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

合集下载

脑卒中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法-推拿疗法

脑卒中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法-推拿疗法

脑卒中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法-推拿疗法脑卒中早期识别方法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的识别方法,主要包括了症状评估、面诊评估和辅助检测等,要到专业的诊所,在专科医师指导下作出明确判断。

1.症状判断脑卒中是一种脑血管疾病,主要包括脑出血和脑梗死,所以需要在早期根据具体的临床症状进行最早的治疗。

早期中风患者,通常只有头痛恶心、腹泻等表现,有的人甚至有头晕、走路时发抖,以及口齿不清、嘴角弯曲、流口水等症状。

最严重的症状则是躯体功能障碍,如四肢瘫痪、不能行动等,还会出现意识的改变。

2.面诊评估脑卒中可以通过面诊作出下一个的诊断。

在发现早期体征时,可以进行如下处理:检查看是否出现不能微笑或脸部麻木、疲劳,也可试用抬高双臂,检查看病人是否有言语含糊不清的表现。

3.辅助检查患者完成体征检查和面诊检查后,必须在专科医师的帮助下,开展颅脑CT及相关的辅助检测,利用检测结果确定疾病。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目的及重要性1.在病情的早期,康复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防止发生,如压疮唿吸管及泌尿系感染,深静脉血栓等等,可以防止在偏瘫后发生的性肩痛关节痉胀,或平卧后的失用性肌肉滑膜关节收缩等,并为病人的恢复期及功能锻炼做好准备;2.在疾病临床恢复期,即使因疾病已造成的残疾,对康复病人也能进行的保护措施,并发挥其自身的潜力,进而实施了病残能力培养计划,减少因固定造成的并发症和继发性残疾,从而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社会负担,从而鼓励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3.患病后期,建立家庭社会健康规划与处方,教会与引导患者和家属,简单高效的自行恢复,医疗健康是社会康复的后盾,社会健康是医疗健康的延伸。

脑卒中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法-推拿疗法中医认为,中风病因多是由于经脉不通之症、或经脉气血凝滞,所以引起的瘫痪疾病。

通过推拿疗法,可以调整身体阴阳、疏通经脉、行气活血、理筋整形复原,以及滑利关节等;而从现代医学角度考虑,拔罐的手法则是把各种不同的作用形成了不同的巨着于人体,可以提高身体感受器的末梢神经,产生反射性的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治疗、减轻了人体各种活动功能障碍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临床效果评价

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临床效果评价

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临床效果评价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效果。

方法收集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治疗方法即西医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

在治疗完成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两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

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均有所好转,但是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0%,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率98%,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满意率78%。

所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疗效明显要优于常规使用西医方法进行治疗,患者的满意程度也更高。

在实际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值得推广应用。

标签:中西医结合;脑卒中偏瘫;临床效果;评价脑卒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又被称为脑中风[1]。

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脑卒中患者若存活,有75%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丧失工作能力的情况,这其中约有40%的患者会严重致残,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巨大影响,也会对患者的家庭以及社会造成极为严重的负担[2]。

这其中脑卒中偏瘫就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

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常规治疗方法为西医药物治疗,但是这种方法进行的疗效并不佳[3]。

我院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使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间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00例,其中男性患者53例,女性患者47例,患者年龄为25~75岁,患者平均年龄为(43.72±1.68)岁。

所有患者经过《各类脑血管病诊断标准》确诊为脑卒中偏瘫患者。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

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为26~75岁,平均年龄为(43.89±1.99)岁。

中西医结合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特点

中西医结合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特点

中西医结合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特点中医康复技术与现代康复技术的融合是我国康复医学的优势和特色,将中医康复共性技术和现代康复技术融合的过程是康复方案不断优化的过程,这种融合也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康复结局的必然趋势。

如中医推拿技术结合现代康复治疗,较单纯采用现代康复技术(神经生理疗法与作业疗法),能更好地改善老年脑卒中偏瘫痉挛期患者的痉挛状态、神经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针刺联合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康复方案(带针训练),较单纯的针刺疗法或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疗法,能更好地改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

一、中西医结合在手术镇痛中的应用中西医结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CMERAS)理念在加速康复基础上,利用传统中医中药的优势,针对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关键问题,包括围手术期情志调理、中医饮食调护、功法锻炼、术后充分镇痛、胃肠功能恢复、并发症防治等,控制围手术期病理生理变化,改善预后,促进围手术期患者的快速康复。

专家提出目前康复学科应致力于将中西医结合快速康复外科(CMERAS)理念应用到手术患者的快速康复之中。

耳穴与人体器官、神经、体液、生物电等均有着密切的多途径、多层次联系,迷走神经的耳支分布耳廓区域,刺激对应的穴位能够对应病变的器官组织,从而发挥调节治疗作用,因此耳穴干预在外科术后快速康复运用中具有独特优势。

耳穴贴压能够提供有效的镇痛作用,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

经皮穴位电刺激作为针灸领域近年来新兴绿色疗法,集穴位针刺及经皮电刺激两种疗法之所长,在针灸经络理论的指导下,在相应穴位精准定位并贴上电极片,通过不对称的双向波形电流刺激穴位,达到镇痛治疗目的。

因为这些特殊点(穴位)的皮肤电阻低,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高密度输入,能达到调节经络的作用。

二、肺功能的中西医结合康复肺功能康复手段是综合性的,除了传统的腹式呼吸训练、缩唇式呼吸训练、肺扩张训练外,还包括主动循环呼吸技术、膈肌电刺激、自然引流、振动排痰训练、中医技术等。

1、运动训练是肺功能康复的基础,呼吸方式训练是肺功能康复的特色,其目的是帮助慢性肺部疾病、肌无力和术后疼痛患者增加呼吸肌力、减少呼吸做功、改善咳嗽的有效性、预防肺不张的发生和改善肺通气功能。

脑卒中的中医康复治疗方法

脑卒中的中医康复治疗方法

脑卒中的中医康复治疗方法“脑卒中”又被称为“脑中风”、“脑血管意外”,脑卒中包含脑部的毛细血管出现破损、发生脑出血的情况,并且也包含脑部血管产生堵塞,造成脑梗死或是形成脑血栓,之上几种情况都属于脑卒中。

脑卒中实际上就是一种头部血液循环系统性工学障碍的疾病,它患病一般具备突发性别,大多归属于脑血管意外。

脑卒中临床诊疗工作的临床表现是昏迷不醒、突发性昏迷、中风偏瘫等。

我国具有发达中西医结合医治的特点与优越性,现代西方健康治疗传入中国从一开始就必然的要和中医药治疗相互作用。

中医药康复方法已形成了一套系统有效的康复治疗,包括了针灸、推拿、导引、各种外治手段(药熨、膏摩,药浴)和食疗技术,已经运用在治疗实践中,并逐步丰富、发展,在与现代康复医学技术的结合中,已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

中医药康复特点和优点也日益引起国内外的关注。

日前,我国加强中医学传承、发展探索,中医药预防慢性病研究的科学投入,也给开展中医药治疗带来了契机。

虽然中、西医脑卒中偏瘫康复具有不同的理论体系,但是所面对的康复对象是共同的,目的是使障碍者恢复其功能,回归社会。

因此,在吸收西方现代康复医学新理论和新技术的同时,大力挖掘和提高中医康复治疗方法尤其重要.在中西医结合康复中,我们也愈来愈发现,现代康复理论得技术不断成熟、完善,愈加规范,而中药、针灸、按摩等作为现代康复中的中医康复常用手段方法,却显得不规范、不统一,康复治疗过程中应用随意性大,缺乏明确的诊疗规范及标准,一定程度上影响综合康复治疗的优势。

田此,需要对脑卒中偏瘫康复中医诊疗技术进行科研,总结经验,采用科学有效方法进行研究,形成中西医结合脑卒中偏瘫康复方案,提高康复效果。

一、脑卒中的危害缺血性脑卒中最大的一种危害就是会使病人缺失自主控制能力,严重的脑卒中病人无法独自吃饭、无法走路,或者丧失口头上表达能力,身体会发生零点五身不遂。

同时缺血性脑卒中也会影响到病人的视野,会冲击或者伤害病人的视野,还会很容易导致飞蚊症,生活中会出现眼时熏黑的问题。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效果评价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效果评价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效果评价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效果评价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往往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中断,造成脑细胞损伤。

虽然脑卒中发病率高,但由于脑细胞的不可再生性,患者常常面临着严重的后遗症,包括运动障碍、语言障碍、认知障碍等。

为了改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中西医结合治疗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

本文将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效果评价。

1. 中医在脑卒中后遗症治疗中的作用中医注重维护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流通,通过调整人体内的“气”、“血”、“津液”等要素的平衡状态来治疗疾病。

针对脑卒中后遗症,中医常常采取针灸、中药、推拿等疗法。

针灸疗法通过刺激人体经络,调节气血运行,从而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中药疗法则通过中药的复合制剂,调整人体内各种机能,促进康复。

推拿疗法则通过按摩和推拿患者的特定部位,刺激神经末梢,促进气血循环。

这些传统的中医疗法在脑卒中后遗症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并被广泛应用。

2. 西医在脑卒中后遗症治疗中的作用西医治疗脑卒中后遗症常常采用康复理论和方法,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认知训练等。

物理治疗通过运动和活动来改善患者的肌肉力量和运动功能。

语言治疗则通过各种言语训练方法,帮助患者恢复语言能力。

认知训练则着重训练患者的思维、记忆和注意力等认知功能。

西医康复治疗注重针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具体症状和功能障碍,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从而恢复患者的功能和生活能力。

3.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优势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遗症能够充分发挥中西医各自的疗法优势。

中医能够通过调整人体阴阳平衡和气血流通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而西医康复治疗则着重于训练和恢复患者的生活功能。

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综合运用多种疗法,针对患者的具体症状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从而提高治疗的效果。

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遗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认知能力、生活质量等指标,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康复效果评价

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康复效果评价
第2 0 卷 第 3 期
Vo 1 . 2 0 N o . 3
中莲药导般
Gu i d i n g J o u na r l o f Tr a d i t i o n a l C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a n d P h a r ma c y
理2 1 d 时B a r t h e l  ̄数及MA S 分值均护 理3 个月后 , 中西 医组 患者B a n h e l 指数及 M A s 评分 均明显 高于
对照组( P < 0 . 0 1 ) ; 护理2 1 d 时, 中西 医组有效率 为5 6 . 8 6 %, 对照组有 效率为3 3 . 3 3 %; 护理3 个 月后 , 治疗组 有效率 为9 0 . 2 0 %, 对 照组有效 率为5 2 . 9 4 %, 治疗组护 理2 l d 及护理3 个 月时有效率 均高 于对 照组 ( P < 0 . 0 5 ) 。 结论 : 以西 医康 复护理 为核 心 。 辅 以中
医脑卒 中护理措施 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模 式可提高脑卒 中偏瘫患者 日常生活 自理能力及运动功能 , 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 f 关键词1 脑卒 中; 偏瘫 ; 康复 ; 中医; 护理
f 中图分 类号1 R 4 7 3 . 5 【 文献标识码1 B f 文章编号1 1 6 7 2 — 9 5 1 X( 2 0 1 4 ) 0 3 — 0 1 2 0 — 0 2
机 分为 中西 医组及对照组 。 两组 患者均采 用西 医康复护理措 施 。 中西 医组加 用 中医情 志护理 、 膳食 调理及 穴位按摩 护理 。 对 比两组 患者护理2 1 d 及 护理 3 个月时 日常生活能力( B a n h e l 指数 ) 、 运 动功 能评 分( MA S 评分 ) 及 有效率 。 结果 : 中西 医组患者护

50例脑卒中患者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

50例脑卒中患者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

3 讨 论
脑血管病大多数有不同程度 的后遗症 ,而非药物手术 所 能治疗 , 这就有赖 于康复治疗 , 它是急性期患者促进运动 恢复的重要手段 。患者发病的 3 个月 内是早期恢复较佳 的 治疗 时 , 有利 于防止废用性肌 萎缩等废 用综合征 的产 生, 有效地防止肢体挛缩 , 以及 防止或减少非瘫痪侧 的肌萎 缩 ,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解 除了患者 的不 安。积极 的药物治 疗和肢体功能锻炼可以有效地改善病情和促进康 复。 我们针对 5 0例不 同个体, 进行有效评估, 及时修订康复 护理计划, 进行有效地针 灸治疗 和康复锻炼, 收到预期效果 。
21年7 00 月上 第 2 卷 第 1 期 3
Jl uy 2 1 Vo 2 00 1 . N .3 o 1
中 国中医药咨讯
J u l f hn ldt u l hn s dcn fr t n o ma ia r io a C ieeMe iie noma o oC Ta i I i ・5 2 3・
的康复指导。护理 治疗 时间 以 3 个月为限。
1 方法 . 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上肢选 用肩髑 、 曲池 、 外关 、 合谷 等穴; 下肢选用 环跳 、
承扶 、 委中 、 阳陵泉 、 足三 里等穴; 头面选用太 阳、 头维 、 百会 等穴进行针灸治疗 。常用的头针刺激 区有运动穴 、 感觉穴 、 血管舒缩 区和语言 区, 语言不 畅者 可用 通里穴, 咽困难者 吞
23 语言训练 与患者交流时要语气和缓, 言清晰, .3 . 语 而 且要用保护性 、 安慰性语言, 让患者从听觉上产生 亲切感, 教
会患者通过 口型及发音支配控制 自己的唇舌运 动, 习发 练
音 。

脑卒中社区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思路

脑卒中社区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思路
r l to s t h e o e y u d r t n i g, h l ia e e r h p o f m a n a c h p p e y p te ’ mo e n un to n h o e a i n o t e r c v r n e s a d n t e c i c lr s a c r o , y e h n e t e a o lx a ints n v me t f c i n a d t e c mp e n i e r he sv f n to bvo s y a t rt e s a d r o u c i n o i u l fe h t n a d c mm u iy r c v r . n t e o e y Ke wo d : o e y y r s Ap pl x Co mm u iy r c v r nt e o ey r
lv lt b a n t e r c e y t e t n , e a e t y t e i u c in a d t e s vv l u lt i a l a e t r o a y d g e , h swih t el c l c n — e e o o t i h e ov r r a me t r l t siss n h ss f n to n h ur i a a i fn l c n r s o et n e r e t i t h a o o q y y o e
Ap p e y c m m u i o p r t n o i e e a d W e t r e i i e r c v r r a m e tm e t lt o lx o n t c o e a i fCh n s n s e n m d c n e o e y te t n n a iy y 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卒中患者针刺康复治疗介入时间不论病人 是否度过昏迷期,只要生命体征稳定最好宜早期 针刺,早期针刺介入能够改善脑的的氧代谢和脑 血流的增强、保护中枢神经元、减少脑神经元的 凋亡。 通过针灸的醒脑开窍的促醒作用,使患者 的认知功能得到及早的康复治疗,对日后患者 主动运动的参与十分有利。因此也必须强调针 灸的早期介入。
3.心理治疗
多数中风患者对突然肢体偏瘫这一事实 无法接受,极易产生悲观情绪,国外文献 报道:脑卒中后抑郁的总发生率为20%~75% ,加上脑组织受损后导致精神障碍,使患 者长期处于抑郁状态,出现违拗,不配合 治疗,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康复和生存质量 。故尽早给预心理治疗对日后的下一步治 疗非常重要。

脑卒中是我国中老年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发病率为(100~300)/10万,死亡率为(50~100)/10万 存活者致残率约80%,复发率41%。具有致残率和致 死率高的特点。 近年来,由于诊断和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脑卒 中的死亡率有所降低, 但致残率仍居高不下。约 80%的存活者尚有不同程 度的功能障碍,给患者 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 重负担。
祖国传统医学在康复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 诸如针灸、推拿的传统中医康复治疗技术在脑卒 中康复方面证实有效,显现出优势,如何吸收现 代康复理论和提高中医康复的疗效,是近年脑卒 中中医康复研究的热点。我们在多年的临床实践 中总结摸索出了一整套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的 康复治疗方法,即采用中西药物、针灸、推拿、 心理治疗及康复训练等综合疗法,临床上收到满 意疗效,现介绍给大家。
古代对此病的认识: 《内经》虽没有明确提出中风病名,但所记述 的“大厥”、“薄厥”、“仆击”、“偏枯”、 “风痱”等病证,与中风病在卒中昏迷期和后 遗症期的一些临床表现相似。对本病的病因病 机也有一定认识,如《灵枢·刺节真邪》: “虚邪偏客于身半,其人深,内居营卫,营卫 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此 外,还认识到本病的发生与个人的体质、饮食、 精神刺激等有关,如《素问,通评虚实论》明 确指出:“仆击、偏枯……肥贵人则膏粱之疾 也。”
良姿体位训练
仰卧位良姿位
健侧卧位良姿位
患侧卧位良姿位
肢体被动康复锻炼,按摩及活动患侧 肢体肌肉和关节。通过给予肢体反复适当 的康复锻炼,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建立起新 的运动投射区,并且逐渐具备发放运动神 经冲动的功能从而使原来丧失运动功能的 肢体重新获得正常运动模式得到强化和维 持。
痉挛期按摩痉挛的关节和肌肉,鼓励 患者用健侧帮患侧被动运动,进行坐起及 坐位和站起及站立平衡训练。
在进行肢体功能康复锻炼的同时对患者进 行心理指导, 医护人员和家属应关心尊重患者, 并提供有关疾病治疗及预后的可靠信息,避免刺 激和损伤患者自尊的言行,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 信心,使其克服悲观、绝望、忧郁等情感障碍, 减少对他人的依赖心理,随着运动功能的改善, 使患者主动参与功能锻炼,提高自主运动等能力 ,最大限度地降低中风后遗症的致残率。
1 针灸的早期介入
目前临床强调的早期康复治疗多指现代康复 医疗的物理疗法,忽视了中医在早期康复治疗中 的作用,认为中医药,特别是针灸、推拿是中风 后期康复中的辅助治疗方法,其实,大量的基础 研究和临床研究证实,中药、针灸、推拿等本身 具有调整脏腑阴阳失调,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的作用、对于脑损伤后功能重塑有积极的作用。
总之,早期康复可以降低与卧床有关的 并发症。如肺炎、深静脉血栓、肺栓塞、 挛缩、压疮和直立性低血压问题,同时也 有改善心理状态、增强和维护病人自尊心 和自我价值的作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可 促进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偏瘫肢体 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ADL和生存质 量,有利降低医疗费用,缩短住院时间, 使患者以最佳状态回归家庭和社会。
(二)提倡走中西医结合康复之路
传统医学在治疗中风偏瘫中有许多行之 有效的方法,如头针、体针、刺血、拔罐、 按摩推拿、灸法、穴位注射等疗法,但均是 以被动的形式恢复偏瘫的功能,这种康复方 法较之主动训练的方法一定的局限性。因此, 有必要将现代康复学中有关功能障碍的康复 方法补充到中医康复方案中。
另外中医在脑卒中临床表现的描述和疗 效的判定方面则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和规范, 若将现代康复学的功能评价的方法引入到中 医康复方案中,是符合中医康复学发展的。 传统针灸疗法虽然促进了偏瘫患者肢体运动 能力的恢复,但若缺少针对性的练习和正确 指导,就很容易产生代偿运动和不正确的运 动模式,而这种代偿运动和异常运动模式很 难纠正。
相册
由 zyylபைடு நூலகம் 创建
相册
由 zyylc 创建
2.康复训练
早期康复训练主要是在病床上进行良姿 位训练和桥式运动训练,瘫痪期肢体保存 功能位,避免挎篮手,足下垂、内翻。
偏瘫急性期康复治疗所设计的仰卧位、患侧 在上方与患侧在下方的侧卧位姿势,对抑制痉挛 模式、预防肩关节半脱位、早期诱发分离运动等 均能起到良好的作用。目的在于保护肩关节、防 止半脱位, 防止骨盆后倾和髋关节外展、外旋, 预防、缓解痉挛,早期诱发分离运动。
(一)重视卒中早期康复的介入
在急性脑卒中的治疗中,临床医生往往注重 急性期的药物治疗,有时甚至错误地认为早期康 复治疗会导致病情加重或复发,使许多患者错过 最佳康复时期,导致患者日后生活质量下降。越 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早期康复是指患者在脑卒中 后,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清楚、神经系统症状不 再恶化48h后进行康复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除 外)。
所以患者只有通过系统康复训练,分阶段、 有目的性、针对性地进行反复动作强化训练, 而致大脑运动皮质区“动作定型”的完成。因 此,中西医康复应走汇通之路。在不违背各自 的理论原则的前提下,进行康复方法上的合作, 取长补短,建立一套融合两套康复理论体系的 康复方法,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势必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脑卒中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 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等为 主要临床表现,具有发病急骤,病情 变化迅速,与风之善行数变特点相似 ,故又名“中风”,是中老年的常见 病、多发病。
脑卒中偏瘫的中医综合康复
相当于西医 学的急性脑血管病,
脑栓塞 脑血栓形成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缺血性脑卒中 脑卒中 出血性脑卒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