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八部门联合印发《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规划(2030年)》精品教育.doc

合集下载

多管齐下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五大看点

多管齐下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五大看点

农村·农业·农民2017.1A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这项改革始自一年前的上一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此番再度重提,从“着力加强”到“深入推进”,夯实了今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线。

改革的主攻方向和发力点何在?对此,有关专家进行了解读。

改革首要任务:农业结构调好调顺调优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要把农业结构调好调顺调优。

专家表示,这包含了产品结构、经营结构和区域结构三方面的调整优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认为,我国粮食产量连续12年增产,但同时大量谷物还要进口,暴露出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的有效供给不足,与实际需求不匹配,人们真正需求的生产不出来,在品质和质量安全上还不适应。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则表示,要考虑农产品育种、标准化、流通、提高地力、环境治理等多方面问题,综合性、全局性进行规划调整。

2016年以来,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已有良好开局。

以玉米为重点的种植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镰刀弯”等非优势区玉米种植面积减少,粮豆轮作和粮改饲试点范围扩大,南方水网地区生猪饲养布局得到优化。

尽管如此,专家们认为,调整离“调好调顺调优”还有很大差距,市场供需不匹配、农牧结合不紧、种养循环不畅、产业链条不长、区域布局不合理等问题依然突出。

农业部已确定,2017年农业结构调整要有新突破:继续调减玉米1000万亩,累计调减总量争取达到4000万亩;扩大玉米大豆轮作试点,扩大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饲草料种植面积;大力稳生猪、兴奶业;逐步减少近海养殖,规划和发展“海洋牧场”,大力发展区域优势特色农产品。

从“量”到“质”:以绿色供给满足绿色需求会议指出,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把该退的退下来,把超载的果断减下来,把该治理的切实治理到位。

专家认为,绿色发展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要求。

目前我国农业资源利用强度过高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不足并存,耕地、水资源约束日益趋紧,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农膜有效利用率偏低。

2019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主要数据成果

2019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主要数据成果
〔二〕减少耕地质量等别构成
2018年度内,全国因建设占用、灾害损毁、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等缘故减少耕地的质量平均为8.89等,与2018年度减少耕地平均8.60等相比有所下降。减少耕地质量1-15等均有分布,以6-12等为主,其中6等耕地占减少耕地面积的8.91%,7等占11.81%,8等占14.38%,9等占15.76%,10等占17.02%,11等占12.56%,12等占6.87%。1等和2等面积比例均不足1.0%。
3
114.08
1711.15
0.85
4
172.24
2583.58
1.28
5
366.41
5496.10
2.72
6
886.55
13298.29
6.59
7
1142.73
17140.97
8.49
8
1183.88
17758.21
8.79
9
1400.19
21002.91
10.40
10
1773.99
26609.86
97.68
91.92
112.67
24.60
1.75
1088.82
重庆
1.50
39.04
429.52
970.99
1195.40
895.15
114.09
3645.70
四川
3.31
52.16
180.02
785.99
1997.75
2518.61
2761.78
1298.98
435.86
62.70
10097.16
8062.29
青海
18.63
188.40

国土部:轮作休耕不会改变耕地用途

国土部:轮作休耕不会改变耕地用途

乡村科技2016.12国家的建设和城市的发展都需要占用耕地,如何确保一定数量的耕地很关键。

2016年11月30日上午,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就《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规划》印发实施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

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副司长周建春在发布会上表示,整个城乡建设都要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

周建春表示,对于确实要占用耕地的,按中央的要求,要“占一补一”“占水田补水田”,严格落实占补平衡制度,补充同等数量和质量的耕地,确保“18.65亿亩耕地红线”不减少,不突破。

《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规划》提出,到2020年将完成25度以上坡耕地、严重沙化地、重要水源地15-25度坡耕地和严重污染耕地的退耕还林还草任务,到2030年不宜耕作的土地将全部完成退耕还林还草的任务。

《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规划》提出,将优先保护的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

“按照中央的要求,到2020年,基本农田要在15.46亿亩以上,这是必须要保护到的。

今年的1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把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作为中央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

国土资源部今年已经在开展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工作。

目前,106个报国务院批准的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已经审核论证,全域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也在推进。

”周建春说。

《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规划》把加大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力度作为很重要的措施。

对此,周建春强调:“要提高耕地质量的等别,规划里提到要提高一个等别的要求,提高一个等别相当于一亩地提高100公斤的粮食生产能力。

”目前,《全国“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已经报到国务院。

按照中央的要求,整治的目标是:“到2020年高标准农田完成8亿亩,力争10亿亩。

”这对保护耕地、确保耕地的休养生息都是非常重要的。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郭锦辉国土部:轮作休耕不会改变耕地用途国务院政策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农民工、中高等院校毕业生、退役士兵、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人员到农村开展创业创新给予政策支持。

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

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

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农业关乎国家食物安全、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

大力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选择,是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在要求。

为指导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形势(一)主要成就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成就显著,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农业可持续发展取得了积极进展。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历史性的“十一连增”,连续8年稳定在5亿吨以上,连续2年超过6亿吨。

棉油糖、肉蛋奶、果菜鱼等农产品稳定增长,市场供应充足,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增速连续5年超过同期城镇居民收入增长。

农业资源利用水平稳步提高。

严格控制耕地占用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推广实施了一批资源保护及高效利用新技术、新产品、新项目,水土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

农田灌溉水用量占总用水比重由2002年的61.4%下降到2013年的55%,有效利用系数由0.44提高到2013年的0.52,粮食亩产由293公斤提高到2014年的359公斤。

在地少水缺的条件下,资源利用水平的提高,为保证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出了重要贡献。

农业生态保护建设力度不断加大。

国家先后启动实施水土保持、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防沙治沙、石漠化治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等一批重大工程和补助政策,加强农田、森林、草原、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强化外来物种入侵预防控制,全国农业生态恶化趋势初步得到遏制、局部地区出现好转。

2013年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1.6%,全国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54.2%。

农村人居环境逐步改善。

积极推进农村危房改造、游牧民定居、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标准化规模养殖、秸秆综合利用、农村沼气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加强生态村镇、美丽乡村创建和农村传统文化保护,发展休闲农业,农村人居环境逐步得到改善。

2019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主要数据成果(最新整理)

2019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主要数据成果(最新整理)

2019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主要数据成果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中发〔2017〕4号〕关于“定期对全国耕地质量和耕地产能水平进行全面评价并公布评价结果”的要求,按照2016年工作部署安排〔国土资厅发〔2016〕7号〕,依据《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407-2018〕》,国土资源部组织对2018年度内由于土地利用变化及土地整治、土地复垦、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引起的耕地质量变化进行评价,形成了基于2018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的最新耕地质量等别成果。

现将要紧数据成果公布如下:【一】全国耕地质量总体情况〔一〕全国耕地质量等别结构截至2018年末,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调查与评定面积为13462.40万公顷〔20.19亿亩〕,全国耕地评定为15个等,1等耕地质量最好,15等最差。

其中,7-13等耕地每等的面积均大于1000万公顷,7-13等耕地总面积占全国耕地评定面积的78.37%〔见表1〕。

采纳面积加权法,计算得到全国耕地质量平均等别为9.96等。

与平均等别相比,高于平均等别的1-9等耕地占全国耕地评定面积的39.89%,低于平均等别的10-15等耕地占60.11%〔见表1〕。

表1全国耕地质量等别面积比例面积比例%等万公顷万亩144.33664.880.33259.27888.980.443114.081711.150.854172.242583.58 1.285366.415496.10 2.726886.5513298.29 6.5971142.7317140.978.4981183.8817758.218.7991400.1921002.9110.40101773.9926609.8613.18112032.5230487.7315.10121890.7928361.9014.04131126.7516901.208.3714766.9111503.60 5.7015501.777526.60 3.73合计13462.40201935.95100.00注:数据合计数由于单位或小数位取舍而产生的计算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

国土部:轮作休耕不会改变耕地用途

国土部:轮作休耕不会改变耕地用途

国土部:轮作休耕不会改变耕地用途
郭锦辉
【期刊名称】《乡村科技》
【年(卷),期】2016(0)34
【摘要】国家的建设和城市的发展都需要占用耕地,如何确保一定数量的耕地很关键。

2016年11月30日上午,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就《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规划》印发实施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

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副司长周建春在发布会上表示,整个城乡建设都要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

【总页数】1页(P5)
【作者】郭锦辉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美国土地休耕计划对中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的启示
2.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促进资源永续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就《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方案》答记者问
3.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促进资源永续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就《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方案》答记者问
4.国土部:轮作休耕不会改变耕地用途
5.国土部:轮作休耕不会改变耕地用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

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

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耕地是粮食的“命根子”,数量和质量协同发展关乎我国粮食安全与社会稳定。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

建设高标准农田,已经连续超过10年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中。

最早在2005年,在此之前,一些产粮大省搞过“沃土工程”。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2019年11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提出到2022年,全国要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而且将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纳入地方各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内容。

近期,国务院以“国函【202186号】”批复了《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紧盯粮食生产目标,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要求、建设标准和建设内容、建设分区和建设任务、建设监管和后续管护、效益分析、实施保障等,为各地科学有序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

本期政策梳理与分析,围绕《规划》有关内容进行分析、解读和研判。

01、《规划》主要内容(一)工作原则1、政府主导、多元参与。

切实落实地方政府责任,加强政府投入保障,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2、科学布局、突出重点。

依据国土空间规划、衔接水资源利用等相关专项规划,科学确定高标准农田建设布局。

3、建改并举、注重质量。

在保质保量完成新增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已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

4、绿色生态、土壤健康。

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过程,切实加强水土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5、分类施策、综合配套。

统筹推进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治理,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实现综合配套。

6、建管并重、良性运行。

完善管护机制,落实管护主体和管护经费,确保工程长久发挥效益。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生态保护和修复支撑体系重大工程建设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生态保护和修复支撑体系重大工程建设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生态保护和修复支撑体系重大工程建设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水利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应急管理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气象局
•【公布日期】2021.12.15
•【文号】发改农经〔2021〕1812号
•【施行日期】2021.12.15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
正文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
《生态保护和修复支撑体系重大工程建设规划(2021-
2035年)》的通知
发改农经〔2021〕18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局)、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生态环境厅(局)、水利(水务)厅(局)、农业农村(农牧)厅(局、委)、应急厅(局)、气象局、林草主管部门:
根据《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编制了《生态保护和修复支撑体系重大工程建设规划(2021-2035年)》。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国家发展改革委
科技部
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水利部
农业农村部
应急部
中国气象局
国家林草局2021年12月15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部门联合印发《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规划
(2019-2030年)》
在耕地草原河湖资源长期过度开发利用背景下,近日,国家发改委会同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保部、水利部、农业部、林业部、××局7部门,编制了《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规划(2019-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以控制草原耕地河湖开发的规模,降低利用强度,恢复生态功能为主线,针对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导致的各类问题,通过暂停、退出生产功能、调整生产结构、调节生产时序,辅之以最严格的管控措施,做到取之有时、取之有度,来逐步恢复自然生态承载能力。

11月30日,国家发改委就《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规划》情况召开新闻发布会。

耕地草原河湖资源长期过度开发与利用
“打个形象的比方,一个人生了病要治、要调理,工作一段时间要休息。

耕地、草原、河湖也一样,只有定期休养生息,才能实现永续利用,才能更长久地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地保障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司长吴晓在发布会上说道。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则介绍,我国耕地草原河湖资源长期过度开发与利用,导致资源承载力降低、可持续发展能力减弱,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石漠化等一系列严重
问题,局部地区耕地基础地力下降明显,土壤污染加剧,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近20%。

2019年全国重点天然草原平均牲畜超载率为13.5%,草原生态整体恶化的趋势仍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河湖污染加重、水生态退化的态势仍在继续。

加快建立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制度,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必须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农业部:先在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环境退化区开展休耕试点
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副司长刘北桦表示,《规划》主要采取“养”“退”“休”“轮”“控”五个方面的措施。

其中,耕地养护,主要针对耕地土壤酸化、耕地层变浅、重金属污染等问题,开展对耕地的修复和保护工作,实施好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东北黑土地保护等重大项目,到2020年,确保完成8亿亩,力争完成10亿亩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

《规划》还要求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影响农民收入的前提下,对土壤污染严重、区域生态功能退化、可利用水源不足的地区等不宜连续耕种的农田实行休耕。

另外,近两年重点在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和生态环境退化区开展休耕试点。

发改委:《规划》不仅不降低农民收入,还促进增收
那么,《规划》的实施是否会影响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民
收入?
对此,吴晓表示,“十三五”期间,根据《规划》确定的目标,计算得出,退耕休耕对粮食减产的影响,最高的年份,大概是1500万吨,和近年我国家粮食的年均总产量来比,低于近年来粮食平均产量的2.5%,“对粮食供给的影响不大,比例很小,完全在可控的范围内,这也是促使我们下决心来进行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的前提条件”。

从另一角度来看,吴晓称,我国目前粮食库存比较充裕。

稻谷、小麦、玉米生产总体比较稳定,今年预计又是一个丰收年。

“十三五”的粮食供有保障,这也是实施规划的有利条件。

此外,吴晓还指出,《规划》的实施不但不会对农民收入产生不利影响,还利于促进农民增收。

吴晓表示,休养生息的目的既包含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也包括提高耕地单位面积的产出水平,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以东北地区为例,如休耕一年,下一年种玉米不仅可以少施一遍肥料,而且单产可以提高10%左右;如果按照两年玉米、一年大豆轮作,不但可以降低重茬、迎茬导致的病虫害增多、土壤板结和农作物减产等问题,还能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产品质量,玉米产量也可以提高5%到10%。

同时,保障农民收入的相关支持政策也被系统提出。

据吴晓介绍,包括完善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的补助政策,继续实施
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政策,落实中央退耕还林还草补助政策,要求对轮作休耕试点予以补助支持,因地制宜采取直接发放现金或者折粮实物补助的方式落实到县乡,兑现到农户等。

值得注意的是,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副司长周建春表示,上述退耕、休耕、轮作措施都需要以保持一定数量的耕地为前提,这根耕地红线约束要求,到2020年全国耕地保护面积不得低于18.65亿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