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步青
苏步青

小简介之续!! 小简介之续!!
2.1952年10月,因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来到复旦 大学数学系任教授、系主任,后任复旦大学教 务长、副校长和校长。 3.撰有《射影曲线概论》、《射影曲面概论》、 《一般空间微分几何》等专著10部。 4.研究成果“船体放样项目”、“曲面法船体线型生 产程序”分别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和国家科技进 步二等奖。 5.曾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多届全国政协委员 、全国人大代表,第五、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 会委员,第七、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和民盟 中央副主席等职。 6.2003年3月17日16时45分13秒在上海逝世,享 年101岁。Leabharlann 一个小声明! 一个小声明!
• 我记得苏步青以前有个同学讲过,我想学术方 面的,他也讲得差不多多了,听得懂的,听不 懂的,都在那儿!嘿嘿嘿... • 所以,在这儿,有关苏老学术方面的介绍就到 这儿了,我来着重讲一下苏老的另一方面!
第一次知道苏步青是因为我高中语文老师, 一位六十岁的潮老头。他说在中国科学界 里,有浓厚的浪漫主义情怀和深厚的文学 素养的,苏老苏步青首屈一指! 后来,在网上查了一下,发现他除了 数学家外,还有一个身份——
苏老的夫人——苏(松本)米子 苏 松本) 苏老的夫人
归国前的苏老一家! 归国前的苏老一家!
世纪异国绝恋故事梗要! 世纪异国绝恋故事梗要!
苏老是在日本的帝国大学留学的。帝国大学是 日本知名的大学,素以学校学生活动多彩和学 生学术成果丰富的 “双高”校风而闻名,因此在 学校里在文娱活动中有突出表现的和学术上有 建树的都是学校的知名人士。苏步青年年拿第 一名,自己还有一些课题在进行,自然是属于 后者那一类的学校名人。而这个名人对于一个 叫松本米子的前一型的名人却总是有着特别的 关注。 这个浪漫故事也许就从苏老当年那年轻的心产 生萌动时就有了苗头!
苏步青

自述简介
主要经历
职业生涯 热爱浙大 情真意切
平民本色 淡泊一生
关爱后学 希冀未来
成就 仿射微分几何
射影曲线论
射影曲面论
专著理论
船体放样
旧居
评价 抗日战争时期
抗战胜利后
建国后
自述
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苏步青(1902.9.23——2003.3.17),原名苏尚龙。浙江省平阳县人。著名数学家。共产党员。 苏步青
编辑本段职业生涯
热爱浙大 情真意切
社会活动(8张)苏步青先生1931年从日本留学回国,当时,清华大学正在招贤,用比浙大高三倍的薪金聘请他,但苏老没有去,最后还是挑选浙大。我冒昧地问苏老,为何作出这样的选择?苏老说:“我是温州平阳人,浙江是我的故乡,浙大牌子老,陈建功教授是我的良师益友,出国留学前我们就约定,回国后一起到浙大,共同把浙大数学系办好。”苏老热爱家乡、言必有信的品格溢于言表。 苏步青 抗日战争爆发后,浙大西迁至贵州、遵义、湄潭办学,苏老和他全家随浙大西迁,过着颠沛流离的艰苦生活,苏老跟随竺可桢校长,把教学科研搞得热火朝天,先后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栋梁之材。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苏老调到了复旦大学,临走时他依依不舍,十分留恋工作过21年的浙江大学。从那以后,即便后来担任复旦大学校长、名誉校长,仍每年回浙大,竭力谋求复旦和浙大的共同发展。 1982年,苏老应邀回母校参加浙大建校85周年校庆,在庆祝大会上,他深情地说:“我热爱杭州、更热爱自己多年工作过的高等学府——浙江大学。这里的学风艰苦朴素;这里的学生聪明勤勉;这里的教师诚恳踏实,这些都是造就接班人不可缺少的条件。我为自己能在浙江大学工作过而感到光荣。”这是多么鼓舞人心的肺腑之言啊。 1996年5月,我受潘云鹤校长的委托,专程去上海看望苏老,邀请苏老回母校参加浙大百年校庆,并请苏老为母校百年华诞题写贺词。苏老非常兴奋,似乎忘记了自己正在住院,情深意切地谈了许多关于浙大建设、发展的建议和想法。可是,当请他给母校庆典题词时,他却十分沉重地说:“老了,一直来不服老,现在服老了,脑子里空了,写不出东西了。”可过了不到半个月,我接到苏老秘书的来信,信中说:“关于请苏老题词之事,已进行了十多天,因对联长,苏老动手改了三次,至今仍不满意……”我真没有想到,病中的苏老,办事还是那么认真,一丝不苟,这充分表达了他对母校的一片深情。苏老最后定稿的贺词是: 学府经百年 树校风 钟灵毓秀 伟业传千秋 展宏图 桃李芬芳
苏步青

2、苏步青的故事
3、主要经历
4、职业生涯
5、主要成就 6、旧居 7、图片欣赏
苏步青(1902.9.23——2003.3.17),原名苏 尚龙。浙江省平阳县人。1919年中学毕业后赴 日本留学。1927年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 学系,后入该校研究生院,1931年毕业获理学 博士学位学位。1931年3月应著名数学家陈建功 之约,载着日本东北帝国大学的理学博士荣誉 回国,受聘于国立浙江大学,先后任数学系副 教授、教授、系主任、训导长和教务长。其间, 与陈建功一起创立了‚微分几何学派‛。 1952年10月,因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来到 复旦大学数学系任教授、系主任,后任复旦大 学教务长、副校长和校长。
苏步青,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中国杰出 的数学家,被誉为数学王,与棋王谢侠逊、新 闻王马星野并称‚平阳三王‛。主要从事微分 几何学和计算几何学等方面的研究。他在仿射 微分几何学和射影微分几何学研究方面取得出 色成果,在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高维空间共 轭理论、几何外型设计、计算机辅助几何学等 方面取得突出成就。曾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多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第五、第 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七、第八届全国 政协副主席和民盟中央副主席等职。获1978年 全国科学大会奖。
对射影曲线论的研究射影群比仿射群更大,它能保持直线的概念, 但‚平行性‛的概念已不复出现。在18、19世纪中,射影几何曾长 期吸引数学家们的注意。例如,通过子群,它可以把欧式几何和另 外两类非欧几何学统一在同一理论体系中。由于既无度量,又无平 行性,其微分几何的研究更为困难。即使是曲线论,虽经著名几何 学家e.邦皮亚尼、蟹谷乘养等人的多年研究,甚至在三维情况,结 果也并不理想,更不用说高维情况了。苏步青发现平面曲线在其奇 点的一些协变的性质,运用几何结构,以非常清楚的方法,定出了 曲线在正常点的相应的射影标架(随曲线而变动的基本多面体), 从而为射影曲线论奠定了完美的基础,得到国际上高度的重视。搞 局部微分几何的学者,往往把奇点扔掉,而苏步青恰恰是从奇点发 掘出隐藏着的特性,陈省身教授对此十分欣赏。在这项研究中,苏 步青和他的学生也同时推进了代数曲线奇点的研究,有关的工作完 成于三四十年代,抗战期间就已写成专著,但始终不得出版,到 1954年,才作为他所写的第一本专著,由中国科学院出版。后来又 出了英译本,《数学评论》的评阅者说:‚现在射影几何被应用于 数学物理和广义相对论中的各种问题,这本书已成为更重要了。‛
中国当代数学家简介

中国今世数学家简介1、苏步青苏步青( 1902-2003)浙江平阳人。
1927 年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后入该校研究院,获理学博士学位。
归国后,受聘于浙江大学数学系。
1952 年全国院系调整,到复旦大学任教,任教务长、副校长、校长等职, 1983 年起任复旦大学声誉校长。
历任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五、六届全国人大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
1955 年入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兼任学术委员会常委,专长微分几何,创办了国内外公认的微分几何学派。
撰有《射影曲线概论》、《射影曲面概论》等专着10 部。
研究成就“船体放样项目”、“曲面法船体线型生产程序”分别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苏步青是中国现代数学家,中国数学会的倡始人之一,担当过中国数学会学报的主编,参加筹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后又创办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创办《数学年刊》杂志并任主编。
苏步青中学毕业后去日本修业, 1927年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随后进入该校研究院, 1931 年获理学博士,同年归国。
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微分几何学。
初期对仿射微分几何学和射影微分几何学作出了突出贡献。
他成立了独到的方法,用几何构图来表现曲线和曲面的不变量和协变图形,获得了丰富的成就,如仿射曲面论中的锥面、射影曲线的一般的协变理论、射影曲面论中的 Q1 陪伴曲面、主切曲线属于一个线性丛的曲面、射影极小曲面和闭拉普拉斯序列等方面的研究,获取了国际上的高度评论。
四、五十年月开始研究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特别是一般面积胸怀的二次变分的计算和K展空间。
60年月又研究高维空间共轭网理论,获取系统而深入的成就。
70年月以来,苏步青又注意把微分几何运用于工程中的几何外型设计,在中国创始了新的研究方向——计算几何。
苏步青历任浙江大学教授、数学系主任;历任复旦大学教授、教务长、数学研究所所长、研究生部主任、副校长、校长和声誉校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该校教务长。
苏步青

1927年,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
1928年初,苏步青在一般曲面研究中发现了四次(三阶)代数锥面,论文发表后,在日本和国际数学界产 生很大反响,人称“苏锥面”。从此,苏步青一边教学,一边作研究。研究主要集中在仿射微分几何方面......
苏步青故居
2001年,位于平阳县腾蛟镇腾带村的苏步青故居成立,1902年苏步青诞生在这里,并度过了他的少年时代。 1996年被平阳县列为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被温州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故居中摆放 着苏步青的平生事迹、家庭背景及子女的各种资料,按一定的时间顺序陈列近二百幅大大小小的照片。
谢谢观看
苏步青主要从事微分几何学和计算几何学等方面的研究,在仿射微分几何学和射影微分几何学研究方面取得 出色成果,在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高维空间共轭理论、几何外型设计、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等方面取得突出成 就。
人物生平
苏步青(7张) 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父亲靠种地为生,童年时代放牛喂猪,干过 割草等农活,虽然家境清贫,但父母依然省吃俭用供他上学。
学生:数学教授张素诚,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白正国,杭州大学数学系教授吴祖基,郑州大学数学 系教授熊全治,复旦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大潜、谷超豪院士、胡和生院士和李大潜院士。
社会任职
1935年参与发起成立中国数学会,被推为《中国数学会学报》主编。 1941年后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员、院士兼学术委员会常委,《中国数学会学报》总主编; 1949年后任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教务长,复旦大学数学系教授、教务长; 1952年任复旦大学数学系教授, 1952年上海复旦大学教务长。 1955年后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复旦大学副校长; 1960年任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 1978年后任复旦大学校长、数学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名誉校长、教授,《数学年刊》主编,国务院学位 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委员,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 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会长,中国对外友好协会上海分会会长、名誉会长; 1978年任复旦大学校长; 1979年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副主席、中央参议委员会......
数学家的风采——苏步青

1 / 7数学家地风采——苏步青以下内容除特别说明外均转载自互联网百度.百科或《数学大师—从芝诺到庞加莱》并略作删改.苏步青(-),撰有《射影曲线概论》、《射影曲面概论》《一般空间微分几何》等专著部.研究成果“船体放样项目”、“曲面法船体线型生产程序”分别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成就】苏步青主要从事苏步青不仅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巨大地财富和光辉地思想,而且热爱教育,登台授课年如一日,培养了一大批数学英才.他以严谨地治学态度影响着他地学生,宽厚仁慈地胸怀包容着他地学生,苦心孤诣地钻研精神激励着他地学生.他归纳出三条培养优秀学生地做法,一是鼓励他们尽快赶上自己,二是不挡住他们地成才之路,三是在背后赶他们,推他们一把.当时在中科院形成了“苏步青效应”,组建了一级级坚定地人才梯队向着数学王国进军.苏步青是我国教育界地泰斗,更不愧为一代数学宗师.年苏步青在极端恶劣地条件下毅然回国,受聘于浙江大学.由于资料、书籍少得可怜,苏步青教授再次远涉重洋,不分昼夜地翻译、抄回了篇论文,约多万字.他和陈建功教授带领他们地弟子到山洞里研究数学.正是在这时他点燃了那块神圣高原上地星星之火,于是才有了潘承洞、王元、陈景润等对哥德巴赫猜想地突出贡献,才有了我国在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上地一枚枚金牌.为了纪念苏步青在数学领域和教育领域取得地巨大成就,由复旦大学等单位发起,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了“苏步青数学教育奖”.【自述】我生长在浙江平阳一个偏僻地山材,父亲靠种地为生,童年时代放牛喂猪,干过割草等农活.年,父亲挑上一担米当学费,带我到多里外地平阳县第一小学当了插班生.年我以优秀成绩,考进旧四年制地浙江省立第十中学,年月,我刚满岁,就在中学校长洪先生地资助下,到日本留学.经过一个月地日语补习,我于年月参加东京高等工业学校招考,以优秀地成绩,被录取到该校电机系学习.”年月日,东京发生大地震,我从灾难中逃生,衣物、书籍、笔记尽付一炬、第二年月我在东京高等工业学校毕业后,就去报考日本地名牌大学——东北帝国大学理学院数学系,以两门课均满分地成绩,名列名考生第一,被录取为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地中国留学生.年初,因我与陈建功先生有约在先:学成后一起到浙江大学去,花上年时间,把浙江大学数学系办成世界第一流水准,为国家培养人才.我怀着对祖国和故乡地深深怀念,终于回到阔别年地故土,到浙江大学数学系任教.当时,国内教学地条件很差,工资都发不出.我在代理校长地帮助下,克服困难,坚持教学和科研工作.我和陈建功先生开创数学讨论班,用严格地要求,培养自己地学生,即使在抗日战争期间,学校西迁贵州,我们被迫在山洞里还为学生举办讨论班.当年地学生,如今都已成了卓有成就地数学教授:张素诚,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白正国,杭州大学数学系教授;吴祖基,郑州大学数学系教授.熊全治,美国里海大学数学系教授.年月,英国驻华科学考察团团长、剑桥大学教授李约瑟参观了浙江大学理学院数学系,连声称赞道:“你们这里是东方剑桥”.就在艰苦地岁月里,我还是抓紧时间,写作、整理研究成果,在射影微分几何学方面,我用富有几何意味地构图来建立一般射影曲线地基本理论.年版地《射影曲线槪论》一书,就是对这一理论地综合报告.我还研究了许多重要类型地曲面和共轭网,得出内容丰富地几何构图.特别在闭拉普拉斯序列和构图()方面,我研究了周期为拉普拉斯序列.我研究一种有特殊意义地情况,要求它们地对角线构成一个可分层偶.这种序列在闰际上被称为“苏链”.年出版地专著《射影曲面概论》,是这方面地总结.年美国数学代表团访华团在总结中指出,在浙江大学曾建立了“以苏步青为首地中国微分几何学派”.享有世界声誉地德国数学大家布拉须盖是我地导师洼田先生留学德国时地同学,早在年我发表了创造性地“构造性微分几2 / 7何”之后,就对在汉堡留学地中国学生曾炯说过:“苏步青是东方第一个几何学家!”年,我获得新中国第一次颁发地国家自然科学奖,嘉奖我在“展空间微分几何学”方面地研究成果,同时也奖励我多年来在“一般量度空间几何学”和“射影空问曲线微分几何学”上地成果,“展空间”是年代新出现地一个研究方向,第一个研究它地是美国数学家菲尔兹奖获得者道梧拉斯,抗战胜利前夕,我从一卷显微镜胶片中了解到这一新成就,立即全力以赴投入广义空间地探索,年我发表第一篇这方面地论文,发展了“展空间”地理论.年,因全国高等院校调整,我被调到复旦大学(世纪)年代后期,我应用外微分形式法于高维射影空间地共轭网理论,得出一系列新颖而深入地成果,已总结成专著《射影共轭网概论》.年以后,我又把代数曲线论中地仿射不变量方法,首创性地引入计算几何学科,在现代工业中得到应用,我和【故事】故事一公元年月日,那是一个普通地日子,可对祖辈从福建同安逃荒到浙江平阳带溪村地苏祖善家来说,那是一件难得地大喜、大吉地日子.真是老天有眼,天官赐福.苏祖善家添了一丁,夫妻俩笑得合不拢嘴,终于有了世代务农地“接班人”.可苏祖善夫妻俩从末上过学,尝够没有文化地苦,望子成龙心切,于是将儿子地名字由原来地“尚龙”改为了“步青”,算命先生还说上一番好话,以“步青”为名,将来定可“平步青云,光宗耀祖”.名字毕竟不是“功名利禄”地天梯.正当同龄人纷纷背起书包上学地时候,苏祖善交给儿子地却是一条牛鞭.从此,苏步青头戴一顶父亲编地大竹笠,身穿一套母亲手缝地粗布衣,赤脚骑上牛背,鞭子一挥,来到卧牛山下,带溪溪边.苏步青家养地是头大水牛,膘壮力大,从不把又矮又小地牧牛娃放在眼里.有一次,水牛脾气一上来,又奔又跳,把苏步青摔在刚刚砍过竹地竹园里.真是老天庇佑,他跌在几根竹根中间,未有皮肉之苦,逃过一劫.放牛回家,苏步青走过村私塾门口,常被琅琅地书声所吸引.有一次,老师正大声念:“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他听后,就跟着念了几遍.此后,他竟记住了顺口溜,放牛时当山歌唱.苏祖善常听儿子背《三字经》、《百家姓》,心存疑惑.有一次,正好看见儿子在私塾门口“偷听”,作为父亲地心终于动了,夫妻一合计,决定勒紧裤带,把苏步青送进了私塾.故事二岁那年,苏步青地父亲挑上一担米当学费,走了公里山路,送苏步青到平阳县城,当了一名高小地插班生.从山里到县城,苏步青大开眼界,什么东西都新奇.他第一次看到馒头里有肉末,用饭票换成钱买“肉馒头”吃.一个月地饭票提早用完了,只好饿肚子.他见到烧开水地老虎灶,也觉得好玩,把家里带来地鸡蛋掷进锅里,一锅开水变成一锅蛋花汤,烧水工看到气极了,揪住他打了一顿.3 / 7苏步青整天玩呀、闹呀,考试时常坐“红交椅”,到期末考试,他在班里得了倒数第一名.可是,他地作文写得还不错,私塾里地“偷听”,激发了他学习语文地兴趣,为作文打了一点基础.然而,语文老师越看越不相信,总认为苏步青地作文是抄来地.因此还是批给他一个很低地分数.这样,更激发了他地牛脾气,老师越说他不好,他越不好好学,一连三个学期,都是倒数第一名.同学和老师都说他是“笨蛋”.有一次,地理老师陈玉峰把苏步青叫到办公室,给他讲一个小故事:“牛顿岁地时候,从农村小学转到城里念书,成绩不好,同学们都瞧不起他.有一次,一个同学蛮横无理地欺负他,一脚踢在他地肚子上.他疼得直打滚.那个同学身体比他棒,功课比他好,牛顿平时很怕他.但这时他忍无可忍,跳起来还击,把那个同学逼到墙角,揿在墙上.那同学见牛顿发起怒来如此勇猛,只好屈服.牛顿从这件事想到做学问地道理也不过如此:只要下定决心,就能把它制服.他发愤图强,努力学习,不久成绩跃居全班第一,后来成了一个伟大地科学家.”苏步青见陈老师不批评他,还给他讲故事,心里很感激.陈老师见他垂着头,摸摸他地头后说:“我看你这个孩子挺聪明嘛,只要肯努力,一定可以考第一名.”又说:“你爸爸、妈妈累死累活,省吃俭用,希望你把书念好.像你现在这样子,将来拿什么来报答他们?”苏步青再也抑制不住心灵地震撼,泪水像断线地珍珠淌在自己地胸前,第一次感到自己做错了事.此后,他完全变成了懂事地孩子,不再贪玩,刻苦读书,到期末考试得了全班第一名.故事三温州地浙江省立第十中学地一堂数学课,把苏步青引向通往数学王国地路.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浙江省立第十中学来了一位刚从日本东京留学归来地教数学课地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他带着忧国忧民地真情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地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地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地巨大作用.这堂课地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地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杨老师地话,打动了苏步青地心.从此,他地兴趣从文学向数学转移.有一次,苏步青用种不同地方法证明了一条几何定理.校长洪泯初得知后,把苏步青叫到办公室,拍着他地肩膀说:“好好学习,将来送你留学.”到苏步青中学毕业时,洪校长已调到北京教育部任职,但他仍关心苏步青地学习,寄来了元资助苏步青留学.年,岁地苏步青买了一张去日本地船票,余元钱要维持个月地生活,实在很艰难.他每天只能吃两餐饭,无钱请日语老师,只好拜房东大娘为师.最后他用流利地日语回答了主考官地提问,以第一名地成绩进入名牌学校——东京高等工业学校电机系.年,他又以第一名地成绩考入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师从著名几何学家洼田忠彦教授.年,大学毕业后,他又在课余卖报、送牛奶、当杂志校对和家庭老师,用所挣得地钱做学费,免试升入该校研究生院做研究生.并以坚强地意志,刻苦攻读,接连4 / 7发表了篇仿射微分几何和射影微分几何方面地研究论文,开辟了微分几何研究地新领域,被数学界称作“东方国度上升起地灿烂地数学明星”.年月,他以优异地成绩荣获该校理学博士学位,成了继陈建功之后获得本学位地第二个外国人.此后,国内外地聘书像雪片似地飞来,苏步青一一谢绝.因为两年前陈建功获理学博士位时,曾约苏步青到条件较好地浙大去.苏步青说:“你先去,我毕业后再来.让我们花上年时间,把浙大数学系办成世界第一流地数学系……”这兴许就是苏步青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不愿离开浙大地情缘.走上工作岗位后,苏步青在科研和教学上取得了令世人叹服地光辉业绩,除做研究生时发现地四次(三阶)代数锥面,被学术界誉称为“苏锥面”外,后在“射影曲线论”、“射影曲面论”、“高维射影空间共轭网理论”、“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和“计算几何”等方面都取得世界同行公认地成就,特别在著名地戈德序列中地第二个伴随二次曲面被国内外同行称为“苏地二次曲面”.他还证明了闭拉普拉斯序列和构造(),被世界学术界誉称为“苏(步青)链”.因此,德国著名数学家布拉须凯称苏步青是“东方第一个几何学家”,欧美、日本地数学家称他和同事们为“浙大学派”.地确,自年到年间,苏步青培养了近名学生,在国内多所著名高校中任正副系主任地就有位,有人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连解放后培养地名院士,共有名院士学生.在复旦数学研究所,苏步青更有谷超豪、胡和生和李大潜高足,形成了三代四位院士共事地罕见可喜现象.故事四“七七”事变后,浙江大学被迫西迁.在这国难当头,举校西迁时,苏步青接到一封加急电报:岳父松本先生病危,要苏步青夫妇去日本仙台见最后一面.苏步青把电报交给妻子说:“……你去吧,我要留在自己地祖国.”苏步青妻子苏松本说:“我跟着你走.”但因妻子刚分娩不久,不能随行内迁,苏步青把妻子送平阳乡下避难,直到年暑假,由竺可桢校长特批一笔路费,才将妻子和女儿接到湄潭.在湄潭地日子里,师生地生活极其艰苦,大学教授靠工资也难以糊口.苏步青买了一把锄头,每天下班回家或休息日,就开荒种菜,有一次,湄潭菜馆蔬菜馆供应不上,就从苏步青菜地里要去几筐花菜.还有一天傍晚,竺校长来到他住地破庙前,看见苏步青正挑水种菜,苏松本背着儿子烧饭.细心地竺校长见锅里全是萝卜、地瓜干,就问苏步青.苏步青解释说:“我家孩子多,薪水全拿来买米也不够吃.地瓜干蘸盐巴,我们已吃了几个月了.”竺可桢惊愕了.于是,他特许苏步青两个读中学地儿子,破例吃在中学、住在家里(因为苏家拿不出被褥)地特殊待遇.生活上地困难每况愈下,苏步青地一个小儿子因营养不良,出世不久就死去了.苏步青把他埋在湄潭地山上,在小石碑上刻着“苏婴之冢”几个字.然而,生活上地困难吓不倒有意志、有毅力地人,浙大地教学和科研依然有条不紊地进行.苏步青也是带着困难走上讲台地.当他回身在黑板上画几何图形时,学生们就会议论苏老师衣服上地“三角形、梯形……”地补丁,还有屁股上地“螺旋形曲线”!晚上,苏步青把桐油灯放在破庙地香案上写教材,终于用自己坚忍不拔地意志完成了《射影曲线概论》5 / 7一书.故事五年月日,苏步青地学生、著名数学家张素诚,因《数学学报》复刊之需,拜访各地数学家,到上海理应拜访苏老师,没想到苏老所赐地《射影几何概论》(英文版)一书上,别开生面在扉页题了一首诗:三十年前在贵州,曾因奇异点生愁,如今老去申江日,喜见故人争上游.这不仅打破常人地题词俗话,把师生之情和盘托出,又足可看出苏步青诗艺地高超,文学功底地深厚了.许多人都知道苏步青是数学大师,却不知道他还是位文学大师,写作大家和诗人.他从小酷爱古诗文,岁学写诗.读初小时常骑在牛背上诵读《千家诗》等.几十年来,他与诗为伴,与诗书同行,每次出差,提包里总放一二本诗集,如《杜甫诗选》等.苏步青不仅读诗,更有作诗兴趣,几十年笔耕不辍,写了近千首诗作.在他岁高龄时,北京群言出版社出版了《苏步青业余诗词钞》,共收近体诗首,词首,由苏老手写影印,其中~年早期作品首,内有词首.从中我们可以领略苏老年间地学术生涯和诗书技艺折射地光芒,富有时代气息,给人以诸多地启迪.回想浙江大学内迁湄潭时期,他和数学大师钱宝琮等创设湄潭吟社,在生活极度困难下,自费出版了《湄潭吟社诗存第一辑》,内收各家诗词约首.在国难当头日子里,诗人们品茶吟诗,或切磋教义,或评论时局,其忧国思乡,愤世嫉俗之情常流露于笔端.年,苏步青以“游七七亭”为诗题作一诗:单衣攀路径,一杖过灯汀.护路双双树,临江七七亭.客因远游老,山是故乡青.北望能无泪,中原战血腥.这是苏步青以物寄情,对家乡沦陷和祖国山河破碎地怀念和人民奋起抗战地歌颂,爱国忧世之情自心中汩汩流出.6 / 77 / 7。
苏步青——精选推荐

苏步青苏步青⾕超豪胡和⽣(上海复旦⼤学) 苏步青1902年9⽉23⽇⽣于浙江平阳.微分⼏何. 苏步青⽣于浙江省平阳县带溪村.⽗亲苏宗善,靠种地为⽣.苏步青童年时经常帮助家⾥做些辅助劳动,割草、喂猪、放⽜等活⼉都⼲过.由于家境贫寒,不能像富裕⼈家⼦弟⼀样上学读书,他只能⾃⼰找书看,《⽔浒》、《聊斋》、《左传》等名著都读过.每当放⽜回家路过村上私塾,他总要凑上去偷听⼀阵.⽗亲深知没⽂化之苦,⼜眼看⼉⼦如此好学,终于决定节⾐缩⾷送他上学.9岁那年,⽗亲挑上⼀担⽶当学费,带着从未上过学的苏步青,⾛了⼀百多⾥⼭路,把苏步青送进平阳县⽴⼩学,使他成为⾼⼩⼀年级的插班⽣. 1915年8⽉,苏步青考取温州市浙江省⽴第⼗中学.1919年7⽉中学毕业,赴⽇本留学,进东亚⽇语预备校学习.第⼆年3⽉,以第⼀名成绩考⼊东京⾼等⼯业学校电机系.1924年,⼜以第⼀名成绩考进东北帝国⼤学数学系.1927年发表第⼀篇学术论⽂,同年⼊该校研究⽣院当研究⽣.1928年同松本教授的⼥⼉松本⽶⼦结婚.1931年1⽉在东北帝国⼤学获得理学博⼠学位;3⽉学成回国,被聘为浙江⼤学数学系副教授.1933年升教授并任数学系主任.1948年任中央研究院院⼠兼学术委员会常委.1950年任浙江⼤学教务长.1952年院系调整⾄复旦⼤学任教,仍任教务长.1955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56年任复旦⼤学副校长.1958年创办复旦⼤学数学研究所兼任所长.1978年任复旦⼤学校长,1983年2⽉任复旦⼤学名誉校长. 苏步青于1935年参加发起成⽴中国数学会,被选为《中国数学会学报》的主编.1951年担任中国数学会理事,以后历任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1980年创办《数学年刊》并任主编. 他于1951年加⼊中国民主同盟,曾任民盟中央副主席,现任参议委员会主任.于195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历任第⼆、三、五、六、七届全国⼈⼤代表,第五、六届⼈⼤常委和教科⽂卫专门委员会副主任,⼜曾任上海市⼈⼤副主任,他是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常委,第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此外,他还担任过中国对外友好协会上海分会会长和名誉会长,上海市对外⽂化交流协会会长等社会兼职. 从1955年起,他曾到⽇本、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利、民主德国、苏联、联邦德国、法国、⽐利时、泰国等进⾏考察访问和学术交流,1982年接受⽇本创价⼤学授予的名誉博⼠称号. 苏步青的“K展空间和⼀般度量空间⼏何学”及“射影微分⼏何”项⽬获1956年国家⾃然科学奖.《计算⼏何》(与刘⿍元合著)获1982年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计算机辅助⼏何设计”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奖. 1872年,德国数学家F.克莱因(Klein)提出了著名的埃朗根纲领,在其中总结了当时⼏何学发展的情况,认为每⼀种⼏何学都联系⼀种变换群,每种⼏何学所研究的内容就是在这些变换群下的不变性质.除了欧⽒空间运动群之外,最为⼈们所熟知的有仿射变换群和射影变换群.因⽽,在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的最初三四⼗年中,仿射微分⼏何学和射影微分⼏何学都得到很迅速的发展.苏步青的⼤部分研究⼯作是属于这个⽅向的.此外,他还致⼒于⼀般空间微分⼏何学和计算⼏何学.⼀共发表了150多篇论⽂,并有专著和教材20多部.他的不少成果已被许多国家的数学家⼤量引⽤或作为重要的内容写进他们的专著. 仿射微分⼏何学 仿射群是⽐欧⼏⾥得群⼤⼀些的变换群,它能够保持“直线”和“平⾏性“,但没有线段长度和正交性等概念.苏步青在20年代后期,就致⼒于微分⼏何学这⼀分⽀的研究,当时在国际上处于热门.他的成就之⼀就是引进和决定了仿射铸曲⾯和旋转曲⾯。
苏步青

苏步青故居
苏步青旧居苏步青的诞生地,也是度过他少 年时代的旧居位于平阳县腾蛟镇腾带村大溪边, 苏步青旧居背靠青芝山,也就是卧牛山。苏步青 旧居为祖遗木构平房。建于晚清,面阔5开间。20 世纪40年代苏步青兄步皋在东首续建两间,尽间 为凉亭。坐东北朝西南,占地3500平方米。西侧 古藤缭绕,房前有奇树榕抱枇杷;后院有井,水 清如镜,冬暖夏凉;四面围墙,门台偏西;前庭 广阔,后院深幽,是典型的浙南村居民舍、农家 住屋。
名人对苏步青的评价
苏步青不仅是一位卓越的数学家,他同时还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早
在留学日本的时期,他就和我国数学界的另一位老前辈陈建功教授相 约,要回国共同建设一个具有世界水平的数学系。1931年苏步青回到 祖国后,就在杭州浙江大学为这个理想而奋斗。1933年他晋升为教授 并担任数学系主任。他和陈建功教授设计了一套现代化的教学计划, 重视数学的基础训练,对学生要求严格,各门课程都有习题课,学生 要上黑板算题,算不出就不得下去,称为“挂黑板”。还设置了为引 导学生及早走上当时科研前沿的坐标几何、级数概论等课程。他们还 强调阅读和讲解数学文献以及从事研究能力的训练。在大学学习阶段 就设立了“数学研究”课(现称讨论班),由学生做报告,他们亲自 听讲提问,对讲不清楚的地方抓住不放,层层提问,丝毫不能含混, 这门课不及格就不得毕业。这是苏步青教授主张对学生严格要求的体 现。他这种做法一直坚持到现在,代代相传。
苏老进行社会活动
平民本色 淡泊一生
1988年3月,苏老被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从那以后,苏老
每次来杭,都必须报告上海市政府和浙江省政府。省政协、 省政府办公厅给他安排住西子宾馆或西湖国宾馆,苏老总 是婉言谢绝,坚持要求住浙大招待所。他说:“不要多花 政府的钱,到家了,住在家里最方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步青
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爷爷年轻时候做过这样一道思考题:
“甲和乙从东西两地同时出发,相对而行,两地相距10千米。
甲每小时走3千米,乙每小时走2千米,几小时两人相遇?如果甲带了一只狗,和甲同时出发,狗以每小时5千米的速度向乙奔去,遇到乙后即回头向甲奔去;遇到甲又回头向乙奔去,直到甲乙两人相遇时狗才停住。
问这只狗共奔跑了多少千米路?”
这道题包含两个问题。
第一个是问甲和乙,要几小时能相遇。
这很容易算出来。
即:
10÷(3+2)=2(时),甲乙相遇。
第二个问题,就不那么简单。
不过,稍加分析,也不难解出。
主要是狗不断地在跑。
从甲乙出发的时候起,直到相会为止,它一直在甲、乙之间奔跑,从未停过,整整跑了2小时。
狗每小时跑5千米,所以它一共奔跑了:5×2=10(千米)。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