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生物学

合集下载

水生生物学定义

水生生物学定义

水生生物学定义、研究对象与内容1 定义:水生生物学是研究水生生物的形态、结构、在分类系统中的地位及其与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2.水生生物:指生活于水中的动、植物,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水生高等植物等1、浮游生物(Plankton):为悬浮在水中的水生生物,它们无运动能力或游动能力很弱,不能做长距离运动,而只能被动地“随波逐流”。

2、自游生物(Nekton):具有游动能力,有发达的运动器官(鱼等)。

3、漂浮生物(Neuston):依靠水的表面张力,漂浮在水面上,一般生活在水面静止或流动不大的水体中。

4、底栖生物(Benthos):栖息在水体底部,不能长时间在水中游动的一类生物。

5、周丛生物(Periphyton):生长在浸没于水中的各种基质表面上的有机体集合群。

1、藻类的定义是一群个体小、具有叶绿素,营自养生活,没有真正的根、茎、叶分化,以单细胞的孢子或合子进行繁殖的低等植物。

2、特征(1)一般个体微小,形态结构简单(2)具有叶绿素(3)能吸收光能和营养盐类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4)没有真正的根、茎、叶或没有真正的根、茎、叶分化(5)生殖器官简单,孢子或合子为单细胞,不开花结果。

4 藻类细胞的形态结构A形状:单细胞、群体、丝状体第一节蓝藻门(Cyanophyta)2、原生质体(色素区,中央区)(1)色素区色素:叶绿素a,β-胡萝卜素,蓝藻特有的藻蓝素(蓝藻藻蓝蛋白)、藻红素(蓝藻藻红蛋白),此外还有蓝藻黄素和蓝藻叶黄素。

藻体颜色:蓝绿色为主色素体:无,色素分散在原生质的周边部分,为色素区。

(2)中央区:无真正的细胞核,无蛋白核,无色素体。

位于细胞中央的相当于细胞核的物质称核质,蓝藻无真正的细胞核仅具核质,无核仁和核膜,为原核,所以蓝藻为原核生物。

▪又称为蓝细菌(Cyanobacteria)3、异型胞和厚壁孢子▪异型胞为一种光亮而透明的特殊细胞,其体比营养细胞大,球形或椭圆形,胞内无原生质、无色素、无颗粒,镜下看为无色透明,略带黄色,与营养细胞相连处有孔和向外突出的小瘤节即极节球(鱼腥藻)。

水生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

绪论一、水生生物学的基本概念Hydrobiology ---Freshwater Biology---Ocean Biology(一)定义:水生生物是指生活于水中的植物和动物,通常可分为海洋生物和淡水生物两大生态类群。

水生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其内容包括形态、分类、生态和生理四大部分,是阐明有关生活在水中生物生命活动的各种规律,并探讨其控制利用的学科。

淡水生物学是研究淡水中的生物科学。

具体讲:它是研究淡水生物(浮游生物、底栖动物、水生高等植物)的形态、分类、生理、生态、分布及其经济意义等的一门学科,对淡水渔业生产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水生生物的形态和分类,并以此来研究各种生物在分类系统中的地位,掌握鉴别的方法和步骤,用来探讨生物的系统演化、地理分布、生理生态和经济意义等。

淡水生物学主要研究淡水水域中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水生高等植物、底栖动物等的形态、分类和生态(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掌握其群落组成、种群结构及其数量变动规律,使有益种群得到增殖,有害种群得以控制,最终达到提高水体生产力目的。

(三)任务:1、认识一般水体主要是淡水水域中常见的动植物(尤其是浮游植物)种类;了解其生活习性及经济意义。

2、掌握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如数量种群影响因素和变动规律)以综合分析资料指导生产(鱼产力与水质关系)。

3、掌握一般水生生物(淡水生物)的调查分析方法。

(四)与其它学科关系: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与动物学、植物学、鱼类学、鱼类生态学、水化学、湖沼学、水文学关系密切,是池塘养鱼学、内陆水域增养殖学等专业课的基础学科。

二、水生生物学的产生和发展水生生物学从19世纪末叶(1870年)以后才兴起的一门学科(一)发展原因1、渔业发展:捕捞过度,资源变薄(根据饵料分析资源);与养鱼业发展有关(鱼类的饵料环境)。

2、工业污染:促使人们去进行净化水体,只有生物净化才不至于重复污染。

水生生物学 划分

水生生物学 划分

水生生物学划分水生生物学是研究水中生物的学科,涉及到海洋、淡水和河流等水域的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划分水生生物学的研究方向,并以人类的视角进行描述,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水生生物学的魅力。

一、海洋生物学海洋生物学是研究海洋中的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科学,涉及到海洋生物的分类、生理特性、行为习性以及与海洋环境的相互作用等方面。

海洋中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包括浮游生物、底栖生物、鱼类、海洋哺乳动物等。

海洋生物学家通过对这些生物的观察和研究,揭示了海洋生物的生活方式、繁殖策略以及对环境变化的响应能力。

二、淡水生物学淡水生物学是研究淡水环境中的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学科,包括江河湖泊、湿地等淡水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生态过程和生物地理学等方面。

淡水生物学家研究淡水生物的适应性和生态位、物种分布和区系形成机制等,为保护和管理淡水生态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三、河流生物学河流生物学是研究河流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学科,涉及到河流中的鱼类、甲壳类动物、底栖生物等。

河流生物学家通过对河流生物群落的调查和监测,研究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了解河流生物对水质和河岸环境的响应,为河流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四、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是研究和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的学科,旨在保护和维持水生生物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论和方法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开展物种保护和栖息地保护、控制入侵物种等。

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者致力于保护濒危物种、恢复退化生态系统,并通过教育和公众参与,提高人们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和理解。

总结起来,水生生物学是一个综合性学科,涵盖海洋生物学、淡水生物学、河流生物学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向。

通过对水生生物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水生生物的生态适应机制、生物多样性的分布规律以及水生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这些研究对于保护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维护水域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水生生物学课件

水生生物学课件

水生生物学课件水生生物学是研究水中生物的生态学、分类学、形态学、解剖学、生理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以及它们和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

水生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学科,对于人类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一、水生生物分类学水生生物分类学是水生生物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主要研究水生生物的分类和命名。

水生生物分类学是建立在生物分类学理论基础上的,使用系统分类法对水生生物进行分类。

水生生物可以分为两类: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

水生植物可以分为藻类、水生植物、浮萍类、水蕨类、菱形植物等。

水生动物可以分为宝螺、龟、鱼、虾蟹、水母以及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

二、水生生物的形态和结构水生生物的形态和结构是水生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水生生物的形态和结构可以反映出水生生物的生活方式、生存环境以及生存习性。

水生植物的结构相对较简单,由根、茎、叶和花组成。

水生动物的结构则复杂得多,不同种类的水生动物具有不同的生理结构和生活形态。

例如,水中哺乳动物如海豚、河豚的身体特别适应水中环境,它们的尾部和鳍能够帮助它们在水中游动。

水生无脊椎动物如虾、螃蟹的身体也非常适应水中环境,其身体表面覆盖有壳保护其身体不受伤害。

三、水生生物的生态学水生生物的生态学是研究水生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水生生态系统的特点和演化过程。

生态学重点关注水生生物和它们生存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水生生物的生态可以分为两部分,即水生生物生态和水生生态。

水生生物生态是指水生生物在生存过程中所显示出来的各种特征。

水生生态是指水生生物所生存的环境的各种特征。

水生生态系统是指在水中的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生命系统,包括湖泊、河流、海洋、低地和其他水域。

这些生态系统的发展和演化与其中的水生生物紧密关联。

四、水生生物的保护与控制近年来,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水生生物的开发,许多水生生物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

为了保护和控制水生生物,相关部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限制对水生生物的破坏。

水生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

水华:有些藻类在小水体和浅水湖泊中常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现色彩,这一现象称为“水华”赤潮:有些藻类在海水中大量繁殖且分泌毒素,形成“赤潮”囊壳:特殊的细胞壁状的构造,囊壳中常有钙或铁化合物的沉积,呈黄色、棕色甚至棕红色。

蛋白核:蛋白核是绿藻、隐藻等藻类中常有一种细胞器,由蛋白质核心和淀粉鞘组成。

与淀粉形成有关,又称之为造粉核。

藻类:藻类是低等植物中的一个大类,它同花草树木一样具有叶绿素,能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

假空泡:又称伪空泡,是某些蓝藻细胞内特有的气泡,充满气体,使植物体漂浮。

异形胞:丝状蓝藻类(除了颤藻目以外)产生的一种与繁殖无关的特别类型的细胞,它是由营养细胞特化而成的。

形状与一般细胞不同,细胞内缺乏或很少有藻胆素,没有假空泡和贮存物质,细胞壁较厚,圆形色淡,成熟的异形胞是透明的,其细胞壁在与相邻细胞相接处有钮状增厚部(极节球)。

厚壁孢子:丝状蓝藻常在丝状体上产生厚壁孢子。

厚壁孢子是由普通营养细胞增大体积,积累丰富营养,细胞壁增厚而成。

湖靛:微囊藻大量繁殖形成沙絮状水华,呈铜绿色,渔民称之为湖靛。

段殖体:蓝藻藻丝上两个营养细胞间生出的胶质隔片(凹面体)或由间生异形胞断开后形成的若干短的藻丝分段,又称藻殖段。

动胞子:又称游泳孢子,细胞裸露,有鞭毛,能运动。

静孢子:又称不动孢子。

有细胞壁,无鞭毛,不能运动。

似亲孢子:在形态构造上与母细胞相似的静孢子称为似亲孢子。

壳套:硅藻壳面边缘略有倾斜的部分。

相连带:硅藻细胞中与壳套相连且与壳面垂直的部分。

间生带:又称节间带、间插带。

数目一条两条或多条、花纹的形状。

隔片:具间生带的种类,有向细胞腔内伸展成片状的结构。

假隔片:隔片一端是游离的壳缝:是羽纹硅藻细胞壁上的一个重要结构,在壳面沿纵轴有一条裂缝即为壳缝,又称纵沟。

假壳缝:细胞壳面仅有横纹构成的假壳缝,而无真正的壳缝。

管壳缝:菱形藻等壳缝呈管状,称为管壳缝。

复大孢子:硅藻细胞经多次分裂后,个体逐渐缩小,到一定的大小时这种小细胞不再分裂,而产生一种孢子,以恢复原来的大小,这种孢子叫复大孢子。

水生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水生生物学:简述有关生活在水中生物生命活动的各种规律、探讨其控制利用的学科。

浮游生物:不能主动地作远距离水平移动的生物,大多体型微小,通常肉眼看不见。

自游生物:形状较大,游泳能力强,能主动的做远距离游泳。

Biomass:水域中单位面积/体积内生物的数量和重量。

生活史:藻类生长、繁殖的整个过程。

第一章:藻类的概述蓝、硅、黄、金、甲、隐、轮、裸、绿、红、褐。

硅、甲、蓝藻--海洋牧草蓝、硅、绿藻--淡水浮游种类中最多分类依据:有无色素体,何种色素体,储存物质,细胞、植物体形态,是否具有鞭毛及数量。

养殖上的意义:供人类使用:海带、紫菜、螺旋藻;鱼类饵料,鱼类产卵避难场所;可以发赤潮、水华,给养殖、水体生态平衡、人类食品、饮水卫生工业用水造成影响;死亡后沉积水底形成有机淤泥--肥源;工业原料。

藻类:具有叶绿素,自养生活,没有真正的根茎叶分化,以单细胞的孢子/合子进行繁殖的低等植物。

水华:小水体、浅水湖泊中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现颜色。

赤潮:海水中大量繁殖且分泌毒素。

危害:海水缺氧;堵塞动物呼吸道;可分泌毒素。

蛋白核:细胞器;通常有蛋白质核心和淀粉鞘组成,有的无鞘,与淀粉形成有关。

囊壳:某些藻类特殊的细胞壁状的构造,无纤维质,常有钙/铁化合物的沉积,黄/棕/棕红色接合生殖:有两个成熟的细胞发生接合管相结合或由原来的部分细胞壁相结合,在结合处的细胞壁融化,两个细胞或一个细胞的内含物,通过此融化处在接合管中或进入一个细胞中相结合而成合子。

同配生殖:形态上和生理上均相同的两个配子相结合的生殖方式、异配生殖:形态上和生理上不相同的两个配子,大的不活动--雌配子,小的较活动--雄配子。

软配生殖:卵和精子相结合的生殖方式,差别明显,大--卵,小--精子。

营养生殖:单细胞是细胞分裂,群体/多细胞是断裂生殖。

无性生殖:动孢子:细胞裸露,有鞭毛,能运动。

不动孢子:有细胞壁,无鞭毛,不能运动。

拟亲孢子:形态结构上和母细胞相似的不动孢子。

水生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水生生物学是研究水中生活的各种生物的科学学科。

它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包括水中生物的分类、生态学、行为学、生理学和进化等。

水生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可以是从微小的浮游生物到巨大的鲸鱼以及各种水生植物和动物。

一、水生生物的分类水生生物的分类是研究水中生物多样性和相互关系的基础。

根据生物的特征和形态,水生生物可以被分为不同的分类单元,如界、门、纲、目、科、属和种等。

通过对水生生物分类的研究,可以了解各个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史。

水生生物的分类不仅仅基于形态特征,还可以使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DNA测序分析。

这些技术可以揭示出物种之间的遗传关系和亲缘关系,有助于更准确地确定物种分类。

二、水生生物的生态学水生生物的生态学研究涉及到水中生物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

生态学家研究水生生物的栖息地、食物链、能量流动以及与其它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了解物种的生态需求和生存策略。

水生生物的生态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水生物种的分布、数量和生态位等特征。

通过对水生生物的生态学研究,可以评估和监测水体的生态健康状况,以及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三、水生生物的行为学水生生物的行为学研究了水中生物的行为模式和策略。

生物的行为对于它们的生存和繁殖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水生生物的行为学研究可以涉及到求偶行为、捕食行为、迁徙行为等。

通过对水生生物行为的研究,可以了解它们的社会结构、个体行为和种群动态等。

行为学研究可以揭示出水生生物的适应性和进化历程,以及它们在面对环境变化时的适应能力。

四、水生生物的生理学水生生物的生理学研究了水中生物的生物化学反应、代谢过程以及器官功能等方面。

生理学研究可以揭示出水生生物在适应水中生活时所产生的生理和生化变化。

水生生物的生理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水生生物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

通过对水生生物的生理学研究,可以揭示出它们在适应不同水体环境和气候条件下的生理特征和适应能力。

总之,水生生物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涵盖了分类学、生态学、行为学和生理学等多个研究领域。

水生生物学和海洋生态学

水生生物学和海洋生态学

水生生物学和海洋生态学水生生物学和海洋生态学是对水域中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进行研究的学科,它们主要关注水中生物的多样性、生态学相互作用以及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本文将介绍水生生物学和海洋生态学的定义、重要性以及涉及到的研究领域。

1. 水生生物学的定义水生生物学是研究水中生物的学科,涵盖了淡水和盐水生物群落。

它研究的对象包括各种水生动植物,以及它们所处的水环境、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等。

水生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广泛,既包括对生物分类、生物地理和进化关系的研究,也包括对水生生态系统的生态学和环境影响评价等研究工作。

2. 海洋生态学的定义海洋生态学是研究海洋生物群落及其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研究的范围广泛,从微观的生物个体到宏观的海洋生态系统都是研究的对象。

海洋生态学不仅涉及到海洋生物多样性、生态学相互作用和能量流动等基础研究,还包括对海洋环境变化、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保护与管理等应用研究。

3. 水生生物学的重要性水生生物学在许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水中生物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形式之一,通过研究水生生物可以更好地了解生命的起源和演化。

其次,水生生物对于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功能至关重要,它们参与着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生态平衡的维持。

此外,水生生物还是许多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中的重要模型生物,通过对其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生物学原理。

4. 海洋生态学的重要性海洋生态学的重要性源于海洋生态系统的广泛性和其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其中包含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复杂的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海洋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揭示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相互关系和能量传递过程。

此外,海洋生态学还可以为海洋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促进人类与海洋的和谐发展。

5. 水生生物学和海洋生态学的研究领域水生生物学和海洋生态学涉及到多个研究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物种与生物多样性研究:研究不同水域中的物种组成、分布规律和多样性指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生生物学》复习题1 名词解释1. 似亲孢子:藻类在形态结构上与母细胞相似的不动孢子2. 复大孢子:硅藻细胞经多少分裂后,个体逐渐缩小到一定限度,细胞不再分裂而产生一种孢子,以恢复原来的大小的孢子。

3. 段殖体:丝状蓝藻藻丝分出的短的分段,又称藻殖段4. 咀嚼器:是轮虫消化系统中特有的构造,它与头冠结合,与取食有关,用以磨碎食物,下部常具2~7 个唾液腺。

5. 假空泡:是某些蓝藻细胞内特有的气泡,显微镜下呈黑色、红色或紫色的不规则形。

6. 壳缝:是羽纹硅藻细胞壁上的一个重要结构,壳面中部或偏于一侧具有一条纵向的无纹平滑区称为中轴区,在壳面沿纵轴有一条裂缝即为壳缝又称纵沟。

菱形藻等壳缝呈管状,称为管壳缝。

7. 壳弧:枝角类头部两侧各具一条由头甲增厚形成的隆线,称为壳弧。

8.水生生物学:是研究水中生活的各种生物(除鱼、微生物以外的动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和控制利用的科学,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水生生物形态、分类、生理、生态及经济意义各个方面。

9 昼夜垂直移动:各种动物对光照条件有一定的要求和适应,因此,当水环境中光照条件发生变化时,动物的行为也因之发生改变,白天,当光照较强时,浮游动物则躲进较深的水层,而夜晚则上升到水的表层,随着光线的昼夜交替,浮游动物每昼夜往返运动一次,这种现象称为昼夜垂直移动。

10. 自游生物:(游泳生物)是形状较大、游泳能力很强、能主动地做远距离游泳的生物,也能逆流自由行动。

11.漂浮生物:在水面区生活的生物类群称漂浮生物,它们的身体一部分在水中,另一部分则露出水面。

12.底栖生物:指水中营异养生活的浮游动物,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时间生活于水体底部的水生动物群称为底栖动物。

13. 固着生物:固着生活的生物,都属于固着生物。

指固着于底泥,石块或其它固着物上的生物。

在动物中除脊椎动物以外各门都有固着的种类。

14 浮游植物:淡水浮游植物主要是指各种藻、细菌和菌藻植物中的一些植物,浮游植物一般是小型的,它们有的是单细胞体,有的是群体或丝状体,丝状体多为不分枝的,还有多细胞分枝的丝状体。

齿式:软体动物齿舌带上角质齿的数目及排列方式用数字等符号表示称为齿式。

15. 湖靛:微囊藻大量滋生时,形成砂絮状消化,使水色呈灰绿色,当形成强烈水华时,常被风浪吹涌堆集在一起,好像在水面盖上一层厚厚的油漆,称之为湖靛。

16. 混交雌体:轮虫生殖主要以孤雌生殖为主,在环境条件适宜时,雌体产出非需精卵又叫夏卵,这种雌体称为孤雌生殖的雌体,夏卵直接发育为孤雌生殖的雌体。

当环境恶化时,雌体产出的卵,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为单倍体,这种卵称为需精卵,产生需精卵的雌体称为混交雌体。

17. 不混交雌体:轮虫生殖主要以孤雌生殖为主,在环境条件适宜时,雌体能不停地产出非需精卵又叫夏卵,这种雌体称为孤雌生殖的雌体又叫不混交雌体。

18. 夏卵:又称为需精卵,卵壳很薄,不需要经过受精,也不需要经过减数分裂,即可直接发育为可混交雌体。

19. 休眠卵:卵壳厚,壳上具花纹和刺,能抵御如高温或低温、干涸以及水质恶化等各种不良的环境条件,待外件条件改善后再发育为非混交雌体20. 刚毛式:第二触角的内外肢的节数以及游泳刚毛数与排列式的表示21. 无节幼体:身体椭圆形,不分节,具3 对附肢合一个红色的眼点,末端有一对刺毛,无口无肛门,未出现消化道,不摄食,完全靠卵黄来维持生活,活动于水的中上层,具强的趋光性。

22. 溞状幼体:真虾类刚孵化的浮游幼体期和枝鳃(对)虾类幼体发育的第三阶段的形态。

23. 原变态:是有翅亚纲中最原始地变态类型,仅见于蜉蝣目昆虫。

24. 半变态:属不完全变态类。

主要特征为幼期水生,成虫陆生。

25. 全变态:有翅亚纲内翅类昆虫在生命周期中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不同的虫态。

26. 水华:有些种(藻)类在小水体和浅水湖泊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现色彩的现象。

27. 赤潮:有些种类(浮游藻类、原生动物或细菌)在海水中一定条件下大量繁殖而且分泌毒素形成的现象。

28. 口器:水生昆虫头部由6个胚胎融合组成,成虫具有触角、上颚和下唇三种附肢,头部主要是昆虫的感觉器官和摄食器官——口器29. 厚壁孢子:普通营养细胞通过体积增大,营养物质的积累,细胞壁的增厚而形成。

具有极强的生命力,能在不利的环境中长期休眠,等外界条件变好后再萌发成新的丝状体。

30. 异形胞:丝状蓝藻类(除了颤藻目以外)产生的一种与繁殖有关的特别类型的细胞,它是由营养细胞特化而成的。

2 辨析题1.目前蛋白质含量最高的藻类是螺旋藻,不饱和脂肪酸较高的是球等鞭金藻,虾青素含量较高的是雨生红球藻。

耐盐性最强的绿藻是盐藻。

√2.藻类的同化产物有淀粉、脂肪、副淀粉、蓝藻淀粉、白糖素等。

√3.裸藻大量繁殖是池水水肥的标志。

√4.一般地,枝角类与轮虫相比,枝角类个体大,运动速度快,所以鱼苗开口时首先以轮虫为饵料,之后再以枝角类为主要食物来源。

√5.轮虫的生殖周期可分为:单周期、双周期、多周期和无周期4种类型√6.额器为枝角类特有的感觉器官。

√7.枝角类为雌雄异体动物,一般进行两性生殖来繁殖后代。

×8.枝角类的生殖周期一般是变化的。

√9.轮虫通常见到的个体是雄体,只在环境不良时才可见到雌体。

×10.隐藻、衣藻、盐藻、雨生红球藻均为绿藻门团藻目的种类。

×11.枝角类中没有间接发育,都是直接从孵育囊中孵化出幼溞。

×12.枝角类的非需精卵又叫夏卵,其染色体数目为2n。

√13.隐藻的水华是养鱼池水水质恶化的标志。

×14.裸藻门的同化产物有副淀粉√15.硅藻一年四季都能形成优势种群,以春、秋为盛。

√16.枝角类同轮虫一样,一般行孤雌生殖来繁殖后代,只有在环境条件不良时才进行两性生殖,所以一般很难见到雄体。

×17.枝角类的消化道无前肠、中肠、后肠之分。

×18.螺旋藻属于蓝藻门种类。

√19.轮虫为雌雄异体动物,只有在环境条件不良时才进行两性生殖。

√20.隐藻是重要的鞭毛藻类,种类较少,但在肥水池中极为常见,且常成为优势种。

√21.蓝藻的无性繁殖能产生以下几种孢子:内生孢子、外生孢子、厚壁孢子、藻殖段和藻殖孢五种。

×22.桡足类为雌雄同体,但一般行两性生殖。

×23.轮虫的头冠类型有7种,分别为:轮虫型(双轮型)、须足轮虫型、猪吻轮虫型、晶囊轮虫型、巨腕轮虫型、聚花轮虫型和胶鞘轮虫型。

√24.轮虫是一群小形的多细胞动物,其体腔为假体腔。

√25.轮虫在环境条件不良时会产生雄体,因为雄体不摄食,所以只能成活2-3天,但其生命力极强。

√26.绿藻门种类多,分布十分广泛,是鱼池浮游生物重要的主要组成成分,对渔业生产十分有利。

绿藻门只生活在淡水中,海水中不能生存。

×29.接合生殖在藻类的有性生殖中只存在于绿藻门的接合藻纲。

√30.对水产养殖者而言,所期望的是各种裸藻大量发生。

√31.原生动物的细胞核一般种类只有1个,但也有2个或多个的。

具有2个细胞核的种类,其大核为生殖核,小核为营养核。

×32.卤虫、丰年虫、枝角类都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

√33.枝角类的生长是不连续的,中间需要经过脱壳才能生长。

√34.甲藻是藻类中种类较少的一个类群,但在肥水鱼池中极为常见,且常成为优势种群。

×35.绿藻的无性繁殖能产生以下几种孢子:内生孢子、外生孢子、厚壁孢子、藻殖段和藻殖孢五种。

×36.藻类中的贮存物质都是淀粉。

×37.蓝藻的一些种类如螺旋藻,只能作为鱼类的饵料,不能作为人类的食物。

×38.卤虫、丰年虫、枝角类都不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鳃足亚纲。

×39.甲藻仅具一条顶生鞭毛,因此常被称为单鞭藻。

×40.原生动物没有细胞核。

×41.桡足类有胸足5对,其中第1对胸足随种类的不同有不同程度的改变,雌雄有显著的区别,是鉴定种类的重要依据。

×42.满江红科和槐叶蘋科的区别之一是有无根,槐叶蘋科有根,满江红科无根。

×43.轮虫的需精卵又叫休眠卵,其染色体数目为n。

×44.桡足类、枝角类都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

√45.枝角类的生长是不连续的,中间需要经过脱壳才能生长。

√3选择题1.隆线溞属于( B )A 轮形动物门轮虫纲B 节肢动物门甲壳纲C 环节动物门寡毛纲D 腔肠动物门水螅虫纲2.水轮虫属于( A )A 轮形动物门轮虫纲B 节肢动物门甲壳纲C 环节动物门寡毛纲D 腔肠动物门水螅虫纲3.蓝纤维藻属于( A )A蓝藻门蓝藻纲 B 黄藻门黄藻纲C 硅藻门羽纹硅藻纲D 裸藻门裸藻纲4.黄群藻(合尾藻)属于( C )A 黄藻门黄藻纲B 隐藻门隐藻纲C 金藻门金藻纲D 裸藻门裸藻纲5.营固着生活的藻类是( B )A 小球藻属B 鞘藻属C 小环藻属D 衣藻属6.表壳虫属于( A )A 原生动物门肉足虫纲B 原生动物门孢子虫纲C 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D 原生动物门鞭毛虫纲7.下列( C )具有附肢。

A 裸藻 B原生动物 C枝角类和桡足类 D水草8.下列轮虫中有被甲的轮虫中有4个前棘刺的是( B )A. 褶皱臂尾轮虫B. 萼花臂尾轮虫C. 长三肢轮虫D. 螺型龟甲轮虫9.卤虫属于( B )A 轮形动物门轮虫纲B 节肢动物门甲壳纲C 环节动物门寡毛纲D 腔肠动物门水螅虫纲10.下面不是赤潮藻类是( D )。

A. 红海束毛藻B. 盐生杜氏藻C. 夜光藻D.中肋骨条藻11.草履虫属于( B )A 浮游植物B 原生动物 C枝角类 D桡足类8.硅藻门植物的细胞壁富含()且具有排列规则的花纹。

因此,极其容易与其它藻类区分开来。

A叶绿素 B叶黄素 C 藻胆素 D硅质9.水网藻属于()A绿藻门绿藻纲 B 绿藻门接合藻纲 C 金藻门金藻纲 D 甲藻门甲藻纲10.剑水蚤属于()A 轮形动物门轮虫纲B 节肢动物门甲壳纲C 环节动物门寡毛纲腔肠动物门水螅虫纲11.胶鞘藻属于()A蓝藻门蓝藻纲 B 黄藻门黄藻纲 C 硅藻门羽纹硅藻纲D 裸藻门裸藻纲12.巨腕轮虫属于()A 轮形动物门轮虫纲B 节肢动物门甲壳纲C 环节动物门寡毛纲D 腔肠动物门水螅虫纲13.()能主动地做远距离水平运动。

A.浮游生物 B.自游生物 C.漂浮生物 D.底栖生物14.以下是挺水植物的是()A 芦苇B 菱C 苦草D 金鱼藻15.羽纹藻属于()A 绿藻门绿藻纲B 硅藻门羽纹纲C 蓝藻门蓝藻纲 D硅藻门中心纲16.硅藻门植物的细胞壁富含( D )且具有排列规则的花纹。

因此,极其容易与其它藻类区分开来。

A叶绿素 B叶黄素 C 藻胆素 D硅质17.水网藻属于( B )A 绿藻门绿藻纲B 绿藻门接合藻纲C 金藻门金藻纲D 甲藻门甲藻纲18.剑水蚤属于( B )A 轮形动物门轮虫纲B 节肢动物门甲壳纲C 环节动物门寡毛纲腔肠动物门水螅虫纲19.胶鞘藻属于( A )A蓝藻门蓝藻纲 B 黄藻门黄藻纲 C 硅藻门羽纹硅藻纲D 裸藻门裸藻纲20.巨腕轮虫属于( A )A 轮形动物门轮虫纲B 节肢动物门甲壳纲C 环节动物门寡毛纲D 腔肠动物门水螅虫纲21.( B )能主动地做远距离水平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