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文言文专题训练
(完整word)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一、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从流飘荡(2)急湍甚箭(3)猛浪若奔(4)横柯上蔽2、用现代汉语在下面横线上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3、结合文中语句说说作者有怎样的志趣和情怀。
4、把下列表达的感情与文章最接近的诗句写在横线上。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二、比较阅读(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一一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以:②期:③劳:④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桃花源记(节选)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XXX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雪窦山XXX,XXX不得进,XXX六七里,止药师寺。
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
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
桑畦麦陇,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XXX,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雪窦山”字。
(选自XXX 《雪窦游志》)【注】①涩:不通畅。
②曳:拖,拉。
③不类城府:意谓不像那些出入城市官府的和尚。
④越:过。
信宿:连住两夜。
⑤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
⑥畦(qí)、陇:园田间的长条土埂。
陇,通“垄”。
⑦联络:连接。
⑧牧竖:牧童。
征逐:追逐。
⑨髹(xiū)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⑨⑥⑦⑧④⑤①②③是()A.渔人甚异之奇山异水B.若仿佛若有光皆若空游无所依C.才通人卿今者才略D.阡陌交通与朋友交而不信乎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3.语段【甲】第一自然段描写桃花林景物有什么作用?4.根据语段【甲】【乙】的内容,分条概括雪窦山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小石潭记(节选)从XXX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XXX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人教版语文八下文言文专项精练(附答案)

文言文专项考点复习【中考考点】1.词语解释:一般两个课内,两个课外。
包括实词、虚词(之、乎、者、也、而、乃、其、且、若、以、于、则等)活用词、通假字等。
题型可以是解词或选择题。
2.翻译句子:包括“直接翻译、描绘情景或谈对句意的理解”三类题型。
3.比较赏析题:一般考察文章的主要写作方法或表达技巧的异同。
文言文常见写作方法①写景抒情文:用典、联想、想象、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白描细描、象征、烘托、对比、虚实相生,托物寓意等。
②写人叙事文:用典、悬念,照应,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叙议结合、首尾呼应、烘托、对比、伏笔照应、铺垫悬念、正侧面相结合、比喻、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渲染等。
4.简答题:人物形象把握,内容概括,作者观点态度、情感倾向,谈感悟认识等。
【分值】8--12分。
【题型】课内与课外同题材或同话题文章片段比较阅读,也可以是课内外阅读各自独立考察。
【候选重点】《与朱元思书》《送东阳马生序》《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专项训练】一、与朱元思书(一)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13分)【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10、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实是/欲界之仙都B. 蝉/则千转不穷C.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D. 水/皆缥碧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消散)B.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跑)C.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D.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通“返”)12、甲文中统领全文的句子是“”;乙文中总领下文写景的句子是“”。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专项复习及答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专项复习习题一、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第9课桃花源记1.缘.溪行: 2.芳草鲜美..:3.渔人甚异.之: 4.欲穷.其林:5.仿佛..若有光: 6.才.通人:7.屋舍俨然..;. 8.桑竹之属.:9.阡陌..交通: 10.悉.如外人:11.黄发垂髫....: 12.乃.大惊:13.便要.还家14.咸.来问讯:15.妻子..邑人来此绝境..;16.遂.与外人间隔.. :. 17.乃.不知有汉;18.无论..魏晋; 19.为.具言所闻: 20.延.至其家: 21.此中人语.云:22.不足.为外人道也: 23.便扶向..路:24.处处志.之: 25.及.郡下:26.诣.太守: 27.欣然规.往:28.未果.;. 29.寻.病终:30.无问津.者:第10课小石潭记1.心乐.之; 2.水尤.清冽:3.蒙络摇缀....: 4.可.百许.头:5.日光下澈.:. 6.佁然..不动:7.俶尔..远逝: 8.往来翕忽..:.9.斗.折蛇.行: 10.犬牙..差互:11.悄怆..幽邃.:. 12.隶.而从者:第11课核舟记1.奇巧..人: 2.为.宫室:3.罔不因...势象.形: 4.尝贻.余核舟一:5.八分有奇.:. 6.箬篷..覆之:7.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8.石青..糁之:9.中峨.冠而多髯者: 10.如有所语.:11.其两膝相比.者: 12.绝类.弥勒:13.矫.首昂视: 14.神情与苏、黄不属.:.15.诎.右臂支船: 16.珠可历历..数也:17.左手倚一衡.木: 18.若.听茶声然.:.19.其船背稍夷.:. 20.钩画了了..21.曾.不盈.寸 2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第12课《诗经》二首1.在河之洲. 2.窈窕淑...女3.君子好逑. 4.左右流.之5.寤寐..思服. 6.悠.哉悠哉7.琴瑟友.之 8.左右芼.之9.钟鼓乐.之 10.蒹葭苍苍..:11.溯洄从...之 12.溯游..从之13.蒹葭萋萋.. 14.白露未晞.15.道阻.且跻. 16.在水之湄.17.蒹葭采采.. 18.白露未已..19.在水之涘. 20.道阻且右.第21课《庄子》二则1.北冥.有鱼 2.怒.而飞3.志.怪者也 4.去.以六月息.者也5.抟扶摇...而上者 6.野马..也7.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8.其.视下也9.亦若是.则已矣 10.全.矣 11.请循.其本第22课《礼记》二则1.不知其旨.也 2.虽有至道..3.教然后知困. 4.然后能自反..也5.学.学半 6.讲信修.睦7.选贤与能... 8.不独亲.其亲.9.盗窃乱贼..而不作.10.矜、寡、孤、独、废疾者...........11.男有分. 12.女有归.第23课马说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2.骈.死于槽枥之间3.或.尽粟一石 4.食.马者5.才美不外见. 6.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7.策.之不以.其道. 8.食.之不能尽其材.9.执策而临.之 10.其.真无马邪第24课唐诗二首1.卷我屋上三重..茅 2.高者挂罥长..林梢3.忍能..对面为盗贼 4.唇焦口燥呼.不得5.俄顷..风定云墨色 6.秋天漠漠..向昏黑7.长夜沾湿何由彻... 8.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9.两鬓苍苍..十指黑 10.卖炭得钱何所营.11.翩翩..两骑来是谁12.回.车叱.牛牵向北13.宫使驱将惜不得....14.系.向牛头充炭直.1二、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第9课桃花源记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测试题精编及答案

a t d八 年 级 下 册文言文检测题精编一、选择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2分)A .叱咄(duō) 缥碧(piǎo) 弗之怠(dài) 为坻(chí)B .烨然(huá) 泠泠(líng) 轩邈(miǎo) 浅鬣(liè)C .皲裂(jūn) 箪瓢(dān) 大庇(bì ) 辄尽(zhé)D .婵娟(chán) 伛偻(lǚ) 黔娄(qián) 汲汲(jí)二、选出下列语句与原文书写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2分)A .风烟具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B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C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鱼歌互答,此乐何极!D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屦行深山巨谷中。
三、选择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分)A .至舍(学舍,书馆) 悄怆幽邃(忧伤的样子) 容臭(气味,臭味)B .铁未销(销蚀) 薄暮冥冥(迫近) 把酒(端起)C .期在必醉(期望) 伛偻提携 (腰背弯曲) 甚箭(快)D .戾天(至,到) 土膏微润(肥沃) 何许人(处所)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8分)1.绝: 百叫无绝( ) 2.好:好鸟相鸣(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好读书( )3.至:礼愈至( ) 4. 而:既醉而退( ) 至舍( ) 足肤皲裂而不知( ) 5.和:政通人和( ) 6.观:予观夫巴陵胜状( ) 春和景明(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7.秀:佳木秀而繁阴( ) 8.乍:波色乍明( )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 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 五、写出下列语句中的通假字,在横线上写出通假宇、本字及读音。
(6分)1.窥谷忘反: 2.同舍生皆被绮绣:3.食之不能尽其材: 4.其真无马邪: 5.玉盘珍馐直万钱:6.属予作文以记之:六、理解文言句意有误的一项是 ( )(3分)A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专练(含答案)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专练一、选择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2分)A.叱咄.(duō) 缥.碧(piǎo) 弗之怠.(dài) 为坻.(chí)B.烨.然(huá) 泠.泠(líng) 轩邈.(miǎo) 浅鬣.(liè)C.皲.裂(jūn) 箪.瓢(dān) 大庇.(bì ) 辄.尽(zhé)D.婵.娟(chán) 伛偻.(lǚ) 黔.娄(qián) 汲.汲(jí)二、选出下列语句与原文书写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2分)A.风烟具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B.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C.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鱼歌互答,此乐何极!D.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屦行深山巨谷中。
三、选择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分)A.至舍.(学舍,书馆) 悄怆..幽邃(忧伤的样子)容臭.(气味,臭味)B.铁未销.(销蚀) 薄.暮冥冥(迫近)把.酒(端起)C.期.在必醉(期望) 伛偻..提携(腰背弯曲)甚.箭(快)D.戾.天(至,到) 土膏.微润(肥沃)何许.人(处所)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8分)1.绝:百叫无绝.( ) 2.好:好.鸟相鸣( )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好.读书( ) 3.至:礼愈至.( ) 4.而:既醉而.退( )至.舍( ) 足肤皲裂而.不知( )5.和:政通人和.( ) 6.观:予观.夫巴陵胜状( ) 春和.景明(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7.秀:佳木秀.而繁阴( ) 8.乍:波色乍.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 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 五、写出下列语句中的通假字,在横线上写出通假宇、本字及读音。
(6分)1.窥谷忘反:2.同舍生皆被绮绣:3.食之不能尽其材:4.其真无马邪:5.玉盘珍馐直万钱:6.属予作文以记之:六、理解文言句意有误的一项是 ( )(3分)A.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专项训练 《桃花源记》《小石潭记》

2018-2019学年度(下)八年级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桃花源记》《小石潭记》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水益涩①,曳②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
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
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③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
桑畦麦陇④,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⑤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⑥“雪窦山”字。
(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注]①涩:不通畅。
②曳:拖,拉。
③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
④陇:同“垄”。
⑤牧竖:牧童。
⑥髹(xiū)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乃.不知有汉当立者乃.公子扶苏语文学科导学案第 1 页(共21 页)B.便舍.船屋舍.俨然C.停数日,辞去.黄鹤一去.不复返D.欲.问地所历名实是欲.界之仙都2.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甲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4.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分条概括雪窦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测试历史事件类(有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乙】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
屠龙子朱曰:“假设欲闻射道①乎?楚王田②于云梦③,使虞人④起禽而射之,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
王引弓欲射,有鹄⑤拂王旃⑥而过,翼假设垂云。
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
养叔⑦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
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郁离子》【注释】①道:道理。
②田:同“畋”,打猎。
③云梦:古代湖泽名,泛指春秋战国时楚王的游猎区。
④虞(y ú)人:古代管山泽的小官吏。
⑤鹄〔hú〕:天鹅。
⑥旃〔zhān〕:赤色曲柄的旗。
⑦养叔:名养由基,楚国善射者。
1.解释以下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陈康肃公善射〔〕〔2〕尔安敢轻吾射〔〕〔3〕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4〕王引弓欲射〔〕2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但当涉猎,见往事耳B. 尝射于家圃楚王田于云梦C. 以我酌油知之徐以杓酌油沥之D.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②假设欲闻射道乎?4【甲】文中画线语句主要运用了描写和描写,详写这一情节的原因是。
5. 【乙】文中“养叔”的话对我们有怎样的启示?2、项籍弃书捐剑项籍①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梁怒之②。
籍曰: “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③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后刘、项相争,刘邦智取项籍以力斗然终为刘所败乃智穷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文言文专题训练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于鱼碎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击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啭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物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尤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段中加横线的词。
2.理解填空。
(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2)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的特点;描绘奇山时,紧扣的特点。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3.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4.文章的主旨句是哪句?5.本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景的?6.翻译句子(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物者,窥谷忘反。
(5)横柯上蔽,在昼尤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6)蝉则千啭不穷;猿则百叫无绝10、关于本文抒发的思想感情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表现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B.流露了作者否定仕宦生活的心情。
C.作者幻想逃避现实、寄情山水,有想过隐居生活的消极处世思想。
D.作者为了功名利禄极力攀高,只因太累,寄情山水以放松身心。
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 )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 ),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金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勝人持汤.()沃灌,以食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 )处其间,暗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表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难若此。
1、解释文中画线的词语。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③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④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作者宋濂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在阅读段中,找出切身体会的句子。
4、作者求学的艰苦表现在哪几个方面?5、作者写富家子弟衣饰华美,自己缊袍敝衣,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6、文中极叙作者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和刻苦,用意何在?7、结合课文,说说现代中学生应有怎样的苦乐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1、解释下列词语增:制:属:胜:际涯:晖:大观:骚人:2、翻译下列句子。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属予作文以记之。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4)览物之情,得无异乎?3、重修岳阳楼的缘由是(原文句子回答)。
4、“前人之述备矣”一句的“前人之述”具体指的是。
5、作者对“岳阳楼之大观”的描写很简略,其原因是(用原文的话回答)。
6、“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1、解释下列词语若夫:开:排空:薄:景:惊:何极:把:2、翻译以下句子1)日星隐曜,山岳潜行。
2)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3)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4)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3、这两段文字描写了“迁客搔人”的“览物之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简要回答:1)第一段所览之物的特征是,抒发的感情是;2)第二段所览之物的特征是,抒发的感情是。
4、这两段文字构成了鲜明的,其作用是5、这两段文字写“迁客搔人”在岳阳楼上“览物之情”因景而异的原因是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求:为:居:是:然则:先:微:归:2、翻译文中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微斯人,吾谁与归?3、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并指出文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4、文段中的“进”和“退”分别指和5、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用原文的话回答)6、文段所用的修辞方法有。
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然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蔚然..:()翼然()暝()佳木秀.()翼然临.于泉上()伛偻..提携()临溪而渔.()杂然而前陈.者()宴酣.之乐()觥.筹交错()弈.者胜()树林阴翳.()已而()2、翻译下列句子。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苍然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
3、在第一段划横线处按原文填上句子,从这句话中概括出一个成语,它的含义是什么?4、第(2)段从哪些方面描绘醉翁亭的自然景色?5、“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同《岳阳楼记》中“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一句在写景上有两点相同,一是从时间早晚变化写,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3)段写了四种情况,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每种情况的短句,依次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2分)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5、文中“伛偻提携”所指的是两种人是,《桃花源记》中则是用“”来指代。
6、结尾部分把“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这表现了作者什么政治理想?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尤:可:佁.然:翕忽..:邃:俶尔:2、翻译句子。
(1)潭中鱼可.百许头:(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3)蒙络摇缀,参差披拂:(4)斗折蛇行,明灭可见:3、第一段从哪几个方面写小石潭的特点?4、第二段作者写潭水的什么特点?用了什么方法?5、潭西南的小溪有什么特点?6、从听水声“心之乐”,见游鱼“似与游者相乐”到坐潭上而觉“凄神寒骨,悄幽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变化?7、对第二话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段话虽然没有一个字写到水,可是通过对鱼儿、日光和影子这些具体东西的描绘,真正写出了水的清澈。
B、作者写鱼先描绘出生动的画面,再加上拟人化的手法,虽只写动态,但描绘精细,呈现出一幅幅特写镜头。
C、末句把自己的喜悦心情跟鱼儿结合起来写,情景交融,意趣盎然。
D、这段话只用了40个字,就活灵活现地描绘出了潭水和游鱼的美景。
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 )人也,亦不详.( )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 ),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 )知其如此,或.( )置酒而招之;造饮辄.( )尽,期.( )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 )去留。
环堵萧然( ),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 )空,晏如..( )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 )于贫贱,不汲汲( )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 )乎?衔觞.( )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翻下列句子。
(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2)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3)环堵萧然..也。
..,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4)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三、阅读回答:1、文中哪句话说明五柳先生是一位真正的隐士?2、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是3、赞中的哪句话与传文中的“不慕荣利”相照应?4、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课外阅读所知,说说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