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__拓展五》教学设计1
六下《回顾·拓展五》

他赞不绝口:“真是太好了!他的意见完全正确,有着 很高的才华。”
4.华罗庚和陈景润各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华罗庚:谦虚、知错就改,善于发现人才。
陈景润:敢于提出问题,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
名人名言
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 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 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 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 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
科学是讲究严谨性的,做实验、测数据、写 报告,都必须做到( 实事求是 ),来不得半点虚假。
含有“鼎”字的成语
• • • • • • • 拔山扛鼎 鼎铛玉石 鼎足而三 举鼎拔山 列鼎而食 群情鼎沸 三牲五鼎 春秋鼎盛 鼎鼎大名 鼎足三分 九鼎大吕 力能扛鼎 人声鼎沸 三足鼎立 鼎铛有耳 钟鸣鼎食 大名鼎鼎 鼎新革故 鼎足之势 革故鼎新 举鼎绝膑 一言九鼎 牛鼎烹鸡 言重九鼎 三分鼎足 四海鼎沸 九鼎不足为重
——华罗庚(中国)
日积月累:
百炼成钢
集思广益 独出心裁 不耻下问
发愤图强
群策群力 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坚持不懈
革故鼎新 实事求是 精益求精
迎难而上
标新立异 各抒己见 古为今用
百炼成钢 :比喻经过长时间的多次的锻炼,变得坚强。 发愤图强 : 发愤,决心努力。 图,谋求。 下定决 心,努力谋求富国 。 坚持不懈 :懈,松懈。 坚持到底,一点也不松懈。 迎难而上 :迎着困难向前进 。 集思广益 :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 群策群力 :策,计策,主意。 指发挥集体作用,大 家一起想办法、贡献力量。 革故鼎新 :革,改变,除去。 故,旧的。 鼎, 鼎新, 更新。 除去旧的,建立新的。 标新立异 :标,用文字或其他事物表明。异,不同的, 特别的。 原指特创新意,立论与人不同。后指提出新 奇的主张,表明与一般有所不同。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回顾拓展四》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回顾拓展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回顾拓展四中已学习的课文《小燕子衔食》,梳理故事情节并对重要语句进行分析;•了解篇目的主题思想,掌握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对课文进行思考,并能够对自己的思考进行清晰的表述;•能够运用学习的修辞手法,写出一篇富有魅力的作文。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细小美好事情的敏感和关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及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对课文的理解和梳理;•修辞手法的运用。
2. 教学难点•学生自己对课文的思考和表述;•修辞手法在写作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首先放一张小鸟营巢的图片,鼓励学生自由发挥,用课文中出现过的句子和自己的想象把小鸟营巢的过程描述一遍,并且表达出来的过程需要遵守一些限制,例如不能使用死板的语言,细节需要突出,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从中了解故事主题的思想以及语言运用的重要性。
2. 阅读课文并讲解故事情节在学生通过刚才的导入活动对课文产生兴趣之后,让学生边听边跟读《小燕子衔食》这篇课文,并通过故事情节的表达来梳理词语的运用和句子的构成,辅助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 标注生词和短语检查是否有新的生词或短语出现,并对这些生词短语进行讲解和标注。
4. 挖掘词语的含义选择出文章中使用的比较有意思的单词,并让学生探讨这些单词在文章中的意义,以及为什么会使用这些单词。
5. 对重点句子进行分析选择出文章中重要的语句进行解读,让学生探讨对这些语言的运用,从中学习到修辞的奥秘。
6. 学生分享对待比较难的语句或者生词短语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想一想,如果有趣的话可以分享给大家,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7. 文书能力的训练利用前面所学的语言和修辞技巧,引导学生自己书写一篇关于小鸟营巢的短篇小说。
8. 课后作业完成写作作业,并且收集一些自己经历过的美好瞬间。
四、课堂评价1. 学生反馈通过对学生的口语表现以及书写的文章进行点评,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总结。
义务教育课程课件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全册教本最新文档资料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全册教案第一组1 文言文两则2 匆匆3 桃花心木4* 顶碗少年5* 手指口语交际·习作一回顾·拓展一第二组6 北京的春节7* 藏戏8* 各具特色的民居9* 和田的维吾尔口语交际·习作二回顾·拓展二第三组10 十六年前的回忆11* 灯光12 为人民服务13* 一夜的工作口语交际·习作三回顾·拓展三第四组14 卖火柴的小女孩15 凡卡16* 鲁滨孙漂流记17* 汤姆·索亚历险记口语交际·习作四回顾·拓展四第五组18 跨越百年的美丽19* 千年梦圆在今朝20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21* 我最好的老师口语交际·习作五回顾·拓展五第六组成长足迹依依惜别古诗词背诵综合复习生字表1《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2.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学弈》)一、读通全文,感悟读法。
1.师: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先听老师范读课文,再跟老师读课文。
(范读时做到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
领读时有意识地让学生感悟语速和断句方法。
)2.学生自由练读,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并在练习本上写两遍。
3.在学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确读法后,练习熟读。
二、结合注释,疏通文意1.“弈”是什么意思?“学弈”呢?你怎么知道的呢?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一话,然后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3.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
4.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5.指名说全文大意。
(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下册《回顾拓展三》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下册《回顾拓展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围绕语言艺术那个专题,交流读了那些具有艺术魅力语言后的感受与体会。
比如,语言的精练简洁,语言的幽默诙谐,语言的生动得体。
2、引导学生读书后要乐于和善于跟别人交流,在交流中达到互相启发、相互学习的目的。
3、引导学生交流对剧本和相声这两种艺术形式的认识和了解。
4、让学生积存形式不同的对联,感受中华语言文字的优美。
5、启发学生采纳多种形式展现学习成果,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爱好,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围绕语言艺术那个专题,交流在读了那些具有艺术魅力语言后的感受与体会。
课前预备:学生搜集喜爱的对联教学难点:启发学生采纳多种形式展现学习成果。
教学时刻: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结合本单元内容,自由交流。
请两名学生分角色朗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
听了这段对话,你想说些什么?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感受。
全班自由交流。
2、展开话题、深入交流。
依照学生交流的话题,教师相机引导,使话题展开;并就大伙儿都感爱好的话题,引导学生深入交流。
鼓舞学生把课内和课外的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不是仅仅拘泥于几篇课文。
二、日积月累:1、学生自由读对联。
2、把你喜爱的对联读给同桌听,并说出喜爱的理由。
3、齐读对联,然后全班交流你的发觉。
(简要说说特点)4、鼓舞学生背诵喜爱的对联。
5、交流课前搜集的对联。
6、有爱好的同学能够课后练习写对联。
三、展现台:1、学生课前预备相关展现。
2、小组交流。
让学生在小组内表演,组员给予意见。
3、全班交流。
小组举荐组员上台展现。
4、评判:让学生选出自己心目中喜爱的节目,并说说缘故。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回顾拓展六》教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回顾拓展六》教案
教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回顾拓展六》
一、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课本上已学的知识点,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
2.通过课外拓展对知识点进行巩固和拓展。
二、教学内容:
1.复习巩固课本上已学的知识要点。
2.进行课外拓展,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
三、教学过程:
1.复习巩固: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游戏等方式对已学的知识点进行复习。
例如:
(1)通过朗读课文、答题等方式复习课文内容。
(2)通过填空、解释词语、画画等方式巩固课文的语义理解。
(3)通过情境对话、口头表演、讨论等方式练习运用语言。
2.课外拓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本内容选择拓展的知识点。
例如:
(1)引导学生在课外读相关主题的文章或故事条目。
(2)学生进行类似的创作练习,如写一篇自己的故事、作文等。
(3)学生可以进行小组合作,互相交流和讨论,展示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总结:
1.复习巩固:
(1)通过复习课文内容,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2)通过提问、游戏等方式巩固课文的应用能力。
2.课外拓展:
(1)通过阅读拓展相关的内容,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能力。
(2)通过写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以上是一份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回顾拓展六》的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五年级《回顾拓展五》教案

五年级《回忆拓展五》教案五年级《回忆拓展五》教案五年级《回忆拓展五》教案1 学习目的1.回忆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学习与感悟。
2.积累古诗。
3.通过“兴趣语文”的学习,感受到标点符号的魅力。
课时布置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交流平台1.想一想,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2.自由地进展课堂交流。
3.选择重点展开讨论。
〔1〕说说对西部的认知和感受。
老师可以协助同学理清思路,让同学有条理地表达对西部的认知,比方:西部的历史;西部的自然环境;西部的开展。
〔2〕说说对课文写法特点的认知。
①《白杨》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例证。
〔以白杨的品格来比喻、暗示西部建立者的品质等。
〕②《草原》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例证篇。
〔风光的铺陈,直抒胸臆的抒情等。
〕〔3〕对理解含义深化的句子的体会。
①找一找在这组课文中有哪些含义深化的句子,简要的说说其中的含义。
②说说你是怎样去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联络上下文,联络生活经历,理解个别字记词的含义等。
〕二、日积月累1.导入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可见积累的重要性。
今天,俺们就来学习一首中唐时期素有诗豪之称的大诗人刘禹锡写的《浪淘沙》。
2.同学自由朗读,假设有不理解的,老师可作适当补充性讲解。
“九曲黄河万里沙”,写黄河弯弯曲曲地流经万里,夹带着大量泥沙。
“浪淘”,波浪翻卷;“风簸”,风浪滚动。
“浪淘风簸自天涯”,写黄河惊涛骇浪,来自天边。
“如今直上银河去”,是诗人一种浪漫的想象,说黄河一直走到银河那里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夸大地说可以到达牛郞和织女的家了。
前两句描写黄河奔腾万里的雄浑气势;后两句运用夸大的手法描写黄河远流长,仿佛是从银河里流下来的。
此诗写九曲黄河的宏伟气势,并展开奇特的想象,表示作者的向往与追求。
3.指导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4.引导同学课外找一些刘禹锡的诗来读一读。
第二课时兴趣语文1.谈话导入。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十周教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十周教案第一课时《我最好的老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读记“编造、破绽、强调、教训、驳倒、论证、权威、糊弄、受益、出人意料、目瞪口呆、饶有趣味”等词语。
2.读懂课文描写的故事,理解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体会到一个人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怀疑能力的重要性。
3.进一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读懂课文描写的故事,理解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体会到一个人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怀疑能力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有关科学家故事。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初探“冒险”1.出示“冒险”,你理解这词的意思吗?(不顾危险的进行某种活动。
)2.看谁的记性好,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中,也有一句话带有“冒险”这词,谁能把它背出来?从此,科学课对于我们来说就成了一种“冒险”。
检查你们的速读能力,迅速浏览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这里的“冒险”的“险”是指什么?(怀特森先生上课故意编造错误的信息,让我们判断正误。
)怀特森先生的这一独特做法,我们开学第一天就亲身经历了。
让我们来看看那是怎么一回事。
二、走进“冒险”1.默读课文1—4小节。
完成填空:第一天上课,怀特森先生给我们讲授(),我们根据()竟然得了(),原来()。
2.这样的结果让同学们全都气炸了。
有的同学说:“()”!3.后来,同学们明白了怀特森先生的良苦用心,明白了这是他希望()。
板书: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具有怀疑的能力三、再探“冒险”1.从此,我们接受了先生的独特教学方法。
科学课对于我们来说就成了一种“冒险”。
我们将怎么进行“冒险”呢?再读课文,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他们的冒险历程。
预设:(1)上课必须专心听讲,时刻动脑子,才能判别先生说的对不对。
(2)课后要花好几小时甚至几天时间来思考与论证。
2.这种“冒险”给我们带来好处?增长见识,逐渐懂得如何去接近真理。
3.那大家现在是不是真正理解课文中“冒险”的意思呢?(指科学课上富有挑战性的紧张刺激的学习过程。
六(上)语文《回顾.拓展五》

趣味故事
有一次,纪晓岚陪同乾隆皇帝外出游玩。在休 息的时候,乾隆皇帝看见桌子上放着两碟豆,就想 考考纪晓岚。于是出了一句上联:“两碟豆”。纪 晓岚环顾四周,略一思考就对出了下联:“一瓯 (ōu)油”。乾隆见难不倒纪晓岚,便改口道:“我 说的是──两蝶斗”。纪晓岚随即说:“我说的是── 一鸥游”。乾隆是个很聪明的皇帝,他见纪晓岚又 对上了,就在上联前加了两个字:“林间两蝶斗”。 纪晓岚道:“水上一鸥游”。乾隆开心大笑。就这 样,他们在游玩过程中以对对联为乐,充满了情趣。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自嘲》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 《故乡》 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 许广平《欣慰的纪念》 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 谋财害命的。 《门外文谈》 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 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 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致颜黎民》
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 四角的天空。 ——《少年闰土》
这是“我”抒发感想的句子。“他们”指“我”往常 的朋友。“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指“我”和“往 常的朋友”生活的天地非常狭窄,由于整天关在高墙深院 里,与生活在海边的闰土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句 话的意思:“我”和“往常的朋友”是些“少爷”,整天 生活在大院里,不能广泛地接触大自然,像井底之蛙,眼 界狭窄。这句话表达了“我”对自己所处环境的不满,流 露了对农村丰富多彩生活的向往。
归纳总结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方法: 联系上下文; 联系生活实际; 结合时代背景; 展开丰富联想; …… …… ……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 继续运用我们总结的这些体会句子的方 法去学习课文,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顾拓展五》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感受(谈谈如何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培养科学精神)。
2.交流小学六年来的学习收获。
3.积累成语,能理解并正确运用成语。
4.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交流读书乐趣和学到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词语盘点”
1.自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小组抽测,听写词语(四人一组,组长任选其中15个词语抽测组员,进行听写)。
二、交流平台
1.交流对“科学精神”的认识。
①回顾本组的四篇课文及课外阅读的相关文章,用自己的话说说对“科学精神”的认识。
②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培养科学精神。
2.交流学习收获。
①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回顾六年来你在学习中走过的每一步,感受一定会很多,让我们一起交流交流吧!
②读一读“交流平台”中的提示。
③选择感兴趣的话题在组内交流。
④全班交流。
三、日积月累
1.读“日积月累”中的成语。
2.交流:
①你知道哪个成语的意思,说一说。
②你不懂哪个成语的意思,提出来。
3.根据意思分类
再读这些成语,你会发现其中有些成语的意思相近或反映了同一个内容,找找看。
(例:第一行的四个成语都是关于“目标坚定、不懈努力”方面的,“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是关于团结协作方面的;“革故鼎新、标新立异”是关于创新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关于“掌握规律、化难为易”方面的等。
)4.选择其中一两个成语练习说话。
5.抄写背诵
四、成语故事
1.自由阅读成语故事《舍本逐末》,说一说这则成语的主要内容。
2.指导学生朗读短文,交流读后受到的启示,说说“舍本逐末”的含义。
3.同桌交换阅读搜集到的成语故事,说说成语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