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令篇
传统节日作文12篇

《传统节日作文》传统节日作文(一):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在我国的传统节日里面,我最喜欢的就是热闹的春节。
春节是怎样来的呢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年的怪物,它经常在冬天欺负住在山里的人们,有一些人想把它除掉,也有一些人想把它赶走。
有一天年又来了,许多人家里都遭到了袭击。
只有几户挂着红布帘,门外生着火堆或敲敲打打闹翻天的人家没有受到伤害,因此山里的人们明白了年怕三样东西。
当年再来的时候,人们用这三样东西把这个大怪物给赶走了,从此都不敢来伤害人们了。
以后代代相传,便构成了过年热闹的习俗。
我喜欢春节,每年的春节我都要去花市。
花市里人山人海可热闹了,店铺里的人在大声喊叫着卖各种各样的东西,有的卖艳丽多彩,芬芳迷人的鲜花,有的卖可口的爆米花和好喝的饮料,还有的卖各式各样的玩具。
近年随着我们国家的不断强大,各国的领导人也开始在春节的时候,发表讲话或文章向在本国的华人表示节日的祝贺,中国的春节在世界上越来越有影响力了。
传统节日作文(二):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他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清明节最开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以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之后,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地,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
所以,清明节也是重要的祭拜祖先的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写的就是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
它是在每年阳历的4月5日,这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打马球、荡秋千、蹴鞠、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的习俗。
传统节日作文15篇

传统节日作文15篇传统节日作文1我国有许多传统节日,比如有:中秋节、重阳节、元宵节、春节……我最喜欢的节日是端午节,因为端午节可以吃粽子。
一大早,外婆就去菜市场买了包粽子的材料。
开始包粽子了,我学外婆把粽叶卷成斗笠形,再捞一小勺糯米来放进去。
可是,糯米掉下去了。
我又捞了一勺糯米放进去,可是,糯米又掉下去了。
我一次次把糯米放进去,糯米却一次次地掉。
后来,我才发现原来是底下有个洞啊!我换一片粽叶,把糯米放进去,再放一些肉馅。
接着放糯米使劲压一压,把粽叶卷好,用一条棉线从底部包扎好。
可是,我不会打结,只好又向外婆求助。
半个小时过去了,我和外婆包了好多个粽子。
包完粽子,要开始蒸粽子了。
粽子蒸好了,我赶紧把粽子往嘴里送。
粽子可真好吃,不一会儿,我们就把粽子吃光了。
那滋味真是让了吃了还想吃。
啊!端午节美味可口、营养丰富的`粽子可真让人忘也忘不了。
传统节日作文2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有中秋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元宵节等,我最喜欢的就是中秋节了。
一提起中秋节我就会想起大诗人李白写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写得真是妙不可言!在中秋节这一天,家家都会赏月,在赏月的时候,妈妈对我说:““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牡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
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节赏月和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与一家人团圆的象征”我看着天上的明月,觉得真像白玉盘啊。
吃月饼了!月饼有许多图案,有的.是一条龙跃出水面,有的是一朵月季花,还有的是一些人在吃月饼。
这些月饼的图案真是各种各样,真有趣啊!中秋节真是一个习俗多样的节日!传统节日作文3元宵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这天我们早早就放学了,在回家的路上,爸爸说去外面餐厅随便吃一点,我说爸爸你答应了我今天吃火锅,要守信用哦。
于是爸爸跑到菜市场买了许多火锅材料:牛肉、鸡肉、虾、青菜、豆腐、土豆……回家后,我们一家人分工合作开始准备吃火锅。
中华传统节日400字十篇

中华传统节日400字十篇中华传统节日作文400字一在我们的祖国有很多的中华传统节日,有端午节、中秋节、春节……我喜爱端午节。
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
由于顷襄王得到了楚怀王的王位,把屈原放逐。
最终楚国不久就要被占据了,屈原抱着一块大石头,跳进了汨罗江。
家家户户包好粽子,把粽子丢入江中喂鱼,不让它们吃掉屈原的身体。
每次端午节我们都要去外婆家过端午节。
当我们到了外婆家门口时,外婆和外公已经在等着我们了。
外婆教我们包粽子,她先拿起两张大大的粽叶,卷起来变成一个漏斗的样子,接着把糯米放进去,然后加入各种食料:香菇、肉、虾米……再用叶子把它们包起来。
我看得跃跃欲试,拿起两片粽叶却怎么也卷不起来。
哎呀,太难了,还是等着吃吧。
“熟了,熟了。
”我们马上跑了过去,大人们也走了过去,外婆拿着一盘粽子走过来,大家吃着香喷喷的糯米粽子。
外公一边吃粽子,一边跟我们讲端午节的传统,他告知我们,在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在家门口挂上艾草、菖蒲来驱邪,以求平安。
在外婆家,我不仅吃到了好吃的粽子,还了解了不少关于端午节的学问,真是兴奋极了!中华传统节日作文400字二“五月五,是端阳。
插艾叶,戴香囊。
吃棕子,撒白糖。
龙船下水喜洋洋,”这让我想到了一个传统节日一一它叫端午节。
端午节的风俗有特别多,比方包粽子、吃粽子、赛龙舟、插艾叶、喝黄酒、戴五彩绳、戴香囊、打午时水、画额、煮咸鸭蛋、抢鸭子等很多好吃的,很多好玩的。
真是太好了!说到端午节,我最喜爱的环节就是包粽子了,包粽子既好吃又好玩,包粽子的时候,妈妈和我一起在包粽子,我跟妈妈说:“妈妈,您能教我怎么包粽子吗?”妈妈说:“可以呀,当然可以呀!”说完,妈妈就开头教我包粽子,我看着妈妈包粽子的一举一动,每一个包粽子的详情,我都看懂了。
到我做的时候,我把粽叶片拿起来,首先把粽叶做成一个三角形,顶上留住一边,用来放糯米的洞。
接着是把糯米和肉放进去,我放糯米的时候,一不当心手滑了,糯米都掉在了地上,我观察了有一点难过,我的心里想:“这么好的糯米,就这样掉在了地上,真惋惜呀!”我又拿了一些糯米,放到里面。
中国传统节日作文10篇

中国传统节日优秀作文优秀10篇传统节日优秀作文篇一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我们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清明节、中秋节和春节。
今天我将向你介绍中秋节。
我告诉你中秋节的原因:农历八月十五是传统的中秋节。
这是中秋节,所以它被称为中秋节。
在中国农历中,一年分为四个季节,每个季节分为三个部分:孟、钟和纪,所以中秋节也叫中秋节。
8月15日的月亮比其他月份的满月更圆更亮,所以也被称为“月夜”和“八月节”。
那一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的明月,自然期待着家人团聚。
远离家乡的游子也借此机会把心思寄托在家乡和亲人身上。
所以中秋节也叫“团圆节”。
各地风俗各异,有些地方还形成了许多特殊的中秋习俗。
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还有香港的火龙舞、安徽的堆砌塔、广州的树中秋、晋江的烧塔、苏州石湖的赏月、戴的、苗的跳月。
我记得我很小的时候,有一个中秋节,我和家人坐在一起赏月。
我抬头看着天空中黄澄澄的圆月,对妈妈说:“妈妈,看那月亮,它看起来像一个大橘子!”我妈没有回答,可能是因为我被月亮迷住了。
我拿起一个月饼,大口地吃了起来。
“月饼好甜!”我大声说。
一家人都忍不住笑了。
中秋节期间,我可以吃美味的月饼,看圆圆的月亮。
我喜欢中秋节!传统节日优秀作文篇二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是端午节,因为端午节可以吃粽子。
五月初五是端午节。
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有吃粽子,赛龙舟等。
在这之前的几天,人们就开始忙起来了。
五月初一都要带上由五种颜色的线搓成的花绳,接下来几天就要去收集包粽子的材料——粽叶,小米,糯米,枣,豆子等等。
吃粽子是为了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而特定的习俗。
看见了奶奶在包粽子,我也好想学学,想尝尝自己做的粽子。
粽子是这样包的:先拿上三四片棕叶,绕成个类似漏斗的形状,然后把米,枣,豆子混在一起放进去,最后一层一层包好,拿绳子捆起来,一个粽子就成形了。
等所有的粽子都包好了,就把它们放入锅中煮两个小时就可以吃了。
我等啊等,终于等到奶奶揭锅了,我迫不及待地跑过去,一眼就认出了我包的粽子,奶奶拿给我后,我边剥粽叶边吃了起来,好香啊,没想到自己第一次做竟这么好吃,我大口大口吃起来,爸爸妈妈看见了,忙说:“小心枣核!”说完便哈哈大笑,我也笑了。
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精选3篇】

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精选3篇】【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第1篇】学习了《北京的春节》后,我知道了北京春节的习俗。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年俗也各不相同。
四川的年俗就很特别:元旦不吃饭,因为“饭”与“犯”同音,为了避讳,则吃汤圆或挂面以祈求合家团圆,福寿绵长。
正月初七“人日”还要“过小年”,除了敬神、祭祖外,也要吃团圆饭。
黑龙江人过年喜欢吃饺子,所以大年三十晚上辞旧迎新,一定要吃饺子。
但黑龙江人还要在饺子中包上几个带有硬币的饺子(现在常用花生或其他果仁代替),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有好运,有吉祥之意。
此外,黑龙江人在初五这天一定要吃饺子,也称“破五”,就是把饺子咬破,寓意将不吉利的事都破坏,有驱灾避邪之意。
而我的家乡——浙江省过年也很有意思:人们在年夜饭的餐桌上一定会有一条鱼,寓意着年年有余。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每条大街张灯结彩,处处红红火火。
家家户户晚上要关门前,要点一次“关门炮”。
人人都要守岁,初一早晨还要再点一次“开门炮”,这一天还要吃汤圆和年糕,寓意在新的一年里团团圆圆,步步高升。
新年以“茶碗茶”待客,里面还要加上橄榄和金桔,同时也要用茶叶蛋待客,称为“捧元宝”。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春节习俗各不相同,正应了那句话:“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第2篇】新年,是我国最隆重、最为重要的节日,也是我国最红火的传统节日,也是我国人民最看重的节日。
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下过年的基本习俗吧!新年里,家家户户必然装扮得红红的,挂红灯笼、春联,贴“福”字等等。
总之是用红的,穿红的,戴红的,可以说“红色”成为人们新年时最亲密的朋友。
传说在古时候,由一个叫“年”的怪物,经常在新年这个节日里跑出来害人,后来得知,它很怕红彤彤的东西和很大的响声,比如一个熟透了的红苹果就足以吓跑它了。
后来人们就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在过新年的时候把家里扮得红红的,还经常放鞭炮。
在夜里,大家都要熬夜守岁。
古时候,有个人曾以吟诗、打麻将来打发时光,可是现在不同了,科技发达了,一家人舒舒服服地坐在沙发上看看新年联欢晚会,小孩子也喜欢看呢!不过为什么要熬夜守岁呢?相传在古时候有这样的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叫做“岁”的怪物喜欢吃成年人与老年人,不喜欢吃小孩子。
传统节日作文(通用16篇)

传统节⽇作⽂(通⽤16篇)传统节⽇作⽂(通⽤16篇) 导语:中国的⽂化历史悠久,博⼤精深,其中的传统节⽇⽂化也是⼗分丰富。
下⾯是⼩编整理收集的传统节⽇作⽂,欢迎阅读! 传统节⽇作⽂篇1 有⼈喜欢端午节,有⼈喜欢重阳节,⽽我却喜欢⼤年三⼗的春节。
过春节的时候,必不可少的习俗就是贴窗花和放鞭炮了。
我记得我家有⼀个挂在墙上的⼀个钟,⾥⾯有⼀个福字,这个福字是倒着的,寓意是:福倒(到)了。
接下来和你说说放鞭炮。
我和爷爷拿了⼀些钱下了楼,到⼩店买了⼀些擦炮和⼀个打⽕机,来到了⼩河边放擦炮。
我拿出⼀个擦炮,点燃了它,赶紧扔进河⾥,⽣怕炸到⾃⼰。
过了⼀会⼉,河⾥炸出了⽔花,我突然异想天开,觉得炸鱼应该没问题。
这样的话,今天晚饭就有着落了。
嘻嘻,说⼲就⼲,我⼀连点燃了好⼏个擦炮,⼀起扔进⽔中,⼩河⾥的⽔⽴刻像⼩喷泉⼀样喷出来。
再仔细⼀看,不仅鱼没炸到,却把我⾝上弄湿了,但是我玩得还是很开⼼的。
晚上,妈妈煮了⼀⼤盘饺⼦,我迫不及待地蘸着醋,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就这样,我愉快地度过了春节之夜。
传统节⽇作⽂篇2 今年的春节令我最难忘。
随着中央电视台零点钟声的响起,新的⼀年——xx年来到啦! ⼤年初⼀的早晨,太阳公公早早露出了笑脸,它笑得那么开⼼,那么灿烂。
是啊!新的⼀年给⼈们带来了新的期盼、新的祝福。
爸爸、妈妈、姥姥、我围在⼀起吃了⼀顿丰盛的团年饭。
姥姥给了我⼀个⼤⼤的红包,是对我去年学习的奖励。
饭后,在爸爸带领下,⾃由活动了,我玩耍的主题——放烟花、放鞭炮。
五颜六⾊的烟花冲向天空尽情开放,好看极了,看到那⼀串串红丹丹的鞭炮,我既⾼兴⼜害怕,那震⽿欲聋的爆炸声,使平常胆⼩的我捂紧了⽿朵,闭上了眼睛。
放烟花了,烟花各式各样,简直可称”天下奇观”。
放烟花的⼈也很多,⼤⼈们每点燃⼀个烟花,他们就呆呆地看这夜空中美丽的烟花,不时地说⼀句:”好美啊!”⼩孩⼦们却⾼兴地⼜蹦⼜跳,快乐地不知怎么样才好,⽽⼤⼈们看着这孩⼦们狂欢,则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中华传统节日15篇

中华传统节日15篇中华传统节日1清明节是一个缅怀先辈的节日,很多英烈们的事迹令人留恋,令人悲叹,令人振奋,当他们入土为安的时候,他们的故事就永远告终了,剩下的只有让我们怀念了!据我所知,每年的4月5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春秋时期,流亡在别国的公子重耳,好几天没吃东西了,这时,重耳身边一位臣民介子推偷偷地从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给重耳,重耳得知后对介子推十分感谢,回国登基后,重耳竟把功劳最大的介子推给忘记了,介子推却没有计较,而是回老家去了。
直到后来,重耳才想起来了介子推。
他想请介子推入朝为官,可介子推拒绝了。
于是他放火点山,以为可以逼介子推走出来,结果发现介子推和老母亲已死在一棵柳树下。
重耳悲伤之余把这棵柳树称为“清明柳”,又把这一天定为寒食节,这一整天都不允许生火,只能吃前一天煮好的冷食,后来又和清明节合为一体就形成了今天的清明节。
清明节还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清明节还是一个富有诗意的节日,唐朝大诗人杜牧写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诗写出了清明节特有的悲伤、怀念的气氛。
每到清明节,你会缅怀谁呢?中华传统节日2端午节是农历的五月初五,端午节的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
今天,是端午节,我高兴极了!中午奶奶和我在包粽子,奶奶准备了粽叶,糯米。
奶奶把粽叶做成漏斗形,在里面放了栗子馅儿、小鲜肉馅儿、蛋黄馅儿……第一个粽子放的是枣馅儿的,奶奶放好馅儿,用粽绳把粽子绑好,放进锅里。
我看着很简单,真没想到那么难,包了好几次也没成功,终于有一个成功了!奶奶把粽子下了锅,要等个几分钟才可以吃。
于是,我们就去看了赛龙舟,一号、二号、三号、四号都准备好了,裁判说:“三二一,开始!”话音刚落,龙舟就往前冲,上一届的冠军落后了,于是,他用了许多力气,比四号快了两秒,赛龙舟终于结束了,我们回去吃了又香又好吃的粽子。
绿色的艾草,飘香的粽子,美丽的龙舟,构成了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节令篇古诗中的节令:①人日。
正月初七日。
在古诗中,诗人在人日大多表达思家、想友的感情。
例如高适的《人日寄杜二拾遗》中“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②上元。
即元宵,正月十五日。
古代在元宵日张灯结彩,所以元宵又称为灯节。
如辛弃疾在《青玉案》中是这样描写元宵景色的: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③社日。
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春分前后,农家祭社(土地神)祈年的日子。
这是春社;而立秋后第五戊日,称为秋社。
古人多借这个节日集会竞技,开展对他们来说十分难得的娱乐活动。
④寒食。
清明前二日,冬至后一百零五天,大致在当春二月,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因介之推抱树就焚致死,故定于此日禁火吃冷食。
寒食节禁火三日,换新火种。
例如唐代韩翃的《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官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⑤清明。
三月的节气名,也是祭祖扫坟的日子。
例如脍炙人口的《清明》。
⑥上巳(阴历三月三日),此日人们临水祓除不祥,叫做修禊。
后来演变为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
如杜甫《丽人行》中的:“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⑦端午。
五月初五日,屈原投江,后来人们就在此日龙舟竞渡,以纪念屈原。
⑧七夕。
七月七日,传说在这一天牛郎织女鹊桥相会。
在古诗中多借七夕表达爱情。
如林杰《乞巧》: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⑨中秋。
八月十五日。
这一天月色最好,是阖家赏月的佳节,所以人们在这一天大多思念亲人。
⑩重阳。
九月初九日。
古人以九为阳数。
重阳日古人有登高饮酒的习俗。
如杜甫《九日》中所写: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11.冬至。
是节气中的起点,相当于一日中的子时,是古人认为的阴极阳生之时。
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2.除夕。
一年中最后一天晚上。
“除”意为除旧布新。
在有些古诗中,并没有明显的节令名字,我们应该首先抓住诗歌中的细节,看看作者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物候,诗中记了哪些景物、哪些事情,再结合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来推究诗歌中反映的节令。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2008年上海卷)壬辰寒食①王安石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
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雪”隐喻了白发,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
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
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层。
2.阅读下面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清明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①。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 ①上联出自《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祭余”是剩余的祭品;下联“士”指介之推。
(1)诗歌的首联描写了哪两幅画面?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2)诗歌的颈联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4分)【参考答案】(1)一方面就自然节气而言正是初春时节,桃李欣欣而笑,万物复苏,一派生机;作者以一“笑”字既写出大自然的生机盎然,也写出自己内心的喜春之情。
另一方面,清明是扫墓时节,又使人想到野田荒冢,不由抒发生死之悲,有感于人生价值问题。
一笑一愁,是作者面对既是自然佳节又是扫墓时节的清明之景所产生的两种不同的情感。
(评分标准:关于“初春自然之景”的分析 1分,分析“笑”的情感 1分;结合清明是扫墓时节进行分析 1分,分析“愁”的情感 1分。
)(2)作者运用对比和用典的表现手法,《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章中的齐人“乞祭余”还不算,还要向妻妾炫耀;与此相反,像介之推这样的人物,甘愿烧死在绵山中也不出山,其气节风骨之高重又如何!在对比中,作者讽刺了向权贵谄媚的卑鄙小人,赞扬了受迫害也决不改变操守的有气节之士。
(评分标准:对比手法的内容及作用分析 2分;用典手法的内容及作用分析 2分)3、(2005全国2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唐·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提示】“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
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提示】①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
②诗的语言朴实无华(或平易通俗)。
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小重山•端午[元]舒颉碧艾香蒲处处忙。
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①长。
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
往事莫论量。
千年忠义气,日星光。
《离骚》读罢总堪伤。
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
②沅湘:沅水和湘水。
湘水支流中有泪罗江。
①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②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阙和下阙作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①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
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节的崇敬。
②手法:对比。
简析: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开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
(答“反衬”,且简析合理也可。
)5、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问题。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①诗语言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首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渲染出诗人怎样的情感?【参考答案】(在异乡作客的生疏不适的孤独感。
)②有人评价“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在全诗中“曲折有致,出乎常情”,对这一评价请简要阐述你的鉴赏体会。
【参考答案】a三四句挑选出重阳登高和茱萸插头两个意象,抒情一反一二句诗的直抒胸臆,显得深沉含蓄。
b本为诗人思念兄弟,却以“遥知”二句翻转一面,化出幻觉,写家乡的兄弟为失落诗人而遗憾不已。
诗人把“我思人”的情绪,折射为“人思我”的幻觉,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少一人”的缺憾更须体贴。
这正是这两句的出乎常情之处,它使情感更加深沉而余味无穷。
6、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8分)蟾宫曲·九日①张可久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②,倦客思家。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
②归雁横秋:应为“横秋归雁”的倒装句式。
(1)这是元曲作家张可久写的一首被后人称为“清而且丽”的散曲。
张可久终生仕途失意,故终日沉湎诗酒世界,寄情山水之间。
你认为这首曲中揭示主题的是哪一句?“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点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4分)(2)“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的描写是否与主题有关?请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1)(2分)从标题“九日”及全文内容看,本文主题应为重阳佳节,倦客思家,所以“倦客思家”应为表达主题的句子。
(2分)“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点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这种气氛的渲染,有助于思乡主题的表达。
(2分)(2)(4分)“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是作者回忆从前歌舞升平的欢乐景象。
用从前歌舞升平的稍纵即逝衬托现实中人老白发的凄凉,告诫游子不再留念他乡,而是“倦思”故乡。
这恰是主题的最好表达。
w.w.w.k.s.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自咏示客陆游衰发萧萧老郡丞,洪州又看上元灯。
羞将枉直分寻尺①,宁走东西就斗升。
吏进饱谙箝纸尾②,客来苦劝摸床棱③。
归装渐理君知否?笑指庐山古涧藤。
注释:①寻尺:古八尺为“寻”,“寻尺”犹言“高低”、“长短”。
②箝纸尾:县丞有职无权,属吏抱来文书,左手挟卷正文,右手指着纸尾,要县丞签署,却不许看公文内容。
③摸床棱:遇事模棱两端。
⑪诗人在首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怎样的作用?(4分)⑫有人说在尾联“笑”字里可见放翁的眼泪。
请结合全诗对这一说法作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⑪反衬手法;(2分)用上元(元宵)灯火的彻夜通明,反衬诗人的颓唐潦倒,表现诗人悲从新来的感慨。
(2分)⑫白发稀短,老态颓唐,令人唏嘘;官场黑暗,枉直不分,令人愤慨;走东西,就斗升,屈辱难忍;走投无路,只有退隐山林。
这笑,是一种无可奈何,是一种愤世嫉俗,是诗人壮志难酬的悲哀。
(能指出“笑”中隐含的含义,2分;并能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2分)8、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问题。
除夜有怀崔涂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注释】①除夜:除夕夜。
《全唐诗》题作《巴山道中除夜书怀》。
②迢递:遥远的样子。
三巴:古巴郡、巴东、巴西总称“三巴”,在今四川东北部。
羁:寄居外乡。
危:艰苦。
万里身:指离家路远。
③孤烛:一支烛。
这里并非实指。
④骨肉:谓至亲之人。
僮:未成年的仆人。
⑤那堪:哪能经得起。
明日:第二天。
岁华:岁序,年华。
【鉴赏问答】①颔联历来最为人所赞赏,沈德潜称之曰“名俊”。
名者,名句也;俊者,情景真切也。
这是为什么?【答】①这首诗写出了巴蜀之路的特点和客中除夕夜的特点,看似寻常、平淡的语言,却写出了客中人人共有的感触,充满了异乡飘泊之感,情景交融,感人至深,具有普遍意义。
【解题指要】解答此题的要著是要了解时代背景,同时也要了解作者当时的境遇。
若难以了解,则可从诗中仔细品味,反复琢磨。
②颈联虽然用的是诗中的家常话,但收到的表达效果却非常好,这是为什么?【答】②诗人用的有诗味、有诗趣的家常话,俗中有雅致,平中有波澜,且化用了前人“孤客亲童仆”,所创造出的意境是全新的,可谓“看似寻常最奇崛”。
【解题指要】明白晓畅,平易浅显,叫做通俗。
这类诗的极品无俗的痕迹,却有俗的滋味,没有俗的形状,为有俗的神韵,这是雅的极致。
这些道理要懂得。
而用典用得好的自然要创造出新的意境,这是用典的基本常识。
9、阅读下面唐诗,回答后面问题。
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