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有感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马克思恩格斯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著名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对人类社会历史和经济的研究为后来形成的共产主义思潮奠定了理论基础。
因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是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读物之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收录了他的部分著作和文章,主要包括《1871年的巴黎公社》、《德意志意识形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自然辩证法》和《日耳曼意识形态》等篇章。
其中,他较为重要和典型的思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马克思恩格斯强调人类社会历史具有客观规律性和阶级斗争。
他认为,人类社会历史是由阶级斗争推动前进的。
所有历史上的进步和革命都是阶级斗争的结果。
他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指出,“生产方式及其上层建筑,即政治制度和由这些制度所赖以存在的一切法律、哲学、宗教、艺术等等的发展、直到民主共和国的出现、实质上是由阶级斗争的发展及其结果所决定的”。
第二,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
他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使劳动者变成了商品,使社会变得非常不平等和不公正。
资本主义制度是不可避免地会导致社会冲突和革命的。
他在《资本论》一书中详细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和矛盾。
第三,马克思恩格斯强调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他认为,无产阶级是历史上第一个可以领导整个社会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阶级。
他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是一个“特殊的阶级”,因为它“一旦取得统治,就立刻把自己所统治的条件给废除了”。
第四,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自然辩证法的观点。
自然辩证法是一种基于对物质世界内部矛盾性的认识而形成的哲学理论。
他认为,自然界的发展进程也是矛盾着的,而自然科学的发展也需要从矛盾中寻找规律,从而推进科学的发展。
总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他的思想理论对深入理解当今世界和实现社会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读马克思恩格斯有感

读马克思恩格斯有感很多人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后,对于事物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有些感触。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读马克思恩格斯有感,供大家参阅!读马克思恩格斯有感篇1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这个神圣而抽象的名词在我的脑海里逐渐清晰起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和更深一层的体会.纵观历史,横看世界,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最科学最严谨最完整最具有生命力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引导时代前进又随着时代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就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必定随时代实践和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产生的源泉是实践,发展的根据是实践,检验的标准还是实践.正因为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实践中,才得以根深叶茂,大树参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它的巨大威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具体结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马克思主义是个发展着的理论,是开放着的体系.它总是把掌握客观情况的变化,总结人民群众的新鲜经验,吸取当代科学文化的最新成果,不断丰富自己,发展自己,在发展中坚持,在坚持中发展.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内涵.一句话,全面发展自己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品质.要用马克思主义对待马克思主义态度,核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当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要在党的基本理论的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把自己的思想认识自觉的从那些不合适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在实践中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把改变社会和把人民的解放做为自己的任务和目的.忘掉人民和人民的利益就会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抽掉,就是抛弃马克思主义.人民的利益不是一个标签,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而是一个具体的深动的最感性的东西.只有真正的真实的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才能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全面发展小康社会应当把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认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包含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只有人的全面发展,才能确保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因此,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价值目标.我作为一个新时代的新人,全面发展小康社会责无旁贷.为此,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全面的发展自己.一旦选择,便风雨无阻风雨兼程的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首先,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与现代实践理论相结合,要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把群众和单位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团结和凝聚全体员工,引进人才和科学技术,走科学办厂的道路.制定一系列可行的符合实际的具有人性化的科学的规章制度,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全面发展自己,让自己与时俱进.第二,要坚持要认真刻苦学习科学知识,用科学知识武装头脑,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实践中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走科学办厂的道路.第三,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四有新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第四,加强体育锻炼,让自己有个健壮的体魄.因为健壮的身体和敏捷的思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保障读马克思恩格斯有感篇2十五年前(89年),我上过一次党校,虽然也学到了一些知识,但感到们这次学习与上次不一样,本次学习必将有更大的收获。
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有感(推荐5篇)

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有感(推荐5篇)第一篇: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有感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有感以前一直都觉得什么哲学,什么马克思主义,对我来说都是一些不切实际的东西,就仅仅限于一些书面上的说法,对于我现实的生活并没有什么影响,而且那些根本就和我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从本学期开始上马克思原理的课程后,我开始改变了看法,尤其是王老师精彩难忘的课程着实感动了我,由此下定决心开始学习这门课程。
以前一直认为自己目前水平还达不到阅读如此伟大的著作,因此放弃许多能够阅读的机会。
这次在老师的要求下,选读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上。
我零零星星用了将近一个月时间,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大致浏览了一遍。
整个过程虽是走马观花,且刚读时确实觉得难解其中之意,但耐着性子,便慢慢体会到此经典著作中乾坤之大。
读过之后感受颇多,还获得了一些启示和看法。
我的感受可能还过于浅显,不过每个人的收获毕竟都是不同的。
马克思恩格斯作为人类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
在近150年来,他们的思想引导人类进行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马克思主义诞生后的一个半世纪的历史表明,每当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往往孕育着马克思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新的发展的可能性。
浅读了一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越来越觉得马克思恩格斯主义是发展的科学的理论,它被俄国列宁主义所发展继承,指导了俄国革命;它被中国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所继承,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相信在未来的时间里它还会被发展继承,继续指引人类前进。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收载马克思和恩格斯1843—1852年间的著作25篇。
其中,重要著作有《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费尔巴哈》、《共产主义原理》、《共产党宣言》、《雇佣劳动和资本》、《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本卷的首篇著作是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在1843年3月到9月期间,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法哲学进行了批判,这对他向唯物主义的转变期了重要作用。
《马恩选集》第一卷读书笔记

《马恩选集》第一卷读书笔记《 -宣言》是《马恩选集》第几卷一、《 -宣言》被收录到《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中。
二、当前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有三个版本的,第一版本出版时间是:1972年05月;第二版本出版时间是:1995年06月;第三版本出版时间是:2012年9月;出版社都是人民出版社;作(编)者都是中央编译局。
每个版本的《 -宣言》所在页码也可能不同,写论文时可以注意下。
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分为四卷,《 -宣言》被收入到《马恩选集》第一卷之中,存在7版序言,1872年德文、1882年俄文、1883年德文版、1888年英文版、1890年德文版、1892年波兰版,1893年意大利版。
四、在当地大一点的图书馆可以找到《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这系列大部头的书。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读书笔记大二开始,我就对马恩的著作产生了兴趣,并曾试图阅读马恩四卷,这是一个同学从地摊上买来的,后来转手于我。
泛泛而览,从来一知半解。
第一卷读到《德意志意识形态》就比较难了,从来没有读完过。
读研究生,曾经在一年级的时候下过决心,认真将马恩选集读过,后来谈恋爱了,时间更少,就没有将这个计划实行。
这足以见得自己的意志是如何的不坚定,而我对马恩著作的了解又是如何的肤浅了。
古人常云:读书要通一经。
在现代社会,阅读越来越成为一种奢侈时,通一经未尝不是一种捷径。
目前来看,四书可选《论语》,诗集可选《杜工部集》,史可选《史记》,理论可选《马恩四卷》。
单位要求每人读一本书,写一篇读书笔记。
我心中一排序,现在最想的读的正是马恩的著作。
我这个人有时就是这样的,必须有压力才有动力,像马恩的选多艰深晦涩的文章,不硬着头皮很难读下来。
我想就选一直以来成为我的拦路虎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吧。
用的是人民出版社的单行本,这是个节选本。
包括后记共137页,主要内容是节选的第一卷第一章《费尔巴哈》,这和马恩四卷一样。
就是这八十多页,我读了二十多天,阅读的快乐是有的,但是也有头昏脑涨不知所云的时候。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摘要及读后感

文章名:《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出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摘要内容:1. 关于费尔巴哈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特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
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去理解。
因此,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
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
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
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去肯定。
2.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gegenstandliche)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现实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3. 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
因此,这种学说必然会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高出于社会之上(例如在罗伯特.欧文那里就是如此)。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文章名:《反杜林论》出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摘要内容:1. 思维的知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
2. 平等的要求已经不再限于政治权利方面,它也应当扩大到个人的社会地位方面;必须加以消灭的不仅是阶级特权,而且是阶级差别本身。
禁欲主义,斯巴达式的共产主义,这是这种新学说的第一个表现形式。
后来出现三个伟大的空想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
这三个的共同点:他们都不是作为但是已经历史地产生的无产阶级的利益的代表出现的。
他们和启蒙学着一样,并不是想解放某一个阶级,而是想解放全人类。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读后感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从经济学角度用分 工来阐述了等级无处不在
他还谈到“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 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占统治地位 的将是越来越越抽象的思想,即越来越具 有普遍形式的思想。”而“每一个企图取 代旧统治阶级的新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 目的不得不把自己的利益说成是社会全体 成员的共同利益。”
马克思讲“宗教里的 苦难既是现实苦难的 表现,又是对这种现 实苦难的抗议。宗教 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 是无情世界的心境, 正像他是无精神活力 的制度的精神一样。 宗教是人民的鸦片。”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所 固有的抽象物,在其 现实性上,它是一切 社会关系的总和”也 许正因此次人际关系 才那么重要吧。正因 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 系的总和,所以我们 要扮演很多角色,学 着去适应。 ——《关于费尔巴哈 的提纲》
1、利用时间是一个极其高级 的规律。 2、只有获得胜利的可能性非 常大时,才可进行决战。 3、勇敢和必胜的信念常使战 斗得以胜利结束。 4、谁肯认真地工作,谁就能 做出许多成绩,就能超群出 众。 5、痛苦中最高尚的最强烈的 和最个人的——乃是爱情的 痛苦。
6、为了达到伟大的目标而团结,为此所必需的千百万大军应 当时刻牢记主要的东西,不因那些无谓的吹毛求疵而迷失方向。 7、当一个人专为自己打算的时候,他追求幸福的欲望只有在 非常罕见的情况下才能得到满足,而且决不是对己对人都有利。 8、幽默是表明工人对自己事业具有信心并且表明自己占着优 势的标志。 9、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10、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 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即使它的实际 应用甚至还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的喜悦,但是当有 了立即会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产生革命影响的时候,他的 喜悦就完全不同了。
浅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一卷》

浅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本选集首次节选了马克思的基本著作《资本论》的相当多的篇章,以便更全面地反映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本选集分为四卷。
第一卷是1843-1859年的著作,第二卷是1857-1871年著作以及《资本论》节选,第三卷是1871-1883年的著作,第四卷是1884-1895年的著作以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书信。
这次,我所选读的是第一卷,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理解,就第一卷中的一些问题进行粗浅的分析和总结。
在本卷节选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第一章《费尔巴哈》中,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第一次得到了比较系统的阐述。
马克思和恩格斯阐明了物质生产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就是必须生存,为此人们首先需要衣、食、住和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东西,即物质生活本身的生产。
物质生产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
他们第一次揭示了生产力和交往形式(即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指出生产力决定交往形式。
原文摘选:“一定的生产方式或一定的工业阶段始终是与一定的共同活动的方式或一定的社会阶段联系着的,而这种共同活动方式本身就是“生产力”;由此可见,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因而,始终必须把“人类历史”同工业和交换的历史联系起来研究和探讨。
”(P34)“社会活动的这种固定化,我们本身的产物聚合为一种统治我们的、不受我们控制的、与我们愿望背道而驰的并且把我们的打算化为乌有的物质力量,这是过去历史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P38)“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
”(P54)“他们应当推翻国家,使自己作为个性的个人确立下来。
”(P85)“我们十分惊异,在古代,一个人既是杰出的哲学家,同时又是诗人、演说家、历史学家、牧师、执政者和战略家。
研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所感

研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所感马克思主义关于道德的观点是贯穿于其整个思想体系的价值原则,笔者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的研读,对道德的来源、本质以及其指向问题做了一些探讨。
道德其来源:道德本原上是经济关系的产物道德不是从来就有的,其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恩格斯指出,人们在从事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实践过程中,自然会形成各种社会性的关系。
在人们的社会活动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个体社会、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出于各种目的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些矛盾,也出于调和社会关系的需要,就逐渐形成了一些抽象的、相对固化的观念和准则,道德就这样产生了。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归根结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经济关系是道德产生的根本原因之所在,这是道德本质的核心观点。
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观点,我们对于人的任何行为品德,都应根据其所处的社会关系去考察,人们不能脱离社会生活和行为,人们在参与社会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一定社会关系,即个体的人之间的关系、个体的人之于社会的关系。
人们的道德观念、行为和规则是在生产关系中、人与人的交往中形成的社会意识。
总之,人们在社会中的生产实践活动和以此产生的各种关系是社会性的道德产生的本原。
道德其本质:道德是历史的、阶级的道德的内涵: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也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是社会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之一。
简而言之,道德是依托于无形的、但却真实存在的力量来调节社会个体之间以及个体与集体之间行为规范的总和,同时也是社会关系的一部分。
道德的属性:历史性、阶级性。
人类社会的历史昭示我们,无论何时、何地,统治阶级都以各种努力宣称自己代表的道德是超越阶级的,并试图使这些带有阶级烙印的道德得以普世与永恒。
这无疑是可笑而立不住脚的,尽管由于存在着某些共同的历史背景,不同阶段的社会里也会存在着相似的道德,但无论如何,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道德始终是当时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道德始终具有历史性,离开了具体的历史环境而只谈道德是毫无意义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有感
以前一直都觉得什么哲学,什么马克思主义,对我来说都是一些不切实际的东西,就仅仅限于一些书面上的说法,对于我现实的生活并没有什么影响,而且那些根本就和我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从本学期开始上马克思原理的课程后,我开始改变了看法,尤其是王老师精彩难忘的课程着实感动了我,由此下定决心开始学习这门课程。
以前一直认为自己目前水平还达不到阅读如此伟大的著作,因此放弃许多能够阅读的机会。
这次在老师的要求下,选读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上。
我零零星星用了将近一个月时间,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大致浏览了一遍。
整个过程虽是走马观花,且刚读时确实觉得难解其中之意,但耐着性子,便慢慢体会到此经典著作中乾坤之大。
读过之后感受颇多,还获得了一些启示和看法。
我的感受可能还过于浅显,不过每个人的收获毕竟都是不同的。
马克思恩格斯作为人类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
在近150年来,他们的思想引导人类进行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马克思主义诞生后的一个半世纪的历史表明,每当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往往孕育着马克思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新的发展的可能性。
浅读了一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越来越觉得马克思恩格斯主义是发展的科学的理论,它被俄国列宁主义所发展继承,指导了俄国革命;它被中国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所继承,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相信在未来的时间里它还会被发展继承,继续指引人类前进。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收载马克思和恩格斯1843—1852年间的著作25篇。
其中,重要著作有《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费尔巴哈》、《共产主义原理》、《共产党宣言》、《雇佣劳动和资本》、《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本卷的首篇著作是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在1843年3月到9月期间,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法哲学进行了批判,这对他向唯物主义的转变期了重要作用。
在本卷节选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第一章《费尔巴哈》中,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第一次得到了比较系统的阐述。
马克思和恩格斯阐明了物质生产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就是必须生存,为此人们首先需要衣、食、住和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东西,即物质生活本身的生产。
物质生产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
他们第一次揭示了生产力和交往形式(即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指出生产力决定交往形式。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当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基本上完成了对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的批判,清算了以往的主流哲学思想,实现了人类哲学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变革,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点,揭示了社会发展包括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一般规律,阐述了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为核心的唯物史观基本原理。
其中也阐述一些伦理学的思想,例如经济伦理中的分工原则,在这里就得到了较细的阐述。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以历史唯物主义考察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论述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发展为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阐明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未来社会创造者所担负的历史使命。
《共产党宣言》成为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的一个光辉起点。
马克思的《雇佣劳动与资本》,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分析是以劳动价值论作为理论基础的。
马克思的分析表明,他当时不仅知道了剩余价值是从哪里产生的,而且知道了它是如何产生的。
书中说到:“工人拿自己的劳动换到生产资料,而资本家拿归他所有的生活资料换到劳动,即工人的生产活动,亦即创造力量。
这种力量不仅能补偿工人所消费的东西,并且还使积累起来的劳动具有比以前更大的价值”(<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65页)。
不过,马克思在当时还未能建立起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因为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的建立是以区分劳动和劳动力及把剩余价值从它的各种具体形态中抽象出来为前提的。
只有到19世纪50年代末马克思才彻底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并第一次提出了剩余价值范畴,建立了完整的剩余价值
理论。
经典的魅力,在于能够启迪智慧、洗礼思想、开拓思维、常读常新。
惭愧至极的是自己的肤浅与无知---较长时间来都对经典阅读重视不够,甚至曾觉得读了亦无用。
第一次强迫自己从头到尾浏览了马恩选集。
浏览之后,我才深深感觉到,作为一名大学生,熟读经典,这是一件多么重要事情!精心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