降生日期、籍贯、家庭地址等基本信息。
2.家庭情况:父母职业、家庭成员情况、家庭收入等。
3.身体情形:身高、体重、生长发育情况、疾病史等。
4.学习情况:学校信息、学业成绩、学习情况、学习目标等。
5.心理情形:情感状态、性格特点、心理问题等。
6.社会生活:爱好喜好、课外活动、社会交往情况等。
留守儿童的档案应当由教育、卫生、民政、妇联、工会等部门共同管理,加强沟通协调,确保留守儿童的信息能够适时更新和反馈,为他们供给更好的服务。
留守儿童登记制度由于留守儿童来自各个行政区域和不同学校,应当建立统一的登记制度,以确保留守儿童信息的集中管理和统一调配。
留守儿童登记制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登记机构:应当由县级或以上政府部门统一管理;2.登记内容:应当包括留守儿童的基本信息、家庭情况、联系方式等;3.登记流程:应当明确登记的流程和程序;4.登记方式:可通过网站、移动电话APP等渠道进行登记;5.登记保密:应当保护留守儿童信息的隐私性和保密性。
留守儿童登记制度的建立可以为留守儿童供给更多的服务和关爱,通过集中管理和统一调配,可以更好地了解留守儿童的需求和问题,为他们供给更有效的帮忙和支持。
总结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我们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和参加。
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登记制度,可以更好地统计、了解留守儿童的情况,为他们供给科学有效的服务和关爱。
《留守儿童档案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留守儿童的管理,保障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高教育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地区所有在校留守儿童的管理工作。
三、档案管理职责1. 学校设立留守儿童管理办公室,负责留守儿童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和管理工作。
2. 各班主任负责对本班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并及时将相关信息报送给留守儿童管理办公室。
3. 留守儿童管理办公室负责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并对档案进行分类、归档、保管和更新。
四、档案内容1. 基本信息档案:包括留守儿童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父母姓名、务工单位、监护人姓名、联系电话等。
2. 教育情况档案:包括留守儿童入学时间、学籍信息、学习成绩、奖惩情况、课外活动参与情况等。
3. 生活情况档案:包括留守儿童饮食、住宿、健康状况、心理状况等。
4. 家庭情况档案:包括留守儿童家庭经济状况、父母外出务工原因、监护人情况等。
5. 帮扶情况档案:包括留守儿童帮扶措施、帮扶责任人、帮扶效果等。
五、档案管理要求1. 留守儿童档案应实行一人一档,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 留守儿童档案应分类存放,便于查阅和管理。
3. 留守儿童档案应定期进行整理和归档,确保档案的有序性。
4. 留守儿童档案的保管期限为永久,不得随意销毁。
5. 留守儿童档案的查阅,需经留守儿童管理办公室批准,并做好登记。
六、档案利用1. 留守儿童档案主要用于了解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制定帮扶措施,提高教育质量。
2. 留守儿童档案的利用,需遵循保密原则,不得泄露留守儿童的个人隐私。
3. 留守儿童档案的利用,需经留守儿童管理办公室批准,并做好登记。
七、监督检查1. 学校定期对留守儿童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检查,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八、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学校留守儿童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