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可扩张通道下峡部截骨TLIF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分析

合集下载

管状通道下微创经椎间孔入路单节段腰椎椎间融合术临床疗效要点

管状通道下微创经椎间孔入路单节段腰椎椎间融合术临床疗效要点

surgery.The mean
mean
operative
time
was
f 171.9±
31.1)min with(36.7±16.4)seconds radiation exposure,and
drainage blood lOSS
blood lOSS was(153.3±64.8)m1.
was(58.9±49.2)m1.A1l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手术:患者全身麻醉俯卧位,腹部悬空,受压
部位衬垫。C臂机透视确定手术间隙,True—AP位透
万方数据
生堡医生盘查!Q!!生!旦丝旦筮堑鲞筮!!期盟堕!丛型』些i!!:丛型!丝:!Q!!:Y!!:堑:盟!:!!
criteria at the final follow-up.Conclusion MIS.7ILIF under Spofli曲t work chinel system iS effective procedure for single segment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 and it may offer patients advantages in less trauma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in single.1evel lumbar degeneration disease
treatment.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clinical data of 32 patients who underwent the MIS—TLIF surgery from Nov.2013
【关键词】脊柱融合术;外科手术,最小侵入性;腰椎;Spotlight微创通道

微创通道与传统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对比

微创通道与传统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对比
论 术后短期随访 显示 , 两组患者手术优 良率 、 融合 率及手术 并发症 发生率相 当 , 微 创组患者 手术切 口长度 、 术 中出 血量 、 术后 引流量 、 康复速度等方面均优于传统手术组患者。
关键词 : Q u a d r a n t 微创通道 ; 融合术 ; 腰椎 管狭 窄症 ; 腰椎
( m i n i m a l l y i n v a s i v e s u r g e r y t r a n s f o r a m i n a l l u m b a r i n t e r b o d y f u —
性3 8例 , 女性1 6例 ; 平均6 5岁 ; L 4 ~ 2 0例 , k S 3 4例。
微创通道与传 统手术治 疗腰椎 管狭 窄症 的近期疗效对 比
崔凯, 谭 荣 , 陈晓明 , 刘涛 , 田天 , 张晔 , 孙术 华
( 北京 市解放 军第 3 0 6医院全军脊 柱外科 中心, 北京
摘要 : 目的
1 0 0 1 0 1 )
对Q u a d r a n t 微 创通 道下腰椎后路减压椎 间融合 内固定术 与传 统腰椎后路减压 椎间融合 内固定术治

91 4・
J o u r n l a o f P r a c t i c a l O r t h o p a e d i c s Vo 1 . 2 1 , No . 1 0, O c t . 0 8— 5 5 7 2 ( 2 0 1 5 ) 1 0— 0 9 1 4— 0 3
f u s i o n , P L I F ) 优势明显 J , 近来被广泛采用治疗腰椎退行性 e ) 腰椎同节段手术史病例。全部患者术前按照简单随机分 疾患。自2 0 0 3 年F o l e y _ 3 首次描述了微创通道辅助下 T L I F 组, 5 4例患者接受 M I S . T L I F手术治疗 , 纳入微创组, 其中男

微创可扩张通道下峡部截骨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研究

微创可扩张通道下峡部截骨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研究

微创可扩张通道下峡部截骨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一种新术式微创可扩张通道下峡部截骨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并与传统开放TLIF和PLIF进行对比。

方法2008年7月~2012年7月,292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其中93例行PLIF(A组),102例行开放TLIF(B组),97例行微创可扩张通道下峡部截骨TLIF(C组),比较三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记录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记录术中植入椎间融合器高度及椎间隙高度恢复情况,随访术后腰腿痛V AS、ODI评分的改善情况。

结果三组患者在年龄结构、性别比例、手术节段构成、术前腰腿痛V AS和ODI评分及随访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末次随访ODI和腿痛V 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手术切口长度、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末次随访腰痛V AS评分明显优于A、B组(P<0.05),C组植入椎间融合器高度明显优于A、B组(P<0.05)。

结论微创可扩张通道下峡部截骨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能达到有效的减压效果,而且具有损伤小、出血量少、椎间隙高度恢复理想、术后腰痛残留率低的优势。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微创可扩张通道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是指由任何原因引起的椎管、神经根管、椎间孔等任何形式的狭窄,并引起马尾神经或神经根受压的综合征的统称,是老年人常见骨科疾病,严重者常需手术治疗[1]。

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自1982年提出以来一直倍受脊柱外科医师青睐,近年来随着TLIF专用的辅助器械的出现,微创可扩张通道辅助下的TLIF更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2]。

可扩张微创通道管系统下单切口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可扩张微创通道管系统下单切口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pe d i c l e s c r e w f i x a t i o n + i n t e r bo dy f u s i o n,i n o ur h o s pi t a 1 . Th e o pe r a t i o n t i me, i n t r a o pe r a t i v e b l o o d l o s s ,po s t o p e r a t i v e c omp l i c a t i o ns,
( 武 汉 大 学 人 民 医 院 脊 柱外 科 , 武汉 4 3 0 0 6 0 )
【 摘要 】 目的 探讨 采 用 MA S T — Q U A D R A N T可 扩 张微 创 通道 管 系 统 下 单切 口治 疗 退 行性 腰 椎 管 狭 窄 症 的疗 效 。
方法 2 0 0 9年 6月 ~ 2 0 1 1 年 6月 对 2 8 例 退 行 性 腰 椎 管 狭 窄 症 在 MA S T Q u A D R A N T通 道 下 行 单 切 I = I 髓 核 切 除 +神 经 根 管 扩 结果 手术时 间( 1 8 0± 3 6 ) m i n , 出血 量 ( 1 9 5± 7 4 ) m l , 所 有 患 者 均 未 输 血 。2例 切 大+ 椎 弓根 螺钉 固定 + 椎 间植 骨融 合 术 。
M AS T- QUADRANT Ch a n n e l S y s t e m f o r De g e n e r a t i v e Lu mb a r S p i n a l S t e n o s i s F a n L i ,
B o, C h e n J i a l u, e t a 1 .
口皮 肤 暗 红 ; 1例 硬 脊 膜 损 伤 。 V A S评 分 由术 前 ( 6 . 8± 1 . 7 ) 分降至术后 7 d ( 1 . 3± 0 . 5 ) 分( P= 0 . 0 0 ) 。2 8例 随 访 6~1 8 个月, 平均 1 3 . 6月 , 末次 随访 时采 用 M a c N a b疗 效 评 价 标 准 评 价 手 术 效 果 , 优 1 7例 , 良 9例 , 可 2例 , 优 良率 9 2 . 8 %( 2 6 / 2 8 ) 。 结论 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 , MA S T . Q U A D R A N T可 扩 张 微 创 通 道 管 系统 下 单 切 口技 术 是 治 疗 退 行 性 腰 椎 管 狭 窄

微创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46例疗效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46例疗效分析

我院自2 0 0 9 年 1 月一 2 0 1 O年 1 月共 收治 4 6例单 节段 腰 椎 管狭 窄的患者 , 男性 2 O例 , 女性 2 6例 , 年龄约在 4 5 … 6 6岁 平均 5 2 . 2岁 。4 6例 患者 均有 间歇性 跛行 或神 经根 性症 状 , 蹲 下或坐位症状减轻 , 影像学均表现为单节段腰椎管狭窄。
窄, 及 软组织 引起 的椎管容积 改变及硬膜囊本 身的狭窄等 引起
的一 系列腰 腿痛及 一系列 神经 系统症 状 出现 。临床 中有些病 例, 手术前诊为腰 椎间盘突 出症 , 术 中并 无突 出的椎 间盘 , 或 只 有小 的突起 , 主要 病变 为椎管 侧方狭 窄压 迫神经 根 , 特 称为侧 隐窝狭窄症 , 以区别于主椎管狭 窄。腰椎椎管狭 窄症常见 于中 年人 以上者 , 男 多于女 , 患 者主要症 状是 长期反 复 的腰 腿痛 和 间歇性跛行 。疼痛性质 为酸痛或灼痛 , 有 的可放 射到大腿外侧
观察组 , 另一组 为对 照组 , 观察组采 用微创 手术治疗 , 对 照组采用传统开放减压 , 后路椎体 间融合手 术治疗。结果 观 察组
的 患者手 术 出血 量明显比对照组 的患者 少 , 术后 下地 活动时间比对照组的 时间短 , 恢复较快 。结论 微创 手术治疗单节段 腰椎管狭 窄安全有效 , 明显比传统开放手术所用 时间短 , 治愈 快。
世界最 新 医学 信息文 摘 2 0 1 3年第 1 3卷第 l 期
1 2 7
微创手术治疗 单节段腰椎 管狭窄 4 6 例 疗效分 析
邬 晶
( 内蒙古乌海市人民医 院 骨一科 ,内蒙古 乌海 0 1 6 0 0 0 )
摘要 : 目的 探讨微创 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 管狭窄的 临床 疗效。方法 将 4 6 例 单节段 腰椎 管狭 窄的患者分为两组 , 一组为

微创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研究

微创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研究

中图 分类 号 :R683.2
文 献标 识 码 :A
DOI: 10.19613/j.cnki.】671—3141.20l8.19.018
本 文 引 用 格 式 :王越 .微 创手 术 治疗单 节段腰 椎 管狭 窄症 的疗 效研 究 ].世 界最 新 医学信息 文摘 .2018。18(19):32.
段 腰 椎 管 狭 窄 症 患 者 巾选 取 42例 参 与 此 次 实 验 ,将 选 巾 的单 2 结 果
节段 腰 椎 管 狭 窄症 患 者 按 照 手术 方 式 的 差异 分 成 传 统组 和 微 创
经过 手 术 治疗 后 ,在术 中出血 量 、住 院时 间 方 面 ,微创 组
组 ,每组 占有 21例 患 者 。传 统 组 患 者男 女 比例 为 11:10,微 创 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均明显 少于传统组患者,但在手术
组 患 者男 女 比例 为 12:9,两组 单 节 段 腰椎 管 狭 窄 症 患 者 的最 大 时间上 ,微创组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 明显多于传统组患者 ,
年 龄均 为 8O岁 ,最小 年 龄 均 为 40岁 ,平 均 (60.34±1.39)岁 。 对 比有 意 义 (P<O.05)。详 细数 据结 果 如 下 表 1所 示 。
椎 管 狭 窄症 患 者 的术 中 出血量 、住 院 时 间、手 术时 间 与徽 创 组相 比, 差异 较 大 。统 计 学意 义 显现 (P<O.05)。且微 创 组 优 于传统组。结 论 相较 于实施传 统手术,在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微创手术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 , 能够 减 少 患者 术 中出血 量 ,缩 短 其住 院 时间。 关 键 词 : 微 创 手 术 ;单 节段 腰椎 管狭 窄症 ;疗 效

一次性可扩张通道下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

一次性可扩张通道下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
全性较 高, 值 得 临床 推 广应 用 。
关键 词
腰椎 ; 椎 间盘移 位 ; 椎 管狭 窄 ; 脊椎 滑脱 ; 脊柱 融合 术 ; 一次 性可 扩张 通道
腰椎 退 行性 疾病 临床 较为 常见 , 主要 包 括腰 椎 间 盘 突 出症 、 腰 椎 滑 脱症 及 腰 椎 管 狭 窄症 等 , 传 统 手 术
s i o n , MI S— T L I F ) 治 疗 单 节 段 腰 椎 退 行 性 疾 病 的 临床 疗 效 及 安 全 性 。 方 法 : 2 0 1 5年 1月至 2 0 1 6年 8月 , 于 一 次 性 可 扩 张 通 道 下 行
M I S—T L I F术治疗单 节段腰椎 退行性疾病患者 6 0例 , 男1 9例 、 女4 1例。年龄 3 8~ 7 9岁, 中位 数 5 6岁。其 中腰椎 间盘 突 出症 4 7 例、 腰椎 滑脱 并椎 管狭 窄症 1 3例 。均为单 节段病 变, 其中L 4 4 6例 、 s 1 4例 。病程 1~ 2 4个 月, 中位数 2 . 5个 月。采 用视 觉模 拟量表( v i s u a l a n a l o g u e s c a l e , V A S ) 评定腰 部疼痛情况 , 采用 O s w e s t r y功 能障碍 指数 ( O s w e s t r y d i s a b i l i t y i n d e x , O D I ) 评 价腰椎 功 能 恢复情况 , 随访观 察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 术 中出血量 1 2 8~ 2 2 0 mL , 中位数 1 5 0 m L 。手术 时间 1 7 0~ 2 9 6 m i n , 中位 数 1 9 0 m i n 。
f o r a mi n a l l u m b a r i n t e r b o d y f u s i o n , MI S—T L I F ) 治 疗 单

微创可扩张通道下腰椎间盘切除结合椎间孔腰椎融合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微创可扩张通道下腰椎间盘切除结合椎间孔腰椎融合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微创可扩张通道下腰椎间盘切除结合椎间孔腰椎融合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摘要目的探讨微创可扩张通道下腰椎间盘切除結合椎间孔腰椎融合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方法32例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

观察组行Mast Quadrant微创可扩张通道下腰椎间盘切除结合椎间孔腰椎融合术,对照组采用常规腰椎后路开窗法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出血量、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恢复日常生活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改良MacNab评定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微创可扩张通道下腰椎间盘切除结合椎间孔腰椎融合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可靠,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椎间盘切除术;椎间孔腰椎融合术;微创可扩张通道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特殊类型即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据突出椎间盘所在位置,可将其类型进一步分为两种,即椎间孔外型和椎间孔内型[1]。

本科开展微创可扩张通道下腰椎间盘切除结合椎间孔腰椎融合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本院脊柱外科收治的32例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

观察组男11例,女5例;年龄41~62岁,平均年龄52.2岁;病程8~31 d,平均病程15 d。

对照组男12例,女4例;年龄40~63岁,平均年龄49.8岁,病程9~30 d,平均病程14 d。

两组患者均经MRI或CT检查确诊,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1. 2. 1 对照组采用常规腰椎后路开窗法手术治疗,采用常规经肌间隙入路,椎板间隙开窗间盘摘除术。

术中通过使腰椎椎弓根峡部、上下横突和关节突充分暴露,再将横突间韧带上下横突,显露并解剖神经根和椎间孔后部,将关节突切除,出行神经根牵开,使突出的椎间盘显露,纤维环切开,变性及突出的髓核摘除,使椎间孔扩大,神经根压迫彻底松懈,系统内固定相应节段单侧钉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创可扩张通道下峡部截骨TLIF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对微创可扩张通道下峡部截骨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进行分析探讨。

方法126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Ⅰ组(61例)和Ⅱ组(65例)。

Ⅰ组患者行开放TLIF手术治疗,Ⅱ组患者行微创可扩张通道下峡部截骨TLIF手术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 AS)评分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

结果Ⅱ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236.75±65.83)ml,明显少于Ⅰ组的(435.31±89.25)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術后3个月,两组患者V AS及ODI评分均较手术前明显降低,且Ⅱ组患者V AS与ODI评分明显低于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采用微创可扩张通道下峡部截骨TLIF手术治疗可有效减压及恢复椎间隙高度,创伤小,术后腰腿痛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腰椎管狭窄症【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minimally invasive expandable isthmic osteotomy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LIF)for the treatment of single segmental lumbar spinal stenosis. Methods A total of 126 single segmental lumbar spinal stenosis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Ⅰ(61 cases)and groupⅡ(65 cases). GroupⅠwas treated with open TLIF,and groupⅡwas treated with minimally invasive expandable isthmic osteotomy TLIF.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operation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perioperative complications,as well as visual analogue scale (V AS)score and Oswestry dysfunction index (ODI)score before operation and 3 months after opertion in two groups.Results Group Ⅱhad obviously less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 as (236.75±65.83)ml than (435.31±89.25)mlin group Ⅰ,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Group Ⅱhad obviously shorter operation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than group Ⅰ,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3 months of operation,both groups had obviously lower V AS and ODI score than before operation,and group Ⅱhad obviously lower V AS and ODI score than group Ⅰ.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Both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P>0.05). Conclusion For minimally invas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minimally invasive expandable channel osteotomyTLIF can effectively decompress and restore height of the intervertebral space with small trauma and low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low back and neck pain.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Key words】Minimally invasive;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Lmbar spinal stenosis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从发明至今得到较快发展,并广泛应用于腰椎退变性疾病中。

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微创可扩张通道下TLIF手术在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中取得良好的疗效,同时本科在该术式的基础上创新性引入峡部截骨技术,即微创可扩张通道下峡部截骨TLIF手术,该技术可使椎间隙及椎间孔高度得到更充分恢复,同时更好地恢复腰椎生理弯曲及改善腰背痛,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1-3]。

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研究2014年1月~2016年6月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6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比较开放TLIF手术与微创可扩张通道下峡部截骨TLIF手术治疗该疾病的早期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东莞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126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Ⅰ组(61例)和Ⅱ组(65例)。

Ⅰ组中男33例,女28例;年龄42~77岁,平均年龄(53.9±8.1)岁。

Ⅱ组中男34例,女31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54.2±8.0)岁。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手术方法两组患者均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俯卧位并垫空腹部,C 臂透视确定手术节段。

Ⅰ组患者采用开放TLIF手术治疗。

切皮后向双侧分离皮下与腰背筋膜间隙,从双侧椎旁2.5 cm处将腰背筋膜纵行切开,对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进行钝性分离,在触摸关节突后用电刀将软组织剥离,外侧剥离至横突根部。

用S型拉钩牵开双侧椎旁肌,置入椎弓根钉,撑开椎间隙,凿除责任节段减压侧下关节突与部分椎板,保留对侧关节突与棘突。

减压侧隐窝与椎管,松解神经根,去除椎间盘与软骨终板,植入自体骨与椎间融合器后安装椎弓根钉棒系统。

Ⅱ组患者采用微创可扩张通道下峡部截骨TLIF手术治疗。

切皮后向双侧分离皮下及腰背筋膜间隙,于双侧椎旁2.5 cm处将腰背筋膜纵行切开,以穿刺针对椎弓根进行定位,逐级插入扩张套管,将可扩张通道系统置入,暴露手术节段双侧人字嵴,于横突根部上方以下3 mm 作为入钉点,置入椎弓根钉,用骨刀凿断对侧椎弓峡部,安装连接棒,撑开椎间隙,于减压侧将关节突与内侧部分椎板凿除,减压侧隐窝,潜行减压中央椎管,切除椎间盘,刮除软骨终板。

将自体骨与椎间融合器植入后安装椎弓根钉棒系统。

1. 3 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

②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V AS评分与ODI评分。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 1 手术指标Ⅱ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236.75±65.83)ml,明显少于Ⅰ组的(435.31±89.25)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 2 手术前后V AS与ODI评分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V AS及ODI评分均较手术前明显降低,且Ⅱ组患者V AS与ODI评分明显低于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2. 3 围手术期并发症Ⅰ组患者术中硬膜撕裂1例,术后俯卧位1周后治愈;Ⅱ组患者术中未出现硬膜撕裂,术后伤口皮下脂肪液化2例,换药后伤口延迟愈合。

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切口感染、椎间隙感染及下肢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自Harms1982年提出TLIF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应用,该术式已逐渐成为经典术式[4,5]。

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的微创手术器械不断涌现。

微创可扩张通道下TLIF手术因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患者恢复快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6-8]。

微创可扩张通道TLIF手术过程中,可根据需要对手术通道进行调整,可操作空间大,术野清晰,手术操作精准,可有效避免过多地暴露软组织,减少了腰背肌的损伤,从而降低腰背肌疼痛的发生率[9,10]。

同时本研究在术中通过对非减压侧的椎板峡部截骨后再进行椎间隙撑开,明显降低了骨性及软组织结构的阻挡及限制作用,从而使椎间隙及椎间孔的高度得到更充分恢复,更好地恢复腰椎生理弯曲及改善腰背痛。

本研究结果显示,Ⅱ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Ⅰ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Ⅰ组(P <0.05);Ⅱ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V AS与ODI评分明显低于Ⅰ组(P<0.05)。

证明对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微创可扩张通道下峡部截骨TLIF手术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腰腿疼痛,缩短患者的手术及住院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