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物描写的作用及注意事项——七年级学习资料

合集下载

景物描写的六个作用

景物描写的六个作用

景物描写的六个作用
景物描写是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它可以通过描写自然环境、城市街道、建筑物等来丰富作品的情感和意境。

以下是景物描写的六个作用:
1.烘托氛围:景物描写可以通过描述天气、气息、声音等来烘托出作品的氛围,从而为读者带来更加真实的感受。

2.衬托人物:景物描写可以通过描述人物所处的环境来衬托人物的形象,从而更好地突出人物的性格和形象。

3.刻画情感:景物描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环境、建筑风格等来刻画人物的情感,从而更好地表达作品的内涵和主题。

4.增加趣味:景物描写可以通过描写景色的美丽和迷人来增加作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的眼球。

5.塑造背景:景物描写可以通过描述城市的繁华和萧条、自然环境的丰富和单调来塑造作品的背景,更好地表达作品的主旨。

6.丰富想象:景物描写可以通过描绘奇妙的自然景色或建筑物的特色来丰富读者的想象力,让读者更加投入到作品中。

在文学作品中,景物描写的作用非常重要,它不仅可以让作品更加生动和真实,还可以为读者带来更多的思考和感受。

- 1 -。

景物描写的作用(推荐5篇)

景物描写的作用(推荐5篇)

景物描写的作用(推荐5篇)第一篇:景物描写的作用※景物描写的作用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3、展示人物性格。

4、推动情节的发展。

5、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标题的作用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

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

4、具有象征意义。

5、语带双关。

6、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

7、吸引读者兴趣。

※景物描写的作用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3、展示人物性格。

4、推动情节的发展。

5、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标题的作用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

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

4、具有象征意义。

5、语带双关。

6、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

7、吸引读者兴趣。

第二篇:景物描写的作用景物描写的作用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如《孔已己》中开头对鲁镇酒店的格局的描写“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

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饯,买一碗酒。

”交代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具体的人文特点。

再如《一面》中第5段“门外,细雨烟似的地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

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冷气从裤管里向上钻。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及当时的自然环境,也暗含了当时的社会环境。

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驿路梨花》中的开头部分“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向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这句话写出了山高、山大,同人物当时反映出当时人物焦急的心情。

又如该篇课文第六段“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

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优美的景物衬托出人物愉悦、轻松的心境。

三、展示人物性格如《驿路梨花》中对小茅屋的描写:① “白木门板上用黑炭写两个字:‘请进’” ②“火塘里的灰是冷的,显然好多天没人住过了。

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1.物象描写:作者通过对景物的详细描绘,用文字形象地展现出物体的外观特征,使读者可以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画面。

例如,“阳光透过树林的缝隙洒满了整个草地,形成一片金黄的光影斑驳。

”通过这种描写方式,读者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阳光的温暖和树林的美丽。

1.提供了背景信息:景物描写可以为读者提供作品背景信息,让读者更好地了解故事发生的环境和时代背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2.引起读者共鸣:景物描写可以唤起读者对美的感知和情感,让读者产生共鸣和情感共振。

通过对美景的描绘,读者可以产生美的享受和情感共鸣。

3.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景物描写是文学作品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可以增添作品的艺术氛围,提高作品的艺术感。

4.深化作品主题:景物描写可以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进一步反映出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景物作为作品的背景,可以通过形象的描写,从而更好地体现出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和主题。

总之,景物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一种描写手法,通过对景物的详细描绘,可以唤起读者的感官感受和情感共鸣,增加作品的艺术感,并更好地体现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景物描写对于提高文学作品的艺术效果和艺术表达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景物描写手法及作用

景物描写手法及作用

景物描写手法与作用令狐采学(一)手法一、以动衬静,静态结合诗人描写景物很是注重景物静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还可以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

静态的结合往往和烘托相关。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

山泉因雨后水量充分,流势增年夜,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比方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条巨年夜的白练挂在山间,“挂”字化动为静。

再比方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用花落、月出、鸟鸣突出了春涧的幽静,二、虚实结合在景物描写中,虚是联想想象之景,如回忆想象未来或幻想幻觉之景;实指以后视听之景。

柳永《雨霖铃》想象别后之景。

李煜《虞美人》“栏杆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栏杆玉砌”“故国”是回忆中的景物。

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春风十里”,实景“尽荠麦青青”,昔盛更显今衰。

想像是虚写的关键,虚是为实办事的。

三、绘形绘声绘色所谓“绘形绘声绘色”,就是把自然界的声响、物体的形状与色彩等具体地描写出来,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陀斯妥耶夫斯基举过一个例子,他说“有个小银圆落在地上”,这个句子不敷好,应该写成“有个小银圆,从桌上滚了下来,在地上丁丁当当地跳着”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并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

色彩的渲染可以转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思归的感伤,如杜甫的另一首《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就是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山青翠,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景象清新,赏心悦目,却是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铺垫。

景物描写的作用描写景物的方法

景物描写的作用描写景物的方法

景物描写的作用描写景物的方法在我们的学习当中,景物描写是时常可以见到的。

那么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景物描写的作用描写景物的方法”,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景物描写的作用景物描写又称为自然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有:(1)写景衬托人物心情;(2)写景点明时令、地点;(3)写景表现人物关系;(4)写景表现人物性格。

首先,我们应从思想内容上考虑。

可以试着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抒发感情景与情常是互相渗透、相辅相承的,正所谓“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这是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诗歌、散文中尤为常见。

比如《春夜喜雨》,诗人精微描摹润物的春雨悄悄降临的景,以抒发诗人闻到春天气息的喜悦之情。

类似的古典诗词是很多的。

《春》、《听潮》中对春天、大海的赞美之情也是借助景物描写进行的。

二、渲染气氛这一点在小说、戏剧中很常见。

《生命的意义》一文用“冷冷清清”、“阴森森”的景渲染了刚刚遭受白匪屠杀、严重破坏的肃杀气氛;用“苍翠的小树”、“挺拔的青松”、“如茵的嫩草”又渲染了战胜白匪后欣欣向荣、充满生机的气氛。

《孔乙己》一文结尾部分写晚秋的凉意,给孔乙己的末路更增添了一种悲凉阴冷的气氛。

三、衬托人物这一点还可细分为衬托人物心理活动,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表达人物性格特征等等。

也经常出现在小说、戏剧中,写人的记叙文中也有。

《七根火柴》的开头写的是艰苦、阴森、荒凉的景色,烘托了卢进勇苦恼、着急和盼火的内心活动。

《社戏》描写了江南水乡的美丽图画,表现了孩子们去看社戏的欢快而迫切的心情。

《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出游之前有一段轻快明丽的景色,烘托了菲利普一家人欢快的心情;而见到落魄的于勒后,景色变得阴郁浓重,这就烘托了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

《驿路梨花》一文三次写梨树林和梨花,以物喻人,人与花交相辉映,衬托出梨花姑娘的美好心灵,表现了梨花姐妹助人为乐的思想品质。

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一、通过丰富的形容词例如,为了描写一个美丽的花园,我们可以使用丰富的形容词来描述花朵的颜色、姿态等,如“红艳娇美的玫瑰花”、“洁白如雪的百合”、“婀娜多姿的蔷薇花”等。

二、用典和对比用典可以运用一些有代表性的词语或成语来形容景物,增加文采和艺术感。

对比则可以通过对照来突出景物的特征。

例如,用典可以写作“烈日炎炎,大地如铁”,用来描写夏日的酷热、干燥和晴朗。

三、夸张和拟人通过夸张的手法,可以让景物描写更加生动有趣,引起读者的共鸣。

通过拟人则可以增加景物的形象形态,使之具有更多的情感。

例如,“大海翻涌,巨浪如山”,通过夸张来描绘海浪的磅礴和威力。

拟人可以写作“微风轻抚着大地的面庞”,通过拟人来形容微风的温柔和甜蜜。

四、通过细节刻画细节是景物描写的重要组成部分,细节的描写可以让读者更加真实地感受到景物的存在和特征。

例如,要描写一条小溪,可以细致地描述水流的声音、水面上的浮萍和水草等,来形成清晰而真实的画面。

五、运用五感通过运用五感,可以让读者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景物的存在和特征。

例如,要描写雨天,可以通过描述地面湿滑的感觉、细雨滴在脸上时的触感、雨中传来的清脆声音,来表达雨天的阴郁和湿润的感觉。

一、营造氛围景物描写可以创建一个具体的环境和背景,使读者产生一种沉浸感,使其更容易进入故事情节,增加故事的真实感和魅力。

二、增强阅读的趣味景物描写可以使阅读更加有趣,通过细致、生动的描写,激发读者的想象力,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到作品中。

四、揭示人物性格景物描写也可以揭示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人物所喜欢的环境、对景物的偏好、对景物的反应,都可以从景物描写中得知人物的性格特点。

例如,一个喜欢花草的人会对花草的描写更加感性而细腻,一个喜欢大自然的人会对山水的描写更加热情和放松。

总之,景物描写是文学创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各种描写手法和方法,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真实、丰满,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同时,景物描写也能够让读者更好地沉浸在故事中,产生更强的审美感受。

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一、景物描写的常见方法有:1、移步换景,变化角度:正如苏轼《题西林壁》中所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观察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景物的视觉形象会呈现出千姿百态,能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如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头两句写了秋山远景,后两句描绘的是秋山近景。

再如《小石潭记》中第一段关于发现小石潭的描写。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如《小石潭记》中第四段对潭中气氛的描写——“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3、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如《小石潭记》中第三段写小潭清流——“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来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运用比喻)4、动静结合:化静为动,以动衬静——《沁园春 .雪》中“山银蛇,原驰蜡象。

”// 《山居秋冥》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入若耶溪》中“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 《鸟鸣涧》中“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以静写动,化动为静——《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中“遥看瀑布挂前川”的“挂”字,化动为静。

5、展开想象,虚实结合:想像是虚写的关键,虚是为实服务的。

欧阳修《踏莎行》上阙写实:“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

下阙写虚:“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行人”想像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景,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得淋漓尽致。

景物描写的六个作用

景物描写的六个作用

景物描写的六个作用
景物描写在文学作品中有以下六个作用:
1. 增强情感表达:景物描写可以通过形容色彩、气味、声音等感官细节,让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情感的强烈与丰富。

通过描写美丽的自然景色或者恶劣的环境,可以增强作品中的喜悦、悲伤、恐惧等情感。

2. 建构背景环境:景物描写可以帮助读者建立作品的背景环境,使其更加真实、立体。

通过描写城市的繁忙街道、农村的田园风光、森林的密林等,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故事发生的地点和时间。

3. 增加故事情节:景物描写可以通过描写人物所处的环境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例如,在一部惊悚小说中,通过描写黑暗的森林、阴森的废弃建筑等,可以增加紧张和恐怖的氛围,进而推动故事的发展。

4. 塑造人物形象:景物描写可以通过描写人物所处的环境来塑造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特征。

例如,通过描写一个整洁而舒适的家庭环境,可以展现人物的勤劳和追求美好的品质。

5. 反映社会背景:景物描写可以反映作品所处的社会背景和时代氛围。

通过描写城市的拥挤、工厂的繁忙、乡村的宁静等,可以展现社会的变迁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6. 引发读者联想:景物描写可以通过丰富的细节和形象,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思考。

读者可以根据作品中的景物描写,展开自己的想象,进一步理解和解读作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物描写的作用及注意事项
——七年级文学社学习资料(10月28)我们在描写景物时,要注重语言的“包装”,让景物鲜活起来,给习作增添一丝亮色。

那么,如何进行语言“包装”呢?着色。

景物离不开色彩。

要把景物描写得真切传神、生动形象,就必须细致人微地观察和体验所写的景物,具有敏锐的色彩感,从而准确地把握景物的色彩特征,进行着色。

自然环境描写又称为景物描写,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有:
(1)写景衬托人物心情;
(2)写景点明时令、地点;
(3)写景表现人物关系;
(4)写景表现人物性格。

进行景物描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l.精细观察,抓住景物特征描写。

只有抓住特征写风景,才能做到真,“好让读者看完以后,闭上眼就立刻能想象出你所写的风景”。

(《契诃夫论文学》) 举例:尽量描写得详细,比如【一枝花】,你就可以写成【一枝在寒风中颤抖的淡粉色小菊花】之类……反正就是写的详细,包括数量,颜色,感觉,动态等……
(1)写景要有顺序。

人们观赏景物都有一定的规律:或定点环顾,或边走边看。

描写时也应该“顺其自然”。

例如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文,描写济南城周围的环境时写道:“小山把济南整个儿围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点口儿。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景物描写与作者的定点鸟瞰相吻合,自然清晰,形象准确。

又如凡妮的《野景偶拾》一文,按照沿途所见,依次描写绕村的溪流,山梁的小路、盆地的高粱、山坡的谷穗、旷野的幽静、落日的霞光、宛如绸带的河流和公路、华美如贝雕的田野和山林。

移步换景,有如移舟前进,时过景迁,景观随之变换,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2)写景要有选择。

写景时应要有所取有所弃,抓住最能代表彼时彼地特征的景物加以描写,其它的景色则略写或不写。

老舍先生的《在烈日和暴雨下》,为了突出天气变化的过程,就着力描写了杨柳的动态:“一点风也没有时——枝条一动懒得动;有一点凉风时——枝条微微动了两下;风大起来时——柳条横着飞。

”通过杨柳的动态。

显示了风的从无到有、由小到大,而对暴风雨降临时其它景象的变化,作者作了简略处理。

这样,抓住特征,既形象地表现了天气变化的过程,又避免了描写的呆板重复,使得文字准确而精练。

(3)写景要有情致。

即写景应渗透人物的感情。

写景不应该是自然主义的纯客观的描绘。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把境界分为“无我之境”和“有我之境”。

所谓“有我之境”即“物皆著我之色彩”,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作用于周围的自物景物,在所写的景物上直接渗透作者的感情。

人们观赏景物总是会带有某种感情的。

因此,描写时也应该将这种感情一起表达出来,做到寓情于景,情景相映。

鲁迅
先生的《故乡》一文,反映旧中国农村衰败萧条,日趋破产的悲惨景象时,笔下的景色是“苍黄的天空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而脑海中闪现出少年闰土的美好形象时,则为“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景物描写之中渗透着作者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

以景促情,情景交融,有力地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2.要选好写景的时机和写景的角度。

契诃夫认为“风景描写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在它能像音乐或者由音乐伴奏的朗诵,向读者传达这样那样心情的时候,才合适,才不至于把局面弄糟。


3.要体现地方色彩。

鲁迅指导青年作者时提出:“现在世界环境不同,艺术上也必须有地方色彩,庶不至于千篇一律。

”又说:“地方色彩,也能增画的美和力,自己生长其地,看惯了,或者不觉得什么,但在别地方的人,看起来是觉得非常开拓眼界,增加知识的。


4.采用对比方法写景。

如《祝福》的开头与结尾写祝福时的景色气氛,以乐景反衬祥林嫂的悲剧,更增强了作品对旧社会的批判力量。

5.采用象征手法写景。

例如:“荷花”象征清白——出淤泥而不染,“菊花”象征高洁,“松树”象征坚贞。

又如高尔基的《海燕》一文中:
海燕象征革命的先行者。

海鸥,海鸭,企鹅象征那些怯弱,自私的害怕革命者,假革命着和不革命者。

暴风雨象征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

大海象征革命群众的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