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孔镜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早期临床疗效分析
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研究

《当代医药论丛》Contemporary Medical Symposium2021年第19卷第11期•临床医学・43表2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情的复发组别例数宫颈残端出血[例(%)]宫颈粘连[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例)]术后1年内病情的复发率[%(例)]LEEP组601(1.67)0(0) 1.67(1) 1.67(1)CKC组605(8.33)3(5)13.33(8)16.67(10)X,值 5.67210.185P值0.0170.0012.3对比术后两组患者切缘的阳性率术后,LEEP组患者与CKC组患者切缘的阳性率分别为8.33%(5/60)与6.67%(4/60),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3讨论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
女性宫颈原位癌的高发年龄为30~35岁,宫颈浸润癌的高发年龄为45~55岁。
在所有妇科恶性肿瘤中,宫颈癌的致死率居第三位。
相关的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宫颈癌的致死率有所下降,这可能与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有关戶一役①N属于宫颈癌前病变。
CIN的发生主要与女性感染HPV、长期服用避孕药、吸烟、有多个性伴侣等有关。
有报道称,CIN患者HPV感染的发生率高达80%~90%。
对CIN患者的病情进行早诊断、早治疗是预防其发生宫颈癌的重要手段[7T。
CKC与LEEP均是临床上治疗CIN的常用术式。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LEEP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除术后切缘的阳性率外)均优于CKC组患者。
这与相关文献[10-13]报道的结果基本一致。
用LEEP治疗CIN时,在切除病灶的同时可产生高热效应,能达到切割与止血的双重目的。
综上所述,与用CKC治疗CIN相比,用LEEP治疗此病的效果更好,能更有效地减少患者术中的出血量,缩短其手术的时间和术后切口愈合的时间,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情的复发率。
参考文献[1]肖娟,罗建秀,魏荷花.宫颈环形电切术及宫颈冷刀锥切术在宫颈上皮内瘤变II~m级患者中的疗效[J].医疗装备,2020,33(17):87-88.[2]闫德慧,蒋晶,李佩玲.系统回顾:宫颈环形电切术与冷刀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原位腺癌的对比[J].现代肿瘤医学,2020,28(16):2909—2912.[3]郝俊荣,张慧艳.CKC和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相关研究[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30(4):123—124.[4]汪裕,陈琳,胡娟.比较分析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与冷刀锥切术(CKC)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疗效[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9,6(32):88—89.[5]杨云,黄进.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及宫颈冷刀锥切术(CKC)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皿级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16):188—189.[6]蒋红梅.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9,31(16):29—31.[7]张谊北.三种术式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的效果比较J].中国民康医学,2019,31(16):32—34.[8]易丽蓉.不同宫颈锥切方法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22):151—152.[9]李维芝.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与宫颈冷刀锥切术(CKC)治疗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疗,2019,38(15):48—50.[10]方晓霞.用宫颈环形电切术对7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1):48—49.[11]黄雪芳,陈艳,庞燕,等.宫颈环形电切术与冷刀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比较[J].临床医学,2018,38(11):17—19.[12]李铭芬,章林燕,斯小芳.对比冷刀锥切术与宫颈环形电锥切术治疗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临床价值[J].浙江创伤外科,2018,23(2):310—311.[13]蓝洁珍,华海红.宫颈环形电切术及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n~rn级的临床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1(12):1737—1739.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研究石鹏,徐敏,唐福宇(柳州市中医医院,广西柳州545000)[摘要]目的:分析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 tion,LDH。
经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各类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临床疗效分析

DOI:10.16662/ki.1674-0742.2021.04.080经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各类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临床疗效分析杨海青,周兆文,黄杰平,孙启增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甘美医院骨科,云南昆明650011[摘要]目的分析经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各类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临床疗效。
方法采取随机原则在2017年5月—2019年4月随机选取于该院接受单侧、双侧经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各67例,分别设为观察组(单侧入路)、对照组(双侧入路),术后随访3个月,分析术后康复情况。
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术后即刻VAS评分[(2.48±0.86)分、(2.50±0.90)分]、术后2d VAS评分[(2.10±0.65)分、(2.12±0.62)分]、术后1个月VAS 评分[(1.02±0.13)分、(1.05±0.15)分]、术后3个月VAS评分[(0.59±0.11)分、(0.60±0.10)分]均低于术前VAS评分[(4.65±1.15)分、(4.69±1.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术后即刻ODI评分[(53.12±6.46)分、(54.65±6.62)分]、术后2d ODI评分[(49.86±4.33)分、(50.42±4.86)分]、术后1个月ODI评分[(32.42±4.25)分、(33.27±4.14)分]、术后3个月ODI评分[(26.55±5.28)分、(25.95±6.10)分]均低于术前ODI评分[(67.61±6.10)分、(68.11±6.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ODI评分比较,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短期临床疗效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短期临床疗效陈栎昀;方煌;王欢【期刊名称】《骨科》【年(卷),期】2022(13)5【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单侧双通道内镜(UBE)技术行内镜下腰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并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短期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1日于我院行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的47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案分组。
其中运用UBE技术行内镜下腰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并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19例纳入UBE镜下融合组,男8例,女11例,年龄为(58.95±10.21)岁;行传统开放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TLIF)的28例纳入TLIF组,男13例,女15例,年龄为(58.04±10.83)岁。
收集并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背部和下肢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
结果UBE镜下融合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TLI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7例病人术后1周和术后6个月的背部和下肢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UBE镜下融合组术后1周的背部VAS 评分显著低于TLIF组[(1.11±0.81)分vs.(4.50±1.26)分],且其背部VAS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TLIF组[(4.89±1.60)分vs.(2.14±1.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手术节段融合率无明显差异。
结论采用UBE技术行内镜下腰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并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是一种可行的临床治疗手段,术后早期病人的腰痛缓解程度优于传统开放手术。
【总页数】5页(P395-399)【作者】陈栎昀;方煌;王欢【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骨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相关文献】1.椎间孔镜下BEIS术治疗62例单节段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研究分析2.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在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应用3.后路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分析4.单侧双通道内镜下腰椎融合术与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伴不稳症的早期临床疗效5.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与传统椎板间开窗技术椎管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短期疗效比较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探讨

观察经皮椎间孔镜 ( p r e c u t a n e o u s e n d o s c o p i c t r a n s f o r a m i n a l d i s c e c t o m y , P E T D) 治疗腰 椎 间盘突 出症 ( 1 u m—
是L D H安全 、 有效 、 微创治疗方法 , 但 手 术 医 师术 前 应 充 分 考 虑 术 中 、 术后并发症及其影 响因素。
【 关键词 】 腰椎 间盘突 出症 ; 椎 间孔镜 ; 微 创手术 ; 并发症
【 中国 图书分类号 】 R 6 8 1 . 5 3
Cl i n i c a l o ut c o me s o f pr e c ut a n e o us e n do s c o pi c t r a n s f o r a mi n a l d i s c e c t o my i n t r e a t me n t o f
1 64
2 0 1 4年 2月
第2 5卷
第 2期
Me d J C h i n P A P F, V o 1 . 2 5 , N o . 2 , F e b ma r y , 2 0 1 4
椎 问孔镜技术治疗腰椎 间盘突 出症 的疗效探讨
方 淼 , 杜 明奎 , 汤加 柱 , 匡敬 勇 , 刘静 男 , 朱
【 A 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 o s t u d y t h e e f f i c a c y a n d c o m p l i c a t i o n s o f p e r c u t a n e o u s e n d o s c o p i c l u m b a r d i s c e c t o m y f o r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

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目的:观察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72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6例。
对照组实施保守治疗,观察组实施椎间孔镜术治疗。
比较两组V AS、JOA、ODI评分。
结果:治疗后1、3个月,观察组V AS、ODI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低,JOA评分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给予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可缓解患者疼痛程度,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icacy of 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Method:72 LDH patients admitted into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5 to May 2016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random number table,36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took conservative treatment,the observation group took PTED. The V AS score,JOA score and ODI scor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After treatment for 1 month and 3 months,the V AS,ODI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JOA sco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PTED for treating LDH patients can relieve patients’pain degree and promote recovery of joint function.[Key words] 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Conservative treatment;Lumbar disc herniation;Joint function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骨科退行性腰椎病变,以腰腿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对患者生活及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1]。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吴春生【摘要】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选取63例LDH患者,入院后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3例中治愈37例、显效12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24%;术后随访3个月,复发率为1.59%,未出现永久性神经损伤、大血管损伤、椎间隙感染、硬脊膜囊撕裂、脊柱不稳等严重并发症病例,仅出现3例口神经根支配区感觉异常,发生率为4.76%,经处理后逐渐恢复.给予LDH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有利于患者腰椎功能改善,临床效果显著,且具有一定安全性.【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年(卷),期】2017(028)008【总页数】2页(P1512-1513)【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安全性【作者】吴春生【作者单位】平舆县中医院疼痛科,河南平舆 463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3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临床骨科常见退行性疾病类型,也是导致腰腿酸痛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LDH轻则引起患者不同程度腰痛,病情严重或伴马尾神经损害可导致大小便功能障碍,甚至瘫痪,对患者日常生活、工作等造成严重影响,并导致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近年来,LDH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已成为威胁国民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并得到临床足够重视[1]。
目前,手术是临床治疗严重或经保守治疗无效LDH的最主要有效手段,加之近年来微创外科理念的普及、手术技术不断发展,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治疗LDH中逐渐得到广泛关注[2]。
本研究选取我院63例LDH患者,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LDH的疗效及安全性,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6月~2016年7月我院63例LDH患者,均符合《外科学》中LDH相关诊断标准[3],男31例,女32例,年龄26~69(42.59±11.85)岁;病程3~24(16.85±6.65)个月。
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

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
纪树青;吕达;李长签;奚向宇
【期刊名称】《中外医学研究》
【年(卷),期】2017(015)015
【摘要】目的:观察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72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保守治疗,观察组实施椎间孔镜术治疗.比较两组VAS、JOA、ODI评分.结果:治疗后1、3个月,观察组VAS、ODI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低,JOA评分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可缓解患者疼痛程度,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总页数】2页(P7-8)
【作者】纪树青;吕达;李长签;奚向宇
【作者单位】北京市平谷区中医医院北京 101200;北京市平谷区中医医院北京101200;北京市平谷区中医医院北京 101200;北京市平谷区中医医院北京1012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椎间孔镜技术在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J], 黄中建;李风波;江星宇
2.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J], 王国辉;潘进;杨燕;毛玉娟;艾延东;华德良;宋斌;秦维龙;杨继飞
3.椎间孔镜技术联合得宝松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 [J], 劳贵昌; 苏允裕; 翟秋金; 胡永华
4.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J], 王子星
5.手术室护理路径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J], 许惠春;张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临床疗效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临床疗效刘宁;陈荣春;钟红发【期刊名称】《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4(000)005【摘要】目的:评估经皮穿刺椎间孔镜(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lumbar discectomy,PTED)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临床疗效,总结临床经验。
方法2012年6月至2013年2月对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 PTED术,手术效果按照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0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0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改良 Macnab标准进行评定。
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
手术时间50~120 min,平均97 min,术中出血量20~50 mL,平均42 mL。
术后5例患者出现患肢痛觉过敏现象,经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
术后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8个月,术后1 d、1个月、3个月、末次随访的 VAS及 ODI评分与术前1 d相比明显降低,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根据改良 Macnab评定:优16例,良9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3.3%。
结论PTED技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hort-term efficacy of 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and to summarize the clini-cal experience.Methods Clinical outcomes were evaluated by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and modified Macnab criteria in 30 patients who underwent PTED for lumbar disc herniation between June 2012 and February 2013.Results PTED was successfully completed in all patients.Themean operation time was 97 minutes (range,50 to 120 minutes). The mean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was 42 mL(range,20 to 50 mL).Ipsilateral hyperalgesia oc-curred after operation in 5 patients.But the symptoms were alleviated after symptomatic treat-ment.Patients were followed-up for an average of 8 months (range,3 to 12 months).Scores of VAS and ODI assessed at 1 day,1 month and 3 months after operation and at the last follow-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assessed at 1 day before operation(P<0.05).According to the modified Macnab criteria,clinical outcomes were excellent in 16 patients,good in 9,fair in 3,and poor in2.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was 83.3%.Conclusion PTED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lumbar disc herniation.【总页数】4页(P40-42,49)【作者】刘宁;陈荣春;钟红发【作者单位】赣州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江西赣州 341000;赣州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江西赣州 341000;赣州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江西赣州 3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3【相关文献】1.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临床疗效 [J], 刘宁;陈荣春;钟红发;2.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J], 宋恒3.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J], 宋恒4.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J], 李榜忠;张宝军;刘晗;廖建斌5.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联合藤黄健骨胶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J], 刘海平;董晓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椎间孔镜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早期临床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椎间孔镜Beis氏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45例采用Beis氏技术椎间孔镜下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 AS),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估临床疗效。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88.7 min,平均出血量15.2 ml,V AS评分及ODI腰椎功能指数评估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结论采用椎间孔镜Beis氏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具有创伤小,操作安全,术后恢复快,临床疗效近期满意,值得推广。
关键词单节段腰椎管狭窄;椎间孔镜;Beis氏技术
完全内镜下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与传统开放腰椎管减压手术相比,具有副损伤小、手术视野清晰、出血少、减压充分、术后椎管内粘连轻及对腰椎稳定性破坏小等优点[1]。
作者采用Beis氏技术治疗2013年2月~2015年8月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治疗45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2月~2015年8月收治的45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年龄45~85岁,平均年龄55.7岁,男29例,女16例。
合并椎间盘突出合并钙化或椎体后缘骨刺27例,术前有受累神经根皮节感受减退32例,术前有受累神经根肌节肌力减退21例,术前有腱反射减弱或消失23例。
单节段腰椎狭窄包括L2~3 4例,L3~4 7例,L4~5 23例,L5~S1 11例。
所有患者都有间歇性跛行。
1. 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单侧下肢神经性间歇性跛行,神经根性疼痛;②腿痛重于腰痛;③腰腿抽痛,影响睡眠,一侧肢体疼痛重于另一侧肢体疼痛;④系统保守治疗3~6个月效果不佳;⑤影像学资料(CT或MRI)提示腰椎管狭窄,与临床症状体征一致。
⑥无其他手术禁忌证。
排除标准:①影像学提示单纯性软性腰椎盘突出,受累腰椎节段性不稳定,腰椎退行性滑脱侧凸;②合并感染、肿瘤骨折等病理状态;③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
1. 3 手术方法采用低浓度硬膜外麻醉,患者取侧卧位,Beis氏技术穿刺,X线侧位穿刺针到达靶间隙的椎体后上缘,正位达到棘突连线,用maxmore 骨钻打孔置入工作管道、放入内镜。
镜下目标是神经根,硬膜囊腹侧减压,同时对椎间盘内松动,游离髓核组织进行摘除[2]。
内镜下探查出口根、行走根及硬膜囊减压完全,以射频刀头彻底止血并向椎管内注入玻璃酸钠注射液25 mg、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 mg,退出工作套管,切口缝合1针。
1. 4 术后处理术后抗菌药物预防感染48 h,应用消炎止痛、脱水消肿、营养神经等药物对症治疗。
术后6 h指导其进行直腿抬高锻炼,以防神经根粘连,并佩戴腰围下床行走。
在术后3~6周内避免身体扭转,提重物,伸展身体,加
强腰背肌功能锻炼,以利于纤维环顺利愈合。
1. 5 观察指标本组患者均通过电话或患者本人来院复查方式进行随访。
分别记录术前、出院时和末次随访的V AS评分及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swestry dability index,ODI),观察术后疼痛和功能改善情况。
1. 6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微创下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0~130 min,平均手术时间88.7 min;出血量5~35 ml,平均出血量15.2 ml;术后住院时间3~10 d,平均术后住院时间5.5 d;术后均获随访,随访5~18个月,平均随访10.4 个月;出院时V AS评分为(3.0±0.6)分与术前(7.2±1.1)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9,P<0.001);末次隨访时为(2.0±0.8)分与出院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10,P<0.001)。
末次随访时ODI评分为(17.4±4.41)分,与术前(64.8±5.4)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99,P<0.001)。
本组患者没有出现椎间隙及椎管内感染、椎旁血肿形成并发症,4例术中神经根损伤导致相应支配区肌力及感觉减退,经营养神经治疗3~6个月后恢复正常或症状好转;2例术中出现硬膜撕裂,但术后未出现脑脊液漏;2例症状轻的一侧肢体症状缓解不明显。
3 讨论
腰椎管狭窄症是腰椎管狭窄导致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最严重者可出现马尾综合征。
白一冰等[2]把腰椎管分成4个区,1区:中央椎管,2区:神经根通道,3区:椎间管内,4区:椎间管外。
1~4区均狭窄临床上十分罕见,多见于2区和3区狭窄,一少部分为1区狭窄。
目前,采用Beis氏技术镜下切除突出的间盘及钙化组织,椎体后缘骨赘及后纵韧带成型,纤维环成型,使神经根硬膜囊腹侧完全减压,黄韧带及椎间孔成型使神经根硬膜囊背侧减压。
同时避免开放手术需要广泛剥离椎旁肌,过多切除关节突关节内侧部分,切除黄韧带,不可避免地导致椎旁肌内损伤、椎管内粘连,甚至导致医源性不稳定。
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器械的改进,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狭窄临床疗效等同于开放手术,且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住院日及止痛药物使用量,并且具有患者接受度高、术后恢复快等优点[3]。
综上所述,经皮采用Beis氏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是安全、合理、短期疗效优异的微创脊柱外科手术技术。
参考文献
[1] 李振宙,侯树勋,商卫林,等.经皮腰椎间孔扩大成型器械的设计与临床应用.中华骨科杂志,2011,31(10):1026-1032.
[2] 白一冰,徐岭,赵文亮,等.经皮腰椎间孔镜手术的穿刺定位策略.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2,12(6):540 .
[3] 白一冰,徐岭.椎间孔镜联合椎间盘造影诊治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华医学杂志,2012,92(47):3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