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小学科学二年级上--《观察月相》

合集下载

《1.4观察月相》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科学教科版17二年级上册

《1.4观察月相》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科学教科版17二年级上册

《观察月相》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月相的概念,掌握观察月相的方法,能够记录并分析月相的变化。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记录、讨论、总结等步骤,学会观察月相的方法和技巧。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天文现象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树立科学的态度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观察月相的方法,记录并分析月相的变化。

2. 教学难点:理解月相变化的原理,探索月相变化的原因。

三、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不同时间段的月相图片或视频资料。

2. 准备一个适合观察月相的场所,如学校的天文台或阳台。

3. 准备一些记录月相变化的表格和工具,如笔、纸、相机等。

4. 提前布置学生预习相关内容,以便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观看月相变化的视频,提问: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2. 揭示课题:月相的变化。

(二)探究新知1. 了解月相的概念。

通过观察月亮的形状,了解什么是月相以及月相的变化规律。

2. 介绍观察月相的方法和工具(如望远镜、手电筒、透明球等)。

3. 学生分组观察月相,记录数据和观察结果。

4. 分享各组的观察结果,讨论月相的变化规律。

5. 教师总结:月相的变化是由月球绕地球公转引起的,不同的月相阶段对应不同的时间和季节。

(三)拓展应用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月相与天文、气象、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2. 制作简易望远镜或观察月相的实验,尝试解释月相变化的原因。

3. 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如何利用月相预测天气变化或指导农业生产等。

(四)小结作业1. 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月相的变化规律和意义。

2. 布置作业:观察一个月的月相变化,记录数据并分析其规律和特点。

通过的观察和记录,思考月相变化的原因和意义。

2. 布置作业:观察一个月的月相变化为了更好地了解月亮的变化规律和特点,我们可以布置学生观察一个月的月相变化,并记录数据。

以下是可能的结尾内容: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们将能够发现月相变化的规律和特点。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1.4《观察月相》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1.4《观察月相》教案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1.4《观察月相》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①科学知识目标:知道与太阳、月球相关的一些自然现象;②科学探究目标:在教师的知道下,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在教师指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初步描述信息。

③科学态度目标: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植物和物质的外在特征、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现象。

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人类的生活与生产需要从自然界获取资源,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四节课,是继前三节课对地球整体认识后的对月相变化、天气等自然现象的具体认识,主要从课前观察月相、实地观察、记录等方式能够说出月相的变化,并能画出月相变化图,能够培养学生对其他自然现象产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二.学习目标1.通过课前一周观察月相、教师引导,能说出月相的变化。

2.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观察到的月相,能够画出月相变化图。

3.结合实际,能够长时间观察月相变化,并记录。

三.学习重难点1.学习重点能说出月相的变化,并能够画出月相变化图。

2.学习难点结合实际,能够长时间观察月相变化,并记录。

四.课前准备(教具、活动准备等)多媒体课件、月相变化图片等。

五.评价方式1.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学生发言、小组讨论等)2.《科学学生活动手册》课堂活动记录。

六.学习过程七.板书设计观察月相我们看到的月球发亮部分的形状叫月相。

八.教学反思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1.4观察月相教案教学设计【内容标准】13.3月亮围绕地球运动,月相每月有规律的变化。

1~2年级描述月相的变化现象。

【学习目标】1.通过两周的持续的观察,了解月亮的亮面在连续的时间内的不同时期是有不同形状的,并且发现月相是逐渐变化的。

2.能克服惰性,持续观察记录月相的变化,感受天空星球的奇妙运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月球的好奇。

《1.4观察月相》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科学教科版17二年级上册

《1.4观察月相》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科学教科版17二年级上册

《观察月相》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通过观察和记录月相变化,培养学生们的科学观察能力和对天文现象的探究兴趣。

2. 掌握基本的天文知识和对月相的基本理解,增强学生们对天体运行规律的认知。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及整理记录数据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月相观察准备学生需准备一个可记录的笔记本,用于记录每天的月相变化。

同时,需要选择一个安全且便于观察的地点,确保在夜晚可以清晰地看到月亮。

2. 月相观测活动学生需连续7天每晚记录下当天的月相状态。

观测时间为每日夜晚(最好是当月亮刚升起来或升到较高位置时)。

每次观测时,需记录下月亮的形状、位置、亮度等细节,并使用简单的绘图工具绘制出当天的月相图。

鼓励学生与家长一起进行观测,并分享观测结果,增强家庭互动和交流。

3. 月相知识学习学生需通过课本、网络资源或图书馆等途径,收集有关月相的相关知识,包括但不限于月相变化的原因、周期、相关天文学常识等。

并自行整理成简短的笔记或学习总结。

三、作业要求1. 每天的观测记录必须真实、详细,包括日期、时间、天气状况和具体的月相描述。

2. 月相图应尽量准确绘制,能反映出月亮的形状和位置变化。

3. 收集的月相知识必须注明来源,并注明其中最感兴趣或最重要的知识点。

4. 作业应按时提交,不迟到、不早退。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根据学生的观测记录是否详细、真实,月相图的绘制是否准确以及知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来评价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将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存在不足的学生,教师将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在课堂上进行作业讲解,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和指导。

对于共性问题,教师将进行集中讲解和纠正;对于个别问题,教师将进行个别辅导和解答。

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和讨论,分享彼此的观测经验和知识学习心得。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加深学生对月相变化规律的理解。

2.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的耐心和细心。

最新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科学1.4 观察月相 课件

最新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科学1.4 观察月相 课件

课堂小结
观察月相
月相是逐渐发生(变化)的 上半月月相亮面逐渐( 变大) 下半月月相亮面逐渐( 变小 )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围绕着地球(有规律)地运动着。
课堂练习 判断关于月相的表述是否正确
1、每天的月相都是圆的。( ) 2、月相是月球被照亮那部分的形状。( ) 3、月相有时像弯弯的眉毛,有时像圆圆的盘子。( )
新知讲解 上弦月与下下弦月
亮面在右(西边) 上弦月
亮面在月
凸月
活动探究
认一认不同的月相
分别说一说上半月和下半月月相的变化规律 上半月:由缺变圆,亮面在右(西边) 下半月:由圆变缺,亮面在左(东边)
下半月 下弦月
残月
凸月
满月
凸月
上半月 上弦月
新月
研讨探究
1.4观察月相
教科版 二年级上
新知导入
猜一猜
月亮
有时落在山腰,
有时挂在树梢,
有时象面圆镜,
有时象把镰刀。
新知导入
古人对月球十分向往,有很多神话传说
传说,太阳和月亮是兄妹,太阳哥哥热情奔放,月亮妹妹美貌害 羞。太阳哥哥乘一辆金车,车前有一盏光亮无比的大灯,每天白天 在天上从东到西走一趟,把光亮带给人间;月亮妹妹乘一辆银车,车 前也有一盏光亮无比的大灯,每天晚上在天上从东到西走一趟,把 银辉洒向大地。
A、一个月 B、半个月 C、一周
解析:一个月内月相呈现有规律地变化,两个相同的月相间隔时间为一个月。
课堂练习 选一选 3、关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可能是满月 B、可能是峨眉月 C、可能是新月 解析:满月有球被照亮的部分最大,反射的光最强,所以把地面 照亮的像“霜”一样亮白,所以可能是满月的月相。

1-4《观察月相》教学反思(3篇)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

1-4《观察月相》教学反思(3篇)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

《观察月相》教学反思(1)在完成了《观察月相》这一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的教学设计并实施后,我深刻反思了整个教学过程,既有收获的喜悦,也有待改进的地方。

以下是我对本次教学的几点反思。

一、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本次教学的核心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月相是变化的,并能够通过观察和记录,总结出月相变化的规律。

从课堂反馈和学生作业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准确描述不同夜晚的月相形态,并初步认识到月相是逐渐发生变化的。

这表明科学概念目标和科学探究目标得到了较好的实现。

同时,学生对观察记录月相等活动表现出较高的兴趣,能够坚持客观及时的观察记录,科学态度目标也达到了预期效果。

二、教学过程的亮点1.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不同地区拍摄的含有不同月相的景观照,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探索月相变化的兴趣。

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自然引出了月相的概念,还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月相图片并描述月相,以及整理自己在家观察的月相记录,使他们对月相的变化有了更直观、更具体的认识。

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3.总结与反思:通过让学生投影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并进行交流,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让他们在自主发现月相变化规律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就感。

教师补充完整的月相观察记录,则帮助学生弥补了因观察天数不足或天气不佳等原因造成的记录不完整的情况。

三、存在的不足与改进措施1.观察记录的持续性:尽管大部分学生能够按照要求完成观察记录,但仍有少数学生因缺乏耐心或遗忘而未能坚持。

未来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和耐心,可以通过定期检查、分享优秀记录等方式激励学生持续观察。

2.课堂时间的分配:在拓展环节,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未能充分讲解特定形状的月相名称及其特点。

未来教学中,我可以考虑将这一环节作为课后作业或家庭小实验,让学生在家长的协助下进一步探究月相的变化规律和名称。

3.个别差异的关注: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不同学生对月相变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存在差异。

二年级科学《观察月相》

二年级科学《观察月相》

月相图下半月规律: 由圆到缺,阴面在右边,亮面在左边
娥眉月 下弦月
新月
娥眉月
上弦月
(亏)凸月
满月
(盈)凸月
月相示意图
活动手册
根据所学的知识, 请你用铅笔试着 画一画月相变化 规律图
(白色即月球发亮部分)
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初一至三十
分享交流时刻
白色指月球发亮的部分 (我们夜晚所见的月亮)
研讨
1.在不同的夜晚,月相会相同吗?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
1.4 观察月相
观察图片,说说你 们发现了什么?
聚焦
月相:我们看到的月球发亮部分的形状
探索
学习这组图片中,月相的变化及名称是什么?
新月
娥眉月
上弦月 (盈)凸月
满月
月相图上半月规律: 由缺到圆,阴面在左边,亮面在右边
说说这组图片中,月相又是怎样变化的?
满月
(亏)凸月
下弦月 娥眉月 新月
再见
2.观察所学的月相表,说说月相 有什么变化规律?
巩固 你会说下列各月相的名称吗?
新月 娥眉月 上弦月 凸月 满月 凸月 下弦月 娥眉月 新月
拓展
根据你的观察及所学知识,制作月相图片卡。
注意确定固定的观察地点和时间,用我们所学的 方法进行观察记录。
月相变化歌
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身陷日地间。 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面朝西。 满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 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

《1.4观察月相》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科学教科版17二年级上册

《1.4观察月相》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科学教科版17二年级上册

《观察月相》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节课的作业目标是:通过观察和记录月相变化,让学生掌握月相的基本概念和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同时增强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作业内容本节课的作业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观察准备:学生需准备一个合适的观察工具(如望远镜或双筒望远镜),并选择一个安全、无遮挡的地点进行观察。

2. 月相观察:学生需在一个月内,每天晚上固定时间(如晚上8点)进行月相观察,并记录下当天的月相情况。

记录内容包括日期、时间、月相的形状和位置等。

3. 月相绘图:学生需根据每天的观察记录,绘制出当天的月相图。

绘图要求准确反映月相的形状和位置。

4. 数据分析:学生需对一个月的月相观察记录进行整理和分析,总结出月相变化的规律和特点。

三、作业要求1. 观察准确:学生需确保每天的观察记录准确无误,真实反映当天的月相情况。

2. 绘图规范:学生需按照科学绘图的要求进行月相图的绘制,图示清晰、准确。

3. 记录完整:学生需保持观察记录的完整性,不得遗漏或随意更改数据。

4. 按时提交:学生需在一个月后按时提交作业,包括观察记录、月相图及数据分析报告。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观察准确性:评价学生每天观察的准确性,是否真实反映了当天的月相情况。

2. 绘图规范性:评价学生月相图的绘制是否规范,是否符合科学绘图的要求。

3. 记录完整性:评价学生观察记录的完整性,是否遗漏或随意更改数据。

4. 分析深度:评价学生对月相变化规律和特点的分析深度,是否能够总结出有价值的发现。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逐一评价,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或提出改进意见。

2.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将在课堂上进行表扬,并展示其优秀的作业作为范例。

3.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对课堂内容进行补充和调整,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4.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统计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1.4《观察月相》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1.4《观察月相》教案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1.4《观察月相》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①科学知识目标:知道与太阳、月球相关的一些自然现象;②科学探究目标:在教师的知道下,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在教师指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初步描述信息。

③科学态度目标: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植物和物质的外在特征、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现象。

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人类的生活与生产需要从自然界获取资源,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四节课,是继前三节课对地球整体认识后的对月相变化、天气等自然现象的具体认识,主要从课前观察月相、实地观察、记录等方式能够说出月相的变化,并能画出月相变化图,能够培养学生对其他自然现象产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二.学习目标1.通过课前一周观察月相、教师引导,能说出月相的变化。

2.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观察到的月相,能够画出月相变化图。

3.结合实际,能够长时间观察月相变化,并记录。

三.学习重难点1.学习重点能说出月相的变化,并能够画出月相变化图。

2.学习难点结合实际,能够长时间观察月相变化,并记录。

四.课前准备(教具、活动准备等)多媒体课件、月相变化图片等。

五.评价方式1.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学生发言、小组讨论等)2.《科学学生活动手册》课堂活动记录。

六.学习过程七.板书设计观察月相我们看到的月球发亮部分的形状叫月相。

八.教学反思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1.4观察月相教案教学设计【内容标准】13.3月亮围绕地球运动,月相每月有规律的变化。

1~2年级描述月相的变化现象。

【学习目标】1.通过两周的持续的观察,了解月亮的亮面在连续的时间内的不同时期是有不同形状的,并且发现月相是逐渐变化的。

2.能克服惰性,持续观察记录月相的变化,感受天空星球的奇妙运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月球的好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