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欢树
《合欢树》优秀课件

作者的生平与创作风格
生平
作者出生于某个年代,经历了许多事情,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
创作风格
作者擅长用简练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来展现人物和情感,作品具有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作者的其他代表作品
要点一
《作品1》
描述了某个时代背景下的人物和故事,展现了作者独 特的艺术风格。
要点二
《作品2》
以某个历史事件为背景,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 会的变迁。
课程结构合理
课程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逻辑顺序进行编排,使得 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能够理解知识的应用和实践。
课程互动性强
课程中设置了多个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有助于调动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课程反思与改进
01
课程难度适中
本课程的难度适中,既没有过于复杂难懂的内容,也没有过于简单空泛
《合欢树》的影响与评价
获奖情况
《合欢树》曾获得国内外 多个文学奖项,证明了其 在文学领域的重要地位。
读者反响
《合欢树》深受读者喜爱 ,具有广泛的读者群体和 深远的社会影响。
学术研究
《合欢树》被众多学者和 研究者关注,成为研究中 国当代文学的重要作品之 一。
《合欢树》的未来研究展望
1 2
深入研究
未来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合欢树》的主题、艺 术特色和思想内涵等方面,挖掘其深层次的价值 和意义。
课程内容
课件内容包括课文背景介绍、作者介绍 、课文解析、拓展阅读和思考题等部分 。
思考题部分旨在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 入思考和分析,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 力和阅读兴趣。
拓展阅读部分提供了与课文主题相关的 补充材料,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加深对 课文的理解。
《合欢树》原文及阅读答案

《合欢树》原文及阅读答案展开全文《合欢树》原文及阅读答案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
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
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
“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
”我听得很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把她气得够呛。
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
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
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
为了我的腿,母亲的头上开始有了白发。
尽管医院已明说我的病目前没办法治,但母亲不死心,她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钱买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服用,让我洗、敷、熏、炙。
“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
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疾人救出困境。
可母亲仍不放弃,直到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这对于瘫痪病人实在太悬了。
后来母亲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
“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但又抱了新的希望。
“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她提醒我说。
她到处去给我借书。
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一样锲而不舍。
三十岁时,我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母亲却已不在人世。
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
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
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
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母亲为什么早早地走了呢?迷迷糊糊中,我似乎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老天爷可怜她,就召她回去了。
”这让我心里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风正在树林里吹过。
几年前,老街坊们就提醒过我:“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听了心里一阵抖。
还说,我家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
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小苗,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起来,竟是一棵合欢树。
合欢树课件

02 合欢树的形态特征
树形和树冠
树形
合欢树为落叶乔木,高度可达16米,树干直径可达50厘米。
树冠
树冠呈伞形或圆锥形,树冠的形状和大小因生长环境和树龄 而异。
叶片和花朵
叶片
叶子为偶数羽状复叶,由10-20片小叶组成,每片小叶呈椭圆形或披针形,长14厘米,宽0.4-2厘米。
种植密度
选择土层深厚、土壤疏松、排水良好 的地块,进行深耕施肥。
根据树体大小和生长特性,合理安排 种植密度,保证树木生长空间和通风 透光。
繁殖方法
采用播种、扦插和分株繁殖,播种繁 殖在秋季进行,扦插繁殖在春季进行 ,分株繁殖在早春或秋季进行。
养护管理
01
02
03
浇水
合欢树喜湿润,生长期需 保持土壤湿润,夏季高温 时增加浇水次数,冬季减 少浇水次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施肥
每年春季和秋季各施肥一 次,以有机肥为主,适当 补充氮、磷、钾等营养元 素。
修剪整形
根据需要修剪整形,保持 树形美观,修剪时要留有 足够的侧枝和叶片。
病虫害防治
病害
合欢树主要病害有枯萎病、锈病等,需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治。
虫害
主要虫害有蚜虫、红蜘蛛等,可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方法进行防治。
园林应用和景观设计
城市绿化
将合欢树应用于城市绿化 ,增加城市绿量,改善城 市生态环境。
景观设计
利用合欢树的美丽形态和 丰富的季相变化,进行景 观设计,营造优美的园林 景观。
乡村绿化
在乡村地区推广合欢树种 植,提高乡村绿化水平, 改善乡村生态环境。
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合欢树

忘记了合欢树 ,不 愿提起 ; 不敢去看合欢树,怕 睹物思人; 很想看看合欢树,悲 伤也成了享受 。
4、文中三次提到那个“不哭不闹” 的孩子瞪着眼睛看树影儿,谈谈你 对此以及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女的刚生了个 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我老记着,那儿还有个刚来到世上的孩子,不哭不闹 ,瞪着眼睛看树影儿。是那棵合欢树的影子吗?小院儿里只有那 棵树。
为什么以《合欢树》为题,而不是《我的母亲》?
情感载体:承载着母亲的爱,我的追忆。 象征意义:希望、信念、爱…… (以小见大)
以物为名的散文,物中常有人、有事,是某种 情感的寄托,某种精神的象征。
象征手法
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借 助某个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 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某些 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 知的形象,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 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十岁时,“我”作文竞赛获奖; 二十岁时“我”双腿残废,之后开始 写小说; 三十岁时“我”的小说发表。
2018年4月8日星期日
《合欢树》
品读前六段
在这几个时间节点,‚我‛和母 亲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请同学们小组 讨论,完成下面的表格。
2018年4月8日星期日
《合欢树》
时间 十岁
事件 作文获奖
母亲的表现 母亲警戒勉励 坚持执着地为 儿子治病
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 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 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母亲种下的树不仅仅是儿子感情的寄托,也泽
被他人。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 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的妈妈,也 会想到妈妈对他的爱。小孩子是作者自身的投 射,象征着生命与母爱的生生不息。 ☻结尾处,作者虽然失去了母亲,但却体会到宇 宙天地间一种生生不息的大爱,这种力量润物 无声,无私给予,不求回报,是孕育万物使生 命繁衍不息、生机勃勃的源泉。作者曾说“爱 是人类唯一的救赎”,作者在小孩子与合欢树 影上体悟到“生命不息,母爱常在”,在精神 上得到一丝安慰。
合欢树重点笔记

《合欢树》是史铁生的一篇散文,描述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对合欢树的喜爱。
以下是一些重点笔记:
1. 文章第一段描写了母亲在院子里种下合欢树的情景,表现了母亲的勤劳和爱。
2. 第二段描述了母亲对合欢树的呵护,以及作者对合欢树的喜爱。
3. 第三段描写了母亲去世后,作者仍然能够感受到母亲的爱,以及合欢树给作者的安慰。
4. 第四段描述了作者对母亲和合欢树的思念之情,以及合欢树在四季中的变化。
5. 第五段描写了作者对母亲和合欢树的感激之情,以及合欢树在作者心中的地位。
6. 第六段描述了作者对母亲和合欢树的怀念之情,以及合欢树在作者心中的意义。
7. 第七段描写了作者对母亲和合欢树的思念之情,以及合欢树在作者心中的重要性。
8. 第八段描述了作者对母亲和合欢树的感激之情,以及合欢树在作者心中的特殊意义。
以上是《合欢树》的一些重点笔记,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合欢树》教案(精选5篇)

《合欢树》教案(精选5篇)第一篇:《合欢树》教案《合欢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感悟作者对生命的理解,感受母子情深,学会爱,学会珍惜,学会感恩【能力目标】:品味作者沉静、淡然的语言风格所具有的情感张力。
【情感目标】:在体会了作者对母亲的情感后,从自身出发,领悟母爱,学会珍惜,学会感恩【教学重点】:体会字里行间渗透的母子深情,学会爱人,学会珍惜,学会感恩。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及合欢树的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方法】多媒体导入,师生对话,活动互动,自主合作探究法。
【课前准备】:1.利用网络搜集史铁生的作品《我与地坛》等相关文章,(让学生走进作者,铺设感悟课文的情感基础)2.阅读课文《合欢树》,完成教师设计的预习作业,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初步书写对文章的感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创设情境,叩击学生心扉,激情学生的情感波澜)1.播放歌曲《母亲》2、导语词:一曲《母亲》叩击了我们的心扉,也唤醒了我们的万千思绪。
有人说,“上帝不能亲自去每一个人家,于是创造了母亲”这一点我深信不疑!我们都有自己的母亲,对于母爱我们也有自己独特的的理解,那么史铁生又是如何诠释母爱,理解母亲的呢?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合欢树》走进史铁生的世界,走进史铁生对于他母亲的沉甸甸的回忆中。
3、走进作者,知人论世(检查学生预习情况,了解作家作品,铺设感悟课文的情感基础)1、作家简介:(学生先说,教师补充)2、多媒体展示史铁生的照片,作家简介以及主要作品。
3、提问:在这些画面上我们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史铁生,是不是和我们想象中的不一样呢?(多媒体展示作家作品)教师: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虽然坐在轮椅上却露出开朗的笑容的史铁生。
双腿瘫痪的史铁生二十多年来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并多次获得各项文学创作奖。
他克服了身体上的残疾而获得写作上的成功,我们可以想象他的艰辛和付出。
但是我们又如何想象那位伟大的母亲面对一个残疾的儿子她需要怎样的付出。
《合欢树》优秀课件

合欢树的象征意义
总结词
和平与友谊的象征
01
总结词
爱情的象征
03
总结词
文化传承的载体
05
02
详细描述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合欢树被视为和平与友 谊的象征,常被用于表达和平、友好、团结 等意义。
04
详细描述
在某些文化中,合欢树也被视为爱情 的象征,常被用于表达爱意和相思之 情。
06
详细描述
在一些文化中,合欢树被视为文化传承的载体, 常被用于文学作品、艺术创作等领域,成为表 达思想、情感的重要符号。
生态文学潮流。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代表了现代文学的里程碑
作为一部具有代表性的现代文学作品,它标志着文学发展的新阶 段。
成为文学教材的经典篇目
多次被选入各类文学教材,成为学生必读的经典之一。
对后世作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许多作家受到其启发,在创作中融入了合欢树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 涵。
对读者的启示与思考
1 2
之处。
相关研究资料与文献
《中国当代文学史》
通过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进行系统梳理,深入剖析了《合 欢树》的文学地位和影响。
《文学理论导引》
通过对文学理论进行系统阐述,为研究《合欢树》提供了重要的理 论支撑和指导。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专门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专业学术期刊,收录了大量关于《合欢树》 的研究论文和评论。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通过对合欢树的生长环境 和人类活动的描绘,表达 了作者对人与自然和谐相 处的向往和倡导。
人物形象分析
主人公
一个热爱自然、敬畏生命、对生活充 满热情的青年人。通过对合欢树的描 绘,展现了他的内心世界和对生命的 感悟。
《合欢树》

质 体 整 疑、探 感 知 究
带着对母爱的尊敬和感激,深情地朗 读课文,在朗读过程中勾画母亲关爱 史铁生的笔墨。
史铁生回忆了母亲生前与自己 相处的几个片断,他在回忆时的 心绪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你能体 会一下吗?
Q:
1、课文都写了哪些事?通过这些事 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
◆①我作文比赛得奖,引来母亲对儿时 作文的表白。 ②我腿残废,母亲帮我寻医问药。 ③我想写作,母亲给我借书。 ④母亲照料合欢树。 ⑤我不敢看又想去看合欢树。 母亲对我的爱及我对母亲深切的怀念。
5、作者在文章中三次提到自己的年龄。你认为他 在二十岁以后和三十岁以后对母爱各有怎样的体 会?
提示:① 二十岁以后,作者双腿残废,母亲
为了给他治病四处奔波,作者虽然感受到 母亲的爱,但却一味地沉浸在自身的痛苦 中,心情沮丧,不能真正地理解到母爱的 执着与无私。 ② 三十岁以后,作者在创作上接连获得成 功,他感念没有母亲就没有自己的现在, 痛定思痛,理解了母亲曾经的备受煎熬, 更体会到母爱的深厚与伟大。
6、合欢树运用的是象征的手法,也就是 也就是托物言志。你认为合欢树象征的是 谁,为什么?
合欢树既象征母亲也象征作者 。合欢树是母亲亲自栽种,寄托 着母亲的希望,所以象征着母亲 。同时,合欢树从弱小到花繁叶 茂,象征了作者的成长。
Hale Waihona Puke 断1: 10岁少 年时顽皮的,并不理解母亲对 自己才能的肯定
自暴自弃,一心只想写小 片断2: 20岁双腿残 说来填补空虚,忽略了母 亲痛苦心焦如焚,以及承 废时 受着的加倍痛苦 片断3: 30岁获奖成 虽小说获奖,母亲却已永 远“离去” 名后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欢树》教案
濮阳县三中 王国华
今日名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龙应台写给儿子安德烈的一段话: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
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
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
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学习目标:
1.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2.品味平淡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的真挚的感情。
3.感受母子情深,珍惜亲情,学会感恩。
有一种情感,它近在咫尺,因为过于亲近,也许,你一直逃避;有一种爱,它触手可及,
因为过于琐碎,也许,你一直抗拒。当有一天,世界上最疼你的那个人猝然离去,点点滴滴,
你才忆起,但一切,都已来不及„„今天让我们怀着这样一种情感来学习史铁生的一篇散文。
一、点滴积累:学习指导基础
二、感知课文
1、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文章,思考:文章从哪一段开始写到合欢树?
明确:第七自然段。
2、师:课文的前六段都写了哪些内容?我们先来赏析课文的前半部分。
三.品读课文
1、赏析课文前半部分
1)、读前六段 思考:这几段主要写了哪几件事?在文章中划出最使你感动的语句。
通过这些事情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
明确:四件事。1)母亲给我治病
2)母亲为我借书
3)母亲推我去看电影
4)母亲鼓励我好好写作
2)、在这几件事情中,哪些描写让你感动?
预设答案:
a、作文竞赛(十岁那年)第一自然段
b、“我”双腿残废后(二十岁)第二~三自然段
(1)给“我”治病:(找出具体的语句)
▲“母亲那时已不年轻,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肖像描写)
▲“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总能找来
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
“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动作描写)
▲“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心理描写)
▲“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语言描写)
(2)鼓励“我”好好写作:
“那就好好写吧”、“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你小时侯的作文不
是得过第一?”(语言描写)
(3)为“我”借书、推“我”去看电影:
“她到处去给我借书,/ 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动作描写)
师:正是通过对母亲的这些细节描写,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无条件的、无怨无悔的、坚强执着
的、牺牲自我的伟大的母亲。
2、赏析课文后半部分
请同学读课文7~12段,并圈划描写合欢树的句子。
总结合欢树的成长过程及母亲对它的态度。
在合欢树身上,母亲寄托了怎样的情感?(寻找母亲栽种、呵护合欢树的相关信息)
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瓦盆里。第三
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
它,不敢再大意。此时,母亲把合欢树的命运和儿子的命运紧密地联系起来,母亲希望合欢
树茁壮成长,其用意在希望儿子顽强地活下去。
合欢树是母亲亲自带回家,亲自栽种,细心呵护,并寄予着无限希望的树。寄寓着对治
好“我”的腿希望;寄寓着渴望“我”顽强活下去的希望,所以可以说合欢树是母亲的化身。
合欢树是母爱的具体的体现物,也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母亲把对儿女的疼爱融入了
对合欢树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中。
这便是作者为什么不用《我的母亲》为题,而用《合欢树》为题;为什么可以表现母爱
的载体很多,而独选“合欢树”的原因所在了。
四.合作探究:
1.文章多次写到那个小孩看树影的事,尤其是文章的结尾,有怎样的意味?
合欢树是母亲亲手栽下的,是母亲亲自料理过的,成了母爱的象征。母亲虽已逝去,而
合欢树仍在健康成长,“年年都开花,长得跟房子一样高了”,暗喻母爱长青,母爱永恒。
小孩暗合作者看到树想到母亲的心情 ,那个孩子代表着一个合家欢乐的家,这是史铁
生想要的,但已经不可能实现,合欢已经不可能了 。想着屋内幸福的三口之家与窗外的树
影相映成趣的画面,可以让“我”有多少愧疚,更有多少安慰。仿佛过去对母亲的狂躁和伤
害,可以借此补偿。
母爱是普遍的。那个孩子同样在母亲的庇荫下长大,他一定会记住童年的事,记住自己
的妈妈,母爱永远不会磨灭。
母爱又是独特的。
用一种间接的、含蓄的方式抒情,含而不露,韵味悠长。
2.“悲伤也成了享受”,怎么理解?
因母亲的去世而悲伤,又因想起和母亲生活的点点滴滴而感到幸福和温馨,从而产生一
种享受感,所以,悲伤也成享受。
3.归纳总结写法
文章选取了母子生活中的几件小事,将母亲对儿子的爱寄托在了一棵合欢树上,从而表
现了一种伟大的母爱。这正是散文创作中的一种手法——以小见大。正所谓“亦母亦子合欢
树,一枝一叶总关情”。
五、能力提升:(以下题目二选一,字数不少于50字。)
1、面对人生的不幸,史铁生绝望、沉沦了吗?请以“史铁生你是好样的________开头,写一
段话。
2、假如今天的史铁生站在妈妈的遗像面前,你觉得他会说些什么?请以“妈妈,我想对你说
________”开头,写一段话。
五.课外延伸
香港作家李碧华曾在日本一家小书店看到一本名叫《给母亲的短柬》的小册子——收集了社
会各阶层不同的人曾经不敢、不忍、不好意思、没来得及向母亲说的话。我选了一些给大家
分享——
“当我见到桔梗花砰然绽放,令我想起你在年轻的日子,大太阳下,持着一把伞。”
“求你来领我出去,妈,我在森林中迷路了! ”
“在我小时候,曾骂:‘你去死吧!’。现在,我多想把那小孩杀掉。”
“在电话中说真有点不好意思,所以我偷偷写个字条:‘对不起,妈’。”
“妈,我今天在巴士站见到一个女人很象你,我帮她提袋子了。”
“妈,你快乐吗?满足吗?——你猝然去世后四年,我才有力气问你这问题。”
“你一定很奇怪,我是从来不跟你写信的。彩子她有孕了,妈。”
一篇长文,一则短笺,不论是作家,还是普通人,都有着同样的情感内容,相似的人生
体验,你会发现其实史铁生想要表达的东西既是个性的独特的也是共性的普遍的。
这些短柬用的都是第二人称,史铁生从未以第二人称的形式写过母亲,或许这种形式的
话他只会深藏心底,绝不肯也没必要向他人透露,包括读者。
如果你是史铁生,你会用第二人称给母亲写一则怎样的短柬呢?
也可以选择另一项写作实践:带着从《合欢树》一文中得到的启示,给你自己的妈妈写
一则短柬,把不敢、不忍、不好意思向母亲说的话写下来。
最后我提一个希望,希望大家能收藏这篇文章,不管今天在这课堂之上,你理解了多少
或者说理解到什么程度,这都没有关系,只要你还记得这篇文章。十年、二十年后,请再次
读一读它,相信一定会有更新、更深刻的领悟。想请大家同时记住的还有这样一句话:
岁月流逝,无可挽回,但母爱永存,生命不息。
六、总结本课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母爱是伟大的,也是无私的,她沉浸于万物之
中,充盈于天地之间。她就像一场春雨,一首诗歌,润物无声,绵长悠远。让我们一同在满
文军的《懂你》这首歌中结束今天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这首歌非常的熟悉,那就亮出你们
的歌喉,释放出你们的感情,共同来诠释你们对母爱的理解。
七、布置作业:
1、 收集古今中外的吟咏母爱的诗文。
2、 用一段短文,抒写自己对母亲的爱与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