茎的结构

合集下载

木本植物茎的结构和功能

木本植物茎的结构和功能

木本植物茎的结构和功能木本植物的茎是一个复杂的组织结构,它由多个层次和不同类型的组织组成,这些组织各有其特定的结构和功能。

以下是关于木本植物茎的结构和功能的详细解释:表皮层木本植物的茎的表面覆盖着一层表皮层,这层细胞是扁平的,并排列成紧密的防水层,以防止水分流失和病菌侵入。

表皮层还具有保护茎不受物理伤害的作用。

皮层在表皮层下方,通常有一层由薄壁细胞组成的皮层。

这些细胞富含水分和养分,为茎提供必要的营养。

皮层细胞之间的间隙充满了胶质和树脂等物质,有助于增强茎的韧性和耐磨性。

韧皮部在皮层下方是韧皮部,这是一个负责运输水分、养分和有机物质的组织。

韧皮部由筛管、伴胞和韧皮薄壁细胞组成,它们通过压力差将水分和养分从根部向上运输到茎的顶部。

有机物质则在韧皮部中运输,以支持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形成层在韧皮部下方是形成层,这是一个可以产生新细胞的薄壁组织。

形成层细胞不断分裂,向外形成木栓质细胞(Cork cells),向内形成韧皮部细胞。

这个过程会不断加厚茎的直径,并增加茎的硬度。

木质部在形成层下方是木质部,这是一个由多种类型的细胞组成的组织,包括管胞、薄壁细胞和射线细胞。

木质部的主要功能是支持植物体,并运输水分和养分。

管胞是长形细胞,负责纵向输送水分和养分。

薄壁细胞和射线细胞则负责横向输送。

髓部在木质部的中心部分是髓部,这是一个由大型薄壁细胞组成的组织。

髓部在茎中起到轻巧、坚固和支持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茎进行光合作用和养分储存。

维管束在每个维管束中,都有木质部和韧皮部两个组成部分。

维管束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水分、养分和有机物质。

它们从根部开始,穿过皮层、韧皮部、形成层和木质部,将水分和养分从根部运输到茎的顶部。

同时,维管束也负责将有机物质从叶子运输到茎和其他部位。

维管束的位置和数量因植物种类而异,但它们都是植物体内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茎的初生结构 (单子叶植物)

茎的初生结构 (单子叶植物)

树脂道周围细胞是一种轴向的薄壁细胞
落叶松茎具有均一的、单行的射线,无导管。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木材的比较
Always remember…when life hands you a lemon – always ask for sugar!
Life is drawing without an eraser.
Primary phloem 初生韧皮部
Air space 气腔 (胞间道)
Primary xylem 初生木质部 Vascular bundle sheath 维管束鞘
玉米茎
单子叶植物茎的初生增粗生长与次生生长
大多数没有次生生长;增粗是由于初生增粗分生组织;少数 能产生维管形成层,具有次生结构。
wheat小麦茎横切corn玉米茎横切hollowsteminmanygrassesvascularbundlesintwoirregularcirclesscattereddistributionofvascularbundlesinmonocots24茎的初生结构单子叶植物primarystructureofstem单子叶植物茎结构空心型hollowtype基本组织机械组织层维管束髓腔表皮水稻茎40水稻茎400水稻茎100水稻茎400单子叶植物茎结构实心型solidtype基本组织机械组织层维管束表皮smilax菝葜单子叶植物茎结构1epidermis表皮1层禾本科有三种表皮细胞2sclerenchymalayers厚壁组织层1数层有的有同化组织分布其中
同化组织分布其中。
1.栓细胞; 2.硅细胞; 3.长细胞; 4.气孔器
3)基本组织占主要部位 4)维管束有2种排列类型
水稻茎
玉米茎
5)Closed vascular bundles 有限维管束 没有次生生长

(完整版)第5章茎的形态构造

(完整版)第5章茎的形态构造

茎枝表面隆起呈裂隙 状的小孔,是茎与外
界气体交换的通道
皮孔 冬芽 叶痕
苦楝[liàn]树
芽鳞痕
皮孔
(二)芽及其类型 芽(bud)是尚未发育的枝条、花或花序。 根据芽的生长位置、发育性质、有无鳞片包被及活 动能力等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依芽的生长位置分
顶芽:生于茎技顶端的芽称顶芽。 定芽 腋芽:生于叶腋的芽称腋芽或侧芽。
葡萄的茎卷须
野葱的小鳞茎
四、茎的生理功能 茎的主要功能: 是输导和支持作用,还有贮藏和繁殖的功能。
第二节 茎的显微构造
一、茎尖的构造 茎与根的生长、分化过程基本相似。
茎尖也可分为分生区、伸长区及成熟区。主要 不同之处在于:前端没有类似根冠的构造,而 存在能形成叶和芽的原始突起,称为叶原基 (leaf primordium)和芽原基(bud primordium) 。
有的植物此层细胞中含有许多淀粉粒而称之 为淀粉鞘(starch sheath),如马兜铃、蚕豆、蓖部分,
包括呈环状排列的维管束、髓射线和髓等。
1.初生维管束
初生维管束
初生韧皮部
初生木质部
束中形成层
由筛管、伴胞、韧皮薄壁 细胞和初生韧皮纤维组成
分化成熟的顺序:外始式
(二)皮层 表皮内、维管柱外的几层细胞;分为皮
层厚角组织和皮层薄壁细胞。皮层厚角组织 在表皮下方,支持作用。皮层薄壁细胞常具 叶绿体,具光合和贮藏作用。
与根的皮层区别在于: 茎的皮层不如根的皮层发达。含有叶绿体, 能进行光合作用。
大多数双子叶植物茎中的皮层最内一层细胞 仍为一般的薄壁细胞,而不象根在形态上可 以分辨出内皮层,故皮层与维管区域之间无 明显分界 。
次生木质部的组成
导管

初中生物《茎的结构》教案

初中生物《茎的结构》教案

初中生物《茎的结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认识茎的结构,包括木质部、形成层和韧皮部。

(2)了解茎的输导功能,分析茎各部分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茎的横切面和纵切面,学会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组织结构。

(2)运用比较法,分析茎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植物生物学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关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1)茎的结构及功能。

(2)茎的输导功能及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 难点:(1)茎的木质部、形成层和韧皮部的功能及结构特点。

(2)茎的输导功能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茎的结构和功能的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2)准备显微镜和装有茎横切面、纵切面的玻片。

2. 学生准备:(1)预习茎的结构和功能相关知识。

(2)准备好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茎的结构和功能。

(2)提问:你们知道茎的结构吗?它有什么作用?2. 自主学习(2)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全班交流讨论。

3. 课堂讲解(1)讲解茎的结构,包括木质部、形成层和韧皮部。

(2)分析茎的输导功能及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4. 观察实践(1)学生用显微镜观察茎的横切面和纵切面。

(2)记录观察到的结构特点,与理论知识相结合。

5. 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1. 绘制茎的结构图,标注各部分名称及功能。

2. 结合生活实际,思考茎的输导功能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意义。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茎的结构和功能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绘制的茎的结构图和课后反思,评估学习效果。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团队合作能力。

七、教学反思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了解优点和不足,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植物的茎PPT课件

植物的茎PPT课件

2021
5
茎的形态
➢ 直立茎:茎的普通形式。 ➢ 攀援茎:茎细长柔软不能直立,必须利用一
些变态器官如茎卷须、吸盘等攀援于其他物 体上,才能向上攀援。如丝瓜、葡萄、豌豆、 爬山虎等。
➢ 缠绕茎:细长柔软的茎,茎本身缠绕于其他 支柱物上,不形成特殊的攀爬器官。如牵牛、 紫藤等。
➢ 匍匐茎:茎平卧在地面上蔓延的。匍匐茎节 间上,节上生有不定根,如草莓,甘薯等。
木质部韧皮部表皮初生韧皮部皮层初生木质部束中形成层束间形成层维管束髓维管形成层茎初生结构示意图图髓射线18ppt课件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苜蓿茎横切切片结构示意图图19ppt课件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表皮皮层初生韧皮部部初生木质部部髓髓苜蓿茎的横切切片20ppt课件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发生
植物的营养器官 ——茎
2021
35
补充知识点
➢ 草本植物:茎内含木质部成分少的植物。 木本植物:茎干坚硬,大部分由木质部组成 的植物茎称为木本植物。
2021
36
四.裸子植物茎的结构
➢ 裸子植物茎的结构与双子叶植物木本茎相同。 ➢ 不同之处:裸子植物中没有导管和木纤维,
但有管胞;没有筛管和伴胞,由筛胞运输有 机物。
裸子植物具有树脂道,能分泌树脂。
2021
层和10 髓。薄壁组织。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 表皮:幼茎的最外一层细胞的保护组织。有
各种表皮毛和气孔器。一般不含有叶绿体。
表皮
2021
苜蓿11 茎切面切片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皮层:主要为薄 壁细胞,含有厚 角组织、厚壁组 织、分泌组织。
茎的皮层一般没 有外皮层和内皮层。
一些植物的幼小茎中,
束中形成层

茎的结构实验报告

茎的结构实验报告

茎的结构实验报告背景介绍茎是植物体的主要部分之一,它起着支撑和输送水分养料的作用。

茎的结构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了解茎的结构和功能,我们进行了茎的结构实验。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观察和研究茎的结构,了解其组成部分和功能,并通过实验验证茎的结构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实验材料和方法实验材料:•鲜嫩的植物茎•刀片•显微镜•盖玻片•雅士利液(具有透明效果的药物)实验步骤:1.选择新鲜的植物茎,将其切割成薄片。

2.在茎片上加入一滴雅士利液,以增强透明度。

3.用盖玻片盖住茎片,并将其放置在显微镜下。

4.通过调整显微镜的焦距和放大倍数,观察茎的结构。

实验结果和观察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茎的各个部分和结构。

茎由皮层、木质部和髓部组成。

皮层(表皮)茎的外部部分被称为皮层或表皮。

皮层通常由细胞壁厚而坚硬的表皮细胞组成,这些细胞形成了保护茎的外层。

皮层还包含许多气孔,用于气体交换。

木质部木质部是茎的主要支撑组织,由导管元素和木质纤维组成。

导管元素负责水分和养料的输送,木质纤维则提供茎的力学支撑。

髓部髓部位于茎的中心,由具有松散结构的细胞组成。

髓部起到储存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结论通过茎的结构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茎的组成和功能。

茎在植物中起着支撑和输送水分养料的重要作用。

皮层保护茎不受外界环境的伤害,木质部提供了茎的力学支撑,髓部储存水分和养料。

这些结构的协调作用使得植物能够正常生长和发育。

通过本实验的观察和研究,我们对茎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进一步的研究可以探索不同植物茎的结构差异以及茎结构与植物生长发育的关系。

参考文献[1] 王晓霞,李舟,李厚杰. 植物学实验指导[M].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3.。

【植物学】茎的解剖结构

【植物学】茎的解剖结构

【植物学】茎的解剖结构⼀、茎尖分区茎的顶端叫做茎尖,是由叶芽活动形成的。

顶芽活动时,⽣长锥的原⽣分⽣组织分裂,向下产⽣初⽣分⽣组织,初⽣分⽣组织经初⽣⽣长形成初⽣结构,从⽽形成茎尖。

(⼀)分⽣区茎尖分⽣区⼜称⽣长锥,⼀般为半球形,由⼀团具有分裂能⼒的原分⽣组织所构成。

1.原套-原体学说原套-原体学说将茎尖⽣长锥分为原套和原体两部分。

原套位于其表⾯,由⼀层或数层排列整齐的细胞组成。

它们进⾏垂周分裂,扩⼤其表⾯积,原体是原套内侧的⼀团不规则排列的细胞,它们可沿着各种⽅向进⾏分裂,增⼤体积。

在营养⽣长过程中,原套和原体的细胞分裂活动,互相配合,故茎尖顶端始终保持原套、原体结构。

⼤多数的双⼦叶植物,原套通常是两层,⽽单⼦叶植物则有⼀层或两层。

2.细胞组织分区学说根据细胞学特征和组织分化动态观察。

在裸⼦植物和已研究的⼤多数被⼦植物中发现茎端有分区现象。

在原套、原体的中央部位,各有⼀个原始细胞群,前者称为顶端原始细胞区,后者的称为中央母细胞区。

这些细胞较⼤,并具较⼤的核和液泡,染⾊⽐周围的原套、原体细胞浅,细胞分裂较为频繁。

这两群原始细胞分裂形成了围绕在它们周围的周围分⽣组织区和下⽅的肋状分⽣组织区。

肋状分⽣组织区⼜称髓分⽣组织区,其细胞较周围分⽣组织细胞更液泡化,主要进⾏有规律的分裂,因⽽形成特殊的“肋状”。

有些植物在肋状分⽣组织区和周围分⽣组织区上⽅还有整体如浅盘状的形成层状过渡区,其细胞在茎端纵切⾯上尉扁平状,排列整齐,如同形成层及其衍⽣细胞所下形成的形成层带。

形成层状过渡区在叶原基形成的间隔期可以有体积的变化。

分⽣区下⽅形成初步分化的初⽣分⽣组织;由原套的表⾯细胞分化的原表⽪层,周围分⽣组织和肋状分⽣组织分化形成的基本分⽣组织和原形成层。

(⼆)伸长区伸长区由原表⽪、基本分⽣组织、原形成层三种初⽣分⽣组织分化出⼀些初⽣组织,其细胞的有丝分裂活动逐渐减弱,伸长区可视为顶端分⽣组织发展为成熟组织的过渡区域。

植物茎的结构

植物茎的结构


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 Nhomakorabea髓:在茎的中央,由薄壁细胞构成,常含 淀粉粒等贮藏物质
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1、表皮: 由长细胞和短细胞(硅细胞和 栓细胞)组成,外壁角化并硅化 2、机械组织: 是位于表皮内的厚壁组织 3、基本组织: 占茎的大部分体积的薄壁 组织,其中常有气腔或气道 4、维管束:分散在基本组织中,在实心茎 中星散分布,在中空茎中排成疏松的两环

双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②初生韧皮部:由筛管、伴胞、韧皮薄壁 细胞和韧皮纤维组成 ③初生木质部:由导管、管饱、木薄壁细 胞和木纤维组成 ④髓: 茎中央的薄壁组织,起贮藏作用 ⑤髓射线: 位于两个维管束之间,连接皮 层和髓的薄壁细胞,起贮藏和横向输导作 用
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



1、周皮: 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 层构成,皮上通常有皮孔,是老茎进行气 体交换的通道 2、被挤压的皮层:有或无,是初生结构的 皮层在次生生长过程中,被挤压破坏留下 来的一些残余 3、次生韧皮部:由韧皮薄壁细胞、筛管、 伴胞、韧皮纤维、韧皮射线组成
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
4、维管形成层:由纺锤状原始细胞和射线 原始细胞组成 5、此生木质部: 由导管、管饱、木质壁 细胞、木纤维、木射线组成,起输送水分、 矿质营养和机械支撑作用 6、初生木质部:由初生结构中初生木质部 保留下来,在次生木质部的内方。 木射线和韧皮射线相连,构成维管射线。多 年生木本植物的次生木质部又称木材
由厚角组织和皮层薄壁组织构成厚角组织及近外侧的薄壁细胞含有叶绿体皮层具有光合作用和贮藏作用并可产生木栓形成层3组织构成厚角组织及近外侧的薄壁细胞含有叶绿体皮层具有光合作用和贮藏作用并可产生木栓形成层3中柱维管束由维管束髓和髓射线三部分构成维管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茎的结构
知识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掌握木本植物、草本植物茎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能力目标通过用显微镜观察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茎的横切装片,进一步巩固使用显微镜的技能和在显微镜下识别生物体结构的观察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分析“木本茎年轮的形成”,使学生树立生命物质的发展变化观点和内、外因辩证观点。

1、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是木本植物茎的结构。

木本植物茎的结构,可作为其它植物茎结构的代表,弄清了木本茎的结构,可以更好地理解茎的功能和年轮形成的原因,并为了解其它植物的茎奠定基础。

(1)维管束是对茎结构整体而言,是茎的立体结构。

是由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三部分合起来构成的结构(木本植物茎)。

课本上维管束的图和茎的横切装片,都是一个平面的结构。

如何使学生对维管束的理解形成立体概念,教师可自制维管束教具或利用多媒体制作三维立体图像加以说明,避免学生对维管束的理解形成片面性。

(2)年轮的形成是多年生木本植物茎的形成层在外界环境条件影响下进行周期性活动的结果。

学生能够理解年轮是植物的生长线,但容易把年轮的概念与年轮线的概念混淆,造成理解上的误差。

为了避免这种误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结合挂图、模型或自画板图配合相应的文字进行说明。

准确地把握年轮的概念及年轮线的概念。

3、组织学生观察木本植物茎和草本植物茎结构的横切、纵切装片,也是教学内容的难点。

因为:学生对茎结构的认识还只停留在书本和教师的挂图上,从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茎结构在认识上存在差距,需要有一个“重新认识”和“理论与
实际相结合”的过程。

教师在指导学生实验中,要耐心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把观察到的结构特点与教科书中的挂图相结合,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茎的结构》一节,由于名词较多,可以用两课时讲授。

本节是这一章带有关键性内容的一节。

关于木本植物茎的结构,教师可以利用杨树或柳树的枝条或木本植物茎的立体结构模型进行教学。

教学时,可以按层次观察。

使立体感增强,形象清楚,学生容易理解。

而韧皮纤维,可以准备一些麻的纤维(剪几段麻绳,搓开后备用),让学生体会到韧皮纤维的柔韧性。

关于草本植物茎的结构,要指出它在结构上的特点,一是要指出它在表皮以内有几层机械组织;二是要指出它的维管束分散排列,而且它的维管束里没有形成层。

在指出这些特点的时候,还应该与木本植物茎的结构相比较,以便使学生获得鲜明的印象。

由于要求学生用肉眼观察木本植物的茎,课前应该采集1~3年生的新鲜的椴树茎,切成长约5厘米的茎段,供学生观察。

如果没有椴树,杨树、柳树、木槿、泡桐、臭椿、月季等都可以代用。

杨树、柳树的树皮易于剥开,便于观察形成层。

泡桐、臭椿、月季等颜色较深。

认清三部分结构以后,可以让学生剥下一部分树皮,看到木质部表面粘滑的一薄层,这就是形成层。

因为形成层只有几层细胞厚,所以用肉眼在横断面上看不到。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将树皮内层和木质部从上到下撕下一些纤维状细丝,从而为讲述韧皮纤维和木纤维打下基础。

关于用显微镜观察木本植物的茎,因为茎的结构复杂,课前可以培训实验小组长,以便课上帮助学生顺利地进行观察。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用显微镜幻灯机打出茎横切面的放大图像或挂出相应的挂图,帮助学生观察。

关于树皮的外侧,只要看到一些个体较小、排列紧密、细胞壁较厚的细胞,能联系到树皮的保护作用就可以了,重点是观察筛管和韧皮纤维。

显微镜下的形成层并不难看到。

在木质
部中,要看到导管和木纤维。

由于要求学生用肉眼观察草本植物的茎,应该事先收集好玉米茎,并切成约5厘米的茎段。

如果材料不好找,可以用甘蔗代替(每人有半节即1/2个茎段即可)。

玉米茎外层的硬皮,可以让学生用手剥开,体会到它有保护和支持作用。

包埋在薄壁细胞之间的一条条细长的“筋”,就是维管束。

用显微镜观察草本植物的茎时,要引导学生找一找茎的横切面上有没有形成层,从而为讲述有关的知识打下基础。

在显微观察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时,启发学生认识某种组织结构应关注存在位置、细胞形态、细胞结构特点和生理特征(如死亡)等。

在学生讨论基础上,让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并以表格形式写出板书。

在讲述年轮的时候,要讲清形成年轮的条件:内在条件是形成层,外在条件是气候的定期变化,主要是冷热的定期交替。

关于年轮的标本,可以把生长多年的松、杉、杨、榆、槐等树木的枝条锯成小段。

为了便于观察和保存,可以把断面磨光并涂上一薄层蜡。

年轮的形成过程是比较费解的内容。

要讲清为什么年轮之间的界限在去年的秋材与今年的春材之间。

要明确地指出,在同一年里,从春到秋所产生的木材是逐渐致密的,因而中间没有明显的界限;而秋季所产生的木材最致密,春季所产生的木材最疏松,于是在当年的秋材与下一年的春材之间就出现了明显的界限。

注意,年轮之间的界限叫年轮。

不要将年轮线误认为是年轮。

学生容易把形成层的位置看成是不动的,误认为由形成层细胞分裂而形成的木质部永远是向内延伸,树干的长粗完全依靠韧皮部细胞的向外扩展。

其实,由于木质部的加厚,形成层在不断的外移,树干的长粗主要依靠木质部的增长。

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这部分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采用活动的剪贴图来进行教学。

设计思想:本节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对茎进行宏观和微观的.观察,经过分析,总结出植物体茎的结构。

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知识。

总结:植物的茎是由芽发育而成的,茎是植物体内不可缺少的结构。

它能输导营养物质,还有支持、贮藏、繁殖等功能,茎这所以有这些功能是与茎的结构密切相关的。

那么茎的结构是怎样的呢?
总结:年轮是木本植物茎横切面上的同心轮纹。

每一个同心轮纹是木本茎在一年中形成的木质部。

因为形成层的活动受季节的影响,春夏季所生木质部色淡而宽厚,细胞大,壁薄,称春材(早材);夏季至秋季所生木质部则色深而狭窄,细胞小,壁厚,称秋材(晚材)。

当年春材与秋材逐渐过渡,组成一轮,而春材与次年秋材之间,界线分明,出现轮纹。

年轮线只指春材与次年秋材之间的分明界线。

根据树干基部的年轮数,可推测出树木年龄。

1、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基本都一样,不同的是有的植物薄壁组织发达,如玉米、甘蔗;而有的植物的薄壁组织不发达,茎是中空的,如小麦、水稻。

2、机械组织发达程度也不同,因此抗倒伏能力就不一样。

种植过密,浇水过多,施钾肥少,机械组织就不发达,抗倒伏能力就弱。

方法步骤: 1、把豌豆或小麦种子播在盛有湿润园土的花盆中,把花盆放在温暖、黑暗处,促使种子萌发。

2、幼苗长出后,把花盆置于一侧开有通光孔的暗箱里,保持园土的湿润,观察幼苗生长状况有何特点?
实验结果:幼苗被放到一侧开有通光孔的暗箱后,可发现幼苗朝着小孔方向弯曲。

把花盆转动180度,幼苗的顶端又慢慢转向有阳光的小孔,幼茎出现了显
著的弯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