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中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如何指导中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如何指导中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作文教学论文如何指导中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江苏省邗江中学(集团)北区校维扬中学余广金【摘要】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写作素材的支撑。
常常一个作文题目布置下来,学生们埋怨声一片、抓耳挠腮直呼没有内容可写,大多是缺乏写作素材导致的。
因此,如何指导学生们积累写作素材,是当前教学的重点课题,这需要教师们联系课内外及社会生活不断的引导大家去思考和积累。
关键词初中生广泛阅读观察生活独立思考写作素材现在很多学生一想到写作文就头疼,原因很简单,看到作文题目无话可谈,无事可写。
常常花费很长时间写出来的文章却不尽如人意。
内容老套,过于空洞,语言苍白,缺乏自己的思想,因此对写作文产生了抵触心理。
其实归根究底,是学生心里缺乏写作素材,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当务之急是指导学生在生活这源源不断的源泉中通过实践体验、观察感悟来积累写作素材。
一、广泛阅读,在阅读中扩充素材古人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句话充分体现了阅读的重要性。
阅读就是吸收间接经验、积累语言和形成语言的过程。
学者叶圣陶把阅读与写作比喻为“吸收”和“倾吐”的关系。
不吸收丰富的营养,就写不出好的文章。
可见阅读是写作的基石。
我们应当引导学生充分理解课内的文章,写作时用到一些课本内的例子,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
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使学生们穿越古今,跨越时空。
因此,应当指导学生们有选择的博览群书。
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班级的图书角。
大到古今名著,小到寓言童话都有阅读的价值。
在阅读过程中可将一些好词好句、名人名言摘抄下来,并且定期展示自己积累的语句。
在写文章时把这些用在自己的文章中可增添文章的美感。
时间久了还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另外阅读量大了,属于自己的想法也就多了,面对同一个问题会有与众不同的见解,写起文章也就不会内容老套了。
二、学会观察,在生活中搜集素材生活中的一花一草,鸟鱼虫兽都可以成为学生们写作的好素材。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会活泼地留个不歇。
如何指导初中生积累写作素材

神 。教 师应 让 学生积 极主 动地 参 与到作 文教 学 中来 , 而 不 是消 极 被 动地 参 与 。这 样 不仅 可 为学 生 写作 提 供 生动 的
素材 . 比较 好 地解 决胡 编乱 造 的 问 题 . 而 且 可 为 学 生 在 作 文 中抒 发 真 情 实 感提 供 基 础 。鼓 励 学 生 抒 真 情 , 就 会 使 学 生对 作 文 的 兴 趣越 来 越 浓 .写作 的热 情 越 来 越 高 .
自然 . 作 文 中无 病 呻吟 、 虚 情 假意 的现 象就 会越 来 越 少 。
要 让学 生成 为 写作 的 真正 主 人 让 写 作 的主 人— —
的 脑 中 展现 , 供 他 们 写作 选 用 。
二、 指 导 学 生 通 过 阅 读 积 累 写作 语 言
学 生 当家 作 主 , 让 学生 充 分 发 挥选 择 题 材 、 确定角度 、 审 题 立意 、 谋 篇 布 局 的积 极 性和 主 动性 。教 师讲 的 要 少 . 只
定会把作文写好 . 把 你 想说 的话 写下 来 . 想 表达 的 意 思
表 达清 楚 。这 不 仅 写 了一 篇 好作 文 . 而 且调 节 放 松 了 精
体验 生 活 这 就 要 求我 们 语 文教 师 引 导 学 生 领 会 祖 国
山川的壮美 . 河 流的秀美 : 感受 喜怒哀 乐 、 七 情 六 欲 等
真 情 教 师 在作 文教 学 中 应指 导 学 生 自由 地 表 达 真 性 情 。这既 能 让 学 生作 文 不痛 苦 、 不虚 假 , 又符 合学 生 的成 长规律 . 收 到 调 节放 松精 神 的 效果 。作 文 就 是 要 有 感而 发. 把看到 的 、 听到的 、 亲 身经 历 的 、 对 自己 很 有 感触 的
如何提高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能力提高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能力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有丰富的素材来支撑观点和论证。
本文将从积累途径、方法和技巧三个方面,介绍如何提高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能力。
一、积累途径1. 阅读扩展:读书是培养学生作文素材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生应该广泛读书,涉猎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散文、诗歌等。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思想和观点,丰富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从中挖掘出写作的素材。
2. 观察生活: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琐事和细节来积累写作素材。
他们可以关注日常生活中的人、事、物,记录下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例如,他们可以观察身边的同学、老师或者社会上的一些现象,从中获取灵感和素材。
3. 信息收集:学生还可以通过信息收集的方式来积累写作素材。
他们可以关注当前的热点事件,阅读报纸、杂志,收听广播、观看电视节目等,获取最新的信息和资讯。
这些信息可以成为他们写作的素材或者观点的支持。
二、积累方法1. 建立素材笔记:学生可以创建一个笔记本,专门用来记录写作素材。
他们可以将观察到的生活细节、新闻事件、精彩的名言等写在笔记本上,方便以后查找和使用。
同时,他们可以按照不同的主题或类型进行分类,便于日后的写作使用。
2. 创造性思维训练:学生可以通过创造性思维训练来积累写作素材。
这种训练可以包括想象、联想、拓展等多种技巧。
例如,学生可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出不同的观点,扩大自己的思维边界,从而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
3. 团队合作交流:学生可以参与团队合作和交流,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讨论,获取更多的写作素材。
他们可以通过小组活动、辩论赛等形式与同学们交流想法和观点,在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获得写作的素材。
三、积累技巧1. 夯实基础知识:学生要想有更多的写作素材,首先要夯实自己的基础知识。
他们应该努力学习各个学科的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浅谈如何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浅谈如何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阅读是目前中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主要途径。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何通过阅读很好地解决无米的问题呢?这是我们每一位中学语文教师要思考并设法解决的难题。
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中学教师应如何指导中学生通过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一、精读课文提炼素材本人以为,写作素材的积累,不必舍近求远,要善于运用中学语文的素材,通过精读课文提炼素材,则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都是知道,现行的中学语言教材,是经过卖家的精选精编,文质兼美,典范性强,内容涉及社会、生活、人文、科学、为人、处世方方面面,选取的又是各种各样的文学样式,是丰富的学习资源,更是我们用以指导学生写作的最好范文。
因此,用足语文课本,指导学生通过精读课文提炼素材,学生的写作素材就会极大地丰富起来,写作兴趣也会被自然地激发。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一篇课文时,对课文进行的分析、概括、总结、比较、揣摩即是一个精读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读者与作者达到了心灵的沟通。
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作者的素材经读者的融会贯通后也就丰富了读者的素材人仓库。
于是,语文书中的许多课文自然而然就成了学生构思写作内容的素材,开掘创作灵感的源头。
本人在教学中鼓励学生通过精读提炼挖掘课本中的素材,并积极运用在写作上,如鲁迅的《祝福》、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等佳作都成了学生写作的好素材。
通过指导,不少学生在习作中便巧妙借用了课本中的素材,既充实内容又增加了文化内涵。
二、课外泛读扩充素材诗圣杜甫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纵观古今中外的文坛巨匠,他们之所以取得职此巨大的成就,是与他们青少年时期的博览群书、博闻强记分不开的。
书籍报刊是写作素材的丰富源泉,其中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学乃至戏剧装音乐、绘画雕刻、养花弄草方方面面的知识,广泛地阅读有利于丰富智力背景,扩大了生活面、知识面,从而拓宽写作面。
而现在的中学生每天忙于应试,课后也是忙于各科的题海战术,抱怨没有时间阅读。
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一、人物素材1.亲朋好友:家人、朋友、老师等在生活中对自己有影响的人。
2.名人或偶像:国内外的名人、影视明星、作家、音乐家等。
3.历史人物:中国和世界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如孔子、爱因斯坦等。
4.异国他乡: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物,可以通过阅读、旅行等方式获取。
二、地点素材1.家乡:对家乡的景点、风土人情进行观察和思考。
2.学校:对校园的各种地标建筑、学生活动等进行观察和思考。
3.城市:对不同城市的地理特点、人文环境等进行观察和思考。
4.旅游胜地:对旅游景点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人文风情等进行观察和思考。
三、事件素材1.个人经历:自己或身边人的生活经历、成长故事等。
2.社会事件:国内外发生的社会事件,如自然灾害、科技突破等。
3.文化活动:电影、音乐会、展览等的观后感和评论。
4.校园生活:有趣的课堂经历、体育比赛等。
四、情感素材1.喜怒哀乐:自己或他人的喜怒哀乐,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和感悟。
2.梦想与希望:对未来的想象和设想,对现实的反思和期待。
3.爱与友情:对爱情、友情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4.成长与困惑:对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和挑战的思考和反思。
五、观点素材1.社会问题:对社会现象、热点问题的观点和看法。
2.教育与就业:对教育体制、学校教育、个人发展等的思考和观点。
3.科技与环境:对科技发展、环境保护等问题的思考和观点。
4.历史与文化:对历史研究、文化传承等的思考和观点。
以上素材只是起点,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还可以通过阅读、观察、思考等方式获取更多素材。
希望学生能够有意识地积累和整理这些素材,以便在写作中能够更加丰富和独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中学生如何积累写作素材

中学生如何积累写作素材现在大多数中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头疼,常常是手握笔杆而无从下手。
究其原因,除他们的生活阅历尚浅外,更重要的一点是他们不善于在生活的海洋中发现并撷取那些闪光的浪花,正所谓:“胸中无点墨,下笔难成文。
”如何解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局面呢?这就需要老师平时注意,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习作素材进行积累。
一、学会观察,勤于记录观察是学生认识世界的必由之路。
学会观察也是学生写好作文的首要条件和基础,是习作的基本功。
要使学生的作文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就必须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获取材料,做生活的有心人。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从以下几方面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1.调动五官,参与观察。
教会学生在观察时运用各种感官去认识事物。
观其形,闻其气,尝其味。
2.抓住特点进行观察。
什么是特点?特点是事物与其他事物不同的地方。
独特的形状、色彩、状态等。
比如描写火烧云,可以描写它在天空中飘动的样子和分布的情况。
但作者只抓住了火烧云的两个特点:颜色的变化和形态的变化,着力进行描写,这就容易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按一定顺序观察。
只有观察有序,文章才能言之有序。
观察人、景、物时,一般可按照从局部到整体,从上到下,从内到外,从远到近等方法进行。
在观察前,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平时写叙事的记叙文,强调要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那么,观察一件事情,也要注意这六要素。
二、扩大阅读,强化记诵鼓励学生多读一些中国古典名著,让他们直接与语言大师进行心灵的沟通、交流,学习一些精彩片段进行摘抄,名言、警句,名篇中的佳词妙语,科普知识,作文题库以及与之相应的知识、资料、图画等,上到天文,下至地理,该摘抄的摘抄,能剪贴的剪贴。
能力强、知识面广的同学,可以分类、分科进行。
对于学生能理解接受的一些名人名言名篇,可要求学生背诵,教师进行定期检查。
并设立多种奖项,如“小博士”“读书之星”等,以督促他们鼓励摘抄背诵。
三、创造机会,注重生活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又如溪水。
如何指导初中学生积累作文材料

如何指导初中学生积累作文材料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以便正确地掌握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而写作能力则综合反映学生听、说、读的实际水平。
从学生的写作心理过程分析,一般说学生看到题目,相关的材料呈现于脑际,然后将材料归类疏理,根据题意分清主次,从中立意后决定取舍,形成提纲,才动笔写作。
但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经验积累不多,许多人往往无法根据题意广泛联想,去回顾和选取平时生活中的材料,从而感到自己想写却苦于言之无物,于是害怕作文,激不起作文兴趣。
所以,平时善于广撷博采,重视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是学生增强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那么,如何帮助中学生广撷博采,积累写作材料呢?一、观察生活积累生活中处处有写作的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如果仅限于课堂上的冥思苦想,那只能是无源之水。
我们除了要在课外积极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作文素材库,有效解决“无米之炊”的问题外,还要指导学生去深入生活,并能通过生活的表面现象,看到深刻的本质。
生活的一大内容是读书,从读书中汲取写作的材料,是一条被事实证明正确的道路。
不少的现代作家随身带着一个素材本,随手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为日后写作做好了必要的准备。
据说,清代的蒲松龄在自家门前专门设置了一家茶亭,欢迎过往客人前来饮茶休息,听他们讲奇闻轶事,为写作《聊斋志异》积累了大量的材料。
因而对生活“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限”。
这些生动的事例告诉我们,写作必须深入生活,从生活中提取素材,才能有源头活水,日常饮食起居,邻里亲情,迎来送往,花鸟鱼虫,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
另外,邻里纠纷,市井吵闹,街头巷尾,商场一隅,都市风情,田园野趣,大院清晨,夕阳西下……都可以成为写作材料。
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因此,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生活,要侧重方法的指导,通过课内分析讲解、课外观察示范等,教会学生由整体到部分的全面观察、捕捉事物特点的集中观察,由此及彼互相对照发现异同的比较观察等,从中准确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特征,发现事物变化规律。
如何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教 育科研论 坛 ・ j i a o y u k e y a n l u n t a n
圈徊舀导 盆躅曰目 恳∞
罗朝 霞 江 苏省 苏州市吴江 区青 云小学
己的作文抄 下来 ,再配上精 美 的图案 展 出,推荐 到刊物 发表 ……为下一次 “ 煮饭 ”,保 留 “ 找米 ”的热情 。 二 、走进生活 “ 找米 ” 生活 是一幅绚丽多彩 的画卷 ,又 是一只酸甜苦辣 的 五味瓶, 还是一首娓娓动 听的乐 曲, 需要孩子们仔细欣赏 、 细细 品味、静 静聆听 ,从丰 富多彩 的生活 中去 获得写作 素材 。他们 的生活越 丰富,积累 的素 材就越 多,写起作 文来才会得 心应手 。我 们语文教师 ,不仅仅 是教会学 生 书本上 的知识 ,还应 该为学生创设更 加丰 富多彩的校 园 生活和课 余生活 ,通过 有计划 、有 目的组织一 些有益 的 课外活动, 如春游活动 、 科 技活动 、 读书活动、 演讲活动 、 社会调 查研 究活动等 ,把学生带 到广 阔 的大 自然 中去感 悟 四季 变换、连绵 的群 山、清澈 的河流 、静谧 的树林 、 纵横 的街巷、古老 的村落、幽深 的庭 院之美 ,去聆听大 自然潺 潺的流水 、啾 啾 的虫鸣 、簌 簌 的秋风 之声 。如 为 了写 《 秋天 的树 叶》,我带领学生搜集树 叶,欣 赏落 叶, 搜集关 于落叶 的美 文,制作树 叶贴画 。整个 过程持续 了 两周 时间,得到 的不 仅是写作 的素材 ,还有对 大 自然 的 无 限热 爱。教师还应 该把他们带 到丰富多彩 的社会实 践 中,去感 受生活 的真、善 、美 。如在 “ 教师节 ”给老师 亲手制 贺卡 ,在母 亲节给妈妈 说声 “ 我 爱您 ”,让学 生 学 习制 作一道喜欢 的菜肴等 。教师精心安排 和指点 ,让 生活 中的点点滴滴成 为他们取 之不尽 、用之 不竭 的写 作 素材 ,从 而把生活 引入课堂 ,把课 堂融入 生活,为学 生 打开一扇 生活之 窗,敲开一道 生活之 门,丰 富学生 的生 活经验 ,让他 们从 中获取丰 富多样的写作 素材 。可见 , 生活处 处 皆作文 ,让 学生走进 生活、体验 生活,摄取鲜 活 的生 活素材 ,尽情 地记录生 活、歌颂生活 。这时学 生 的作文不再是 “ 无话可说 ”,学生的笔头 不再干涩乏味 , 作文在学生心中会 化成一道靓丽 的风景 。 三、遨游书海 “ 储米 ” “ 读 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学生在习作 时,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指导中学生积 累写作素材
江苏 省邗 江中学 ( 集团 ) 北 区校维扬中学 余广金
【 摘 要】
篇好 的文章 需要 写作素材 的 支撑 。常 常一个作 文题 目布置 下来 ,学生们埋 怨声一片 、抓 耳挠腮 直呼 没有 内容 可写 ,大 多是 缺乏 写作素材 导致 的。 因此 ,如何 指导 学生 们 积 累写作素材 。是 当前教 学的重 点课 题 ,这 需要 教师 们 联 系课 内外及 社会生活不断的 引导 大家去 思考和积 累。
一
【 关键词 】
初 中生 广泛 阅读 观察 生活 独立思考 写作素材 现 在 很 多 学 生一 想 到 写作 文 就 头疼 ,原 因很 简 单 , 看 到作文题 目无 话可谈 ,无事 可写 。常常花 费很长 时 间写 出来的文 章却不 尽如人 意 。内容老套 ,过 于空洞 ,语言苍 白 ,缺乏 自己 的思想 ,因此 对写作 文产生 了抵触 心理 。其 实归根 究底 ,是学 生心里缺 乏写作 素材 ,正所谓 “ 巧妇 难 为无 米之 炊” 。 当务之 急是 指导学 生在生活 这源 源不断 的 源泉 中通过 实践 体验 、观察感悟来积累写作 素材 。 广泛阅读 ,在阅读中扩充素材 古人 言 : “ 读 书破万 卷 ,下笔 如有 神 。”这 句话充 分 体 现 了阅读 的重要性 。 阅读 就是吸 收问接 经验 、积累语 言 和形 成语 言的 过程 。学 者叶 圣陶把 阅读 与写作 比喻为 “ 吸 收 ”和 “ 倾吐 ”的关 系 。不 吸收丰 富的营养 ,就 写不 出好 的文章。可见阅读是写作的基石 。 我们应 当引导 学生 充分理解课 内的文章 ,写作时用 到 些课 本内的 例子 ,真正 的做到学 以致用 。大量 的课外 阅 读 可使学 生们穿 越古今 ,跨 越时空 。因此 ,应 当指导学 生 们 有选 择的博 览群 书。充分 利用学校 的 图书馆 ,班级的 图 书 角 。大到古 今名著 ,小 到寓言童 话都有 阅读 的价值 。在 阅读过程 中可 将一 些好词好 句 、名人 名言摘抄下 来 ,并 且 定 期展 示 自己积累 的语句 。在写文 章时 把这些用 在 自己的 文 章 中可增添 文章 的美感 。时间久 了还可 以提高 自己的表 达 能 力。另外 阅读量 大 了 ,属于 自己的想 法也就 多 了,面 对 同一 个问题 会有 与众不 同的见解 ,写起 文章也 就不会 内 容老 套了。 二 、学会观察 ,在生活中搜集素材 生活 中的一花 一草 ,鸟鱼 虫兽 都可 以成为学 生们写作 的好素 材 。著 名教 育家叶圣 陶说过 : “ 生 活就如 泉源 ,文 章 就如 溪水 ,泉源丰盈 而不 枯竭 ,溪水 自然会活 泼地 留个 不 歇 。”很多 同学 认为生活 中缺少 素材 ,其实缺 少的是 发 现 素材 的眼 睛。 从 一 开 始 接 触作 文 ,写得 最 多 的作 文 题 目应 该 就是 《 爱 》了 ,提 到母爱 ,大家脑 海 的感受 和想法 。例如 ,让学生 们 当一天家 ,独 自买菜做饭 ;让学 生们做 一天 的班 主任管 理整 个班级 ;养一个 小动 物关注 它的成长 。 当学 生们调动 所有 感官去 感知事 物的时 候 ,就 能感到有 话可谈 ,有事可 写 。通 过这样 的实践 ,学 生们不仅 可以积 累写作 素材 ,还 能在其中增添对写作的兴趣 。 三 、关注社会 ,在思考中发现素材 俗话说 : “ 两 耳不 闻窗 外事 ,一 心只 读 圣贤 书 ” 。 这 句话放在 当今社会 是行 不通的 。赞可夫 说 , “ 应 该打开 窗户 ,让沸腾 的社会 生活 ,奇异 的 自然现 象映入学 生的脑 海 ,借以丰 富学生 的感情 经验 ,激 发学生 的表达情 感 。” 社会 是一面 大镜子 ,折射 出人生 百态 。老 师应 当引导学生 去关 注社会 ,例如 前段时 间很热 点的话题 “ 扶不扶 ” ,在 路上 遇到老 人摔倒我 们该 不该上 前帮忙呢 ?我们 能为减轻 雾霾做 些什 么呢 ?关 于环 保这个 问题 大家 有什么想 法?还 有气候 变暖又 是如 何造成 的?老师应 当引导学生们 去关注 这些 问题 ,然后从主 人公 的角度积 极思考 ,把 自己的感悟 记录下来变成 自己的写作 素材 。 在 老师 的引导下 ,可以更快 的让学 生们养成独 立思考 的好 习惯 。以后看 到一些 观点会主 动的有 自己的想 法 ,可 以积 累更多 的写作 素材 。而不是提 到一个 话题只能 人云亦 云 ,谈一些 空话 。因此 引导学生们关 注并 融入社会 ,捕捉 生活 的美 的瞬间 ,把 自己的所见所 闻所想 都转换成 写作 素 材是有必要的 。 四 、勤于练笔 ,在写作中运用素材 “ 光 说不练 假把式 ” ,如果仅 仅是积 累而不会 运用 的 话 ,就好 比纸 上谈 兵全盘 皆输 。在 日常教 学中 ,老 师应特 意培 养学生 们养成 写 日记 、写读 后感的好 习惯 。可 以每 周 组织 学生们 阅读几篇 美文 ,看一部大 家感 兴趣 的 电影 ,然 后让 大家随 心所欲 ,把 自己的观后感 写 出来 。先从 大家感 兴趣 的下手 ,培养学 生们 的写作兴趣 。当大家不再 抵触 的 时候慢慢的增加难度 ,引导他们有更深刻地思考。 每 周坚持 写 日记是 积累作 文素材 ,提 高作文水 平的好 方法。 日记可以把大 家在生活 中观察到的点点滴滴都记 录下 来 ,在美文中所看 到的好词好句也可以得到施展 ,有些 同学 开始可能会 感到苦恼不愿意写 ,老师一定要多关注这些 同 学的 日记 ,及时的给予指导和鼓励 ,当写 日记变成 习惯 的时 候 ,写作就会 变得不那 么无从下手 了。积累素材就是为 了在 写作中运 用素材 ,而写作能促进学生们积 累素材。 生活 中处处都 是 素材 ,想要把 文章写 活起 来需 要的不 仅仅是 阅读 。老 师应 当引导 和鼓励学 生们去 用心观 察 、积 极发现 、善于 思考和 勤于 练笔 。在 生活实践 中激起 大家的 写作 兴趣 ,消除抵触 心理 。解 决 “ 无 米可炊 ”的难 题 ,写 出富有个性的文章 。
一
、
一
上都是下雨天妈妈给我们送伞、生病了妈妈背着去,医院 不 眠不 休地照顾 、夏天的夜 晚 ,妈 妈一 刻不 停地 为 自己扇 扇 子 。其 实母 爱体现在 生活 中的方方 面面 ,只是 因为大 家
缺 乏观察 ,从 而产生 了思维 定式 。应 当指导 大家仔 细观察 生 活中 的一些 小细节 ,例如 妈妈在 你挑灯夜 战时送 上的一 杯 热牛奶 、寒 冷冬 日里为你 准备的永 远有 热水 的保温杯 、 每 天清 晨一个 白嫩 的水煮蛋 ……只 要仔细观 察 ,学生们就 能 积累到 大量 的写作 素材 。因此老师应 当引导学 生们留意 身 边 的人 ,关 注 身边 的景 。 另外 还可 以多 组织 一 些 小活 动 ,一篇 好的 文章不是 用华 丽的辞藻 堆砌成 的 ,而是学 生 们 对 自己真 实 情 感 的抒 发 。很 多 时候 只 有 学 生们 真 正 的