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I加拿大一枝黄花群落S和芦苇群落P中土壤线虫组成和营养

合集下载

加拿大一枝黄花对土壤营养元素吸收与转运特征

加拿大一枝黄花对土壤营养元素吸收与转运特征
生产 。
l ce ss mp ig sts.a d t l n nd s i s mp e r n i iual olc e e td a a ln i e n hep a ta ol a lswe ei d vd l c le t d.Th c umu ain a r n l c to te n fs v y ea c l to nd ta so ain patr so e —
N,a d t e a c mu ae a tr e e al hg e h n . I i ee t og n ,s v n ee n s i d vd al a o i v r n g t e n h c u ltd f co w r l ih r t a o e n df r n ra s e e lme t n i i u y b d p st e o e ai s n f l i v e e t o h c u l t n o a so ain o t e lme t.I o e u s h o sa d ro s t e c n e t o e aiey c reae f cs n t e a c mu ai r r n l c t foh ree n s n f w rb d ,s o t n o t , h o t ns fP n g t l o r ltd o t o l v w t h ,Mn a d Z o t n ,r s e t ey n f w r u s h o tn fN p s iey c r l td w t h o tn fMn;I i e - i t e Mg h n c n e t e p ci l ;I o e d ,t e c n e t o i v l or ae i t e c n e to n v l b o t e h n df r f e t ra s h n g n ,t e K,Ca o ,Mg n a d Mn c ne t f n p st ey c reae i a h o h r ,Z n o tn t o i v l o r ltd w t e c t e . oe i h Ke wo d : oi a o c M d n i L ;n t e tee n ;a c mua in;t n lc t n y r s S l g 8 d e s . ur n l me t c u lt s i o r s ai a o o

关于福寿螺、加拿大一枝黄花的防治的议案

关于福寿螺、加拿大一枝黄花的防治的议案

关于福寿螺、加拿大一枝黄花的防治的议案1.引言1.1 概述福寿螺和加拿大一枝黄花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两个重要生态问题。

福寿螺是一种入侵性生物,对水生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它们以其繁殖力强、传播途径广等特点,迅速扩散并危害了许多水域。

加拿大一枝黄花则是一种入侵性植物,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它们生长迅速、竞争力强,在入侵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面临严重威胁。

本议案拟对福寿螺和加拿大一枝黄花的防治进行深入探讨,旨在提出可行的防治措施,保护生态环境的健康和生物多样性的持续发展。

首先,通过对福寿螺的生态特征和危害传播途径的研究,我们将深入分析其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威胁,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治策略奠定基础。

其次,我们将探讨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其入侵所带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法,以减少其对当地植物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通过本议案的研究和阐述,我们将进一步认识到福寿螺和加拿大一枝黄花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更加清楚它们所带来的危害。

我们将总结出对福寿螺和加拿大一枝黄花进行有效防治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对可行的防治措施,以期促进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

以此为基础,我们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福寿螺和加拿大一枝黄花防治的重视,加强科学研究和监测机制,培养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共同推动对这两个生态问题的有效治理。

只有通过持续的合作和努力,我们才能够为后代留下一个更加美好和可持续的生态环境。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主要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概述了福寿螺和加拿大一枝黄花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威胁,并介绍了本文的结构和目的。

正文部分包括关于福寿螺和加拿大一枝黄花的防治的详细内容。

其中,2.1部分详细介绍了福寿螺的生态特征以及其危害和传播途径;2.2部分则阐述了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入侵影响和相应的防治方法。

结论部分对福寿螺和加拿大一枝黄花的防治的重要性进行总结,并提出可行的防治措施建议,以期对相关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加拿大一枝黄花

加拿大一枝黄花

加 拿 大 一 枝 黄 花
一枝黄花
热心市民全城通缉一枝黄花 环保部门将安排人员及时查实处理
我在花盆里面发现了两株加拿大一枝黄花,昨天,市民王小姐打来电话,称自己在龙岗区某学校看 普及:一枝黄花不是“霸王花” 到了疑似加拿大一枝黄花,询问该如何处理?昨天,本报热线响个不停,跟王小姐一样,很多市民打来电 我看到黄花了,但不知道是不是加拿大一枝黄花,对此,本报专门咨询了环保部门。 环保部门表示,加拿大一枝黄花和一枝黄花是不同的,加拿大一枝黄花作为外来物种有很强的杀伤力, 话反映“霸王花”踪迹,希望能够及时处理。来电:我不确定这个是不是加拿大一枝黄花?如果是的话我 而且长得很高大,最高能长到3米,一般在其生长的地方无别的植物“容身之处”,当年是作为观赏性植 想拔除它,可怎么拔呢?为什么在花盆里面也会发现加拿大一枝黄花呢?市民王小姐打来的电话是“疑问 物从国外引进的。 一枝黄花作为本土的植物,则没有这么强的杀伤力,也不会对别的植物造成威胁,当然它的花也没有 重重”,而且“环环相扣”。对于她的问题,记者专门咨询了环保部门工作人员,才帮她一一解开了谜团。 那么漂亮,长得比较矮小。 我看到的这个黄花高 1.5米左右,只有两株,像穗子一样的花,呈羽毛状,王小姐如此描述。环保部门的工 听完环保部门的解释之后,你可明白了,加拿大一枝黄花和一枝黄花是不一样的。环保部门要对付的 仅仅是加拿大一枝黄花,而非一枝黄花。 作人员随后认定,王小姐家中的确实是加拿大一枝黄花。环保部门提醒读者,如果市民想像王小姐一样拔 除零星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则可以用铁锹或别的工具将其连根挖掉,然后晒干之后烧掉它,或者深埋它, 使其缺氧致死。为什么一枝黄花会钻到花盆中呢?环保部门的工作人员解释,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生命力很 强,现在部分花店用它做配花,市民从花店购买花束之后,等到花谢了可能就将其扔了,加拿大一枝黄花 除了能通过种子传播,还能通过根茎来传播,钻进花盆也不是没有可能。

加拿大一枝黄花

加拿大一枝黄花

生长习性
加拿大一枝黄花加拿大一枝黄花从山坡林地到沼泽地带均可生长,常见于城乡荒地、住宅旁、废弃地、厂区、 山坡、河坡、免耕地、公路边、铁路沿线、农田边、绿化地带。喜阳不耐阴,在高大遮阴的乔木下基本没有发现 正常生长的群落。耐旱,耐较贫瘠的土壤,因此,山坡荒地都能生长良好,甚至在水泥地裂缝、石缝中也能茂盛 生长。而在湿度较大、水分充裕的地区,往往植株较为矮小细弱,叶色偏淡。加拿大一枝黄花是多年生根茎植物, 以种子和地下根茎繁殖。每年3月份开始萌发, 4-9月份为营养生长,7月初植株通常高达1米以上,10月中下旬 开花,11月底至12月中旬果实成熟,一株植株可形成2万多粒种子,所以每株植株在第二年就能形成一丛或一小 片。
根据观察发现,加拿大一枝黄花主要危害的是荒地和免耕地,在有人工栽培措施的地方很少发现。
2021年11月,加拿大一枝黄花袭扰郑州、洛阳、新乡、武汉等地。
2021年11月,发现这种黄花驻马店已出现。
2022年10月28日,陕西商洛市林业部门确定商洛首次发现“加拿大一枝黄花”,并在全区开展排查工作,计 划统一挖除并焚烧。
2022年11月初,枣庄市市中区城区东湖小学附近发现有7簇入侵物种加拿大一枝黄花。11月10日上午,市中 区农业农村局联合区市政园林服务中心、永安镇政府对该处加拿大一枝黄花进行深挖铲除、焚烧、深埋处理。
防治方法
拔除 焚烧
药剂 治理
加拿大一枝黄花一般于3月上旬萌芽出土,4-9月份为营养生长期,10月中下旬开花,11月底至12月中旬种子 成熟,为有效减少种子传播源,要抓住一枝黄花种子还未成熟的有利时机,迅速将所有一枝黄花植株连根拔除并 通过中耕将遗留在土壤中的根茎等无性繁殖器官拣除,带出田外集中焚烧销毁,做到斩草除根。
分布范围

在所给的坐标系中绘出加拿大一枝黄花和繁缕的种群

在所给的坐标系中绘出加拿大一枝黄花和繁缕的种群

2.1 2.0 2.8 1.8 1.9 2.5 3.2 1.4
1.1 0.4 1.7 1.5 1.5 1.5 1.1 1.0
0.2 0 1.3 1.0 1.2 1.1 0.5 0
0 0 0 0 1.0 0.6 0 0
(1) 该群落中加拿大一枝黄花与其他植物向的关系是竞争 。 (2)在所给的坐标系中绘出加拿大一枝黄花和繁缕的种群 密度的变化曲线。
(3)本调查采用的方法是 样方法 ;取样的关键除应考虑样 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 随机取样 ;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 是 计算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 (4)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考虑.本调查结果给我们的 启示是 某些外来物种的引进和管理不当会导致生态灾难。 。 引进外来物种应慎重,加强生物安全性监测
五、调查结束后的工作
江苏省高考所要求的调查类实验
(14)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
(15)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17)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07年江苏增加的对实验能力的要求 (5)能参与所列实习与研究性学习活动,初步具备设 计调查方案的能力,掌握科学调查的基本方法.
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P56
一、调查方法:全面调查或抽样调查 1.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调查工作;小组中成员也可分工 进行调查。 2.每个小组可调查周围熟悉的4~10个家庭(或家系)中 遗传病的情况。 3.调查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 如红绿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视(600度以上)等。 4.具体方法:访谈调查或性状检查调查
二、统计人类遗传病的基本方法
1.统计被调查的某种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 某种遗传病的患病人数 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 某种遗传病的被调查人数 ×100% 2.对遗传病的调查分析,要进行系谱分析,确定该病的遗 传方式;对上述提到的常见人类遗传性状,选一个性状进 行家系调查,作系谱分析; 3.通过调查,收集数据并分析,得出各种遗传性状的遗传 方式;

恶性杂草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 L.)的生物学特征及危害概述

恶性杂草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 L.)的生物学特征及危害概述

恶性杂草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 L.)的生物学特征及危害概述摘要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 L.)作为我国华东地区的一种重要外来入侵杂草,给农林生产、入侵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以及人类的健康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本文综述了这种恶性杂草的生物学以及生态学特征,以及该杂草的入侵造成的危害。

关键词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外来杂草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 L.)原产于北美,属菊科(Asteraceae)一枝黄花属(Solidago L.),于1935年作为观赏植物引入我国上海、南京等地栽种,后逸生为恶性入侵杂草。

在入侵地快速繁殖蔓延,现已成为华东地区荒地以及公路沿线等的主要杂草。

由于我国东部气候等条件适宜,还在向更大的范围扩散。

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业生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易导致土著种的灭绝,以及造成物种、基因的均质化。

1 特征概述1.1 种类特征据中国植物志记载,一枝黄花属约有120余个种,原产美洲地区。

我国境内生长的主要有4个种,即毛果一枝黄花(Solidago virgaurea)、一枝黄花(Solidago decurrens)、钝苞一枝黄花(Solidago pacifica)和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

加拿大一枝黄花存在着数个不同的变种和亚种,主要倍性有二倍体(2n=18)、四倍体(2n=36)和六倍体(2n=54),形态上十分相似,很难区分。

在原产地加拿大一枝黄花3种倍性都有,而入侵我国的据调查仅发现了四倍体和六倍体。

本杂草实验室从江浙沪等地采集的种,经倍性测定为四倍体与六倍体,与在原产地生长的三种倍性植株在形态及生理性状上都存在较大差异。

1.2 形态学特点加拿大一枝黄花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地上茎直立,具根状茎。

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2cm~20㎝,宽1cm~3㎝,边缘不明显锯齿状,叶脉于叶中部呈三出平行脉状,表面粗糙,被毛。

外来种加拿大一枝黄花与土著种芦苇根际土壤线虫群落比较

外来种加拿大一枝黄花与土著种芦苇根际土壤线虫群落比较
许 湘琴 , 陆 强 , 植 华 , 慧 丽 林 陈
( 州 师 范 大 学 动 物适 应 与进 化 杭 州 市 重 点 实 验 室 , 江 杭 州 3 0 3 ) 杭 浙 1 0 6
摘 要 : 比较 外 来 入 侵 种 加 拿 大一 枝 黄 花 ( oia o a a ess ) 土 著 种 芦 苇 ( ha mi s utai) 为 S l g n d niL. 与 d c P rg t s l ea r s 根 际 土 壤 线 虫 多 样 性 和 群 落 结 构 的差 异 , 者 分 别 于 2 0 年 4月 ( 笔 09 出苗 期 ) 9月 ( 花 期 ) 1 月 ( 萎 期 ) 杭 、 开 和 2 枯 对
V01 1 . O NO. 5 Se . 2 1 p 01
D I 0 3 6 /.sn 1 7 — 3 X 2 1 . 5 0 0 O :1 . 9 9 ji . 6 42 2 . 0 1 0 . 1 s
பைடு நூலகம்
外 来 种 加 拿 大 一枝 黄花 与 土著 种 芦 苇 根 际 土壤 线 虫群 落 比较
起 特别 重视 . 主要 因为 : 这 线虫 是土 壤 中 的优 势类 群 , 种类 繁多 , 数量 巨大l ; _ 线虫是 碎 屑食 物 网 的重要 组 1
收 稿 日期 :0 1O —1 2 1一42
基 金 项 目: 江省 教 育厅 科 研 基 金 项 目 ( 0 9 7 3 ) 杭 州 师 范 大 学 科 技 创 新 基 金 项 目( o 9 J0 ) 浙 Y2 0 0 9 6 ; 20 x 0 9 .
中 图分 类 号 : 5 . 7 Q9 9 1 1 文献标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1 7 — 3 X( 0 1 0 — 4 50 6 4 2 2 2 1 ) 50 3 - 9

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研究进展

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研究进展
McCune 发现报道了加拿大一枝黄花的乙醇提取 物 的 DPPH 与 DCF / APPH 的自由基清除能力高于绿茶、咖 啡、 抗坏血酸和 Trolox; Apati 发现该植物中抗氧化能力很强的 槲皮素、芦丁以及绿原酸含量较高; 王开金[11]等对其中的 黄酮类成分的抗氧化与自由基的清除活性及其构效关系作 了进一步的研究。另外,还具祛痰,止咳的作用。 3 结语
刘晓月[16]等通过对 4 株人癌细胞系,肝癌 SMMC7721 ,白血病 K562、乳腺癌 Bcap37 和肺腺癌的体外抑制实验发 现,加拿大一枝黄花花序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浸膏具有较 强的体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能力。 2. 7 解热,镇痛及抗炎作用
用热板法测定 小 鼠 的 痛 觉 反 应 时 间,二 甲 苯 耳 肿 胀 法 测定抗炎作用[17]。结果表明,加拿大一枝黄花高剂量组能 延长小鼠的 痛 阈 时 间,高 低 剂 量 都 具 有 明 显 的 抗 炎 作 用。 可见,加拿大一枝黄花具有解热镇痛,抗炎作用。 2. 8 其他生理活性
二萜类成分是一枝黄花属植物中分布最为广泛的一类 化合物,已经发现有约 100 个,大致分为 4 类。 1. 2. 1 松香烷型
Anthonsen 从加拿大一枝黄花中发现了一个 A 环开环的 松香烷二萜[3]。 1. 2. 2 半日花烷型
从一枝黄花属植物中共发现 14 个半日花烷型二萜类成 分。Bohlmann 等从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地上部分分离到 3 个 化合物,从根中分离得到 2 个化合物[4]。 1. 2. 3 克罗烷型
本植物已分离鉴定出的化学成分包括: 多炔类、二萜 类、三萜和三萜皂苷类、酚类、黄酮类、植物精油等。 1. 1 多炔类成分
从一枝黄花属植物中发现的多炔类化合物,主要为脱 氢母菊酯类衍生物。Lu 等从 S. canadensis 中鉴定了母菊内 酯衍生物共 4 个多炔类成分[2]。 1. 2 二萜类成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录I 加拿大一枝黄花群落(S)和芦苇群落(P)中土壤线虫组成和营养类群
Appendix I Composition and trophic groups of soil nematodes associated with two communities dominated respectively by Soli-dago canadensis (S) and Phragmites australis (P)
镇海Zhenhai 平湖Pinghu 慈溪Cixi 奉贤Fengxian 海盐Haiyan 杭州Hangzhou 线虫属
Nematode taxa
S P S P S P S P S P S P 功能团Guild Achromadora
+++ + – – – – – +++ – ++ – + Al 3 Acrobeles
+ – – – – – +++ + – – + + Ba 2 Acrobeloides
– – – – ++ ++ – – – – ++ ++ Ba 2 Aglenchus
– + – – – + ++ ++ + + +++ ++ H 2 Alaimus
– – – + – – + + ++ – – + Ba 4 Anoplostoma
– – – – – – – ++ – – – – Ba 2 Aphelenchoides
+ ++ – + – – – + + – + – Fu 2 Aphelenchus
++ + + – – – ++ – ++ – – – Fu 2 Aporcelaimium
++ – + ++ ++ + ++ – +++++ ++ ++ Om 5 Boleodorus
+ ++ – – – + – ++ + + – – H 2 Campydora
– – – + – – ++ + – – – – Om 3 Cephalobus
+ + + ++ – + + + + ++ + + Ba 2 Chiloplectus
– + – – – – – – – – – – Ba 2 Chronogaster
– – – – – – + ++ – – – – Ba 3 Criconemoides
+ – – – – + +++ +++ – + + + H 3 Cylindrolaimus
– – – – – – + ++ – – – – Ba 1 Diphtherophora
– – – – – – ++ – – – – – Fu 3 Diplolaimella
– – – – – ++ – – – – – – Ba 2 Diplolaimelloides
– +++ – – – + – + – – – – Ba 2 Diploscapter
– ++ – – – – – + – – – – Ba 1 Discolaimoides
++ – – – – – ++ – ++ – – – Ca 5 Enchodelus
– – – – – ++ – – – – + – Om 4 Eucephalobus
++ ++ + ++ – + ++ + – ++ – + Ba 2 Eudorylaimus
++ – – + – – ++ + ++ + – – Ca 4 Helicotylenchus
+ ++ +++ +++++++++++ +++ ++ +++ +++ +++ H 3 Hypodontolaimus
– – – – – – ++ ++ – – – – Al 3 Labronema
– – – – ++ + – – – – ++ + Ca 4 Laevides
+ – – – – – – – + – – – Ca 5 Mesodorylaimus
+ + – – ++ ++ – ++ +++++ + + Om 4 Mesorhabditis
++ ++ – – – + ++ – – – + + Ba 1 Monhystera
+++ + – + + + – + ++ + + – Ba 2 Mylonchulus
+++ + + ++ – – – + + ++ – – Ca 4 Neotobrilus
+ – – – – – – – – – – – Ca 3
Nygolaimidae a – – – – – + – – – – – – Ca 5 Odontolaimus + – – – – + – – – – ++ – Ba 3
Panagrolaimus ++ + – – – + – – + + ++ ++ Ba 1
Paracyatholaimus ++ – – – – ++ + ++ + + + + Al 3
Paratylenchus – + – – – ++++ ++ – – – + H 2
Plectus – + – – – – + ++ ++ – – – Ba 2
Prismatolaimus ++ – – + – + + ++ ++ + ++ + Ba 3
Pseudodiplogasteroides – +++ – – – – – – – – – – Ba 1
Psilenchus
– + – – – – ++ + ++ ++ – – H 2
Qudsianematidae a + – + – – ++ – – + – + – Ca 4 Rhabditidae a
– – – – – – – – – + – – Ba 1 Rhabdolaimus
– – – – – + – – – – – – Ba 3 Rhadbitis
– ++ – – ++ ++ – ++ + + ++ + Ba 1 Seinura – – – – – ++ – – – – + + Ca 2
镇海Zhenhai 平湖Pinghu 慈溪Cixi 奉贤Fengxian 海盐Haiyan 杭州Hangzhou 线虫属
Nematode taxa
S P S P S P S P S P S P 功能团Guild Terschellingia
– – – – – – – ++ – – – – Ba 3 Timminema
+ – – – + + – – – – +++ ++ Om 5 Trilabiatus
– – – + – – – – + – – – Ba 1 Tylencholaimus
+ – ++ + – + ++ ++ ++++ ++ + Fu 4 Tylenchorhynchus
+ + + ++ – – + + + ++ – + H 3 Tylenchus ++ + + – + + + ++ ++ + +++ +++ H 2 Tylocephalus + – – – – – – – – – – – Ba 2
(1) +++ 优势属; ++ 常见属; + 稀有属; – 没有出现; (2) H: 植食性线虫; Al: 食藻类线虫; Fu: 食真菌类群; Ba: 食细菌线虫; Om: 杂食性线虫; Ca: 捕食性线虫; (3) 功能类群所附数值为每个属的cp 值; (4)上标a 表示该科包含一个属
(1) +++ dominant genus; ++ frequent genus; + rare genus; – not detected; (2) H: herbivores; Al: algal feeders; Fu: fungivores; Ba: bacterivores; Om: omnivores; Ca: carnivores; (3) Suffixed numbers of functional groups are cp values; (4) Superscripted letter a indicate containing one genu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